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注射室查对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注射室查对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吕雪灵;荆秀华;扬芳;凌云;高敬敬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注射室查对错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
管圈组织,对注射室因查对不严或不完善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干预、改进,并将改
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注射室查对错误发生率有原来0.95%降低到0.15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降低了查对错误发生率,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同时使圈员掌握品管工具方法、护理
质量安全意识、科室凝聚力均得到提高.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6(035)003
【总页数】2页(P84-85)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注射室;查对;错误
【作者】吕雪灵;荆秀华;扬芳;凌云;高敬敬
【作者单位】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安徽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安徽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安徽阜阳 236000;阜阳市
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安徽阜阳 236000;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安徽阜阳2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通常由同一单
位内的工作人员本着自愿的原则,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组
3~10人),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模式下,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以全
员参与的方式提出、讨论、解决或改善工作中的的主要问题[1]。
品管圈概念也逐渐被运用到医院管理当中。
2014年4月~8月,我科成立“多爱圈”品管圈小组,针对注射室开展以降低查对错误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科负责全院门诊药物注射工作,年均共计14万余次治疗量。
我科护理人员20名,年龄25~50岁(平均33.8岁);学历:本科11名,专科6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10名,护士4名。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4月1号~4月5号):由注射室护士组成10人组成品管圈小组。
圈员选出圈长,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工作。
护士长为辅导员,督察品管圈运行,对活动进展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圈员按其能力、经验及自主自愿原则分别承担记录、整理、数据统计、实施、文字录入、摄影等工作。
2.2 找出主题(4月6号~4月12号):圈员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出自己认为科室目前迫切需急待解决问题。
主题汇总后由圈员按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4个维度进行评价,采用“5、3、1”的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数最高者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降低查对错误发生率。
2.3 制定品管圈计划(甘特图)(4月13号~4月19号):品管圈活动周期为2014年4月~2014年8月,运用5W1H分析法制定,包括组圈、主题选定、制定计划、现况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成果检查、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下期活动计划13项内容,每个阶段都有具体人负责,并选用头脑风暴法、查检表、鱼骨图、柏拉图、柱状图、雷达图、因果关联图作为
我科品管圈主要品管工具。
2.4 现况调查(4月20号~5月10号):现况调查前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查对
错误记录,按注射室工作流程环节及各环节错误种类进行汇总。
调查患者6301例,错误60条,错误率为0.95%:见表1。
2.5 目标设定(5月11号~5月17号):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
改善重点×圈能力),其中现况值为0.95%。
改善重点为现况调查中需要改善的特征性百分比,数值根据柏拉图(图1)所得为80%,另外根据查对错误对患者造
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圈员投票选出危害程度最大的错误为液体输错患者,如此,改善重点应为82%。
圈能力有全体圈员对多爱圈自行打分后进行统计得出平均分为76。
经计算,设定目标值为0.36%。
2.6 原因分析(5月18号~5月31号):依据输液流程各环节中出现的查对错误,圈员多次开会,从环境、管理、护士、病人、医生5个方面分析问题,寻找
产生查对错误的原因。
通过绘制成鱼骨图,找出导致查对错误产生5个要因,内
容包括:(1)主班工作量大,内容繁琐。
主班护士核对“一卡通”医嘱有无错误、收药、打印瓶贴、粘贴瓶贴、打印输液巡视单、皮试、肌肉注射以及患者各种咨询等。
致使护士思想不能集中查对上,容易出现查对错误。
(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注射室工作环境嘈杂纷乱,工作重复,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厌烦,久之产生懈怠心里、责任心下降。
(3)查对制度不完善。
我院注射室服务对象特殊,90%以上为儿童及婴幼儿,注射室座椅虽设有编号,但患儿很少呆在指定输液椅直至输液完毕。
相当一部分在输液大厅流动。
故输液时一般依据患儿姓名进行查对患儿身份,遇到重名重姓或音同字不同姓名时,易产生患者身份查对错误,导致输错患者。
(4)无专科性查对流程。
流程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的一系列有序活动,但在主班环节上,护士在收药皮试、肌肉注射等工作上显得无序,易产生查对错误。
(5)监督机制不完善。
科室未有做到工作标准细化,且奖惩力度不大,护士积极
性、责任心不强,产生查对错误。
2.7 对策拟定(6月1号~6月14号):针对出现查对错误出现的要因,品管
圈成员积极献言献策,列出多项干预措施,制定查对错误对策表。
对所有的干预措施,从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3个维度以1、3、5分进行评价,5分最好,共
9人参与评价。
根据二八定律,108分以上为实行对策(见表2)。
2.8 对策实施(6月15号~6月26号)。
2.8.1 完善查对制度,实行输液排队编号:与信息科联系,完善输液程序,在输
液信息系统每天凌晨电脑自动根据病人就诊程序以自然数进行编号,每个患者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输液时首先看病人手中的编号、姓名与瓶贴、输液巡视单是否一致,用此输液排队单作为识别的标识,然后反问患者的姓名、编号,患者或患者家属回答正确后,将排队编号粘贴在输液器茂菲式滴管上2~3cm处,即使患
者离开座位,病人编号也一直在输液器上,与输液瓶贴高度保持一致,在更换液体时,只需核对输液瓶贴编号与输液导管的号码一致,再反向核对病人的姓名无误后即可更换液体。
2.8.2 合理安排工作:(1)成立单独皮试、肌肉注射室。
圈员集体讨论皮试与收药之间衔接,设计出皮试卡,可由不干胶打印机打印出来,患者皮试阴性后,皮试护士在皮试卡签字将皮试卡交与患者,患者方可到收药窗口进行送药。
需皮试患者,主班护士需收到皮试卡方能收药。
(2)制作醒目温馨提示。
(3)病人高峰期,
巡回护士帮忙维持秩序,解答患者疑问和咨询。
2.8.3 制定注射室查对流程:注射室工作繁忙,工作重复性强,人员结构参差不齐,年轻护士流动性大,病种多样,用药品种繁多,增加了注射室查对的不安全因素。
所以查对流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科室护理质量安全。
在成立皮试、肌肉注射室基础上,圈员们针对输液流程中容易出现查对问题地方,进行讨论、分析出必须查对的内容,制定针对本科室的查对工作流程。
2.8.4 完善监督机制:(1)针对问题特点,科室护理人员全员进行讨论,制定出科室管理细则,加强细节管理,奖惩分明。
(2)护士长加强监督,不定期检查,建立科室管理细则登记本,月底奖金分配时奖惩进行兑现。
2.8.5 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良好的责任意识是科室质量安全的保证。
对于注射室年轻护士流动性大、药品品种繁多、药物剂量要求严格等特点。
经圈员讨论后制定以下对策:(1)培养慎独精神。
培训内容包括注射室查对流程、常见药物相关知识、小儿用药的计算、护士慎独精神培养等。
(2)主班护士做好标识,特殊药物如红霉素、硝酸甘油、化疗药物等在瓶贴一定做好标识;患者输液所需液体剂量不是包装剂量时主班护士要在瓶贴和输液巡视卡用红色水笔标识,提醒配药护士注意查对;3瓶或3瓶以上的液体时。
用红色水笔标识,3瓶液体时在瓶贴上标识“3-1,3-2,3-3”依次类推做好液体瓶数标识。
3.1 注射室查对错误率例数比较:查对错误率由原来0.95%降低到0.154%。
现将改善前、后查对错误率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3。
3.2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各项措施实施,使注射室安全有了保障,输液有序、患者排队人数时间有所减少,提高工作效率,使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底线,是护理质量永恒的主题,查对错误的发生直接影响的患者输液安全,同时也影响到医院形象及声誉。
针对输液环节中出现的查对问题,多爱圈小组通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问题主因,制定对策并积极实施,使查对错误率有原来0.95%降至0.154%。
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最大限度避免和杜绝护理查对错误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本次品管圈活动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零查对错误管理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仍需圈员持之以恒、持续改进。
品管圈作为一个科学管理工具,改进了科室管理方法,确保了患者输液安全,提升
了服务质量以及注射室的窗口形象[2]。
此外,各圈员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护士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使圈员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远远胜过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增强科室人员凝聚力。
【相关文献】
[1]彭红.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500-500.
[2]于爱美.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