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 表现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在我们的身体里,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太寻常的“小包包”,其中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就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虽然它们名字听起来有点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少的区别。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两种囊肿。
先来说说表皮样囊肿。
这玩意儿通常是由于皮肤表面的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想象一下,就好像是一群调皮的细胞,不听指挥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体”。
表皮样囊肿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头皮、面部、颈部、背部等等。
它的外观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摸起来有点像个小珠子,质地比较柔软。
表皮样囊肿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皮肤受到了损伤,比如刺伤、划伤,导致表皮细胞趁机钻到了皮肤下面,然后开始“生根发芽”。
还有的时候,可能是先天就有的,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些表皮细胞跑错了地方,结果就形成了囊肿。
从症状上来看,如果表皮样囊肿比较小,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只是在皮肤上能摸到一个小小的凸起。
但如果它长大了,或者发生了感染,那就可能会引起疼痛、红肿,甚至还可能会有脓液流出。
这时候,可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得赶紧去看医生。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虽然名字相似,但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的。
皮样囊肿的形成和胚胎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些皮肤组织没有正常分化,而是被困在了身体的某个部位,就形成了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通常出现在身体中线的部位,比如眼眶周围、鼻部、枕部、胸骨前等等。
它的质地一般比表皮样囊肿要硬一些,形状也不太规则。
而且,皮样囊肿里面的内容物也更加复杂,除了有表皮细胞,还可能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等组织。
在症状方面,如果皮样囊肿比较小,同样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随着它的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
比如,如果长在眼眶周围,可能会影响视力;如果长在鼻部,可能会导致鼻塞等问题。
对于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触摸、观察囊肿的外观、位置等进行初步判断。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通常以形成囊状病变为主要特点。
本文将介绍皮样囊肿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表皮囊肿表皮囊肿是一种由于皮肤上皮组织过度增长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头部、颈部、躯干、腹股沟等部位。
表皮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壁内含有各种角化物质,例如角化碎屑、毛发和脂腺分泌物等。
表皮囊肿通常是浅表性的,易于触及,有时也会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二、脂肪囊肿脂肪囊肿是一种由于皮下脂肪组织积聚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
脂肪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内充满了黄色的、半液体的脂肪物质。
脂肪囊肿通常是软而可压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在触摸时,患者可能感到囊肿内有移动感。
三、毛囊囊肿毛囊囊肿是一种由于毛囊上皮细胞增殖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头部、颈部、背部等毛囊较为密集的区域。
毛囊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内含有角化毛囊上皮细胞和毛发。
毛囊囊肿通常是圆形或卵圆形的,大小不一,可以将其视为皮肤表面稍微凸起的小颗粒。
四、汗腺囊肿汗腺囊肿是一种由于汗腺导管阻塞引起的囊肿形成。
它常见于腋窝、会阴等多汗腺分布的部位。
汗腺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壁内储存有黏稠的汗液。
汗腺囊肿通常是软而有弹性的,质地较为坚韧。
综上所述,皮样囊肿根据其成因和形态特点可以分为表皮囊肿、脂肪囊肿、毛囊囊肿和汗腺囊肿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囊肿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任何皮肤上的可疑囊肿都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作者:刘洪涛卢漫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33期[摘要] 目的探讨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特点及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皮样囊肿与7例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结果 12例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部呈低弱或混合回声,壁厚11例,可见光点11例。
7例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壁薄,内部为无回声3例、低回声4例,可见光点5例。
结论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 R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82-02Ultrasound Diagnosis of Dermoid Cyst and Epidermoid CystLIU Hongtao1 LU Man21.Functional Divisio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101,China;2.Ultrasounal Division,the AffiliatedHospital of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07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 of dermoid cyst and epidermoid cyst and their diagnosis. MethodsThe results of ultrasound manifestations were analysed in 12 patients with dermoid cyst and 7 patients with epidermoid cyst,and all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ResultsIn the 12 patients with dermoid cyst,ultrasound showed cystic lumps,weak or mixed with low internal echoes,and wall thickness and visible points in 11 patients. In the 7 patients with epidermal cyst,ultrasound showed cystic lumps and thin wall and the visible point in 5 cases,with internal echo-free in 3 cases and low-echo in 4 cases.ConclusionDermoid cyst and epidermoid cyst in ultrasonograph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es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Key words]Dermoid cyst; Epidermoid cyst; Ultrasonic diagnosis皮样囊肿(dermoid cyst)和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在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上均有不同,但二者超声却不易鉴别。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04 鉴别诊断
发病年龄与性别
要点一
发病年龄
表皮样囊肿多见于成年人,而皮样囊肿则多见于儿童和青 少年。
要点二
性别分布
表皮样囊肿男女发病比例相近,而皮样囊肿男性发病率略 高于女性。
病变部位与数量
病变部位
表皮样囊肿多见于颅内和脊柱,而皮样 囊肿则多见于颅内和后腹膜。
VS
病变数量
表皮样囊肿多为单发,而皮样囊肿则多为 多发。
03 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X线影像
01
02
03
软组织密度影
X线平片可见病变部位呈 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 密度影,边界清晰。
骨膜反应
部分皮样囊肿可引起骨膜 反应,表现为线状或层状 骨膜增厚。
钙化
部分皮样囊肿内部可能出 现钙化,表现为散在或斑 片状的钙质沉积。
CT影像
1 2
囊性低密度影
CT扫描可见病变部位为囊性低密度影,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目录
Contents
• 概述 • 概述 • 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 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 鉴别诊断 • 病例展示
01 概述
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在CT和MRI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低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皮样囊肿
在CT和MRI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 性占位病变,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有时可见脂肪或毛发等成分,与周 围组织分界相对模糊。
病变形态与边缘
病变形态
边缘特征
表皮样囊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皮样囊 肿则形态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
表皮样囊肿边缘光滑锐利,而皮样囊肿边缘 则相对模糊,有时可见钙化或骨化。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精品课件
• 发病率:表皮样囊肿较皮样囊肿常见。
• 三性别、:表表皮皮样样囊囊肿男肿性和发病皮多样于囊女性肿,的皮样鉴囊别肿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 年龄:表皮样囊肿以20~50岁多见,皮样囊肿以
20岁以下多见。
• 部位: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第四脑
近,如
室,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附
鞍区。椎管内两者发病部位相似。
以下)。 • 颅内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颅内最
常见于后前颅窝及鞍旁。头痛、呕吐、癫 痫为常见临床表现。 • 椎管内皮样囊肿以胸腰段、圆锥和马尾部 多见,以腰部疼痛、下肢无力和小便功能 障碍为常见症状。
精品课件
病理特征
• 皮样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是起 源于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在妊娠3~5周时 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于神 经管内,出生后则形成胚胎类肿瘤。
• 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囊壁 厚,内容物为黄白色,除有皮肤结构外, 还有大量水分和油脂,少数有钙化。
精品课件
影像学表现
• CT:皮样囊肿多表现为卵圆形、圆形不均 匀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由于含有大量 脂肪,CT值更低,在-20~80Hu,有时可有 钙化呈混杂密度影,可合并皮毛窦。 增强 扫描肿瘤无强化。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and dermoid
cyst
精品课件
一、表皮样囊肿
(eoidermoid cyst)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或珍 珠瘤,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 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 其发病率甚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1.39%,占颅内肿瘤的2~3%。
精品课件
临床特征
椎管内的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髓外硬 膜内,约1/3的发生于髓内,少数发生于硬 脊膜外。以腰骶部多见。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
刘洪涛;卢漫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09(047)033
【摘要】目的探讨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皮样囊肿与7例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结果 12例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部呈低弱或混合回声,壁厚11例,可见光点11例.7例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壁薄,内部为无回声3例、低回声4例,可见光点5例.结论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总页数】3页(P82-83,封3)
【作者】刘洪涛;卢漫
【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附属医院功能科,四川成
都,610101;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成都,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04
【相关文献】
1.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J], 栗小艳;唐杰;宁艳婷;罗江;宋阳光;王旸
2.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J], 唐琪
3.超声诊断骶尾部表皮样囊肿感染术后藏毛窦1例 [J], 单妍;夏冰;韩力群
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J], 杨希;张潭;宇雪豹;梅波
5.表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特征及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J], 王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ICD编码解析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ICD编码解析皮样囊肿,也称为囊性畸胎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错构瘤。
这种囊肿常位于皮下,偶见于粘膜下或体内器官。
它主要起源于外胚层的细胞,属于先天性疾患。
皮样囊肿的特点是其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
囊腔内部则包含表皮的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等。
这些附属器有时会向腔外突出而形成结节,或向腔内呈乳头状突起。
治疗皮样囊肿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
由于皮样囊肿的囊壁较厚,并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所以手术时需要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
同时,手术后也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
表皮样囊肿,也被称为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或表皮包涵囊肿,是一种可以压缩但没有波动性的囊肿型肿块,直径可以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部分表皮样囊肿为原发性,即病因不明。
部分起源于破坏的毛囊结构或外伤植入性上皮。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和躯干上部更为常见。
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结节,临床上可见一中央孔,代表了该囊肿所起源的毛囊。
微小表浅的表皮样囊肿称为粟丘疹。
通常无症状,挤压可挤出具有难闻气味的囊内容物。
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可导致剧烈的疼痛性炎症反应。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样囊肿:囊肿为单房,囊壁较厚,类似完整或不甚完整的皮肤结构,含有表皮附属器结构如毛囊、皮脂腺、汗腺等。
表皮样囊肿:囊壁较薄,主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内部为角质样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
皮样囊肿起源于外胚层细胞,而表皮样囊肿则可能起源于破坏的毛囊结构或外伤植入性上皮。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加以区分。
查找编码:表皮样囊肿查:囊肿皮肤:表皮,表皮样L72.0例如:躯干皮下囊肿:L72.000X002头颈部皮下囊肿:L72.000X003手术操作编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损或组织其他局部切除术或破坏术:86.3皮样囊肿按照肿瘤编码规则,部位编码+形态学编码例如:手部的的皮样囊肿形态学编码:皮样(囊肿)(M9084/0)-另见肿瘤,良性部位编码:查肿瘤表肿瘤-皮肤--手D23.6编码:D23.6 上肢(包括肩)皮肤良性肿瘤M9084/0 皮样囊肿手术操作编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损或组织其他局部切除术或破坏术:86.3。
眶额区先天性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附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临床 放 射 学 杂 志 20 08年第 2 7卷第 1 O期
・
12 ・ 43
临 床初 探
眶额 区先天性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的 C T表现 ( 4例报 道 及 文 献 复 习) 附
陈玉胜 ,史河水 ,马 荣 国, 柳 曦 ,刘永华 ,田志梁
【 要】 目的 摘
报道眶额区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 肿的 c T征象 。 资料与方法 回顾 性分析经手术病 理证实 的眶
M a e il n M eho CT n i g f4 c s swih pah lg c ly p o e o g ntld r i n pie mod c s fte t ra s a d t ds i f d n so a e t t oo ial r v d c n e ia e mo d a d e d r i y to h
者 略 呈 弧形 凹陷 , 见 骨 质 破 坏 ( 2 。手 术 所 见 : 开 皮 未 图 ) 切
主要位于眶内, 以颞上象 限居多 。眶额区先天性皮 样囊 肿和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少见报道 , 笔者报道经手术病
理 证 实 的 4例 眶额 区先 天 性 皮 样 囊 肿 和 表皮 样 囊 肿 的 C T表
肤, 逐层分离皮下组 织和肌 肉, 发现病灶 呈囊状 , 面光滑 , 表 色黄 , 有蒂与骨缝相连 , 自蒂部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诊断 :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在我们的身体里,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太寻常的“小包包”,其中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就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虽然它们名字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少的区别。
先来说说表皮样囊肿。
这是一种由于皮肤表皮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形成的囊肿。
简单理解,就好像是表皮细胞在不该聚集的地方聚集成了一团。
它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如头皮、面部、颈部、背部,甚至是阴囊等地方。
表皮样囊肿通常是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肿物,摸起来质地比较柔软,有的时候还能感觉到它在皮肤下面滑动。
从外观上看,它的皮肤表面一般是正常的,没有明显的红肿或者疼痛。
但是,如果这个囊肿受到了感染或者挤压,那就可能会引起疼痛、红肿,甚至会有脓液流出。
那表皮样囊肿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皮肤受到了创伤,表皮细胞就有可能趁机进入到皮肤深层,然后慢慢形成囊肿。
另外,有些先天性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表皮样囊肿的出现。
再讲讲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的形成和表皮样囊肿不太一样。
它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某些组织没有正常分化和融合而形成的。
皮样囊肿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中线部位,像眼眶周围、鼻梁、枕部等地方。
皮样囊肿的质地一般比较坚韧,和表皮样囊肿相比,它的活动度可能没那么好。
从外观上看,皮样囊肿的表面皮肤也大多是正常的。
在诊断这两种囊肿的时候,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再结合一些检查手段,比如 B 超、CT 等来进行判断。
B 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囊肿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情况。
CT 则能够更清楚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治疗,如果囊肿比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先观察,定期复查。
但如果囊肿比较大,或者已经引起了疼痛、感染等症状,那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手术的目的就是把囊肿完整地切除掉,以防止它再次复发。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囊肿破裂。
因为一旦囊肿破裂,里面的内容物就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在医学领域,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病变,而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就是其中的两种类型。
虽然它们名字相似,但在很多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囊肿。
首先,我们来看看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角质囊肿,多是由于皮肤表皮细胞植入皮下生长而形成。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比如头皮、面部、颈部、背部、臀部等。
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外伤,比如刺伤、划伤等,导致表皮细胞植入到深层组织;还有的可能是先天性的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导致表皮细胞残留并发展成囊肿。
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质地柔软或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肿物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则可能达到数厘米。
在触摸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但如果囊肿发生感染或破裂,就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从外观上看,表皮样囊肿的囊壁比较薄,里面充满了角质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看起来就像白色的豆腐渣。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没有皮肤附属器,比如毛囊、皮脂腺等。
诊断表皮样囊肿,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然后,可能会借助一些检查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比如B 超、CT 等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一般来说,如果囊肿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可以先观察,定期复查。
但如果囊肿较大,或者出现了感染、疼痛等症状,就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
手术时,医生会尽量完整地切除囊肿及其囊壁,以防止复发。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囊肿,起源于胚胎时期遗留的外胚叶组织。
它多发生在眼眶周围、囟门、枕部等中线部位。
皮样囊肿的形成与表皮样囊肿有所不同。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些外胚叶组织未能正常迁移和分化,而是遗留在了特定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组织逐渐形成了囊肿。
眼眶皮样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眼眶皮样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眼眶皮样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眼眶皮样囊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眼眶皮样囊肿如何诊断鉴别,眼眶皮样囊肿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眼眶皮样囊肿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免疫病理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 *一、检查:1.病理学检查:大体标本皮样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哑铃状,并有光滑的囊壁,切开病变时可见围绕囊腔有一薄壁。
它含有油样恶臭的皮脂腺物质和无数毛发。
显微镜下典型的皮样囊肿是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囊肿由角化复层扁平上皮衬里。
在某些情况下,囊肿由立方形上皮(含高脚杯细胞)衬里。
这种囊肿被认为由结膜上皮分化而来。
皮样囊肿的两个主要特征是皮样附属物,例如囊壁和囊腔内毛发和皮脂腺的存在。
大约38%眼眶皮样囊肿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常有围绕毛发的一种异物巨细胞反应。
若囊肿因外伤曾有破裂或先前曾有手术切除不完全,这种炎症特别有可能发生。
2.X线检查较大的眼眶皮样囊肿在标准克氏位(20°后前位)和瓦氏位(45°后前位)均可显示。
眶缘肿物位于骨骼表面,长期压迫骨骼可形成凹陷,X线可见圆形低密度区。
眶深部皮样囊肿多位于骨膜之外,压迫骨壁形成骨凹陷或孔洞;另一方面,囊肿刺激骨膜增生,X线可显示在低密度区周围有一硬化环,多位于眼眶外上象限,这是皮样囊肿比较典型的X线图像。
这种硬化环在伴有骨质缺失的其他眼眶疾病如机化性血肿、Langerhans组织细胞病及浆细胞骨髓瘤是不存在的。
有些慢性黏液囊肿也可表现出眶缘硬化,但其程度比皮样囊肿轻,更明显的是筛骨纸板缺失。
3.超声波检查由于皮样囊肿含有不同的囊内容,因此其回声表现有所不同。
A型超声显示,部分病例在眼球壁高波峰后有一个无回声平段,即为囊内液,表示病变内无回声界面,但多数囊肿内有高低不等的波峰。
B型超声探查具有以下特征:①肿物多位于眶外上方;②呈圆形、半圆形,或因大部分囊肿位于骨凹内则显示为不规则形;③边界清楚;④肿瘤内回声可因囊肿内容物构成的成分不同而有区别。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本文选自《ken2dna的微博》在临床工作中,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以及钙化上皮瘤在临床上临床医生几乎都是下粉瘤的临床诊断,对于病理医师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因为在肉眼上都是一个囊性肿物,切口内容物几乎都是豆腐渣样,所以对于病理医师来讲,镜下的鉴别要点非常重要。
第一,表皮样囊肿,肉眼上内容物几乎是豆腐渣样物,发生的部位以头面部比较多见,镜下看注意囊壁几乎是由表皮的结构所构成,没有真皮的成分及附属器。
内容物虽然肉眼上看是豆腐渣样物,但实际上为角化物。
第二。
皮样囊肿:内容物肉眼上看几乎也是豆腐渣样物,乳白色物等等,注意镜下的要点,构成囊壁的成分除了有表皮的成分之外,还有真皮的结构,比如说汗腺,毛囊,等等。
构成囊壁的成分既有表皮的成分也有真皮的成分。
第三:皮脂腺囊肿:发生在头面部比较多见,囊内容物多为皮脂,肉眼上看也是想豆腐渣样物,但是以皮脂的成分为主,镜下鉴别要点,构成囊壁的成分为为表皮及真皮内可见灶性分布的皮脂腺细胞成团分布。
数量偏多。
第四:钙化上皮瘤:在临床上临床医生也多诊断为粉瘤,内容物也被多为描述豆腐渣样,实际上钙化物较多。
此瘤经常位于深部的皮肤组织,臀部多见,形成一个囊肿样肿物,镜下可以看见囊肿在皮下真皮当中,囊内容物以钙化物角度,在囊壁周边分布着比较多的比较蓝染的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影细胞由嗜碱性细胞转化而来。
此为诊断要点。
建议临床医生在写报告单的时候把囊肿的部位及与周边关系最好描述清楚,有助于帮助病理医生要根据这些囊肿的部位及镜下特点可以鉴别诊断。
每日一题下述乳腺病变中,哪种虽然性质上为良性、但却缺乏肌上皮衬覆?A.导管内乳头状瘤;B.微腺型腺病;C.放射状瘢痕;D.硬化性腺病;E.管状腺瘤。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辅导:皮样、表皮样囊肿病例分析要点
一、诊断要点
1.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2.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等部位,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等部位。
3.生长缓慢,呈圆形。
4.囊肿扪诊时有面团样感觉。
5.一般无自觉症状。
皮样囊肿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肌肉之间,下颌舌骨肌上的囊肿,可以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吞咽和呼吸。
二、鉴别诊断
1.甲状舌管囊肿
好发于舌骨上下,肿物呈圆形,质软,可随吞咽及伸舌动作而移动,穿刺可抽出透明或微混浊的黄色液体可鉴别。
2.舌下腺囊肿
多数舌下腺囊肿偏一侧,囊肿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黏稠蛋清样液体。
三、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
表皮样囊肿——精选推荐
表⽪样囊肿表⽪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名表⽪样瘤、上⽪样瘤、胆脂瘤或珍珠瘤。
该病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5%-1.8%,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青年,⽆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桥⼩脑⾓及鞍旁,可以多发,⽣长缓慢,所以常在40岁左右才发现,另外约有25%发⽣在颅⾻板障和脊柱。
肿瘤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组织,是胚胎晚期在继发性脑细胞形成时,将表⽪带⼊的结果,也有⼈提出外伤起因的学说。
此类肿瘤特征的外貌,为⾊泽洁⽩的带有珍珠光泽的块状肿物,表⾯不规则,⼩结节状;瘤壁薄⽽透明,内容物为⾖渣样略带油腻的脱屑细胞堆积⽽成。
肿瘤⽣长缓慢,但对周围组织破坏较强,也有炎症作⽤,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菌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临床上⽆特征性症状,常因肿瘤部位不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但不论肿瘤部位,常有精神症状,另有50%常有癫痫发作的症状(⼀)桥⼩脑⾓表⽪样囊肿主要代表症状为三叉神经痛,部分有患侧⽿鸣、⽿聋、晚期出现桥⼩脑⾓综合征。
神经系统检査发现第Ⅴ、Ⅵ、Ⅶ脑神经功能障碍,但⼩脑体征不明显。
【男性,28岁。
发作性左侧⾯部针刺样疼痛17天。
】颅脑MRI⽰:图A-C,左侧桥⼩脑⾓区囊性占位,边界清楚,见占位效应,脑⼲、⼩脑及四脑室明显受压,占位周围⽔肿不明显:横断⾯T2WI(图A)呈脑脊液样均匀⾼信号,T1WI(图B)呈低信号,DWI(图C)呈明显⾼信号:图D-F,横、冠、⽮状位增强扫描⽰囊性占位及囊壁均⽆明显强化。
诊断:左侧桥⼩脑⾓区占位,考虑表⽪样囊肿。
诊断依据:①囊性均质占位;②边界清楚,脑实质及颅⾻⽆侵犯,考虑为良性占位;③DWI呈⾼信号;④增强后病灶及囊壁均⽆明显强化,说明病变⽆⾎供。
下图为患者病理证实的表⽪样囊肿:(⼆)鞍区表⽪样囊肿早期主要症状为视⼒减退,视野缺损,久之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少数病⼈可有内分泌障碍。
【男性,36岁。
主诉:反复短暂失神发作1年,加重1天】颅脑MRI CT平扫⽰:图A-D,右侧鞍旁见类椭圆形囊样占位,边界清楚,囊壁可见,周围见脑⽩质挤压征,瘤周⽆⽔肿:横断⾯T2WI(图A)及T1WI(图B)信号不均匀,脂肪抑制(图C)呈低信号:DWI(图D)呈低信号:图E-F,横、冠状位增强⽰病灶内⽆明显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状位⽰肿块向上⽣长呈哑铃状:图G,横断⾯CT平扫⽰,病灶呈极低密度,CT值约-67HU,边界清楚,囊壁可见钙化:图H,⽮状位CT增扫⽰病灶⽆明显强化。
皮肤囊肿有哪些症状?
皮肤囊肿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皮肤囊肿症状,尤其是皮肤囊肿的早期症状,皮肤囊肿有什么表现?得了皮肤囊肿会怎样?以及皮肤囊肿有哪些并发病症,皮肤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皮肤囊肿常见症状:囊肿、囊性肿块、继发感染*一、症状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囊肿。
系因外伤将表皮植入皮下而成。
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
角质层为囊壁内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内。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
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
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的开口小孔,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
可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瘤,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
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
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幼儿及青年期发现,缓慢生长、体积不大,为柔软圆形或较硬的囊性肿块。
位于皮下,与皮肤无粘连,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其次为四肢,胸背也见发病,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
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
其内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
*二、诊断应与多发性脂囊瘤,脂肪瘤及神经纤维瘤鉴别,依据病理可确诊。
*以上是对于皮肤囊肿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皮肤囊肿并发症,皮肤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皮肤囊肿常见并发症:皮样囊肿、表皮囊肿*一、并发病症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皮肤囊肿症状,皮肤囊肿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皮肤囊肿”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 但我们更注重对眶骨壁改变的观察, 对各种不同的改变 进行命名和定义, 以利于规范和指导今后工作。 眼眶皮样囊肿尽管具有特征性的 #$ 表现, 但是尚需要 注意与其他引起眶骨凹陷或骨孔、 骨缺损改变的疾病相鉴别,
万方数据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胚胎发育异常疾
壁无明显改变, ’( 例发生于眶骨膜下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邻近 骨壁改变。!骨凹陷: 囊肿所在的骨床长期受压凹陷所致, 程 度轻重不等, 轻者仅见骨壁轻微凹陷, 边缘弧度平滑, 重者凹 陷深, 边缘陡直如穿凿形并翘起 ( 图 ! ) *) 。’( 例全部有骨 凹陷形成。"骨嵴: 骨凹陷边缘骨质翘起, 严重者呈条块状插 入眼眶软组织内 ( 图 +) 。 # 骨孔与骨缺损: 骨凹陷底部持续 受压吸收穿透, 囊肿由此向眶外的颞窝、 颅窝、 副鼻窦内生长,
#$%&$%’( )* !" $% +,-$./0 12,3)$& !4(.( /%& 56$&2,3)$& !4(.(
!"#$% &’()*+’,, !"-$% ./()+0’,)*, 12 3/)*, ,4 (5 ( 6,7(849,)4 :; -7’4’(59:5:*<, $()<()* =<, ":07/4(5, $()<()* &/4<, ",)() "#$%&" , &’/)() [ 7-(.,/8.] ! +-928.$:2! (4 567897:5 :;5 <=7>?4@:=A B485 4C ’( @A7??=?> =? 4BD=:78 <5BE4=< 7?< 5F=<5BE4=< AG@:@- ;2.<)&(! (;5 C=?<=?>@ 4C ’( =? )& A7@5@ 4C 4BD=:78 <5BE4=< AG@:@ H5B5 @9EE7B=I5< 7?< 7?78GI5<- =2(>0.(! J?:B74BD=:78 4AA9F7?AG 85@=4?@ 4C B49?<, 4678 4B <9ED0D588 @;7F5 H5B5 C49?< DG ’( @A7??=?> =? 788 )& A7@5@- J:@ A;7B7A:5B=@:=A C57:9B5@ 4C ’( @A7??=?> =?A89<5 ;5:5B4>5?49@ AG@:=A E7@@ H=:; 7B57@ 4C ?5>7:=65 ’( 67895, ?4?5?;7?A5E5?: DG A4?:B7@: E5<=7, 7?< A4EFB5@@=65 A;7?>5 4C :;5 4BD=:78 H788@ @9A; 7@ D4?G C4@@7, D4?G ;485, D4?G A765, D4?G <5C5A:, D4?G B=<>5, D4?G FB48=C5B7:=4? 7?< 7D@4BF:=4?- !)%80>($)% ! KBD=:78 ’( @A7??=?> =@ 7? 5CC5A:=65 H7G =? :;5 <=7>?4@=@ 4C =?:B74BD=:78 <5BE4=< 7?< 5F=<5BE4=< AG@:@ C4B <5:5BE=?=?> =:@ ?70 :9B5 7?< 84A7:=4?[ ?24 @),&(] ! KBD=:78 :9E4B@;(4E4>B7F;G, +0B7G A4EF9:5< ! ! 皮样囊肿 ( 包括表皮样囊肿) 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病变,
[&] 头颈部是其好发部位, 其中 &%L 发生于眼眶内 , 占眼眶良 [)] [$] , 占眼眶手术的第三位 。眼眶皮样囊肿 性肿瘤的第四位
CB 结果 )- & 囊肿 ’( 征象! 位置: )& 例中眶内侧 & 例, 内上象限 $ 例, 其余均位于颞上象限。肿物较大, 占据整个眶上部者根据骨 窝所在位置判断其原发象限。无一例发生于眶下方。病变所 在深度, 位于眶前中 ) R $ 者 * 例, 眶中后 ) R $ 者 &$ 例。眶颞 沟通者 ) 例, 眶颅沟通者 " 例。 形状: 囊肿位于第二解剖间隙者 $ 例, 呈圆形或椭圆形 (图 & ) 。囊肿位于眶骨膜下间隙 &* 例, 肿物生长由于受骨膜 的限制, 突入眶内部分多呈半圆形或扁圆形, 其中 1 例通过骨 孔或骨缺损与颞窝或颅窝沟通, 病变呈哑铃状。位于骨窝内 者与骨窝形状一致, 不规则。 边界: 囊肿边界清楚者 &2 例, 边界不清楚者 1 例, 多与囊 内容密度及囊膜的厚度有关。肿物的密度: )& 例中 &* 例内 密度不 均 匀, 均 有 负 ’( 值 区, ’( 值 差 异 很 大, 最低为 3 #2P9, 最高为 Q 11P9, 其中 " 例能见到密度分界面, 即病人仰 卧检查时, 低密度的皮脂漂浮于囊肿前方, 高密度内容物沉积 于后方。$ 例囊内呈均匀一致低密度透明区, 与眶脂肪不易 肉眼区分。囊壁呈条状弧形软组织密度影。) 例静脉增强扫
’( 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 通过 ’( 检查能够获得准确的定性、 定位诊断。 AB 材料与方法 ! ! &.*. 年 & 月 3 )%%) 年 & 月我院诊治眼眶皮样囊肿 &2 例, 表皮样囊肿 1 例, 均进行了 ’( 扫描并经手术和病理确诊, 男 && 例, 女 &% 例; 左眼 &$ 例, 右眼 * 例; 最小年龄 * 岁, 最大 11 岁, 平均 $" 岁。使用 ’( 机为东芝 $%%M 和西门子 ME7:40 E/,0+ 机, 矩阵 2&) N 2&) 。常规采用眼眶轴位 ( 水平) 扫描, 可疑颅内蔓延者辅以冠状扫描。层面厚度 ) O 2EE, 窗宽 &%% O 2%%P9, 窗 平 Q $% O Q 1%P9, 观 察 眶 骨 改 变 使 用 &%%% O )%%%P9, ) 例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
・ ’6’5・
描, 囊内容不增强而囊壁增强较明显, 囊肿轮廓显示清晰。
!" ! 眶骨壁改变 的 #$ 表 现 % & 例 发 生 于 第 二 间 隙 内 者 眶 骨
图 !" 右眶内圆形占位病变, 内密度不均匀, 有负 #$ 值区, 眶外侧壁增厚% % 图 #" 病变向眶顶及内侧壁压迫成窝, 内密度不均质, 可见明显 密度分界面 ( 箭头) , 病变经骨孔侵及颅中窝, 呈哑铃状% % 图 $" 眶内侧及眶顶压迫成窝, 病变内密度不均匀, 前部及内侧骨窝 ( 箭头) 内密 度低, 后部密度高% % 图 %" 眶内侧椭圆形占位, 内密度不均匀, 有负 #$ 值区, 内直肌及眼球向外移位, 眶内壁受压凹陷% % 图 &" 眶外侧壁 骨洞, 内密度呈均匀一致的负 #$ 值, 骨洞内壁翘起, 插入眶内, 眶外壁增厚% % 图 ’" 眶外壁骨管 ( 箭头) 与颞窝沟通, 眶外壁增厚
[ 作者简介]张长河 ( &.12 3 ) , 男, 河南南阳人, 本 科, 副 主任 收稿日期] )%%)0&)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66& 年第 ’7 卷第 ( 期% #/08 9 :13 ;<=>08> $1?/8@2, !66& , A@2 ’7 , B@ (
有皮样囊肿具有负 #$ 值这一特征。他们把眼眶皮样囊肿的 #$ 表现归纳以下五个方面: 小翼骨缝 ! 囊肿多位于蝶骨大、 及颧额缝附近。 " 半圆、 圆或哑铃形。 # 囊肿内有负 #$ 值 区, 且高低密度内容物混杂, 不被造影剂强化。$病变周围有 环状高密度影, 能被造影剂增强。 % 眶骨凹陷或骨孔形成。
[+] #$ 表现。宋国祥等 指出: 在眼眶肿瘤中, 除了脂肪瘤外, 只
损, 多发生在眶顶处。, 例有骨孔或骨缺损形成。 $ 骨洞与 骨管: 囊肿如小范围斜形 ( 沿眶壁走向) 向较厚骨壁深处生长 压迫形成如 “ 井” 状的骨窝称为骨洞, 穿透眶壁者称为骨管 ( 图 ,) , 骨洞周围的骨嵴更明显。%骨增生: 骨窝周围骨膜受 刺激而增生, 即形成普通 - 线所显示的 “ 硬化环” , 也可见到 囊肿周围片状或较大范围骨增生, 密度较对侧高, 骨壁也较对 侧厚。&骨吸收与骨破坏: 骨凹陷即为长期压迫吸收所致, 此 处骨密度减退, 骨壁变薄, 但未见象恶性肿瘤所致的 “ 虫蛀 样” 骨破坏者。 !" & 眶内结构的继发改变的 #$ 显示 % !’ 例均可见眼球突出 或移位, 视神经与眼外肌向病变对侧弧形移位, 眼外肌不易与 囊肿区分, 但依此可判断囊肿的边缘与范围。 #$ 显示眶腔扩 大者 , 例, 外直肌增厚者 ! 例。 $" 讨论
・ %E%$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DEEC 年第 %@ 卷第 $ 期’ !)4. > T*7 P,-<4.< "*:).86, DEEC , U86 %@ , V8 $ [%] ’ ()*+,-. /01 2+345-6 7*+,8479: :64.4:-6 ;+*9*.5-548. -.7 ,-.-<*= ,*.5 [ >] 1 ?+ > 2;)5)-6,86, %@$A , B$ (C) : BAD1 [D] ’ 倪卓, 马小葵, 郭秉宽1 %ADD 例眼眶肿瘤的病例分析 [ >] 1 中华眼 科杂志, %@@% , D# (D) : #%1 [C ] ’ 宋国祥1 眼眶手术 AEB 例 ( A%# 次) 临床分析 [ >] 1 中华眼科杂 志, %@$B , DD (C) : %BB1 [A] ’ 陈林, 宋国祥, 田文芳1 眼眶哑铃状皮样囊肿 [ >] 1 中华眼科杂 志, %@@% , D# (D) : @$1 [F] ’ 宋国祥, 田文芳, 张虹1 !" 扫描在眶内皮样囊肿诊断和治疗中 的价值 [ >] 1 中华眼科杂志, %@@E , DB (B) : CAC1 [B ] ’ ()4*679 >G1 2+345-6 :H95 8I :8.JK.:54L-6 8+4<4. [ >] 1 G, > 2;)4)-6= ,86, %@$B , %E% (A) : #DB1 [#] ’ 何严津, 宋国祥, 肖利华, 等1 原发于眼眶脂肪瘤和脂肪肉瘤临 床观察 [ >] 1 中华眼科杂志, %@@D , D$ (B) : CFE1 [$] ’ 孙丰源, 宋国祥, 肖利华1 眼眶肌肉圆锥内皮样囊肿 [ >] 1 中国实 %@$F , %D (D) : %EC1 用眼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