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同步测试(无答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

二、讲授新课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绿色植物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有机物?如何验证?我们一起来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作出假设?
3、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每四人为一组,结合课本 P117 页和学案按以下提 示,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 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2) 用一株植物进行实验可行吗?如何检测制造的有机物
2.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师: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种材料用具;提早栽培好天竺葵;课前 1~ 2 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教学流程 激趣导学,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5
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的教学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化, 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即可得出答案,这样的提问没有起到调动思维的作用,有的提 问又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无从下手。所以在上课之前,一定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 务。
5/5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吃了什么食物?
生:学生列举出今天进食的主要食物。
师:这些食物和绿色植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我们发现:我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在生 物圈中,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大的 “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 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师: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
3/5
5、叶绿体既是 将
,也是 。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件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Hale Waihona Puke 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选取一片叶片,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 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摘下 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3、把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 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4、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 加碘液。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把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选取一片叶片,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 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摘下 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3、把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 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4、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 加碘液。
2、用黑色塑料袋将绿萝罩住24小时。
小组展示
3、选取叶片用黑纸片将其一部分从上下两面 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
小组展示
5、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 6、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小组展示
4、待叶片变为黄白色,取出,用清水漂洗。
小组展示
5、向平铺在培养皿中的叶片滴加碘液,稍等 片刻,冲掉碘液后观察颜色变化。
小试牛刀
1、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面遮盖, 移到阳光下几个小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分析 并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 么颜色? (2)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 什么? (3)3处遇到碘液变蓝,证明光合 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前将植株 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七年级生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同步测试(含解析)济南版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单选题1.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B. 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C. 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D. 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A. ④③②⑤①⑥B. ④②③①⑤⑥C. ②③④⑤①⑥D. ②④③⑤⑥①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A.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C.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D. 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畜量4.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 在田间焚烧秸杆B. 绿化美化环境C. 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 淘汰高耗能企业5.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 少用一次性筷子D. 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6.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含量比较稳定,这主要是()A. 光合作用的结果B. 呼吸作用的结果C. 大气中含氧量多的结果D. 大气中二氧化碳少的结果7.下列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8.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A. 水分B. 光C. 无机盐D. 空气9.高姐的烤地瓜软香甜、口感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很受市民的欢迎,可你知道地瓜中的淀粉来自()A. 根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B. 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C. 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根部的D. 根细胞合成后并进一步转化而成10.“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步骤是如下:①酒精脱色②清水冲冼③选叶遮光④暗处理⑤碘酒显影⑥观察变化.其中正确排序是()A. ④③①②⑤⑥B. ③④①⑤②⑥C. ④③⑤①②⑥D. ③④①⑤⑥②二、填空题11.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评课稿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评课稿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中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篇教材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通过本篇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植物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掌握写出光合作用方程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通过这个过程,植物能够获取能量和产生氧气。
2. 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或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展示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能的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的分解等。
3. 光合作用的意义通过现实案例,讲述光合作用对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为动物呼吸提供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合成有机物质,提供给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4. 光合作用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光合作用过程,并通过实验或示例,帮助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葡萄糖 + 氧气。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设计思路本课是以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验证实验为核心的。
让学生照课本完成实验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难于满足学生对实验细节的理解需求,更会造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
本设计采取逆推式探究教学法,以问题推动课堂,以对实验操作的思路和原理的理解,引导和带动学生思维的逐步深化,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较严谨的实验设计思路。
当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思路明晰,理解深刻时,结果的分析、结论的产生就水到渠成了。
本设计的亮点是:1.思维创新: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设计,采取逆向推理的思维从假设的结果出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个探究目标。
假设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小学的知识已让学生偏向此假设)→淀粉遇碘会变蓝→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不行?→不行→怎么办?→去叶绿素→如何去叶绿素?……通过这样一连串设问引导学生完成和理解实验过程的设计:摘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冲洗→滴碘→漂洗观察。
这种教学摆脱了生硬的传教,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2.过程创新:本节课合理安排时间,将对实验细节的问题探究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等环节有机地揉合起来。
本实验中耗时最多的一段过程是用酒精煮叶片脱色,约需5-8分钟,这段时间如果只是等待是一种浪费。
为此,在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的基础上,我在此等待过程中加入了结果预测环节,并要求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激发学生的热情,加深对探究结果的期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所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使学生知道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本节课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可采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结论。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作业,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
4.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组织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4)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暗处理---设置对照实验--见光--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碘液--漂洗--现象
1 暗处理
2 选叶遮光
3 光照
4 叶片脱色(清水冲洗)
5 滴加碘液
(清水冲洗)6 观察现象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变量:______光__照___________ 检测指标:_用__碘___液__检__测__有__无___生__成__淀__粉____
一天,一个三岁的孩子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 为什么这么做?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对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 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
在我们一起学习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小草喝点水,晒晒太阳 就饱了的原因了。
认识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济南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3.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4.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的是( A )
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体的形成 C.把叶片放入清水中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酒精——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3.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C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1.暗处理:把一株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并消耗掉 原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选叶遮光:把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介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需氧和非需氧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2.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3.了解光合作用的需氧和非需氧过程;4.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难点1.光合作用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区别;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PPT和视频等方式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化学反应式;通过分组活动和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理解和认知。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植物和光线的图像,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与光线之间的关系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25分钟)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引入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通过简单的示例和实验,分析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区别,并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3. 分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小样本,设计实验,探究如何通过人工调节环境因素来改变光合作用的速率。
4. 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的展示和班级讨论,梳理如何通过调节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巩固对于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并总结课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方法1.通过课堂单选题和多选题的测试,检测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的理解程度;2.通过分组活动和实验的方式,以及讨论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于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认知程度;3.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班级讨论,检测学生对于环境因素对于光合作用影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能够通过吸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供自身使用的原理和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讨论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

太阳能能用来干什么吗?处吗?会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会不会很快就用完了?正因为太阳能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节省其他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所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对于太阳能利用最好的并不是人类,而是绿色植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8分钟)首先思考两个问题:1.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会怎么样?(人和动物会因为没有了食物而死亡,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植物,绿色植物就像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利用太阳能来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2.为什么森林被称为“天然氧吧”?(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地球上90%的氧气是由谁提供的?藻类植物。
因为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所以森林中氧气含量多。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那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这两种物质呢?下面就通过两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探究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要验证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有淀粉(主要在面食)、蛋白质(牛奶、瘦肉中)、脂肪(肥肉和食用油等)等,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指淀粉。
实验思路:(1)这个实验首先要证明绿叶能制造淀粉,那怎样验证叶片中的物质是不是淀粉呢?(淀粉有一个特性就是遇碘液会变蓝,可以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是淀粉。
)(2)是不是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只设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通过老师学生由于知识有限,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困难,讲解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对于实验的思路要将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实验应该置一组有光的实验装置行吗?那么应该怎么样?(设计对照实验)怎样设计,变量是什么?(光,一组有光,另一种无光。
)实验步骤:自学课本的实验步骤,想一想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什么? 点拨:疏导组织有两种: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从叶向下运输到茎和叶)经过一昼夜就能把叶片里面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 课件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C)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知识巩固∶
1.大气中的氧气没有因人和动物的呼吸而减少,是由于
〈A〉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大气中氧含量增加的结果 D.氧气大量消耗的结果
二、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表现出的危害: 温室效应的出现会导致南北极的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等后果; 臭氧层破坏以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危及包 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
三 天然的“蓄水池”
1生物圈中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知识巩固∶
1.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的植被类型是〈 B 〉
(3)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是( ⑥ ) 叶脉
。
(4)结构④是 气孔
,它是植物 蒸腾失水 的“门户”,
也是 气体交换 的通道,其开闭由[ ⑤ ] 保卫细胞控制。
概 念:( 水分)以(气体 )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
蒸
出去的过程。
腾 过 程: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部导管
作
茎 叶肉 (气孔) 大气
用
降低植物体的( 温度 ) 促进根( 吸收 ) 水分
实质
光合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都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积累有机物,并调节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
把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GO
知识巩固∶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C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步测试题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历程中,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人是()A.海尔蒙特B.英格豪斯C.瑟讷比埃D.索绪尔2 .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不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B.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C.使叶片内的有机物耗尽D.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3 . 下图表示蚕豆植株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A、B、C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
若A、B、C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扩散作用4 . 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5 . “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体现了农作物即将丰收时的情景,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是()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②增加氧气浓度③合理密植④提高夜间温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 . 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所有实验,需要用一些检验及处理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有氧气产生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有淀粉时,可使棕黄色的碘液变蓝C.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用直接加热酒精的方法,可脱去绿叶中的色素7 . 从物质转变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是气体转变为固体B.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C.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 . 在探究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时,设计如下实验:取相同长度和粗细的新鲜冬青枝条5支(生长发育程度相似,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其中甲用黑纸包住,乙剪去叶片,丙去掉顶芽后倒置,丁、戊不采取措施,将甲乙丙丁插入相同的红色稀盐水中,戊插入红色浓盐水中(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同时插入),一段时间后采用纵切法测量红色上升的高度。
4510.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2.1.3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第二课时)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自学教材分析实例,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科学实验、启迪科学思维,进一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实质。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课前准备课件、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讲授新课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想一想,议一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1)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2)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二、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高效优质课件(济南版)

结论:1、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变蓝
不变蓝
淀粉(有机物)
光
未遮光
遮光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有机物)
光合作用:1.概念2.反应式验证光合产物:1.验证有机物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并染色⑤冲洗观察→实验结论2.验证氧气
物质转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物
有机物
验证光合原料:1.验证 水(补充实验)2.验证二氧化碳(补充实验)3.验证叶绿体光合作用:1.影响因素2.实质①物质变化②能量变化③实质3.意义及应用
解析实验:
实验简介
实验原理:1.根只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不能吸收有机物,并在吸水过程中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2.植物质量增加本质上是有机物积累。
验证光合原料:1.验证 水(补充实验)2.验证二氧化碳(补充实验)3.验证叶绿体光合作用:1.影响因素2.实质①物质变化②能量变化③实质3.意义及应用
思考问题:1.植物重量的增加是根吸收自土壤还是植物本身产生的?2.根据材料猜测,本实验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源可能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
光合作用:1.概念2.反应式验证光合产物:1.验证有机物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并染色⑤冲洗观察→实验结论2.验证氧气
②部分遮光
叶片的一部分上下叶片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______作用。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对照
光照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有机物)
2.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2017•玉林)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A. 淀粉B. 蛋白质C. 脂肪D. 无机盐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B.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之间没有什么相联D. 光合作用主要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合适的是()A. 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B.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C. 用蝗虫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D. 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4.生长于新疆的西瓜比生长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西瓜大且甜,其原因是()A. 昼夜温差大B. 阳光辐射强烈C. 白天温度高D. 降水多5.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在同一株植物的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等大的圆片,分别滴加碘液观察( )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 中午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C.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D. 三片叶片颜色深浅程度都一致6.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 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 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C. 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少7.在绿色植物各项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B. 呼吸作用是所有动植物的共同特征C. 光合作用在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D.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生命活动8.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之所以会被称为“生产者”,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A. 吸收作用B. 蒸腾作用C. 呼吸作用D. 光合作用9.有些菜农用了假冒伪劣的无滴塑料膜而造成蔬菜大量减产,其主要原因是假冒伪劣的无滴塑料膜影响了蔬菜的()A. 光合作用B. 蒸腾作用C. 呼吸作用D. 应激性10.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应采用的装置组合为()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二、填空题11.将下列生活现象与其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________ A、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________ B、食物链移栽花木时根带土坨________ C、细胞失水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亡________ D、保护幼根,利于成活新鲜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变软________ E、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2.如图是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局部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和图中②所示绿色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绿叶合成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________运输到根部的.(3)该图解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何成分?________.(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________.1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班同学用银边(边缘是白色的,其中不含叶绿体)天竺葵做作了如下实验,请你回答问题:(1)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 。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如图乙部分,然后移到________ 下,照射3至4小时。
(3)剪下这个叶片,去掉黑纸。
将叶片放在盛有________ 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4)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甲乙丙三部分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 。
(5)上述过程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写出其中一组________ 与________ 。
(6)上述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产物是________ ,条件是________ 。
14.在晴朗的夏日,水绵经常成团的飘浮在水面上,请问其原因是________.三、解答题15.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我们人类亦从属其中.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等特征,将特征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一所示,《动物世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为了争夺配偶而大打出手是动物界司空见惯的事情.美洲驼鹿在每年的三四月间都要进行这种内部较量,获胜的雄鹿可以占有整个鹿群的所有雌鹿,尽情地和它们交配,而失败的雄鹿就只能独自离开鹿群,孤独地四处流浪.”这体现出了生物之间的________,反映出了动物的________行为.(2)如图二所示,我市枣花盛开的时节,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蜜蜂在枣林间“嗡嗡”飞舞.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_____,蜜蜂的各种舞蹈体现的是蜜蜂之间的________.(3)如图三所示,老鹰在天空中翱翔,鹰的________特别发达,有利于牵动翅膀扇动.四、综合题16.将一盆天竺葵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根据如下实验回答问题;(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2)将此装置分钟在阳光下,小白鼠将________ ,在此过程中,小白鼠为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____ ,请写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 ;(3)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________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 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17.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D、用酒精脱色:E、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F、稍停,用淸水冲掉碘液后观察.(1)(1)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 .(2)将天竺葵放在黑陪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 .(4)F步骤中观察,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未遮光部分产生了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解: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天竺葵的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故选:A.【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这一特性来检验淀粉的存在.2.【答案】B【解析】【解答】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如图所示:因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了能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选:B【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3.【答案】A【解析】【解答】A、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A正确;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要观察它的结构或运动,需要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能直接观察,B错误;C、蝗虫属于低等的动物,学习行为能力差,一般用蝗虫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不明显,C错误.D、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因此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D错误.故选:A【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4.【答案】A【解析】【解答】A.新疆地区相对于我国其它地方,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也强,合成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积累的有机物多,西瓜又大又甜,A正确;B.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但积累的有机物多少还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少有关,B错误;C.白天温度高,虽然光合作用强,但呼吸作用也强,消耗的有机物也多,C错误;D、降水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大,因此对有机物积累没有较大的影响,D错误.故选:A.【分析】(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其中植物在25℃至30℃的时候最为适宜;(2)温度是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5.【答案】C【解析】【解答】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叶片内淀粉的含量越多,滴加碘液后蓝色越深,反之,蓝色越浅。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因此早晨摘取的叶片由于进行了一晚的呼吸作用,叶片内的淀粉被大量消耗,叶片内淀粉的含量最低,夜间摘取的叶片淀粉的含量居中,傍晚摘取的叶片由于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最多。
故滴加碘液后,应该是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故答案为:C【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6.【答案】D【解析】【解答】解:A、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C、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C正确.D、叶肉包括海绵组织细胞和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其中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排列更紧密,叶绿体也更多,这也是叶片正面比背面绿的原因.D错误.故选:D.【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肉,是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叶脉有支持和输导作用.据此答题.7.【答案】D【解析】【解答】解:A、植物吸收的水分95%以上主要用于蒸腾作用,A正确;B、生物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C、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于维持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正确;D、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作为热能散失,D错误.故选:D【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3)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8.【答案】D【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营养、能量和氧气,被称为“生命之母”,属于生产者.所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之所以会被称为“生产者”,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选:D.【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作用.9.【答案】A【解析】【解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塑料膜一方面能够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具有保温作用,而假冒伪劣的无滴塑料膜与正规的塑料膜相比,透光性差,光照强度弱,降低了大棚的透光条件,从而影响了蔬菜的光合作用.故选:A.【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2)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10.【答案】B【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就要设置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②③,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