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文化对人生事业发展的启迪
儒释道三家的人生境界
![儒释道三家的人生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f6f1904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1.png)
儒释道三家的人生境界儒释道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哲学流派,这三家在人生境界的理解上各有不同,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价值观。
下面将分别探讨儒家、佛家和道家对人生境界的看法。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人生境界的核心是“仁”。
儒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一个具备仁德之德的君子。
仁者,爱人、恕己、尽责、宽容。
在儒家看来,人应该以仁为己任,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与人为善,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他人。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
儒家追求的境界是在社会中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佛家则追求的是超脱尘世的境界,其人生境界的核心是“涅槃”。
佛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
佛家强调放下欲望,超越世俗的执着,通过修行实现心灵的解脱。
佛家追求的是超越个体的智慧和境界,通过觉悟和慈悲来摆脱人生的苦难,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佛家的人生境界是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境地,超越个人的欲望和苦难。
道家注重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人生境界的核心是“道”。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主张顺应天道,与自然共生共存,通过修炼内功,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道家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状态,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即不主动干涉和扰乱自然的运行。
道家的人生境界是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境地,超越功利和欲望的束缚。
儒释道三家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儒家追求的是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佛家追求的是心灵解脱和超越苦难的境界,道家追求的是与自然的和谐和无为而治的境地。
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境界追求,都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指导。
无论是追求仁德、涅槃还是道德,都是对人生境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和境界的提升。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境界。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028800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3.png)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第一篇: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一、儒家的人生态度:“入世”、“有为”、“现实”的人生态度(一)“入世”:所谓“入世”,就是表示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它也不关注向上的、向天国的追踪。
在方向上,既不向外,也不向上,它就是进入现实社会。
儒家创始人孔子有这两句名言:一是“未知生,焉知死?”,就是重视生命,不关注死亡以后的状态。
二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现在这么郁闷烦恼,自己的事情还没治理好,搞这么多鬼事干吗?所以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这就是说到儒家的“入世”的情怀。
(二)“有为”:儒家强调“有为”,就是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
儒家对人生最大的启示就是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宣传他的思想。
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不能干你还硬要干,就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吗?这是对孔子的最大误解。
我们说,儒家精神的精彩就在于这番话。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你的良知判断并确定一个一生将为此奋斗的境界,哪怕是在实现这个境界过程中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在所不惜,不放弃这种努力,不放弃这种追求。
它展示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理想暂时不能实现,但不停止努力,一旦时机成熟,这种理想就能实现。
有两句话最能代表着儒家这种有为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人的一个积极有为的一种行为方式。
那么我要问,为什么中国圣贤要让真正的君子这样呢?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因为“天行健”,即自然的运行是刚健有为,因此人应该效法天道而自强不息。
所谓天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风雨博施,阴阳大化”,都是在这样运动着,生生不息啊。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84d8c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e.png)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咱今儿个来聊聊儒释道,这儒释道啊,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三位超级导师,各有各的妙处。
先说说儒家,儒家就像是那个严肃又热心的班主任。
整天在你耳边念叨着要做个正人君子,要遵循一大堆的礼仪道德。
这就好比给你的人生画了个规规矩矩的框框,你要是想调皮捣蛋,“啪”,立马被儒家的戒尺打手心。
你看,儒家让我们积极入世,就像硬把你从被窝里拽出来,塞给你一堆任务,告诉你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感觉就像是给你套上了小夹板,让你一路狂奔向着成功的彼岸。
不过呢,这夹板也不是坏事,它能让你跑得更直溜,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要是没有儒家的这些唠叨,咱可能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再瞧瞧佛家,佛家就像是一个看透一切的智者,坐在那高山之巅,云淡风轻地看着世间的一切。
佛家告诉我们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就像那海市蜃楼一样,看着挺美,其实摸不着。
我们就像一群在戏台上瞎蹦跶的小丑,被各种欲望牵着走。
佛家说要放下,这放下可不容易,就好比让一个守财奴把他的财宝全扔了,那简直比割肉还疼。
但一旦你真的开始试着放下,就像甩掉了身上重重的壳,一下子轻松得能飘起来。
道家呢,道家就像是一个逍遥自在的神仙。
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这就好比你是一棵小树苗,道家说你就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生长就好了,别瞎折腾。
别今天想长成参天大树,明天又想变成歪脖子树。
道家就像一阵清风,在你被儒家的规矩压得喘不过气,或者被佛家的高深理论弄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吹过来,告诉你:“嘿,放松点,跟着感觉走。
”儒家是那根坚实的拐杖,让你在社会的道路上稳稳当当;佛家是那盏清心的明灯,让你在欲望的迷雾中看清方向;道家是那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你自由随性的心灵之门。
有时候觉得,儒家像一个严谨的工程师,把人生的大厦按照精确的图纸搭建;佛家像一个深邃的哲学家,在你灵魂的深处进行一场思想的大扫除;道家像一个浪漫的诗人,带着你在自然的怀抱里尽情撒欢。
要是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儒家就是那详细的旅行攻略,告诉你每个景点该怎么玩;佛家就是那提醒你不要被途中的小诱惑迷惑的智者;道家就是那个鼓励你随性而游,发现意外之美的伙伴。
关于《儒释道》心得
![关于《儒释道》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f11d3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0.png)
关于《儒释道》心得《儒释道》是一部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部作品,我深入了解了儒家、佛教和道家三大思想流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从中汲取了很多智慧和启发,也对自己的人生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以下是我对《儒释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即仁爱和仁义。
通过读《论语》等经典著作,我体会到了仁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善意和关心,不仅包括对家庭成员和亲人的关怀,也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仁义则是指对他人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包括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
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修身来影响身边的人,通过齐家来建立和谐的家庭,通过治国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儒家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修身自律,才能去影响和教育他人。
儒家的这种思想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积极、良好的关系,注重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想谈谈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佛教是一种求解脱苦难、达到内心平静和智慧的信仰体系。
佛教强调追求解脱和超越,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觉。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苦、集、灭、道」,即苦因缘生,集因缘起,灭因缘灭,道因缘成。
佛教的根本观念是「无我」,即认识到自我实际上是没有真实存在的,追求解脱也就是超越个人的欲望和執着,从而达到智慧和内心平静的境界。
佛教注重慈悲心和善行,强调不伤害他人,广泛行善,积累功德,追求菩提道。
佛教的这种思想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认识到人生无常,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的,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需要摆脱个人的欲望和執着。
最后,我想谈谈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道家强调自然和自由,追求道的境界和自我完善。
道家的核心理念是「道」,即道可道,非常道。
道家追求的是识别万物的本质和真理,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儒释道,人生的三大修行
![儒释道,人生的三大修行](https://img.taocdn.com/s3/m/bba4f2f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f.png)
儒释道,人生的三大修行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精髓,三家智慧各有侧重,而这种不同侧重恰恰可以对应人生的三大阶段——年轻时、中年时、年老时。
中国文化因儒释道的融合而趋向圆满,这是人生的三种大修行,也是人生的三种真境界。
年轻时学儒家人在年轻时,要么思想刚刚开始成熟,要么刚刚踏入社会,此时面临很多重大人生课题,比如学会做人做事、能够安身立命等等。
而这些课题,也正是儒家的重要课题;儒家提供的,也正是最恰当、最好的智慧。
孟子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什么是浩然之气?就是至大至刚之气,也可以说是正气。
先要有一身正气,这是做人的根基。
孔子言“吾十五而有志于学”,自此一生不辍;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这是做事的根基。
这两大根基,都需要也最适合在年轻时确定,如此之后铺开的人生才能有底线和方向,而避免误入歧途甚至邪路。
人在年轻时,未经社会地充分打磨,身上往往有很多毛病和弱点,如果没有修养功夫,就很容易跑偏,失去操守、投机取巧,最终变得圆滑世故甚至不择手段。
这就需要儒家的“内省”工夫,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勤于内省并及时修正,这是最有效也最容易上手的修养功夫,关键看能不能重视起来并做下去。
如果能养成习惯,日积月累之下就是真修养。
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也最容易在周围人影响和现实刺激下不讲信用、不讲义字。
这样的人,做人已经失败,做事必也做不大、做不久,甚至把自己折进去。
于是儒家所极力倡导的“信”“义”,就显得尤其重要,最适合年轻人作为做事和做人准则。
“恕”,又是儒家的一大精神。
人在社会上,面临复杂的局面,很多事都是不合理,很多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宽容的态度,不但做不好人、行不好事,甚至连路都可能都走不下去。
懂得宽恕,这是一种涵养,也是做人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最能概括儒家精神的一句话,就是《易经》中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面所说,就是厚德载物,这是自强不息的底子,人品的底子好,事业的盘子才能大。
儒释道三教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参照
![儒释道三教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参照](https://img.taocdn.com/s3/m/c41803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f.png)
儒释道三教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参照一、儒教文化与当代社会儒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参照。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精神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将君子精神理念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政治领导、企业管理和教育等领域,在维护社会准则、提高企业氛围和推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儒家思想还强调了适应变化和灵活性的重要性。
在当今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企业以及个人要具备应对变化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儒家思想中的“知天命,易之为道”理念能够提醒当代人灵活应变,并在变化中保持平衡。
二、释教文化与当代社会释教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传统和历史。
释教中的“无我”和“空”的思想,强调个体在自我修养方面内外一致,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参照和影响。
当代人们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危机,释教文化提供了一种心理暂缓和解决方法。
同样重要的是,释教文化强调“善良”的品质以及宽容和爱的力量。
当今社会中,正义、公平以及善良是社会和道德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释教文化中的关爱、宽容和沉默,不仅强化了文化的“人情关怀”,还把精神层面的因素融入了社会关系中。
释教的这种人文思想成为了当代社会善良品质、社会责任、社会公义和道德象征的标志。
三、道教文化与当代社会道教文化代表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道哲学。
在当代社会中,道教文化以其矛盾统一的思想概念和认识论的哲学,对当代社会起到了指导性和启示性的作用。
道教注重个体修炼和个人成长,主张把握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成功,并与周围人建立真诚,不掩饰的相互关系。
道教的这种修炼和成长理念,注重个体灵魂、精神和内在能量的发挥,对当代社会的心灵问题和文化能量有重要的传承和启发。
此外,道教文化还推崇自由、包容、大道和平等的观念,并倡导不断尝试和创新。
在当代社会中,企业家和创业者会遇到许多瓶颈,包括技术难题、人才招聘和维护相关资源等问题。
人生儒释道-人生感悟
![人生儒释道-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47b5489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0.png)
人生儒释道-人生感悟在仔细阅读了由张松辉写的人生儒释道后,发现自己对*几千年来的古代人文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该庆幸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不朽的永恒的思想,让我们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采用不同的思想,灵活运用,调节自己的心态,做到让自己更加平和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人生儒释道》这本书的绪论阐述了儒释道三家各自的基本人生观。
儒家的基本观点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佛家是“磨砖成镜”;道家是“逍遥适意”。
综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古代的文人都会有一种共同的心理。
要有一种虔诚的信仰,随遇而安,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正如书中作者所说“虔诚的信仰会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十分的充实和自信,比欲望四溢的世俗人少却了多少烦恼和痛苦”。
我很同意作者部分观点,一个人有了信仰,才有了坚定不移的心,才能朝自己的目标奋进。
随遇而安,是一种豁达,风轻云淡,是我们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过分的禁欲却是我不能认同的。
有欲望才能有追求,如果一个人真无欲无求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禁欲在我的理解里其实是一种逃避,是不敢直视自己的表现。
作者在书中写到,命运是先天条件、后天努力和客观机遇的结合品。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都说种的什么花就结什么果,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天才是由99%的汗水和1%的天赋构成的”,结合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学生涯里你不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那么你想找一个好工作也只是纸上谈兵。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投机取巧注定失败。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我们的未来都是自己决定的,也许幸运之神不会总是眷顾你,但你要时刻做好准备。
当机遇降临你却没有能力抓住时,再懊悔就为时已晚了。
书中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佛家提出的“烦恼即菩提”了。
关于这个观点的内容解释就连佛家内部也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佛法的智慧就是智慧,然而,世俗的愚昧就只是愚昧,将愚昧和智慧区分的特别明确,小乘佛教的人都抱有这种观点。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e6da3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0.png)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儒释道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接触并深入了解儒释道思想之后,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智慧与价值,带给我了一系列的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儒释道思想的总结,希望能够传达出一部分我所体悟到的思想精髓。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强调了一个人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仁爱、孝顺、孝敬、忠诚等。
这些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可以在社会中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秩序。
而这种秩序,又可以带来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同时,儒家思想还追求知识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儒家认为,一个人应当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和不断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够修养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儒家强调的是道德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则追求和谐与自然。
道家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注重和谐与平衡。
道家追求的是跟随自然的道路,以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他们强调对于自我和外界的接纳和适应,而非强求改变和抵抗。
通过与自然融合,道家追求着一种超越个体的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通过努力与外界竞争来实现,而是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谦卑、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去实现。
最后,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人生的意义和解脱。
佛家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而苦苦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欲望的执着与追求。
佛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无我,即人们应该超越自我与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解脱。
佛家通过修行禅定和慈悲,以达到对于自我的超越与人生的解脱。
综合而言,儒释道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同层面上的感悟。
首先,它们告诉我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道德规范。
其次,它们让我意识到知识和修养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和改变。
最后,它们让我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浅析儒道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
![浅析儒道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83514b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8.png)
浅析儒道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儒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思想之一,分别以儒家、道家为代表。
这两种思想在对个人的发展产生启迪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儒家和道家的角度,来浅析其对个人发展的启迪。
一、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乐、忠诚、平和等。
儒家思想主张个人的道德修养应是最高的追求。
儒家强调“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君子,是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
首先是修身。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必须修身以致正心、修心以致定心、定心以致静心,从而达到心灵的完善和气质的提升。
儒家强调自我学习和实践,提倡读书、做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君者道”的思想,使得儒家思想中贯穿着推崇格物致知的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来体现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
其次是齐家。
儒家强调家庭德政,认为家庭和睦、家风正派,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个人要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和好的子女,要对家庭和人民有一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庭教育是培养国民道德素质的起点,儒家鼓励人们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是国家的基础。
最后是治国。
儒家思想认为,一切的政府行为都应该遵循“仁政”的原则,即以人民的利益为首要考虑,实行德政。
治国的关键是人才,儒家主张“天下为公”,甘于吃苦、善于聚贤、才学兼备、能力强大,是成为一个合格君子的必备条件。
二、道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
道家强调人要学习自然的智慧,让自然的力量引导个人的发展。
在道家的视角中,个人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
如何让自己充满生命力,是道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
首先是求道。
道家主张追求真理、追求人生意义,通过挖掘自己内心的潜力和意义,才能达到自我完成和宁静的状态。
道家重视个人的内心感悟、跳出框架的思维和多元的思考方式,避免刻板的定义和限制。
佛儒道三家思想揭示的人生真谛:放下过去,变通当下,奋进未来
![佛儒道三家思想揭示的人生真谛:放下过去,变通当下,奋进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e4c30e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c.png)
佛儒道三家思想揭示的人生真谛:放下过去,变通当下,奋进未来所谓“大道至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本质上并不高高在上,而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密切相关。
有人说: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
换个角度,如果把我们的人生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不妨用佛家的心境去看待过去、用道家的智慧立足当下,用儒家的精神对待未来。
跟佛家,学会放下过去佛家教会我们的内心修炼,最重要的是一种自在的心性。
如果用三个词概述佛家所倡导的人生主旨,那便是:看破,放下,自在。
人生,由看破开始,在放下中前行,于自在中成就。
“放下”是“看破”与“自在”的桥梁。
如何能看破?什么是自在?只有懂得放下的真谛,才能了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在河边看到一位过不了河的年轻女子。
小和尚自己蹚水到了河对岸,老和尚却背起女子帮助她过了河。
小和尚问道:“师父,我们僧人是不能近女色的,您为什么要背那名女子过河?”老和尚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呢?”我们的人生之道,不也是如此吗?刚过去的2020年,你一定经历了很多挫折悲欢,是否还要继续背着?那些我们一直背着的东西,就叫做“放不下”。
何为看破?看破什么?便是我们所背的事情之虚妄;何为自在?便是放下这虚妄的包袱后的轻松安宁。
我们活得纠结,在于那些早已过去的事儿还放在心里;我们活得太累,在于我们背了太多本该放下的包袱。
这就是人生太累与痛苦的真相。
要懂得适时放下,适时清零。
《六祖坛经》中问:“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道'原本非常通流顺畅,没有阻碍,所谓的“却滞”又从何而来呢?《金刚经》中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一切的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闪电,瞬息即逝。
我们平时所看到事物的形与相,都不是真实的形与相,事物真实的形与相是“无相”。
高一作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
![高一作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3bd390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9.png)
高一作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高一作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我们人生的启示。
虽然这些思想产生于很久以前,但它们依然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人生智慧哦。
首先说说儒家思想吧。
儒家最有名的思想家是孔子和孟子。
他们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就是"仁"。
什么是"仁"呢?简单地说,就是"爱人"。
孔子教导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你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去对别人做。
比如说,你肯定不愿意别人骂你、打你,那你就不应该去骂别人或打别人。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哦!孔子还教导我们要"学而时习之"。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要勤奋学习,经常温习所学知识。
记住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如果偷懒的话,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东西。
所以同学们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专心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除了勤学之外,孔子还告诫我们要"慎独"。
意思是说,即使你一个人无人看管时,也要谨慎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人。
大家想一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言行一致、光明磊落,那社会就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安全了!孟子也是一位伟大的儒家思想家。
他教导我们要"尽心知性""存心养性"。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性,发扬光大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接下来讲讲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他们总是教导人们要顺其自然,遵循大自然的法则生活。
比如老子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意思是,要常常反省自己,去掉心灵的杂念和私欲,最终达到一颗"虚心"的境界。
儒、释、道文化对人生事业发展的启迪
![儒、释、道文化对人生事业发展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8f8ea232011ca300a7c39012.png)
儒、释、道文化对人生事业发展的启迪儒释道文化的异同论儒释道文化是代表着我国的文化精髓,是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儒释道文化对现今社会更有着不可否认的适用性。
我们通过儒释道文化获得了许多社会经验,使我们对社会有更新一层的认识。
儒释道文化在各自的发展中也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们之中各有异同,互为补充,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
“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
释是印度净饭王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东汉末年张道陵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在中国境内广泛传播,影响巨大。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
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
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是“蜂王浆”。
老子可能三五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
现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实还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观点,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儒释道三家智慧,洞见人生!
![儒释道三家智慧,洞见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167d4b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d.png)
儒释道三家智慧,洞见人生!口袋哲学品味读书哲学与人生作者:田青,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来源:活法(ID:huofa2005)本文已获授权我们现在要复兴传统文化,那么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我有一个比喻,我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三根柱子,两层楼。
大家都学过物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三根柱子是什么呢?就是儒释道,缺一不可。
现在有一个倾向,很多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国学,把国学等同于儒学,把儒学简化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其实这些都是启蒙的东西。
真正儒学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仁义礼智信。
联合国总部有孔子的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个字很简单,但是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按照这八个字要求自己,那么世界就和平了。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儒家强调读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其实儒家的根本思想就是两个字:礼乐。
但是今天的礼乐还剩多少?首先礼已经很少了,礼貌是要培养的,礼貌要用形式来表达,我们看日本人总在礼貌地鞠躬,但是人家鞠躬是跟我们中国人学的,中国有些年轻人越来越没有礼貌了。
我有一个学生,他跟我说:“老师,我现在特别难受,我见到我尊敬的师长,我想表达尊敬,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他说上小学时,要戴红领巾行队礼,小学毕业之后到今天,他就不会行礼了。
道家让中国人的心里平衡得到最好的补充,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是按照儒家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多少人能够封侯,能够建功立业?那个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就看到了道家的无争无为的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变化就更大了,儒家不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只关注人的道德,子路曾问孔子生死之事,孔子只回答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那么人究竟有没有灵魂?人死了以后到哪儿去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才考虑这个问题。
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为什么中国没有创造任何一个宗教呢?宗教的产生,必须有条件。
任何宗教的产生,都必须是社会的上层感受到现实的不合理和现实的痛苦。
解读儒释道揭示人生哲理
![解读儒释道揭示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ce27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8.png)
解读儒释道揭示人生哲理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
中国人文精神,尤其表现在人生智慧上。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礼乐教化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的功夫,尽心知性而知天。
道家老子、庄子的人生智慧是空灵的智慧,逍遥的智慧,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和。
佛教的人生智慧是解脱的智慧,无执的智慧,启迪人们空掉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
儒释道三教的哲学,充满了普遍和谐、园融无碍的智慧,在今天仍有其价值与意义。
一儒家的人文关怀与价值信念孔子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肯定人的文化创造,尊重历史上积累的文化成果。
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周礼的维护。
周文源于宗教并取而代之。
周代礼乐教化是中华先民长期伟大创造的结晶。
礼使社会秩序化,乐使社会和谐化。
礼让为国,安定社会,消弭争夺战乱,节制骄奢淫逸,是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前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这是礼乐制度的正面价值。
试问,在二千五百至三千年前,人类的哪一个文明有如此辉煌的制度文化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来调节的,包括需要有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事情。
《中庸》中记载孔子答哀公问政的一段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这就是说,“仁”是人的类本质,是以亲爱亲人为起点的道德感。
“义”是合宜、恰当,尊重贤人是社会之义的重要内容。
“亲亲之杀”是说“亲亲”有亲疏近远等级上的差别,“尊贤之等”是说“尊贤”在德才禄位上也有尊卑高下的等级。
“礼”就是以上“仁”(亲亲之杀)和“义”(尊贤之等)的具体化、形式化。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59742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0.png)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儒家说,要积极入世,做个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就好像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标,告诉我们该往哪儿走,该怎么做。
想想看,要是大家都能像君子那样,讲诚信,懂礼仪,有仁爱之心,那这世界得多么美好啊!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和谐社会嘛。
佛教呢,告诉我们要慈悲为怀,要看破红尘的纷纷扰扰。
就好像给我们的心安上了一双慧眼,让我们能看透那些虚幻的东西,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哎呀,有时候我们在这尘世中摸爬滚打,不就是容易迷失自己嘛。
佛教的智慧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的路,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再说说道家,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这就像让我们顺应自然的节奏,不要去强行改变什么。
好比那流水,它总是自然而然地流淌,遇到石头就绕过去,遇到低谷就填满。
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这样嘛,不要总是和命运抗争,有时候顺着它的方向,反而能走得更顺畅呢。
你说,要是我们能把儒释道的这些启示都融合起来,那我们的人生得多精彩呀!遇到困难了,我们就用儒家的积极进取去克服;面对诱惑了,我们就用佛教的智慧去抵挡;在生活中,我们就用道家的顺其自然去对待。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不往往都是有着儒家的进取精神,同时又有着佛教的平和心态和道家的豁达胸怀嘛。
他们在该努力的时候拼命努力,该放下的时候也能洒脱放下。
我们普通人也可以这样啊!工作的时候,就像个儒家弟子一样,努力拼搏,争取做到最好。
和人相处的时候,多一些仁爱之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就想想佛教的那些道理,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在生活中一些选择上,就顺其自然,不要过于纠结。
儒释道对人生的启示,真的是太宝贵了。
这可不是什么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智慧呀!我们可不能把它们丢在一边,要好好去领悟,去实践。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儒释道就像是我们的旅伴,它们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能给我们力量,能让我们的旅程更加精彩。
所以呀,让我们带着儒释道的启示,开开心心地去走我们的人生之路吧,难道不是吗?。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a0651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2.png)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儒释道》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本关于儒家、佛家和道家三种思想的对比和融合的书籍,《儒释道》旨在帮助人们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内心的平静。
首先,我在阅读《儒释道》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儒家追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以及个体的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问题也愈发突出。
而儒家强调的“仁爱”和“和谐”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
只有真正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和谐发展。
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信条。
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自己,才能以身作则,引导他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与儒家思想相对比的是佛家思想,在《儒释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个体内心的净化和解脱,并通过修行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和培养。
佛家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方式。
通过冥想和禅修,我们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在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道家思想作为《儒释道》的第三个要素,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道家追求的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道。
在逐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功成名就,而忽略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操控,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的律动相结合,才能真正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儒释道》是一部让人重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比和融合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儒道释对人生的启迪!
![儒道释对人生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7752fe48be1e650e52ea995c.png)
儒道释对人生的启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
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
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最近我阅读了《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觉和人生智慧,揭示了人生做人、做事和修心的道理,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道家智慧——机敏做人畅通无阻:道家机敏的做人学问,不是追求阴谋诡计,也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
儒家智慧——中正做事成就卓越:儒家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
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精英。
佛家智慧——超脱之心远离灾难:佛家慈悲宽大,忍让包容,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超脱修心的学问。
有了这种心境,人就会变得豁达而坚强,远离仇恨,避免灾难,获得人生的成功。
参古酌今,占为今用,体味人生,铸就卓越。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若以华夏大宗论,则粲然绵延有五千年之誉,若只以儒释道三家论,则一般认老庄为道家原始,孔孟为儒家开宗,迄今已约两千五百年,而佛学在两汉之际经西域传入汉地,至今也有近两千年的时间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
谈到中国文化,我们就会罗列一大串名垂青史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等等,在这些人物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们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而且许多人都精通佛教和道教,甚至有一些人本身就是佛道中的高人。
儒释道思想对年轻人的启示
![儒释道思想对年轻人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54b5e3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a.png)
儒释道思想的启示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作为重要的学说流派,一直在对中国人产生着影响,因此,很难去分析和判断中国人是更加偏向儒家还是偏向道家。
儒家思想一直是以正统学说思想的姿态展现给世人,不曾游离于庙堂之外,始终被统治阶级所敬奉。
但是,仔细观察过往的历史,道家也是如影随行的,统治者也会不时的依据道家的学说来制定国政,实施自己的统治。
由于儒家的正统地位,人民大众大多以儒家的思想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道家的思想由于其出世、无为消极的特点,是游离于正统思想之外的。
所以,在个人发展这一问题上,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立心、立身。
“仁”是
孔子的哲学观点,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仁”不仅是社会政治、
也是个人修养和伦理道德的最高思想和标准,要以终身行之。
践行“仁”的思想,就要求去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强调人要有包容性,要宽以待人,自己的内
心要从仁出发,然后自己的行为举止是从内而外的去践行“仁”。
“仁,内也,非外也。
”人以“仁”立心、立身,就要求自己的所有言行以“仁”为最高标准,孔子曾经这样指出“仁”的重要性,“不仁者不
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儒、释、道思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儒、释、道思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0c9c367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7.png)
儒、释、道思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儒、释、道传统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百家争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到唐朝开始至今,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以三家之学为支柱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
释家、道家、儒家可以说是同时期存在的。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公元前571年)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一直都是注重于天人合一的。
这种思维模式特别讲究宇宙事物的有机统一,自然协和,进而把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看做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
儒、释、道的区分“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
)儒家偏入世,注重仁、义、礼、智、信。
信奉“以人为本”,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偏出世,注重清心寡欲、无为而为。
鼓励人们亲近自然、淡泊名利、顺其自然。
佛法包含世间万法,以出世的思想去入世。
讲究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注重磨炼自己的心性。
儒、道、佛三家各成体系,其学说是我国文化的命脉,并倡导我们要知因果善恶、明是非正邪、尊重自然规律。
儒、释、道的区别儒学:修齐治平以教化为核心,以文化为主体。
仁、义、礼、智、信。
展现自我,传播文化。
道学:道法自然以治理为核心,以规律为主体。
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学:觉悟人生以大爱为核心,以奉献为主体。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相由心生,一念是魔一念是佛。
儒、释、道思想的整合化一雍正说“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生命,我们总是希望在自己的岁月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事业,它会人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地更加绚烂。
学习完这学期的儒释道文化与创业课程之后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通过接触灿烂儒释道文化,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这个宇宙的奥妙,这些对我将来的事业发展都大有裨益。
儒释道文化与创业基础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首先就是让我入何看待大道和宇宙的自然规律,其次是教会认识自然规律的方法论,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运用宇宙自然规律,使自己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如何去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人生价值。
首先是让我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儒释道文化。
儒释道文化以宇宙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的角度看待问题。
得到的结论与现在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到的结论惊人的相似,这完全打破了先前我对儒释道持有的玄幻、神学、不科学的看法。
从水结晶实验到世界的奥秘,这些经过数以万计的科学精英研究的结果竟然在儒释道的文化中都可以找到缩影。
无论是儒学、道家还是佛教大部分都教化人类与人为善。
说:“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与道:心善渊;第1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与善仁·······”①而佛经中也说到:“所以众生。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②,此两处都有对善良的教化,它们都在主张每个人做的好事会被上天知道,同样要是做的坏事也会被上天知道,每个人都有一面明镜,照射出我们的心灵的美与丑;同样今天我们种下的因在明天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我们平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概也就出自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吧。
这些教化人性的言论本身没有错,但在课上看到伟大的科学实验水结晶之前,我们总认为这些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臣民思想巩固国家基础的工具。
却不知这简短的汉字背后却蕴含了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拿我们都熟知的水结晶来讲,从这些是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恰恰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这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真理使然。
水结晶表明在接受到不同的心理暗示之后,微观下的水分子呈现不同的状态,美好与善良的心理作用下水分子的形状也会很漂亮,而接受到扭曲丑陋的心理作用后水分子也会呈现出残缺的形状,正不真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理吗?因此面对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我们再也无法用封建,过时,刻板的字眼来形容了,而是要心怀着敬仰与赞赏,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向着儒释道的指引方向前进,并且要潜心去学习钻研这些文化,最终能为我们所用,让它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尺去指引生活与事业。
其次这种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体,不禁让我们为之惊叹,试想是不是所以的人文方面的言论都可以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论证,所有的科学结果也可以归结为一个人文性质的结论第2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呢?这将引起我们强烈的思考与追求,如果能够实现那对当今的学术界将会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到那是我们的知识将跨入到一个全新的的世界,这个任务也许就要落在了我们这一代的肩上,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如果说以上可以叫做我对儒释道文化和人生事业的世界观的话,那么接下来我要阐述的就是我的儒释道文化和人生事业的方法论——探索宇宙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大道。
大道看似很神秘,离我们遥不可及,其实它就藏在我们的身旁,悄悄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而且它也不是高深莫测的。
探索自然规律的第一步就是要参悟宇宙和大自然,从身边极其平常的现象中发现蕴含在自然里的规律,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宇宙和大自然作为参悟的对象呢?众所周知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之所以能繁衍生息上万年而没有毁灭就在于它存在的最优化,从每一个部分的在优化到每个部分之间联系与平衡的最优化都决定了这是个平衡的完善的系统,因此我们要参悟它,发现其中的奥妙其次就是:何为参悟?从个人理解方面说,参悟是心境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是,置之金钱权利于度外,摒弃掉一切的杂念之后,对外界事物的客观的重新的审视与思考,并且最终得到蕴藏在宇宙自然中的哲学。
我们可以参悟高山的巍峨、河流的自我净化、大地博大等等各种自然界的事物。
最终从中得到发展自我所需要的能力。
第3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无论世界观还是方法论都是让我们致力于提升自我的修养,以便我们更好的适应适应社会,让自己走向成功的顶峰。
从个人理解的角度,儒释道文化对人生事业的三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推动作用。
在人生事业的基础期使自己能更好地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在事业发展期是为了适应自己环境,起到承接的作用;最后在飞跃期是我们的事业发展更加稳健。
在事业的初期,儒释道文化可以让我们明确自己应该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储备。
不论怎样抓老鼠的终究是猫,我们不能让牛来抓老鼠。
因此我们首先得要是一只猫,而且还要是只能抓到老鼠的猫。
《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要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这句话中就讲到我们应该具备的两大类能力。
第一是客观的专业知识技能。
第二就是主观上的思想品质的高度。
其中:“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是要向我们提出一定要是一只猫的问题。
当我们面向公司的管理业务时应该有领导能力,对自己的上司和同事的任务与命令要干得好并要干得快。
最后就是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地点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总之,我们一定要有我们的“精钢钻”才能胜任自己的那份“瓷器活”,也只有有了自己的精钢钻才能揽到我们的瓷器活。
这样在机会降临时有准备把握住它。
其次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很优第4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秀,有时候这方面的修养会比前者显得更加被收重视。
道德经中的前半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要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主要是在讲个人品质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要心存善念,像纯洁的水一样,学校水的心胸阔达之气,与人交往要心存仁慈,对说出去的对别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这些品质是我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所必须要具备的最基础的条件。
这也就是要做一只会抓老鼠的猫的重要性,它不能是宠物或者是温室里的猫,得要是自食其力的山猫、野猫,这样的猫才能独立的在社会中长久的存活下去,才能把眼前的机会在抓住的前提下抓的稳。
只抓得稳还不够,我们还有抓得牢。
这就是要在事业的发展期得到儒释道文化的滋养。
这一过程我们将从以下两点来论述。
首先要在事业上学会变通,通过参悟自然界中的变色龙的为了更好地与周围环境溶为一体的变色本领,而更好的躲避了对自己不利的捕杀。
生活中,面对周围复杂的环境,我们要想变色龙一样,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上司面前变换自己的形象,变色龙是为了更好的与周围相适应,让别人从心理上消除对你的戒备,得到别人更多的相信与依靠,如此一来你的机会就来了。
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领会变通与违心是否等同,是不是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来讲,一提到变色龙,大众给予的印象就是鄙视。
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变色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境界高度的体现。
也就是说,我们的修养境界达到很高的境界是就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对第5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自己人格和灵魂的出卖了,这是一种为了更好得适应社会而必须具备的本领,这里它只是更多的与古板教条相对立的。
其次是要学会平衡好“出风头”与“韬光养晦”的关系。
我们不能做一个默默无闻者,但也不能做一只纸老虎。
这就是要求学会如何为自己宣传和如何为自己隐藏实力。
从参悟冰山可以知道,冰山浮在水面上的能让人看到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主体和核心都是隐藏在水面以下人们不能看到的部分。
当面对人群是时我们既要为自己脸上贴金,这样是为了得到上司的赏识也是为了的到同事的仰慕与敬畏,这样会让自己的威望大大提升,自然你的发展机遇就会接踵而来,挡都挡不住,事业就会一跃千里。
2012年热播的宫廷大剧《甄嬛传》中的祺贵人是这样说的“在宫里出人头地是要紧,可不能当了出头的鸟儿被人算计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什么事情都都向大家宣讲出去,只为了得到自己一时的优胜感。
这样是罪不值得的,因为这会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自然而然别人为了自己的前景就不得不对你这个在别人眼中很强大的对手多留你个心眼,或者是在背后使几个绊子。
总之,你进展就不会那么如愿了。
因此,与其步入众目睽睽之地被所有比如你的人注视着,追赶着,倒不如自己一开始就在一个偏僻的小角落里反过来看着别人追赶着他,让自己发展的更快,也为自己将来的一鸣惊人暗自积聚能量。
但最切忌的就是夸大话,为了争朝夕之长短而把自己没有的能力硬生生说成有,这样或许会得到一是的快感,但真正到某一天面对这件事却无法完成时。
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别人的嘲讽了,到那时再要第6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重新站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于是你就完了。
最后就是在事业的飞跃期的影响了,它会让我们把事业抓得更加好,让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期有所不同,这可以说是实现从为别人打工到自己掌握核心领导权的飞跃,这是要拼的是智慧与理性的头脑。
通过参悟大气层的抵抗外来风暴和紫外线的能力中可以学会如何抵御社会上来自金钱、权利的诱惑。
我们先从思想品质上谈起,这是一种具备强烈正直公平的做人的原则的体现。
这些诱惑通常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否则的话也不能陈之为诱惑了。
人一定被吸引到利益的漩涡里就会无法自拔,最终是腐化越发严重,因此这个诱惑早晚会让你走入死胡同中,到那时你会收到来自上天的惩罚,你会发现无论是属于你的还是不属于你的都会在一夜间化作一个泡沫随风飘散,这时若再反悔一切都晚了。
因此做人就要有自己的准则,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这个道理。
另外就是在我们遇到困难之后要有勇气和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危机。
正所谓:“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面对困难不畏缩、不胆怯叫作有勇气;置之祸福得失于度外沉着冷静叫做心态。
二者相辅相成,互不可缺。
古代圣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早已流传千古。
面对困难,不如将得失与生死置之度外,得亦何欢?失亦何欢?且随他去,笑看苍天看他如何变更。
之有如此才会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自乱阵脚,影响大局,最终因小失大;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危机,最终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让自第7页共8 页我的儒释道文化与人生事业观己的事业能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考验,最终乘风破浪,直达成功之顶峰。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以终身为代价来细细品读才可了解其中精髓,运用于人生事业与生活,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本文论点纯粹为个人观点,由于本人只是有限,若与真理有悖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