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及位置。
在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行为与创新学生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教学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具准备:蝴蝶教具课件多媒体卡纸剪刀教学流程设计:一、感知构建对称1、创设情境。
师: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快乐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蝴蝶,这只蝴蝶的翅膀断了,同学们能帮它找找另一只翅膀,给他疗伤吗?(黑板展示蝴蝶教具—残缺翅膀的蝴蝶)师:请大家找找哪一只翅膀才是这只蝴蝶的,并说说为什么?生:因为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大小,包括花纹,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看,这只蝴蝶在大家的帮助下,又能和自己的伙伴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了,你们真棒,真有爱心,为自己的爱心鼓鼓掌吧!(感情价值观提升,渗透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师:这是刚才那只蝴蝶的小伙伴,你们仔细观察它的左右两边······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师:你们怎么就能确定它的左右两边就一模一样呢?生:对折起来,比较一下师:结果发现两个翅膀重叠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完全重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磨课听评课记录及感悟

自8月份参加远程研修以来,在专家们的引领下,通过六个专题的研修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专业知识。
尤其是最后的磨课环节,亲身参与磨课,承担磨课执教的任务,更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着的过程。
从9月中旬接受执教任务开始,到9月30号磨课执教结束,这半个月时间里的经历、收获,怎是几句话就能表达到的。
在这里,作为一位数学教学道路上的年轻教师,我很感谢远程研修这个平台给了我历练的机会,,感谢全组老师的鼎力支持与帮助,感谢李妍老师,她不是我们研修小组的成员,但从确定课题开始到最后执教,她全程参与,给予指导和帮助。
大家的辛苦付出,让我感觉我们是一个紧紧抱在一起的、真正磨课的团队。
我们研修小组确定的磨课课题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接到执教任务后,我先是钻研教材、参考教参,自己认真备课。
第一次备课没有利用教材中的“热闹的民俗节”这一资源,通过“猜一猜”来导入新课。
在试教后,这种设计引起了大家的质疑,完全抛开教材的资源来这样设计是否合理?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什么?都说备课之前首先要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我一开始也是努力做到这一点,但看来我还是没有“吃透”教材。
在全组老师一起共同奋战、齐心协力下,我们根据教材的编排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对课件进行修改加工。
这节课,需要用到的学具、教具很多,做起来很麻烦。
我们组里的老师,除了跟着听课评课,还得帮着做学具,有时晚上加班到很晚,有时中午不回家,一剪子一剪子的剪出必须是两边对称中间还没有折痕的图形,费时、费劲、费心。
到最后,李老师和组内老师反复推敲、几经斟酌,几乎是细致到每一句话该怎么说,某一个图形是否能用,某一个知识点该处理到什么程度……总之,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老师们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老师们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老师们把我教材的深度……每一节课都有它的魅力,每一个过程都有它的意义,每一次总结就更有它的价值所在。
当上完一节课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各有所得。
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对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教学时,除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要让学生寻找并观察周围存在的大量的对称物体,从中感受和体验什么是对称现象。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展一展、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色彩纸,信封,题组,情景图片,剪刀,大白纸(贴作品)学生课前准备:铅笔、尺子。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交流寒假生活?2、交流师生姓名和年龄姓(王)年龄383、热身广播体操第一节(在生活中对称现象的寻找中素材)(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谈话:寒假期间老师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特意带来了几福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本情景图片欢快简短音乐】看完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生1:漂亮;生2:也想去。
若这样答,师: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下,金鱼与风筝,京剧脸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两边都是一样的;两边都一样);也可能学生直接说:两边都是一样的,或左右都是一样的】2、咱们发现了共同的特点,两边都一样,为了看清楚,老师把他们画了下来,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他们有什么特点?(生:两边都是一样的;生2:对称,师;你用到了对称,知道的真多,你认为什么是对称?(两边不多不少,两边一样)师结: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两边一样,如果操作一下,会不会有一样的发现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图形,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第1篇: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是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志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的对称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培养学生动手*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动手*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体现对称特征的图案,在全班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学生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趣味*、挑战*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一、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实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本信息窗中只出现了左右对称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靠近有的知识是无法把这些照片内在的练习分析出来的。
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是*作*内容,利用手中的照片折一折,真实的感知左右两边一样,引出对称;第二层是判断分类,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分类,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两边除了左右,还有上下、对角等现象。
小学数学_《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利用电子白板、微课等现代技术手段,一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感受对称特点,一边在动画的动态展示中充分体会、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首先,
整节课运用课件的演示作用,微课的内容使抽象的图片、图形变得具体、形象,声情并貌,更好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使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seewolink软件的上传图片、远距离操控一体机等功能,及时上传了学生亲手做的作品来作学习素材,把书中的知识引到孩子们手中,拉近了生本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对新知的吸收率。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作品为MP4格式,所以WIN7或XP版本的电脑均可正常运行。
附表2
2017年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很快的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其特征。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将要给大家欣赏的图形中都含有这些新知识。
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民俗节上的图片吧,请同学翻开课本19页,(板书:热闹的民俗节)介绍图片:建筑类、京剧脸谱、民间艺术、民间杂技。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让学生自由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仔细阅读课本20页,并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好,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么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板书:重合对称)谈话: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杯子图形)学生回答。
(是或不是)让同学来验证一下,对折。
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出示另一个对称图形)这个图形也重合了,这两种重合不一样吗?学生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部分重合,一种是全部重合。
谈话:这些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老师也想折一折,(另折一折痕)这两条折痕有什么不同吗?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叫它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有对称轴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出来。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数学三年级上《喧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 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1、数学三年级上《喧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这局部学问是本单元的独立学问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 老师教授这一局部学问是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 为了调动学生的爱好, 老师依据实际状况, 收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记为学生缔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 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2、组织学生进展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 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觉、去再缔造, 以张扬学生的特性, 造就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 让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 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表达对称特征的'图案, 在全班进展作品观赏, 学生在观赏美丽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共享缔造美的愉悦, 体验数学的美和缔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沟通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 应充分表达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学生既会观赏、发觉自己, 也会观赏别人、协助别人, 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 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 超越自我。
对称图形是这么的好玩, 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意学生的爱好与欲望。
因此,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 为学生供应一个发挥缔造力的舞台空间,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 还延长到课外, 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用有所乐。
2、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 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 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 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 欢送大家共享。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教学内容:对称(2830页)教学目的:1、在现实情形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明白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在现实情形中观赏、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预备:师生都预备各种各样的对称实物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分动手操作,探究发觉对称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觉特点。
示情境图:图上都画些什么?认真观看,看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二、合作探究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发觉了什么?(建筑物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脸谱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假如把风筝或剪纸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的)师:同学们的发觉可真许多,像如此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
你还明白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说说看。
把你手中的物品对折后展现给小组同学看看。
三、自主学习第2930页的1、2、3题学生自己做。
第4题提示:数字、字母、字、标志要对应填写。
第5题做后再演示几个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是否对称。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五、课外实践1、搜集一些树叶,看看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如此幼儿学得生动爽朗,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经历,又进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用这些树叶做一幅自己喜爱的画。
2019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精品教育.doc.doc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8 --P30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1、确定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2、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观察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它们美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建筑物、脸谱、风筝、工艺品杂技表演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小结:像这样,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画对称轴要用点划线。
(教师演示对称轴的画法)4、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5、小游戏:(1)老师做动作,学生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做一个轴对称的动作。
二、常见图形的对称轴。
师: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圆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呢?下面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图形小组内研究一下。
并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展示选取3个小组分别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研究成果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圆也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青岛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堂实录及反思

青岛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堂实录及反思青岛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及自主练习。
【教材分析】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及学习图形的变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轴对称图形若干,作业纸。
【学具准备】剪刀、彩纸,轴对称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初识对称1.欣赏图片,初次感受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有建筑、脸谱、剪纸等配乐欣赏)。
2.观察交流,直观感知师: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太美了。
生:真漂亮。
(指两三个)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会有哪些发现?学生观察,然后同位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
有的孩子能直接说出对称,但是他们说不出对称的特点,这时候老师引导。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年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年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一、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实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本信息窗中只出现了左右对称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靠近有的知识是无法把这些照片内在的练习分析出来的。
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是操作性内容,利用手中的照片折一折,真实的感知左右两边一样,引出对称;第二层是判断分类,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分类,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两边除了左右,还有上下、对角等现象。
这样设计使教学内容正好处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掌握的知识有层次、有条理。
二、加强动手操作,以降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离不开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的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知支柱。
对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数学材料、数学事实作支柱,学生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对称。
要理解什么是对称,必须先发现两边完全一样,学生通过对折,对称的特点就在眼前的图片中体现出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而又形象。
有了这一感知、体验的过程,就能理解得深刻、接受的自然。
三、充满人文性的教育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并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给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猜想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方式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第三个层次: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四个层次:做练习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判断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有以下感触。
1、教师的语言引导很重要,语言的精确性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教师如果不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很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我开始讲课时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思考一下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
我是这么抛出的问题,你看一下这个双喜字的两个喜字,蝴蝶的两个翅膀,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他们就容易答到点上,从而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要到位,应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不需要教师精讲的,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学。
教师只要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帮助学生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独立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是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志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体现对称特征的图案,在全班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
习资源。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学生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