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下饶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下饶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家国情怀是诗歌中最感动人的旋律:“_______,从此替爷征”,这是木兰的忠孝两全;“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这是杜牧深沉的忧国之情;“______,______”,这是龚自珍辞官后仍心系国家的无私胸怀。
(4)右图漫画的标题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这幅漫画的寓意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内涵相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决眦入归鸟(2)无案牍之劳形(3)①愿为市鞍马②隔江犹唱后庭花③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化作春泥更护花(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眦、牍、鞍”等字词的书写。
二、选择题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
..的一项是()
①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
②道跟泉流平行。
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
③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
④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⑤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
⑥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
A.④②③①⑥⑤B.④⑤②③⑥①C.①⑤④②③⑥D.①⑥⑤④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结合对各句子的理解,结合“展开”一词来理解,④句为第一句,⑤句讲了“展开”的结果,是第二句。
②句结合上句的意思,讲了“区别”,为第三句。
③句结合上句的“区别”,写完了“左边”,该写“右边”,此句为第四句。
⑥句前文讲了“左右”,现在讲“上”,为第五句。
①句承接上句,小结语段,是末句。
故选B。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狂澜.(lán)亘.古(gèn)可歌可泣.(qì)锋芒毕漏
B.污秽.(huì)矜.持(jīn)锲.而不舍(qiè)忧心忡忡
C.澎湃.(bài)愧怍.(zuò)气冲斗.牛(dòu)大彻大悟
D.闲暇.(xiá)哺.育(bǔ)忍俊不禁.(jīn)妇儒皆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锋芒毕漏——锋芒毕露;B项正确;C项,bài——pài,dòu——dǒu;D项,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故选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唐代刘禹锡的《爱莲说》和北宋周敦颐的《陋室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两篇文章都具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B.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与不大佩服,后来她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震悚,欲扬先抑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D.美国作家阿西莫夫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有三个重要的小说系列:“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表述不正确,应该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陋室铭》是骈文,句式整齐;《爱莲说》是以长短句为主,不押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
....的。
B.市民秩序井然
....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雷锋是家喻户晓
....的楷模,毛主席还曾经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D.听了钢琴家的精彩演奏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久久不能离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句中不恰当。
6.把下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
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可知本段在讨论面对绝境时成功者与失败者不同的态度。
第一个空,“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与“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是转折关系,且是同一个主语“成功者”,故选①;第二个空,根据前面的“一分钟”“一步路”可知,应强调“小”,即成功者成在坚持“小”上,所以选“一个”而不是“一些”。
应选③。
故选D。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间,从“大虾”“美眉”到“盘他”“硬核”,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
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粉丝”“山寨”“雷人”等网络词语……与此同时,不规范、夸张、低俗等也成为一些网络语言的标签。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5日)
材料二:语言文字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虽然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拥有可以发声的麦克风,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肆意而为。
一些网友出于发泄情绪、恶意中伤等目的,故意创造和使用带有侮辱、谩骂意味的低俗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会对语言系统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绝不能任由其泛滥,必须严格加以禁止。
网络语言依然是社会语言文字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符合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和基本规则,要注重正面倡导和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武汉文明网2019-05-20)
材料三:每一个汉字的演化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这使得汉字具有言简意丰、意蕴无穷的特点。
汉语的魅力在那“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柔情中,在那“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壮志里,在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中,在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里。
作为一种符号互动的工具,汉语不仅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还具有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功能。
(摘自人民网2019-05-17)
材料四:语言系统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网络语言也面临着优胜劣汰。
有些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说到底就在于它们兼具了有用、有效、有趣的属性,既是观照时代的一面镜子,又能推动时代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对网络语言的自说自话放任不管,而是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合理规范、有序引导,让网络语言在良性环境中成长,让网络语言有文化品位,有高雅格调,实现汉语魅力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摘自人民网2019-05-17)
1.下列说法与以上材料不符合
...的一项是()。
A.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些词语的“新陈代谢”是语言创新的必然结果。
B.“网络语言”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
C.网络语言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
D.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快餐文化,盛行的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
面对网络语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采取封闭、排斥的态度。
2.请修改下列病句。
汉语不仅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还具有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功能。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画横线的句子意思,再续写三句相似的话。
汉语的魅力在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给全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1.D
2.汉语不仅具有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功能,还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
3.汉语的魅力在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中,在那“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里,在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中……
4.构建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其他答案,意近也可。
【解析】
1.D.有误。
“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快餐文化,盛行的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
面对网络语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采取封闭、排斥的态度。
”与文本内容“有些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说到底就在于它们兼具了有用、有效、有趣的属性,既是观照时代的一面镜子,又能推动时代发展。
”不相符。
故选D。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句子。
“不仅……还……”是递进关系,故应改为:汉语不仅具有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功能,还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
3.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在那……,在那……,在那……”的句式进行仿写。
如:汉语的魅力在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中,在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里,在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留恋中。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
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合理规范、有序引导,让网络语言在良性环境中成长,让网络语言有文化品位,有高雅格调,实现汉语魅力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概括得出: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8.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1)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威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2)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
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
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嗌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3)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
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
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4)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摊泥。
(5)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
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6)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7)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
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8)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稟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登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9)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
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10)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
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句:“吃吧。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央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11)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
”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12)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
小弟弟央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飄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13)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心里满是酸楚。
(14)我把筷子递给小弟弟,他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
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
(15)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
留给我。
(16)我没有再说话,我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
泪水在眼眶打转。
(17)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做饭,她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没问。
我一边把盐放进罐子,一边做贼般偷偷瞄她。
她身形消瘦…
(18)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莱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
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19)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1.阅读全文,请根据文章第(2)段至第(16)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
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处,母亲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事吗!”联系全文,理解“欢喜”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家庭生活充满欢喜。
【答案】1.①犟坐在凉粉摊前②恳求我买凉粉吃③快速咽下,心酸④喂给小弟,感动
2.点出时代背景,表明当时物质的极度匮乏,交代了“我”不随便花钱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买凉粉的波折做铺垫。
3.这是一位关爱子女又聪明机智的母亲。
她发现孩子们用买盐的钱买了吃的并没有揭穿,更没有责备,维护了孩子们的尊严,让孩子们收获了物质贫乏年代难得的高兴,使孩子们终身难忘。
4.内涵:兄弟四人分吃炒凉粉的欢喜、兄弟之间互让互爱的欢喜、母亲为孩子们吃到凉粉又相亲相爱的欢喜。
【解析】
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可依据“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和“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从小弟弟的行为来概括①②空的内容;可依据“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心里满是酸楚”“我没有再说话,我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
泪水在眼眶打转”,筛选概括出我做法和情感词语来填写③④空内容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语句的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内容上,这句话表明了我不想买馄饨的原因,表现了当时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在结构上,为下文叙写买凉粉时的情节和表现了我们一家人的亲情的故事做铺垫。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文中的母亲在明知我们买了凉粉却装作不知道,反而很高兴,可见母亲是一个慈爱与宽容子女的人,也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
4.(1)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句子含义类问题,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细读文本可知,对于兄弟四人来说,这份欢喜是能吃到美味的凉粉,感受到兄弟之间的深情;对于妈妈来说,这份欢喜是看到孩子们的互敬互爱而产生的。
据此可概括“欢喜”的内涵。
(2)开放性试题,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着能让“家庭生活充满欢喜”来叙写做法。
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孙道荣
①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②母亲是最后一个坐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
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
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③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④话题总是聊不完的。
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
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⑤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
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
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
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⑥大家继续吃饭。
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
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⑦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
儿子弯腰拣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
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
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⑧大家埋头吃饭,谁搛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
⑨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⑩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
”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
从厨房里传来“兹拉”声。
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⑾“叮铃铃!”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
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
⑿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
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
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⒀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啊。
⒁…………
1.本文写母亲在吃饭过程中为“我们”做的事情有哪些?(请用三字词语概括)
2.本文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母亲的形象?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本文主要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4.请在第⒁段省略号处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答案】1.①取汤勺;②换筷子;③热炒菜;④接电话。
2.(1)语言和动作描写。
(2)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时刻关心子女的伟大母亲。
3.(1)以小见大。
(2)本文通过描写一家人吃饭时母亲总是站起来忙里忙外的生活细节,揭示了世界上最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个主题,生动、感人。
同时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4.示例: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解析】
1.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母亲”为陈述的主体。
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母亲”做的几件事情。
“母亲赶紧放下饭碗,……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我去热一下。
”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
”“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如:文中写母亲几次站起来为我们取汤勺;换筷子;热炒菜;接电话的动作,还有不少母亲说的话,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一位对儿女的关心,为家庭的操劳与付出,善良的母亲形象。
3.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比喻象征等等。
此文通过写母亲在生活中的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表现一位勤劳、善良、时刻关心子女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戴和赞美之情,让人读来很是感人,这是“写小事抒真情”写法,或者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续写的结尾要与前文内容相契合,此处应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与文章开头和题目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表达对“站起来的那个人”——母亲、父亲的赞美之情。
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文亩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o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陶后鲜.有闻
2.把文中哂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