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得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为教师要力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处世要树好榜样。
”我有幸考入张家口师专,学校门口大大的几个字,铭刻在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校的校训,更是每个将要做老师的大学生一生的座右铭。
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这八个字时时鼓励着我,鞭策着我。
教师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它用吹绿小草、融化坚冰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希望。
身为教师的我也常为自己能从事这一伟大的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无声的语言往往却达到了有声的要求无法比拟的效果。
不知不觉中,我和同学们已经有了一种默契。
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要使学生懂得主动给予爱,教师就首先要善于发现、利用、创设良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上有一名长得矮小并有口吃的男孩,由于有语言障碍常被同学取笑,因而变得自卑和内向起来。
那堂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想举手答题,我抓住机会,毫不犹豫地叫了他。
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呢?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学家对教师职业道德都有许多精辟的理论。
我认为始终都离不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的飞速传播,学生的成长不再简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在拓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为自己去装满一桶水。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当代教师就要有终身学习的目标,以身作则的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和示范,用自己丰厚的知识储备去践行“学高为师”。
大多数受学生喜欢的老师都是那些学识渊博,对待事物有自己想法的老师。
因为学生接纳、喜爱某个老师,往往都是从对这位老师的敬佩开始的。
这种敬佩来自于老师的学识和素质修养,包括老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生活态度以及思想品德、情感、品格等。
渊博的学识固然重要,因为这是成为老师的基本条件,但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不可或缺。
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学生,因此老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互相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必然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
它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因此对于“有的老师不愿批评教育学生,担心得罪家长”的这种行为和思想是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予以纠正。
热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
对于“有的老师往往特别喜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调皮捣乱的学生则严厉批评和教训,甚至有时打骂学生”的这种行为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是严格不允许的,我们应该坚决杜绝这种现象出现与发生。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庆县播植镇中心小学刘灏忠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由此可见,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
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
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能够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苏步青: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1931年,苏步青获理学博士,在研究院里有点“名气”,日本很多名牌大学以高职、高薪聘请他,爱人和孩子也都在日本,何去何从?他想到,自己出国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现在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要以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
他毅然回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拍来特急电报,再次聘请他就任该校数学教授,各种待遇从优;不久又接到一份特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火速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
苏步青体谅夫人的心情,对她说,你回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松本来子想到丈夫的生活和事业,她担心万一战局恶化,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苏步青的身边,也打消了日本之行。
教师是实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现表率,必须要做到: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责任。
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句话,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高为师”就是说呀,老师要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懂得特别多,这样才能教给小朋友们。
比如说,你们的语文老师知道好多好多的字,数学老师会做很难很难的算术题,这就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呢,是说老师的行为要很端正,给小朋友们做个好榜样。
就像老师从来不说谎,很有礼貌,爱护环境,小朋友们就会跟着学。
“学为人师”就是要一直学习,让自己能当别人的老师,把知道的教给别人。
“行为世范”是说做的事情要能让大家都学习。
比如说,有个老师上课讲得特别好,下课还帮助同学,大家都喜欢他,都想跟他一样,这就是做到了这些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小朋友,咱们来谈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哟。
“学高为师”,就好像老师是一个大大的知识宝库,什么都知道,能回答小朋友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身正为范”,比如老师总是排队不插队,爱护花草树木,小朋友们看在眼里,也会跟着做。
“学为人师”,就是要不断努力学习,变得很厉害,能教给别人东西。
“行为世范”,像有个老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大家看到了,也会学着去帮助别人。
小朋友们,以后你们长大了,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高为师”,老师知道的知识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能教给小朋友好多好多东西。
“身正为范”,老师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小朋友们也会养成好习惯。
“学为人师”,就是要不停地学习,让自己能当别人的老师。
“行为世范”,比如老师主动给老人让座,大家都会觉得这样做很棒,也跟着学。
小朋友们,记住这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的意思是:学问高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源头水。
同时,教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给学生做出正向的示范。
要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在学高为师的层面来说,要积极学习丰富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
向老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向书本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向网络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向学生学学习他们的创新和实践精神。
在身正为范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
这不仅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等方面,更涉及到教师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等方面。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端正的行为,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个人学识高即为老师,身正才能为人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指教师风范。
“身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良好的人格,道德等。
“学高”,一个老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在横向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纵向要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
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良好的人格,道德等。
【读音】xué gāo wéi shī shēn zhèng wéi fàn【释义】学识高即为老师,身正才能为人示范。
指的是教师风范。
【近义词】1.为人师表[ wéi rén shī biǎo ]【释义】师表:榜样,表率。
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例句】人民教师要~,就必须在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2.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例句】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言行一致的。
3.率马以骥[ shuài mǎ yǐ jì ]【释义】用好马带领马群。
比喻能者居先。
【例句】刘领导真的是率马以骥,真的是有能力带领大家取得更好的收益。
【反义词】误人子弟[ wù rén zǐ dì ]【释义】误:耽误。
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例句】早知道当时就不应该把儿子送这里读书,这的老师真是误人子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今天我在这里以“当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为题作个发言,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引发大家的思考与重视,以此推动我省的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素养和非功用性素养。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就必须具备落实新课程标准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古训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崇高评价。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在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
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近代,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
古往今来,教师有着诸多雅称,如:人梯:指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
蜡烛: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照耀人间。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赞誉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慈母: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园丁:管理花园的人员,指教师辛苦、勤劳。
灵魂工程师:塑造人类的灵魂,是教师的崇高使命。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理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从老师的含义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神圣的、受人尊敬的群体,从事教育工作即使非常辛苦,责任重大,但无尚光荣,令人向往,意义重大。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素养,有利于增强大家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当然,教师的素养能够从各种角度去总结,去归纳,下面只讲两种归纳。
从教师职业要求的角度,能够把教师素养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直的教师人格教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首先端正自己,增强自身修养。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孔子说:“五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说要想成为老师,先要品德端正,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成为典范和榜样。
一个优秀的教师,既为师,又为范。
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正所谓教书育人。
《左传》中有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意思就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最后再学做学问。
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这两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工作之前,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教书上,教师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每每说起对哪位老师印象深刻,必然是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老教授。
工作之后,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体的。
回想那些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老教授,无不是师德高尚的老师,原来,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在这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中,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
这五育,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因为,教师是曾经的学生,现在又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要求学生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才算是合格的老师,才能不负众望,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然而,要做到合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老师要如何去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呢?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总是一起出现,爱岗是前提,敬业是升华,爱岗敬业是我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是尊重工作的体现。
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关心学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勤劳的蜜蜂,是蜡烛,是春蚕,是灵魂的铸造者。
谈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谈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学高为师”的理解:其一:作为老师一定掌握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就好比说教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就必须拥有一通水。
要有比较专业和比较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
其次就是说老师一定要知识渊博,不仅仅在学科专业范畴掌握较多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应该掌握一些知识,要知识面广。
最后,学高为师还要求老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掌握一些社会出现新知识,适中走在社会的前沿。
“身正为范”的理解。
其一: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老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
其二: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
因此,教师就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身正就是言行一致,语言文明,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大方。
作为老师首先要热爱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不但复习就知识,掌握新知识,才能做到“学高为师”,同时,不断修炼自己,注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意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和学识可以做老师,行为端正就可以为人模范。
说明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所以,当教师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职业。
而且,我觉得教师也应该是最光荣、最值得人尊敬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教师的行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在各个方面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如果教师平时穿戴不整齐、衣冠不整,没有一种仪表美,那么你的学生对于教师这个概念是模糊的,他们并不能从你的言谈举止上体会到教师的优秀与否。
而相反,你却常常批评学生不注意仪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都会受到你的影响,而慢慢养成不爱整洁的习惯,这样就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因此除了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外,更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不能迟到早退,有病必须向领导请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敬佩你,服从你,进而爱上你的课。
如果教师在授课期间,上课经常开小差或者睡觉,那么学生也会效仿你,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甚至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优秀的公民,并不是让他们变成什么科学家、文学家。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这节课的内容上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解释,但是仍然要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和形象的例子告诉学生每个知识点。
因此,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用简单的话语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教师应该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转变为能够吸引学生的东西,这样学生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何为“师范”二字?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最先应该做到“身正”。
德,是教师的灵魂;才,是教师的根本;而爱,则是教师的实质。
没有教者沉稳而成熟的人格影响,没有教者满腹经纶的才华导向,没有教者爱满胸襟的宽容与度量,就没有教育的朝晖夕露,没有教育的春华秋实。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
一、爱生:当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我想,同样可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爱,能温暖人的心灵;教育的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
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
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
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对学生除了所给予的爱以外,我们还应有一份责任感。
如果说一切教育都是源于爱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责任也是一种爱,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
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者:于姣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师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时代和环境中更好地践行师德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从教已经15个年头了,从一名年经教师成长为青年教师,渐渐地即将成为中年教师。
在这15年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向前辈教师虚心求教,在各个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时俱进,而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有一点至今未曾改变,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非常喜欢这八个字,我觉得这是对教师最完美的评价,而在现实中,我也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这八个字。
一、“学高为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教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人,传授知识是教师神圣的职责,一名教师必须精通他所教的科目,这是最基本的。
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从教十余年,每当回想起这些年来,自己为了实现那些难上加难的目标所付出的的艰辛和努力,总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仍记得第一次登上台时自己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每当看到孩子们眼中流露出来的钦佩目光,自己就会有几分周郎得志的骄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新时代教师应备的条件
新时代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它的意思为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老师,只有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
这句修身养性的名言,时刻提醒教师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学高为师,不仅要求我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知识的灌输者真正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
身正为范,不仅要求我们做到为人师表,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长辈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型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习的引导者角色转变。
它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
陈述型知识即简单的死记硬背知识,不是我们课堂传授的重点,而程序性知识与策略型知识才是我们传授的重点。
通过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学习的方式方法,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使动用法与被动用法的讲授;通过策略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课本联系到实践。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演讲稿《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修身立德,从为人师表开始》
教师演讲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立德,从为人师表
开始》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教育是一份神圣的事业,我们的行为、言语和思想都需要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教师不断前进的必由之路。
首先,学高为师。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开阔的视野,也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探索,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拥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研究精神。
其次,身正为范。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传递正面能量。
我们要时刻保持敬业精神,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以此来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最后,修身立德,从为人师表开始。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品德的修养与思想素质一样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只有身心健康、志向正派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道德水平、学术能力。
让我们一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成才之路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阜城小学杨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它如一面大大的镜子竖立在世人面前,特别是教师们面前,检验和警示着每一个教育者。
中华民族理解教育的一个深刻之处,正在于将“学高”和“身正”、知识和道义、做人和做学问,把知识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融为一体;而教师首先要成为融合两者的典范。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广义上说,也是社会大众的教师,而并非简单地传播知识和科学;他们十分重视“道”和“义”,用“道义”来驾驭知识和科学。
李大钊先生为其创办的《晨钟报》写下一副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也明显传承了中国学人优秀的精神传统。
重道义追求的教育精神,造就了中国一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使他们成为时代的先驱,真正的大众教师,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拓荒者。
教师节之际纪念先贤,审视自己,我们的眼光应该聚焦何处?当代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使命?我认为,恐怕还是“学高”和“身正”的追求和融合。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前不久批评一些大学存在的丑陋现象,将之归纳为三个字:乱、脏、臭。
一些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总在想用什么办法赚钱,教授和导师中也存在肮脏的“潜规则”,学术腐败之臭、衙门气之臭弥漫,等等。
虽然这只是某种程度或某些地方存在的问题,但值得警醒,这恰恰反映了重道义追求的中华民族优秀教育精神的丢失,如此,也就丢失了我们教育的优势。
“身正”并不是“学高”的辅助之物或华美装饰,它是教育的关键性因素。
传播知识的教师,与市场上售卖商品的人不同,商贩的人品不至于影响他人对商品本身的评价,而知识的传递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师人格和品德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德高望重的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特别是传授的道理,能很顺畅地流入学生心田,其传播效率可以说同老师的道德水准有正向相关的关系。
无论在启蒙教育阶段,还是在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都是如此;只不过在初级教育阶段的儿童,是通过对老师形成的喜不喜欢的总体情感体验发生作用,而高级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研究生,则通过对老师人品的价值评价而发生影响。
“学高为师_身正为范”
教师廉政从教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体现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因为他是人师,是人之楷模。
做的是教书育人的事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夫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个人看法:第一,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
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
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第二,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性质是教书育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把教育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乐于奉献,为世人做出表率。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教师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学生。
论财产教师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教师却富有,我们拥有无数学生对我们爱的回报。
第三,自我约束、廉洁从教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
在这样的纯洁面前,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亵渎;在清泉般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执着和无比的信任。
浅析“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浅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袁州冬雪创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导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导之基础,德乃教导之根源.从字义懂得教员是指:受过专门教导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迷信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停止思想道德教导,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导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末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员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杰出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员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干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员不是职业,而是事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绝后繁杂,社会思潮龙蛇混杂,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员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员不但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导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抱负.面临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员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员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对把教导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所谓“把教导当事业”,我懂得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员,面临教导的所有现象,都可以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停止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实际推导,而是连系自己每天的每个教导行为停止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有事业心的教师总是具有一种超出自己的欲望,不肯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分歧的学生,或者在分歧的时期,也希望可以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历的班主任,面临新的班集体,也尽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导当饭碗,可以知足教员物质生活的需要;那末,把教导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力收获.我们不克不及苛求每个教导者都把教导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导当事业的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员的师德是教员的魂灵,师德是教员职业抱负的翅膀,教员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甚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导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讲授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导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教员不是演讲者,而是典范我们常说“无声教导”,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员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仿照教员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员好的和欠好的行为停止了学习.因此,教员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员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员是学生的教员,学生是教员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员看做学习、仿照的对象.教导工作不但仅是讲授,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员,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护学生的时间.教员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榜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广博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干包管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教员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德国教导家第斯多惠说:“欠好的教员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员是讲授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承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员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脚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员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矫捷性来面临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员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员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讲授行为做起. 以往的讲堂讲授,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员灌输得太多,将课文停止“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教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讲授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地.因此,在讲堂讲授中,教员要尽可能改变“灌输者”的脚色,尽可能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员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大白的不讲.那末,教员在讲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讲堂讲授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定接洽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干系统掌握.”教员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第四、教员不是学生的长辈,而是学生的朋友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员在饰演自己的脚色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放在教员就是长者,是学生的长辈,一定是学生的教师的位置,既然是长辈,是教师,学生就没有什么来由不承受教员的意见,不听教员的话.为此,教员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旦学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我们的教员就会勃然大怒,认为学生不听教导,不听我们的哨子.对于一些素质较低,道德修养不高的教员甚至会出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和行为.对于明天的教导,教员要淡化自己的脚色.教员是社会的一员,不但要充当“教员”这一脚色,而且要充当多种脚色.教员不单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只有与学生交朋友,师生之间的沟通才可以更为方便,学生才可以对教员有一种信任,师生之间沟通起来才更有效果. 幽默是师生沟通的催化剂. 学生对教员普遍要求和赞赏的一种素质就是教员要具有幽默感.教员语言幽默诙谐,富含哲理,是教员与学生形成杰出人际关系的一种催化剂.教员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在我对学生停止思想教导还是我的讲堂讲授中,我都喜欢采取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通过这样的幽默诙谐,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使得大家的沟通更轻松.在我对学生停止思想教导时,我注意到教导语言的诙谐性,通过在幽默诙谐的气氛在交流沟通,可以冰释师生之间的各种误解.在十八年的教导讲授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当前教导形势下的教员,不该该再用那种古板、呆滞的语言停止自己的讲堂讲授和与学生沟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人师者亦为人榜样.三尺讲台上的我们,意气风发,教书育人;三尺讲台下的我们,文明尔雅,为人师表.教员是现代社会主义精力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承者,表里如一是对我们最高的要求和行为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力体现,一种知识内在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我们如果是那只风筝,那师德就是在我们脚下牵引着我们前进的那根线.如果线断了,即使我们再尽力,也不会飞的久,更不会飞得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
——读《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有感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书店,起初看到书名,我以为是那种纯理论的内容,可是当我信手翻来一看,立即被深深的吸引。
假期里看了书中的很多文章,当我读到卞毓方先生的《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时,不禁感慨万分。
卞先生讲的是解放后北大第一任校长马寅初先生与他的《新人口论》引发的故事,真真是对这位马老先生的那种敢于坚持自我的精神佩服不已。
在学术上,马寅初先生是一个“全身心拥抱时代”的人,更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的人,他高瞻远瞩,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人口多就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样一种与时代并不相符的理论,作为一个忠于真理与社会的学者,他马上将解决这危机视为己任予以研究。
面对种种不同的看法、质疑与负面评价,他依然坚持自我,对于来自一些国家上层的威胁不屑一顾,对于来自各方面的不断的批斗与迫害,他更是以一句“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家”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立场。
马老先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我们的一言一行,马老先生为我们做了楷模。
作为教师,对于我们首先是一种职业,但是这份职业又与旁的职业不可同比。
作为一种职业,我们每个月靠着它拿课时费,考试考的好了还有绩效奖,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好了还有其他的评优奖励。
或
者很多人很多场合会说这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
可是我不能苟同。
记得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宣传标语牌,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知识理论上的内容,每一个师范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在手,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又有这样那样的培训,于是做一个能够教书的教师并不难;努力一点,多花一点功夫,多给学生补补课,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于是还能成为一个教学出色的老师。
这是“学高”!
那么“身正”呢?真正要为人典范的,或许要的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真正的做到内心的正直不二。
在我们这样类型的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在一起抱怨学生的习惯差,家长的配合差,我们的抱怨很多,可是作为教师我们的反思也许少了一点。
作为学校教与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和眼睛在观察,去衡量。
教师评论学生的同时,学生们也在评论教师,有些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可是有的老师特别不受学生欢迎,这些情况,我想我们不能仅仅分析学生,还要反思一下教师自己的言行了吧。
在上海这样一个海纳百川高度发达的城市里,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在学校外从事着一些校园课堂外的工作,有的给学生补课,有的努力炒股,我不能肯定的说这一定会影响老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但是这些老师是否一定把所有的工作都调整的相得益彰了呢?我看不一定。
如果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在教学时把自己的一片真心都交给学生,都放在了
自己的课堂上,我想我们的学生,至少是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感受的到的,我想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我们的“心里”成长。
同时我们教师必须让自己“身正”,要站得直,立得正,要忠于真理,要胸怀坦荡,要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范”,我们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呼,我们才能有资格要求社会对我们的尊重。
有才学,有精神,我们才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