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年小学优秀课文、寓言、童话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和羊(二年级)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

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窄有矮的门。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过去。

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

”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

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这篇故事讲了一句成语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猴子扔草帽
一个老头儿,挑着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

走到半路上累了,放下担子坐在大树底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

这时,一只老猴子带着一群小猴子出来玩。

看到箩筐里的草帽,就都学着老头儿的样子,拿起草帽戴在头上爬上了大树,一顶都没剩下。

老头儿睡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发现箩筐里一顶草帽都没有了!抬头一看,这才明白,原来草帽全让猴子拿走了。

老头儿很生气,朝着猴子们大喊:“赶快把草帽还给我!”
猴子们看老头儿大声嚷嚷,也叽哩哇啦地叫起来,但就是不肯把草帽还给他。

老头儿急中生智,想起猴子会模仿人的动作,把手里的草帽使劲往地上一摔。

这招还真灵,猴子们见了,也学老头儿的样子,一个个把草帽使劲摔下来。

老头儿赶忙把地上的草帽捡起来,一顶一顶装到箩筐里,挑起担子,进城去了。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老头儿的孙子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所以故事还得接着讲下去……
好多好多年以后,老头儿的孙子继承了家业,也挑着担子去卖草帽,半路上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孙子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草帽往地上一扔,希望猴子们也学他把草帽扔下来。

可是没有一只猴子跟他学。

孙子觉得很奇怪,这招怎么不灵了呢?
正在一筹莫展时,一只年长的猴子将猴子们手里的草帽都收齐了从树上跳下来,将草帽交到他手里后对他说:“别以为只有你们人类有爷爷,我也是它们的爷爷。


打碗碗花(二年级)
小时侯,离我家不远,有一块荒芜的土地。

荒地上的野花总是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雪花盖满了大地。

有一次,我跟外婆从哪儿经过,远远地就望见荒地上的野花开的一片粉红。

走道近处,我才看清那野花生得十分异样。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

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呀!我挣脱外婆的手,蹦跳着去摘那花儿。

谁知,外婆一把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

谁摘它,它就叫谁打破饭碗。


我被吓住了,将信将疑地看着外婆。

外婆的神色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

过了一些时候,外婆的警告逐渐的淡薄起来,而好奇心却强烈的鼓动着我,想要看看打碗碗花究竟是怎样使人打碎碗的。

吃饭的时候,我把一束打碗碗花藏在衣袋里,端起碗,一声不吭地吃着饭。

我的心忐忑不安,真担心手里的碗像变戏法那样,突然间就碎了。

但一顿饭吃完,那碗却安然无恙,丝毫也没有要破的样子。

啊,打碗碗花——不打碗!
但我始终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怪名字加给它呢?那原是一种美丽、可爱的花呀!
琥珀(四年级)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她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她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他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哎呀!"他想,”这位小姑娘身子不大,除去一对翅膀和圆脑袋,身下的就很少了,不过,少虽少,总还算是一顿美餐。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

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不懂就要问(三年级)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爸爸和书(四年级)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家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

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

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

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

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

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

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

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

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

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

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

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

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

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我家还缺啥(三年级)
几个月前,爸爸不知哪来的兴趣,居然买了一台“凤凰牌”电冰箱。

小小的渔村轰动了,大人小孩赶来瞧稀奇。

有来看样子的,赞不绝口;有来听价钱的,看样子也想买一台;也有询问用途和用法的,爸爸乐呵呵地点点划划作讲解。

渔村离市区足有七八里,蔬菜买多了要变质,少买了不够吃,电冰箱进了门,妈妈不再为小菜发愁了。

冰箱里装满了肉呀、菜呀,还有爸爸特别要喝的啤酒,弟弟的“性命”——汽水。

在暑假里,我和弟弟还亲自动手做棒冰。

吃着冰箱里制出来的棒冰,凉在嘴里,甜在心里呀!
一天,查电表的来了,一算电费,120度!妈妈皱眉头了,“电冰箱买得起,电费付不起呀!”
吃晚饭时,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议论开了。

妈的意思是把电冰箱卖了,买别的东西,爸可不同意。

他问妈:“你想买什么呢?”
妈说:“买洗衣机。

”一家四口的衣服要她一个人洗,是够吃力了。

爸说,买要紧的。

弟弟说:“买彩电,黑白电视机看厌了。

”爸说:“过一阵子准去买。


我说:“买录音机,等我读中学,好学英语。

”爸爸点了点头。

妈说:“这也买,那也买,真是发财了!”爸爸说:“今年,实行责任制,鱼塘承包,到年底一个男劳力,光奖金就有500元。

这不是发了大财了?”几杯酒下肚,爸爸脸上泛着红光,越说越高兴。

议论结果:电冰箱不卖了,别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慢慢买。

“再过几年,你们要的东西办齐了,你们想想,那时还缺啥?”爸爸问。

是呀,房子是新造的,电冰箱有了,自来水装进家里了,一家四口,一只吊扇,四只台扇。

家具是成套的。

等有了彩电、洗衣机、录音机,那我家还缺啥呢?弟眨巴着眼睛,看看我,我看看妈妈,说不出什么来。

爸爸态度变得严肃了,他说:“月红呀,你爷爷一字不识,旧社会吃了大半辈子的苦;爸爸只念过小学,现在想学也赶不上了。

渔业要现代化,没有知识可不行呀!”爸爸说着说着却停住了,他那期望的目光注视着我,说:“你说,我家到底还缺啥呢?”
我忽然心里一动:缺少文化知识呀!我脱口而出:“缺少一名大学生!我要成为我们渔村的第一名大学生!”
她是我的朋友(三年级)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

两名儿童当场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

”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疼吗,阮恒?”
医生问道。

阮恒摇摇头。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

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捞铁牛
铁牛是怎样从河底捞上来的?
公元1066年,山西永济县的黄河段发大水把河边拴浮桥的八只镇水神牛冲走了,官府张榜招贤,请能把铁牛从河底捞起来的贤人。

和尚怀丙揭榜。

他派水性好的人潜到水底,摸清铁牛沉在了什么地方。

又叫人把两艘大木船并排拴在一起,船上装满泥沙。

两木船之间还用结实的木料搭了个架子。

怀丙亲自带人把两艘装满泥沙的木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又请熟悉水情的人带着绳索潜到水底,用绳索把铁牛绑牢。

将绳索拉紧,把绳索的另一端捆在两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怀丙命人把船上的泥沙扔到河里去,泥沙被一铲一铲地扔河里,大船慢慢地上升,终于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出来。

怀丙又叫人把船划到造浮桥的地方,两艘大船拖着没在水里的铁牛。

回到了它们原来的位置。

每只铁牛重达上万斤,怀丙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河底的淤泥中拔出来呢?
两只木船原来装满了泥沙,泥沙很重,木船吃水很深,也就是说,船的重力大,木船排开的水很多,受到的浮力很大。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木船是漂浮状态,此时木船受到的浮力,等于木船身的自重加上泥沙的重力。

当把泥沙扔到河里,木船上的泥沙减少,重力减少,而木船的体积不变,也就是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也不变)。

两木船受到的浮力超过了船身的自重加上余下的泥沙的重力。

最初,船不上浮,因为它被绑在绳索下的铁牛拖住,随着泥沙的不断抛出木船,重力越来越小,绳索对铁牛的拉力越来越大,直到多余的浮力超过了铁牛在水里的重力和淤泥、河水对铁牛的作用,铁牛就逐渐从淤泥中拔出来。

是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水底托上来。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和只有八个月的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

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

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

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

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

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弟弟六岁了,爸爸向特务提出,应当让弟弟去上学。

特务怕弟弟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

经过难友们几次斗争,特务才勉强同意让“政治犯”黄伯伯当弟弟的老师。

弟弟每天由特务押着去上课,学习完了,再由特务押回女牢房。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

他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允许,才跨进门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

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

特别不懂俄语,只有在一旁干着急。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

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

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他一支铅笔。

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练习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画。

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他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狼和小羊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呐!”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