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发展与现状共26页

合集下载

二章节国际分工理论

二章节国际分工理论
21
四.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经 济贸易政策因素)
经济贸易政策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 发展
22
五、人口与生产规模因素 人口、生产和市场影响国际分工的规模 人口分布的影响 生产规模影响 市场条件的影响
23
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理论
从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论到当代国际分工与贸易 理论,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 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为代表。 第二阶段,新古典贸易理论与扩展,以赫克歇尔、俄林 的要素秉赋论为基础,并由Samuelson、Stolper、 Rybczynski加以扩展。里昂惕夫对要素秉赋论进行实 证检验。
13
具体而言,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是: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 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 趋势。 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1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 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高精尖工业与一 般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 密集型产品的分工。
32
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历史条件和一国地 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 。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 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 势”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33
举例1: 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与斯密基本 相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国之间劳动生 产率存在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见 课本71页)

《国际分工》课件

《国际分工》课件

规模经济理论
总结词
基于生产规模与成本的关系。
详细描述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分工 中,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市场规模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型,以获
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基于产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优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02 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国际分工
定义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的 生产者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 段进行分工,各自发挥其技术优 势。
特点
这种分工模式注重产品生产过程 中的垂直分离,同一产品在不同 国家进行连续生产。
实例
汽车生产中的垂直分工,如美国 、日本等国家专注于研发和设计 ,而将零部件生产、组装等环节 外包给其他国家。
水平型国际分工
1 2
定义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生产环节或 流程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各国专注于同一产业的 不同环节或流程。
特点
这种分工模式强调同一产业内不同环节的平行分 布,各国在相同技术水平上从事相似生产活动。
3
实例
电子产品制造中的水平分工,如芯片设计、电路 板制造、组装和销售分别由不同国家完成。
国际分工的发展前景
国际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将继续深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国际分工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 展。
技术创新将重塑国际分工格局
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国际分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以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导向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 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创新阶段,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关 键;在产品成熟阶段,生产成本和规模经济成为主要竞争 优势;在产品衰退阶段,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变得尤为重 要。因此,各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产品 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国际分工角色。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
表 2-4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 单位:百万美元
1947年 出口 资本(美元) 劳动(人/年) 资本劳动比率 2550780 182.313 13991 进口替代 3091339 170.004 18184 出口 2256800 173.91 12977 1951年 进口替代 2303400 167.81 13726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 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 界限发展的结果。
芭比娃娃的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
1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战后)
第二节
西方国际分工理论
(二)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学说的发展

劳动熟练说(Skilled Labor Theory) 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 技术差距说(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 产品生命周期说(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 产业内贸易说(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生产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成 本的相对差异。每个国家都应生产与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这样,对参加分工、贸易的国家都有利。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
1、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 2、18世纪产业革命使近代国际分工形成 3、19世纪末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2.1.3 国际分工的类型
1、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 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类 型的国际分工形式。 1)垂直型国际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2.2.6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 的形成和发展
上层建筑一般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 社会意识形态。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层建筑,如国家力量、经济 政策、国际组织等又能给经济基础以反作用力,促进和推动 经济基础的发展。在国际分工方面也是如此。当年英国等欧 洲殖民帝国为了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就运用国家的 力量,强迫其殖民地按照宗主国的需要去发展单一农作物。 殖民主义者还用武力打开别国大门,强迫受侵略国家接受殖 民主义者的贸易条件,把别国纳入到有利于其剥削的国际分 工体系中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2.2.3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 分工的发展
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 世界人口在各国分布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国家人口众多
密度很大,劳动力显得比较丰富;有的国家人口密度低,因 而劳动力显得比较稀缺。 2、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影响着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可以扩大整个国际社会劳动的范围,发展社会劳 动的种类,使贸易参加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利于 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节约全世界的劳动时间,从而提 高国际社会的生产力。因此,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一个进步的 过程。但是,由于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下进行的,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进步过程;同时,也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因此,国际分工也成为旧 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02.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发展与现状

02.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发展与现状

军力对比:
西班牙无敌舰队:
大型战舰150艘。 由麦地纳· 西东尼亚公爵 担任总指挥。 兵力3万余人 。 加农炮163门、曲射炮 635门、喷火炮236門, 1307门专门对人攻击用 的“Saker”(散弹炮); “Minion”(重火炮); “Fa1eon”(火炮)
英国舰队:
中小型战舰60余艘,由 海盗德雷克担任总指挥, 士兵9000人。 加农炮55门、曲射炮 1874门、喷火炮 43门
原因:




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同时从战争中获益。 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 成为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 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 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 地获取高额利润 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一、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分工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型、 结构和地理方向 (2)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分 配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1)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2)国际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 实现。国际分工加速了的发展 (3)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制约着国 际分工的发展。
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 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水平越来越接近,英国已经失去了产业上 的绝对优势 。美、德、法等国的工业体系于英国相同,都依赖于 广大的殖民地。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英、美、德、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825年英国取消禁止机 器出口的法令 法国:19世纪2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美国:18世纪9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德国:19世纪30年代-19世纪80年代。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302第二章 国际分工

302第二章 国际分工

产业内部的分工沿着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国家之间产品的专业化.它是指不同国家对同一 种类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产品的专业化生产. 其次,国家之间零部件的专业化.它是指不同国家对同 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进行专业化生产. 最后,国家之间工艺流程的专业化.它是指不同国家对 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
(二)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品 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 互渗透的趋势. (三)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跨越 国界的分工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 内部贸易在战后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 提高.
2.2 国际贸易成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的 地位 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 广度、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生产力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 内容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人口、 (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 的发展
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
产出
VS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
产出 英国:0单位酒+2.5单位毛呢 葡萄牙: 2.222单位酒+0单位毛呢 产出 英国:1单位酒+1.5单位毛呢 葡萄牙:1.222单位酒+1单位毛呢
劳动分工:每个人只对生产活动的一部分负责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 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 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 的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分工与交换的相互关系。没有分工, 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取决于分工 的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如果 没有交换,分工后的生产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分工就不能生存和 发展。因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相决定的两个方面。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 的方面,国际贸易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2.含义: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要素密集转化学说
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也 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事实上,由 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 现实。如粮食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就是资 本密集型的。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事实上是 资本密集型的美国农产品被统计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3)贸易壁垒限制学说

H-O模型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 少少是存在的。最常用的手段是关税。关税会使市场发 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赋理论。如经 济学家鲍德温从美国的关税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 谜”。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在于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行 业,因而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人为地增加了 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 易政策,进口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将高于1947年 的实际比重。

不同国家要素禀赋不同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也称 要素丰裕度

不同产品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同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 比例。

各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 集型商品,进口本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 型商品。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3.理论简评 进步性: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波 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国际贸易与技 术变化》。
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 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 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 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 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贸易也就结束了。 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模仿时滞: 需求时滞、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 美国经济学家胡拂鲍尔(G.C.Hufbauer)用图形形象地表 示了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如下图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国经济向世界范围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不同表现。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是国际分工发展规模的主要标志,国际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有力地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国国民经济的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国家出现以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产生的。

国际分工也是一个经济范畴,从另一意义上讲,国际分工就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国内部分工的延伸和继续。

从世界经济格局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在经济上都是与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既有联系也有分工。

所以,一个国家与外界发生经济贸易往来,实际上就意味着参加了国际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 世纪到18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社会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只存在邻国之间的极不发达的国际分工,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还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国际分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16、17世纪,随着手工业向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过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具有地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

在这个时期里,西欧殖民主义者用暴力手段对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各族人民进行了超经济的剥削和掠夺,它们在这些地区开矿山、建立甘蔗、烟草等农作物种植园,把生产出来的金银和农作物运回本国,从而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国际专业化分工。

最新第二章--国际分工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二章--国际分工教学讲义ppt课件
⑤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贸易的集团化)
经贸集团通过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深化集团内部的分工。
⑥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服务贸易比重日益升高)
国际分工逐步从有形商品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相互结合、相互渗 透。
⑦国际分工的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与了国 际分工,且格局多层次。
二战后,原有的殖理论阐述: A.贸易的发生
假设:两国投入单一要素(劳动)产两种商品 投入单位劳动的产出如下:
美国
中国
小麦
100
25
(Wheat)

40
50
(Cloth)
两国的优势比较:
显然美国在生产小 麦上具有优势;
而中国在生产布上 具有优势 。
美国:100W=40C 亦即 1C=2.5W 或 1W=0.4C
冷战后,前苏联东欧解体,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国际分工一步 深化。并形成了多层次格局。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P58)
1.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国际分工的产生; 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该国的国际分工的地位;世界生产力
发展水平影响国际分工的内容与结构; 总之,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决定性的
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的基础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一)背景理论:重商主义
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始于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C18C),时值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国家资本 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是:对内掠夺国内农民,对外实行海外掠夺 与国际贸易。
50C
100W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

萌芽阶段
事件:地理大发现 时间:16C——18C中叶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国际分工:三角贸易
形成阶段
事件:第一次产业革命 时间:18C中叶——19C中叶 代表产业:纺织业 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 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
要求: 1、字数1500~2000字 2、题目自拟,请于题目下方写清姓名与班级 3、电子档打印,不允许手写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当代的国际分工
2、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
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以高新 技术、金融、信息
外国人对美国产品印象关键词: 高质量 可信赖 带有自豪感 设计感 引领潮流趋势
外国人对日本产品印象关键词: 设计感 前沿 新鲜 高质量 可信赖
外国人对中国产品印象关键词: 海量生产 价格低 安全水平低 不可信赖 普通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类型 ——按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1)垂直型国际分工 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
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原材料
发展→发达 发展←发达
工业品
这是一种合理的国际分工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国家还要参与这种分工?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
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则以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生产许可证、跨国投资;
➢第二类国家生产并开始出口该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产品高级标准化阶段
➢产品成为一种成熟型产品——由知识与技术密
集型产品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时,该产品便进 入它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即高级标准化阶 段。
➢在标准化初期,由资本充裕型国家主要生产并
出口(资本密集型);
➢在标准化晚期——产品完全标准化时,则由劳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20 8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200
2
2.2 170
170
2.2
1.2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比较成本理论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 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 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 贸易各国都有利。
格不同和商品的要素密度不同 4. 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各国的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理论分析过程(1)
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 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
国际贸易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价格的不同。当两国 间的价格差别大于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时,则从 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 利的。 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绝对成本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1776年(简称《国富论》)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1.一个国家比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 拥有的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较低的生产 成本。 2.绝对优势的形成:自然条件、社会因素

2.国际分工

2.国际分工

这时西欧的资本主义开始了它的资本原始积累时 利用“火与剑”的手段,对亚洲、 期,利用“火与剑”的手段,对亚洲、非洲和美 洲进行残酷的掠夺。他们在这些地区开矿山, 洲进行残酷的掠夺。他们在这些地区开矿山,建 立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作物的种植园, 立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作物的种植园,发展起 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种植园制度, 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种植园制度,为本国生产 和提供自己不能生产的农矿产品, 和提供自己不能生产的农矿产品,当时盛行的 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一种简 单的国际分工形式。 主要指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 单的国际分工形式。(主要指 世纪欧美商人以廉
(3)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 ) 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例如,最早发生产业革命的英国, 例如,最早发生产业革命的英国,以及紧随其后 的欧美各主要国家, 的欧美各主要国家,由于生产力远远领先于其他 各国,便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了十分主动的地位, 各国,便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了十分主动的地位, 以其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做炮弹, 以其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做炮弹, 轰开了各个闭关自守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大门, 轰开了各个闭关自守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大门,把 它们拉进了国际分工的体系。 它们拉进了国际分工的体系。 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 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在国际分工 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 . 遇。
哥伦布( 很喜欢《 波罗游记》 哥伦布(1451~1506)很喜欢《马可 波罗游记》 很喜欢 马可.波罗游记
波罗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 ),世界著名的旅行家 (马可.波罗 马可 波罗 ),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 年生于意大利 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很向往印度和中国, 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很向往印度和中国,

【世界经济概论 精品课件】第02章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世界经济概论 精品课件】第02章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 发达国家与新 兴工业化经济 体的分工
• 新兴工业化经 济体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分 工
(四)按参与方式 划分
• 混合型分工 • 单一型分工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一、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
分工不完全
• 世界生产力 持续发展的 要求是国际 分工不断深 化的根本原 因
• 理论:边际 成本递增
上篇 世界微体行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影响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 影响 第四节 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变革
• 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目前世界主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世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格局
大作业1 (Team Work)
分组翻译以下有关全球化的英文文章: Is Globalization in Danger? Globalization : Threat or Opportunity? What Globalization Offers the Poor? Globalization.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体化的 特点是生产过程分工的深化。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 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际分工
第四节 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 向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料的初 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英、法、德--亚、非、拉。

第二章 了解国际分工

第二章 了解国际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 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 分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少部分新兴 工业化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多属此种形式。

(二)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 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产业内部国际分工主要有3种形式: 第一、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专业化分 工。 第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 第三、工艺过程专业化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 的萌芽 (二)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国际分工形成 (三)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 分工进一步发展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新 变化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 首先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展迅速, 并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 的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 工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 日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分工是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 划分和独立化,社会分工是整个社会内 部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发展起 来的多支分工体系。 分工包括三个层次,即一般分工,特 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影响着国际贸易商 品结构 三、国际分工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区域 分布和地理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 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在国际贸 易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 六、发展中国家仍受许多困难困扰,仍 以出口初级产品和进口制成品为主 七、国际分工已成为推行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由化的 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65年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纺纱机: •用人作动力,能够同时纺成16~18根棉纱。而旧式纺纱机,只能纺1根纱 •它的发明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纺织业的空前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发展,英国进入蒸汽时 代。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逐渐形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水平越来越接近,英国已经失去了产业上 的绝对优势 。美、德、法等国的工业体系于英国相同,都依赖于 广大的殖民地。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50至60年代美国经济 的“黄金时代”,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 年的5233亿美元增长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 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 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
一、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
(一)英国海上霸权的建立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西班牙占领了美洲广大地区 ,掠夺了无数金银。到16世纪初期,西班牙已经成为欧洲 最强大的国家。
新兴的英国与西班牙产生利益的冲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对海盗行为的支持。使矛盾日益尖锐。
1588年,经过3年筹划,西班牙派出了欧洲历史上空前庞大 的“无敌舰队”,并且命令在欧洲大陆集结一支精锐部队 ,配合舰队渡海,要彻底征服英国。英吉利海峡大战开始 。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
一、 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 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垂直型:体现为农矿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分工。
水平型:体现为制造业产业部门间及产业内的分工。
混合型
美洲8个:加拿大,伯利兹,圭亚那,特利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格林纳达,巴 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
亚洲10个: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缅甸,文莱,民主也门.
欧洲3个:爱尔兰,塞浦路斯,马耳他.
地区2个:美国的一部分(指纽约州及周围),中国香港.
(三)英国的工业革命
军力对比:
西班牙无敌舰队:
大型战舰150艘。
由麦地纳·西东尼亚公爵 担任总指挥。
兵力3万余人 。
加农炮163门、曲射炮 635门、喷火炮236門, 1307门专门对人攻击用 的“Saker”(散弹炮); “Minion”(重火炮); “Fa1eon”(火炮)
英国舰队:
中小型战舰60余艘,由 海盗德雷克担任总指挥, 士兵9000人。
(四)英国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的特点
(1)以宗主国-殖民地关系为纽带。 (2)垂直型分工体系 (3)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制。
殖民地
殖民地
英国(宗主国)
殖民地
世界工厂
原料 商品
其他国家
二、世界分工体系的调整阶段
英、美、德、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825年英国取消禁
珍妮纺纱机
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第一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
第二阶段:19世纪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世界分工体系的调整阶段。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发达国家多极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
止机器出口的法令 法国:19世纪2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美国:18世纪9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德国:19世纪30年代-19世纪80年代。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1891—1900年:1.6%、3.5%、4.8%、2.6%
1901—1914年:1.4%、4.8%、1.8%、3.3%
(二)英国殖民地的发展。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是本土的100多倍。
大洋洲14个:澳大利亚,新西兰,瓦努阿图,图瓦卢,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瑙鲁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 斐济,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非洲21个:南非,尼日利亚,喀麦隆,莱索托,博茨瓦纳,加纳,马拉维,坦桑尼 亚,津巴布韦,斯威士兰,赞比亚,乌干达,汤加塞舌尔,毛里求斯,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冈比亚.
英、美、德、法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70年:31.8%、23%、13.2%、10%
1913年:14%、38%、16%、6%
英、美、德、法四国对外贸易方面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70年: 22%、8%、13%、10% 1913年:15%、11%、13%、8%
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 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
原因:
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同时从战争中获益。 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 成为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 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
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 地获取高额利润 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加农炮55门、曲射炮 1874门、喷火炮 43门
海盗德雷克
旗舰“金鹿”号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
一方为侵略者,一方为保卫者。 英国以自身的优势供给敌人劣势:充分利用远程快速的曲射炮。 战术错误:没有直接在英吉利海峡击溃英军,而绕道运输陆军。 英国指挥官更加精明、水手经验更加丰富。
战争的后果:西班牙从此衰落,英国开始成为世界的霸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