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关系学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一、引言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其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其重要分支之一。
国际关系理论旨在解释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全球性议题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观点和理论。
二、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传统和经典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其行为受到国家利益和权力的驱动。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无情的竞争环境,国家之间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有摩根索、肯尼思沃尔兹等,他们提出了不同版本的现实主义理论,如结构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等。
三、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与现实主义相对立。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制度来促进和平与繁荣。
他们强调国际组织、多边合作和民主制度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理论家如凯特琳霍普金斯、约瑟夫奈伊等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试图解释国际关系中合作与冲突的动态。
四、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对传统自由主义观点的延伸和发展,强调市场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可以促进国家间贸易和合作,从而推动全球化进程。
他们关注全球经济秩序、跨国公司和贸易规则等议题,试图解释全球化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五、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理论流派,强调观念、认同和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各种社会实践和符号构建而成。
他们关注意识形态、文化差异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试图解释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逻辑。
六、结语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涵盖了多种不同流派和观点,每种理论都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间互动和全球事务。
无论是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利益,还是自由主义倡导合作与制度,抑或是建构主义强调观念与文化,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概念题1.新自由制度主义答:新自由制度主义是由罗伯特·基欧汉提出的,它承认国家是唯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可协调性。
新自由制度主义最大的成果是合作理念,即合作是普遍的,并主张相互协调合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②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③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2.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青岛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3年研]答:新现实主义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其兴起的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其杰出代表是肯尼斯·华尔兹,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理查德·范伯格从理论分析和外交实践的结合上归纳了新现实主义的特征,包括:①新现实主义在承认体系作用的同时,认为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②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③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④现实主义较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第三世界问题;⑤新现实主义反对用全球遏制战略来追求美国利益,主张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⑥新现实主义主张限制对外政策中思想意识的作用,认为对外政策应以理性和实用为准则,对外政策是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窗口,而不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
3.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均势理论是指基辛格提出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他通过反法联盟的形成、维也纳会议的过程与神圣同盟的缔结,分析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列强之间起伏多变、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并从中得出了他对外交谈判、均势政策、世界秩序以及和平结构的看法。
国关理论【一】(人物名词解释)

国关理论【⼀】(⼈物名词解释)国关理论学派⼈物(名词解释)理想主义学派:①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中最重要的代表⼈物,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最雄辩的和最有影响⼒的代⾔⼈”。
他1913年⼊主⽩宫,成为美国第28届总统。
1918年在向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四点原则”,作为实现战后“世界的和平纲领”。
主要著作《论国家》、《伍德罗·威尔逊⽂集》。
②阿尔弗雷德·齐默恩:齐默恩是欧洲早期理想主义的代表⼈物和国联的积极筹划者。
他坚持认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
⽽是⼈的开化和教育不⾜,反对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于⼈类的天性。
他强调必须⽤新的⽅法来避免战争。
主要著作有《希腊共同体》、《国联与法权》。
③约翰·默⾥: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神学家。
理想主义与⾃由主义的代表⼈物。
强调⼈性可以改造,重视国际利益,倡导建⽴国联,为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有《外交政策和⾃由社会》、《核武器的道德困境》。
现实主义学派:①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
韦伯认为政治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段就是暴⼒。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在权⼒的理论、政治领导的理论、国际冲突对国际政治结构影响的理论上。
②爱德华·卡尔:卡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国际理论家。
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端,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他因此被认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
从卡尔开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揭开了新的⼀页。
主要著作有《⼆⼗年危机(1919-1939)》、《和平条约以来的国际关系》。
③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基督教现实主义的代表⼈物。
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的原罪说;关于⼈与集体;冲突和权⼒是社会必然存在的产物;道德和权⼒政治之间的关系;关于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著作有《道德的⼈与不道德的社会》、《对时代终结的反思》。
国际关系学第三章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
核心假设: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anarchy) •在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最重要的行 为体 •国际社会的主角主权国家是单一的、理性的行为体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决定了国际体系中主要行为体 国家只能自保
现实主义理论
古典现实主义
⑴国际体系的性质是无政府状态; ⑵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核心观点 ⑶国家是单一、理性的行为体; ⑷权力(尤其是武力)是国家安全的最好保障;
共同的假设
不同之处
⑵自由贸易导致国际和平, ⑵和平与正义并非自然状态,而是人类设 国 际 秩 序 由 “ 无 形 的 计的结果;强调改革、多边主义,提高国 手”——均势进行调节。 际政治民主化
建构主义理论
• 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不仅包括物质结构,更加
包括社会结构。物质结构是行为体的实力分配及 其相应位置;而社会结构则是国际体系中观念、 规则相对稳定、有序的分配,具体表现为国际规 范、国际规则、国际制度等自由主义不否认国家 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但它更加强调包 括国际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体系结构和行为体(国家)之间存在着互为构成 的关系。一方面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体系结 构;另一方面体系结构通过确定行为的身份和利 益,确定行为体的行为规范。
自由主义理论
核心假设:
•自由主义并不否认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但他们强 调无政府并不等于无秩序 •自由主义不否认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但它更加强调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的 作用 •自由主义眼中的国家不是单一而理性的行为体,而 是国内社会利益的集合体 •自由主义不否认争端、冲突和战争一直是国际关系 的一部分,但却并没有像现实主义那样认为增强实 力是求得安全和自保的唯一手段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⑴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汉斯·摩根索)2、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时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理想主义:现代国际关系学上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的一个学派。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
理想主义的主要主张:第一,人性可以改造;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第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第六,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4、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
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
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
战后该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汉斯·摩根索及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主要主张:第一,人性本恶;第二,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第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四,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式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第五,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第六,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5、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1979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改造和补救。
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⑴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⑵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6、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亦称跨国主义、国际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等。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的“科学的修正和补救”。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关系学

自由主义 新现实主义理论 论 博弈 论 制度经济学 理性选择 相互依存理论 构建主义理府状态 二、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 三、国家是自私的行为体,以国家利益为国家 行为的最高准则 基本观点: 一、国际制度是国际体系的最重要特征 二、国际制度与国家行为是因果关系 三、国际制度促进合作
理论意义: 强调了国际制度对于国际行为体、尤其 是国家的国际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讨论了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可能和 条件
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成果——合作理论
一、合作的普遍性
二、影响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欺骗而不是收益的 相对分配 三、它“塑造”国家间互动的特性,正是国际 制度的存在使合作成为可能
理论缺陷: 一、国际制度的阶级性(来自马克思主义) 二、忽视权力因素(来自现实主义) 三、国家对于收益的考虑(来自现实主义 学者格里科)
新现实主义Vs新自由主义 一、权力本体Vs制度本体 二、无政府状态:分歧与同一 三、共同的归宿:物质主义
谢谢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 亦被称作制度理论 或规制理论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由罗伯特•基欧汉创立
在20世纪70、80年代崛起于国际关系理 论发展史 代表人物还有奥兰•扬、恩斯特•哈斯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美国霸权的相对衰弱 二、非国家行为体纷纷涌现 三、跨过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新现实主义受到普遍质疑 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Robert.O.Keohane
国际关系学第四章 国际体系

• 洛克文化
– 战争被制约;弱小国家蓬勃发展;领土疆界基 本固定;均势成为常态;世界走出安全困境
• 康德文化
– 以谈判、仲裁或付诸法律的方式解决冲突;国 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三种体系文化下的国际体系
• • • • 体系文化类型 霍布斯文化 洛克文化 康德文化 无政府性 高强度 中强度 低强度 秩序状态 国际秩序 无序状态 国际体系 准秩序状态 国际社会 有序秩序 安全共同体 国际暴力 绝对暴力 有限暴力 非暴力
• 现实主义:没有政府所导致的无秩序的状 态
• 自由主义:无政府不等于无秩序,无政府 仅指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 • 建构主义:无政府不是客观存在,而是国 家建构出来的。无政府下的国际关系可以 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现实主义的世界体系 ——权力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所谓“国际格局”,亦即国际体系的权力 格局或战略格局(亦称“国际战略格局”)。 具体而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舞台 上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力量(主要指大国和国 家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相对稳 定的结构和态势。
以战争方式改变国际格局的结果
• 国际体系的挑战者都成为失败者
–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失败。 – 统一后的德国称霸欧洲的野心失败。 – 重新崛起的德国称霸欧洲的野心失败、崛起 的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失败。
• 国际体系中霸主国的地位严重削弱
– 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曾经主导世界 的欧洲国家都沦为二流国家。
第四章国际体系体系与国际体系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认识国际体系的三大视角现实主义权力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新自由主义制度与国际规范的演变建构主义文化与体系文化的演变体系与世界体系体系是指一个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而发挥整体作用的系统它对其组成部分有重大的作用力影响和制约着它们的存在发展和相互关系
国际法研究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学派。
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对现实主义进行批判,通过关注跨国行为体的作用,提出了一个“世界政治”的松散范式。
新自由主义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为国际法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一、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在政治上东西方走向更复杂的权力组合。
中美关系越走越近,美苏之间则形成更复杂的既对抗又接触的局面。
在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实力衰弱,日本、西欧经济上升。
中东石油战争,使西方意识到弱国的力量与国际间联系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在此种历史背景下,19由主义重新抬头,矛头直指政治现实主义。
在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政治现实主义。
自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1948年的《国家间政治》奠定战后西方现实主义理论以来,现实主义便战胜了理想主义,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范式。
到了20 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现实主义无法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
于是各种19由主义思潮纷纷兴起。
而新自由主义的真正出现,是以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与小约瑟夫·奈合作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从一定意义上讲。
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特殊的一对。
新现实主义是对摩根索的政治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新自由主义是伴随与新现实主义的论争成长起来的。
因此,欲明了新自由主义。
需要先理解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命题,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国家是19私的行为体,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新自由主义虽然赞成此种论断,但不承认无政府状态会导致无秩序社会。
而认为制度所促成的国际合作将推动国际关系的规范化进程。
缓解无政府状态的压力。
新自由主义详细分析了国际制度。
认为它包括三种形式,即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有三个特征即权威性、制约性、关联性。
国际政治学新自由主义流派

THANK YOU!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1)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都承认国际社会 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义更强调无政府状态对国 家行为的制约作用,新自没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 结果看得太严重;
(2)国际合作。新现:合作难成功,难维持。新 自:合作是经常现象,国际制度和理性选择保障 成功;
(3)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新现关注相对收益, 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对于别人。新自认为国家应以 绝对收益为目标;
新自由主义流派(Neoliberalism)
一、理论背景
•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霸权衰退的惊 呼声之中,国际关系学者开始质疑物质性 权力在维持世界稳定中的作用,虽然现实 主义学者们仍然在探讨什么样的权力结构 结局最可能保持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平,但 是其他流派的学者们却开始探索非物质权 力因素的作用和意义。其中,自由主义的 理论尤其突出,迅速与现实主义两分天下。
(4)国家的优先目标。都认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福利 是国家的主要目标,但新现强调国家安全,新自强 调经济福利。 (5)意图和实力。新现重实力,新自重意图; (6)制度和机制。都承认国际制度和机制发挥作用, 但新现坚持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基本特征,国际 制度和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新自国际制度和 机制可以缓和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能 够独立发挥作用。
三、代表人物
• 罗伯特·基欧汉: “世界政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及其超越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基欧汉认为世界 政治的“制度化”将对各国政府的行为产 生重大影响,国家决策和行为只有通过对 合作与纷争模式的分析,才能准确的界定 和评估,他将其称为新自由主义制度。
罗斯克兰斯
《贸易国的兴起》 贸易世界不同于军事世 界,国家主要依靠发 展经济和贸易,是争 市场不是权势。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分析与比较

理论硬核是核心概念加主要逻辑,主要逻辑是核心概念对主要问题的回答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学派是第二次论战的延伸和演变的产物,它是以传统现实主义为基础,力求对其进行科学的修正和发展,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
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的兴起。
他在书中提出了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开了先河。
因此肯尼斯•华尔兹成为新现实主义杰出代表,新现实主义也成为结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一、新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秦亚青)三项内容构成了新现实主义大厦的重要支柱,即:国际关系的实质、国际行为体的意义、影响国际行为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前两个因素是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共有的假定,但在新现实主义那里得到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和阐述;第三个则是新现实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1、国际关系的实质: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都是权力。
WALTZ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
国内社会是等级体系,国际社会是无政府体系,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是等同关系,每个单位的功能相似,不存在世界权威或政府。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虽然面临威胁,但是还没有达到无法容忍的程度,因此国家及其主权者并没有建立某种世界政府的迫切感。
——无政府状态还会带来国家间普遍缺乏互信,信息不透明和囚徒困境,从而阻止各个国家合作的意愿。
国际关系中的无政府状态意味着国际社会的冲突、暴力和战争难以根除。
因此国际体系只能是自助体系,而自我保护的方式只有增强国力。
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分析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环节:自私的人性,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以及自助的体系单位---国家。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
认真研究和分析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多极化、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核战争的恐怖阴云、石油危机、生态环境问题等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新现实主义清晰有力的历史循环论让人感受到人类命运的悲观前景,而另有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从古典自由主义和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经济学家为伍发展出在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之一。
从学理意义上看,也正是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两者间的理论交锋及最终趋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催生了价值理性向实践理性的演变,开创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流派1986年,罗伯特·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出版时,新现实主义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针对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缺陷,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对立的学派,尽管批评者的学派名称尚未明确,但双方争论的焦点已经明朗。
1988年,约瑟夫·奈在一篇书评《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中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对峙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论战,并在与新现实主义对比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差别。
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鲍德温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当前的论战》系统全面地概括了“两新”理论的论战。
就“新自由主义”的名称来看,正如戴维·鲍德温所说,从渊源上讲,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并不是对立的,自由主义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
国际关系学理论综述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有哪些?纵观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史,真可谓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只有通对认识国际关系理论有哪些,才有助于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首先阐明各位学者的国际关系理论,再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倪世雄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可分为三对对立的理论(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主要围绕着人的本性。
理想主义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
现实主义则认为人性本恶,世界是不完善的,它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分歧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科学行为主义重视数量分析,不再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差异仅仅是质量上的差别。
传统主义主张用“历史”和“现实”的方法分析国际现象,即强调性质方面的分析。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国际关系的角色上。
新现实主义强调以国家为中心。
而新自由主义在承认国家角色的重要性同时,更重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其次,在军事安全问题上。
新现实主义认为军事实力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日趋缓和,军事实力作用相对减弱,国际合作领域明显扩大。
再次,双方都重视经济因素,但新现实主义强调为维持自身实力,可以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
新自由主义则视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
1我们认为这种对比划分法非常清晰地展现出各种理论本质特征以及区别。
这三对对立理论还存在着继承发展的关系,使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
而且我们发现这三对对立理论争论的焦点分别是国际关系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和现实问题,层次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但除了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外,其余都是古典国际关系理论,我们还需要知道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
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主要提到了女性主义。
三大理论流派要点

国际关系三大理论流派我仅整理出了课件中三大理论流派的知识要点,方便同学们备考。
此外霸权周期理论、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霸权稳定论、民主和平伦、贸易和评论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现实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流派发展的主线:——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极端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流派的理论逻辑:(1)国际体系的本质——无政府状态特征。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即国际体系缺乏合法权威。
主权原则的本质是各国在法律上平等,不存在高于国家之上的合法权威。
(2)实力差异。
国家间实力不同,国际体系中的任何等级差别都来自于国家之间的实力差别。
(3)自助原则:国家最终要靠自身的力量来确保自己的生存,尽管它们可以组成同盟或集团。
从此意义上讲,国际体系结构导致了国家采取自主和自助战略。
(4)获取生存与安全的途径:国家以自助原则获取安全的最终途径是建立和加强军备。
(5)国际政治的悲剧:国家以加强军备的方式相互防备和彼此对待(一国的安全就是他国的不安全),就会导致国际政治根深蒂固的两难困境——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
这是国际政治体系运作的基本特征。
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摩根索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和奠基者。
摩根索的贡献主要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1) 政治源于人性中的最原始的东西——在政治领域里就是权力最大化。
(政治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
(2)权力能力界定了利益诉求的边界。
(“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路标)利益主张遇到自身权力极限才会终止。
“权力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3)国际上的利益政治实际上就是权力政治,即权力政治是国际政治的客观法则。
(以权力定义的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客观原则)。
(4) 把政治的归政治,把道德的归道德!政治跟道德是两码事。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

亦被称作制度理论 或规制理论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由罗伯特•基欧汉创立
在20世纪70、80年代崛起于国际关系理 论发展史
代表人物还有奥兰•扬、恩斯特•哈斯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美国霸权的相对衰弱
二、非国家行为体纷纷涌现
三、跨过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新现实主义受到普遍质疑 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Nhomakorabea 理论意义:
强调了国际制度对于国际行为体、尤其 是国家的国际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讨论了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可能和 条件
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成果——合作理论
一、合作的普遍性
二、影响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欺骗而不是收益的 相对分配
三、它“塑造”国家间互动的特性,正是国际 制度的存在使合作成为可能
理论缺陷:
一、国际制度的阶级性(来自马克思主义)
二、忽视权力因素(来自现实主义)
三、国家对于收益的考虑(来自现实主义 学者格里科)
新现实主义Vs新自由主义 一、权力本体Vs制度本体 二、无政府状态:分歧与同一 三、共同的归宿:物质主义
谢谢
Robert.O.Ke ohane
自由主义
新现实主义理论
相互依存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
博弈论 制度经济学
理性选择
新自由主义
基本假设:
一、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二、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 三、国家是自私的行为体,以国家利益为国家 行为的最高准则
基本观点:
一、国际制度是国际体系的最重要特征 二、国际制度与国家行为是因果关系 三、国际制度促进合作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关系学

讨论了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可能和 条件
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成果——合作理论
一、合作的普遍性
二、影响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欺骗而不是收益的 相对分配
三、它“塑造”国家间互动的特性,正是国际 制度的存在使合作成为可能
理论缺陷:
一、国际制度的阶级性(来自马克思主义)
Robert.O.Ke ohane
自由主义
新现实主义理论
相互依存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
博弈论 制度经济学
理性选择
新自由主义
基本假设:
一、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二、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 三、国家是自私的行为体,以国家利益为国家 行为的最高准则
基本观点:
一、国际制度是国际体系的最重要特征 二、国际制度与国家行为是因果关系 三、国际制度促进合作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
亦被称作制度理论 或规制理论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由罗伯特•基欧汉创立
在20世纪70、80年代崛起于国际关系理 论发展史
代表人物还有奥兰•扬、恩斯特•哈斯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美国霸权的相对衰弱
二、非国家行为体纷纷涌现
三、跨过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新现实主义受到普遍质疑 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二、忽视权力因素(来自现实主义)
三、国家对于收益的考虑(来自现实主义 学者格里科)
新现实主义Vs新自由主义 一、权力本体Vs制度本体 二、无政府状态:分歧与同一 三、共同的归宿:物质主义
谢谢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总结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汇总无政府社会英国著名学者赫德利·布尔撰写的《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被称为“英国学派”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本书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世界秩序或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该书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书中,布尔探讨了三个主要问题:世界政治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在当代国家体系中,秩序如何得以维持?通往世界秩序的何种替代道路是可行的和适当的?与许多肤浅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主权国家体系没有衰落,它并不是世界秩序的障碍,而是其重要的基石。
本书第一部分试图界定秩序,以说明世界政治中并不存在着秩序,探讨了世界政治中秩序与正义的关系。
第二部分说明了秩序在当代国家体系中是如何通过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的特殊地位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得以维持的。
第三部分分析了世界政治组织的替代形式。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鉴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发展了一套国际体系的社会建构理论。
亚历山大·温特阐述了建构原则的中心要求,提出了相对于个体主义和物质主义——如今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本体论——的建构理念主义的世界观。
他构筑了一个国际政治的文化理论,该理论使国家——无论它们彼此间是看作敌人、竞争对手还是朋友——成为其中的一个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无政府状态文化”所构成,就像霍布斯式、洛克式和康德式这三种独立的宏观层次国际政治文化分别描述的那样。
无政府文化是一种国家控制的共有观念,这种思想影响着国家权力的含义和国家利益的内容,并且在国际体系中产生了行为趋势。
这部著作描述了驱使一种无政府文化向另一种无政府文化转变的四个因素——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化以及自我约束——并且把它们与资本主义和民主在时兴康德文化的西方所扮演的角色联系起来。
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2019年文档资料

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2019年文档资料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究其根本,可以简单概括为冲突与合作。
在西方研究国家关系的理论中,这两个问题也始终是中心论点。
而在这两个问题中,关于国际合作的不同观点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区别。
笔者将选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品就国际合作观问题进行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一、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于国际合作的观点(一)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产生,美国地位下降,因而出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补救”。
新现实主义以肯尼斯?华尔兹等人及其作品《人、国家与战争》和《国际政治理论》等为代表。
除了国家之外,华尔兹还十分重视其他机构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规模如此巨大,覆盖领域如此之多,以至于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抗衡经济上弱小的国家……商业无需政府政策或国家力量的支持便可建立自己的‘无形帝国’。
华尔兹将整个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体系中进行国际合作,所以,这里的合作对象就包括国家,跨国公司还有其他国际机构等。
华尔兹高度重视国家在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合作是有限制的,有明确级别的,与该国的实力和国家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现实主义认为,是国际体系结构影响了国家的国际行为。
所以,国家合作同样也是系统结构影响作用的结果。
(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产生的。
面临美苏冷战缓和,原有的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受到了挑战。
新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分别为基欧汉和约瑟夫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基欧汉的《霸权之后》、罗斯克兰斯《贸易国的兴起》。
其中,基欧汉把国际制度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基本特征,把国家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主体。
基欧汉非常强调国际制度的作用,因为在霸权衰落之后,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维持国际社会中无政府状态的稳定。
国际关系新自由制度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1、自由主义传统及其复兴
自由主义自产生以来,一直到20世纪经济 大危机以及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其地 位受到了挑战; 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各国内部 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自由主义开始复兴。 经历了从政治、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的 过程,一直延续到国际政治领域。
2、时代背景
2.1 70年代兴起的理论背景
2.270年代兴起的国际背景
Βιβλιοθήκη a、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制度 主义经济学与理性选择理 论学说; b、1977年《权力与相互 依赖》的出版,标志着相 互依存理论的建立; c、传统现实主义遭遇困境 以及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a、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 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 态势; b、国际舞台上非国家行 为主体地位日益突现;
3、理论家的推动
1983年克拉斯纳教授以《国际组织》杂志 关于“国际机制”的专辑文章为基础编辑 的《国际机制》一书以及1984年基欧汉 《霸权之后》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新自由 制度主义学派的诞生。 1986年基欧汉编辑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 判》一书,预示着新自由制度主义开始想 传统现实主义范式提出挑战。
分析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及背景第三组背景与原因1自由主义传统及其复兴22170年代兴起的理论背景2270年代兴起的国际背景3理论学家的推动1自由主义传统及其复兴自由主义自产生以来一直到20世纪经济大危机以及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其地位受到了挑战
分析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及背景
第三组
1、自由主义传统及 其复兴 背景与原因 2、2.1 70年代兴起 的理论背景 3、理论学家的推动 2.2 70年代兴起的国 际背景
总结:
从国际政治学科创立以来,现实主义一直是其主导思想, 但不同观念始终存在。从理想主义、行为主义到新现实 主义,一直试图对现实主义发起挑战。 新自由制度主义正是在传统现实主义“式微”的情况下, 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家为了更好的解释现实的国际关系, 根据70年代以来国际事态的变动并结合自由主义传统和 新理论而兴起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 新自由制度主义并不是和新现实主义根本对立的,从相 互依存理论发展过来以后,新自由制度主义也接纳了新 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作为国际理性行为 主体等若干基本假设,两者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有较 大的分歧。同时,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制度的重要作用, 在无政府状态下,作为理性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自由主义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自由主义推崇科学的量化方法区别:具体的理论观点,无政府状态对国际制度的作用和国际法的作用;细节上第一节、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1、格劳修斯的国际关系思想●自然法与国际法思想●正义战争观●国际社会观念1)国际社会说:无政府状态不等于无需的混乱状态,国际法是维持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条件。
2)国际法在规范国家战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正义战争是被允许的,3个正当理由:自卫、收复财产和惩罚。
3)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可能的。
国际法的确立和有效实施都需要主权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转让部分主权。
2、洛克的国际关系思想启蒙运动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
《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基督教的合理性》等。
➢财产的国际分配➢国家之间的和平战略3、康德的永久和平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康德的战争观:●战争的根源:逐利的本能与过度的虚荣感●战争的意义:战争使人民分散到地球各个角落,战争能够促进民族的团结与联合;战争的灾难加强了和平意识。
●反对外来干涉和统治●欧洲联合思想➢每个国家的公民体制都应该是共和制➢国际权利应该以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度为基础民主和平论➢世界公民权利将限于以普遍友好为条件【民主和平论】的鼻祖:➢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
➢即使发生冲突,彼此也不会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专制国家之间或者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更容易以武力解决争争端。
4、边沁的国际关系思想功利主义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政府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幸福国际法:法律是必要的恶1、第一次提出了国际法的概念,认为国际法的目标在于确保主权国家之间互互不侵害、相互促进最大利益、限制并禁止战争。
2、边沁也提出了实现普遍追求永久和平的计划,强调要最大限度的裁减军备、设立国际法庭、公开的通过外交谈判缔结条约等。
➢亚当・斯密:鼓励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认为各国之间不是必然的敌对,国家关系和谐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