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35例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POP组)和25例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SUI 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超声检查。

比较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膀胱及逼尿肌相关参数(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及逼尿肌厚度)、盆底相关参数[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肛提肌裂孔横径(N)、耻骨内肌厚度(C)、肛提肌裂孔容积(A)及肛提肌左右支的夹角(γ)]。

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膀胱颈角度(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旋转角度及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SUI 组上述参数变化更加明显,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静息状态下,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M及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Valsalva状态下,M、C、A及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特征,临床应用价值高。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超声;子宫脱垂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剖学、功能学异常及分娩等原因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少数为青年女性,对患者身心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其生活质量,不利于生活和工作[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盆底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存在异常,导致膀胱、子宫或直肠膨出或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并存[2-3]。

超声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能从多个角度观察盆底软组织及盆腔内脏器形态及信号特征,并可以进行各项数据的测量[4]。

笔者通过对POP、SU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超声资料分析,观察了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包括35例POP患者(POP组)和25例SUI(SUI组)。

POP 患者中,包括单纯膀胱膨出5例、单纯子宫脱垂4例、单纯直肠膨出3例,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11例、膀胱膨出合并直肠膨出1例、子宫脱垂合并直肠膨出2例、前中后盆腔同时膨出9例。

SUI患者中,单纯尿失禁11例、合并膀胱膨出及子宫脱垂6例、合并直肠膨出3例、合并子宫脱垂3例、合并膀胱膨出及直肠膨出2例。

年龄23~74岁,平均(56.3±8.7)岁;体质量指数20~24 kg/m2,平均(22.3±1.6)kg/m2。

纳入标准: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超声检查设备选择西门子S-2000超声成像系统,探头频率4~8 MHz。

患者排空膀胱及直肠,仰卧位并取膀胱截石位。

以避孕套或保鲜膜包裹探头,涂抹偶合剂后将超声探头置于会阴部,在两侧阴唇间做各方位探查,从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观察盆底软组织及盆腔内脏器的位置、形态及回声特点。

测量膀胱颈角度(静息及Valsalva动作)、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及逼尿肌厚度。

采用三维容积探头分别于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对盆底组织进行容积扫描,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肛提肌裂孔横径(N)、耻骨内肌厚度(C)、肛提肌裂孔容积(A)及肛提肌左右支的夹角(γ)。

1.3观察指标
观察SUI及POP患者的超声学表现,分析并比较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膀胱及逼尿肌相关参数(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及逼尿肌厚度)、盆底相关参数(M、N、C、A及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膀胱及逼尿肌相关参数的比较
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膀胱颈角度(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旋转角度及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SUI组上述参数变化更加明显,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但三组间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三组盆底相关参数的比较
静息状态下,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M及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Valsalva状态下,M、C、A及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2、表3)。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疾患,近年来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由于存在器官膨出、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6]。

其病变基础为盆底组织形态及功能异常,包括肌肉松弛、韧带筋膜损伤,导致上述组织对盆底脏器的支持能力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其治疗方法以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及手术治疗为主,前者适用于轻度病变,后者适用于中重度患
者[7]。

因此,对病变的客观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临床表现及查体可以发现病变的存在,影像学检查可以从整体形态学方面显示病变的部位、数量、形态等,并可以对盆底组织径线进行客观的测量。

超声学检查根据组织对超声的吸收和反射成像,其优点包括软组织分辨率高、价格便宜、可重复性高、操作简便、普及率高及患者接受度高等,广泛应用于各器官和组织疾患的诊断[8-9]。

对盆底组织成像需要特殊的体位,常采用膀胱结石位,通过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的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肌肉、筋膜和实质器官的形态、回声及功能特征[10-11]。

三维超声使容积扫描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在后处理过程中,准确观察和测量盆底组织的客观数据[12-13]。

本研究中,共包括25例SUI患者和35例POP患者,超声显示静息状态下阴道闭合不良、对称性消失,肛提肌连续性及对称性不良;在Valsalva运动时,肛提肌裂孔增大,阴道腔增大,形态不规则,并可以显示膀胱、直肠及子宫的膨出和脱垂。

经过客观数据测量,本研究显示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膀胱颈角度(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旋转角度及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UI组上述参数变化更加明显,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组织松弛、肌力降低、筋膜及韧带薄弱,导致膀胱颈下移、角度异常有关,且SUI患者上述改变更加明显,说明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反映上述病变导致的改变。

另外,静息状态下,SUI组、POP组及对照组间,M及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Valsalva状态下,M、C、A及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功能存在明显改变;而在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耻骨内肌、肛提肌形态及功能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影像学角度客观地反映了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肉病变的存在。

上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导致盆底组织松弛,对盆底器官的承载能力降低,是引起盆底器官脱垂和功能异常的病变基础,而超声则可以从形态学角度反映其变化[14-1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不但可以显示静息状态下女性盆底组织的影像,还可以在Valsalva状态下显示盆腔组织的影像变化,反映膀胱、子宫、直肠及盆底肌肉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客观测量,是评价POP和SUI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新琼,陈迪文,管庆红,等.盆腔重建手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对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5,24(1):44-46.
[2]阙贵珍.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4):79-81.
[3]李琪,陈倩雯.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6):863-865.
[4]岳嵩,吴青青.分娩相关的盆底结构变化及超声改变[J].山东医药,2014,54(44):103-105.
[5]张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4):695-696.
[6]陈文玲,李苑.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5963-5964.
[7]胡人芳,陈红,李小飞.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2):249-250.
[8]闫冰,孙涟漪,陶久志.产后42天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68-70.
[9]许芸.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7):469-471.
[10]李婕娜,李淑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因素及盆底超声测定SUI 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2147-2149.
[11]岳嵩,吴青青,王小榕.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对自然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异常的评价[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8):28-33.
[12]陈静,黄晴,韦玮.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6):373-375.
[13]孔凡娟,孙洪军,王志民.三维超声对盆底结构改变所致排便障碍的机制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11(10):46-48.
[14]覃艳玲,蒋江帆,潘素丽,等.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观察和评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2):1130-1132.
[15]林莲恩.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327-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