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表里双解剂
表里双解剂

表里双解剂
方剂学教研室
一 .概 念 :
* 组成:解表药 + 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 组成: 泻下药、清热药、 。 * 作用:表里双解、内外同治。 作用:表里双解、内外同治。 — 体现汗法与下法 、 清法 、 温法同用 体现汗法与下法、 清法、 。 * 治证:表里同病之证。 治证:表里同病之证。
。
为 末 , 每 服 二 钱 , 水 一 :
原 方 用 法
白 术
, 生 姜 三 片 ,
防风通圣散
【主治】 主治】
外感风热、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 1. 外感风热、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 疮疡肿痛、头面疮癣之证; 2. 疮疡肿痛、头面疮癣之证; 皮肤瘙痒、丹斑瘾疹证。 3. 皮肤瘙痒、丹斑瘾疹证。 * 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口苦咽干、便秘尿 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口苦咽干、 赤、舌红苔黄、脉数。 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 病机】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
甘 草
【治法】 治法】
解表清热,燥湿止泻。 解表清热,燥湿止泻。
葛根芩连汤
【方解】 方解】
解肌发表, 君:葛根 — 解肌发表, — 升清阳而止泻利 臣:黄芩 黄连 清泻阳明邪热, 清泻阳明邪热, 清热燥湿以止泻。 清热燥湿以止泻。 解表清热, 解表清热, 燥湿止泻。 燥湿止泻。
【主治 】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表证未解, 身热(微寒),口渴,脉数(滑数); 表证未解, 身热(微寒),口渴,脉数(滑数); ),口渴 里热已成 热迫阳明 — 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邪热内扰胸脘 — 胸脘烦热,苔黄(黄腻)。 胸脘烦热,苔黄(黄腻)。
18.表里双解剂

18.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
柴胡20-30g,黄芩10-15g,芍药10-15g,半夏10-15g,生姜15-20g,枳实10-15g,大枣4枚,大黄6-10g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枣黄姜;
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仿徨。
厚朴25g、甘草9g、大黄9g、大枣3枚、枳实12g、桂枝6g、生姜15g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苓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6-10g),石膏、黄芩、桔梗(各10-15g),滑石20-30g,甘草10-15g,荆芥、白术、栀子(各3-6g)。
研末,每服6-15g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
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葛根20-30g,甘草6-10g,黄芩10-15g,黄连10-15g。
君:葛根。
臣:黄连、黄芩。
佐使:炙甘草石膏汤
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清热发汗兼解毒,姜枣细茶一同煎。
解表温里
五积散
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理气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辨证从。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痛,寒热心烦服之康。
表里双解剂

表里双解剂【概念】:凡以解表药配伍清热药或温里药,或泻下药等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等作用,用以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表里双解剂。
【适应范围】:适用于表证未解,而又见里证,或原有宿疾,又感新邪,出现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的证候。
【配伍规律】:表证兼里热证,当解表药配伍清里药;表证兼里寒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温里药;表证兼里实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泻下药。
【分类】:解表清里剂、解表温里剂、解表攻里剂。
【注意事项】:a.表里双解剂之使用,首先是有邪气在表,而里证又急之证候;b.其次,要辨别表证与里证的虚、实、寒、热属性;并分清表证与里证的轻重主次,权衡表药与里药的比例,以免太过或不及之弊。
第一节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真题】[2009.55;2011.157;2013.159]【原文】*太阳病,桂枝汤,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先煮葛根。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证。
【临床表现】*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或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君:葛根—外解肌表之邪,内清阳明之热,又升发脾胃清阳而止泻生津;*臣: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厚肠止痢;*佐使: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加减应用】*腹痛者→+炒白芍→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木香、槟榔→行气而除后重;*兼呕吐→+半夏→降逆止呕;*兼食滞→+山楂→消食。
【注意事项】*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配伍特点】*主以清里,兼以解表,表里兼治;以辛凉升散配伍苦寒清降,且寓“清热升阳止痢”之法。
【辨证思路】表+阳明热+下利。
【注】协热下利→表热入里而致泄泻。
【交叉→中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葛花:解酒醒脾]。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表里双解剂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表里双解剂
来源:文都图书
表里双解剂是中医药学知识(二)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就让我们熟悉一下表里双解剂的主要内容。
1、桂枝人参汤
【组成】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解表
【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病机】本属表证,当从外解,却屡屡误用下法,以致表热未解而中气已伤,泻下不止,此属表里同病,治当表里双解。
本证虽为表里同病,但以虚寒下利为主,方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脾止泻,桂枝解表。
本方即理中汤加桂枝也。
2、葛根芩连甘草汤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炙)
【功效】表里双清
【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病机】此证本当用桂枝汤外解其表,却误用下法,以致表邪将欲内陷。
表邪将欲内陷,阳气与之相抗则脉转急促,邪热迫肺则喘而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邪热下迫大肠则泻下不止。
方用葛根解表,黄芩、黄连清热厚肠止利,甘草益气和中。
同学们再看看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对我们掌握知识点,很有好处。
方剂学-表里双解剂

由瘀血阻滞造成之肩关节痛,瘀必化热, 桃核承气汤既能攻瘀导滞通络,并兼攻邪 热,所以用之效果非常理想。
下法
赵明锐先生医案:王某,男,年过五十岁,赶马 车农民。右肩部疼痛已廿多个月,而且越来越重, 诱因不明。经过服中西药、针灸、拔火罐,按摩 等多方治疗,毫无效验。
4. 类方比较: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比较
小柴胡汤
能益气和胃。主治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胸 胁苦满,脉弦为特征者。
大柴胡汤
兼能内泻阳明热结,属 “和、下”并用的表里双 解剂。用治热犯少阳,热 结阳明 而兼见心下痞硬, 腹痛,便秘等证候者。
相同点 均能和解少阳,用治热犯少阳之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等证。
【方解】
君:葛根 — 解肌发表, — 升清阳而止泻利。
臣:黄芩 清泻阳明邪热, 黄连 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炙甘草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
解表清热, 燥湿止泻。
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现代药理研究及运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 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 常等作用。
中医界的大柴胡
大柴胡的来由
胡希恕先生每日不离茶,一个大茶 壶,够上先生喝一整天。作为中医 界的伤寒巨擘,先生善用大柴胡汤 已是远近闻名,他将该方剂运用得 出神入化,加上先生的姓氏,和他 终生的爱好,友人给他一个雅号, 趣称为“大柴(茶)壶”。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
【组成】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3.解表攻里剂 — 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 — 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表里双解剂

2.病机:风热外壅肌表,上攻头面;内热 壅盛三焦,气血怫郁,表里俱实证。 3. 治法:疏散风热+攻下热结+活血行瘀
4.方解
君药——麻黄、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 表,疏散风热,使表邪从外而散。 臣药—— (1)黄芩、石膏:清泄肺胃之热。 (2)连翘、桔梗:清宣上焦热毒,利咽喉。 (3)栀子、滑石:清热利湿,引导湿热从小 便而去。 (4) 大黄、芒硝:攻下阳明之热结而通腑 气,“以泻助清”。
清
疏
黄芩
柴胡、枳实
通
利
大黄
大黄
大柴胡汤
⑶临床分型(加减变化) 热甚 湿热 板兰根、银花、连翘 茵陈、栀子
胆热型
气滞型
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 金钱草,鸡内金
胆阻型 结石
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
鉴别
小柴胡汤 少 阳 证 邪在少阳
大柴胡汤
邪在少阳 兼阳明热结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1.
2.病机:伤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三焦 火毒炽盛,邪无出路(表里俱盛)。
3.治法:外解表邪+内清里热
4.方解
君药——石膏:甘辛大寒, A.辛,外解肌表之邪以散热。 B.寒,内清里热。 臣药——麻黄、豆豉:辛温发汗解表,开 泄郁闭,使在表之邪得以透散。 佐药——黄连解毒汤:苦寒清热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兼呕吐者 加半夏;
夹食滞者 加山楂。
使用注意
虚寒下利者忌用本方。
【运用】
1.辨证要点:身热(微寒),下利臭秽,烦渴,舌苔 黄(黄腻),脉数(滑数)。
2.临证加减:
·腹痛后重者 + 木香、槟榔; ·兼呕吐者 + 半夏、竹茹; ·食滞嗳腐者 + 山楂、神曲、麦芽。 3.现代运用: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
表里双解剂

第六章表里双解剂表里双解就是表里双治的方法。
它既能发散解表,治表证又有攻里,清里、温里等作用。
本方是以汗法为主配合下法或清法或温法进行治疗的具有表里双治的作用,故名表里双解。
一、含义凡是利用解表药配合攻下或清里,温里药等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双解的作用,用于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表里双解剂。
二、作用具有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等作用。
三、运用主要适用于外有表证而内有便秘或内有郁热或内有阴寒等证。
对于表证未除,里证又急,如仅用表散,则在里之邪不得去,仅治其里,则在外之邪不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表里双解剂以表里同治,使病邪得以分消。
四、注意事项1.必须具备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方可使用本方。
2.应用本类方剂必须辨明表证里证的性质及彼此轻重缓急程度以便灵活运用。
3.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寒热虚寒,针对病情选择适当方剂。
4.分清表证与里证的轻重主次,而后权衡表药与里的比例,方无太过与不及之弊。
五、类型本法具有表里双治作用,主治表里双病证候,但由于里证不同,而分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三个类型。
第一节解表攻里适用于外有表证,里有实积的证候,临床有表寒表热之不同,又有里实证,常用药如麻桂荆防柴胡薄荷等,其代表方有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大柴胡汤一、概述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外解少阳,内下阳明热结。
重点治证少阳阳明合病(即既有少阳证又有阳明实热内结)。
二、病理主治证分少阳病与阳明病两大证候群。
少阳病为半表半里,阳明为里实热,病在少阳当用小柴胡,使邪解少阳本经,否则病邪向里传变,有两种转归(阳明、太阴),入里化热形成阳明病,临床上往往内到少阳病不解而里热症状已经很明显,此即所谓少阳阳明合病。
从症状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说明邪在少阳,但现有郁郁微烦,心下硬满或病呕不止,要比少阳证“心烦喜呕”“苦满”已深入一层,说明病势已有进展,特别是大便不解,协热下利之证更说明不是单纯少阳证而已入阳明,并且出现阳明实热证候。
三、治法邪在少阳当宜和解,病势进一步发展则热邪已郁结于阳明之腑,同时少病尤存,不可拘泥,“少最禁下”而单用和解一法,亦不可拘泥“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而不敢攻阳明热结,正如汪昂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证则当下”,故少阳阳明合病,当外解少阳,内泻阳明热结。
表里双解剂

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攻里1、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0g半夏10g枳实10g大黄6g生姜15g大枣10g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特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鞭,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2、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2g荆芥2g连翘2g麻黄2g薄荷2g川芎2g当归2g白芍2g白术2g山枝2g大黄2g芒硝2g石膏3g黄芩3g桔梗3g甘草6g滑石10g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雍盛,表里具实特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粘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二)解表清里1、葛根黄芩黄连汤组成:葛根15g甘草6g黄芩10g黄连10g.功用:解表清热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特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腕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2、石膏汤组成:石膏30g黄连5g黄柏6g黄芩5g豆豉10g枝子10g麻黄10g功用:清热解毒,汗解表主治: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特征: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急,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脉滑数或发斑(三)解表温里1、五积散组成:白芷9g川芎9g甘草9g茯苓9g当归9g肉桂9g白芍9g半夏9g陈皮18g枳壳18g麻黄18g苍术72g干姜12g桔梗36g厚朴12g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特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2、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15g桂枝12g干姜6g瓜蒌根12g黄芩9g牡蛎20g甘草3g功用:和解散结,温里祛寒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特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出汗,往来寒热,心烦。
亦治疟疾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双解散方剂来源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与用法防风通圣散210克益元散210克每服9克,加葱白5寸、盐豆豉50粒、生姜3片,水煎服。
方剂学歌诀表里双解剂

方剂学歌诀表里双解剂
第一节解表清里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注】:协热下利:表热入里而致泄泻。
石膏汤《外台秘要》
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
清热发汗兼解表,枣姜细茶一同煎。
功效:清热泻火,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病已八九日,壮热无汗。
第二节解表温里剂
五积散《局方》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
枳桔桂芩甘草朴,川芎两姜半陈皮;
发表温里活血瘀,祛湿化痰兼顺气。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
【注】:
①枳壳、肉桂、干姜。
②生姜干姜同用。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第三节解表攻里剂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注】:本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组成。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功效: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注】:
①本方表里、气血、三焦通治。
②集汗、下、清、利于一方。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表里双解剂2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表里双解剂2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表里双解剂22011-04-18 07:01第二节解表清里葛根芩连汤《伤寒论》【组成用法】葛根半斤(15g)炙甘草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上四味,以水八升,等煮葛根,减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本方功用】解表清热。
【适用范围】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
【方义讲述】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子倒是好记,药都是这么几个,加上一个甘草就完了,但是这里面用药的分量,葛根的用量多大,葛根半斤,它作为葛根汤来用,四两,伤寒论的葛根汤中葛根是四两,而这个地方它是半斤,因为在这个里面解表升清阳的就一个葛根,它是治疗协热下利的实证。
那么根据《内经》病机上有一条,“暴注下脱,皆属于热”,我们经常讲,这同时都是病机十九条里面的,但是这个同时要注意它的寒热,它的虚实,当然这个地方明显的看出来,这个是属于热,它还有“诸液清冷,皆属于寒”,显然它这个暴注下脱的大便正如讲义上所形容的这样,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这样才说明是协热下利,就是夹着热,这热哪儿来的呢?这是胃热下通于大肠,所以它根本在胃。
因此用黄连黄芩来清中上之热,而又用葛根外解阳明之表,内升阳明之清气,葛根能升阳,升清阳之气,使清阳之气上升,那么下利就,再加上芩连清热,那么没有热下行了,自然下利就止了。
但这东西有一个要注意,它有个喘而汗出者,就说明里面的热,热气上逆,这个热还是胃,胃中之热上逆,所以气喘,这个喘并不是咳喘的喘,这个喘同时有汗出,这就说明里面有热,而且说明里面的热比较甚,我们在解释白虎的时候,在解释阳明热的时候是蒸蒸而热,自内而发,蒸迫了津液,外出为汗,所以它是大汗出嘛,由里而外。
那么用甘草主要是甘草跟葛根合起来生津,所以这个方子可以回过来,因为《伤寒》里治疗协热利还有个黄芩汤,这两东西有虚实之分,可以考虑一下。
另外现在用这个方子治疗其它热病,热陷于里,而大便下利的,特别是小孩,有的人善于用这个方,在这个时候,就要抓住了这一点,确实里有热,它这个表是指阳明之证,不是太阳之表,所以见恶寒,那就不是阳明了,如果见恶寒发热不管有汗或是无汗,无汗更不能用,所以不见恶寒,不见这样的表证,关于这个解释对于葛根的解释有一些是可取的,在后世治疗下利往往用葛根,但是有时候用葛根不解表,用煨葛根,就是刚才讲的,升阳明清阳之气用的煨葛根,它不解表,不解肌,治阳明之表习惯用解肌二字,最好煨它一下,去它升散解表的作用,在历代的方子经常用到葛根,就是取它这一点,通过这个东西主要说明几个问题,葛根芩连汤它的主治证特点是什么,那么我们在临床使用的时候注意抓住什么来用,同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跟黄芩汤作一个对比,一虚一实,葛根芩连汤还是实证,这个实不是阳明腑实的实,其人不虚,里有实热。
方剂学 温里剂表里双解护理课件

案例二:胃肠型感冒的护理
总结词
胃肠型感冒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在护理过程中能够起到 缓解症状的作用。
详细描述
胃肠型感冒时,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可以用于护理,通过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的 作用,缓解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 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以及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配伍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在使用温里剂表里双解时, 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 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02
温里剂表里双解的护理原则
护理目标
缓解患者症状
通过护理措施,减轻或消 除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通过科学的护理,促进患 者的康复进程,缩短康复 时间。
操作后护理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记录 相关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后 续护理和注意事项告知。
护理操作技巧
涂抹技巧
热敷技巧
按摩技巧
观察技巧
将温里剂均匀涂抹在需 要护理的部位,避免过
度涂抹或遗漏。
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 行热敷,注意温度适中,
避免烫伤。
在护理过程中适当进行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
药物吸收。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
04
温里剂表里双解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感冒发热的护理
总结词
感冒发热是常见的疾病,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在护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感冒发热时,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可以用于护理,通过发汗解表、清热解毒的 作用,缓解感冒症状,减轻发热程度。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暖、多休息、 多喝水,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第12章表里双解剂

【制方原理】
1.病机:太阳表邪未解,邪 陷阳明,大肠湿热壅滞, 里热蒸肺迫肠,升降失调, 津液外泄。
2. 症状分析
(1)表邪未解,里热扰心→身热, 胸脘烦热(葛根)。
(2)湿热下注大肠→下利(黄连) (3)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大肠
内热,上蒸迫肺→气喘,出汗 (黄芩)
3.治法:
外解表邪+内清热燥湿
2. 症状分析
(1)表邪未解→无汗,身体沉重 拘急(麻黄、豆豉)。
(2)三焦火毒炽盛→壮热,烦燥 不眠,鼻干口渴,神昏谵语,或 发斑,舌红苔黄,脉滑数(石膏、 黄连解毒汤)。
3.治法:
外解表邪+内清里热
君药—— 石膏:甘辛大寒, A.辛,外解肌表之邪以
散热。 B.寒,内清里热。
臣药—— 麻黄、豆豉:辛温发
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 2.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
月经不调等属寒者。
【制方原理】
1. 病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脾阳不运,以致寒、湿、气、 血、痰积结于体内。
2. 症状分析:
(1)外感风寒→身热无汗, 头身疼痛,项背拘急(麻 黄、白芷)。
(2)内伤生冷,脾胃阳虚→ A.寒凝气滞→胸满腹痛(干姜、肉桂) B.痰湿阻胃→呕吐(二陈汤) C.湿邪困脾→恶食(苍术) D.气滞→胸闷腹胀(枳壳、桔梗、厚朴) E.血瘀→月经不调(当归、白芍、川芎)
和解少阳为主 内泻阳明为辅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或心下满痛, 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
2.临证加减:
(1)胁脘痛剧者→川楝子、延 胡索,行气止痛。
(2)恶心、呕吐→姜竹茹、黄 连,降逆止呕。
3.现代运用:
胆系急性感染、胆石证、胆 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 腮腺炎等证属少阳阳明合 病者。
方剂学-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
柴胡(君药)
疏解少阳之邪
和解清热 解少阳之邪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郁热
下合 合 满枳 大 痛实 黄
调治 和腹 气中 血实 除痛 心
大黄、枳实
(臣药)
泻热通腑 行气破结
芍药(佐药)
缓急止痛
生姜(佐药)
止呕
助止呕 解毒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 辛开散结
大枣(佐使药)
和中益气 调和诸药
大柴胡汤加减
热结甚者
项背拘急
内伤生冷 内
宿有积冷
中阳受损 脾胃运化失常 停湿生痰(湿、痰) 阻滞气机(气) 气血不和(血)
胸满恶食 呕吐腹痛
妇人月经不 调、心腹疼 痛
五积散
解表攻里剂
少阳阳明合病
①少阳未解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②邪入阳明,化热成实,
气机被阻,腑气不通——心下痞硬或急痛、大便不解 ③胆热犯胃,阳明热结——呕不止 ④阳明积热下迫,大肠传导失调——协热下利
表里 双解剂
定义
凡用解表药配合泻下、清热、温里药组成,具有表里 同治、内外分解的作用,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 为表里双解剂。
组成
解表药 + 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
治法
汗法与下法、清法、温法同用
表里双解剂
分类 解表清里剂 解表温里剂
一类 葛根芩连汤
二类
三类 五积散
适应症 用于表邪未解,里热已炽之证 用于表邪未解,又有里寒之证。
大柴胡汤
风邪
风热上攻 内有蕴热
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咽喉不利
肺胃受邪,胸膈痞闷、咳呕喘满、 涕唾粘稠、口苦口干、便秘溲赤
防风通圣散
水湿
①泛溢皮肤 ——遍身浮肿 ②水迫于肺,肺气逆而不降——喘呼气急 ③水壅于里,三焦气机闭阻,腑气不通——二便不利 ④水壅气结,津液不布——口渴 ⑤邪盛气实——脉象沉实
方剂学——温里剂、表里双解剂

方剂学——温里剂、表里双解剂1、表里双解证适用于A、表实里虚证B、表虚里实证C、表寒里热证D、表热里寒证E、以上皆是2、葛根芩连汤中黄连、黄芩的配伍意义是A、清热燥湿,厚肠止利B、解表退热,燥湿止利C、清热解表,理气和血D、清热燥湿,理气止血E、解表退热,厚肠止利3、大柴胡汤的功用是A、疏肝止痛,清热泻结B、透解郁热,疏肝理脾C、和解少阳,内泻热结D、解肌疏表,清泻里实E、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表里双解剂适用于表证未除,里证又急之表里同病的病证。
表里同病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从八纲来分,凡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以及表里俱热、表里俱寒、表里俱虚、表里俱实等证,均可用表里双解剂治疗。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葛根黄芩黄连汤中,黄连、黄芩苦寒,可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细目三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组成: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枚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意寒厥证。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意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离,舌苔白滑,脉微细。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
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
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社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教逆。
附子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来。
臣以辛热之干要,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其性尤峻,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用意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开回阳而无暴散之虑: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本方药仪三味,大辛大热,力专效宏,脾肾之阳同建,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破阴复阳,回阳教逆:脾肾两颜,既壮先天肾阳,又温后天脾阳,脾肾之阳共建;峻中寓级,使破阴复阳而无辛烈暴散之虑。
表里双解剂

【治法】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组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枳实炙,四枚 大黄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五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小柴胡汤: 去人参、甘草 加大黄、枳实、芍药
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
思考
既然是少阳阳明合病,用小柴胡汤合小承 气汤即可,为何要去人参、甘草?
邪入阳明,属里实便秘,无须扶正,若用之 恐缓中留邪,有碍攻里;
-升清阳而止泻利
解表清热,
臣:黄芩 清泻阳明邪热,
燥湿止泻。
黄连 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炙甘草 -防止苦寒伤胃;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请思考?
1、本方证之表证是表寒还是表热? 2、本方证是表邪重还是里热重? 3、无表证的热利能否运用?
尤在经:“邪陷于里者十之七, 而留于表者十之三”。
第二节 解表温里
第三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大柴胡汤
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 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 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因病机
邪气未离少阳,交争于半表半里,胆经
往来寒热 经气不畅,故仍有少阳证的主症。
少阳证
胸胁苦满 化热成实,气机被阻,胃气上逆更甚
病案
处方:柴胡18g,大黄9g,白芍 9g,枳实9g, 黄芩9g,半夏9g,郁金9g,生姜12g,陈皮9g。 煮两煎,分三次服。一服痛止,安然入睡; 二服则大便解下,呕吐则止;三服则大便又 行,而疼痛全去。 《陕西中医》
比较: 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
比较
小柴胡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临证加减: · 腹痛后重者 + 木香、槟榔; · 兼呕吐者 + 半夏、竹茹; · 食滞嗳腐者 + 山楂、神曲、麦芽。
从三阳论治肩颈疾病
肩关节痛,劳动人民患此症者甚多,虽为 小疾,但是经年累月不愈,甚为痛苦。 因此症多见于五十岁左右的患者,青壮年 患此病者甚少,故日本学者有“五十肩” 之称。
法
孔祥辉先生医案:2012年7月11日初诊,解某, 男性,家住定陶县马集镇。26岁,三月前因被 钢管砸伤颈部,后被西医诊断为颈椎病来诊。 证见:颈部疼痛,头昏沉,口干不苦,心烦失 眠,身有乏力感,寸脉浮滑,舌有齿痕,苔微 黄,二便正常。
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苓桂术甘汤三天(用量按 照《伤寒论》原方比例,把一两换算成三克)。 诸证减。复诊时原方再给予三副。后来因患者 需要外出打工,则将葛根黄芩黄连汤打粉后让 他开水冲服六克,一日两次,两个月后回访得 之颈部没再疼过。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邪犯少阳,机枢不利 — 寒热往来,胸胁胀满; 胆热扰心、犯胃 — 郁郁微烦,呕逆不止; 邪入阳明 化热成实 腑气壅滞 心下满痛或痞硬; 大便不解或下利; 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机】 邪犯少阳,郁而发热 少阳、阳明合病。 热入阳明,实热郁积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方解】
下 法
赵明锐先生医案:王某,男,年过五十岁,赶马 车农民。右肩部疼痛已廿多个月,而且越来越重, 诱因不明。经过服中西药、针灸、拔火罐,按摩 等多方治疗,毫无效验。 现证是右胳膊肩关节疼痛难举,前后左右伸屈都 痛得咬牙切齿,局部无红肿现象。 给以桃核承气汤加当归、川芎、丹皮,制为散剂 日服12克。服三天后右上肢全部肿胀,疼痛更甚, 又继服两天,大便变稀,日三至四次,局部肿胀 消退,而疼痛也随着减轻。服十日后,疼痛己减 去一大半,共服药三周痊愈。”
君:柴胡 — 疏邪透表;调畅少阳枢机; 大黄 — 泻热除积而通腑; * 柴、黄相配:疏泄少阳,清泄阳明。 臣:黄芩- 擅清少阳之郁热; * 柴、芩相配:透表泄热,和解少阳。 枳实- 行气破结, 合大黄以泻热除结,行气除痞。
佐:白芍 — 柔肝缓急止痛。 * 白芍配大黄治腹中实痛,配枳实理气和血。 半夏、生姜 — 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
君臣药:
防风、荆芥 轻浮发散,疏风解表。 麻黄、薄荷 -(汗) 大黄、芒硝 (调胃承气汤) -(下) 分消二便, (炙甘草) 泄热通便,破结通腑。 泄热于下。 滑石、栀子— 降火利水,导邪下解 石膏、桔梗 清解热毒 (肺胃)。-(清) 连翘、黄芩
佐使药
当归、白芍、川芎 - 养血和血;-(补) 白术 - 健脾燥湿;
第六章
表里双解剂
一. 概念:
* 组成:解表药 + 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等。
* 作用:表里双解、内外同治。 — 体现汗法与下法、 清法、温法同用。 * 治证:表里同病之证。
二、分类与适应证:
1.解表清里剂 — 用于表邪未解,里热已炽之证。 — 葛根黄芩黄连汤。 2.解表温里剂 — 用于表邪未解,又有里寒之证。 — 五积散。 3.解表攻里剂 — 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 — 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经方实验录〉读后一得:从三阳论治颈肩疾 病》发表于《国医论坛》2013年11月第28卷第6期
五积散
五积散是散寒温中化痰方,以治气
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
主治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
胀为特征的病症。
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外 感 风 寒 内 伤 生 冷 身热无汗 外感风寒,邪郁肌表 头痛身疼 项背拘急 内伤生冷,或宿有积冷伤及脾阳,脾不 胸满恶食 化湿,湿聚成痰,痰阻气滞,气血不和 呕吐腹痛 妇女血气不调 寒凝气滞,气血不和 心腹冷痛 月经不调 苔白腻 外感风寒 内伤生冷之体征 脉沉弦或迟
发 表 温 里 顺 气 化 痰 活 血 消 积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寒 干姜、肉桂—辛热温里祛寒 苍术、厚朴—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祛湿积 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以化血积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宽胸利膈,善行气积
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
使(兼):大枣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柴、芩 + 黄、枳
【运用】 1.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2.临证加减: 热结甚者 + 芒硝、虎杖; 湿热郁滞者 + 茵陈、山栀子; 湿热黄疸者 + 茵陈、田基黄; 气滞者 + 厚朴、木香。
3. 现代运用: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 胰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属于热郁少阳,邪 结阳明者。
4.
类方比较: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比较
小柴胡汤 能益气和胃。主治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胸 胁苦满,脉弦为特征者。
大柴胡汤 兼能内泻阳明热结,属 “和、下”并用的表里双 解剂。用治热犯少阳,热 结阳明 而兼见心下痞硬, 腹痛,便秘等证候者。
相同点 均能和解少阳,用治热犯少阳之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等证。
疖肿、风疹等属于表里俱盛,内热蕴结者。
五积散与防风通圣散的区别
防风通圣散与五积散同为表里同治
之剂,但本方为解表温里,防风通 圣为解表攻里。
五积散运用
本方可治疗面部黄褐斑、痤疮颜色
发暗,疮头深陷不出者者、多囊卵 巢。对风寒感冒、空调病、腰椎间 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也有疗效。
大 柴 胡 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
枳实炙,四枚 大枣擘,十二枚
黄芩三两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用法】
•原方八味,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症若以寒、热痹治之难以取效,此乃湿 痰流注关节所致。当以燥湿豁痰为主,常 用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豁痰药治之, 每每获效。
下
法
方用:半夏60克 茯苓20克 枳实15克 风化硝10克 天南星60克 鹿衔草30克 片姜黄15克 全蝎10克。 若脉浮滑兼有风邪者,加独活30克。此方亦治肩 臂难以屈伸者。”此方重用燥湿豁痰的法半夏达 60克,效果不同凡响。临床亦有多人反复验证, 效果亦佳。
五积散体质
本方适用于寒湿体质的肥胖。除体型肥胖外,尚 见有: 1)面色黄或黄白,或黄暗,身体困重,恶寒不易 出汗; 2)舌苔白腻,恶心呕吐、腹中气多,腹痛,大便 不成形,易于腹泻; 3)关节痛,尤其是肩背部痛,腰腿痛,遇冷更明 显; 4)易于头痛眩晕,易于失眠多梦,易于咳嗽多痰 气喘。 5)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月经数月一至或闭经等。
【主治】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表证未解,里热已成 — 身热(微寒),口渴, 脉数(滑数); 热迫阳明 — 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邪热内扰胸脘 — 胸脘烦热,苔黄(黄腻)。 【病机】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 【治法】解表清热,燥湿止泻。
【方解】
君:葛根 — 解肌发表, — 升清阳而止泻利。 臣:黄芩 清泻阳明邪热, 黄连 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炙甘草 — 和中调药。
解表清热, 燥湿止泻。
* 配伍要点:
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现代药理研究及运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 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 常等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 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小儿夏季腹泻、 脱肛等见下利之病
【运用】
1.辨证要点:身热(微寒),下利臭秽,烦渴, 舌红苔黄(黄腻),脉数(滑数)。
三、使用注意
1.凡属表里同病之证方可使用。
2.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寒热虚实属性而选
择相应的方剂以治疗。 3.权衡表、里证的轻重缓急而施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半斤 黄芩三两 【用法】
甘草炙,二两 黄连三两
原方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 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 服。
和法
葛根黄芩黄连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 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桂枝证,医 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 促,一作纵。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 黄芩 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 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分温再服。”
和
中医界的大柴胡
大柴胡的来由
胡希恕先生每日不离茶,一个大茶
壶,够上先生喝一整天。作为中医 界的伤寒巨擘,先生善用大柴胡汤 已是远近闻名,他将该方剂运用得 出神入化,加上先生的姓氏,和他 终生的爱好,友人给他一个雅号, 趣称为“大柴(茶)壶”。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
【组成】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一分
和法
这个是孔祥辉先生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疗诸多颈椎病的诸多案例之一,根 据他的经验总结:“运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治疗颈椎病多见于寸脉多浮滑, 舌苔多黄厚。口干,头胀感,必须是 有里热的阳明病即可使用”。Fra bibliotek下 法
《灵枢贼风》中所载;“若有所坠堕,恶 血留内而不去……血气凝结。”如不能即 时活化,必然阻遏血脉的正常运行,即 “痛者不通,通者不痛”,于是发生肩关 节疼痛。 证见肩关节或肘关节疼痛难举,伸屈不便, 或痛如针刺,或日轻夜重,或麻木憋胀。 由瘀血阻滞造成之肩关节痛,瘀必化热, 桃核承气汤既能攻瘀导滞通络,并兼攻邪 热,所以用之效果非常理想。
从三阳论治肩颈疾病
汗法 ————清(和)法 ————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