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分辅改制后续工作的思考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
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成功改制,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也存在改制无疾而终,反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现象。
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因哽废食,还是坚持到底?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处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夹击的窘境。
虽然当前国有企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运转相对较为平稳,但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基础薄弱,包袱沉重等因素的影响,潜藏着融资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弱,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尽早采取举措,超前动作,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活化机制,企业前进的道路将越来越窄,生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化解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适时提出了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大上就明确提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是顺应形势,应对挑战的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也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矛盾,“国”字当头,大锅饭难砸、铁交椅难挪,这是不争的事实,职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劳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效益流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企将不企”。
这决非危言耸听,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对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几点肤浅的认识

关于对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几点肤浅的认识【摘要】国有煤矿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当前煤矿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改革举措的目的与意义、改制方式选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方面。
通过分析国有煤矿企业改制的必要性、改制带来的好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改革对煤矿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国有煤矿企业实现结构优化、管理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
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国有煤矿企业的改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中国煤矿行业向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型。
【关键词】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目的与意义、改制方式选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竞争能力、改制必要性、好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指国有煤矿企业将主要业务与辅助业务进行分离,对辅业进行改制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煤矿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发展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转型。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可以帮助国有煤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改制举措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也是国有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国有煤矿企业应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目的与意义国有煤矿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更好地发挥国有煤矿企业的优势,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可以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向和核心业务,有助于企业精准定位和战略规划。
通过清晰界定主辅分离,企业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主营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 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与展望 • 结论
01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国有企业 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国有企业需 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 展。
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有企业面临 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提 高自身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01
02
03
激发企业活力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 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释 放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其改革有助于 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 配置。
保障国家安全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 更好地履行国家战略使命 ,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02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01
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
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改善。
02
国有经济布局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进
一步增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03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企业的决
策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
国有企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措施

国有企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措施国有企业是国家利益的代表和实现者,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对国有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国有企业发展思路1.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
当前国有企业在机制上存在着权责不清、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2.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国有企业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转型发展。
3.推动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国有企业需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4.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有企业需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国有企业发展措施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产权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2.支持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3.拓展国际市场国有企业需要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政策等机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推进国有煤炭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思考

二、 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 . 必须明确一个总方向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一项政治性 、 策性 、 政 原则性都很 强的工作 ,更是落 实科学 发展观 、 促进企 业健康持续发展的 “ 希望工程” 。搞好这 项工作必须有一个总方 向,这个总方向
就是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 与 员工双赢 ,通过改制 ,使
、
国有煤炭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现状分析
国有煤炭企业主业在做 强做大过 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批
生产服务 、生活服务和 多种经营企业 。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来讲 ,这类单位的构成 比较 复杂 , 资产过亿 ,人 员上万 ,规 模大小不一 ,产品种类成百上千 ,经营状况有好有坏。从煤 炭二业长远发展规 划和企业 制订 的 “ 一五 ” [ : 十 发展规划看 , 都 把结构调整作为推进企 业发推进 , 大批和主业关联度 不大的企业 , 一 资产 、 人 员将逐步分离。其 实,从煤炭工业 “ 矿井大型化 、企业集团 化 、产业链条化 发展趋势看 ,主业的范 围事实上 已经突破 采矿业 ,如兖矿集 团有限公 司制定 了 “ 煤炭 、煤电铝 ,煤化
2 、依法进行 ,规范操作的原 则。实施改制 分流要 与企 业的结构 调整、改制重组 和做 强做大 主业 相结合 。必须符合
国家产业政策 , 且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 , 促进企业资产结构、
SC I N CE A ND M A NA GE ENT E M —
维普资讯
在实施分离改 制 , 如果不能实现 “ 两个双赢 ” 那么主业因占 , 有优质资源而 使企业得以发展、职 工得以实惠 , 而分 离改制 后的辅业却存活不下去 , 这是十分不公平的, 也不是分离改
制的根本动机 ,必然导致辅业回过头来找原主体企业 “ 算
关于国企混改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企混改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国企混改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等手段,促进国企改革转型和提高企业效率的过程。
针对国企混改工作,我有如下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
国企混改需要制订出一套清晰的政策规定、有序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
同时,相关部门要把握好适当程度的松紧度,考虑到利益各方的权益和利益分配问题,确保国企混改顺利进行。
其次,要注重市场化。
国企混改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率,创造更大的利益空间,因此不能忽视市场化的原则。
国有企业需要与民间投资者合理分工和互补,在市场上展现出更大的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
第三,扩大混改的范围和领域。
国企混改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行业领域,应该在更多的范围内推广和实施。
同时,在混改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特点,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
第四,注重沟通和合作。
各方面利益相关者需要持续沟通和合作,协商达成谅解和共识。
政府部门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国企混改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国企混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需要有政策制度的支持和市场化的运作。
此外,需要注重范围和领域的拓展,以及沟通和合作。
国有企业改制后续工作

国有企业改制后续工作国有企业改制是当前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改制过程中需要做出许多的工作,但是改制后续工作同样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国有企业改制后续工作。
一、管理变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统一管理,将冗杂,混乱的管理模式改为高效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
改制后续工作则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及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强化人事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基础,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业务外延拓展国有企业改革以“去亏增效”为主旨,数十年的改革实践表明,仅仅是剥离无效产能、降低人员成本是不足以支撑行业内企业的长足发展的。
改制后续工作还需要加强业务外延拓展,即到行业链上游或下游进行开展,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员工素质提高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改制未必意味着裁员,但是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否则自身甚至整个企业都将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员工的素质必须得到提高,改制后续工作需要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包括加强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一支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队伍。
四、投资扩张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资金的支持,但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后续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投资扩张力度,更多的投入在研发、技术创新以及资源开发上,以积极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的强大打下坚实基础。
五、市场探索市场与企业息息相关,没有市场的支持,企业发展将会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改革后刚刚逐渐站稳脚步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市场探索,了解客户需求,研究市场走向,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国有企业改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改制后续工作则是重中之重。
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下定决心,明确目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专业人士要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改革实施后续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加快战略性重组,推动市场化改革,建设完善的法制体系,为改革事业注入活力。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与改制分流的难点及对策

为本、 学规 划、 范操作 , 科 规 制定切  ̄ -行 的方案 。 .r - 具有十 分重要 的意 义。
关键词 : 主辅 分 离; 改制分流 ; 资产处置 ; 辅业所有 制形 态 ; 劳动 关 系
中图分类号 :9 C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 6 ( 09)3 0 6— 3 10 — 10 2 0 0 - 0 3 0 参股 企业 ( 以商 贸类企 业居 多 )包括 企业 办社 会 的学校 、 , 医
国有企业是 国 民经济 的主导力量 , 随着我 国经 济体制 改
革 的不 断深 入 , 国有 企业面 临的体 制环境 和市场环境 都发 生 了深刻 变化 , 给国有企业带来前所 未有 的严峻挑 战 。特 别 这 是人 世之后 ,国有 企业原有 的许 多 国家保护 性政 策逐 渐 消 失, 必须 与外资企 业 、 非公 有制企 业在 同等条 件下 参与 市场 竞争 , 对 国有企 业构 成强大 的竞争压 力 。 这 国有企 业在计 划 经济时代 留下的结构不合理 、 承担社会 职能 、 效率低 下 、 冗员 过 多等制约企业 发展 的弊端 日渐显 现。 了发挥 国有 经济 的 为 主导作用 , 须深 化 国有 企业改革 , 必 解决 制约 国有企 业发 展
的深层 次矛盾 , 高 国有 企业 的核心竞 争力 , 大做 优企 业 提 做 主业 。而党中央 、 国务 院提 出的鼓 励有条 件的 国有 大 中型企 业实施 主辅分离 、 辅业改制政策 对国有企业 来说是 一次历 史 机遇, 有利 于加快企 业发展 , 进企业 资产结 构 、 织结 构 、 促 组 人员结构 的优化 , 实现企业壮大 主业 、 开搞活辅 业 、 进 对 放 促
体类企 业 和企业办社会 部 门 , 所从事 的业务 大都依 托主体 企 业 的优 势 , 自 先天缺乏 市场竞 争力 。而 非 国有 投资 实体 其 身 追求 的是最大 投资效益 或者具有 投资潜力 , 这两 者存在差异 性。 将分离辅 业 的资产 出售和 转让 , 即便分两 步走 , 国有控 先 股, 然后 使其 最终 改制 为非 国有控 股形 式 , 在理 论 上还 算 这
对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和思路举措的思考

第 1 页 共 7 页对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和思路举措的思考新形势下国企改革的“抓大放小”随着中国参加wto ,国企改革也加大了力度。
从目前国家和各省市的改革战略上看,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仍然是如何抓大放小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显然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国企的放小,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员工持股的改制,而且采用这种解决方式的比例比前有所加大,在具体操作步骤上也得到了逐步完善。
国企的抓大,那么取得的突破较小。
为了应对中国参加wto 后的市场竞争环境,各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除了继续抓好大型企业的经营,还继续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搞集团化建立,力图以规模化、集团化来应对入世后的挑战。
总体上说,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太大突破,不管是抓大,还是放小,都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一、国企改革的放小,要树立动态资产的观念。
国企放小,主要是中小国企改制。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进展中小国企改制。
虽然在经济理论界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当中,对于国企应采取哪种改制方式还存在争论,但各方都认为改制是势在必行的,中小国企的改制并不会影响到国家的根本制度。
各方对于改制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围绕着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目前,国企的转让价格主要是以企业的净资产为标准,第 2 页 共 7 页对于员工购置企业资产的,国家再让出一定的利益给员工,以促进企业的改革,同时也藉以成认企业员工多年来为企业做出的奉献。
如厦门市文件规定:对于员工一次性全部购置企业股份的,可以给予20%的优惠。
其他省市也做出了类似但标准各不相同的规定。
但是即便国家对于国企改制给予了优惠支持,企业对于改制的反响仍然不一。
总体上看,效益好的企业的员工积极拥护改制,积极出资购置股权;而效益不好的企业,政府虽然给了优惠,员工仍然不愿意购置股份。
这就阻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也影响了国家对于中小企业改革的进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以企业净资产为价格转让标准的方式存在着不够科学的方面。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资产划转要“足”。
充分的改制本钱是国企改革胜利的关键。
将参加改制企业的资产全部划入政府控股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再由国资公司进展融资筹集改制本钱,是全面推动企业改制工作的关键和前提。
离开了资产划转,就无法筹集改制本钱,企业改制就永久是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务必要将应划入国资公司的资产足额划到位,坚决防止国有资产在划转环节流失。
在资产划转的实际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及其主管部门以大局为重,照实将企业的地产、房产等资产划转到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觉,普遍存在政府先期摸底把握的状况与实际划入的状况有肯定的出入。
其主要缘由是摸底时,时间比拟仓促,状况把握得不是很精确,但也不排解个别企业可能有意瞒报、漏报。
为坚决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纪律。
建议由纪检监察、国资监管部门牵头,以文件的形式,再一次明确资产划转的纪律,强调对有意瞒报、漏报的要进展严厉查处,坚决做到不交资产就交帽子。
二是搞好核查。
对资产划转过程中消失较大误差的重点企业,由国资监管部门组织业务部门上门进展现场核查。
三是重新申报。
要求企业再一次申报国有经营性资产。
四是严厉处理。
对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仍旧有意瞒报、漏报的,要进展严厉处理。
负有直接责任的企业负责人,改制后,暂缓或不予以组织安排;对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分管领导,赐予相应的处理。
改制气氛要“浓”。
兰州的无震荡改革提示我们:国企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必需广泛宣传,争取广阔职工群众支持和理解。
我们肯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把企业改革变成企业职工的自觉行为,让他们理解改革、承受改革、支持改革。
一要营造改革大势。
要在各项前期预备工作根本到位的前提下,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
同时,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要集中时段,进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做到播送有改革声音,电视有改革图像,报纸有改革文章,使改革成为人们谈论的主题。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思考

( 国石油 黑龙 江销 售分 公 司 人事 处 , 黑龙 江 中 【 摘 哈尔 滨 10 1 ) 500
要 】 一些 国企 虽然成功通过改制, 只有现代企业之形 , 但 无现代 企业 产权 清晰、 权责 明确 。 管理科学、 持续发展之
实。 国有企业改制 , 应从强化 国企 内部 管理 , 高 国企领导者的素质, 提 加强政 府对 国企服务职能等方 面入手 , 以发展 为导 向,
以产权为核心 , 大力推进 国有 大 中型企业产权 多元化 改革 , 即积极推进股份 制改造 , 鼓励 引导外 资和 民营资本参 与国企改
革 。 保 国企 改 制 成 果 的 实效 性 。 确
【 键词 】 国有企业 ; 关 企业 改制 ; 问题与 思考 ; 对策建议
【 中图分 类 号】 F3 80
Ke r s Sa e wn n ep s s r s u trn f ne r e , rb e d t o g t, y wo d : tt-O e E tr r e , e l cu lgo tr i s p o lmsa u hs d i r e p s n h
a ds g e t n n gsos u i
【 标 识 码】 A 文献
Th g t n h sr c u i fS a e ou h so t e Re t u t rng o t t —Ow n d En e p ie e t r rs s
U Ni
A s at Sm ces l s utrdS E (aeO ndE t p ssm r y oss eom o oe et p ss i ot e n b t c: o e ucsfl r t c e O sS t w e ne r e) ee s sh r m dm e r e t u - r s uyer u t - ri lp e t f f n ri wh t o h
国有企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措施

国有企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措施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资源开发等重要任务。
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发展思路和措施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通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其中,首先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市场化、法人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决策和执行机制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引入引导性的股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首先需要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层人选,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加强股权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和效率。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当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引入优秀的战略投资者,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
首先需要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国际联盟等方式,拓展企业的国际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国际业务水平。
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扩大国际合作空间,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实行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
此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进国企经营管理,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国资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资国企的管理效率较低。
很多国企为了表现其规模,在资源分配、决策等方面不够灵活,导致复杂的管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经营费用高、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国资国企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原因,国资国企的创新能力落后于国外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变化的市场机会。
此外,国资国企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缺陷,无法对职工有效激励,贯彻市场导向原则,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要加强管理,加快建立及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调整机构设置,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落实科学管理制度。
其次,要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收获,强化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
此外,要开放市场,加大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国家资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总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重要的。
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加强管理、改进激励机制、开放市场。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市场化建设,才能使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责任。
国有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效率低下、资产流失、员工福利不均等,这些问题亟待采取改革措施来加以解决。
近年来,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但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议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对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国有企业要实行股权激励制度。
传统上,国有企业的员工薪酬往往是固定的,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创造力和责任心不强。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
通过给予员工股权或股权期权的方式,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和利润,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从而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国有企业要实行市场化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在过去长期以来受制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往往是按照政府指令来进行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缺少市场竞争机制。
这样一来,很难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性,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为了让国有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让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国有企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腐败问题,业务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强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以确保企业运行的规范有序和效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在结构组成和素质水平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来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于国企混改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企混改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国企混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它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对国企混改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国企混改需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作为国有企业,国企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然而,政府干预过多可能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限制了市场的竞争性和创新性。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则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监管。
其次,国企混改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常常受到利益集团和行政干预的掣肘,创新创业的活力受到限制。
因此,在混改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入民营资本,并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再次,国企混改需要注重员工利益保护。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他们对于国企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
因此,在混改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利益,确保他们在中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对应的权益。
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增加他们的绩效促进国企的发展。
此外,国企混改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混改带来了更多的多元化和市场化风险,对于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国企混改各方的监管和约束。
同时,国企也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避免因混改而出现的风险和危机。
最后,国企混改需要加强法治建设。
在混改过程中,我们需要依法行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规范秩序。
只有通过法治的保障,才能保证混改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企混改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注重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员工的积极性,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强化法治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企混改的目标,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调查与思考

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调查与思考主辅分离——辅业从国有企业分离出来,并改制为民营企业。
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也是一场关系到千百万企业和职工前途命运的改革。
“分不分得好、改不改得好、活不活得好”是分离改制主管单位、辅业企业及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前往全国首批主辅分离工作的试点——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下简称“一公司”),对其三家改制分离企业的分离改制过程和改制后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分得好辅业分不分得了、分不分得好,要看分离改制企业职工对分离改制方案赞不赞成、举不举手,这也是分离改制企业主管单位最为关心和最为头痛的问题。
1、职工在想什么。
国资委于2004年上半年批准了一公司职工医院、机修厂和缆索厂为分离企业,一公司也成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辅分离工作的试点单位。
他们成立了改制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挂帅,两名公司领导分管,企业发展部和工会策划操作,人事、财务、宣传、组织、党办、行办等部门全力配合,集中一段时间,全力以赴搞改制。
经过三个月的宣传动员,开了十多次大会小会,并把改制宣传提纲,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等文件发到了每个改制单位职工的手中。
然而在职工医院、缆索厂、机械厂的职工大会上,职工连续两次否决了改制方案。
一公司领导面对着职工两次否决,深刻地认识到职工对改制方案的“举手”,是慎重、严肃的,已不同于往日的随大流。
他们总结出职工在对分离改制方案举手表决时考虑的6个主要问题:一是改制后企业有没有市场,企业能不能生存发展?自己能否“活”下去,能否“活得好”?二是主体企业能否兑现“扶上马送一程”的承诺?三是改制后的经理有没有能力,是否公正、公平?四是对几十年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存有难以割舍之情,对自己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并具有名牌效应的“大桥局”难舍难分。
五是打算用“举不举手”与主管单位讨价还价,以争得更大的利益。
六是考虑企业改制后的权利再分配。
2、领导要做什么。
一公司领导针对职工想法做出了回答。
国有技术型企业改制中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策略思考

从机构设置上看 , 国有技术型企业存在 辅业改制的策略思考 销售 , 也有后勤 服务 、 卫生所等 。同时 , 离辅业改制 的 目标和原则
是 闲置资产 , 指一年 以上没有使用或未 产 ; 三类 是非 主业 资产 。尽管 国资委 第
( ) 一 国有 技术型 企业进行 主辅 分 发挥作 用 的资产 ,包括 有形和 无形资 1目标。国有技术型企业进行主辅 对 “ . 三类 资产” 的界定有明确的定 义 , 但
争对 手 , 加快 主辅 业务分 流改制 , 变 分发展 。要解决这一弊端 , 转 目前惟一 的 法权益 , 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 。4 在精干 ()
拟分离业务必须具有 良好 经 营机 制 , 出主业 , 突 提升企 业核 心竞 方法 是借助 国家 出台的 国有 企业 主辅 主业 的同时 , 争力 已成为 国有技术 型企业 的必然选 分离政策 , 在准确理解和把握 主辅业务 的发展前景。
在改制分流 中应遵循以 的过程性 措施 ,主” “ 指亟待改制改组 的 出 。主业 收入 占企 业总收 入 的比重较 工三者的利益 。 () 发展 、 定 稳 主业核心业务及相关资产 ;辅 ” “ 是相对 大 , 而真正 明确 的辅业资产很少 。二是 下原则 :1 正确处理 改革 、 充分 考虑企业 、 工和社会 的 职 主要 的关 系 , “ 而言的非 核心业务及相关 资产 , 主” 包 处于闲置和半 闲置 的资产 比较 多,
发展。 绝大部分国有技术型企业当前仍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 3 正确处理 改制
营模式不灵活。 经营性资产 比重大。 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20 0 8年第 0 期 / 5 总第 2 1 1 期
长点 。
( ) 有 技 术 型 企 业 具 有 传 统 国 营机制 , 其发 展成为企业新 的利 润增 一 国 将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近期,集团公司也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改革改制工作全面铺开。
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改革改制工作的实施。
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明确一个总体目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希望工程”。
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就是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
之所以这样讲,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认识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不是为了甩包袱、减负担,而是既要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破产企业职工;不是为了断绝员工的财路,而是要合法处理不良资产,用“三类资产”为职工开拓更为宽广的致富之路。
另一方面,企业本是全体职工共同创业的成果,现在实施分离改制,如果不能实现“两个双赢”,那么主业因占有优质资源而使企业得以发展、职工得以实惠,而分离改制后的辅业却存活不下去,这是十分不公平的,也不是分离改制的根本动机,必然导致辅业回过头来找原主体企业“算账”,主业也不可能专心做强做大。
因此,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必须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定位在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这个总体目标上。
二、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可以说是矿区改革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对计划经济时期沉淀下来的陈旧观念和“企业办社会”模式的重大挑战,也是对企业管理素质和员工心里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和测试。
笔者认为,要成功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基本原则:2、做强主业与激活辅业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改制分流要与企业的结构调整、改制重组和做强做大主业相结合,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分辅改制后续工作的思考
作者:捷盟高级咨询顾问万敏
国有企业分辅改制是一项法律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实施顺利,则有利于企业快速、高效率发展,对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做大做好主业/优势产业,激发企业活力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主辅业分辅改制工作由于涉及到资产处置、股权变革、员工分流、剥离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对改制前的母企依赖较大、自主发展能力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也会存在一定的难点,对其后续基础工作的思考也是必要的。
在有效平衡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及未来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在公司整体发展稳定、员工凝聚团结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各国有分辅改制企业和谐、自主、健康发展,保证各相关子系统能够衔接有序、组织规范和运转高效,针对国有企业关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后续工作,分别就企业法人治理、党群组织发展、企业股权管理及股权激励、对分辅改制企业的要求等方面,提出几点想法:一、关于各企业法人治理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国有分辅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相关企业的治理行为,使董事会成为真正的决策主体,确保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设置合理、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明确企业治理结构的权责边界。
国有分辅改制企业已经经历性质转变,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应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经营,参
与市场竞争。
在健全组织构架、合理配备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对代理人合理授权,明晰其责任范围,以责任为核心,按照权、责、利对等的原则,层层落实企业治理和管理责任,使企业治理结构各组成单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的配套机制。
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方面,应将重点放在机制的规范和完善上,特别是要规范和优化董事会“三会一层”的工作流程、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切实建立董事会集体决策的科学决策制度、企业重大问题的责任追溯制度,建立内部分权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企业治理工作运行顺利。
提高董事会决策质量。
明确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主体地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决策中作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为保证董事会决议的有效落实,对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需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
强化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沟通工作。
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时,是作为协调统一的整体出现,各机构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构建畅通的沟通管道并形成制度,以提高组织治理效率。
二、关于党群组织发展
要切实发挥各企业党群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构建新模式下党群工作的新格局。
推进党群干部队伍建设力度。
将企业党群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纳入
企业未来总体发展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加强党群干部队伍建设,采用培训学习、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党群干部队伍,提高党群工作者环境适应能力、工作应变能力、政治凝聚能力。
统筹党群工作推进。
按照“工作同步部署、活动同步安排”的原则,积极探索党群部门联合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构建联动平台,在有利于加强党群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的方法,促进党群思想统一、智慧凝聚,做到信息共享,重点工作和措施上合拍,以发挥整体合力。
创新党群工作及活动方法。
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刊物等,构建党群宣传政策、交流经验、服务基层的信息平台,建立企业党员队伍与其他群众组织直接沟通和有效联系的渠道,拉近党员、职工的距离,稳定党群关系,促进企业党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各企业股权管理及股权激励
要进一步规范各企业股东行使股权的行为,明确股东权利、义务和责任,健全企业股权激励机制,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规范股权管理。
将股权管理制度化和流程化,对于股东出资的程序要有明确的说明,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探索科学、合理的企业股权流转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细化股东股权获得、持有、转让等具体的操作方式,明确股东权利、义务、行权方式以及股利分配等的有关规定。
优化股权激励与考核。
要明确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对用于股权激励的股份的来源、分配等也要有清晰的规定,将股权的授予方式、授予时间、行权价格、行权条件、行权程序等都要以行文的形式制度化。
对于股权激励的绩效考核,要保证考核主体的公平公正、考核指标选取的合理有效、考核程序的严谨科学,及考核结果在股权激励方案中的应用得当。
四、对分辅改制企业的要求
分辅改制后的相关企业,员工身份得到置换,为企业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奠定了体制基础,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在今后的发展中,各企业要创新思想,树立永续经营观,作为法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创新思想意识和发展模式。
各分辅改制企业,要在继承原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团队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后灵活的体制优势,树立市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组织人员的管理上,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创新企业思维模式、运营模式、人才管理模式、技术研发模式,提倡跳出原国有企业的自我认知圈子,立足更大的社会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寻求业务发展的新机会。
业务逐步市场化。
分辅改制企业要逐渐摆脱对原国有母公司的单纯依靠,培育核心产品和服务能力,走一条自主发展之路,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主动“朝外看,向外走”,转变现有业务过度依赖原母公司“扶持”的不良局面,努力成为其的战略合作伙伴,作为独立决策的法人主体,自主经营和发展,真正实现自身业务的市
场化。
五、对分辅改制企业及原母公司组织部门的工作要求
分辅改制企业及其原母公司组织部门,要不断优化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对系统内、外部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
对现行工作流程要适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优化,做到各部门内部重要事务责任主体明确、权责统一,提高部门执行力;部门间工作权责界限明晰、业务衔接井然有序,坚决堵塞管理漏洞。
改进工作方法。
要善于发现和把握部门工作中的内在规律,增强部门工作的计划性,督促部门职员调整工作态度,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推行时间管理、进度管理,从而提高部门整体工作效果。
畅通沟通渠道。
要重视部门内部及跨部门间的沟通工作,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内外部合作及组织协作能力,建立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管理。
六、对各企业业务发展的要求
各企业要密切关注所处行业的政策导向,分析产品及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创新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业务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在确保现有主营业务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换速度。
积极探索业务发展的新出路。
要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一切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的意识。
对于高风险、高投入、收益可观的新业务,要积极寻求外部的合资、合作,通过技术引进、业务分
包、资源共享等,实现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延伸,探索走一条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以弥补企业自身既有资源与能力不足的缺陷。
增强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结合国家及地方的政策环境,研究所处行业的业态发展规律,把握相关业务未来发展重点和产品的发展方向,加大技术研发及产品工艺改进投入,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引进、管理提升等途径,提高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制造业产品向产业高端转型,并以优质的质量和服务创企业精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