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

合集下载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故事导入: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简介;2. 角色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特点;3. 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4. 绘本欣赏:欣赏绘本中的精美插图;5. 创意表达:以故事为主题进行创意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培养他们对绘本故事的兴趣;2. 通过分析角色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4.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角色特点,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绘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教学PPT,挂图,卡片;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分析故事角色,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实践: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4. 欣赏:欣赏绘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细节;5. 创意表达:学生以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六、板书设计1. 故事导入:咕咚来了2. 角色分析:角色特点及关系3. 语言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子4. 绘本欣赏:插图细节5. 创意表达: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咕咚来了》故事,与家长分享;(2)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编写一段小故事;(3)以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2. 答案:(1)根据学生分享情况进行评价;(2)示例: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咕咚来了,它把小兔子吓了一跳;(3)根据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绘本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角色分析: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及关系;2. 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创意表达: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4. 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评估教学效果,提供后续学习建议。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教案名称: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2.通过绘本,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记忆新的词汇和句型。

3.引导孩子们开展语言表达和互动交流。

教学内容:绘本《咕咚来啦》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5分钟)1.呈现绘本《咕咚来啦》的封面,让学生观察,猜测故事可能与哪些主题相关,并对绘本产生兴趣。

2.通过简短的导入课题,引导学生产生关于“怎样好好迎接朋友”、“友谊的重要性”等思考。

二、阅读绘本(20分钟)1.教师以读者的方式朗读绘本《咕咚来啦》,并配合展示绘本的插图。

2.读到重要事件时,教师暂停并鼓励学生对情节进行猜测、发表个人观点。

三、辅助活动(25分钟)1.观看绘本动画片:播放绘本的动画片版本,配合展示相应的图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组织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四、语言学习(20分钟)1.选择重要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教学,并巩固学习:例如,“欢迎”、“朋友”、“相信”、“共同”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并提供相关句型的练习活动。

五、互动活动(20分钟)1.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力量”:“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你最喜欢的朋友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什么?”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友谊故事,可以是关于朋友之间的帮助、分享、互助等。

同时,老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

反思与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绘本《咕咚来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积极的互动活动和语言学习,进一步理解绘本的故事情节和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互动分享,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咕咚来了》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故事角色咕咚,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词和短语,掌握基本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喜爱故事角色咕咚,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汇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情节,运用新学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

重点:认识和喜爱故事角色咕咚,掌握故事的基本句子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咕咚玩偶、故事挂图、生词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咕咚玩偶,引导学生说出玩偶的名字,进而引入课题《咕咚来了》。

2. 讲解故事: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看故事挂图,了解故事情节。

3. 新词学习: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新词,并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对话练习。

6. 互动环节: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评价并给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咕咚来了》。

2. 在课题下方列出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旁边附上故事主要句子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一幅咕咚的画,并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描述画中的场景。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咕咚在草地上玩耍,草地上有花、树和小河。

句子描述:咕咚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他看到了美丽的花、高大的树和清澈的小河,他非常开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新词学习环节,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有趣的故事,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故事《咕咚来了》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角色头饰:小兔、小熊、小猪等3. 咕咚玩具或图片4. 故事相关图片或卡片5.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兴趣。

b. 向幼儿介绍故事主要角色。

2. 故事讲述:a. 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咕咚来了》。

b.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如咕咚的样子、特点和故事发生的环境。

3. 角色扮演:a.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b.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4. 故事讨论:a.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b. 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提问幼儿,如“咕咚为什么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会害怕?”等。

5. 故事延伸:a. 利用咕咚玩具或图片,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b. 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四、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表达。

2.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导幼儿在别人发言时尊重和倾听。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故事延伸环节的创意表现。

3. 搜集家长和幼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活动拓展1.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故事场景。

2.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咕咚玩具或其他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

3. 音乐活动:教授幼儿一首与故事相关的歌曲,如《咕咚来了》。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请家长帮助幼儿复习故事,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故事角色扮演或故事延伸环节。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

小班绘本——《咕咚》《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

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它害怕什么呢(咕咚)“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说。

(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篇1活动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

活动准备:人手一本绘本、录有“咕咚”音效的磁带、绘本ppt、动物角色图片活动过程:一、通过“咕咚”声导入活动。

师:(播放“咕咚”音效),你们听这是什么生硬?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害怕极了,它很害怕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快逃!咕咚来了!”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书,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这是书的封面,封面上有这本书的名字,咕咚,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读。

反过来这是书的封底,现在请你们将书封面向上,一页一页的看到有别针的那一页就为止。

2、幼儿自己翻阅绘本,教师走进幼儿观察它们的阅读情况并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绘本内容。

1、引发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师:好,现在将书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子中间。

小老鼠吓坏了,往前跑的路上遇到了谁?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了!”2、引发幼儿对后半部分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后面的内容。

师: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师:我们看,大熊他是什么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呢?大熊要去找“咕咚”,其他小动物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咕咚”到底是谁呢?原来是小青蛙跳水的声音啊~那它可怕么?可是为什么一开始小动物们那么害怕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会让我们害怕,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就不会害怕了。

四、回顾故事内容,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按顺序表演故事。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个故事从头看一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的第一页。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咕咚来了》,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倾听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高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习动物叫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动物头饰: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等3. 动物叫声道具: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等动物的叫声玩具4. 教学材料:画纸、彩笔、贴纸等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咕咚来了》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情节。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的叫声和形象特点。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学说动物叫声。

4. 互动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物叫声连连看”游戏,引导幼儿找出相同动物叫声的道具。

5.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和贴纸创作自己的动物故事。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创意绘画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3. 动物科普: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物科普活动,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叫声特点。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力发展。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达和创作情况。

3. 作品展示:评价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表现,鼓励优秀作品和进步明显的幼儿。

六、活动步骤1. 故事回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回顾已学过的《咕咚来了》故事情节,巩固记忆。

2. 情景再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 动物叫声接龙:教师邀请幼儿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进行叫声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故事改编: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对《咕咚来了》故事进行改编,增加创意元素。

5. 分享与展示:每组幼儿代表分享改编后的故事,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评价。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一、活动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3.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故事人物头饰:小兔、小猴、小猪等3. 故事相关图片:树木、小动物等4. 彩色纸张、画笔、胶水等手工材料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情节,能够参与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

2. 活动难点: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动作和语言。

4. 故事复述: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复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 观察与想象:教师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6. 手工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彩色纸张、画笔、胶水等材料制作故事相关物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故事阅读和创作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3.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相关故事书籍,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和讲述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

3. 评估幼儿在故事复述中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创意表现和动手能力。

5.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故事阅读和创作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调整故事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一、活动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感知故事中动物们对“咕咚”的反应。

2. 能够跟上故事节奏,模仿动物们的动作和表情。

3.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动物手偶、挂图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动物手偶,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名称,激发幼儿兴趣。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的反应,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故事中动物们的动作和表情,增强幼儿对故事的感知。

4. 小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和理由。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环境创设:在语言活动区展示故事相关挂图,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和讲述。

3. 区域活动:在角色扮演区设置动物角色,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模仿动物动作和表情时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表现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达情况。

4.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情感态度。

六、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回顾:让幼儿回顾故事《咕咚来了》的主要情节,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各动物的角色和表现。

2. 咕咚声音模仿:教师播放咕咚的声音,让幼儿模仿并尝试发出类似的声音。

七、活动过程1. 教师通过挂图和手偶,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讲述各动物的反应。

2. 教师播放咕咚的声音,引导幼儿模仿并尝试发出类似的声音。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动物角色进行表演。

4. 小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咕咚声音的特点,以及如何模仿。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模仿咕咚的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篇一:《咕咚来了》教学设计】《咕咚来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在课上,我将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体悟蕴含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对识字感兴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咕咚来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

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小动物跟着跑,最后大象拦住他们,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是一篇童话,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第一单元教学主要是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家乡的美,而本单元的参考提示中则强调以识字、写字为主,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本课识字方法的学习和渗透,将为下一识字单元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

再有我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识字量较大,这对他们独立认字、理解字义都有很大帮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过前几课学习,我发现由于课文较长,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的不牢固。

脱离了文本这个载体孤立地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散识字,提高实效性。

(三)教学方式:识字教学必须注意“音、形、义”的结合,教给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其独立识字能力。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字理识字,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会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有趣。

教学“热”“闹”时,我采用儿歌方式帮学生识字。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内容。

2. 学会正确使用动词“跑、跳、躲”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对话中。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咕咚来了》的阅读与理解。

2. 学习故事中的动词,如“跑、跳、躲”等。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咕咚来了》。

2. 动词卡片(如“跑、跳、躲”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角色和场景。

2. 讲述故事:为幼儿讲述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学习动词:出示动词卡片,教幼儿学习“跑、跳、躲”等动词,并让幼儿模仿动作。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图片,讨论故事中角色使用了哪些动词,并尝试用这些动词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5.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场景,并鼓励幼儿用学到的动词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

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动词的能力。

2. 评价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运用学到的动词进行描述。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和动词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1. 复习故事《咕咚来了》的内容。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情节。

3. 学习故事中的形容词,如“高、大、圆”等。

七、教学过程:1. 复习故事:邀请幼儿回顾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3. 学习形容词:出示形容词卡片,教幼儿学习“高、大、圆”等形容词,并让幼儿模仿形容词所描述的对象。

4. 小组讨论:让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图片,讨论故事中角色使用了哪些形容词,并尝试用这些形容词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教育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友善、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与动物相关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3. 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准备材料:1. 《咕咚来了》绘本或相关图片/卡片。

2. 描述动物特点的图片或卡片。

活动过程:引入:1. 展示描述动物特点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鼓励他们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分享与动物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阅读或讲述故事:2. 阅读 《咕咚来了》绘本或讲述相关故事。

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并鼓励他们互动参与,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学习动物词汇:3. 在故事后,向幼儿介绍与动物相关的基本词汇,如鸭子、鹅、小狗等。

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词汇并引导幼儿跟读和模仿发音。

角色扮演:4. 分配角色扮演的任务,如鸭子、鹅、小狗等。

提供适当的服装道具,让幼儿穿戴后扮演自己的角色,并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互动游戏:5. 设计一些与动物特点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模仿动物的声音、行为等。

以小组形式进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延伸活动:动物观察表:1. 让幼儿设计自己的动物观察表,包括动物的名称、特点和习性等。

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对不同动物的了解。

动物拼图制作:2. 提供动物拼图模板和彩色纸,让幼儿根据模板剪裁和粘贴彩色纸,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拼图。

鼓励幼儿在拼图上写下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活动反思:通过 《咕咚来了》小班语言教案的开展,帮助幼儿理解友善、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与动物相关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通过阅读或讲述故事、学习动物词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活动,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延伸活动中,通过设计动物观察表和动物拼图制作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知和实践体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对友善和合作的培养,并提供更多机会让幼儿直接参与实践和互动,加强对动物特点的认知和感受。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一、活动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动物手偶:小兔、小猴、小鹿等3. 水果卡片:苹果、兔子、猴子等4.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动物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欣赏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并在故事结束后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4. 词汇学习:教师出示水果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水果的名字,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表现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大自然,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创作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创意表现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进步。

4. 通过期末评估,综合评价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六、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让幼儿理解并复述故事《咕咚来了》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难点:1.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2. 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能够流畅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咕咚来了》教案

《咕咚来了》教案

《咕咚来了》教案目标: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咕咚来了》这本儿童绘本,了解友善和宽容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就书中的角色和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能够通过创造作品来展示故事中的主题和自己的想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咕咚来了》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咕咚来了》,如果有,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知道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2. 阅读和讨论(15分钟)- 教师朗读《咕咚来了》,学生跟随阅读。

- 阅读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主要角色有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觉得故事中的角色应该怎样对待其他人?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要求他们讨论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做得对吗?他们应该怎样处理冲突和困难?-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4. 创作时间(15分钟)- 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得到一个纸板和一些绘画、手工艺等材料。

- 要求学生合作创作一个与故事中主题相关的作品,可以是绘画、手工艺品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他们的作品。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解释和分享,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给予反馈。

- 教师可以点评每个小组的作品,指出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从《咕咚来了》中学到了什么?你如何运用这些教训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和冲突?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应对冲突和困难的经历,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 组织一个班级或学校的友善和宽容活动,例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友善演讲比赛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实践友善和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咕咚来了》绘本- 纸板、绘画、手工艺等材料- PowerPoint投影或黑板(续)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应对冲突和困难的经历,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教案:小班语言《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教材《咕咚来了》,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咕咚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和叫声,培养幼儿的听、说、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难点:正确发出动物的叫声,能根据动物特征进行仿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挂图、小动物手偶。

学具:小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如:兔子、小鸟、小狗等。

2. 讲述故事(10分钟)教师用挂图和手偶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和叫声,让幼儿复述故事情节。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幼儿认读、跟读,然后分组进行朗读练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和叫声,选择正确的生字词卡片。

5. 小组活动(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动物,进行对话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咕咚来了》兔子咚小鸟忽忽小狗汪汪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生字词卡片进行朗读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朗读练习环节,部分幼儿对生字词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让幼儿亲身体验,进一步加强对动物特征和叫声的认知。

同时,可以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一)教学难点1. 正确发出动物的叫声对于幼儿来说,模仿动物的叫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启蒙》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童话”,详细内容为“咕咚来了”一节。

该章节通过咕咚这一有趣的角色,引导幼儿感知语言中的节奏与韵律,培养幼儿对语言声音的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发音“咕咚”,并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

2. 培养幼儿对语言节奏的感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发音“咕咚”,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感知语言节奏。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咕咚”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玩偶、童话故事书、卡片、录音机、音乐CD。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咕咚玩偶,讲述咕咚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咕咚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童话故事书,讲解“咕咚来了”的句子,让幼儿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找出带有“咕咚”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4. 语言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咕咚接力”游戏,让幼儿用“咕咚”进行语言表达,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创意绘画(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的咕咚形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咕咚来了》2. 板书内容:咕咚的正确发音咕咚在句子中的意义语言节奏感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咕咚的故事请幼儿用今天学到的“咕咚”一词,编写一个短小的故事。

2. 答案示例:咕咚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住在大森林里。

一天,咕咚遇到了小兔子,它们一起玩耍,一起吃胡萝卜。

咕咚和小兔子成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发音不准确、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023年小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实用

2023年小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实用

2023年小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实用教案:小班语言《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以《咕咚来了》绘本为教学素材。

绘本讲述了小动物们误以为木头是可怕的咕咚,在兔子带领下,大家认识到咕咚其实是一颗熟透的苹果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夸张和想象手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孩子们勇敢、聪明、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记故事内容,理解夸张和想象手法。

难点:学会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绘本《咕咚来了》、咕咚头饰、苹果图片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咕咚来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观看并回答: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为什么害怕咕咚?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孩子们观察咕咚和苹果的形象,讨论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角色扮演(5分钟)孩子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苹果图片,引导孩子们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述苹果。

孩子们可以画出自己想象的苹果,并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故事情节2. 夸张手法3. 想象手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复述故事《咕咚来了》。

2. 画一幅关于咕咚的画,并写上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故事内容掌握较好,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角色。

在随堂练习中,孩子们能够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述苹果,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关于咕咚的故事,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童话故事》中的《咕咚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学习用语言描述图片,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 学生能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用语言描述图片,培养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PPT,生字词卡片,咕咚来了动画视频。

学具:学生课本,写字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咕咚来了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朗读。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b.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

4. 实践活动:a. 学生观察课文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b.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描述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咕咚来了》2. 生字词:咕咚、兔子、狐狸、猴子、大象、猎人3. 故事主题:友谊、团结、勇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咕咚来了的故事续写。

答案:学生发挥想象,以咕咚和动物们为主角,编写一个关于友谊、团结、勇敢的故事。

2. 朗读课文,并给家长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对故事有了深入理解。

2. 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童话故事,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设计与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

小班阅读教案《咕咚来了》

小班阅读教案《咕咚来了》

童话阅读教案咕咚来了辛丰中心幼儿园夏梅兰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3.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故事PPT,幼儿每人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一本书(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咕咚来了》(2)教师让幼儿观看封面,让幼儿看看封面上有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在哪?(3)封面上有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认真看图书,看图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看。

2.幼儿自主阅读(1)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师指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看书,可以让幼儿轻轻地小声地讲一讲。

(2)对幼儿进行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跑?3.幼儿观看PPT(1)师: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2)看第一幅画面,教师讲述:湖边有一片高大的木瓜树,树上结满了黄灿灿的木瓜。

(3)看第二幅画面,提问:谁来到了木瓜树下?木瓜从树上掉下来“咕咚”一声,小白兔听了怎样呢?(4)引导幼儿看第三幅画:小白兔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

(5)引导幼儿看第四幅画,提问:小白兔在跑时遇到了谁?小白兔对狐狸怎么说的?(6)他们一边跑一边喊了什么?(不好了,咕咚来了)(7)小白兔和狐狸在跑的时候又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呢?引导幼儿往下看(8)他们又碰到了小猴子,河马、大象和老虎,他们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咕咚来了”,小朋友也学一学。

(9)最后,他们碰到了谁?狮子对他们说什么了?小动物们来到了哪里?(10)教师引导幼儿看最后一幅画面:这时,又有一只木瓜熟透了,被风一吹,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故事)咕咚来了一、活动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3.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动物手偶:小兔、小鹿、小猪等3. 故事相关图片4. 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手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的外形特点。

2. 教师讲述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故事分享: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图片,鼓励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或场景。

2.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价,以全面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资源1. 故事视频:《咕咚来了》2. 故事相关音频素材3. 动物角色卡片4. 故事情节图解5. 互动游戏素材七、活动实施步骤1. 视频观看:教师播放故事视频,让幼儿观看并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 音频欣赏:教师播放故事相关音频素材,引导幼儿倾听并复述故事内容。

3. 角色认知:教师出示动物角色卡片,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4. 图解分析:教师展示故事情节图解,引导幼儿分析故事的发展顺序和角色关系。

5. 互动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故事内容和角色认知。

八、活动安全与卫生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绘本——《咕咚》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

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
(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
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
它害怕什么呢(咕咚)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
——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
——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
——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
——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

(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

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
——咕咚到底是谁啊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