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法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法原理
一、引言
荧光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它基于物质在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的原理,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确定
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荧光现象
1. 荧光定义
当某些物质受到能量激发后,会发生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并随
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辐射,这种辐射称为荧光。
与磷光不同,荧光是在吸收外部能量后立即放出的辐射。
2. 荧光特性
荧光具有以下特性:
(1)波长长:通常波长范围在200-700 nm之间;
(2)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通常在10-9秒至10-6秒之间;
(3)强度低:通常比吸收强度低几个数量级;
(4)受环境影响大:如溶剂极性、温度、pH值等。
三、激发和发射
1. 激发
荧光分析中,样品通常通过吸收紫外线、可见光或其他形式的电磁辐射来激发。
当吸收的能量与物质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时,就会激发荧光现象。
2. 发射
激发后,物质在返回基态时会放出辐射,即荧光。
荧光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和强度,可以通过荧光仪来测量。
四、荧光仪测量
1. 荧光仪构造
荧光仪由以下部分组成:
(1)激发源:产生激发波长的灯或激光器;
(2)样品室:容纳待测样品;
(3)检测器:检测样品放出的荧光;
(4)滤波器:挑选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
2. 测量原理
荧光信号经过滤波器后被检测器检测到,并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输出到计算机或记录装置上。
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滤波器和检测器。
五、应用领域
1. 生命科学
荧光法在生命科学中应用广泛,如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蛋
白质分离和检测等。
2. 化学分析
荧光法在化学分析中应用较多,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毒素检测等。
3. 材料科学
荧光法在材料科学中也有应用,如纳米材料的表征等。
六、总结
荧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和物理学等领域。
通过测量样品放出的荧光信号,可以确定
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