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习题(含答案)_2023年学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习题(含答案)_2023年学习资料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人生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个句子,表明你 取舍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示例: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 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二-【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 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 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此,所以-4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8.翻译句子。-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2是故所欲有甚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 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

1.9《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9《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做为了3.给予同“欤”,语气词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

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9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课时优化训练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是亦不可以已乎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也6.下列有关本文论证方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B.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对生和义的选择比喻为对鱼和熊掌的选择。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7.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一起)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8.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B. 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C.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9.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一箪食,一豆羹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2)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2)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及答案(2)C、本文中最能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乃置酒请之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4、用最简练的语言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斯速已矣B. 惧其不已C. 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个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3、①“乡”通“向”;从前。

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语气词,无实义。

③“辩”通“辨”;辨别。

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附答案)一、通假字:1、有所不辟:通2、不辩礼义: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通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二、古今异义: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古:今: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今: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今:4、贤者能勿丧耳古:今:5、今为宫室之美古:今:6、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今:7、一豆羹古:今:8、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今:三、一字多义:1、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万钟则不辨礼义()2、苟: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3、为:故不为苟得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与: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公与之乘()5、舍:舍鱼而取熊掌()屋舍俨然()6、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之:人皆有之()呼尔而与之()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8、而:蹴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向为身死而不受()呼尔而与之()9、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10、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四、重点字词: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避也()3、如使人之所欲()4、贤者能勿丧耳()5、蹴尔而与之()6、妻妾之奉()7、是亦不可以已乎()8、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通假字: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2、不辩礼义: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古今异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古:有人今:与无相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这、这样今:判断动词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想法今:心脏贤者能勿丧耳古:罢了今:耳朵今为宫室之美古:现在今:今天万钟于我何加焉古:古代的一种量器今:钟表一豆羹古: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是亦不可以已乎古:停止、放弃今:已经一字多义:则: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万钟则不辨礼义(但)2、苟:故不为苟得也(苟且)苟富贵(如果)3、为:故不为苟得也(做)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接受)4、与:呼尔而与之(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吗)公与之乘(和)舍:舍鱼而取熊掌(舍弃)屋舍俨然(房屋)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取)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之:人皆有之(代心,这种想法)呼尔而与之(代他)为宫室之美为之(的)(代它)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不译)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表转折)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承接)向为身死而不受(表转折)呼尔而与之(表修饰)9、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比较)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10、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这种做法)重点字词: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2、故患有所不避也(祸患,灾难)如使人之所欲(假如,假使)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蹴尔而与之(用脚踢)6、妻妾之奉(侍奉)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8、失其本心(天性)。

部编九下语文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做为了3.给予同“欤”,语气词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

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箪.食(dān)乞人不屑.也(xuè)B.蹴.尔而与之(jiù)二者不可得兼.(jiān)C.贤者能勿丧.耳(sāng)故不为苟.得也(gǒu)D.行道之人弗.受(fú)所恶.有甚于死者(wù)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一起)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B.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避也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课内阅读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0分)二、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邹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10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分)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4分)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⑵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拓展应用(6分)1.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2分)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2分)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2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部编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专题练习(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同,意思:2.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同,意思:4.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古义:,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判断动词,是【一词多义】1.而(1)蹴尔而与之()(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4.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5.之(1)人之所欲()(2)得之()(3)此之谓失其本心()【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阅读理解】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课练及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课课练及答案.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9鱼我所欲也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死亦我所恶.()(2)万钟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4)呼尔.而与之()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D.{万钟于我何加焉百里奚举于市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5.填空。

(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名,字,邹人,战国中期家、家。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9《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9《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做为了3.给予同“欤”,语气词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

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鱼我所欲也 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鱼我所欲也 课后作业(含答案)

9 鱼我所欲也《孟子》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同 避 [释] 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同 辨[释] 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同 德[释] 感恩、感激  与 同 欤[释] 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同 向[释] 先前、从前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动词,给 (2){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二者不可得兼 获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恩、感激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一箪食 , 一豆羹 , 得之则生 , 弗得则死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解析】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

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我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道义长存,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义无反顾、再所不惜,这种公而忘私的大无畏精神也容易同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2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2  (含答案)

9 鱼我所欲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然则天下之.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无丝竹之.乱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①呼尔而.与之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为⎩⎪⎨⎪⎧①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患有所不辟也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无马邪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一、背诵全文。

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

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此题意在让学生注意本文的结构与思路,从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参见“课文研讨”中之“问题研究”。

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与,给。

2、而,连词。

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而,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3、于,介词。

表示比较。

于,介词。

引出动作的对象。

4、是,指示代词。

这个,这样。

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浅的体会。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

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

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9《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9《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共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辟.( ) 乡.为身死()2. 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向.为身死而不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故.不为苟.得也⑥万钟于.我何加.焉⑦此之谓失其本心..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所欲】【得兼】【有甚于】【苟得】【恶】【患】【使】【何不用也】【由是】【是故】【非独】【勿丧】【箪】【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不屑】【万钟】【何加】【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万钟于我何加焉③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指出通假字并解释辟辩得欤向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⑦乡为身死而不受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⑨乡为身死而不受(10)故不为苟得也(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本文的作者是,名,字,是时的家、家、家。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有之称。

其思想核心是、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二、综合园地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7.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做为了3.给予同“欤”,语气词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

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

如果他们将自己的书交换阅读,那么,书虽然没有增加,但两个人却各自看了两本书。

这说明了分享的好处。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前三篇课文分别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古代论学名篇,其共同特点是偏于论辩或说理。

《鱼我所欲也》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唐雎不辱使命》通过人物的论辩,展现了唐雎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叙述自己少年时求学的艰辛,阐释了求学之道。

最后一课《词四首》选择了四首感情充沛的词作,其中有三首宋词,一首晚清词,都刚劲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在教学中,要把握每篇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和不同风格。

要认真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

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此外,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也是不容忽略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写作“布局谋篇”旨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中心思想、材料特点和文体特征的要求整体规划篇章结构;能够用整体构思监控写作的基本过程,使写作能一气呵成。

在教学本单元名著导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讽刺文学作品的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让学生学会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9 鱼我所欲也1.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2.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梳理论证思路。

3.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语言特色。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9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初读课文,积累重点的文言词句。

2.译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新课,引发情感共鸣在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中,我们常常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深深感动。

在个人安危与道义职责两难全的抉择下,他们为什么能甘冒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生与义两难全的抉择时,又该如何做决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先哲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在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时事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联系自身,引发思考;提出疑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读准字音。

默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结合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

(1)需要注意的字音。

故不为苟..得也(wéi)(ɡǒu)死亦我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ɡēnɡ)蹴.尔(cù)不屑.(xiè)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2)需要注意的句子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2.理解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yú)”,语气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2)古今异义。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例句:一豆.羹今义:豆科植物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益处,好处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今义:加上、增加古义:能够用来例句:则凡可以..得生者今义:表示许可,能够(3)一词多义。

.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也(动词,做,这里引申为采用).也(动词,得到,获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之(动词,给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连词,那么).生(连词,就).不辩礼义而受之(却)(4)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5)重点虚词。

.(代词,他).美(助词,的).与之(连词,表修饰,不译).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生者(介词,比)可以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环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扫清阅读障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翻译重点句子。

师: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自主翻译,师明确)预设(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2)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3)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4)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5)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食物),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6)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7)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2.翻译全文。

(生自主翻译全文)(1)指名生翻译。

(2)师指导并明确。

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句段精析”栏目。

师小结: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孟子认为应该舍生取义。

在当代社会,虽然需要我们舍生取义的时候很少,但如果遇到了,我们也能像孟子这样坚定地舍生取义吗?这不禁让我们思考。

【设计意图】在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句意、文意。

四、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

第2课时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把握主要论点,梳理论证思路。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分析论证方法。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1.生齐背课文。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大家已经能流利地背诵全文。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从细节处探究文章,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齐背课文,从而检查背诵情况,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预热。

二、把握中心论点,梳理论证思路1.把握中心论点。

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论点有什么好处?预设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先设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而“熊掌”是其中更珍贵者。

二者不可得兼,取其中更珍贵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同理,生命和道义的价值也不同。

在作者看来,道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在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道义。

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自然,明晓。

2.梳理论证思路。

阅读教材P49课后习题第一题,将图表补充完整,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预设【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再联系课后习题,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从而使学生对本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第1段结尾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和文章最后一句“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各指什么?怎样理解这两句话?预设“本心”指的是“人的羞恶之心”,“是心”指的是“这种心”,其义和“本心”相同。

第1段结尾的这句话是说贤者会保持与生俱来的“羞恶之心”,不让它丢失;相反,“失其本心”正是丢失了“羞恶之心”。

这种观点正是孟子“性善论”的体现。

师补充:孟子的性善论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四心)是仁、义、礼、智的萌芽。

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

孟子把四心作为完美人格心性的起码价值尺度,认为假如没有同情恻隐之心、羞恶知耻之心、礼敬谦让之心、褒是伐非之心,那他就是一个心性有缺陷的人,一个麻木的人,一个不合格的人。

2.既然“箪食”“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预设因为是用“呼尔”“蹴尔”的方式给予的,这种行为是轻视,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在“生”面前,尊严更重要。

也与前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相呼应。

3.“万钟”指的是什么?“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指的是什么?“万钟”和“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之间是什么关系?预设“万钟”指的是利益;“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指的是权力、美色、虚荣,也就是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