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新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1.第一章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第二章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三)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齐谐》中描写鹏往南海迁徙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九)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礼记》二则
1.《虽有佳肴》中表现中心论点的是教学相长也。
3、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小石潭记
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大道之行也》中表现大同社会中物尽其用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___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关雎
1.《关雎》第一章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石壕吏》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是:,。
4.概括全诗的句子是:,。
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
6.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
7.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6.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呼喊。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11.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14.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句子是:,。
15.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
(三)《卖炭翁》1.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而复杂心理。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饮酒诗中写出诗人闲适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表现诗人高洁情致,远离尘俗\洁身自好品格的句子是: , .2.饮酒诗中从飞鸟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出摆脱官场束缚,与”云无心以出岫(xiu),鸟倦飞而知还”类似的句子:, .3.饮酒诗中作者欲写生命的真谛,又觉得语言不足以体现其微妙的句子:, .4.饮酒诗中妙手偶得之笔,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句子:, .5.无题诗中运用比喻和谐音双,表达对远方之人缠绵无尽思念,组成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6.无题诗中诗句情思缠绵、精诚感人,意象生动,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一种生死不渝、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爱情:, .7.无题诗中现在常用表达对事业无限执着的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的句子:, .8.无题诗中以我眼观万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句子:, .9.无题诗中通过对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凄婉的环境,表现主人公分别时的忧伤、苦痛心情的句子:, .10.无题诗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别后对方的生活处境,为恋人着想以无比体贴对方的形式,真切的表达出诗人一片深情的句子:, .11.登飞来峰中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12.登飞来峰中诗人借景抒情,发议论,阐述了登山的体会,同时融情与景,情中寓理表达站得高,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的句子:, .13.人们经过努力,具有高瞻远瞩的思想,眼光和胸襟,在观察社会、处理工作矛盾时就能游刃有余地排除阻力,克服困难,信心百倍的把事业推向前进的句子:, .14.“浮云蔽日”历来是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谗害贤臣,作者借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的句子:, .15.借用民间传说来烘托飞来山上塔的雄伟、高峻,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的句子:, .16.无题诗中用来赞叹奉献精神的名句:, .17.登飞来峰中积极乐观,富含哲理的名句:, .18.无题诗中运用典故表达心情的名句:, .19.无题诗中通过细节描写出了对对方无比惦念之意的句子:, .20.无题诗中用来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句子:, .21.己亥杂诗中写出品德高尚的人,甘愿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即使牺牲自己,也要留下美好精神影响后人的诗句:, .22.己亥杂诗中写出自己虽遭迫害,牺牲了自己,仍要为理想中的一代新人贡献力量,表达诗人坚持革新的执着态度和高尚情操的句子:, .23.作者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体现诗人崇高献身精神的名句:, .24.即使当日心境的写照,又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诗人复杂心情,又表现出豪放洒脱气概的句子:, .25.己亥杂诗中借落花歌咏奉献精神的名句:, .2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比喻冬雪压林的景象,描写塞外雄奇壮美的雪景,想象奇丽独特,富有浓丽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 .2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不仅写出胡天变化无常,大雪来得及,而且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意境壮美的名句:, .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的句子:29.,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的句子:,31.白雪歌送武判官诗中从军旅生活写天气寒冷的句子:,32.白雪歌诗中写杯光酒色,琴韵笛腔,渲染意酣情浓的宴饮氛围,刻画了帐中把酒饯友的热烈场面的句子:,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诗人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威力的句子:,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运用景物描写,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暗淡愁惨心境的句子:,35.既写出使人衰老之态,又写出他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的句子:,3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的气势,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经历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热情和火热的希望,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伟大情怀的句子:,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高尚情操的句子:,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句子:,3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自我牺牲精神的诗句:,40.白雪歌送武判官诗中运用借代的修辞,写出写出欢宴畅饮场面的句子:,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于火热的期望中折射出崇高境界的句子:,42.行路难诗中运用典故写出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望的句子:,43.行路难诗中表达坚定信心,具有远大理想和百折不挠追求的句子:,44.行路难诗中诗人运用夸张的写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的句子:,45.行路难诗中与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有相似慨叹的句子:,46.连续用四个动作,出人预料又符合情理,把一个命运多艰、愤世嫉俗的诗人形象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显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47.行路难诗中运用典故,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句子:,48.行路难诗中写出处处碰壁之窘迫的句子是:,49.行路难诗中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时,心中无奈彷徨悲苦的句子:,50.相见欢词中采用白描手法,饱含辛酸,道出当时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真实感受的伤心语的句子是:。
部编八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整理测试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直接默写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3.,固颠;,不更颠乎?(纪昀《河中石兽》) 4.,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木兰诗》)7.草树知春不久归,。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8.马上相逢无纸笔,安。
(岑参《逢入京使》) 9.,贾生才调更无伦。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10.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1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12.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3.,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4.,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5.,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6.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用“,”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27.《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
28.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29.王维《竹里馆》一诗中,描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的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3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八下语文古诗文按课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完整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山的糜子西山 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 走来也不够我看!” 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 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 描绘了延安新貌。
《桃花源记》陶渊明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①山有小口 ;②初极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
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1)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如鸣佩环(2)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 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 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 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八下古诗文默写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关雎》中的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六、《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
通过默写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并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汇总。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类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作者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暗示人类也应该有追求高处、不断进取的精神。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寓意着人类的追求永无止境。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抱负和豪情。
作者通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来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立志要超越众人,追寻更高远的目标。
3. 《枫桥夜泊》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以夜晚的枫桥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并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来表现夜晚的寒冷和寂静,而“江枫渔火对愁眠”则传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表达了诗人离乡之苦,同时也暗示了对佛教文化的尊敬。
以上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汇总,通过默写这些古诗文,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诗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美丽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默写古诗文,更好地走进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
部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
版)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古诗
文的意义和背诵默写古诗文是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
1.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通过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背诵默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默写古诗文是一种锻炼记忆和理解力的好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2018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一)关雎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1.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4.《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语借情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三)《式微》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四)《子衿》1.主人公睹物思人,以至发出反问,责怪对方不留音信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子细看佩玉嗔怪恋人失约不至的句子是: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XXX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六、望洞庭湖赠XXX/XXX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XXX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XXX八、卖炭翁/XXX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XXX十1、XXX院居住作/XXX十二、XXX/XXX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表达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一)关雎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关雎》中就是全诗的纲目,统御全诗的句子或整体表现小伙子通常都讨厌美丽而贤淑的姑娘的句子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1、用萧瑟冷遇的秋景曲枝,图形重泉气氛,衬托伤感心情的诗句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
蒹葭卡卢什区,白露未已。
2、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4、《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踪影\的找寻崇尚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短。
溯游等从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在今天被我们提及去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就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语借情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婉转之情。
(三)《没落》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四)《子衿》1、写女主人公睹物思人,以至发出反问,责怪对方不留音信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女子细看佩玉嗔怪恋人失约不至的句子是: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1、《关雎》①、起兴的句子是:②、全诗的纲目,统御全诗的句子或整体表现小伙子通常都讨厌美丽而贤淑的姑娘的句子就是:③、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2、《蒹葭》①、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②、《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3、《没落》①、《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4、《子衿》①、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的诗句是:②、运用假设语气、妥协的姿态作出猛烈质问的两句就是: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第1页共13页①、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③、王勃《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明不要因为初恋而伤感的诗句就是: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①、《盼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丽气势的句子: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③、《盼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就是:④、《盼洞庭湖赠张丞相》抒发渴求仕官而无人赏识的句子就是:二、期中之后古诗的理解性默写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抒发他旷达胸襟的诗句就是: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下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就是: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整体表现群童调皮的句子:第2页共13页⑤、描绘秋天悲凉氛围的语句:8、《卖炭翁》白居易①、描写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②、描绘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就是:③、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④、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9、《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①、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②、《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去标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3.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4.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描绘了延安新貌。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1.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5.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1.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2.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四、《逍遥游》庄子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3.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山有小口;②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描绘了延安新貌。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山有小口;②初极狭。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四、《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7、《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五、《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曦;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六、《子衿》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十、《逍遥游》庄子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2.?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十一、《虽有佳肴》1、《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十二、《大道之行也》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
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5.?“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十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