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全解全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全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
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 “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
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
书具的儿童情态; “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
伤仲永
【知·作者与作品】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公元 1021 年),卒于元祐元年(公元 1086 年)北宋。字介甫,晚号半山,小
字獾郎,谥号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被列宁称为“中国
11 世纪
的改革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
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韩愈,苏轼,苏洵,苏辙(三苏)
2.作品透视 本文借事说理,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文章分两部分: 叙事
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
,变得平庸无奇;
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
,强调了后天教
育的重要。 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
日 扳 仲永
环谒
于邑人,不 使
学。
每天 通“攀 ”,牵,引,拉。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p ān) 四处 拜访 (y è) 到
让 (仲永)
(名作状)
(介)
(省略句)
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 (他) 学习。
[评析 ]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用语精准简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余 闻 之 也久。 明道中,
从 先人 还家,
传 一 乡秀才
观 之。 自 是 指物
作诗
立 就,
传送 全 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看 诗歌 从 此 (让仲永)
立刻 完成
(副)
(代)
(代) (省略句)
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
(他能 )立即完成,
其
文 理 皆有 可 观
者。
邑人奇
之,
代指诗作 文采 道理
值得 观赏 ……的地方(方面) 同乡 对……感到惊奇
②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
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品·译注与评析】
金溪
民
方仲永,世 隶 耕。 仲永 生 五 年,
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平民百姓 人名 世代 属于 耕种劳作
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
愚昧无知之态; “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
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
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 句体察、品味。
【赏·主旨与亮点】
1.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才华泯灭的事例,指出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
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2.文章亮点 ①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 叙事部分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
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 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 文中的每一词、 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
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
文题目中 “伤 ”字,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伤 ”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
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 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
思
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 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 又不接受后天教育, 最终连普
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符合 (ch èn) 以前 的 传闻
过了七年(我,王安石)回来 从
(助)
(介)(介词结构后置)
让( 他)作诗, (写出来的诗已经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 从扬州回来,
复 到舅家,问 焉。 曰: “泯然
众人 矣 。 ”
第2页
又,再
询问
消失的样子 常人
(语助)回答
(语助)
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 他已经 )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
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强调为文“以适用为本” 。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 , 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
文集》、《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伤仲永》本文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官至
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 、《梅花》等最为著名。
[评析 ]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了普通人。
王子曰: 仲永 之 通悟, 受之 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代)
(形容词意动)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
稍稍 宾客
其父, 或 以钱币乞
之。 父 利
其然也,
渐渐 用宾客的礼仪款待
仲永的父亲 有的人 用
求取 它
认为……是有利的 这样
(名词意动)
(代,仲永的诗) (名词意动)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生长 岁(指年龄)
第1页
判断句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
未
尝 识 书具,
忽啼求
不,没有 曾经 认识 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 忽然 大哭 索要
(动作状)
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 )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之。
书写的工具
( 代)
父异
焉,
借
旁近
对……感到诧异
他(仲永) 就近借来。 附近,这里指邻居
( 形容词意动)
( 代)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与 之。
给他 (代)
即 书 诗四句,并 自 为 其 名。其 诗 以 养 父母、收族 为 意,
立即 书写
并且 自己 题写 诗歌
这 把 赡养
团结 作为 主旨
(省略句,省主语“仲永” )
(仲永 )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我 听说 它
宋仁宗(赵祯)年号 跟随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在
(仲永)
(代) (代,代指这件事)
(介)
(省略句,省主语)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 我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舅舅家里见到他, (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
令
作 诗,不能 称
前时 之 闻。又 七年,
还 自 扬州,
让(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