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主要观察什么

游戏中主要观察什么
游戏中主要观察什么

游戏中主要观察什么

游戏中主要观察什么?

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幼儿的任何游戏行为都能做出发展意义的解释。教师在游戏中随机观察,根据自己对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经验,去关注幼儿的每一个寻常时刻,作为自己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依据。

以下列举一些要点可作为教师观察幼儿游

戏行为时的参考:

幼儿的兴趣、行为的类型、行为的持续时间、行为的目的性、影响行为的因素、行为的社会性、情绪状态等。

是否要设计观察内容?

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两种:一是随机观察;二是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主要是根据事先设定的幼儿各种行为的发展水平

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因此,有许多时候我们会根据教育和研究的需要,在游戏前设计观察内容,即确定目标儿童(有目的地观察某一个幼儿),或确定目标行为(有目的地观察某一方

面的行为),以便通过观察分析确定有针对的教育方案。

我的游戏计划常常不能如愿完成怎么办?

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的权利是儿童的,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游戏是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边计划边展开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师是无法计划幼儿的游戏过程的。教师的计划仅仅是环境的创设和有目的观察的要点,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的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育方案,而决不是事先制定一套游戏方案让幼儿实施。

观察记录频率多少为宜?

教师在游戏中随时都在观察,但并非所有观察到的内容都要记录下来,哪些内容值得记录,这一方面取决于教师教育研究的需要,例如幼儿的某些行为是否涉及到要调整教师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的;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

的了解,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捕捉到具有典型发展意义的行为。记录是为了积累资料,哪怕每次只记录一个案例,持之以恒,教师一定会有所得。

观察记录怎样写又快又有质量

教师的记录有两种,一种是表格式的,那是根据事先设定的幼儿各种行为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教师只要根据观察在表格内打勾或简单记录就行。一种是描述式的,教师必须将幼儿的行为表现客观地记录下来,但是教师难以在带班的同时做详尽的现场记录,完全靠脑子记,却容易流失。为了既快又有质量地记录,教师可以随身带着便条纸和笔,现场只记幼儿的行为要点,事后再通过回忆加以整理。

中班游戏计划

作者:qiya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66 更新时间:2009/6/15

前苏联教育家罗金娜曾说:“在童年时期,游戏是一桩正常的事情,儿童甚至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也应该经常做游戏。”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童年而言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主导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活动。游戏如同空气、阳光和养料,是幼儿成长的精神粮食。作为幼儿最基本活动,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班级情况分析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通过小班一学年开展的一些简单游戏,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对游戏有了初步的了解,会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幼儿能基本遵守游戏规则,会投入到游戏角色中。

进入中班后,小朋友对游戏的规则和游戏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认识,像李亦菲、夏鑫、李想等一些孩子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游戏中的能力也非常强。游戏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几个平行游戏,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丰富了,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一些游戏情节,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解决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及开展游戏的次数较少,全班人人参与的机率少,因此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孩子比较专横,自己拿到的物品不愿与别人分享;幼儿生活经验不足,造成幼儿游戏情节比较单一;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加强;游戏时声音较大;对不同游戏的玩法还没有很好的体现;游戏中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太少;游戏规则意识记忆游戏结束物品的整理还需加强;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己加工的物品太少,小朋友不能以物代物等。为了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游戏生活,提高游戏水平,促进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学期将重点整合多方面的信息,提高开展游戏的次数,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加强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开发幼儿的游戏潜能,重视幼儿的规则培养,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游戏目标

本学期主要是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互相协商、互相合作、愉快地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自我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结合主题活动《我喜欢》、《种植乐》、《奇妙的信》、《你知道吗》、《快乐的夏天》,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1、根据主题活动创设游戏环境,在不断变换的主题中激发幼儿对各种游戏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乐意参

加各种游戏中,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理解角色在游戏中所具有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能根据角色开展相应的游戏。

3、通过参观、访问、谈话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参观理发店、银行等,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提高角色扮演水平。

4、鼓励幼儿大胆游戏,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设想,与伙伴之间能积极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

享,并尝试开展新的游戏主题。

5、确立规则意识,与幼儿共同商讨活动区域规则,强调听到信号及时中止游戏,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积极参与到讲述分享活动中。

6、遵守游戏规则,收放、整理玩具时,做到迅速、有序、整齐。评价时能安静倾听老师对游戏活动的讲

评,不随意插嘴,下次的游戏活动中能主动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游戏。

7、通过游戏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手部肌肉,自我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

力和言语交往的能力。

8、利用总结性评价,拓展幼儿的游戏情节经验,为下次游戏打下基础

三、措施与指导策略

根据主题内容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师生共同创设游戏环境。设立建构区、美工仿、、益智区、探索区、表演区、娃娃家、银行、理发店、美容院、休闲小站、菜场等活动,并及时对各游戏活动进行调整。淘汰或者暂时关闭某个幼儿已不感兴趣的区域,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开辟新的游戏渠道,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局限于他们的发展。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注重观察幼儿的游戏,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5、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6、注重区域游戏材料的充实性和目标的层次性,注重学习性游戏材料的设置与投放,角色游戏内容注重传统与创新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

7、灵活巧妙地将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的环境有机整合,注重各区域的全面合理布局与设置,保证幼儿有充足的自主性游戏时间和空间。

8、通过教师讲评和幼儿相互评价等方式,鼓励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孩子以及表现出良好个性行为孩子(如懂得谦让,互相帮助等),以奖励五角星及神秘小礼物的方式,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

9、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幼儿自我评价、教师点评式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让幼儿在评价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拓展幼儿的游戏情节经验,为幼儿的下次游戏打下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角色游戏

娃娃家:

准备:布置娃娃家的环境,准备娃娃家所需的多种物品和材料。

要求:

1、明确角色职责,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根据角色的职责进行游戏。

2、尝试自主分配角色,在游戏中懂得谦让,学习礼貌待人等。

3、和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纠纷的方法,使游戏顺畅地开展,体验游戏的乐趣。

4、利用材料丰富游戏的情节,增加游戏内容。

休闲小站:

准备:

1、将教室一角布置成点心店,准备一些现成的点心,如馄饨、奶茶、面条、肉串等。

2、材料:海绵、皱纹纸、废旧报纸等,用于点心的制作。

要求:

1、通过参观、谈话等方式,了解点心店的工作以及点心店的各角色职责。

2、提供多种成品、半成品以及废旧材料(纸、橡皮泥、海绵、空盒子)等,引导幼儿创作多种类型的点心,提高动手能力。

3、在交流买卖中不断丰富游戏经验,提高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银行:

准备:

1、不同面值的钱币若干(数量超过幼儿人数)、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

2、取款机、卡片等。经理证和外出证一个。

要求:

1、了解银行的作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巩固认识数字1—10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能随便离开岗位。

3、要礼貌地进行交往,会按面值领取。

4、知道遵守银行的规则,领钱时能排好队按着顺序一个接着一个领,不能拥挤。要说出自己领多少钱,工作人员根据需求给顾客取钱。

理发店、美容院:

准备:理发店、美容院的工具。

要求:

1、知道理发的流程,明确自己的角色。

2、微笑、有礼貌地招呼每一位客人,及时了解客人的需要,知道遵循客人的意见。

3、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交往能力,尝试自主解决与客人之间的矛盾。

医院:

准备:

1、创设“医院”主题的象征性玩具。

2、提供药瓶、小棒、积木等可供“医院”游戏的废旧物品或替代品。

要求:

1、通过参观了解医院里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知道如何帮助病人看病。

2、知道自己做什么角色,能初步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行动。

3、能始终保持微笑服务,关心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给“病人”开药。

4、会用正确使用医疗工具。继续丰富社会经验,提高交往能力及一些基本病理常识。

菜场:

准备:自制青菜、萝卜、辣椒、黄瓜等蔬菜;鱼、肉、虾等荤菜;苹果、西瓜等水果。

要求:

1、通过参观菜场、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谈话等活动,丰富和梳理幼儿对菜场的知识经验。

2、开展买卖活动,知道买菜(买东西)要付钱,学习使用“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开展基本的交流活动。

3、结合幼儿“动手做”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自主制作简单的蔬菜,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幼儿开展。

表演区

准备:准备各种表演的头饰、服饰等道具。

要求:

1、表演的幼儿根据自己表演的内容选择相应的道具。尝试表演不同的节目。

2、小观众能安静地看表演,懂得尊重表演的幼儿。

3、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拥有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区角游戏

区角游戏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提供相应的材料,并在活动时通过观察及时更换一些游戏材料或游戏内容。美工仿:

准备:提供蜡笔、纸、空瓶子、彩泥、多种彩纸等各种工具,折纸参考书。

要求:

1、通过各种材料,各种不同的作画方式进行活动。

2、喜欢折纸游戏,学习参考图示折出简单的小动物、小船、双船等。

3、通过游戏,体验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建构区:

准备:各类大、中型的插塑积木,以及木制的积木,增加游戏主题。

要求:

1、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积木进行建构活动,并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搭出一些实物造型。

2、巩固叠高、延伸、对称、围封等多种建构技能,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3、游戏中注意轻拿轻放,遵守规则,会及时整理好积木。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初步合作的能力,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

探索区:

准备:各种有关探索的材料。

要求:

1、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耐心地操作探索。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认真做好操作记录。能大胆地讲述操作的结果。

3、感受探索操作带来的乐趣。

益智区:

准备:动物拼图、数学操作材料等。

要求:

1、喜欢数学操作活动,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2、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

3、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语言区:

准备:鼓励幼儿及家长自带多种图画书,故事磁带、拼图材料、动物植物图片等。

要求:

1、喜欢欣赏图画书,学会有顺序地观察画面,了解情节,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愿意和同伴一起看书,交流看到的事物,在看看讲讲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3、懂得爱护图书,做到轻拿轻放,不损坏。

以上是我们班游戏活动开展的初步计划,在实践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出现的某些问题会做出相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完善了游戏环境,通过发动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戏玩具和材料,认真地按计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努力,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一、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磊磊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磊磊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磊磊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

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食品城”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区角游戏

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春天的童话》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夏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蜡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

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自主性游戏计划

一、指导思想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著名德国学者席勒认为:“游戏更多是享受,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是自发的,愉快的,自由的,是一种非常有意识的活动。

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游戏可以使小朋友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各种知识,新《纲要》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强调。因此,本学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到知识。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34名幼儿,其中有15名女生,有19名男生。大多数幼儿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爸爸妈妈都非常爱护,养成了他们任性,不听话的坏习惯。经过四周的观察,大部分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很高,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向往,感到什么都新鲜,但是玩起来没有规则。有个别幼儿对游戏没有兴趣,经常坐着不动老师提醒才动。几个好动的幼儿到处乱跑,把好玩的东西占为己有,甚至为了好玩的东西和其他小朋友而吵起来,在游戏中时常发出尖叫声。总之,来自不同的家庭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得以发挥和在游戏中有更好的效果,老师的适时指导是相当重要的。

三、游戏目标

1.根据主题活动创设游戏环境,在不断变化的主题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宽容谦让的好品质。在游戏活动中穿插传统美德教育,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知道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初步懂得谦让。

3.遵守游戏的活动规则,收放,整理玩具时,要做到迅速、安静。能听老师对游戏的评讲。

4.鼓励幼儿积极动脑,通过游戏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手部肌肉,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5.开展角色游戏,引导幼儿理解角色游戏所具有的职能,能根据角色开展相应的游戏。

6.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善于观察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7.在游戏活动中做到能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四、具体措施

1.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主题,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的主题游戏环境,设置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个活动区如建构区、科学区、语言区等等。

2.明确各区域目标,让幼儿明白各区域是干什么的,怎么玩的,教师与幼儿同时游戏,并同时指导说话、玩法。

3.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事物,学习一句或两句简单的话,培养幼儿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

4.结合社会活动,让幼儿学习模仿成人的劳动,以便在区域中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知道家人的劳动是辛苦的,要听家人的话,不让家人操心。

5.重视游戏评讲,让幼儿感受到好的一面,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6.重视知识的积累,在游戏中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7.多关注班中怕事胆小、顽皮吵闹的幼儿的成长,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同时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听话的习惯。

8.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活动的同时,适当指导幼儿轮换进入各区域活动,让幼儿体验各区域活动时的快乐感觉。

9.抓好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幼儿在玩中不要把玩具放在嘴里咬,而且玩好后要及时洗手。

10.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重点指导幼儿要养成讲礼貌,幼儿间要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五、具体安排

9月份

1.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主题活动“幼儿园真好”设置相应区域。在建构区中用积木搭搭“美丽的幼儿园”等建筑物。

2.发动家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教师利用收集好的材料,并安排到各区域中。

3.让幼儿初步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0月份

1.根据幼儿的兴趣,继续收集游戏材料,丰富各区域的活动内容。

2.针对主题活动“身体的宝贝”的内容和班级工作要求,设立区域,提供材料。

3.加强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活动结束后按分类摆放相关游戏材料。

4.收集一些图片、图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5.定期清洗,消毒各类玩具,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是安全、卫生的。

11月份

1.根据主题“好吃的水果”丰富游戏区域,为各个区域提供材料。美劳区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来表现颜色的特点,运用橡皮泥制作水果

2.组织幼儿观摩平行班的游戏情况,让幼儿进一步学会玩游戏。

3.加强游戏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根据幼儿的兴趣增添游戏材料。

4.发动幼儿自带图书、玩具,开展分享游戏,让幼儿学会分享并从中感到快乐。

12月份

1.根据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制作,丰富游戏区内容。如语言区增设一些故事书,让幼儿讲讲简单的故事。

2.重视区域活动的讲评,让幼儿大胆地说:“今天我玩了什么,和谁一起玩的”逐步引导幼儿说:“谁玩得最好,你是怎样玩得”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进行区域的清洁工作,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

1月份

1.根据主题“新年快乐”让幼儿收集废旧的贺卡,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卡片。

2.指导幼儿共同布置新年环境,认识新年,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

3.进行各区域的清洗卫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做好游戏的总结工作。

幼儿生活、游戏的十一项观察指标

对于生下来就身心正常的儿童而言,在长期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起伏,也偶尔需要一些特别的注意。为了能评估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或是否需要介入,成人可以用下列的指标作为观察的标准。但是,如果发现儿童在其中的任何一项上有问题,不必惊慌失措。事实上,在这些指标中有多项有问题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救,而是表示在这段期间,因某些因素存在使得孩子萌发的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因而出现了问题。

成人也不应依据一两天的观察就决定儿童是否需要特别的介入。对于3岁的儿童,大概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成人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以下分别陈诉观察的11项指标:

睡觉习惯

孩子是不是很容易入睡?起床时觉得充分休息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天:偶尔睡不好、做噩梦或起不来没关系。深沉的睡眠及起床时对新的一天充满期盼,是孩子对生活与经验满意的征兆。如果孩子经常失眠或不想起床,可能表示孩子目前正经历一些痛苦,需要改变一下生活形式。

饮食习惯

孩子偶尔一顿饭不吃或拒食没有关系。有时候孩子太专心于活动,会忘记或忽视食物,或者有时候其实是口渴而非肚子饿,因此,当父母要求他们吃富含维生素或营养的食物时,就会加以拒绝。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几周都暴饮暴食,好像饥荒就要到来似的,或是持续抱怨食物不好吃或挑食,都可能有些问题。

食物的功能是提供身体系统所需要的能量,让个人能进行生活中重要的活动。食物不应成为成人与小孩互动的主要内容。大人应该记住,小孩子就像我们大人一样,有时一顿吃很多,另一顿却几乎不吃。如果孩子所摄取的营养还均衡的话,这些饮食上的起伏不需要注意。

大小便习惯

孩子能不能连续三四个礼拜自己控制大小便,尤其是白天?偶尔的失禁没有关系,尤其是遇到一些难以控制的情况,如喝大量的水,肠胃不舒服或太专心于某些活动而忘了上厕所等。睡眠很好的孩子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晚间自我控制大小便。

情绪的变化

孩子是否有情绪的变化?在一两周内,孩子是否表现出喜悦生气、难过、悲伤、热切、兴奋、受挫折、依恋等情绪?(当然不是在一天内出现以上所有的情绪!)一个孩子如果只有一种情绪或是只有一种表情,如总是在生气、总是尖酸、总是喜悦而热切,可能就是问题的征兆。有时难过悲伤表示孩子有依附他人与在意他人的能力,而这些情绪是健康发展的象征,感觉不强或没有变化,则可能是情绪低落的早期征兆。

游戏的变化

在一段时间内,孩子的游戏是否有变化?孩子是否会在游戏内加入一些新的东西(即使他一直玩相同的玩具或材料)?如果孩子一直像仪式般或刻板地按照某种游戏的步骤、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东西,那么他可能正处于情感默然的状态(emotionallystuck in neutral),需

要特别的协助。孩子逐渐增加同一个游戏的复杂或适度地变化游戏,这显示孩子有足够的内在安全感。这种内在的安全感让他能跟环境嘻游(play with the environment).

好奇

孩子是否偶尔会表现出好奇、冒险、捉弄人的行为?如果孩子持续出现这些行为,表示孩子在试探某种界限;如果孩子从来不探究环境、从来不去碰一碰禁忌的事情,他可能是因为害怕被处罚或因为过度发展的良知而不敢或不想去做。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把握正常发展所需要的对某些事物的界限。

对权威的反应

孩子是否接受大人的权威?孩子偶尔会拒绝接受成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看法或想法,甚至提出抗议,但是,最后总会屈服,这表示孩子的社会发展良好。一味接受大人的命令或限制而从不反抗,则暗示着幼儿过度的焦虑、恐惧或自信心的低落。

友谊

孩子是否能主动发起友好的行为表现,并能维持及享受与同伴的友谊关系?据研究显示,幼年期是学习社会互动能力非常快速的时期,缺乏社会互动能力,对幼儿长期的发展有负面影响(Katz &Mc Clellan,1990).

孩子常常自己单独玩并不意味孩子有问题,只要他不是因为过度害怕与同伴互动或极度缺乏社会互动能力才自己玩。同样的,一个常表示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孩子,可能是在寻求自我肯定,或可能觉得自己正在失去一些特权或特殊的地位,或觉得自己无法实现父母过高的期望。这些行为可能有碍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或与他人建立关系,因此需要一些介入。交朋友、维持友谊需要很多社会与认知方面的技巧和知识,光靠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并不能保证理想的学习,有些孩子则需要别人的一旁教导(Asher,Oden, &Gottman,1977)

兴趣

孩子是否能投入自己以外的食物,并维持相当的注意力及兴趣?孩子对活动与游戏的兴趣,还有投入的时间是否逐渐加长?这项指标的重点在于检测孩子是否具有活动的主动性,(如看电视),并能适当持续投入时间与努力。如果孩子持续数小时看电视且逐渐增加看电视的时数,就表示成人需要介入。此外,如果孩子无法专注于一项活动,很少完成一项活动或很少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个方案,那么他可能就需要成人的帮助。

自发的情感

孩子是否对照顾他的人表现出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一定是睡觉前的吻别,而是一种不能自己的爱的宣示。每一个家庭与文化有其个别表达情感的方法,在评估这项指标时,必须考虑在内。不管是在哪一个家庭或哪一种文化里,发展正常的孩子都会以适当的方式让对自

己有特殊意义的人知道自己爱他们、非常喜欢与他们在一起或接近他们。以及觉得生命与世界是愉快而满意的。但是,过度的情感表达,可能暗示孩子对自己与成人间的情感依恋关系有着不确定感。这时需要评估孩子的人际环境,以决定是否需要介入。

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孩子是否能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对幼儿而言,跟别人玩、郊游、去公园玩、参加派对和家庭聚会或节日活动、探究新环境、新材料、新玩具等都是美好的事情。如果孩子有一些小毛病(如害羞、害怕昆虫、挑食),但是,这些毛病并为妨碍他参加或享受这些美好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心,只要一点点协助,这些毛病都会消失。这样应该可以减少成人过度解释或发展失调的几率。但是,如果孩子的问题妨碍他享受或参加美好的事情,成人便应介入。

幼儿园教师有效观察对幼儿游戏发展影响的实

践研究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朱桂芳执笔

一:研究的背景:

(一)我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我市开展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前后共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如何转变重知识、技能传授和解决知识割裂”为核心的第一阶段课程改革,到“如何克服小学化倾向,克服以成人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体现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第二阶段,到如今的以出台《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为标志第三阶段改革,提出了“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改革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的课程改革正着力体现“人”的发展,即课程凸现“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而新课程“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课程生成方式,与其说是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不如说,课程的产生、构建、实施是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即要将我们这些习惯于关注成人设计的主观想法、关注教材的开发,忽视教育主体——幼儿需要的设计课程的角度,要马上转向课程设计要更多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为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既要强调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

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预设课程,更要在观察中,关注幼儿依据自己兴趣、需要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及时地提供时间、空间、材料。

教育前辈维果斯基在《教育论著》中就曾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的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与悉心研究幼儿。”在我们中国,曾经由于历史的背景,有一段时间忽略了教育主体“幼儿”,是学前教育脱离了幼儿的本质与需要,因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根据幼儿发展的规律,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构建课程,强调幼儿生成的活动、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经验等。而这一切,需要的是教师有强烈的观察意识、多样的观察方法、科学的观察分析作支撑。可见,课程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师活动观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2、我区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的小背景

我区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正逐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试验与推广工作。在2003年,在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对全区各级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分层分类“新课程、新教材”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在教师逐步建立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的基础上。我们将“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化拓展。作为上海市的远郊地区,面临着70%的二级园的现状,如何将“新教材”的试验工作做真、做实、做有效。这对我区一线的幼儿教师提出了专业上的挑战。“如何关注幼儿去构建课程?”、“如何看懂幼儿去积极回应?”、“如何提高我的活动的效率?”这些问题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在基层此起彼伏。这引起了我们幼教研训员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切实的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展满足教师需求的专业研究与培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

(二)我区教师在日常活动组织中的瓶颈问题

前期,我们在日常调研过程中,对当前本区学前教育教师对课改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对组织活动中实践操作的一项能力——教师观察儿童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且从访谈中发现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与实施,影响了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的效果,影响了教师对幼教工作积极的心态。教师总觉得自己无法走进幼儿的世界。而基层幼儿园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复习过程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目的性、和观察技能的三缺乏对当前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而后从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确立多元的观察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的对策。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观察问题对策 维果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著选用》中一再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幼儿。在贯彻新纲要,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当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而在这一系列角色定位和承担中,观察无疑最为核心,它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幼儿园实施教育应当观察先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为此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能够本质的认识孩子。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观察与记录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增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调整才能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促使从基于对儿童的观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在这种不断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实践者,因此,学会观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而来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质和高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观察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教师在理念的认识层面优于实践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 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缺乏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之中,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缺乏目的性 绝大多数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经常不是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

户外活动区域性体育游戏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 儿童姓名年龄4岁2月 观察者班级中五班 观察环境区域性体育游戏观察时间2017.9.14 观察目的能够愉快的与同伴进行体格锻炼。 观察实录 行为分析8:20-8:24 今天晨间体锻的场地是小猪爬爬乐。皮皮小朋友先从垫子上爬行,爬过垫子后接着是有轮胎作为支撑的梯桥,皮皮先用两只手撑着轮胎,一只脚跨上了轮胎, 另外一只脚一登,爬上了轮胎,慢慢的转了一个身, 手扶着轮胎,先一只脚慢慢踩在梯子上然后另外一只 脚也从轮胎上下来,踩在梯子上,慢慢的蹲下身子, 两手抓着梯子,身体慢慢往前走,走到头后,皮皮从 梯子上下来,开心的喊道:“我赢了!” 8:25-8:30 来到跳圈场地上,两只脚“ 1.2.3”跳,成功的从一个圈圈跳到了前面的圈圈里,第一次没有站稳,没关系, 幼儿能勇敢、大胆、独立的走完爬过轮胎,走过梯子,并在结束后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愉快 幼儿原本是两脚分 开起步跳圈,但是发现站不稳,身体容易摇晃,原因是圈里是有限制的,脚要跳在圈的中间,于是改幼儿的游戏注意力 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但过段时间后,依旧能把

再来一次,只见他保持身体的平衡,两只脚并拢身体下蹲起步跳,稳稳的站在前面的圈里,继续努力一个圈一个圈的往前跳,直到终点。 8:40-8:45 这时候班里的王子诚来了,是皮皮的好朋友,皮皮看到后马上跑过去找诚诚,看到诚诚后第一句话就说“诚诚我要表扬你呢,你昨天吃饭表现的真棒”。说完后拉着诚诚的手带他去玩圈了。 分析:(可对应《指南》目标) 一、区域性体育游戏技巧: 1. 能愉快的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 2. 较难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 4.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二、使用道具方面: 1. 遇到困难,会进行一定的变通,但不退缩。 2. 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 幼儿交往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皮皮对朋友能大方交谈,看到小朋友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看什么、怎么看?”这是我们在游戏中首先要思考的;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也是需要判断和思考的。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和思考,交流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 一、扫描观察与定点、追踪观察有效结合,让观察更从容 其实,角色游戏的观察也不外乎这三种: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要把握好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我通常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的5-10分钟和游戏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的是扫描观察。主要是比较粗线条地掌握全班孩子开展了哪些的游戏主题;幼儿选择了哪些游戏内容,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的行为特点。我是这样想的: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孩子们要寻找游戏内容、玩伴,有的孩子还会争抢角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而在游戏快结束时,有的孩子又会因为游戏热情减弱,产生无聊、逗留、打闹等消极行为。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我觉得教师是有必要进行扫描观察的。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站位应该是在一个视线相对开阔的区域,要能够环顾到所有的孩子,避免产生视觉的盲区。 那么在游戏的中间环节,大概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通常采用的是定点与追踪观察。定点观察也就是定点不定人,即对某一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交往、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而追踪观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据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可以观察与了解个别幼儿真实的全游戏状态。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随意确定的,我们要根据前一次幼儿的游戏来确定。举个例子:在前一次的游戏中,某某孩子在点心店中表现特别兴奋,出现多次打翻餐具、扔点心的现象,那么,今天的游戏,我可能就会去跟踪这位幼儿,看看他在今天的游戏内容中的表现如何。如果换了一个游戏内容,他还是出现类似的行为,那么,我就要来分析孩子最近情绪上是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丹阳市云阳幼儿园步宛翀 212300 137********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

新版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课件.doc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张涵宇记录者:张欢 时间 10月10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小三班 观察环节 体育游戏 现象记录 张涵宇运动能力发育很好,特别喜欢运动。但在今天我组织的《小山羊吃青草》的游戏中, 我发现,别的小朋友都能遵守规则在25cm宽的线之间走,而他却一会儿跑,一会蹦,一会 跳的,而且根本不看线,直管自己高兴就好。 现象分析 这说明张涵宇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很差,自律能力也很差。 实施措施及效果 虽然他总是第一名,但我没有肯定和表扬他,并在小朋友面前对比了张涵宇和其他小朋友的 做法,让孩子们去评定,应该去表扬谁,批评谁。之后我和他互换角色,让他来当遵守规则 的好宝宝,我当不遵守规则的张涵宇,结果我赢了,但是他很不服气,这时候,我就跟他讲 道理,他很认真的听。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李明朗记录者:张欢 时间 10月8—21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小三班 观察环节 早操 现象记录 李明朗每天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强调说:“妈妈再见!我不要做操。”今天早操时间,我特意又观察了一下他,今天的李明朗情绪很高涨,做操做得特别认真呢!但我发现,只要我一看他,他就会停下来,等过一会儿觉得我不再看他时,他才会继续做操。 现象分析

我觉得李明朗并不是不喜欢做操,也不是不想做操,他只是比较胆怯,不好意思,也不太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为我不看他时,他做得很好,一看他,他就会下意识地停下来,身 体扭扭捏捏的,不好意思的站在那里不动。 实施措施及效果 对于李明朗这种胆怯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给他安全感,其次要多鼓励和肯定他,让他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起勇气和自信。特别是在运动方面,因为他是男孩子,更应该是那种爱表现,敢创新的。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李明朗现在会主动做操了,每当我看到他认真做操就给他一 个甜甜的笑和肯定,他也回应我的是一个甜甜的笑,而且会做得更带劲了!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朱嘉良记录者:刘捷 时间 10月8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大二班 观察环节 体育游戏 现象记录 朱嘉良小朋友运动技特发展特别好,跑的特别快。今天在户外游戏“跳绳”中发现,他竟然 可以跳到部分同龄幼儿的两倍之高,但由于可能第一次接触跳绳,还达不到手与脚的配合! 现象分析 这说明朱嘉良小朋友弹跳性特别好,但手和脚的配合却缺乏锻炼! 实施措施及效果 分步骤引导他学习跳绳:首先,按节拍练习手部晃绳的动作。其次,学习腿部的跳跃动作, 不需要跳的很高。再让他手脚配合练习,帮助他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老师并时常给予鼓励,让他充满自信。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候宇晨记录者:刘捷 时间 10月10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大二班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 观察记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一、自主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区域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和自主游戏活动,将获得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节律和兴趣爱好发展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把活动区分成四大类型,即表现性活动区、探索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欣赏性活动区。 室内的活动区都是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幼儿在这些活动区中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比如:装扮区(娃娃家、小医院、超市、美食区等)、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 1.装扮区 装扮区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场所。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活动,其主题和情节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区域我们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创设的环境和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幼儿越能充分表现他们对生活的印象,巩固对生活事件的理解,游戏情节的展开水平也就越高。 为了吸引孩子到装扮区进行角色游戏,我们预设了幼儿熟悉的情景比如所有投放了与主题相应的模拟物,如餐具、听诊器、收银机等,这些都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以小医院为例,一起来看看孩子的活动录像。(观看录像)

我们看到,幼儿的游戏水平不能称之为很高,但已经能模拟出医院的情景,这是他们生活经验的体现,幼儿对这些替代物的自发使用频率和使用质量是衡量幼儿角色游戏水平高低的标志,因为它预示着幼儿表征思维的发展和行为目的性的增强以及创造力的发挥。 我们再来看一看另一个装扮区游戏——美发屋(观看录像) 可见,装扮区是幼儿最能自由表达意愿以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区域,由此,他们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以及叙事能力的发展,都将得到实现。 2.表演区 在表演区可以开展两类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类是表现故事情节的,另一类是表现已经学会的歌舞的。 “表演”和“表演游戏”的区别在于“表演”是幼儿按照导演(教师)的要求,严格按照剧本的台词展开剧情的,每次再现时,台词和动作基本一样:而“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通过想象自由、创造性地即兴再现作品。作为活动区活动出现的幼儿表演主要还是属于表演游戏。 以故事情节展开的表演游戏虽然也是以扮演角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与角色游戏是有区别的,它创造性地反映文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是现实生活经验。幼儿熟悉而有趣的作品容易引发幼儿对故事表演游戏的兴趣。(金鸡冠的公鸡) 以歌舞形式展开的表演游戏与舞台上的正式表演不同,它是幼儿对音乐活动中已经学会的歌曲和舞蹈的自发性再现。幼儿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即兴创编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看什么、怎么看?”这是我们在游戏中首先要思考的;教师在幼儿游戏中 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也是需要判断和思考的。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和思考,交流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 一、扫描观察与定点、追踪观察有效结合,让观察更从容其实,角色游戏的观察也不外乎这三种: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要把握好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我通常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的5-10分钟和游戏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的是扫描观察。主要是比较粗线条地掌握全班孩子开展了哪些的游戏主题;幼儿选择了哪些游戏内容,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的行为特点。我是这样想的: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孩子们要寻找游戏内容、玩伴,有的孩子还会争抢角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而在游戏快结束时,有的孩子又会因为游戏热情减弱,产生无聊、逗留、打闹等消极行为。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我觉得教师是有必要进行扫描观察的。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站位应该是在一个视线相对开阔的区域,要能够环顾到所有的孩子,避免产生视觉的盲区。 那么在游戏的中间环节,大概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通常采用的是定点与追踪观察。定点观察也就是定点不定人,即对某一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交往、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而追踪观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据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可以观察与了解个别幼儿真实的全游戏状态。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随意确定的,我们要根据前一次幼儿的游戏来确定。举个例子:在前一次的游戏中,某某孩子在点心店中表现特别兴奋,出现多次打翻餐具、扔点心的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张伟琪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科学的有目的的指导分别渗透于区域游戏的各个阶段,包括:游戏前、游戏中与游戏后的评价。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就教师如何对游戏前的指导、游戏中的指导和游戏后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笔者希望能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方法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实施带来进一步的思考与借鉴。 一、游戏前的指导。 游戏前的指导是相对于整个游戏过程而言的。主要包括: 1、材料的投放 操作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的进程,投放材料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区域游戏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大班的孩子对棋类和各种拼图很感兴趣,老师就可以多投放制作这方面的操作材料,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与半成品,而小班则应多投放功能简单,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及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 2)体现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操作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孩子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例如:一次,在科学区域中,玩数字与点的对应找好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怎么也不知道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 一、为什么要观察, 教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 1、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幼儿喜欢的游戏空间,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 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 2、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也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和丰富幼儿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教师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教师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 3、《纲要》要求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通过周密的观察,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地指导幼儿,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就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的仔细观察才是游戏指导的前提,才能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首先是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其次是从有的放矢游戏活动中观察结果。 4、观察结果是为教师反思提供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对观察结果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恰当的运用观察结果指导我们的

教育工作。对结果的分析也是一种技巧,会观察、会分析的教师通过观察不仅了解了孩子,也提高了自己。 二、我们应该在活动中怎么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表现。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因此,游戏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正因为游戏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游戏才被看成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所以不仅幼儿需要游戏,教师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 一)幼儿的游戏行为有哪几类, 《课程指南》中大致将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成了4类: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和规则行为,而每个行为中又详细的列出了老师的观察要点以及幼儿的发展提示,大家可以仔细的翻阅一下(课程指南14、15页)。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游戏行为所蕴含的的发展意义。 二)观察具体操作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观察什么? 1)全面观察结合目标观察相应的区域,注重幼儿游戏的情感态度、技能方法的发展。 2)注意发现活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观察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3 4)观察幼儿对各种情况的反应和应对方法,社会性发展的水平。 5)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思考区域创设的合理性问题。 6)观察幼儿自选游戏前、中、后的表现,能否发起活动; 7)观察根据游戏主题投放的材料,在活动中幼儿的使用情况 8)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关注程度和兴趣表现,如:与成人或伙伴的关系、言语表现,游戏的持续发展状况。

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莱州市平里店镇中心小学王雅君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自发游戏来进行学习,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所承担的是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可是,在区角活动中对于教师所要承担的角色我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一是教师是否要介入到孩子区角游戏活动中,二是倘若教师要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区角游戏活动,如何才能正确的、有效果的,又是怎样判断的呢? 在今天华海华老师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活动区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专题讲座中,让我心中所惑,能够消除一二,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观察与分析的前提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普遍存在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完全的放任自流、不干预、不作为,将孩子放到区角中尽情的玩耍,可以说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在活动区活动中,老师的介入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不能任其发展,无秩序;另一种就是过度干预指导,总是想方设法的寻找介入的机会、尽快的达到教师所要的活动设计目标,也是不正确的。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指导活动就必须要把握介入的时机,而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才能为介入和指导提供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列的五大领域的学习、发展目标及行为表现,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扶手,但是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方式与成长速度的差别,也确定了教师标准不能是一把“尺子”,因此我们只能在《指南》的指导下,细致的观察现实游戏情形中幼儿的情绪、言语、行为表现来进行分析,是否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介入。 二是时空与方法的度量

教师在游戏中有效的介入与指导,应该有清晰的意识:“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我要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为此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我应该介入到什么样的程度,只是言语提示还是要动手帮助操作呢?”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要在脑海中清楚明白,我们要准确的把握“度”,这个度可以总结为:时空的度、方式的度、深入的度。 1、时空的度:教师把握游戏活动介入的时间点和空间点。幼儿正在积极投入、全神贯注的游戏中,教师尽量是要少介入,即使他偏离了你的活动目标主题,倘若他的游戏使之能获取有意义的,或者说是他自己所真正需要的经验和成长,这时候教师最好是要进行个体的记录、个别化的指导;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惑”或是茫然不知时,教师的火眼金睛就应该从孩子的紧缩的眉头、乱跑的“闲逛他人地方”、孩子的争论争吵中,这个时刻走近孩子的游戏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2、方式的度:教师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介入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要根据孩子游戏中的情景:孩子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在搭建构造区,孩子拼接积木,搭建拱桥,孩子是有规律的进行拼接搭建,可是没有了他所需要的形状积木,其他的形状自己不满意,烦躁的推到,这是就需要老师进行介入,采取的方法应该要注意:语言的尊重,“需要我的帮助吗?”得到孩子的允许,再提供你的建议。言语的提示,自己真的没有办法了或者都不满意吗?若得到肯定的答复,就提醒他:“其他小伙伴哪里有吗?有的话,你要怎样让小伙伴借个你呢”这时孩子会有其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游戏中就贯穿孩子同伴交往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并使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继续游戏。 3、深入的度: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程度应该是怎样的,也需要我们教师准确把握。还是以搭积木为例,孩子能够搭建成功积木需要你的鼓励,你的微笑、鼓励或是言语引导,让孩子进一步经验获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可见观察是游戏的核心。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能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观察者的角色意识较弱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角色意识淡薄,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如:游戏中常会看到老师忙碌地穿插于幼儿的游戏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幼儿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却关注较少。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和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者缺乏目的性 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表现为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这是由于教师在游戏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有效的观察策略,由此造成教师的指导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而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不能完整和清晰地关注观察对象,难以透过现象去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造成观察的效果不佳。 3、观察者技能的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实效性。 根据以上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有必要对教师在科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用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盛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解放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合适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同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婉转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解放、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合适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喜悦活动,更好地实现游戏的潜在功能。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方法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当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观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区域游戏目标的前提,因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才能有目的地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当然观察决不是教师随便看看,而是在活动前要想想今天要看什么,在活动后回顾今天看到什么,有哪些要继续看,有哪些要补充看,前思后省,体现了观察的连续性和目的性。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才能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我们大体上把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观察分为三个方面。 一、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主要是为了解各个区域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中幼儿的情绪、规则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扫视和巡视,所花费的时间较少。在区域游戏的起始和结尾两段,教师常采用整体观察,因为活动开始时经常会有幼儿对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对自己活动目的不明确,教师要对全体幼儿逐一蜻蜓点水式地关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了。活动结束时,也应整体了解一下,以便确定结束的时间,并注意个别幼儿的活动进程,以帮助他们做好结束活动的心理准备。 二、局部观察 1、局部观察的主要内容。 1)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或特别弱的幼儿。留意他们学习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如:幼儿在美工区中做帽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掌握不好帽子开口大小和头围的关系。面对幼儿的困惑,教师请幼儿尝试桌上的工具和材料,能力强的幼儿有的用双面胶在开口反面的地方粘住,有的用胶水涂在纸条上把开口大的地方粘小一点,还有的用小订书机把开口的两头订掉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大部分是模仿别人的做法,也有小部分孩子会请求他人的帮助。教师细致、深入的观察,适时的引导,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对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观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师的预计相符,进展的步骤、递进的层次是否和计划相同,尤其要对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进行收集。如:在

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幼儿的特点,很受幼儿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幼儿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幼儿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幼儿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一次次动手尝试,逐步理解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在玩水中体验到玩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另外,选择的内容有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并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容易接受,使幼儿容易产生兴趣。 三、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能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是要看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要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景,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又如:在玩水中,开展“什么沉、什么浮”的游戏时,我们在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情景,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石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等各种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让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幼儿兴趣就更高。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什么物体是沉,什么物体是浮”,的结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园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班级: 大一 观察对象王钇博性别男年龄6岁观察时间2016年6月10日教师凌梅 观察情况记录 在早操活动中,王钇博今天情绪非常兴奋,踏步边跳边踏,做早操的节奏也比往常快很多,眼睛东张西望,手中的啦啦球也不时打到前面的小朋友身上,在几次提醒未起到作用后,我把他的啦啦球没收了,这下他才意识到现在是做操时间,可是没过一会又开始乱跳了。 评价与分析 1、该小朋友平时就比较好动,这学期又是第一次使用啦啦球做早操,对啦啦球充满新鲜感,比较兴奋。 2、他的奶奶今天在幼儿园围栏后看他做操,可能被他发现了,所以显得比较兴奋,他很想表现给奶奶看,但是却用错了方法。 指导策略 针对这一现象我与王钇博进行了个别谈话,王钇博是一个特别爱表现的孩子,于是我与他一起探讨如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然后请全部幼儿一起欣赏他的早操表演,并告诉他我会把他拍下来带给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 审阅:

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班级: 大一 观察对象王钇博性别男年龄6岁观察时间2017年3月13日教师贺宏伟 观察情况记录 户外时间到了,孩子们都积极参加游戏,这次游戏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双脚、交替连续跳跃的本领。当每一个小朋友练习跳跃的时候,我发现快轮到蒋子贤跳的时候,他就会悄悄的跑到队尾躲起来,就这样有两三次。“钇博过来你试一试吧”我拉着他来到了队伍前面,在这时有小朋友说“老师他不会跳,他害怕。”钇博听了小朋友的话,用力挣开我的手又跑到了队尾了。我在叫他 时他就有意的躲开我或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 评价与分析 钇博在班上是属于胆小,不太合群的孩子。虽然胆子小,但他的自尊心特别强,当听到小朋友否定他或说他不会的时候他就会回避问题甚至出现抵触的情绪。 指导策略 作为教师要用孩子的视角想问题看问题,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清楚了孩子在想什么的同时与孩子共同承担 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快乐参加活动,让孩子获得自信。多给胆小孩子的表现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发表时间:2016-03-31T09:57:22.2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作者:陈燕 [导读] 因为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可以促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游戏呢? 陈燕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龙山小学250400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那么要真正实现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可以促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游戏呢? 先来看一下区域游戏中的两组镜头: 情景(1):中班区域游戏“麻辣烫”里热闹极了,各种串是应有尽有,“请给我拿五个菜、五个豆腐。”一位“顾客”兴致勃勃地高喊道。“老板”说:“马上好。”说着就拿了十个串准备装盘端给顾客。可刚一转身,就被另一小朋友碰翻了,结果十个串全掉在了地上。“老板”迅速将地上的串捡起来直接放入盘中,递给了“顾客”。“顾客”接过来笑嘻嘻的吃起来。这一切都看在教师的眼里,老师走过去说:“掉在地上的东西怎么能给顾客呢?以后要注意了!”“老板”看着老师,情绪低落了很多,手不停地搓揉着自己的围裙。 情景(2):珊珊和萱萱兴高采烈地在超市购物闲聊,珊珊说:“萱萱,你想买啥?”萱萱说:“我给孩子买奶瓶,你呢?”珊珊说:“我跟老公吵架了,他昨天晚上喝多了,还打我了,我要把超市的酒全买光!看他还怎么喝!”萱萱嘟着小嘴生气的说:“买啥!你离婚不就行了!别当他老婆了。”刘老师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后对她们说:“你看你们都说的啥啊,小孩家,懂什么!以后不许胡说!”珊珊和萱萱听了老师的话,赶紧离开了超市。 从上面两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教师应如何正确干预游戏?应怎样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抓住游戏特证,使幼儿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穿行 对幼儿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的统一,生活的真实为幼儿的游戏表现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放任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儿稚嫩的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生活既有现实,逻辑的层面也有想象的层面,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也就是说,儿童可以自由地游走在现实和想象中。在情景(1)中,幼儿在游戏时,把掉在地上的串直接给顾客吃,教师盲目的强行干预只会把幼儿从游戏的想象世界中拉回到现实中,使幼儿不能充分获得游戏的愉快体验,破坏了幼儿游戏的愉快的氛围。事实上,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不能捡地上的东西吃),走出游戏后,孩子会很好地按照规则来生活。如果老师想巩固幼儿已有的经验或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卫生知识,可以在游戏结束后,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大家讨论掉在地上的东西能吃吗?经过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远比教师一个人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情景(2)中,孩子的表现是真实的,珊珊和萱萱的对话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离婚、喝酒从孩子嘴里出来怎么就成了胡说的话了?孩子在家里也许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分享,不仅能丰富游戏的内容,还能使幼儿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观察幼儿的游戏,适时参与游戏的指导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正确判断,有的放矢。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是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往往会出现意外状况或偶发事件,教师要有观察力和积极应变的能力,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掌握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主动参与游戏,通过扮演游戏的角色指导游戏 要知道好游戏角色开展,教师要深入游戏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指导游戏,这是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指导方法。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机智、灵活的指导游戏,使幼儿游戏的水平不断提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并不意味着硬性干预而是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达到引导幼儿的目的。例如:在小班区域游戏“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豪豪一个人摆弄着图书,把书一会放书架下面,一会又放上面,张老师对豪豪说:“ 我是超市经理,你来超市吧,我们这儿进了好多新货。”张老师说着就离开了。豪豪看看老师,放下手里的东西,来到了超市。可是他并没有进去,而是无聊的自己转了一圈看了看,静静地找了个椅子坐下了。 由于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的阶段,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摆弄玩具,幼儿之间交流少。从这则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虽然以角色的身份参与了游戏,但是如果能准确的了解小班游戏特点,在对指导策略上加以斟酌,才能保证指导的有效性,幼儿游戏才不会被轻易的打断,也能避免与幼儿之间存在的不尊重、不平等、不对话的现象。 五、组织幼儿评价游戏,间接指导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游戏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教师间接指导的方法之一。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评价能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首先,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也能让幼儿学到各种成功的经验。其次,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