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

教学与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挖掘每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激趣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认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从心理特点看,初中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做,不感兴趣的则不在意。

可见,兴趣对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会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积极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一、注重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生理学规律,上课半个小时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情绪会出现低谷,这就会使自主探究的学习进程放慢。

实践证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学生毫无直接联系的竞赛活动,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
也会使学生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

基于这种认识,教师适当运用竞争式探究教学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球类教学时,应当堂给予学生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比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在比赛中不但可以发现问题,学习如何运用技术,而且可以更好地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必须巡视察看,给予指导,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诱导性的建议,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确学习技术的重要性。

又如,在前后滚翻教学时,比一比看谁滚翻圆滑、方向准确,这种竞争式的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根据提供的器材(每组4块体操垫,1个呼啦圈)创编一个游戏,必须做的几个动作是:滚、钻、跳、跨。

由于器材的用途不一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可在不同活动方案中,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教师提出创编游戏的要求:(1)选择的活动要充分,合理运用所提供的器材;(2)活动内容要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3)游戏规则要简便易行。

内容安排好以后,各组分开进行讨论,学生进行了分工,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通过讨论和实践,各组都制订了自己的游戏方案。

方案一:滚—跳—钻—跨:方案二:跳—滚—跨—钻;方案三:钻—滚—跨—跳,等等。

其中有三个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可。

然后学生布置场地后,分别进行了比赛,看哪组学生最先完成,同时观察同伴进行情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堂课气氛活跃,学生愉快地学习,效率很高。

二、善用语言艺术,提高学生兴趣
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

其实“语言”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同一部分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科目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体育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持课堂纪律和秩序,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中学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更应具备其特有的语言艺术。

例如,在学习分腿腾跃横箱时,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同学们都能轻松地完成动作(实际上许多胆小的同学正在犯愁,对跃过去没有信心),但是我要看到的是谁动作标准,完成得漂亮。

”同学们一听,可能觉得自己的担心多余了,立即信心倍增。

这一堂课,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在一节篮球课中,我让学生做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可有几个学生做原地后仰跳投,而且动作很漂亮、潇洒,我说:“你们的动作真像乔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原地投篮是后
仰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做出漂亮的后仰投篮动作。

又如在一节软式排球的教学比赛课中,由于女生的技术和力量差一些,一个女生提出发球应在三米线后发,一人可以连续几次球的意见,我马上宣布:“她提的建议很好,女生可以依照她修改的规则进行比赛。

”之后,所有女生都雀跃地跑向排球场地。

在鼓励他们创新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发现和寻找途径。

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古人对启发式教学的明训。

启发的语言应是有所指向,却又含而不露的,让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加以丰富和补充。

如在教学生立定跳远时,可先让学生想象有哪些动物是跳着走的,让学生模仿动作,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动物在跳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出双脚屈膝,用力蹬地,双手快速向前摆的立定跳远动作要领。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动作。

动作语言是体育教师教学时运用较多的一种传递信息的形式。

如教师的示范动作、手势、举止、眼神等,教师应选择好时机合理运用。

动作语言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不愿听教师过多讲述,更喜欢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师一个漂亮潇洒的示范动作,一个优美的姿态,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威信。

有时教师的一个手势、眼神可对纠正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或者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畏难心理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人体动作语言还能输出一种试探性信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教师示范动作时,一般不宜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这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不愿意练习。

三、完善评价体系,巩固学生兴趣
评价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进而巩固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建立了“立足过程,促进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和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潜能开发。

当然,“全面发展”强调给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绝不等于追求“全优发展”。

“全面发展”在教育实际中是很难实现的,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教师要避免教学中出现片面理解促进“全面发展”的含义,而苛求学生面面俱到,获得全优发展的错误倾向。

克服了旧评价制度只看最终结果的
弊端,有效提高了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某些运动项目(中长跑运动),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一些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要视其情况区别对待,主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还可以参照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因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都会认真去学去练,只要努力了进步了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评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创新评价体系,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保持新鲜感,充分享受乐趣,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页.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出版社.
[3]中国体育报.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