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提纲
科学九上第二章知识点配套习题整理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O2、N2、Fe、S等。
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C.分类:按性质不同金属Cu Fe Mg等非金属O2 C S等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O2和O3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Ag>Cu>Al>Fe。
注意点:(1)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2)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一般都是固态。
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讨论】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1)放在光照处,根据颜色可分辨,具有特殊金属光泽的是金属单质,反之是非金属单质。
(2)手拿单质在火边烤,根据导热性可分辩,手感到单质发烫的,具有导热性是金属,反之是非金属。
(3)用硬物单击单质,可根据可锻性来分辨,可锻的是金属,重击后碎裂的是非金属。
(4)用力拉单质,可根据延展性来分辨,伸长的是金属,发生折断的是非金属。
【讨论】1、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煮食器皿?试举出二种原因。
①银器煮食回产生Ag+,Ag+会对人体有害,②银太贵,银太软。
2、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锡制造?锡太软不能制造罐头壳,而镀锡的铁片却能防止铁生锈。
九上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金属材料一、金属的用途1、日常生活用品2、房屋建筑3、交通工具4、工农业生产二、金属与非金属3、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4、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煮食器皿?试说出2 种原因。
①银是重金属,易发生重金属中毒 ②银年产量低,价格太贵③银质地太软,易变形④易氧化,容易发黑,影响美观,清洗不便。
5、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纯锡制造?防锈,由于铁和水及空气接触以后很容易发生锈蚀,而锡不易与空气及水发生化学反应,故金属食品罐头内壁要涂上一层金属锡。
三、常见的金属材料1、合金: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称为合金。
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2、常见的合金:铝合金、铁合金—钢、金铜合金18K 4、现代建筑物的门窗广泛使用铝合金,你能说说为什么不用纯铁或纯铝吗? 铁制品容易生锈,质量较大,使用不便。
纯铝制品硬度较小,抗压性较弱。
四、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1、金属污染来源① 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② 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③ 工厂排出含重金属的污水。
2、金属污染的危害① 浪费大量金属资源 ② 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破坏土壤结构。
③ 含铅、镉等有毒金属被腐蚀后,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源重金属污染。
④ 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的电池都可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
3、防治金属污染方法① 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② 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
③ 废旧电池不能任意丢弃。
④ 使用无铅汽油。
⑤ 不能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堆放废渣。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2加热2MgO2、铜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加热会发出红光,表面有一种黑色的固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2Cu+O2△2CuO3、铁丝在火柴的引燃下,放入氧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014年 浙教版 九上科学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复习提纲

201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提纲一、金属材料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各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2、金属用途: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
3、金属物理性质: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
4、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金属非金属有金属颜色有多种颜色有延展性不具延展性有可锻性不具可锻性硬度大硬度不一致有良好的导电性不导电有良好的导热性不导热密度大密度小熔点高熔点低5.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盒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其性能比纯金属更好,硬度更大。
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由Fe和C形成的合金金属锈蚀的条件:空气和水分金属防锈措施:保护膜法: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改变金属内部结构:不锈钢金属的污染与除污危害:浪费资源和能源破坏土壤结构有毒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水源、生态环境重金属会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里流动,造成生物污染措施:分类回收有用垃圾对工业废水进行金属除污处理,达标排放对工业废渣中的金属实行循环再生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用无P洗衣粉代替有P洗衣粉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废旧金属无机物非金属材料:水泥(石灰石与黏土煅烧后加石膏磨细),玻璃(石英+石灰石)和陶瓷有机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跟氧气的反应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金属跟酸的反应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跟某些盐溶液反应能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金属2.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利用知识点综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运用知识点综述第一节一、金属与非金属3.1.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而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合金2.合金:将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即为合金——混合物3.常见合金:铁合金:1)生铁: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高2)钢: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低机械性能好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用途:制作坚硬的汽车车身及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材料4.合金的机械性能:合金与纯金属相比,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较大的硬度,较差的导电性三、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1.污染来源: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工厂排出的含重金属的污水2.金属污染的危害1)浪费大量的资源2)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或地下水源3)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 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电池等都可引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3.防治金属污染的方法: 1)垃圾进行分类处理2)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循环再生产 3)使用无铅汽油4)各种废渣、废水、废旧电池等不能随意堆放、丢弃第二节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能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2Mg + O 2点燃= 2MgO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2Cu + O 2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说明:不同的金属跟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4Al + 3O 2 === 2Al 2O 3 铝制品不易被锈蚀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铝制品不能盛放酸、碱性物质2.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 + 酸 盐 + 氢气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2Al + 6HCl == 2AlCl 3 + H 2↑—— 实验室制氢气原理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有的不会反应,如:Cu 、Hg 、Ag 、Pt 、Au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 + BC == AC + B3.金属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金属 + 盐 新盐 + 新金属 Fe + CuSO 4 == FeSO 4 + Cu 湿法炼铜 Cu + 2AgNO 3 == Cu (NO 3)2 + 2Ag注: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呈 +2价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1.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金属与盐反应: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金属与酸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元素)置换出来 3.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1)4 == ZnSO 4 + Cu说明:金属Zn 失电子的能力比强2)氧化还原反应a 在反应物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都可称氧化还原反应b 元素化合价升高,可看作失去电子 降低, 得到电子c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防止金属锈蚀的常用方法 1.金属锈蚀的原因1)周围环境中水、空气等物质的作用(水、O 2、CO 2等) 如钢铁生锈:需氧气和水共同作用 2)还与金属本身的内部结构有关 2.金属防锈的常用方法1)保持金属制品洁净、干燥 油漆2)加保护膜 表面渡油 金属镀层原理:使金属与周围介质隔绝特点:成本低,操作简单,但防锈效果不很理想 3)改变金属内部结构:不锈钢原理:组成合金,以改变金属内部的组成结构特点:防锈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使用较少第三节一、简单有机物1.有机物:一类含碳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1)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虽然也是含碳的化合物,但由于它们在结构、组成、性质上都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故归类到无机物中 2)有机化合物大多含C 、H 、O 、N 等元素 2.甲烷:CH 4,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1)天然气、沼气、石油气、可燃冰、瓦斯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2)甲烷具有可燃性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3)甲烷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可燃性气体)前要注意检验甲烷的纯度——验纯 3.丁烷:CH1)是打火机、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2)丁烷液化温度高,加压在常温下易液化,使用时减压 3)2C 4H 10 + 13O 2 =点燃= 8CO 2 + 10H 2O 4.乙炔:C 2H 21)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高温,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2)2C 2H 2 + 5O 2 =点燃= 4CO 2 + 2H 2O 5.有机物的特性: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低,不易导电,易燃烧 ——保存:密封保存,使用时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2)许多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如汽油、酒精6.常见有机物的用途:1)甲烷:常见的清洁燃料 2)乙炔:焊接、切割金属3)乙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乙醇(酒精):消毒、作燃料5)乙酸:做食醋 6)氯仿:化工原料,良好的溶剂7)汽油:石油产品之一,做燃料 8)乙酸乙酯:做溶剂、香精和黏合剂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1.有机物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2.人体生长发育和体内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各种有机物的参与3.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1)糖类:葡萄粮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供能物质2)蛋白质: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物质,由C、H、O、N组成3)脂肪: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贮存能量,是生命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贮能物质4.有机物的意义:人体每天摄取的食物,大部分是有机物。
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1]
![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5b9631f6f705cc1755270955.png)
第三节 常见的材料
合金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1、常见的材料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有机合成材料 和 ___________三种。
2、合金材料: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 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水泥 3、无机非金属材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瓷 __________等。 玻璃 合成塑料 4、有机合成材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纤维 _______________等。 合成橡胶
4、离子的鉴别
离 子 检 验 试 剂
H+
OH- Cl- SO42- CO32-
紫色石蕊试液 1、石 蕊试液 2、酚酞试液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H+
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
( 2)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碱
酸
常见无机物间相互关系
一、两条纵线: 1、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⑴ 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⑵ 金属氧化物 + 水 → 碱(可溶性碱) ⑶碱+酸→盐+水
白 白 白
红褐
不溶
溶 溶 溶 溶
Mg(OH)2、Al(OH)3
Fe(OH)3 Cu(OH)2
蓝
2、固体的颜色
颜 色 固 体 物 质
NaOH、Ca(OH)2、CaCO3、无水CuSO4、 NaCl、Na2CO3、CaO等 Cu、Fe2O3 炭粉(C)、MnO2、Fe3O4、CuO
白色
红
黑色 绿 蓝 紫红
2、广东佛山是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铝合金材料 的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铝合金材料属于 混合物 _______(选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单 质”)。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 4Al+3O2 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2Al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如果将铝片投入到稀硫酸中,片刻之 后才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 程:O3+3H2SO4===Al2(SO4)3+3H2O A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3H2SO4===Al2(SO4)3+3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 分类方法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
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1) 按颜色分类: ⎪⎪⎩⎪⎪⎨⎧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混合物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第二章知识点 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分类的方法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物质的分类*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小结: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什么?――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大多数有机物燃,固体发热会变黑,溶于水(实验现象中的区别)二、常见的物质三、区别金属与非金属观察:如图2-7所示,请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样品的外观。
思考有何不同?并填于表格中。
小结: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金属非金属光泽,大都色有多种颜色具有没有延展性可锻不具有可锻性硬度通常较硬度不一致是良好的导电体一般不可以导电是良好的导热体导热性能差密度密度低熔点熔点低提问: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考虑采用上述金属的特征。
*金属的特性与用途:人们通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的独特性质,来选择使用金属。
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课前准备:制取氧气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1(1):药匙、硫磺、燃烧匙、酒精灯、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在实验室制取)步骤:a、硫磺在酒精灯上燃烧的现象:b、把燃着的硫磺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现象:实验1(2):一个大烧杯、两个小烧杯、吸管、紫色石蕊试液,热水(或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取两杯蒸馏水步骤:a、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一杯吹气或通入CO2 ,比较现象并说明原因:b、把两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2(1):药匙、铁粉、硫磺、纸、磁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步骤:1、取少量铁粉和硫粉混合,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2、把混合物放入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此时有什么现象发生:3、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为:。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3课) 九年级科学上: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变用教案浙教版

课题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3课时)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章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分类。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物质转化的规律。
知道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
3、通过本章的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物质分类
2、物质转化的规律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
器材
小黑板、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内容
本章知识点:
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组成
2、物质转化的规律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学生先看本章课
本P80的复习提
要
学生分小组
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3)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3、常见的材料
4、材料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
作业本(A):P25复习题1、3、5、8、10题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A):P25复习题A层 2、4、6、7、9、11、12、13、
14、15题
B层: A层的题目以及16、17、
18、19、20、21、22、23
学生练习
学生分层次
教
后
感
在本章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学生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来归纳和总结
本章知识点,并通过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加强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复习可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专门复习知识点,第2、3
课时进行练习。
九年级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提纲新课标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分类的方法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可先观察物质不同的颜色、状态、颗粒的大小(形状)、气味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2.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和碳酸盐除外)。
三. 金属和非金属的比较名称金属非金属颜色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无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不具有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导电性良好一般不导电(除石墨)导热性高低熔点高低第二节物质的转化的规律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2、写出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3、写出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C + O2点燃⇒CO2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6、写出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H2CO3+Ca(OH)2==CaCO3 +2H2O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物质转化10条主要规律: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③金属单质+酸→氢气+盐④金属单质+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⑤金属氧化物+酸→盐+水⑥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⑦酸+碱→盐+水⑧酸+盐→新酸+新盐⑨碱+盐→新碱+新盐⑩盐+盐→新盐+新盐⑾非金属氧化物+ H2O =酸(除二氧化硅,一氧化碳除外)⑿某些金属氧化物 + 水→碱(可溶)三、金属的冶炼(1)还原法: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34张)

2.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
金
破坏土壤结构;
属
污
染
3.含铅、镉等有毒金属被腐蚀后,导致土壤和地下
危 害
水源重金属污染;
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的电池都可引起土壤重 金属污染。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防治金属污染方法
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使用无铅汽油 、废旧电池不能任意丢弃、工业废水和废渣不能任意排放和堆放。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3)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不锈钢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金属的污染与回收利用
污 源染
来
1、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 2、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 3、工厂排出含重金属的污水。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1.浪费大量资源;
防锈 方法
自身氧化膜保护层(Fe3O4)
改变内部结构法(加Cr、Ni制不锈钢)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防锈方法
涂
搪
金属防护主要
瓷
有三项措施:
1、保护膜法(
烤
隔离空气) 如
蓝
刷油漆、抹油
脂、搪瓷等
镀
锌
喷 漆
镀 铬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2、保持金属制品表面干净、干燥
Teaching Analysis
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 燃料:煤、石油制品脱硫处理, 减少 大气 SO2污染。
• 原料: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 “三废”: 不能任意排放。 • 生产工艺: “绿色工艺”。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课件

2021/12/12
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第 2 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例1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zuòyòng)。请回答下列问题。
(4)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
体剩余。下列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A
(填序号)。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
B.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
10
A.置换反应(fǎnyìng) C.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zhìliàng)减少,而其他物质的质量(zhìliàng)均增加, 说明A物质为反应物,其他物质为生成物,即A→B+C+D,属于分解反应。
2021/12/12
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2021/12/12
第十页,共四十三页。
第 2 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例1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zuòyòng)。请回答下列问题。
(3)高炉炼铁(liàn tiě)中,焦炭的作用是 C+O2=== CO2 、____CO_2_+_C_==_=_2_C_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3)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主要作用是与氧气(yǎngqì)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 应放热提供热量,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 反应。
2021/12/12
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第 2 章 物质(wùzhì)转化与材料利用
三 物质(wùzhì)的分类与转化
【考点扫描】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fāngfǎ);知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
概念,并能列举;知道具体物质的类别;知道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 及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应用物质间的转化 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能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还原反应;知道氢气和一氧 化碳具有可燃性,并能根据燃烧产物来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能进行简单的 物质鉴别。
九年级上 科学章节二

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基础知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有色物质(氧化镁、氯气、氧化铁等)和无色物质(氧气、氢气、硫酸)。
2.按状态分: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3.按溶解性分: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4.按气味分:有气味物质和无气味物质。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根据物质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 复习提纲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根据组成给物质分类(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特征:①不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不同种元素组成(3)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4)无机物:一般指不含碳的化合物(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特征: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必含氧元素B.判据: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②是否由“二元一氧”组成(6)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7)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8)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9)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非金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物酸非金属氧化物碱物质盐化合物有机物混合物(海水、空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O2和O34. 金属的普遍特性:有金属光泽,是良好的导电、导热体,有延展性,密度和熔点高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实验】: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固体。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O 2 ========= SO 2转化规律: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1.用磁铁接近混合物,现象:铁粉被吸出。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 金属材料知识点1 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性质(1)金属都有金属光泽。
大多数金属的颜色为银白色或灰色, 但金呈金黄色, 铜为紫红色。
除汞外, 所有金属在室温下都是固体。
(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非金属的性质(1)大多数非金属没有光泽, 外表暗淡。
在常温下,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都是气体, 也有一些固体, 溴是唯一的在常温下呈液体的非金属单质。
固体非金属较脆, 敲击时易变成粉末。
(2)非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能均较差, 也没有延展性。
3.具有金属光泽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例如, 石墨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非金属。
知识点2 常见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
2.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称为合金。
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上都是合金。
3.与纯金属相比, 合金的硬度增大, 熔点降低, 抗腐蚀性能增强。
知识点3 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1. 汞、铅、铬、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等。
2.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 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3.基本上所有金属都可以循环再生, 而普遍回收的金属包括铝、铅、铁、铜、锡、银和金等。
2.2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在一定条件下,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生成金属氧化物。
但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不同。
镁、铝等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
铁、铜等金属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不反应;加热能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下, 也不与氧气反应。
(2)在常温下, 铝与氧气反应, 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 这就是铝制器皿耐腐蚀的原因, 4Al+3O2===2Al2O3。
2. 金属与酸的反应(1)锌、镁、铁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Mg+ 2HCl=== MgCl2+H2↑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2)铁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中, 生成了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和氢气。
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 分类方法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
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1) 按颜色分类:⎪⎪⎩⎪⎪⎨⎧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混合物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初中科学物质转换与材料运用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运用知识点综述第四节一、物质分类的方法有色物质:红色:Cu、Fe2O3、红P、Fe(OH)3黑色:C、CuO、Fe3O4、MnO2白色:BaSO4、CaCO3、Al(OH)3、Mg(OH)2、BaCO3、AgCl、CuSO4、KClO3、NaCl 蓝色:CuSO4·5H2O、CuCl2、Cu(OH)2黄色:FeCl3Fe3+绿色:Fe2+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助燃性、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可对纯净物进行分类3.根据纯净物的组成和用途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特征:同种元素纯净物按性质不同分b分类:单质金属2)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特征:不同种元素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依据:化合物两种元素一种是氧金属氧化物:Na2O、CaO、CuO等分类: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CO2、SO2、H2O等b分类:化合物易碳化碳化:加热或不完全燃烧时有黑色的炭生成二、常见物质的分类P按性质不同分物质金属氧化物氧化物非金氧化物无机化合物酸碱第五节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 O2非金属氧化物1)S + O2 =点燃=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有毒,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2)2H2 + O2 =点燃= 2H2O3)C + O2 =点燃= CO2(O充足)2C + O2 =点燃= 2CO (O不充足)CO有毒,注意通风4)4P + 5O2 =点燃= 2P2O5用于除去空气中的O2,白炽灯泡内加入少量的红P,可以除去灯泡内空气中的O2,防止钨丝氧化熔断常用于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非金属氧化物+ 水酸CO2 + H2O == H2CO3SiO2 + H2O 不反应SO3 + H2O == HSO4P2O5 + 3H2O == 2H3PO4酸雨的形成:SO2 + H2O == H2SO32H2SO3 + O2 == 2H2SO4合写:2SO2 + H2O + O2 == 2H2SO43.规律:+O2+H2O 酸的通性非金属单质盐酸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单质+ O2金属氧化物2Mg + O2 =点燃= 2MgO3Fe + 2O2 =点燃= Fe3O44Al + 3O2点燃= 2Al2O32Cu + O22.金属氧化物+ 水碱CaO + H2O == Ca(OH)2——放热反应K2O + H2O == 2KOHNa2O + H2O == 2NaOHBaO + H2O == Ba(OH)2只有K2O、Na2O、CaO、BaO这四种金属氧化物可以发生上述反应,其余均不可以3.金属盐(无氧酸盐)2Fe + 3Cl2 =点燃= 2FeCl3Cu + Cl2 =点燃= CuCl22Na + Cl2 =点燃= 2NaCl4.规律:+O2+H2O 碱的通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C、H、CO △碱三、金属的冶炼1.金属元素的——游离态存在形式存在于化合物中——化合态2.金属的冶炼: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1)常用的冶炼方法C + 2CuO =高温= 2Cu + CO2↑现象:黑色固体物质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两种黑色粉末3C + 2Fe2O3 =高温= 4Fe + 3CO2↑C + CO2 =高温= 2COC + H2O =高温= CO + H2CO + CuO =高温= Cu + CO3CO + Fe2高温= 2Fe + 3CO2H22O + Cu 现象:黑色固体物质变成红色,试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实验注意点: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b导管要通到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尽试管内空气灯——灯——避免还原好的铜再次被氧化成CuOd所需氢气的量比理论上的要多得多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从含氧化合物中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C、H、CO等能夺取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是得到氧的反应,发生氧化反应能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是失去氧的反应,发生了还原反应3)炼铁a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b原理:CaCO3 =高温= CaO + CO2↑CO2 + C =高温= 2CO3CO + 2Fe2O3 =高温= 4Fe + 3CO2CO有毒,故尾气应作处理——在空气中点燃或用贮气装置贮存●注意事项:a实验前,先通入CO以排尽试管内空气,再加热b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c尾气处理:贮气袋在空气中点燃4)冶炼金属原理与还原剂共热a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活泼金属b金属盐溶液金属单质比盐中的金属活泼3.不纯物计算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溶洞的形成:2CaCO3 + H2O + CO2(HCO3)2石笋、钟乳石的形成:2Ca(HCO3)3↓ + H2O + CO2↑2.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1)两条纵线+O2+H2O 酸的通性a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酸+O2+H2O 碱的通性b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C、H、CO △碱2)四条横线a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b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CaO + SiO2 =高温= CaSiO3c酸+ 碱盐+ 水d盐+ 盐新盐+ 新盐3)两条交叉线a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b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水4)两条外围线a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b金属+ 酸盐+ 氢气实验:物质的鉴别一、酸类物质的鉴别:如:区别H2SO4和水1.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2.锌粒有气泡产生3.CuO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呈蓝色4.Cu(OH)2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蓝色5.Na2CO3气泡6.BaCl2 + 稀硝酸如果是盐酸,则是AgNO3 + 稀硝酸二、碱类物质的鉴别如:区别Ba(OH)2和水1.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2.通入CO2变浑浊3.加FeCl3红褐色沉淀CuCl2蓝色絮状沉淀4.H2SO4白色沉淀三、盐类的鉴别如:区分Na2SO4和Na2CO31.HCl2.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3.BaCl2 + 稀HNO3产生沉淀后溶解的是四、除杂除杂的方法:1.过滤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结晶法: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关很大时采用3.溶解法:将杂质用化学方法溶解4.沉淀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最好是能生成另一种物质,再滤去沉淀,即除去杂质5.化气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最好是能生成另一种物质,即除去杂质6.加热法:通过加热,使杂质分解,从而除去杂质7.吸收法:用某种物质做吸收剂,把杂质吸收除杂原则:1.所选试剂不能跟被提纯物质反应2.还要防止在被提纯物质中引入新的杂质3.除杂后要便于分离●分离题:过滤分离物理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蒸发结晶化学方法——先采用除杂的方法将一种成份转化,利用溶解性差异,将物质分开,后再进行复原变回原物质●如何判断常见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1.酸、碱、盐相互反应中,两种离子要直接生成难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的沉淀),这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这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两种离子能结合易分解产生气体的,也不能大量共存第六节一、材料的发展史1.1)原始人制作的石器、骨针等2)随着火的使用,古代人自己开始创造和使用陶器3)西汉时期:湿法炼铜技术青铜器4)春秋晚期:开始炼铁犁的制成,使农业生产飞速发展5)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涌现并使用2.材料的使用,特别是新材料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二、新型材料1.新型材料:指那些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2.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有: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等3.纳米材料:新型微观材料1)涵义:指其基本颗粒在1—100微米范围内的材料2)机械性能: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一般陶瓷材料脆性较大,纳米陶瓷粉末烧成的陶瓷有很好的韧性纳米油墨:色调更浓、字迹色泽更好纳米铅粉末:加入到固体燃料中会使火箭推进器的前进速度加快好几倍三、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1.怎样以CuO CuSO41)Cu + 2H2=== CuSO4 + SO2↑ + H2O ——SO2有毒性,会污染空气2)2Cu + O2CuO + H24 + H2O3)Cu + Cl22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反应复杂,Cl2有毒4)Cu + 2AgNO3 == 2Ag + Cu(NO3)2Cu(NO3)2 + 2NaOH == Cu(OH)2↓ + 2NaNO3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反应复杂,原料价格贵故第二种方法最佳,理由:节省原料,经济,操作简单,安全无污染2.材料的制造1)“绿色”新工艺:无污染或低排放的材料制造过程——化合反应2)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和综合利用的途径3.环境保护:要及时处理好“三废”,要努力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从根本上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1)燃料、煤、石油制品的脱硫处理,减少大气中SO2的污染2)提高原料的利用率3)“三废”不能任意排放4)生产工艺:绿色工艺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A、纯碱B、氢氧化镁C、熟石灰D、烧碱2、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下列判断正确是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液态氧C、干冰D、大理石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KNO3和HClB、Mg(OH)2和稀H2SO4C、CaCO3和HC1D、CaCl2和Na2CO35、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金属非金属
颜色具特殊的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
光泽
延展性具良好的延展性不具延展性
可锻性具良好的可锻性不具可锻性
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
导电性良好的导电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
导热性良好的导热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
密度密度高密度低
熔点熔点高熔点低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点燃 点燃 加热
S + O 2 ==== SO 2 C + O 2 ==== CO 2 C + 2S === CS 2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CO 2+H 2O == H 2CO 3 SO 2+H 2O == H 2SO 3 SO 3+H 2O == H 2SO 4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
如: 点燃 点燃 加热
Fe + S === FeS 2Fe + 3Cl 2 ==== 2FeCl 3 3Fe + 2O 2 ==== Fe 3O 4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
如:
CaO + H 2O === Ca (OH )2 Na 2O + H 2O === 2NaOH K 2O + H 2O === 2KOH (三)、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 碳 、 一氧化碳 和 氢气 。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 + 2CuO === 2Cu + CO 2 ↑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②孔雀石加热: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高温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 2Fe + 3CO2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
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
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
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
(有化合价升降变化的)
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
(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
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试管口加了胶塞。
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
(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
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4.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
(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
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纯度
(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组成元素的质量/ 纯净物的质量
(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纯净物质量/ 纯度
(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鸡蛋外壳与稀盐酸的反应: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现象:一会下沉,一会又浮上来,不断地上下沉浮。
物质转化的规律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如
Ca CaO Ca(OH)2 CaCO3、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如
C CO2H2CO3 Na2CO3、
(3)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
如2Na + Cl2 === 2NaCl
(4)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如
Na2O + CO2 === Na2CO3
(5)酸+ 碱盐+ 水。
如
HCl + NaOH === NaCl + H2O
(6)盐+ 盐新盐+ 新盐。
如
NaCl + AgNO3 === AgCl↓+ NaNO3
(7)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如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8)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水。
如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9)金属+ 盐新全属+ 新盐。
如
Fe + CuSO4 === Cu + FeSO4
(10)金属+ 酸盐+ 氢气。
如
Fe +2HCl === FeCl2 + H2↑
1. 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
2. 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四、常见的材料
(一)、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
1.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
(1)铁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①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
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②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
2.常见的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水泥、玻璃和陶瓷。
2.1 水泥:晋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
2.2 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
2.3 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
2.4 红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亚铜(Cu2O),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o2O3)。
3.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五、材料的发展:
1.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
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