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成语:
⿏臂虮肝:犹⾔⿏肝⾍臂。

谓或为⿏臂或为虮肝,指⼈世变化⽆常
⿏窜蜂逝:形容纷纷跑散
⿏窜狗盗:像⿏狗那样奔窜偷盗
⿏窜狼奔:形容仓皇乱逃
⿏肚鸡肠:犹⾔⿏腹鸡肠
⿏腹鸡肠:⽐喻⼈器量⼩,不能容⼈
⿏腹蜗肠:犹⾔⿏腹鸡肠
⿏肝蟲臂:①语本《庄⼦·⼤宗师》:“伟哉造化,⼜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適?以汝为⿏肝乎?以汝为蟲臂乎?”原意为以⼈之⼤,亦可以化为⿏肝⾍臂等微贱之物。

后因以“⿏肝蟲臂”⽐喻微末轻贱的⼈或物。

②指不可掌握的变化
⿏迹狐踪:⽐喻⼈⾏踪⿁祟
⿏⽬⼨光:喻⼈眼光短,见识浅
⿏齧蟲穿:⿏咬⾍蛀
⿏齧蠹蚀:⿏咬⾍蛀
⿏凭社贵:⽼⿏凭借⼟神庙逞威。

⽐喻君主近⾂依仗君主威势横⾏⽆忌。

语本《韩⾮⼦·外储说右上》:“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涂之,⿏穿其间,掘⽳讬其中,燻之则恐焚⽊,灌之则恐涂陁,此社⿏之所以不得也。

今⼈君之左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有之,此亦国之社⿏也。


⿏窃狗盗:①⽐喻⼩偷⼩盗或⼩规模的抢掠骚扰。

②指⼩股盗贼
⿏窃狗偷:①同“⿏窃狗盗”。

②指男⼥之间不正当的⾏为。

③⽐喻⿁祟卑鄙。

④指委琐低劣
⿏雀之辈:蔑视他⼈之词。

谓鄙陋卑微之徒
⿏雀之⽛:指争讼之事
⿏⼊⽜⾓:⽐喻势⼒愈来愈⼩
⿏屎汙羹:⽐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狼肺:形容⼼肠阴险狠毒
⿏⽳寻⽺:⽐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雀⾓:①《诗·召南·⾏露》:“谁谓雀⽆⾓,何以穿我屋?谁谓⼥⽆家,何以速我狱……谁谓⿏⽆⽛,何以穿我墉?谁谓⼥⽆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

后因以“⿏⽛雀⾓”⽐喻强暴势⼒。

②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事
抱头⿏窜:形容急忙逃⾛的狼狈相
蟲臂⿏肝:意谓造物赋形,变化⽆定,⼈亦可以成为微不⾜道的⾍臂⿏肝。

只有随缘⽽化,才能所遇皆适。

语本《庄⼦·⼤宗师》:“以汝为⿏肝乎?以汝为蟲臂乎?”成⽞英疏:“叹彼⼤造,弘普⽆私,偶尔为⼈,忽然返化。

不知⽅外適往何道,变作何物。

将汝五藏为⿏之肝,或化四⽀为蟲之臂。

任化⽽往,所遇皆適也。


⽼⿏过街,⼈⼈喊打:⽐喻害⼈的⼈或事物,⼈⼈痛恨
城狐社⿏: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的⽼⿏。

⽐喻有所凭依⽽为⾮作⽍的⼈。

语本《晏⼦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涂之,⿏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灌之则恐败其涂,此⿏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鸱张⿏伏:⽐喻时⽽嚣张,时⽽隐蔽
痴⿏拖姜:⽐喻不聪明的⼈⾃找⿇烦
胆⼩如⿏: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同百⾆,胆若鼷⿏。

”后以“胆⼩如⿏”或“胆⼩如鼷”形容胆量极⼩
鼷⿏饮河:⽐喻欲望有限
奉头⿏窜:狼狈逃窜貌。

奉,通“捧”
狗盗⿏窃:像⿏狗那样的盗贼。

⽐喻成不了⽓候的反叛者
狗头⿏脑:喻奴才相
孤雏腐⿏:⽐喻微贱不⾜道的⼈或物
过街⽼⿏:⽐喻⼈⼈痛恨的坏⼈坏事
狐奔⿏窜:形容狼狈逃窜之状
狐凭⿏伏:像狐⿏⼀样凭借掩体潜伏。

形容坏⼈失势,胆怯藏匿之状
蠖屈⿏伏:形容卑躬屈膝向⼈讨好的样⼦
稷蜂社⿏:栖于稷庙的蜂、社庙的⿏。

⽐喻仗势作恶⽽⼜难以除掉的坏⼈
进退⾸⿏:进退不定;犹豫不决。

⾸⿏,踌躇
狼奔⿏窜:形容仓皇乱跑
狼奔⿏偷:形容坏⼈到处扰乱
蛇⼊⿏出:⽐喻⾏动隐秘
蛇⾏⿏步:形容胆⼩谨慎
罗雀掘⿏:①谓粮尽⽽张捕雀、挖洞捉⿏以充饥。

②⽐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马捉⽼⿏:⽐喻瞎忙乱
猫哭⽼⿏:喻假慈悲
猫⿏同眠:亦作“猫⿏同处”。

猫和⽼⿏睡在⼀起或⽣活在⼀起。

⽐喻上下串通⼀⽓,朋⽐为*
猫⿏同眠:亦作“猫⿏同乳”。

亦作“猫⿏同处”。

《旧唐书·五⾏志》:“扞⼤历呴⼗三年六⽉戊戌,陇右汧源县军⼠赵贵家猫⿏同乳不相害,节度使硃泚笼之以献。

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中书舍⼈崔祐甫⽈:‘此物之失性也……猫之⾷⿏,载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虽微必录。

今此猫对⿏,何异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扞敌?’”《新唐书·五⾏志⼀》:“龙朔元年⼗⼀⽉,洛州猫⿏同处。

⿏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反与⿏同,象司盗者废职容*。

”⼜:“天宝元年⼗⽉,魏郡猫⿏同乳。

同乳者,甚于同处。

”古⼈认为猫捕⿏与官司捕盗性质相同,猫与⿏同处或同乳,即为官司废职容*之兆。

后以⽐喻上下沆瀣⼀⽓,臭味相投
猫⿏同眠:亦作“猫⿏同乳”。

亦作“猫⿏同处”。

《旧唐书·五⾏志》:“(⼤历)⼗三年六⽉戊戌,陇右汧源县军⼠赵贵家猫⿏同乳不相害,节度使硃泚笼之以献。

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中书舍⼈崔祐甫⽈:‘此物之失性也……猫之⾷⿏,载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虽微必录。

今此猫对⿏,何异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扞敌?’”《新唐书·五⾏志⼀》:“龙朔元年⼗⼀⽉,洛州猫⿏同处。

⿏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反与⿏同,象司盗者废职容*。

”⼜:“天宝元年⼗⽉,魏郡猫⿏同乳。

同乳者,甚于同处。

”古⼈认为猫捕⿏与官司捕盗性质相同,猫与⿏同处或同乳,即为官司废职容*之兆。

后以⽐喻上下沆瀣⼀⽓,臭味相投
猫⿏同乳:猫和⽼⿏⼀起喂养。

亦以喻上下沆瀣⼀⽓,臭味相投
貊乡⿏攘:旧谓民风浇薄、宵⼩横⾏的地区
⽬光如⿏:①犹⿏⽬⼨光。

形容⽬光短浅。

②⽬光像⽼⿏般地四处窥测,形容⾏为不正
鸟骇⿏窜:形容惊恐逃窜
捧头⿏窜:形容狼狈逃跑。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扞蒯通⽈呴:‘常⼭王背项王,奉项婴头⽽窜,逃归于汉王。

’”
穷⿏齧貍:犹⾔困兽犹⽃。

逼得⾛投⽆路的⽼⿏也会咬猫。

喻⼈被迫过甚,虽⼒不敌,亦必反抗
雀⾓⿏⽛:本谓强逼⼥⼦成婚⽽兴狱讼。

后泛指狱讼,争吵。

语本《诗·召南·⾏露》:“谁谓雀⽆⾓,何以穿我屋?谁谓⼥⽆家,何以速我狱?”⼜:“谁谓⿏⽆⽛,何以穿我墉?谁谓⼥⽆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与对,此陈其辞也。


雀⽬⿏步:⽐喻惶恐之极
⼗⿏同⽳:⽐喻把坏⼈集中于⼀处,以便⼀举歼灭
⾸⿏两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貌
投⿏忌器:⽐喻欲除害⽽有所顾忌。

语本汉贾谊《治安策》:“⾥谚⽈:‘欲投⿏⽽忌器。

’此善谕也。

⿏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之近主乎!”
雉伏⿏窜: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梧⿏五技:喻技能虽多⽽不精
鸮鸣⿏暴:鸮鸟鸣叫,⽼⿏肆暴。

⽐喻恶⼈⽓焰嚣张
蚁溃⿏骇: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蚁膻⿏腐:蚁集腥膻,⿏⽢腐物。

⽐喻趋炎附势、追逐名利
饮河鼹⿏:⽐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

语本《庄⼦·逍遥游》:“偃⿏饮河,不过满腹。


蝇营⿏窥:像蝇⼀样营营往来,像⿏⼀样四下窥伺。

⽐喻到处钻营,贪婪⽆耻
贼眉⿏眼:形容神情⿁⿁祟祟
贼头⿏脑:偷偷摸摸、⿁⿁祟祟的样⼦
麞头⿏⽬:麞头⼩⽽尖,⿏⽬⼩⽽圆,本形容⼈的寒贱相,后多⽤以形容⼈的⾯⽬猥琐、⼼术不正
麞头⿏⽬:麞头削⾻露,⿏眼⼩睛圆。

形容⼈的寒贱相。

后亦多⽤以形容⼈的⾯⽬猥琐、⼼术不正
掷⿏忌器:犹⾔投⿏忌器
⼆、⽜的成语:
⽜⼑割鸡:亦作“⽜⼑割鸡”。

⽐喻⼤材⼩⽤
⽜⼑⼩试:⽐喻有很⼤的本领,先在⼩事情上显⼀下⾝⼿
⽜⾼马⼤:⽐喻⼈长得⾼⼤强壮
⽜⿁蛇神:①⽜⾸之⿁和蛇⾝之神。

形容作品虚幻怪诞。

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

②⽐喻歪门邪道之流
⽜黄狗宝:⽜黄,⽜胆囊中的结⽯;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

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肠
⽜骥同皁:亦作“⽜骥同槽”。

谓⽜与千⾥马同槽⽽⾷。

⽐喻贤愚不分
⽜⾓书⽣:喻勤读之⼠
⽜⾓之歌: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出仕,⼀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扣⽜⾓疾歌”。

桓公闻⽽赞其为“⾮常⼈”,命後车载之,拜为上卿。

见《吕⽒春秋·举难》、《晏⼦春秋·问下⼆》。

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以“⽜⾓之歌”、“⽜下歌”为穷⼠⾃求⽤世的典故
⽜⼝之下:《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夫,荆之鄙⼈也。

闻秦缪公之贤⽽原望见,⾏⽽⽆资,⾃粥於秦客,被褐⾷⽜。

期年,缪公知之,举之⽜⼝之下,⽽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吕⽒春秋·举难》等⼜载有宁戚饭⽜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后以“⽜⼝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郎织⼥:①牵⽜星(俗称⽜郎星)和织⼥星。

两星隔银河相对。

神话传说:织⼥是天帝孙⼥,长年织造云锦,⾃嫁河西⽜郎后,就不再织。

天帝责令两⼈分离,每年只准于七⽉七⽇在天河上相会⼀次。

俗称“七⼣”。

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

古俗在这天晚上,妇⼥们要穿针乞巧。

见《⽉令⼴义·七⽉令》引南朝梁殷芸《⼩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

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马襟裾:犹⾔⾐冠禽兽
⽜溲马勃:亦作“⽜溲马渤”。

①⽜溲,即⽜遗,车前草的别名。

马勃,⼀名马牷,⼀名屎菰,⽣于湿地及腐⽊的菌类。

两者皆⾄贱,均可⼊药。

②借指卑贱⽽有⽤之材
⽜蹄中鱼:处在⽜蹄踏出的⼩坑⾥的鱼。

喻濒临绝境。

语本汉刘向《说苑·善说》:“庄周贫者,往贷粟於魏⽂侯。

⽂侯⽈:‘待吾⾢粟之来⽽献之。

’周⽈:‘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蹄中有鲋鱼焉,⼤息谓周⽈:“我尚可活也。

”周⽈:“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

”鲋鱼⽈:“今吾命在盆甕之中⽿,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鱼之肆矣。

”’”《庄⼦·外物》有类似记载,作“车辙中有鲋鱼焉”
⽜听弹琴:⽐喻听不懂
⽜童马⾛: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

⽜童,牧童;马⾛,犹仆役
⽜头不对马嘴:⽐喻答⾮所问或对不上号
⽜星织⼥:即⽜郎织⼥
⽜⽺勿践:勿使⽜⽺践踏。

⽐喻爱护。

语出《诗·⼤雅·⾏苇》:“敦彼⾏苇,⽜⽺勿践履,⽅苞⽅体,维叶泥泥。

”郑⽞笺:“草⽊⽅茂盛,以其终将为⼈⽤,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於⼈乎?”
⽜⾐病卧:形容贫病交迫
⽜⾐对泣: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很穷,没有被⼦盖,⽣⼤病也只得卧⽜⾐中,他⾃料必死,哭泣着与妻⼦诀别。

妻⼦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谁能⽐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见《汉书·王章传》。

后以“⽜⾐对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伤⼼落泪
⽜⾐岁⽉:谓贫困的⽣活
版筑饭⽜:版筑,造⼟墙;饭⽜,喂⽜。

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以为相。

事见《书·说命上》。

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车下,扣⽜⾓⽽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

事见《吕⽒春秋·举难》。

后以“版筑饭⽜”为贤⾂出⾝微贱之典
充栋汗⽜:谓书籍堆得⾼及栋梁,多⾄⽜马运得出汗。

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语出唐柳宗元《陆⽂通先⽣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马。


⽼⽜舐犊:喻爱⼦之情。

⽜爱其犊,常舔之。

舐,舔
笔误作⽜:《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甚妙。

”后因以“笔误作⽜”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喘⽉吴⽜:相传吴地之⽜畏热,见⽉亦疑为⽇,喘息不已。

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

后因以为典实。

亦⽐喻因受某事物之苦⽽畏惧其类似者
吹⽜拍马:吹嘘奉承
槌⽜酾酒:杀⽜滤酒。

谓备肴酒以燕享
对⽜弹琴:亦作“对⽜⿎簧”。

喻对不懂事理的⼈讲道理或⾔事。

常含有徒劳⽆功或讽刺对⽅愚蠢之意。

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弹清⾓之操,伏⾷如故,⾮⽜不闻,不合其⽿矣。


饭⽜屠狗: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

②指从事贱业者
放⽜归马: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归马于华⼭之阳,放⽜于桃林之野,⽰天下弗服”。

后以“放⽜归马”⽐喻不再⽤兵
风马⽜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处南海,唯是风马⽜不相及也。

”孔颖达疏引服虔⽈:“牝牡相诱谓之风……此⾔‘风马⽜’,谓马⽜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也。

”⼀说:风,放逸,⾛失。

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不会⾛失⾄对⽅地界。

后⽤以⽐喻事物之间毫不相⼲
犀⽜望⽉:《关尹⼦·五鉴》:“譬如犀⽜望⽉,⽉形⼊⾓,特因识⽣,始有⽉形,⽽彼真⽉,初不在⾓。

”谓犀⽜望⽉久,故感其影于⾓。

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围,⽂理缜密,中有⼀⽉影,过望则见,盖犀⽜望⽉之久,故感其影于⾓。

”后因形容长久盼望
犀照⽜渚:《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渚矶,⽔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照之。

须臾,见⽔族覆⽕,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者。

峤其夜梦⼈谓⼰⽈:‘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峤先有齿疾,⾄是拔之,因中风,⾄镇未旬⽽卒。

”后多⽤“犀照⽜渚”喻洞察幽微
服⽜乘马:役使⽜马驾车
割鸡焉⽤⽜⼑:谓处理⼩事何⽤礼乐。

后⽤以喻做⼩事情不值得⽤⼤的⼒量。

鸡,也写作“鸡”
归马放⽜:谓战争⽌息,不再⽤兵。

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归马于华⼭之阳,放⽜于桃林之野,⽰天下弗服”。

孔颖达疏:“此是战时⽜马,故放之,⽰天下不复乘⽤。


汗⽜充栋:唐柳宗元《⽂通先⽣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马”。

谓书籍存放时可堆⾄屋顶,运输时可使⽜马累得出汗。

后⽤“汗⽜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呼⽜呼马:亦作“呼⽜作马”。

语本《庄⼦·天道》“昔者⼦呼我⽜也,⽽谓之⽜;呼我马也,⽽谓之马。

”后以“呼⽜呼马”、“呼⽜作马”指毁誉由⼈,悉听⾃然
瘠⽜偾豚:谓瘦弱的⽜覆压在⼩猪上,⼩猪必死。

⽐喻强国虽德衰,兵临弱国,弱国亦亡。

语本《左传·昭公⼗三年》:“寡君
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道⾏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虽瘠,偾於豚上,其畏不死。

”杜预注:“偾,仆也。

”孔颖达疏:“前覆⽈仆。

⾔⽜倒豚上,豚必死也。

⾔⽜虽瘠者,谓鲁以晋为⽆德轻之,故以瘦⽜⾃喻。


瘠⽜羸豚:瘦弱的⽜和猪。

⽐喻弱⼩民族或国家
茧丝⽜⽑:形容细密
茧丝⽜⽑:如蚕丝,如⽜⽑。

⽐喻细密繁多
九⽜⼀⽑:九条⽜⾝上的⼀根⽑,⽐喻极其微⼩,微不⾜道。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亡⼀⽑,与蝼蚁何以异?”
牵⽜下井:喻使不出⼒
牵⽜织⼥:指牵⽜星、织⼥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郎、织⼥
敲⽜宰马:谓宰杀牲畜
蛇神⽜⿁:⽐喻各⾊邪恶或各种歪⼈
犁⽜之⼦:⽐喻⽗虽不善却⽆损于其⼦的贤明
马勃⽜溲:马勃,菌类;⽜溲,车前草。

⽐喻⾄贱之物
马⾯⽜头:犹⽜头马⾯
马⽜襟裾:穿⾐服的马⽜。

讥⼈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马⽜其风:谓马、⽜奔逸。

《书·费誓》:“马⽜其风,⾂妾逋逃,勿敢越逐。

”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不相及也。

’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

’然则马⽜风佚,因牝牡相逐,⽽逐⾄放佚远去也。

”后⽤以表⽰互不相⼲
买⽜息⼽:犹⾔卖剑买⽜
卖剑买⽜: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产
⽬⽜⽆全:《庄⼦·养⽣主》:“始⾂之解⽜之时,所见⽆⾮⽜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也。

”后因以“⽬⽜⽆全”⽐喻技艺纯熟或谋划⾼明
⽬⽆全⽜:《庄⼦·养⽣主》:“始⾂之解⽜之时,所见⽆⾮⽜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也。

”后因以“⽬⽆全⽜”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

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
泥⽜⼊海:语本《景德传灯录·潭州龙⼭和尚》:“洞⼭⼜问和尚:‘见个什麽道理,便住此⼭?’师云:‘我见两个泥⽜⽃⼊海,直⾄如今⽆消息。

’”后因以“泥⽜⼊海”⽐喻⼀去不返,杳⽆消息
宁为鸡⼝,⽆为⽜後:谓宁居⼩者之⾸,不为⼤者之后
庖丁解⽜:据《庄⼦·养⽣主》载,庖丁为⽂惠君解⽜时,“奏⼑騞然,莫不中⾳”,⽂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

庖丁释⼑云:平⽣宰⽜数千头,⽽今宰⽜时全以神运,⽬“未尝见全⽜”,⼑⼊⽜⾝若“⽆厚⼊有间”⽽游刃有余。

因此⽜⼑虽已⽤了⼗九年,⽽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

后常⽤“庖丁解⽜”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蹊⽥夺⽜:《左传·宣公⼗⼀年》:“抑⼈亦有⾔⽈:‘牵⽜以蹊⼈之⽥,⽽夺之⽜。

牵⽜以蹊者,信有罪矣,⽽夺之⽜,罚已重矣。

’”后以“蹊⽥夺⽜”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齐王舍⽜:《孟⼦·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於堂上,有牵⽜⽽过堂下者,王见之,⽈:‘⽜何之?’对⽈:‘将以釁钟。

’王⽈:‘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罪⽽就死地。

’对⽈:‘然则废釁钟与?’⽈:‘何可废也?以⽺易之。

’”后以“齐王舍⽜”⽐喻帝王对⾂民怀有恻隐之⼼
骑⽜读汉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往从之。

以蒲韀乘⽜,挂《汉书》⼀帙⾓上,⾏且读。

”后以“骑⽜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冲⽜⽃:形容怒⽓、冤⽓极盛。

⽜、⽃,牵⽜星和北⽃星
⽓喘如⽜:形容⼤声喘⽓的模样
如⽜负重:⽐喻负担沉重
散马休⽜:《书·武成》:“归马于华⼭之阳,放⽜于桃林之野,⽰天下弗服”。

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西,马散之华⼭之阳⽽弗复乘,⽜放之桃林之野⽽弗复服”。

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
杀鸡焉⽤⽜⼑:喻不必⼤材⼩⽤或⼩题⼤做。

语本《论语·阳货》:“夫⼦莞尔⽽笑⽈:‘割鸡焉⽤⽜⼑!’”
⿏⼊⽜⾓:⽐喻势⼒愈来愈⼩
司马⽜之叹:《论语·颜渊》:“司马⽜忧⽈:‘⼈皆有兄弟,我独亡。

’”后因以⽐喻对孑然⼀⾝、孤⽴⽆援的感叹
童⽜⾓马:⽆⾓之⽜与有⾓之马。

喻绝⽆之事物
⼟⽜⽊马:⼟制的⽜,⽊造的马。

⽐喻徒有其名⽽⽆实⽤
兔⾓⽜翼:兔不⽣⾓,⽜不长翼,故以“兔⾓⽜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吴⽜喘⽉:吴地之⽜畏热,见⽉疑⽇⽽⽓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望见⽉则喘;使之苦於⽇,见⽉怖,喘矣!”后遂⽤作典故。

①⽐喻因疑似⽽惧怕。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

帝笑之,奋答⽈:‘⾂犹吴⽜见⽉⽽喘。

’”②形容酷热难当
休⽜归马:亦作“休⽜散马”。

放归军⽤的⽜马,表⽰停⽌战事。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归马于华⼭之阳,放⽜于桃林之野,⽰天下弗服。


⼀⽜吼地:谓⽜鸣声可及之地。

喻距离较近
以⽺易⽜:《孟⼦·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牵⽜⽽过堂下者。

王见之,⽈:‘⽜何之?’对⽈:‘将以釁钟。

’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罪⽽就死地。

’对⽈:‘然则废釁钟与?’⽈:‘何可废也?以⽺易之。

’”后以“以⽺易⽜”指⽤这个代替那个
椎⽜发冢:亦作“椎⽜发 冢”。

杀⽜盗墓。

谓为盗⽆所不为,穷凶极恶
椎⽜歃⾎:古时聚众盟誓,杀⽜取其⾎含于⼝中或以⾎涂嘴脣,表⽰诚意
三、虎的成语:
虎背熊腰:形容⼈⾝体魁梧健壮
虎变龙蒸:谓乘时变化⽽飞黄腾达
虎步龙⾏: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超龙骧:⽐喻群雄奋起,互相⾓逐
虎党狐侪:⽐喻凶恶狡黠之辈
虎⽃龙争:⽐喻群雄互相争⽃
虎踞鲸吞:⽐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虎踞龙盘:亦作“虎据龙蟠”。

亦作“虎踞龙蟠”。

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虎⼝扳须:⽐喻冒极⼤的危险
虎⼝馀⽣:⽐喻经历极⼤的危险,侥幸得⽣
虎窟龙潭:⽐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兵书的代称。

亦指⽤兵的谋略
虎⽬⾗喙:古⼈谓贪婪⽆厌之相
虎⽪⽺质:语本汉扬雄《法⾔·吾⼦》:“⽺质⽽虎⽪。

”⽐喻外强中⼲
虎视眈眈:形容像猛虎⼀样凶狠地注视着
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虎视鹰扬:谓雄视⾼翔,甚有威仪
虎体原斑:⽐喻出⾝⾼门贵族,富贵本⾃有,不待外求
虎头蛇尾:⽐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后来劲头很⼩,有始⽆终
虎头燕颔:形容相貌威武。

古之相者说是万⾥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强超逸。

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虎啸风驰: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虎啸风⽣:⽐喻英雄乘时奋起
虎啸狼号:⽐喻强暴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
虎啸龙吟:形容歌声雄壮⽽嘹亮
虎⽳得⼦:⽐喻诗⽂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形容吃东西⼜猛⼜急的样⼦
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
虎掷龙挐:⽐喻群雄相争
虎⼦狼孙:⽐喻凶暴贪残的⼈
帮虎吃⾷:亦作“帮狗吃⾷”。

⽐喻帮坏⼈作坏事
暴虎冯河:典出《诗·⼩雅·⼩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空⼿搏虎,徒步渡河。

⽐喻冒险⾏事,有勇⽆谋
杯⼸市虎:谓捕风捉影,疑虑重重,⾃相惊扰
柙虎樊熊:柙中的虎,樊内的熊。

⽐喻被囚的恶⼈
藏龙卧虎: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池聊得寓⽬》:“暗⽯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後以“藏龙卧虎”⽐喻潜藏着⼈才或不同寻常的⼈
鸱⽬虎吻:如鸱之⽬,如虎之⼝。

*狠凶恶貌
螭盘虎踞:犹虎踞龙盘
初⽣之犊不惧虎:喻阅世不深的青年⼈敢说敢⼲,⽆所畏惧
除狼得虎:⽐喻除去⼀害⼜来⼀害
垂饵虎⼝:往虎⼝送⾷。

⽐喻置⾝险地
刺虎持鹬:喻待机⾏事,⼀举两得
打虎牢龙:犹⾔打凤牢龙
打死虎:⽐喻抨击已失威势的⼈
眈眈虎视:像⽼虎⼀般地威视着。

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中黄伯⽈:余左执太⾏之■⽽右搏雕虎。

”⼜:“莒国有⽯焦原者,⼴寻,长五⼗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

有以勇见莒⼦者,独却⾏剂踵焉。

”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履险
调虎离⼭:⽐喻为了便于乘机⾏事,设法引诱对⽅离开原来的地⽅
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新》。

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强,⾏为侠义
饿虎扑⾷:形容动作迅速⽽猛烈
饿虎吞⽺:形容迅猛贪婪
放虎归⼭:⽐喻放⾛敌⼈,贻患⽆穷。

语本《三国志·蜀志·刘巴传》“俄⽽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备,雄⼈也,⼊必为害,不可内也。

’既⼊,巴复谏⽈:‘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林也。

’璋不听。


放虎遗患:谓放掉⽼虎,必留后患
放虎⾃卫:⽐喻寻求保护不当,反⽽⾃招祸害
风从虎,云从龙:《易·乾》:“同声相应,同⽓相求。

⽔流湿,⽕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

圣⼈作⽽万物睹。

”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喻圣主、贤⾂的遇合
冯河暴虎:犹⾔暴虎冯河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雅,器宇轩昂
⽢冒虎⼝:谓⽢愿冒着⽣命危险
狐虎之威:⽐喻权势者及其⽖⽛的*威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虎求百兽⽽⾷之,得狐。

狐⽈:‘⼦⽆敢⾷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我,是逆天帝命也。

⼦以我为不信,吾为⼦先⾏,⼦随我後,观百兽之见我⽽敢不⾛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兽见之皆⾛。

虎不知兽畏⼰⽽⾛也,以为畏狐也。

”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的威势或倚仗别⼈威势来欺压⼈
画虎不成:“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画虎不成反类狗:⽐喻好⾼鹜远,终⽆成就,反贻笑柄。

亦喻仿效失真,反⽽弄得不伦不类
画虎刻鹄:①《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严敦书⽈:‘学龙伯⾼不就,犹为谨■之⼠,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

效杜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后以“画虎刻鹄”⽐喻好⾼骛远,终⽆成就。

②⽐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假虎张威:犹⾔狐假虎威
降龙伏虎:使龙虎降服驯顺。

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

《後汉书·⽅术传下·徐登》“⼜赵炳,字公阿,东阳⼈,能为越⽅”李贤注引《抱朴⼦》:“道⼠赵炳,以⽓禁⼈,⼈不能起。

禁虎,虎伏地,低头闭⽬,便可执缚。

”⼜引《异苑》:“赵侯以盆盛⽔,吹⽓作禁,鱼龙⽴见。

”南朝梁慧皎《⾼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々下神龙。

”唐道宣《续⾼僧传·习禅⼀·僧稠》:“闻两虎交⽃,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去。

”后常以“降龙伏虎”⽐喻战胜重⼤困难
鲸吞虎噬:像鲸鱼和⽼虎⼀样吞⾷。

多⽐喻吞并⼟地财物
九关虎豹:⽐喻凶残的权⾂。

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些。


酒虎诗龙:⽐喻嗜酒善饮、才⾼能诗的⼈
拒虎进狼:⽐喻⼀害刚去,⼜来⼀害
踞虎盘龙:犹⾔龙蟠虎踞。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骏波虎浪: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苛政猛於虎:谓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猛虎还要凶残。

据《礼记·檀⼸下》载,孔⼦过泰⼭时,遇⼀妇⼈在墓旁痛哭。

问之,知其翁、夫、⼦三代,俱死于虎。

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

孔⼦听了,对他的学⽣说:“⼩⼦识之:苛政猛於虎也!”
拉⼤旗作虎⽪:⽐喻打着⾰命的旗号来吓唬⼈、蒙骗⼈
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

②⽐喻残酷剥削搜括
狼餐虎咽:亦作“狼餐虎咽”。

亦作“狼飡虎咽”。

形容吃东西⼜猛⼜急
狼餐虎咽:亦作“狼餐虎咽”。

亦作“狼飡虎咽”。

形容吃东西⼜猛⼜急
狼蟲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

②⽐喻恶⼈⽍徒
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

形容威严⽽凶狠
狼前虎後:前门趕⾛狼,后门来了虎。

⽐喻坏⼈接踵⽽来
狼飧虎咽: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猛⼜急
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咬嚼。

⽐喻极为贪婪残忍
狼吞虎 燕:形容吃东西⼜猛⼜急
狼吞虎 燕:形容吃东西⼜猛⼜急
前门拒虎,後门进狼:亦作“前门去虎,後门进狼”。

⽐喻⼀害刚去,⼜来⼀害
前怕狼,後怕虎: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敲⼭振虎:谓故意⽰警,使⼈震动
离⼭调虎:⽐喻⽤计谋调动对⽅离开原地
麟⾓虎翅:麟之⾓,虎之翅。

⽐喻世间不可多得的⼈才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
龙蹲虎踞:犹⾔龙盘虎踞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

②指君⾂遇合
龙化虎变:《易·⾰》:“⼤⼈虎变,其⽂炳也。

”《史记·⽼⼦韩⾮列传》“(孔⼦)谓弟⼦⽈:‘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

⾛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上天。

’”后因以“龙化虎变”⽐喻变化莫测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喻精⼒旺盛,⽃志昂扬
龙拏虎攫:犹⾔龙争虎⽃。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拏虎跳:犹⾔龙争虎⽃
龙拏虎掷:犹⾔龙争虎⽃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

①《太平御览》卷⼀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京,因睹秣陵⼭⾩,叹⽈:‘锺⼭龙盘,⽯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

②借指南京。

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

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龙蟠虎伏:雄踞貌
龙蟠虎绕:犹⾔龙盘虎踞。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跧虎卧:犹⾔龙蟠虎踞。

喻⼭势逶迤起伏
龙潭虎窟:犹⾔龙潭虎⽳
龙潭虎⽳:①龙虎所居之处。

喻凶险之处。

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踞:势⼒强盛,雄据⼀⽅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跃:①形容矫健有⼒,⽣⽓勃勃。

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

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跳虎伏:犹⾔龙腾虎卧。

喻笔势
龙跳虎卧:喻⽂笔、书法纵逸雄劲。

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威虎震:形容⽓势奔放雄壮。

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灵活舒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