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粘性土的液塑限含水量

合集下载

粘土细观参数对液、塑限影响的试验分析

粘土细观参数对液、塑限影响的试验分析

避墨蹩凰.粘土细观参数对液、塑限影n|f i J的试验分析李哲(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i2i要]通过对不同岔砂量的广州粘土液、塑限的试验。

得出其液、塑限随合砂量的线|生相关关系,同时得出土体液塑限舍水量时基体含水量随合砂量基本不变的规律。

陕键词]液限;塑限;含砂量;基体舍水量1绪论液塑限是考察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基本参数。

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或塑性上限含水量),用符号w l表示: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或塑性的下限含水量),用符号W。

表示:土由半固态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继续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收缩时,对应土的界限含水量叫缩限,用符号W。

表示。

本文采用联合测定法求液、塑限。

联合测定法求液、塑限是采用锥式液限仪以电磁放锥法对粘性土试样以不同含水量进行若干次试验(一般为3次,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描l(G B/T50123—1999)入锥深度宜为3~4m m,7—9m m,15—17m m),并按测定结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作出769圆锥体的入土深度与含水置的关系曲线。

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它接近为一条直线。

对应直线上表示圆锥入土深度为1O m m和2m m时土体的含水量分别表示该土的液、塑限。

大于0.075m m的砂粒对土体的液塑限的贡献很小。

粘粒所占体积大于所填非粘土部分的空洞体积时,混合物的液塑限只由粘土含水量来确定。

本文就该问题对广州粘性土进行试验,来考察其含砂量对液塑限的影响规律。

2试验方案及结果粘t'峰-I-中—般都含有粒径大于O.075m m的砂粒,由于砂粒的结合水膜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本文就通过试验的方法来探求砂颗粒对粘土的液塑限的影响规律。

21试验土样的制备对于小于O.075m m的粘土通过对广州天然粘土风干、碾碎、过O.075m m筛得到:对于大于O.075m m的砂粒采用商用石英砂。

试验四 界限含水量试验

试验四 界限含水量试验

试验四、界限含水量试验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量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ωL;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ωP;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人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ωS。

土的塑性指数I P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土的液性指数I L是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液性指数可被用来表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所以土的界限含水量是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不可缺少的指标,土的界限含水量还是估算地基土承载力待的一个重要依据。

界限含水量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且有机质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量的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的筛。

一、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待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温室法测定土的液限。

(一)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的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恰好沉入10mm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量就是液限。

图4-1 锥式液限仪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距锥尖10 mm处有环状刻度;②且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 mm,高度不小于20 mm;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 g的天平;(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 mm的标准筛、研钵等设备。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1245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实验人: 学号:一、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 ,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 的筛。

二、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 ,距锥尖10mm 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 ,高度不小于20mm ;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 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 的筛。

液塑限试验

液塑限试验
对于中试件,不大于15%; 对于大试件,不大于20%。
8.强度评定
(1)评定路段试样的平均强度R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承载比(CBR)试验方法
所谓CBR值,是指试料贯人量达2.5mm或5.0mm时,单位压力与标准碎石压
绘a、b、c三点含水量的h-w图,连此三点,应呈一条直线。如三点 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a点与b、c两点连成两条直线,根据液限 (a点含水量)在h—wl图上查得hp,,以此hp 再在h-wl图上的ab及ac 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时, 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a连成一直线。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 于2%时,应重做试验。 在h-wl图上,查得纵坐标人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 水量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含水量wl.
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及现场检 测。 2.取样频率 在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 3.仪器设备 4.试件制备 (1)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用木锤和木碾捣碎,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 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中粒土,则除去大于25mm或 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细粒土,则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备用。 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
(3)超尺寸颗粒的校正 当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
按要求对试验所得最大于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
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
6.精确度或允许误差 2次试验最大密度的差值不应超0.05g/cm3(稳定细粒土)或
0.08g/cm3(稳定中粒土和粗土),最佳含水量的差值不应超过0.5% (最佳含水量小于10%)或1.0%(最佳含水量大于10%)。
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混合料组成设计

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试验

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试验

19.01.2021
编辑ppt
2
试验用仪器及材料
主要设备: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限、天平、称量盒、 烘箱;
其它:电吹风、干燥器、调土碗、调土刀、凡士林、 蒸馏水、滴管、研钵、带橡皮头的研棒及0.5mm筛 等。
19.01.2021
编辑ppt
3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所用土样应过0.5mm的筛 ; 说明: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界限含水率 中的液限可以采用圆锥仪或碟式仪法,塑限可以采用滚搓法。联合测定法 是为改进碟式仪液限和滚搓法塑限而提出的一种试验方法,就是根据土样 在可塑状态范围内,用质量76g,锥角300的圆锥仪,以瞬时落锥方法,测得 圆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两个参数,然后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得到深 度h与含水率w之间的直线关系,取等效碟式仪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 h=17mm(水利部取法,建工取h=10mm )时的含水率为液限,取等效滚搓 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h=2mm时的含水率为塑限。
③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于2%时,应重做试验。
19.01.2021
编辑ppt
7
成果整理
(2)确定液限、塑限 在锥入深度h与含水量w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
度为20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wL;查得下沉深
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P,以百分数表示。
19.01.2021
编辑ppt
8
成果整理
(3)按下式计算塑性指数: Ip= wL-wp
(6)改变锥尖与土体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1cm),
重复5条步骤,测得锥深入试样深度值h2,h1、h2允许误差为0.5mm,否则, 应重做;
(7)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放入称量 盒内,称质量,测定其含水量;

土力学试验1-界限含水率试验(+联合测定)

土力学试验1-界限含水率试验(+联合测定)
1、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捏扁,当出现裂 缝时,表示其含水率接近塑限。 2、取接近塑限含水率的试样3~5g,用手搓成椭球形,放 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滚搓,滚搓时手掌的压力要均匀地施加 在土条上,不得使土条在毛玻璃板上无力滚动,土条不得有 空心现象,土条长度不宜大于手掌宽度。 3、当土条直径搓成3mm时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表示试 样的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当土条直径搓成 3mm 时不产 生裂缝或土条直径大于 3mm 时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古 水率高于塑限或低于塑限,都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取直径 3mm 有裂缝的土条分别放入两个试样盒中, 每 个试样盒各取3~5g,迅速盖上盒盖,到天平上测定其湿土 加盒重g1。
天中午12点半之前来本实验室称取干土加盒重g2;
4、计算含水量:
塑 液限 限 W WP L gg12gg2010% 0
编辑ppt
成果分析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1、空盒重量g0可根据盒身编号查取,或在天平上称取; 2、每次试验取一个土样分别,共计四个土样分别放 入四个试样盒,然后测定湿土加盒重g1; 3、湿土加盒重获得后,打开试样盒盖,扣在盒身下 面,统一放置在小铁筐内(放入一张标记试验班和组 员姓名的小纸条,以便查找),送进110度烘箱烘干 至少8个小时,第二天上午8点半到中午12点半之间来 本实验室称取干土加盒重g2; 4、计算含水量:w=(g1-g2)/(g2-g0)X100%
编辑ppt
编辑ppt
试验原理
由于含水率不同,土体分别处于流动状态、 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流动状态和可塑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 为土的液限;
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称为土的塑限。
坚硬状态(半固体) 可塑状态
流动状态

实验三----稠度实验

实验三----稠度实验

《土力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商翔宇组别第四组组长张明小组成员:张小浩、赵丹、阴悦、林元俊、王然、赵毛兵、朱先智实验一稠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粘性土的液限与塑限,从而计算出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以对土进行分类并确定屠宰天然含水量下的状态。

根据天然含水量与液限和塑限的比较,可以判断土的稠度状态,并据此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确定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二、实验原理液限,粘性土有液态变为塑态的临界含水量。

当粘性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时候,处于液态,反之处于塑态;塑限,粘性土从塑态变为半固态的临界含水量,当粘性土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土处于塑态,反之,处于半固态。

三、实验设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度;读数显示采用游标式,试样杯内径为40mm,高度为30mm。

(2)称量盒9个(3)分析天平一台(感量0.01克)(4)调土刀、调土杯、玻璃片、蒸馏水、凡士林、秒表等四、操作步骤(1)本实验宜采用天然含水量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采用风干试样时,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

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间。

密实的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层。

(4)将试样杯放在圆锥仪升降座上,调节零点,将游标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旋转按钮,圆锥在自重作用下沉入试样,经5s 后读出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被,去椎体附近的式样不少于10g,放入称量盒,测定含水率。

(5)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加干土样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注意: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圆锥入土深度宜分别为3~4mm,7~9mm,15~17mm。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第二小组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 ,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 ,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 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 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试验.

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试验.

2018/9/27
7
成果整理
(2)确定液限、塑限 在锥入深度h与含水量w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 度为20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wL;查得下沉深 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P,以百分数表示。
2018/9/27
8
成果整理
(3)按下式计算塑性指数: Ip= wL-wp 式中:Ip —— 塑性指数; wp —— 塑限含水量(%); wL —— 液限含水量(%)。
2018/9/275Fra bibliotek试验步骤
(5)将装好的土样的试杯放在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使试杯徐徐上 升,土样表面和锥体尖好接触,蜂鸣器报警,停止升降,按检测键,同 时锥体立刻自行下沉,5S时液晶显示器上显示锥入深度h1,试验毕,手拿 锥体向上,锥体复位; (6)改变锥尖与土体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1cm), 重复5条步骤,测得锥深入试样深度值h2,h1、h2允许误差为0.5mm,否则, 应重做; (7)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放入称量 盒内,称质量,测定其含水量; (8)重复(3)至(7)的步骤,对其它两个含水量土样进行试验,测其 锥入深度和含水量。
2018/9/27
2
试验用仪器及材料
主要设备: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限、天平、称量盒、 烘箱; 其它:电吹风、干燥器、调土碗、调土刀、凡士林、 蒸馏水、滴管、研钵、带橡皮头的研棒及0.5mm筛 等。
2018/9/27
3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所用土样应过0.5mm的筛 ; 说明: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界限含水率 中的液限可以采用圆锥仪或碟式仪法,塑限可以采用滚搓法。联合测定法 是为改进碟式仪液限和滚搓法塑限而提出的一种试验方法,就是根据土样 在可塑状态范围内,用质量76g,锥角300的圆锥仪,以瞬时落锥方法,测得 圆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两个参数,然后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得到深 度h与含水率w之间的直线关系,取等效碟式仪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 h=17mm(水利部取法,建工取h=10mm )时的含水率为液限,取等效滚搓 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h=2mm时的含水率为塑限。

含水率试验

含水率试验
一般情况下,土的界限含水率和锥尖入土深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Logh=mlogw+n (4-1)
m、n 为数据点拟合出来的系数。 h 和 w 分别为了锥尖入土深度和对应的含水率。
4.3 基于 Excel 内部函数的原理与设计
4.3.1 Excel 求解的函数原理
在图 4-3 的计算原理图中,各点的坐标为 a:(logwa,logha)、b:(logwb,loghb)、c:(logwc,loghc),log() 函数在 Excel 默认为以 10 为底的对数函数。d1 点就是 ab 直线与纵坐标为 2mm 水平线的交点,也可以认 为 d1 点是直线 ab 的插值点,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利用 Excel 中的线性插值函数 Trend(),Trend()函数的语 法为:
11
10mm 液限(注:由 ad 直线求得)
=10^ TREND(C6:C7,B6:B7,log(10))
12
17mm 液限(注:由 ad 直线求得)
=10^ TREND(C6:C7,B6:B7,log(17))
注:表格中第一行字母代表 Excel 中的列号,第一列数字为行号(表 2 同)
表 1 中的公式是完全参照规范法求得的,而且可以通过塑限差值△wp 是否超过 2%来判 断试验的偏差大小。
2) 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样杯 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 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仪在自重下 沉入 试样,经 5 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注:建议 4~5mm,9~11mm 两级由于土较硬,土难以均匀,因此应在直径 1/3 和 2/3 的位置分别 测一次沉入试验,当两次的差值在 0.5mm 以内时,以两次平均值作为该级的锥尖入土深度;当差值超过 0.5mm 时,宜把调土杯中的土取出重新调拌。 5) 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6) 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 水率。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第二小组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 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锥角为30o ,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 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实验一 土的液,塑限和含水量试验【精品-doc】

实验一 土的液,塑限和含水量试验【精品-doc】

实验一土的液,塑限和含水量试验【精品-doc】实验一土的液、塑限和含水量试验学时:2学时实验性质:操作型实验一、目的要求:掌握土的液、塑限和含水量试验的基本原理,了解试验的仪器设备,熟悉试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液限、塑限和含水量的计算方法和试验成果的整理。

二、试验原理:(一)、含水量试验原理:105110土样含水量是指土样在?至?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烘干,,,,,m,mm,100%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为:。

式中,——代表土样含水量ss%mgmsg ();湿土质量();烘干土质量()。

土样在在105?至110?温度下加热,土中自由水会变成气体挥发,土恒重后,即可认为是干土质量ms,挥发掉的水分质量为水重ms=m-ms。

(二)、液限、塑限试验原理:粘性土随着含水量变化,其物理状态和力学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

重塑土处于液态时在自重作用下不能保持其形状,发生类似于液体的流动;土体处于可塑状态,在重力作用下能保持形状,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外力消失后能保持外力消失前一时刻的形状而不变,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通过给予试样一个小的外力,在一定时间内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含水量。

塑限试验利用土体处于可塑时,在外力下产生任意变形而不发生断裂;土体处于半固态时,当变形达到一定值(或受力较大)时发生断裂底特点。

试验时给予一定外力,使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刚好出现裂缝时所对应底含水量作为塑限含水量。

三、试验方法:液限测定可以采用锥式液限仪法以及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塑限测定可以采用挫滚法以及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四、仪器设备:(一)、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仪器设备:锥式液限仪、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毛玻璃板、调土刀、0.5mm孔径分析筛、凡士林、纯水、恒温烘箱、天平、铝盒、干燥器、铅丝篮等。

(二)、锥式液限仪法仪器设备:锥式液限仪(图1.1)、毛玻璃板、调土刀、0.5mm孔径分析筛、凡士林、纯水、恒温烘箱、天平、铝盒、干燥器、铅丝篮等。

界限含水率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
1、方法概要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用于测定粘性土的液限,朔限和缩限,计算朔性指数,液性指数。

2、主要仪器设备:
a.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质量为:76g,锥角30º.试样杯内径为40mm,高度为30mm。

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

b.天平:称量200g,精度0.01g。

c.其他:电热干燥箱,干燥器,称量盒,调土刀,凡士林等。

3、试验步骤
3.1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3.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

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试验

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试验
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测定实验是土工试验中的重要环节。本实验旨在测定细粒土在液限与塑限时的含水量价其承载能力。实验采用了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天平、称量盒等主要设备,并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采用联合测定法。具体步骤包括土样制备、调匀静置、装填试杯、锥体下沉测量等,通过多次测量与计算,得到不同含水量下的锥入深度。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锥入深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液限和塑限,并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整个实验过程严谨细致,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粘性土的分类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液塑限试验

液塑限试验

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
2丙法
1)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3kg试料。再 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判分成6份/至少要5份),每份重约5.5个(风于质 量) 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 3)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与甲法相同。 4)将混合料拌和均匀,与甲法相同。 5)将试筒、套环与夯击底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将垫块放在筒内底 板上。击实筒应放在坚实(最好是水泥混凝土)地面上,取制备好的试 样1.8kg左右放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分3层,每层 击 98次。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配制混合料 1)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备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 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备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 土和粗粒土,至少分别应该制备9个和13个试件。 2)对于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土;对于中粒土,可以一次 称取3个试件的土;对于粗粒土,一次只称取1个试件的土。 3)向称好混合料中加水,浸润备用。 (4)按预定的干密度制件 5.养生 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8.强度评定
(1)评定路段试样的平均强度R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承载比(CBR)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承载比
所谓CBR值,是指试料贯人量达2.5mm或5.0mm时,单位压力与标准碎石压 入相同贯人量时标准荷载强度的比值。 贯入量为2.5mm时的CBR值
液塑限试验
(一)概述 含水量对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如强度、压缩性等)有极大的影响。当土从 很湿逐渐变干时,会表现出几个不同的物理状态,土也就有不同的工程 性质。 当粘性土含水量极高时,土成泥浆,呈粘滞流动的液体。当施加剪力 时,泥浆将连续地变形,土的抗剪强度极低。当含水量逐渐降低到某一 值,土会显示出一定的抗剪强度,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塑成任何形 状,并不发生裂缝,解除外力后,土仍保持已有的变形而不恢复原状。 这些特征与液体完全不同,它表现为塑性体的特征。土从液体状态向塑 性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wL。 当含水量继续降低时,土能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在外力作用下不再 具有塑性体特征,而呈现具有脆性的固体特征。土由塑性体状态向脆性 固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wP。 液限和塑限,在国际上称为阿太堡界限(Atterberg Limit),它们是粘性 土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

粘性土液限和塑限的含义

粘性土液限和塑限的含义

粘性土液限和塑限的含义
液限和塑限的意思是:
1、液限:
液限是指黏性土处于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率,也就是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

用Wl表示,以百分率计。

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超过液限时,土就由可塑状态转为流动状态,土粒之间几乎没有联结力。

2、塑限:
塑限黏性土处于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率,也就是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用Wp表示,以百分率计。

当土的含水率减小到低于塑限时,土就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失去可塑性。

扩展资料: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量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测定含水量的一种方法。

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 mm所对应的含水量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量即为塑限。

浅析界限含水率液限和塑限的测定

浅析界限含水率液限和塑限的测定

4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程 技 术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的液限WL 和塑限WP ,确定土的分类。

从而可根据自然状态下粘性土的含水率来确定自然状态下的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计算液性指数IL,塑性指数Ip,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同时,作为粘性土的定名分类以及估算地基承载力的依据。

细粒土随着土中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界线含水率较好地反映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压缩性、胀缩性等,在工程中主要是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事实上,土从粒滞流动状态到可塑状态,从可塑状态到半固体状态的性质和直观变化的。

因此,在两者之间建立确定的界限都带有一定的任意性。

也就是说,水从液态变到气态或从液态变到固态,有直观的温度临界点,土随着含水率的变化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有明显可见的含水率临界点。

为了工程的统一,实行行业约定和规范,主要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与含水率ω的关系曲线。

1 仪器准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锥角30°,试样杯内径40m m ,高30m m 。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其他:烘箱、干燥器、调土刀、橡皮板、凡士林、小铝盒、孔径0.5mm 的筛子。

2 试验步骤(1)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土,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土,当土样中含有粒径>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子。

(2)当采用天然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00g。

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分成均匀三等份,加入不同程度的纯水,调制成3种不同稠度的试样,放入调土皿浸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测定粘性土的液、塑限含水量
I 测定粘性土的液限含水率<锥式仪法)
基本原理:粘性土处于液态到塑态的物理稠度状态时,平衡锥下沉10mm,并延时15sec不变,即为土的液限含水率。

b5E2RGbCAP
二、仪器设备
1.锥式液限一套<质量76g,角度30 °)
2. 分析天平<1%或1‰)
3.铝合,烘箱,调土刀,凡士林
三、操作步骤
1.将试样<已备)调至成一定稠度状态<不宜太湿)用刀反复调制均匀
2.在试样杯内,填入试样<先四周后中间)压密并刮平。

3.手持平衡锥上端,自由落体<锥尖接触土体表面),放锥,下沉10mm。

并延时15sec,即为土的液限<锥尖涂抹薄层凡士林)。

p1EanqFDPw
4.重复上述操作,测第二次,做平行测定。

5.在100~105℃温度下,经6h以上温度恒温烘干,称量之<0.01或0.001g)。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Ⅱ测定粘性土的塑限含水率<搓条法)
一、基本原理:粘性土处于塑态至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即土的塑限。

本实验用搓条法。

二、仪器设备
1.毛玻璃板
2.其他如用液限实验。

三、操作步骤
1.将不粘手的试样<已备)放在毛玻璃板上来回轻轻反复捏,压,
搓滚,至3mm断裂垂直裂纹的土条。

2.将搓好的土条约8-10条装入铝盒内<半满即可)并称量之<0.01
或0.001g)。

3.在100~105℃温度下,经6h以上恒温温度烘干,并称量之
<0.01或0.001g)。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