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成年早 期这 一 阶段个体 更 普遍地 由早 闭 和扩散 状态 向延缓 和 获得状 态 转变 , 但在 各 同一性 领 域一 直处 于早
收 稿 日期 :09 1—3 20 -21
作者简介 : 王
8 8
婧 (9 6一) 女 , 西兴 县 人 ,0 9级 硕 士 研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经 济 与 管理 心 理 学 。 t8 , 山 20 研
性 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 , 但由于青少年面临身体 、 心理和社会角色三方 面的巨大变化 , 青
少 年期成 为个体 一生 中 自我 同一 性 的第 一次形 成或整 合时期 , 也是 同一性 形成 最为重 要 的阶段 。 Mac _假设个 体 的 自我 同一性 状态有 一条发 展路 径 , i f a2 即随年 龄增 长 , 于不 成熟 同一性 状 态 ( 处 同一性 扩散和早 闭 ) 的个 体减 少 , 于成熟 同一性 状态 ( 处 同一性 延缓 和获得 ) 的个 体增加 。研 究发 现 , 青少 年 晚期 到


问 题 提 出
Ei o r sn是第 一个 系统全 面地 阐释 自我 同一性 的理论 家 , 的 同一性 渐成 理论 认 为人 的一 生要 经历 八个 k 他
连续 而 又不 同的发展 阶段 , 每一 阶段 都 面临着 一 个 主要 矛盾 或 发展 任务 。在 Ei o l 的整 个理 论 中 , r sn1 k 同一
性处于核心地位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面体 , 必须从不同的方面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简言之 , 自我同一性 是个 体在 过去 、 现在 和未来这 一时 空 中对 自己内在 的一 致性 和连续性 的主观感觉 和体验 , 以及 为他人 所知觉 到的个体 自身 的一致性 和 连续性 , 是个 体 在特 定环 境 中的 自我整 合 。Mac L 提 出的 同一性 状 态模 型 是对 ri 2 a

大学生亲密关系处理论文

大学生亲密关系处理论文

大学生亲密关系处理论文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关系形式,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加普遍和复杂。

如何处理大学生亲密关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了解亲密关系的特点。

亲密关系是一种紧密的人际关系,通常包括亲密的情感、信任、支持和共享。

在大学生群体中,亲密关系可能包括恋爱关系、友谊关系等。

对于大学生而言,亲密关系可能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

然而,亲密关系也可能带来一些困扰和挑战,需要他们正确处理。

其次,正确处理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够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正确处理亲密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更好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错误处理亲密关系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困扰和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再次,处理亲密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在处理亲密关系时,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例如: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基础、理性处理冲突和矛盾、尊重对方的独立和个性、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边界等。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故事,学习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最后,展望大学生亲密关系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形式和模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要求,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管理能力,更好地处理和维护自己的亲密关系。

综上所述,大学生亲密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他们认真对待和处理。

通过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大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人依恋和人格特点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在个体的心理发展和适应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成人依恋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在成人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它是从儿童期依恋模式延续和发展而来的重要心理特征。

成人依恋的类型和质量直接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情感调节和心理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人格特点的相关理论,包括人格特质的分类、测量及其在个体差异中的表现。

人格特点是个体行为、情感和思维模式的稳定组合,它在个体的心理功能和适应环境中起着核心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人格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求。

接着,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

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以揭示不同依恋类型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联性。

本文还将讨论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针对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格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人格培养建议。

通过加强依恋安全教育、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等措施,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二、文献综述成人依恋理论起源于 Bowlby (1969, 1973, 1980) 的工作,他提出依恋是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强烈而持久的情感纽带。

随后的研究者们,如 Ainsworth (1978) 和 Main (1990),进一步发展了依恋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成人关系中。

这些研究表明,依恋风格在成年后仍然稳定存在,并影响个体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行为。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关系的研究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关系的研究
和看 法 , 也是 一种 生活 态度 和生 活理 想 。近年来 , 大 学

、研 究设 计 来自生游 戏生 命 、 否定 生命 、 伤 害生命 的现 象在 高校 时有发 生, 一 度 引起 了社 会 的 广泛 关 注 。造 成 这 一 现 象 的 原 因很 多 , 缺乏正 确 的生命 价值 观是 其根 本原 因 ¨ 。
本 研 究 中该 量 表 的 C r o n b a c h ’ 系数 为 0 . 7 5 ( 亲
3 . 首都体育学 院体育教 育训 练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8 )

要 :为探讨家庭 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 生生命价值观 的关 系。随机 选取津 京地 区4所高校 4 1 7名 本科 生, 使
用家庭亲 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 自编 大学生生命价 值观量表 进行测 试。结果 表 明: 不 同的家庭功 能状况 、 家庭 亲密
V0 I . 1 6 No .1
家 庭 亲 密度 和适 应 性 与 大 学 生生 命 价值 观关 系 的研 究
任 波 ,高 健 , 马 冲
( 1 .天津大学体育部 , 天津 3 0 0 0 7 2 ; 2 .天津 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 院 , 天津 3 0 0 0 7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7 3 5 - 1 7 .
基金项 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 目( T J T Y1 0 - 7 0 7 ) 作者简介 :任 通讯作者 :高 波( 1 9 6 6 一 ) , 女, 副教授.
健, g a o j i a n 3 2 @y a h o o . c o n. r C I 1 .
2 0 1 4年 1月
J a n . 2 0 1 4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测量与评估方法研究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测量与评估方法研究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测量与评估方法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和谐、亲密的家庭环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随着家庭关系的变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评估和测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也为家庭辅导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本文将介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概念,并详细探讨相关的测量与评估方法。

什么是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亲密度家庭亲密度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亲密程度。

一个亲密的家庭通常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情感连接,彼此信任、支持和理解。

亲密的家庭关系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并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庭亲密度在家庭的日常功能、互动模式和情感氛围等方面得以体现。

家庭适应性家庭适应性则指的是家庭在面对各种变化和压力时的调节能力和适应性。

家庭适应性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一个适应性强的家庭能够灵活地调整家庭结构和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保持家庭的稳定和健康。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重要性一个和谐、亲密的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亲密的家庭关系能够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强其自尊和自信,提高学业成绩,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对于成年人来说,亲密的家庭关系能够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幸福。

与此同时,一个适应性强的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适应性强的家庭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处理家庭冲突,减少矛盾和紧张局面的发生。

适应性强的家庭成员在面对压力时更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保持家庭的稳定和健康。

因此,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测量和评估对于家庭辅导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家庭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家庭亲密度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家庭亲密度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是一种经过严谨设计的问卷,旨在评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和情感连接。

14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_适应性的关系 (1)

14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_适应性的关系 (1)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李兵宽1*刘启辉2(1.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2.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033)摘要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

(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

(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关键词 人格特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分类号 B8421 问题提出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1]。

究竟是遗传还是环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一直是研究者热衷的研究课题之一[1,2]。

人格的生物学流派认为,个体差异源于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的不同,人格特征正如其它生理特征一样也是经世代发展进化而来的。

而人格的环境学流派则倾向于环境决定着人格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人格中有40%的变异归于遗传因素的作用,约35%的变异是非共享环境的作用,约5%的变异是共享环境经验的作用,剩余20%是预测误差的影响。

较为普遍地被人们接受的观点是,遗传和环境都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下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无论是环境还是遗传,它们究竟决定了人格的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3]。

家庭是人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发育起着重要影响。

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提供着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影响着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已有研究大多以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作为为切入点[4],或者是从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的应付方式、社交自尊等关系入手[5-8],很少从家庭功能、家庭模式角度探寻它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家庭重要性 越来越 受到 社会学家, 心 水 平 的 现 状 , 分 析 大 学 生 亲 密 度 和 适 应 性 理 学 家 等 的广 泛 关 Biblioteka 。 家 庭 不 仅 可 以 满 足

量 表 由O l s o n 等人于 l 9 8 2 年编制 , 后由 费立鹏 等译为 中文版 , 并 进 行 了 改 编 与 修 包括两个分量表 , 亲 密 度 分 量 表 可 评 定 家 庭成 员之 间的 情 感联 系 , 适应 性 分 量 表 评定 家 庭 体 系随 家 庭 处 境 和 家 庭 不同 发 展 阶 段
导 致 子女 产 生孤 独 感 、 行 为混 乱 等 问 题 。
我 国 的 相 关 研 究 也 发 现 家 庭 因 素 与大 学 生
为l 7 至2 5 岁。
我 评 定 项 目, 包括躯体化 、 强迫症状 、 人 际
关 系敏 感 、 抑郁、 焦虑 、 敌对、 恐怖 、 偏执 、 1 . 2 研 究 工具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存 在 相 关 关 系” 。 了解 当 代 1 . 2. 1 家 庭 亲 密 度 和 适 应 性 量 表 精 神 病 性 和 其 他 1 0 个 因子。 量表使用5 级 评
! !
: §
Sci en ce a nd Tec hn o l og y I n nov at i o n Her a l d
学 术 论 坛
大 学 生家 庭 亲 密度 和 适应 性 与心 理 健康 水 平 的 调 查研 究① ② ③
( 1 . 吉林 医药学院心理学 吉林 吉林
提 供 理论 支 持 。从 家庭 、学校 和社 会不 同层
个 体 的 安 全需 要 , 情感 支 持 , 其 质 量好 坏 在 用 , 可 以帮 助 学 生 家长 了解 如 何 建 立 良好 的 订 。 家 庭 亲 密度 和 适 应 性 量 表 为 自 评 量表 ,

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适应性关系

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适应性关系

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适应性关系1 问题的提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对其环境独特的适应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的。

当代大学生存在有心理健康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人格特质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那么家庭的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如何从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方面来完善人格特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尤其要强调的是家庭是一个人生长的地方,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人提供精神和社会情感支持,已有很多研究是关于不同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不同人格特征为切入点。

很少是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方面来研究,因此,本文选择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这两方面来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

2 概念界定黄希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连结的亲密程度。

家庭适应性是指随着家庭的不断发展、迁移、变化,个体的适应程度。

3 研究方法3.1 被试从四川师范大学不同年级中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最终获取有效被试268名。

其中,女性被试140人,男性被试128人。

3.2 研究工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首先是由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本测验共有187个题目,适合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壮年和老年人。

16PF的结果解释为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看被试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即可知道被试在各因素上的人格特质。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家庭亲密和适应性量表中,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情感之间的联结程度,家庭适应性是指随着家庭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家庭环境的不断改变,对家庭这种变化的适应性。

3.3 问卷施测由主试和他的助手对被试施测,实用相同的指导语,待被试做完问卷后现场收回。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关联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关联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关联分析在大学生活中,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联,并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一、研究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和良好状态,涉及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平衡。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承受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

而家庭作为大学生的最早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提供情感支持:一个亲密的家庭可以提供大学生所需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压力感。

2. 塑造积极的自我认知:亲密的家庭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3. 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亲密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家庭亲密度高的大学生通常能够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形成健康的应对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关联分析1. 调查研究: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问卷中可以包含家庭亲密度的评估指标,如家庭沟通的频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等,以及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如焦虑、抑郁等。

2. 认知评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认知评估,可以了解他们对家庭亲密度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看法。

这可以通过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比如积差相关、回归分析等。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建议1. 加强家庭沟通:鼓励大学生与家人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困惑,减少误解和冲突。

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

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

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成员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会对我们的恋爱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而恋爱关系则是我们独立成长的一部分,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因此,大学生在面对恋爱关系时,需要在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从家庭成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常常担心大学生的恋爱会影响到学业和未来的发展。

家长们希望子女在大学期间专心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当大学生开始恋爱时,家长们往往会提出种种顾虑和建议。

有些家长可能会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禁止子女谈恋爱,甚至干涉子女的感情生活。

这种干涉不仅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也会对他们的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可能会因此感到矛盾和困惑,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面对家庭成员的担忧时,也需要学会沟通与理解。

他们应该向家长们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尊重家长们对自己的关心和建议。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理解,大学生能够在家庭成员和亲密关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两者得以和谐共存。

除了家庭成员的关注,大学生的亲密关系也会影响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恋爱关系的稳定与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大学生的恋爱关系出现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情绪困扰,导致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和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

在处理恋爱关系和家庭成员关系时,大学生需要保持理性和成熟。

他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避免因恋爱关系而忽略学业和生活的其他重要方面。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

总的来说,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家庭成员的关心与支持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恋爱关系则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家庭功能的长期影响研究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家庭功能的长期影响研究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家庭功能的长期影响研究引言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单位,也是一个人情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来源。

家庭不仅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一个提供安全和支持的港湾。

对于家庭的研究一直都受到学者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其中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因素对家庭功能的长期影响。

家庭亲密度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程度和情感联系。

一个亲密的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拥有高度的信任和支持,并且能够积极地沟通和倾听彼此。

家庭亲密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它不仅仅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方式。

亲密度与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对家庭功能有着重要的长期影响。

一个亲密的家庭能够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系统,使家庭成员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感到安全和支持。

这种支持能够增强家庭成员的自尊心和抗压能力,并促进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亲密度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和愉快。

这种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冲突和紧张感,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理解和尊重。

同时,亲密的家庭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从而增强家庭的整体功能。

增加家庭亲密度的方法要增加家庭的亲密度,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交流和建立联系。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例如一起做饭、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锻炼。

这些共同的活动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共同的经历和回忆,进一步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其次,家庭成员还可以定期参加家庭聚会或者活动,例如举办家庭晚餐或者一起去旅行。

通过这些家庭活动,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感情,并且提供一个沟通的机会。

最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是增加亲密度的关键。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意见、感受和需求,并且其他家庭成员应该倾听和尊重这些意见。

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从而增强家庭的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家庭适应性是指家庭对于环境变化和外界压力的调整能力。

大学生情感亲密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情感亲密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情感亲密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人际关系的多元化,大学生的情感亲密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情感亲密度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情感联系的强度。

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情感亲密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情感亲密度的方法。

首先,情感亲密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他人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系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当大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扰时,他们会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

此外,情感亲密度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增强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因此,培养和维护情感亲密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情感亲密度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虚拟社交来满足情感需求,而忽视了真实的情感亲密度。

大学生常常沉迷于社交媒体的世界,与他人的交流变得肤浅和虚幻,导致情感亲密度的降低。

其次,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狭窄,缺乏多样性的人际关系。

这使得他们很难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系。

最后,大学生在学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扰,使得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和培养情感亲密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情感亲密度,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大学生应当意识到情感亲密度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与他人建立深度联系的机会。

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其次,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

通过私信、视频通话等方式与朋友和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咨询等活动,提高自己与他人建立情感亲密度的能力。

除了个体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情感亲密度支持。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教授大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情感亲密度。

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

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

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近年来,大学生的恋爱观念逐渐多元化,不同的人格特质对于亲密关系的满意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为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及婚姻家庭辅导提供参考。

一、引言恋爱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阶段,很多人在大学里开始恋爱并建立亲密关系。

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的恋爱幸福感及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恋爱观,例如:自主恋爱观、传统恋爱观和开放恋爱观等。

这些恋爱观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对亲密关系的婚姻理想和关系期望。

三、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1. 外向性格特质外向的人更加注重社交和交往,他们更容易迅速建立起亲密关系并对其满意度较高。

相比之下,内向的人可能更加难以表达情感,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较低。

2. 知觉性格特质知觉型的人更注重细节,他们往往更加关注恋爱关系中的琐事,容易被争吵和冲突所困扰,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可能会下降。

与之相反,直觉型的人更加注重整体把握,能够更好地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较高。

3. 神经质性格特质神经质的人情绪反应较强烈,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这对于亲密关系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使其满意度下降。

相比之下,情绪稳定的人对于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较高。

四、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恋爱关系的满意程度。

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沟通与理解、信任与忠诚、共同体验与互助、性与满足等。

五、大学生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大学生的恋爱观的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关联。

外向的人更擅长社交交往,他们可能能够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伴侣,因此亲密关系满意度较高。

而神经质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这可能会对亲密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精品教育文档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精品教育文档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3.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紧密,沟通良好,但对于家庭中发生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相应的改变能力稍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家人对于孩子的重视,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较高,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过分溺爱,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处于正常水平,但表现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问题。

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状况的原因可能与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的策略,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缺乏探索未知事物和面对失败的勇气。

3.3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女生在亲密度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这与何心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女生相对男生更依赖父母且感情较细腻,更易与人形成亲密关系。

城市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父母也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倾向于和孩子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关系。

而且,城市生活的新鲜刺激较多,生活节奏快、变化多也可能导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适应能力更强。

北方学生在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上显著高于南方,可能受到南北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北方人更热情、开朗,善于表达情感,而南方人则更细腻、内敛,因此北方学生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较高。

3.4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分析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抑郁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家庭亲密度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抑郁程度越低。

即表明如果孩子们处于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紧密的家庭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低,孩子产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也低。

产生这种相关的原因,可能是孩子们在家庭中,家人们的关系越和谐,越亲密,形成的性格就越开朗,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更能进行倾诉;家人关系越亲密,更能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孩子遇到问题时更能及早发现,以尽早帮助孩子纾解,即使不能解决,也能起到陪伴的作用,使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探讨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探讨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探讨
孙小玉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他们自身家庭亲密关系和对家庭适应性的相关研究.采用问春调查法,调查了四川师范大学2 3 0名大学生.研究主要探讨三个方面:(1)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相关关系.(2)家庭亲密度、适应性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适应与焦虑具有预测性.(3)怎样做能够使大学生的人格结构更完善.
【总页数】1页(P241)
【作者】孙小玉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低年级大学生中与愤怒特质相关联的躯体化: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调节作用 [J], 刘亮;刘翠莲;赵旭东
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J], 章莘尼;方芳;白福宝
3.大学生婚恋观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J], 陈红艳;申凡
4.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J], 田田
5.试论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结构与其人格之间的关系 [J], 肖凌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

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

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毕晨虹;姚玉红;陈增堂【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

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2013级本科新生185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生适应状况(SCL-90单项因子得分≥2.5者考虑适应不良,分入阳性组;单项因子得分均<2.5者适应良好,分入阴性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价人格特质、大学生多重人际动力特征问卷(MIDQ-U)评价家庭人际互动特征。

结果:SCL-90阳性组(n =50)在16PF 上焦虑性人格因素得分高于阴性组(1800人)[(7.2±1.4)vs.(4.6±1.9),P <0.001],而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得分低于阴性组。

SCL-90阳性组在 MIDQ-U 上冷漠、顺从因子得分均高于阴性组[(17.3±6.0)vs.(14.9±4.2),(11.5±3.2)vs.(10.3±3.1);均 P <0.01],独立因子得分低于阴性组[(18.7±3.0)vs.(19.8±3.4),P <0.05]。

通径分析显示,16PF 焦虑性、外向性人格特质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57~-0.01),部分通过 MIDQ-U 冷漠因子中介作用影响新生适应(β=0.031~-0.004),而16PF 果敢性人格特质则完全通过MIDQ-U 冷漠因子产生间接影响,通径系数为0.008;除 MIDQ-U 冷漠因子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10),部分通过16PF 中焦虑性人格因素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084),其他因子均完全通过16PF 焦虑性人格特质产生间接影响。

结论:大学新生适应受其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影响,且人格特质与家庭人际动力特征互相作用进而影响新生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马喜亭 李 冉 邓丽芳△【摘要】 目的 考察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试图建立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格各因素间的回归方程。

方法 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 F)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 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适应与焦虑型因素、怯懦与果断型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16PF的8种次级因素,除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均可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

结论 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格;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Relationship Research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Family cohesion,Family adaptabil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 opment.M a X itin-g,L i Ran,Deng L if ang.I nstitute of p sy chology and Behavior,Beihang U niversity,Beij ing100191,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his research aims to inv estig ate family cohesio n and adaptability's ef 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 nalities and t ry to build the r egr essio n equation betw eent the thr ee.Methods T h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 e mea-sured by F amily A daptability,Cohesio n Scale and Six teen P erso nality F actor Q uestionnaire.Results F amily co hesion and adaptability wer e positively relev ant to the introv er ted and ex tro verted factor,emotional and serene alertness facto r,mental health factor,pr ofessional achievement factor and the ability to gro w in new env ironment facor. Family co hesion and adapt ability were neg ativ ely r elevant to the adaptatio n and anx iety factor,co war dice and decisiv e factor and creativity factor.Ex cept emo tional and serene aler tness facto r and creativity factor,o ther secondary factors can build reg ression r quations.Conclusion Fam 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have strong a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perso nalities.【Key words】 Personality;F amily function;Family cohesio n;Family adaptability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青少年赖以生存的家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离婚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的增多以及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在诸多家庭因素中,功能性因素(父母监督、亲子关系或亲密度等)对个体的适应状况有直接预测作用[1]。

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家庭功能”概念以来,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

概括而言,对家庭功能的定义有两种:第一种以Beaver,Olson,Shek为代表,他们主要用家庭的具体特征来定义家庭功能;第二种以Epst ein和Skinner为代表,他们主要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2]。

目前,国外关于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Olson 的家庭“环状模式”(cir cumploar model)理论。

该理论[3]包括家庭亲密度(cohesion)、家庭适应性(adaptability)和家庭沟通(communication)3个维度。

家庭亲密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家庭适应性指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婚姻、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力结构、角色分配或家庭规则的能力;家庭沟通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它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内有关家庭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停留在考察家庭的一些表层特征以及特殊群体(如农村留守儿童[4])家庭功能的基本现状的调查,个别研究集中在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关系[5]以及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6]的研究上。

此外,其研究工具多是使用修订后的国外量表,本土化的研究就更少。

而对于家庭功能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十分关注自我,在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的同时不断发现和反省自己,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及优化。

探索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对当今大学生个性的完善和优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人格的关系。

以往有研究发现[6],16种人格因素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世故性和自律性与家庭亲密度显著正相关;稳定性和自律性与家庭适应性显著正相关;怀疑性与家庭适应性显著负相关。

基于此,研究者抽取乐群性与稳定性两个变量,并提出假设——家庭适应性和家庭亲密度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中共发放问卷919份,实际回收864份。

在剔除各种无效废卷及根据研究变量删除缺失值的问卷后,最后获得有效问卷818份。

其中男生611人,占74.69%;女生191人,占23.35%;16人未填性别,占1.96%。

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7.95±1.05岁。

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100091 △通讯作者 E-mail:lifangden g@1.2 工具1.2.1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 F) 此量表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雷蒙德・B・卡特尔教授编制,由戴忠恒、祝蓓里在辽宁省教科所1981年修订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修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公认的测量人格的优秀量表[7]。

1.2.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 ACESⅡ-CV)第2版 由O lso n等于1982年编制。

费立鹏作了此量表的修订,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趋集效度[8-9]。

该量表由30题目组成,主要评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每个项目按程度分为5个等级,参试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

1.3 施测与分析 采用群体测量的方式,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主试在校内按照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

测试时间1小时。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2.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下表列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变量——16PF中8个次级因素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8个次级因素为:适应与焦虑型(X1)、内向与外向型(X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怯懦与果断型(X4)、心理健康因素(Y1)、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Y2)、创造能力人格因素(Y3)、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Y4)。

 表1 人格变量、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描述性统计结果均 值方 差n与亲密度r与适应性r X1 3.548 2.0060818-0.485**-0.502**X2 6.836 2.15028180.269**0.303**X3 6.906 1.82438180.173**0.147**X4 5.674 1.6072818-0.165**-0.072*Y127.24 5.6598180.465**0.473**Y263.699.5628180.407**0.414**Y382.809.447818-0.174**-0.095**Y423.89 3.7718180.234**0.223**亲密75.89129.155358181适应53.79347.361128181 注:*P>0.05,**P<0.01 可以看出,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内向与外向型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都与适应与焦虑型因素、怯懦与果断型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2.2 多元回归分析 从前面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同各个人格因素都有很高的相关,所以需要每次选取1种次级因素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

其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2.2.1 适应与焦虑型因素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回归效果均达到显著。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2.336-0.055N1-0.086N22.2.2 内向型与外向型因素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回归效果均达到显著。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457+0.023N1+0.067N2表2 方差分析M odel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P 1X1923.6732461.837159.2200.000(a) Residual2364.009815 2.901Total3287.6828172X2363.7282181.86443.4230.000(a) Residual3413.387815 4.188Total3777.1158173X383.439241.71912.9010.000(a) Residual2635.535815 3.234Total2718.9748174X469.356234.67813.8470.000(a) Residual2041.015815 2.504Total2110.3718175Y16627.07423313.537138.2270.000(a) Residual19536.99981523.972Total26164.0738176Y214482.25827241.12998.0010.000(a) Residual60218.87281573.888Total74701.1308177Y32388.17621194.08813.7990.000(a) Residual70524.13781586.533Total72912.3138178Y4700.3542350.17726.1440.000(a) Residual10916.07381513.394Total11616.4278172.2.3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因素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家庭适应性的非标准化系数0.010,其相伴概率值0.419大于0.05,故回归方程不显著,不适宜建立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