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产业政策》全文如下:煤炭产业政策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一章发展目标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

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在供应全球的能源需求。

煤炭行业不仅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煤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煤炭行业现状1. 全球煤炭产量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各国煤炭产量不断增长。

目前,中国、印度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煤炭利用情况煤炭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发电、工业生产和居民供暖。

发电是煤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尽管环保压力不断增加,但煤炭发电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然而,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炭在发电中的使用比例正在逐渐下降。

3. 环保压力煤炭行业受到了严重的环保压力。

煤炭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环保压力,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

4. 国际贸易煤炭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

一些煤炭生产国通过出口煤炭获取外汇收入,而一些煤炭进口国则依赖进口满足能源需求。

煤炭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全球煤炭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行业发展前景1. 煤炭需求尽管环保压力不断增加,煤炭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目前发展中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仍然较高,而发达国家正在逐渐减少对煤炭的需求。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2. 清洁能源转型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煤炭行业正面临转型的挑战。

许多国家将清洁能源作为替代煤炭的重要选择,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

而煤炭行业也在不断努力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以适应环保要求。

3. 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降低能耗、重视环境保护、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等。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煤炭行业可以更好地适应环保要求,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4. 国际合作煤炭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保压力和挑战。

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

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

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
01 环境压力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比较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巨 大的压力。
02 安全生产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 来严重威胁。
03 能源结构调整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在 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01 适应环保要求
转型升级是煤炭产业适应环保要求的必然选择, 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缺乏定量研究,难以对煤炭产业转型 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的实际效果进行 准确评估。
要点三
技术创新不足
尽管科技创新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中 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中对于 技术创新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的探讨还 比较有限。
研究不足与展望
政策建议单一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建议上,但政策建议往往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难以真正落 地实施。
02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 加强,中国煤炭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进 行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03 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对于提高煤炭产业的发 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的机制、路径和政策措施。
05
间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完善政策体系与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全面的煤炭产业政策
包括煤炭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责与权利 ,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加大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如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优惠贷款等,鼓励和支 持煤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发展。

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业 链 短 。中 国 目前 多数 乡镇 煤 矿 存 在 规 模 较 小 、 务 年 限短 的 问 服
影 响大 。多数煤炭企业受 眼前利益驱使 , 不能够对煤炭开采 生产
与经营进行合理 规划 , 乱挖乱采现象严重 , 水平的生产与掠夺 低 性经 营造成煤炭 资源 的严重 浪费。同时煤炭 经营管理者专业素 质低下 , 环境意识较差 , 使得生 态环境的严 重破坏成为 了高利生 产 回报 的代价 , 致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 的制约。
频 发 生 的 矿 难 , 工 普 遍 缺 乏 维 护 自身 权 益 的手 段 。甚 至 在 国有 矿
炭 生产第一线技 术人员 的数 量不 足安 全生产最 低要 求 的半 数 , 其 巾采掘 区的技术人员更 为短缺 。 ( ) 山经 营管理者素 质低 下 , 2矿 环境意识 较差 , 短期利益 受
企业 , 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也形同虚设 。《 煤矿安全规程》 5条 第 和第 4 6条规定 :从 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 冒险作业 ; “ 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 时, 有权立即停止作业 , 撤到安全地点” 。但 面对生活及就业 的压力 , 矿工只有 不顾 生命危险 , 下井一搏。 ( ) 矿分散 , 4煤 规模偏 小 , 生产 聚集 度低 , 同时产 品单一 , 产
全。
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 , 煤炭是一 种不可再生资源 ,
虽然我 国部分省市有着丰富 的煤炭资源 ,但是过量 的煤炭供应 若不加 以控制 , 国的煤炭 能源将 面临着 枯竭 的危险 。同时 , 我 煤 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 、 环境 污染 , 由矿难引发 的人员 伤亡等负
面 影 响 已经 超 出 了经 济 范 畴 , 成 了不 良的社 会 影 响 。 鉴 于 此 , 造

2024-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共十七章。

首先介绍了煤炭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煤炭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煤炭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煤炭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煤炭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煤炭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煤炭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第一章煤炭资源概述1.1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1.1.1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1.1.2世界煤炭资源探明储量现状1.1.3世界煤炭生产分布的特点1.1.4世界煤炭资源的管理方式1.2中国煤炭资源的概况1.2.1中国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1.2.2中国煤炭资源种类及煤质特征1.2.32022年我国煤炭资源勘探进展1.2.42022年我国煤炭资源勘探进展1.2.52022年我国煤炭资源勘探进展1.2.6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开采条件1.3中国煤炭资源发展策略1.3.1提高中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的对策1.3.2中国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及措施1.3.3中国煤炭资源低碳化发展的途径及建议第二章2018-2022年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分析2.12018-2022年国际煤炭工业发展总体分析2.1.1行业整体态势2.1.2市场供需分析2.1.3行业发展格局解析2.1.4市场消费格局分析2.1.5市场价格走势分析2.2国际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分析2.2.1长期协议2.2.2现货市场2.2.3期货市场2.2.4场外交易市场2.3美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3.1资源分布与储量2.3.2行业总体态势2.3.3煤炭产量规模2.3.4市场消费状况2.3.5煤炭价格走势2.3.6行业进出口分析2.3.7工业发展出路选择2.4俄罗斯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4.1资源及煤矿概况2.4.2行业发展态势2.4.3行业供给状况2.4.4海外市场拓展2.4.5市场前景展望2.5澳大利亚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5.1资源储量状况2.5.2行业出口状况2.5.3鼓励外资进入2.5.4工业成本状况2.6南非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6.1资源储量及分布2.6.2行业国际贸易状况2.6.3煤炭出口规模2.7印尼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7.1资源及煤质概况2.7.2市场产销状况2.7.3行业出口分析2.7.4煤炭价格走势2.7.5行业政策动态2.7.6行业前景预测2.8德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8.1煤炭资源状况2.8.2行业发展现状2.8.3市场需求分析2.8.4生产监管状况2.9印度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9.1资源管理体系2.9.2行业供给现状2.9.3煤炭进口规模2.9.4行业问题及对策2.9.5市场前景展望第三章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分析3.1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述3.1.1产业发展态势分析3.1.2产业转型升级分析3.1.3行业物流成本分析3.1.4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3.2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3.2.12022年煤炭行业运行状况3.2.22022年煤炭行业转型升级3.2.32022年煤炭行业运行状况3.2.42022年煤炭行业发展形势3.32018-2022年煤炭行业资源税改革分析3.3.1改革的背景解析3.3.2企业赋税状况3.3.3资源税改革进展3.3.4资源税税率分析3.3.5改革的影响分析3.42018-2022年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分析3.4.1政策推进节能减排3.4.2行业节能减排成效3.4.3企业节能减排力度3.4.4工业循环经济的措施3.4.5行业节能减排规划3.52018-2022年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分析3.5.1企业经营现状分析3.5.2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3.5.3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探究3.5.4建立适应市场法则的营销体系3.5.5市场营销的非价格竞争策略3.6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3.6.1煤炭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3.6.2结构性与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3.6.3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7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3.7.1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3.7.2煤炭行业发展壮大的措施思路3.7.3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3.7.4煤炭业应向“绿色煤炭”发展第四章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所属行业财务状况4.1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所属行业经济规模4.1.1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销售规模4.1.2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规模4.1.3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规模4.2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所属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4.2.1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面4.2.2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销售毛利率4.2.3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2.4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销售利润率4.3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所属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4.3.1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应收账款周转率4.3.2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流动资产周转率4.3.3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资产周转率4.4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所属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4.4.1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负债率4.4.2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息保障倍数4.5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所属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4.5.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4.5.2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第五章2018-2022年中国煤炭市场分析5.12018-2022年煤炭市场的发展总析5.1.1市场发展特点5.1.2市场化改革分析5.1.3市场景气度分析5.22018-2022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分析5.2.1市场供给分析5.2.2市场需求分析5.2.3供需平衡分析5.32018-2022年中国煤炭市场整合重组分析5.3.1兼并重组须遵守的原则5.3.2市场兼并重组现状5.3.3政策推动市场重组步伐5.3.4企业整合重组的主要模式5.42018-2022年中国煤炭交易市场的发展分析5.4.1发展条件与意义5.4.2市场建设状况5.4.3市场发展特征5.4.4经营业务种类5.4.5市场面临挑战5.4.6完善市场体系5.5中国煤炭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5.5.1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5.5.2市场营销的问题及创新策略第六章2018-2022年中国煤炭市场价格分析6.1中国煤炭价格总体概况6.1.1市场价格变化分析6.1.2市场价格机制分析6.1.3生产者出厂价格状况6.22018-2022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分析6.2.12019年煤炭市场价格走势6.2.22020年煤炭市场价格走势6.2.32022年煤炭市场价格走势6.32018-2022年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6.3.1供求关系6.3.2煤炭生产以及运输成本6.3.3国家对煤炭的管制政策6.3.4上下游产品的价格6.3.5国际市场煤价的高低6.3.6其它能源价格的变化6.4煤炭价格市场化分析6.4.1煤炭价格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性探究6.4.2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简述6.4.3国家政策对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推动6.5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及对策6.5.1改革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意义6.5.2中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足及影响6.5.3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6.5.4健全电煤价格机制的相关措施6.5.5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确定须以市场为取向第七章2018-2022年褐煤行业分析7.1褐煤简介7.1.1褐煤的定义7.1.2褐煤的特点7.1.3褐煤的作用及分布7.1.4褐煤开发相关技术7.22018-2022年国际褐煤行业发展形势7.2.1全球褐煤开采概况7.2.2德国7.2.3澳大利亚7.2.4巴基斯坦7.2.5保加利亚7.2.6土耳其7.32018-2022年中国褐煤工业发展分析7.3.1产业发展态势7.3.2综合利用现状7.3.3褐煤关税重启7.3.4市场需求形势7.3.5产业技术发展7.42018-2022年内蒙古褐煤行业发展综述7.4.1产业发展优势7.4.2产业经营效益7.4.3主要存在问题7.4.4产业发展建议7.5中国重点褐煤项目动态7.5.1西洋集团褐煤提质项目7.5.2中国神华褐煤提质项目7.5.3云南先锋褐煤洁净化利用项目7.5.4潞新公司褐煤提质项目7.5.5吉源化学褐煤综合利用项目7.5.6呼伦贝尔褐煤综合利用项目7.5.7乌兰浩特褐煤综合利用项目第八章2018-2022年焦煤行业分析8.12018-2022年国际焦煤市场分析8.1.1全球焦煤市场供需形势8.1.2加拿大焦煤行业动向8.1.3日本进口焦煤采购价格8.1.4全球海运焦煤市场展望8.22022年中国焦煤市场发展状况8.2.1企业生产难缩减8.2.2进口市场的压力8.2.3下游需求受抑制8.32022年中国焦煤市场发展状况8.3.1焦煤供需分析8.3.2焦煤价格分析8.3.3焦煤库存分析8.3.4进口关税调整8.42022年中国焦煤市场发展状况8.4.1焦煤供需态势8.4.2焦煤价格走势8.4.3焦煤库存分析8.5中国焦煤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8.5.1资源开发问题8.5.2环境污染问题8.5.3产业发展建议第九章2018-2022年其它细分市场分析9.1无烟煤9.1.1储量分布情况9.1.2市场供给状况9.1.3市场需求状况9.1.4市场价格走势9.2电煤9.2.1电煤市场化改革破冰9.2.2电煤市场供需回顾9.2.3电煤市场供需形势9.2.4电煤市场运输瓶颈9.3动力煤9.3.1市场供给状况9.3.2市场需求状况9.3.3价格走势分析9.3.4区域市场分析第十章2018-2022年中国煤炭所属行业进出口分析10.12018-2022年煤;煤砖、煤球及用煤制成的固体燃料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1.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1.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1.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22018-2022年无烟煤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2.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2.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2.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32018-2022年炼焦煤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3.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3.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3.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42018-2022年其它烟煤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4.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4.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4.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52018-2022年其他煤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5.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5.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5.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62018-2022年褐煤(不论是否粉化,但未制成型)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6.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6.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6.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72018-2022年制成型的褐煤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7.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7.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7.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10.82018-2022年泥煤(包括肥料用泥煤,不论是否制成型)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0.8.12018-2022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10.8.22018-2022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分析10.8.32018-2022年主要省市进出口分析第十一章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重点区域的发展11.1山西省11.1.1煤炭产销规模11.1.2经营效益现状11.1.3行业投资规模11.1.4产业转型升级11.1.5煤炭管理革命11.1.6未来前景展望11.2陕西省11.2.1行业运行特征11.2.2煤炭产销规模11.2.3煤炭价格走势11.2.4战略机遇分析11.2.5风险因素分析11.2.6产业转型升级11.3新疆自治区11.3.1煤炭资源开发11.3.2产业总体现状11.3.3行业热点动向11.3.4制约因素及对策11.3.5未来发展展望11.4内蒙古自治区11.4.1煤炭产销规模11.4.2经营效益现状11.4.3市场价格走势11.4.4煤炭进口特点11.4.5未来发展思路11.5黑龙江省11.5.1煤炭资源情况11.5.2煤炭产销规模11.5.3煤矿整顿情况11.5.4地方扶持政策11.5.5煤炭资源税改革11.6山东省11.6.1煤炭资源情况11.6.2煤炭产销规模11.6.3经营效益分析11.6.4淘汰落后产能11.6.5煤炭监管政策11.7河北省11.7.1煤炭勘查进展11.7.2煤炭产销规模11.7.3经营效益分析11.7.4转型升级成效11.8安徽省11.8.1行业经营效益11.8.2煤炭价格走势11.8.3地方扶持政策11.8.4行业发展建议11.9四川省11.9.1煤炭产销规模11.9.2行业整顿情况11.9.3地方监管政策11.9.4发展前景展望11.9.5行业发展对策11.10其它地区煤炭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1.10.1辽宁省11.10.2河南省11.10.3云南省11.10.4贵州省11.10.5江西省11.10.6江苏省11.10.7广东省第十二章2018-2022年煤炭期货市场发展分析12.1煤炭期货市场发展总析12.1.1国际煤炭期货市场的发展12.1.2国内煤炭期货市场的发展12.2中国焦炭期货市场发展分析12.2.1基本概述12.2.2上市背景及意义12.2.3市场交易规模12.2.4期货价格走势12.2.5市场投资分析12.3中国焦煤期货市场发展分析12.3.1上市意义12.3.2交易规模状况12.3.3期价走势分析12.3.4市场投资分析12.4中国动力煤期货市场分析12.4.1基本介绍12.4.2上市背景12.4.3市场交易规模12.4.4期价走势分析12.4.5上市企业参与动态12.4.6市场投资优点12.4.7市场投资机会第十三章2018-2022年中国煤炭运输分析13.12018-2022年中国煤炭运输综述13.1.1煤炭运输总体格局13.1.2煤炭运输发展特点13.1.3煤炭运输通道情况13.1.4煤炭运输成本分析13.1.5煤炭运输成本预测13.1.6煤炭物流规划发布13.2铁路13.2.1铁路煤炭运输格局13.2.2铁路煤炭运输规模13.2.3行业迎来政策利好13.2.4铁路煤炭运输瓶颈13.2.5铁路运输成本趋势13.3公路13.3.1公路煤运作用分析13.3.2公路煤炭运输规模13.3.3公路煤炭运输趋势13.3.4公路煤运发展建议13.4水路13.4.1水路煤炭运输格局13.4.2水路煤炭运输规模13.4.3北方港口煤运的重要性13.4.4环渤海港口的煤运形势第十四章2018-2022年煤炭的综合利用分析14.12018-2022年煤层气开发利用分析14.1.1煤层气资源储量14.1.2煤层气市场集中度分析14.1.3煤层气产业链完整成型14.1.4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14.1.5煤层气受益政策扶持14.1.6煤层气产业发展形势14.1.7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14.2煤矸石概况及利用14.2.1煤矸石概念界定14.2.2煤矸石利用主要途径14.2.3煤矸石利用政策导向14.2.4规范煤矸石综合利用14.2.5重点煤矸石项目进展14.2.6煤矸石利用策略建议14.3粉煤灰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14.3.1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及污染14.3.2粉煤灰的应用途径和评价14.3.3粉煤灰综合利用效益增长14.3.4重点粉煤灰利用项目进展14.3.5粉煤灰综合利用前景展望14.42018-202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14.4.1现代煤化工运行特点14.4.2煤化工行业投资规模14.4.3煤化工行业产能分析14.4.4煤化工行业盈利能力14.4.5煤化工行业政策导向14.4.6煤化工行业前景展望第十五章中国重点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1中国神华15.1.1企业发展概况15.1.2经营效益分析15.1.3业务经营分析15.1.4财务状况分析15.1.5未来前景展望15.2中煤能源15.2.1企业发展概况15.2.2经营效益分析15.2.3业务经营分析15.2.4财务状况分析15.2.5未来前景展望15.3大同煤业15.3.1企业发展概况15.3.2经营效益分析15.3.3业务经营分析15.3.4财务状况分析15.3.5未来前景展望15.4兖州煤业15.4.1企业发展概况15.4.2经营效益分析15.4.3业务经营分析15.4.4财务状况分析15.4.5未来前景展望15.5阳泉煤业15.5.1企业发展概况15.5.2经营效益分析15.5.3业务经营分析15.5.4财务状况分析15.5.5未来前景展望15.6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15.6.1盈利能力分析15.6.2成长能力分析15.6.3营运能力分析15.6.4偿债能力分析第十六章境外煤炭市场投资机会分析及策略建议16.1中国煤炭行业“走出去”机遇分析16.1.1煤炭行业国际化水平提升16.1.2煤炭行业拓展海外市场16.1.3煤炭企业境外投资机遇16.1.4煤炭境外投资渐趋成熟16.2主要国家煤炭工业投资环境分析16.2.1主要产煤国投资文化特征16.2.2加拿大开发煤矿的一般步骤16.2.3澳大利亚煤炭业的税收和租赁费16.2.4越南积极寻找煤炭进口新市场16.2.5投资印度煤炭行业的机会分析16.3中国企业投资境外煤炭市场的方式16.3.1购买产能16.3.2合作开发16.3.3境外收购16.4境外煤炭市场投资风险预警16.4.1市场风险16.4.2金融风险16.4.3管理风险16.4.4社会风险16.5境外煤炭市场投资策略建议16.5.1规避政治风险16.5.2了解目标国情16.5.3规范投资行为16.5.4完善管理机制16.5.5包容文化差异第十七章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17.1世界煤炭工业前景展望17.1.1世界煤炭市场发展前景17.1.2全球煤炭需求前景预测17.1.32030年世界煤炭需求预测17.2中国煤炭市场发展预测17.2.1中国煤炭市场前景展望17.2.2未来将控制煤炭产量增速17.2.3中国煤炭市场发展趋势17.32024-2030年中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发展预测17.3.12024-2030年影响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发展因素分析17.3.22024-2030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总产值预测17.3.32024-2030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销售收入预测17.3.42024-2030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利润总额预测17.4煤炭技术发展前景及趋势17.4.1煤炭技术商业开发前景看好17.4.2洁净煤技术将成发展趋势17.4.3煤炭气化技术发展趋势17.4.4煤炭技术两化融合趋势图表目录:图表世界各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图表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前7位国家图表世界各国煤炭探明储量排名图表中国煤炭查明储量及变化情况图表中国煤炭新增查明储量图表世界扣除通胀因素后煤炭价格走势图图表美国煤炭生产情况图表澳大利亚主要煤田炼焦煤质量指标图表中国重点行业物流费用率比较图表2022年煤矿及电厂煤炭库存量月度走势图表202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月度走势图表2022年我国煤炭出口量月度走势图表2022年我国煤炭价格指数月度走势图表2022年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图表2022年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图表2022年大型煤炭企业利润规模图表2018-2022年各地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销售收入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额图表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额对比图图表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额图表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额对比图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图表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总额图表2018-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资产增长趋势图图表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图表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对比图更多图表见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0.06.12•【文号】发改运行〔2020〕900号•【施行日期】2020.06.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安全监管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20〕9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经信委、经信厅)、能源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供给体系不断完善,煤电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安全风险总体可控,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正常需要,并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形的冲击和考验。

与此同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底线思维,深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着眼应对我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着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二、大力提高能源生产供应能力(一)不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

严格安全、环保、能耗执法,分类处置30万吨/年以下煤矿、与环境敏感区重叠煤矿和长期停产停建的“僵尸企业”,加快退出达不到安全环保等要求的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释放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业在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传统煤炭产业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结合我国目前煤炭产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从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在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比较缺乏,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大的能源之一,因此我国煤炭产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有效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4%,而且分布在我国的优质煤炭资源不多,可利用的优质煤炭资源就更少了,按照目前人均煤炭需求水平估算,到2020年,煤炭需求总量可达1250亿吨。

前几年,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十分落后,开发秩序参差不齐,煤炭资源损失非常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与大型煤矿争夺煤炭资源,使得一些优质煤矿被小煤窑弄得肢解分割。

随着这几年煤炭价格的快速增长,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一些稀有煤炭也被当做普通燃料烧掉了,十分可惜。

(二)煤炭开采和利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煤炭丰富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将近85%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地质灾害多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履行国企责任担当 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履行国企责任担当 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深度报道践行“产业报国、能源保安、奉献社会”的理念,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治理、改革创新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促进了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Q文/陈磊郭壮苏章胜履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的根本属性,也是企业反哺社会促进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淮北矿业集团作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始终坚持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齐头并进,自觉履行国企责任担当。

淮北矿业集团发展建设60余年来,累计生产原煤9亿多吨,上缴利税550多亿元,为国家和安徽省能源安全及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淮北矿业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稳中精进、转型升级、聚焦双效、实干兴企”工作总基调,砥砺前行,奋勇争先。

集团主导产业煤炭采选、化工、电力、现代物流、现代服务、金融等六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全面发力。

2018年,集团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企业犹如插上腾飞的翅膀,营业收入和上缴利税逐年攀升。

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32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87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7位,当选首届“长三角慈善之星”。

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华环境友好能源企业、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等荣誉。

淮北矿业集团以丰厚的产业回报,向党和社会递交了一份光鲜亮丽的答卷。

Z---------•加强责任管理-------X(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中心工作丿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治理、改革创新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管理架构,明确推进路径。

专门设立了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并配强人员,以强化和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为重点,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社会责任工作体系。

认真履行社会职责使命担当,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促进了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

2012年至今,集团已连续9年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及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赢得了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新时期煤炭产业的发展思路

新时期煤炭产业的发展思路

新时期煤炭产业的发展思路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

本文主要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产业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 a一、产业集群的主要发展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受到了集群化的支配,从德国的巴登——符腾堡、美国的硅谷,到意大利的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印度的提诺普尔,台湾的新竹,以及中国的江浙一带,都在闪烁着产业集群的耀眼光芒。

关于煤炭产业的集群,指的是在煤炭原有的产业基础上,按照循环经济的三原则,将煤炭产业的链条进行延伸,将煤炭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度增强,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把煤炭及其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进行绿色化的规划,比如清洁生产,比如企业之间的绿色采购,建立产业集群的绿色化信息网络,从而实现煤炭产业的产业转型。

所以利用产业集群来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成为提示我国煤炭产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二、煤炭产业的地位(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按储量计算,煤炭储量在我国矿产能源总量中占80%以上。

在目前的能源性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保持在60%左右。

煤炭资源在未来仍然将是我国主要的矿产能源,所以在国家未来能源发展战略中其主体地位是不言而喻。

(二)煤炭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煤炭作为我国的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产业在丰富税源、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就业空间等方面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煤炭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诸如电力、冶金、化工、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一)煤炭产业聚集度低。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剩余探明可采资源储量少。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1180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60亿吨,资源量8540亿吨。

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和贵州五省(区)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956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

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

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
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审计部 吴保红
摘 要: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而且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煤炭出口国。随着全球煤炭贸易额度的增长,当前世界的
煤炭贸易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与印尼等在过去几年中都以自身为基础提高了煤炭的产量,而美国与波兰等国家的出口贸易相
1/3 1
可能性 0.3781 0.1787 0.4432
第三步,得出RT公司竞争力的综 合评 价 值。根 据前面得出的 各指标的总权重,最终得出RT公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生存能 力(0.3781)中销售收入(0.0206)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0.0070)、一 般(0.0120)、弱(0.0015),利润总额(0.0704)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 (0.0502)、一般(0.0144)、弱(0.0762),净资产(0.0239)的竞争力评价权 重为强(0.0154)、一般(0.0065)、弱(0.0020),净资产利润率(0.1201) 的竞争力评 价权 重为强(0.0 78 9)、一 般 (0.0 312)、弱 (0.010 0),总资 产贡献率(0.0111)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0.0064)、一般(0.0031)、 弱(0.0016),劳动效率和总收益率(0.0111)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 (0.0064)、一般(0.0031)、弱(0.0016),总收益率(0.0644)的竞争力评 价权重为强(0.0436)、一般(0.0158)、弱(0.0050);适应能力(0.1787) 中出口收 入占销 售 收 入 的比 重(0 . 0 321) 的 竞争力 评 价 权 重 为强
作者简介:吴保红 (1969-),女,河北邯郸人,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 审计部审计科长,高级会计师,本科。

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促进煤炭产业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清洁利用,保障能源安全,制定了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本规划的总体要求是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战略,在严格控制煤炭生产、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发展煤炭产业。

同时,统筹好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安全发展的关系,协调推进煤炭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领域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小煤矿。

着力培育国有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单井规模、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不安全不生产”的底线和“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通过提升办矿水平,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产业发展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推进清洁开采、清洁运输、清洁利用,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三)坚持总量控制、集约发展。

严控生产和消费总量,产业布局向重点地区集中,煤炭开发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煤炭生产向骨干企业集团集中,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

四)坚持优化结构、机械换人。

严格安全、环保、节能等强制性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不安全、不达标、不合规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停并强化监管。

着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三、主要目标2021年,全省原煤产量控制在4800万吨以内,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0亿元,原煤百万吨死亡率较2020年大幅下降。

2022年,全省原煤产量将控制在5800万吨以下,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利税总额100亿元,同时与“三区”重叠的煤矿应该退尽退,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能源供应体系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能源供应体系论煤炭,中国建成了十四个特大型基地,原煤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看石油,年产量2亿吨,储备规模1640万立方米,天然气方面,年产量1300多亿立方米,年均增长超10%,最近可燃冰开采又传来喜讯。

6月9日,中国工程院召开重大咨询项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一期)”成果发布会。

该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7.5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30倍,能源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建成世界最大的能源供应体系。

能源供应面临多重挑战“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如今不少地方,煤炭生产实现了传统落后的开采方式向智能化开采方式转变,煤机装备实现了由国外引进仿制向自主研发发明创造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煤炭生产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方式转变,到处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矿山环境。

”中国煤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峰说,“煤炭工业改革发展表明,加快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行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虽然像煤炭产业一样,很多能源领域技术革命开花结要控制。

专家看来,中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服务规模和水平的提高。

比如,建筑部门新增建设面积快速上升,小汽车数量和使用量急剧增长等,终端能源服务需求规模迅速增加,迅速冲抵了能效进步带来的节能效果。

对终端能源服务需求规模的有效引导和控制,是决定我国未来能耗水平的关键因素。

“2030年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继续增长。

此后,人均GDP逐步落入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能耗峰值区间,经济发展和能耗有望脱钩。

我国将在2030至2050年间出现能源消费总量拐点。

”谢克昌说,“工业部门能耗峰值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建筑部门能耗峰值在2030年左右出现,交通领域有望在此后5到10年实现能耗峰值。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煤炭产业面临较大的挑战。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中国应当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减少过剩产能,增加高品质煤的供应。

同时,要加大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二、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

供给侧结构性是当前煤炭产业需要进行的重要之一、要通过降低过剩产能、提高煤炭品质、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推动煤炭产业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要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绿色化转型,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三、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

煤炭安全生产一直是中国煤炭产业的重要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确保煤炭生产安全。

四、推进煤炭产业国际化发展。

中国煤炭产业需要逐步实现向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

要加大对出口煤炭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煤炭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煤炭产业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中国煤炭产业的国际地位。

五、推动煤炭产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要加大对煤炭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煤炭的清洁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水平,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

六、加强煤炭产业环保治理。

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要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减少排污和治理污染。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发展。

总之,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需要从结构调整、供给侧、安全生产、国际化发展、科技创新和环保治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推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中国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仍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

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壹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这种增长且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壹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

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和西焦煤集团XX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壹家,但神华集团XX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于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壹般于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

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之上。

另外,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壹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

我国于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于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

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运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

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壹,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均发展了壹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均来源于煤炭。

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仍普遍存于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当下五个方面。

壹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包袱过重、跨区域扩张困难。

建国初期我国煤炭产业制定了矿井基本建设“大中小且举”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

这种以资源地理分布为唯壹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明显地具有“项目XX公司”的特点,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矿区远离城市,因地而建的矿区不得承担起各种社会职能,形成沉重的包袱;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成本逐步加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随着壹些矿区资源的日趋减少甚至枯竭,这些矿区中“关闭破产”压力不断加大。

二是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和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

尽管目前根据新修定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均很低。

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壹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

它们为了更多地获利,粗放式开采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最好的那部分资源,结果煤炭的采出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对于那些煤炭共伴生品更是视为垃圾随地乱堆;近些年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出率也有所降低。

三是资本金投入不足和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财务负担过重、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也使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

和此同时,我国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

开采资金投入不足和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煤炭生产和消费的体制性分离导致煤炭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煤炭附加值,发展受制于铁路运输,且被指责为环境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每年电力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煤炭的第壹大用户。

由于煤炭业不允许发电,而电力业也不能采煤,煤炭企业无法获得因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而形成的高附加值。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消费的基本上是原煤,导致了我国煤炭的入洗率仅为25%(发达国家的煤炭入洗率为90%之上),且主要是供应炼钢用的焦煤入洗,而我国现有煤炭洗选设备空置率达到65%。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于长期煤电分离的体制下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

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滞后,运力有限,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均受制于铁路运力而难以提高产量。

此外,由于燃煤单位的设备普遍没有脱硫装置,直接燃烧原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壹些媒体于是将煤炭归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呼吁煤炭企业提供洁净煤,而实际上煤炭消费过程中是否形成污染,主要于于煤炭燃烧的设备。

五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导向和安全事故处罚不力导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率过高。

增加煤炭产量长期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基本政策,于增产的压力和动力驱动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于着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

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而且于安全事故发生后壹般只有为数不多的经济补偿而很少受到关联法规的严厉处罚,结果导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率长期高居不下。

此外,我国煤炭勘探单位长期被定位为事业单位,通过中央财政拨付的有限的事业经费而进行无偿勘探,由于勘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煤炭已发现的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的可持续开采。

美国经验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借鉴经验之壹:煤炭是壹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

于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

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且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

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于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的经济回收率、煤炭开采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以及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

由于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且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系统管理,美国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总采出率达到80%之上。

经验之二:煤炭于其开采、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壹定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综合控制。

美国政府于控制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负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对凡是没有达到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

对于煤炭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美国主要是通过环保立法来控制,对排放气体各种污染物含量的严格规定,限制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的排量,各用煤单位基本上均采用了新型脱硫集灰等设备,许多煤矿只得停采含硫量高的煤层,改为开采低硫低灰的优质煤层。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矿业局,且于各煤矿区建立安全监督机构,派驻检查人员加强检查;颁布煤矿安全保健法,授权全国各地250名安全监察人员于紧急危险情况下有权停工撤人;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美元,使得煤矿死不起人。

经验之三:煤炭产品是壹种中间投入品,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标准于于根据市场需求而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终极品。

目前于我国仍有煤炭总产量13%的煤炭为居民直接消费,而美国99.5%的煤炭均是作为工业中间品。

煤炭产品且非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唯壹目标,美国不少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将产煤改为输电、建立煤炭气化厂和焦油提炼厂直接生产煤气和焦油。

经验之四:煤炭产业是壹个竞争性产业,充分竞争导致煤炭产业全员效率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地开发。

于美国,1991年独立的专业煤炭XX公司所属煤矿产量仅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7.3%,而美国以外的国际财团和外国XX公司控股煤炭企业已经日益加快进入步伐。

因竞争较为充分,美国煤矿的全员效率而壹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和兼且不断地占有更多的资源,最终使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的开发。

经验之五: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于于有效地获得和运营煤炭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于美国,由于煤炭可采诸量的55%为联邦政府所有,而45%为私人所有,因此美国各大煤炭XX公司壹方面通过投标从联邦政府获得煤炭资源,另壹方面则通过收购兼且国内外煤矿而控制大量的优势资源。

如美国皮保迪XX公司到2002年底其煤矿已分布于美国的九个州和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共占有91亿吨可采储量的优质煤炭资源。

美国煤炭企业于交易和运输方式方面也不断创新。

长期供煤合同已成为美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销售方式,皮保迪XX公司仍和铁路XX公司合作创造了万吨长大单元列车,美国固本煤炭XX公司于俄州修建全美第壹条年运煤量120万吨的水煤浆输煤管道。

即便如此美国煤炭运输的费用仍然较高,煤炭企业又开始发展坑口电站,目前它已成为美国能源基地建设的常规模式。

中国煤炭产业战略发展思路为实现我国煤炭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且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存于的诸多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资源管理和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于煤炭资源的价值链创造过程中,由于各利益关联者战略目标的不同,它们基于资源运营的战略思路且不壹样。

对于煤炭资源的所有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政府部门战略思路是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等方式有偿转让煤炭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获得因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而形成的收益,且期望这种收益尽可能的合理和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