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骨表皮样囊肿: A.颅骨侧位X线显示左侧顶骨圆形单房透亮区,边界清晰, 有明显的硬化边。 B.横断面CT扫描显示内板膨胀变薄,外板缺损,相邻颅 骨呈喇叭口形改变

wk.baidu.com

本病主要与皮样囊肿、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瘤、骨纤 维异常增殖症、转移瘤、脑脓肿、颅骨结核等鉴别。
皮样囊肿

又称为胆脂瘤。好发于20~30岁,内衬鳞状上皮较厚, 其内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 , 常位于中线附近或眼眶周 围。
嗜酸性肉芽肿

常发生于 5 ~ 15 岁青少年,可能发生在任何骨,但最常见 于扁骨,颅骨最常受侵,颅盖骨(常见于顶骨)比颅底骨常 见。 X 线: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清晰的非硬化边缘,表现 为穿凿状。内板和外板不平衡破坏导致“双边征”;溶骨病 变可能含有残余骨碎片,称为“纽扣样死骨”;病变扩大, 数目增多,聚合形成地图样外观,被称为“地图颅”。

起源于颅骨板障内异位的上皮残余 , 为表皮细胞植入 板障内所致。表皮样囊肿仅含有鳞状上皮成分 , 常见于颅 骨、眼眶及颅内。多在40岁后发病,发生率为7%~12.9%。 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 颅骨顶部、枕鳞、额颞区 是其好发位置。
X 线: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单房透亮区,较大肿瘤常有 骨性分隔,形成多房性囊腔,边缘清晰,有明显的硬化边; 切线位示板障增宽、内外板膨胀分离,可见翘起的骨檐。 CT 、 MRI 是颅骨表皮样囊肿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表现为 病变区颅骨的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颅骨表皮样囊肿 CT 多呈低密度改变, CT 值一般在 -20~+20HU ,但密度常不均 匀,主要与囊内成分有关。当肿瘤合并有出血、感染时,可 表现为高密度
CT:膨胀性低密度灶内有密集的点线样高密度骨纹影。 MRI :由于含有出血、栓塞及脂肪成分,在 T1WI 、T2WI上 显示为特征性的混杂高信号,局部低信号影代表骨小梁。


颅骨多发性血管瘤。颅骨多个轻度膨胀性病变,其内可见较多骨 性间隔表现为“日光状”。侵及右侧眶缘上外侧(弯箭)、上颌 骨(直箭)、额骨(箭头)和左顶骨(开箭);横断面CT显示病 灶还侵及右侧岩骨(开直箭)


CT:病灶密度略高于灰质,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骨窗显示 “斜边征”、“纽扣样死骨”更清楚。
MRI :病变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 明显均匀强化,相邻的硬脑膜可以出现线样强化。

血管瘤

颅骨血管瘤常见于中年女性,多为单发,顶骨、额骨 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海绵状血管瘤。 X 线:起自板障,向内、外板膨胀生长,常破坏外板,呈 边缘硬化的类圆形透亮区。可见与颅骨垂直或放射状的骨 小梁,骨质破坏区呈网织状或蜂房状。
颅骨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名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 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表皮样囊肿占颅内肿瘤的 0.2%~1%,约25%位于颅骨板障内,是先天性因素或继发性 因素致上皮组织植入骨内,并不断角化而形成的囊肿性病 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青年、儿童,常以无痛性 缓慢生长的头皮肿物为主要临床症状,肿瘤生长缓慢,极 少发生恶变。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时常伴红肿、疼痛。
CT:密度不均,壁或内部可见钙化。


MRI :大多数皮样囊肿由于皮脂腺分泌物内脂肪较多, T1WI、T2WI多呈高信号。与表皮样囊肿相比,皮样囊肿通 常 壁 较 厚 且 强 化 明 显 。
皮样囊肿。MRI T1WI(A)及T2WI(B)可见右侧顶骨病灶, T1WI、T2WI呈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
转移瘤
颅骨多发性骨髓瘤
谢谢大家

颅骨表皮样囊肿 MRI 表现为颅骨板障的高信号消失, 低信号的颅骨内外板受侵蚀破坏。大部分表皮样囊肿呈低 T1、高T2信号改变,当病灶内含有较多的上皮碎屑、胆固 醇结晶和角蛋白时可表现为低T1、低T2信号,病灶合并出 血或蛋白质含量增高时可表现为高 T1信号,而陈旧性出血 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可形成病灶内的低信号,病灶内钙化也 表现为低信号。弥散加权序列序列上表皮样囊肿常表现为 特征性高信号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