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金技术密集,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上下游关联性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经济领域。创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推动杭州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强化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8号)精神,结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及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计划期限为三年。
1、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产业现状,着眼未来发展,从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突出地方特色出发,围绕构建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化工产业体系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标,以“政策扶持引导、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布局、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三大调整,力争实现产业与区域经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适度发展重化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立足区位优势和巨大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及市场辐射能力,创造良好的机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主动对接上海、宁波大石化产业基地,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现代化学工业,打造特色有机原料和合成新材料工业基地,带动并整合上、下游化工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形成区域特色的精细化工产品链竞争优势,成为环杭州湾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坚持建设产业发展新平台与促进布局调整有机结合。按照循环经济建设开发理念,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明确化工产业区块,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以实现物流、能源流高效循环利用。对分散在各区、县(市)的其他中小散的化工企业,按照集约化、规范化发展要求,通过整合提升,向有条件的工业功能区集聚或实施产业转型。通过对产业集聚区外的新建化工项目审批进行限制,对技术水平先进的化工项目入住化工园区进行鼓励和引导,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化工产业布局的科学调整。3.坚持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与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改善有机结合。鼓励通过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化工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和设施装备,并消化吸收,推广CCTV(中央监控)、DCS(集散控制)、PLC(可编程逻辑控制)等生产过程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ERP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建设VOC(低分子挥发物)减排系统、ESD(紧急停车)系统,危险区域自动封闭系统等先进的环保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把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建立现代化工产业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结合起来,将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精益管理方法推广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精细化工产业整体水平。4.坚持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机结合。以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和节能减排为主线,围绕企业布局的合理性、产业政策、技术装备条件等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按照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收率低、能耗大、规模小、安全保障差的传统精细化学品以及小农药、小化肥、小橡胶等粗、小、差的化工企业要坚决采取措施,实行关停并转。(三)主要目标力争到2015年末,全市精细化工产业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以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总量和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全面整顿清理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安全和环境隐患较大、布局不合理的小化工企业;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布局规划更趋合理,园区建设更为科学,与周边安全和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全面落实技术创新、循环经济、绿色生态化工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行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精细化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保障。1.产业规模增长。2012-2015年,全市化工产业精细化率提升4个百分点;全市精细化工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年增长12%以上,争取2015年末突破1000亿元;利税年增长10%,争取2015年末突破85亿元。到2015年末,争取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超50亿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2.产品结构优化。以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和节能减排为主线,围绕企业布局的合理性、产业政策、技术装备条件等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一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收率低、能耗大、规模小、安全保障差的传统精细化学品及其小型化工企。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金技术密集,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上下游关联性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经济领域。创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推动杭州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强化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8号)精神,结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及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计划期限为三年。
1、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产业现状,着眼未来发展,从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突出地方特色出发,围绕构建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化工产业体系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标,以“政策扶持引导、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布局、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三大调整,力争实现产业与区域经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适度发展重化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立足区位优势和巨大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及市场辐射能力,创造良好的机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主动对接上海、宁波大石化产业基地,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现代化学工业,打造特色有机原料和合成新材料工业基地,带动并整合上、下游化工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形成区域特色的精细化工产品链竞争优势,成为环杭州湾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坚持建设产业发展新平台与促进布局调整有机结合。按照循环经济建设开发理念,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明确化工产业区块,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以实现物流、能源流高效循环利用。对分散在各区、县(市)的其他中小散的化工企业,按照集约化、规范化发展要求,通过整合提升,向有条件的工业功能区集聚或实施产业转型。通过对产业集聚区外的新建化工项目审批进行限制,对技术水平先进的化工项目入住化工园区进行鼓励和引导,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化工产业布局的科学调整。3.坚持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与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改善有机结合。鼓励通过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化工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和设施装备,并消化吸收,推广CCTV(中央监控)、DCS(集散控制)、PLC(可编程逻辑控制)等生产过程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ERP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建设VOC(低分子挥发物)减排系统、ESD(紧急停车)系统,危险区域自动封闭系统等先进的环保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把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建立现代化工产业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结合起来,将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精益管理方法推广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精细化工产业整体水平。4.坚持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机结合。以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和节能减排为主线,围绕企业布局的合理性、产业政策、技术装备条件等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按照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收率低、能耗大、规模小、安全保障差的传统精细化学品以及小农药、小化肥、小橡胶等粗、小、差的化工企业要坚决采取措施,实行关停并转。(三)主要目标力争到2015年末,全市精细化工产业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以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总量和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全面整顿清理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安全和环境隐患较大、布局不合理的小化工企业;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布局规划更趋合理,园区建设更为科学,与周边安全和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全面落实技术创新、循环经济、绿色生态化工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行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精细化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保障。1.产业规模增长。2012-2015年,全市化工产业精细化率提升4个百分点;全市精细化工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年增长12%以上,争取2015年末突破1000亿元;利税年增长10%,争取2015年末突破85亿元。到2015年末,争取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超50亿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2.产品结构优化。以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和节能减排为主线,围绕企业布局的合理性、产业政策、技术装备条件等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一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收率低、能耗大、规模小、安全保障差的传统精细化学品及其小型化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