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肖大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绞尽脑汁,找不出东西可写,或写出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缺少条理,像记流水账。
终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没有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二是学生没有把生活中得到的素材积累起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细心地发现并积累作文的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在生活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材料来自我们的生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
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因此,对身边的人、事、物、景时刻留意,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有效途径之一。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
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
二、在阅读中积累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
作文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方式。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
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课外活动进行展示,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
通过这样不断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句,使他们的知识和语境经验逐渐丰厚起来,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
三、在日记中积累
日记,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日
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
在日记里学生可以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真实地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
朋友。
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
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
四、在交流中积累
作文的基础是说话,要写好先要说好。
虽然许多人写文章,并不一定一边写一边口上说着,但是他们在心中还是默默地在“说”。
小学生刚刚学写作文,在还不习惯于“心中默默说”的时候,先练练“口头响亮说”,有利于认识到说话与作文的关系,可以打消对作文的害怕心理。
因为“说”毕竟比“写”容易。
每个孩子因个体不同,观察生活的角度不一样,体验各不相同,提供机会让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及感受进行交流,孩子在倾听和思考的过程中将学到更多观察方法,体验到更广的视角空间。
五、在学习中积累
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当中,应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强调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使他们养成未成文先成纲的习惯。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转变作文观念,更新指导方法,孩子的习作能力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习作困难一定会冰雪融化。
对学生而言,只要有丰富的素材,就能写出好文章。
而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
只要我们多鼓励学生多用心观察,注重积累,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是“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作文水平也必将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