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主要内容、制定步骤和实施要求,以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
一、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主要内容环境应急监测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监测方案:包括污染物的识别与分类、监测点位的布设、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分析检测方法的选择等。
2.监测设备:包括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和固定式在线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3.应急监测数据库:包括应急监测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响应流程、现场指挥协调、信息报告与通报等机制。
5.培训与演练:定期开展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监测队伍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二、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步骤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环境状况和污染源分布情况等。
2.风险评估: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和污染物。
3.方案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与处理、分析检测方法选择等。
4.资源配置:根据应急监测方案,合理配置监测设备、人员和物资等资源。
5.数据库建设:建立应急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
6.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现场指挥协调和信息报告与通报等机制。
7.培训与演练:对应急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三、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实施要求为了确保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应急监测组织,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2.技术支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应急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急环境监测预案
一、目的与依据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应急环境监测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环境事件: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2. 突发性生态破坏事件;3. 突发性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事件;4. 其他需要应急环境监测的事件。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应急环境监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环境监测工作。
2. 设立应急环境监测办公室,负责应急环境监测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应急环境监测工作。
四、应急环境监测流程1. 事件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及环境监测机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应急环境监测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相关机构开展应急环境监测。
3. 现场监测环境监测机构根据预案要求,迅速开展现场监测,收集污染物种类、浓度、扩散范围等信息。
4. 分析评估应急环境监测领导小组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事件影响,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5. 信息发布根据应急环境监测结果,及时发布环境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
6. 后期处置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开展环境恢复工作,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五、应急环境监测技术要求1. 监测点位布设:根据事件类型、污染范围、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2.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先进技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 监测设备:选用性能稳定、精度高的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4. 监测人员: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监测人员,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六、应急环境监测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
2. 设备保障: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确保应急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1. 介绍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指的是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通过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来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应急措施的方案。
这些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接连事故等。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环境破坏,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和恢复。
2.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重要性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对于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环境破坏、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和恢复非常重要。
它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迅速了解当前环境的状况,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风险和威胁,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记录监测结果和措施的执行情况,为事后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
3.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设置监测点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位应覆盖受影响区域,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分布特点。
监测点位的布设需要合理,以确保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环境变化。
•选择监测参数:根据突发事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
监测参数可能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标、土壤污染程度等。
监测参数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与环境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
•确定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要,确定监测频率。
对于突发事件,监测频率通常要高于平时,以便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
监测频率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建立监测网络:根据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建立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可以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数据传输系统等。
监测网络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远程控制能力,以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
•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网络生成的数据需要及时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和展示等环节。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监测报告。
•应急预警和响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和响应措施。
应急预警和响应措施应具体、有效,并与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与配合。
环境应急监测快速分析方法概述
试管 中封人一定剂量的显色试剂 , 检测 时将试 管刺 破出一个小的 孔 ,让检测水 样通过这个孔 进入试管 中与试管 中的显色试 剂反
1环 境应 急监 测快 速分 析方 法存在 的 问题
1 。 1 现 有 便 携 仪 器 参 考 方 法 各 异
应, 通 过显色试剂 的颜 色变化对 比标 准色 阶 , 就可 以确定检测 水 样中污染物 的种类和浓度 。 色柱检测 的原理是将检测水样通过检 测管 中, 使得 检测水 中所含 的污染 物质和管内装有的显色试剂反
应, 根据反应产生 的色柱 , 然后通 过色柱的长度可 以确定检 测水 目前我 国对 于应急监测方法 的没有统 一的标准 , 使得便携仪 样 中的污染 物的浓度 。水污染检 测箱的构成类 似气体快 速检测 器 的参考方法各不相同。从国外进 口的仪器大多采用美国环保局 箱 , 是将多种水 质检测管组合 然后构成检测 设备 , 这种设 备方便 和国际环保组织等使用 的方 法标 准 , 而我 国生产 的仪器有 的是参 携带而且可以对多种污染物质进行快速 的检测。 考美 国环保 局和国际环保 组织的方法标准 , 有 的则是参考 国内一 检测管法对 于污染气体 和被污染 水质的检测很 方便 , 在使 用 些知名实验室的方法标准 , 甚 至还有 的仪器是不参考任何 的方 法 过程 中要注意操作 , 否则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使用检测管时 , 一 标准的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应急监测的标准 , 使得 对于同一个 定要 根据规定来控制气体的抽 取速度和抽取气体的体积 。 而 应 急 监测 快 速 分 析 方 法 概 述
黄敏 芝 ( 中山市环境监测 站 广东 中山
5 2 8 4 0 0 )
设备 。 这种设备携带方便 而且可 以对污染现场中多种污染物进行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为了响应《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文件,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环境安全风险源单位的监管,健全环境安全预警体系,确保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本公司委托山东中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提供应急监测,委托协议见附件。
化验室接到事故信息后,根据接报的情况判断可能的污染物质,进行应急准备,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进行现场的监测采样和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一、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点位的设置1、厂区废水排放口2、厂区废气排放口二、监测项目1、废水监测内容包括:pH、石油类、氨氮等。
2、废气监测内容包括:火灾次生污染物VOCs、CO、SO2。
三、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要求包括:a) 现场可监测的项目,应首选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低、可直接读数,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测结果的快速标准分析方法。
无标准分析方法的项目,优先选择检测结果准确程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
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迅速送至实验室分析;b) 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事件现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作为补充监测手段。
也可采用生物监测、无人机监测、激光雷达探测等新型监测技术手段辅助监测;c) 对于影响事件处置、司法鉴定或损害评估判定结果的关键样品,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测定;d) 当需要开展跨界联合监测或多地、多部门联动监测时,各监测方应统一采用应急监测现场指挥部确定的应急监测方法。
不能统一监测方法的,应做好方法间的比对验证。
四、监测仪器与药剂应配备少量空气瓶、污水瓶等及现场气体采样器、采样袋,通讯联络器材、交通车辆等,配合并协助当地环保局进行监测。
五、监测布点与频次1、布点原则(1)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意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事故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承担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下设办公室、现场监测组、实验室分析组、信息报送组、后勤保障组等。
(二)各小组职责1. 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小组工作,收集、整理、上报应急监测信息。
2. 现场监测组:负责现场监测工作,包括污染源调查、样品采集、监测设备操作等。
3. 实验室分析组:负责样品分析、数据整理、结果报送等。
4. 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报送应急监测信息。
5.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监测物资保障、设备维护、现场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监测程序(一)事件发生1. 事发单位或个人立即向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报告。
2. 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二)现场监测1. 现场监测组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污染源调查、样品采集、监测设备操作等工作。
2. 现场监测组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事件进行初步评估。
(三)实验室分析1. 实验室分析组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 实验室分析组将分析结果及时报送领导小组。
(四)信息报送1. 信息报送组将监测结果和初步评估报告及时报送领导小组。
2. 领导小组根据监测结果和初步评估报告,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五)应急处置1. 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处置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处置进展,调整监测方案。
五、保障措施(一)物资保障1.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负责储备应急监测所需物资。
2. 各监测部门定期检查、维护监测设备,确保设备完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体系,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降低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环境风险源头的防控,提高环境风险预测预警能力,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
(2)建立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监测设备、仪器、试剂等物资的充足和完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应急监测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2)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3)建立应急监测工作制度,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监测。
(2)优化应急监测流程,提高应急监测效率。
(3)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三、组织管理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
2、设立应急监测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3、建立应急监测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监测设备操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4、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协同高效。
5、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6、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指挥部、应急监测队伍和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污染源、风险源和敏感区域的监管。
(2)定期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改善卫生条件(1)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运行效率。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如化学品泄漏、污染源爆炸等)发生时,通过采集、分析和评估环境数据,及时判断环境状况,指导应急措施和决策的监测活动。
环境应急监测的目标是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整体健康。
二、监测方案1. 环境数据的采集(1)建立环境数据采集网络:在可能发生应急事件的区域建立环境数据采集站点,包括气象站、水质监测点等,并与监测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2)仪器设备部署:根据应急事件类型和可能的污染物种类,配置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2. 监测方法和程序(1)气象监测:采集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和PM2.5等指标。
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
(2)水质监测:采集水质数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COD等指标,以及污染物浓度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3)土壤监测: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
(4)环境辐射监测:采集环境辐射数据,包括γ射线、α射线等,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
(5)生物监测:采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样品,包括水生态系统的浮游动植物、鱼类等,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昆虫、鸟类等,监测频率根据情况确定。
3. 数据分析和评估(1)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应急事件特征,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
(2)数据评估标准: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数据评估标准,判断监测数据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3)数据通报和发布:及时将监测数据、评估结果和预警信息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决策参考和应急指导。
4. 应急措施和决策支持(1)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接收和处理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应急预案: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污染治理等措施。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内容、制定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一、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概述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环境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估,为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预案。
一个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应包括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实验室分析、数据整理与报告编制等环节。
二、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步骤1. 确定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目标,如监控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分析污染物的成分及含量等。
2.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污染事故的发生地点、扩散方向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点位。
3. 确定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标确定需要监测的项目,如空气、水质、土壤等。
4. 制定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项目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采样频次、采样方法、样品处理与分析等。
5. 实验室分析与数据整理根据监测方案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数据整理,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6. 编制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编制报告,对污染事故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实施要点1.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2.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准备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准备,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此外,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协同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 加强风险评估与预警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模拟预测等方法,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5. 重视数据记录与分析在监测过程中,应重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判断污染物的扩散趋势和影响范围,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省、省、省、省及市、市、市、市、市、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排放或突发事件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事故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应急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1. 应急监测的目的与原则1.1 目的1.快速评估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2.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指导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4.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 原则1.及时性:迅速响应,尽快开展监测工作;2.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反映事故现场环境状况;3.全面性:覆盖事故主要污染物质、途径和受影响区域;4.科学性:采用成熟、可靠的监测技术方法;5.协同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2. 应急监测技术体系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包括现场调查、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多个环节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方法2.1 现场调查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迅速了解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范围;2.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获取高清晰度图像和视频资料;3.现场踏勘:调查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水质等因素,为后续采样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2.2 采样1.采样地点选择:根据事故类型、污染物质特性、扩散规律等因素,确定采样点和采样线;2.采样方法:包括瞬时采样、连续采样和定时采样等,根据事故特性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3.采样设备:根据不同污染物质和采样方式,选择相应的采样工具和设备,如采水器、采土器、气体采样器等;4.采样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保证采样质量2.3 分析测试1.实验室分析: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ICP-MS等;2.现场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如便携式光谱仪、便携式质谱仪、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等,快速测定事故现场污染物质浓度;3.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传感器、生物探针等手段,快速检测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质;4.检测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污染物质的最大浓度、暴露量等参数2.4 数据处理与评价1.数据整理:将采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数据表格;2.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3.环境风险评价:根据监测数据,评估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4.预测模型:建立事故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分布和衰减趋势;5.成果报告:编写监测报告,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 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近年来,我国在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2013年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事故、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等,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监测程序,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监测数据准确性;4.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4. 结论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排放或突发事件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事故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应急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1. 应急监测的目的与原则1.1 目的1.快速评估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2.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指导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4.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 原则1.及时性:迅速响应,尽快开展监测工作;2.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反映事故现场环境状况;3.全面性:覆盖事故主要污染物质、途径和受影响区域;4.科学性:采用成熟、可靠的监测技术方法;5.协同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2. 应急监测技术体系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包括现场调查、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多个环节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方法2.1 现场调查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迅速了解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范围;2.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获取高清晰度图像和视频资料;3.现场踏勘:调查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水质等因素,为后续采样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2.2 采样1.采样地点选择:根据事故类型、污染物质特性、扩散规律等因素,确定采样点和采样线;2.采样方法:包括瞬时采样、连续采样和定时采样等,根据事故特性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3.采样设备:根据不同污染物质和采样方式,选择相应的采样工具和设备,如采水器、采土器、气体采样器等;4.采样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保证采样质量2.3 分析测试1.实验室分析: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ICP-MS等;2.现场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如便携式光谱仪、便携式质谱仪、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等,快速测定事故现场污染物质浓度;3.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传感器、生物探针等手段,快速检测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质;4.检测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污染物质的最大浓度、暴露量等参数2.4 数据处理与评价1.数据整理:将采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数据表格;2.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3.环境风险评价:根据监测数据,评估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4.预测模型:建立事故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分布和衰减趋势;5.成果报告:编写监测报告,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 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近年来,我国在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2013年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事故、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等,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监测程序,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监测数据准确性;4.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4. 结论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应用场合事故现场调查与评估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在事故发生后,可用于快速评估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为事故调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及现场踏勘等方式,了解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范围,为后续采样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应急监测数据可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通过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评估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建立事故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分布和衰减趋势,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法律法规执行与监督应急监测技术可用于监督事故责任方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事故现场的污染物质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有助于了解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信息通过监测数据,评估事故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注意事项及时响应与准确监测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程序,迅速响应,尽快开展监测工作同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客观反映事故现场环境状况,为后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全面监测与科学评估应急监测应覆盖事故主要污染物质、途径和受影响区域,确保全面了解事故现场的环境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成熟的监测技术,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为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分享监测数据和信息,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应急监测的效率和效果质量控制与数据校验在采样、分析测试等环节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监测数据进行校验和审核,避免数据错误和污染,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公众沟通与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监测信息,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准确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减少恐慌情绪培训与演练加强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具备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定期进行应急监测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监测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持续监控与长期评估在事故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应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污染物质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同时,对长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支持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对措施分析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对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突发环境事件指的是突发性、意外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地震、洪水、海啸、火灾、化学泄漏等。
这些事件会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以及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
对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以利用地震仪、水位计、气象雷达等设备进行监测,对化学泄漏等事件,可以利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还可以通过监测网络、卫星遥感等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事件的信息。
2.加强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是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机制,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3.完善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
需要完善预警系统,在监测到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发生时,能够迅速发出预警,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建议。
1.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工具。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评估。
在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事件的分类、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程序、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等内容,以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提高应急物资储备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
对于地震和洪水,需要储备救援器材、救生设备、食品和饮水等;对于化学泄漏,需要储备防护服、止漏器材、化学品吸附剂等。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1.1应急监测目的在第一时间对污染事故的性质、危害、范围做出初步评价,为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环境安全。
1.2应急监测内容应急监测是指监测人员快速赶赴现场后,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布点采样,利用快速监测手段判断污染物的种类,作出定性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监测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后勤保障组职责是组织监测人员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组织制定应急监测计划,现场指挥应急监测工作,组织编写应急监测报告,负责审核和审定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后勤保障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废水和废气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现场无法监测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火灾爆炸事件、有毒气体扩散事件,后勤保障组应在30分钟内拟定监测方案,快速实施水或空气的污染物监测,并根据事态的发展和监测数据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监测方法、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等。
当环境污染蔓延到场区外并造成较大影响时,其环境应急监测应立即通知东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或河口区环境监测部门承担。
1.3应急监测程序1.3.1应急监测准备东营市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环境事故后,应急环境监测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
企业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环境监测单位做好监测工作。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后勤保障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于15分钟之内做好监测准备工作,并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完成现场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和监测质量保证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留守人员做好应急监测实验室准备工作,随时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第1篇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风险和突发环境事件日益增多,对环境应急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二、目标1. 构建全面、高效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环境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2. 及时发现和掌握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影响,保障环境安全。
三、监测范围与内容1. 监测范围本项目监测范围包括:(1)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区域;(2)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流域等;(3)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特点,确定的其他监测范围。
2. 监测内容(1)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2)污染源监测:对企业、园区等污染源开展监测;(3)生态监测: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监测;(4)其他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特点,确定的其他监测内容。
四、监测方法与频次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频次根据环境风险等级、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和监测目的,合理确定监测频次。
一般原则如下:(1)环境质量监测:定期监测,根据环境质量状况调整监测频次;(2)污染源监测:定期监测,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和排放情况调整监测频次;(3)生态监测:定期监测,根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次;(4)其他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频次。
五、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发布1. 建立健全监测数据管理制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3.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要求,做好监测数据和信息发布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公开。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环境应急监测预案1. 引言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是指针对突发环境事件或灾害,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输出的应急处理方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以保障环境事件的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和有效应对。
2. 应急监测预案的目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主要目的是:- 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得实时数据,并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分析;- 提供详细的应急监测流程和操作指南,使监测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和处理依据;- 提供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发布指南,以便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通报监测结果。
3. 应急监测预案的组织机构3.1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是应急监测预案的核心机构,由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代表组成。
其主要职责包括:- 确定应急监测工作目标和策略;- 确定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协调监测资源和人员的调配;- 审核和批准应急监测报告。
3.2 应急监测工作组应急监测工作组是应急监测领导小组下设的具体执行机构,由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组成。
其主要职责包括:-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时监测;- 收集、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编制应急监测报告;- 组织应急监测培训和技术支持。
4. 应急监测预案的实施步骤4.1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预警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或预警时,应急监测工作组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4.2 快速部署监测设备和人员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应急监测工作组需要快速部署合适的监测设备,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4.3 实施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和人员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监测方案,执行实时监测任务,并采集必要的监测数据。
4.4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监测数据采集完毕后,应急监测工作组需要对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并编制应急监测报告,包括数据分析结果、监测发现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4.5 报告发布和信息通报应急监测报告需要及时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向相关责任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和建议措施,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为了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采取紧急监测措施,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内容。
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等。
2. 水质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监测。
3. 土壤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物浓度、土壤理化性质等。
4. 噪声监测,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
5. 辐射监测,对环境中的辐射情况进行监测。
三、监测方法。
1. 现场监测,通过现场采样、现场分析仪器等设备进行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取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
3. 在线监测,利用各类自动监测设备,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在线监测。
四、监测流程。
1.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应急监测。
2.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等。
3. 采样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进行采样监测。
4.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状况。
5. 结果报告,及时编制监测结果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
五、监测保障。
1. 人员保障,建立应急监测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保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设备库,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3. 技术保障,与专业的监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障监测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六、监测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总结。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监测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确保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标准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了解污染事故的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为应急处置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提高全天候的应急监测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伤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结合本站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特修订本应急监测预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2 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6 号〕(5)【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1 号〕(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17 号〕(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22] 10 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方法】 (环发[2022] 113 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1] 197 号〕(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11)【贵州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方法】〔试行〕〔2022 年 7 月 1 日〕(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依靠科学、标准有序、反响迅速;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本钱合理;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
本预案合用于****县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本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 作任务的管理与实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事故状态下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泄漏、压力集聚情况,气体发生的情况,阀门、管道或其他装置的破裂情况,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
有关信息必须提供给应急人员,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应急装备和个人防护设施。
发生事故以后,组织化验室技术人员及时检测分析现场环境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分析事故的原因和特点,根据发生事故的类型和现场检测的数据,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现场由总指挥统一调配,密切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抢救,严禁冒险蛮干。
努力争取在事故发生的初期阶段控制住险情,如事故可能扩大,应立即上报政府部门,请求增援。
1 应急监测点位的布设1.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1)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布点原则: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水域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并合理设置监测断面(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范围。
(2)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污染的地表水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还应设置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必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布点方法:根据污染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区域的特性进行布点。
①对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的监测布点,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产生污染的不同工况(部位)或不同容器分别布设采样点。
②对大气的监测应以事故地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③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
根据水流扩散的趋势和现场具体情况布点。
在确定采样点时,应优先考虑重点水功能区域。
例如:国控、省控监测点的断面;饮用水源地;水产养殖水域等。
根据污染物在水中溶解度、密度等特性,对易沉积于水底的污染物,必要时布设底质采样断面(点)。
如何进行环境应急监测
如何进行环境应急监测1、应急监测能力及应急监测分工公司不具备应急监测的能力,大气环境采样和监测、地表水环境、土壤监测需委托有监测资质能力的单位进行。
应急监测组人员配合监测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等工作。
具体监测参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2、布点原则采样点设置以公司及附近区域为主,注重周围居民和生活环境,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并合理设置监测点,以掌握污染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污染程度和范围。
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可能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应设置对照点、控制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设置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3、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1)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2)通过初步现场及实验室分析,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以确定污染范围。
根据不同形式的环境事故,确定好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控要求。
(3)现场采样与监测。
待有应急监测能力的单位人员到来后,由公司化验人员配合其进行现场采样与监测。
产生的事故废水要分批、多次收集,确保数据准确性。
4、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1)该公司发生废气、废水超标排放、火灾、爆炸事故时,大气污染监测因子为挥发性有机物、烟粉尘。
废水污染监测因子为COD、氨氮、SS、PH,当危险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在事故发生现场进行取样监测,计算环境污染因子的浓度,根据分析数据判断污染区空气、水环境质量,并以监测数据为参考,降低或者提高安全防护等级。
现场监测优先使用试纸、气体检测管,水质速测管及便携式测定仪。
(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1988年,针对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阿佩尔计划”,即“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APELL)”方案。
“APELL”的总目标是“防止地区团体内的生命健康社会幸福所损,避免财产损失,确保环境安全。
”(APELL)”方案的基本内容是:1. 启发或提高团体对在生产、操作和使用危险品过程中可能出现公害的认识以及对当局和工厂企业为保护社会不受其害而采取措施的认识;2. 与地区团体合作制定涉及整个社会的应急计划,一旦危及社会安全的危险情况出现,即加以防止。
1988年5月,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并下发《关于印发“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1988)环政字第213号]。
1988年,完成了国家级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TRPTC(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提供的全部数据、我国调查的1万多种化学品的档案资料。
1992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简易监测分析方法研讨会。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1124号令)。
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筛选和验证的通知》(总站计字[1995]079号)。
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全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九五”规划研讨会情况的通报》(总站计字[1996]001号)。
1997年3月26日,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第13号令)。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
1997年5月27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编写(征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的通知》(总站质字[1997]075号),征集应急监测方法方面的稿件,部署相关的编写任务。
1999年12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监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96号)。
2001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常见危险品档案库”,收录了1361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建立了五种查询功能的信息库。
2004年1月16日,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试行)》(鲁环发[2003]283号)通知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鲁环站字[2004]第7号)。
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如《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年)、《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年)、《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等。
国家环保总局吸取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教训,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十分重视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
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
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企业隐患,努力消除环境隐患。
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广东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将化工行业列为3年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省里重新制定了《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也均制定了应急预案。
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2003年起,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现场监测和现场应急处理设备建设。
一些企业加强了污染防控。
但部分企业环境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应急准备不足,应急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经检查了解到,基层环保部门应急设备、仪器仍显缺乏,应急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就在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沈阳市立刻重新修订完善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已组建了近400人、近100辆车、近100套各类快速检测设备的应急队伍。
应急监测系统具备快速反应条件。
目前,沈阳市现有的76种主要危险品中,所有气态危险品和易挥发性液态危险品(共44种)都已具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对于其它危险品全部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
在此前进行的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中,环保部门全面掌握了全市二百七十一家重点化学危险品生产、使用、贮存及运输企业,并为他们建立了电子档案。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就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显着增强。
江苏省投入总资金达5.6亿元,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目前,全省各市、县环境监测站已普遍达到或超过了标准化站规定的178项(县级站125项),项目开设率均在95%以上,苏州、徐州、南京达到130%以上。
省环境监测中心也形成各类监测能力340项,生物监测、有机监测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全省13个二级站、66个三级站的标准化建设,已全部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的省份。
通过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使江苏省环境监测队伍普遍得到加强。
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大大增强。
目前,江苏省多数市、县监测站的监测装备,已达到了国内较为先进水平,监测能力已经覆盖了国家标准中所有监测项目,实现了分析项目统一化、数据精确化。
由于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两大系列仪器的配置,使江苏省在重金属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有机污染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标志着全省监测分析技术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目前,全省监测系统共配备大型仪器99台(套),其它仪器如国产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及COD快速测定仪等共1235台;配备监测车超过了100辆。
大部分县级监测站还配备了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
其中,省环境监测中心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大了应急监测系统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体,计划列一点、财政拨一点、环保部门出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分级投入机制。
明确了政府为投入主体。
1998年,江苏省腾出115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和包括环境监测在内的基础建设,并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省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
2003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投资1.73亿元,加快全省环境应急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建立了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省、市、县分级建立了污染防治基金,目前全省每年污染防治基金规模已超过了1亿元。
建立了省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从全省排污费80%中集中2%,用于环境科研开发,其中相当部分是用于监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在使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时,地方财政必须按1∶1配套资金,既调动了地方投入的积极性,又扩大了基金的使用规模。
以进一步增应急监测车事故现场立大功。
2005年3月29日,一辆装载40多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与另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
面对这一突发污染事件,江苏省立即启动了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火速从200多公里外的南京市赶到事发现场,启动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快速监测出了现场氯气浓度、氯气扩散范围和氯气达标安全区域等,为抢险指挥部及时制订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5年12月1日,江都市化工厂内存放5.5吨高毒化工原料丙烯腈的储罐发生爆炸起火。
事发后,江苏省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利用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上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现场准确监测出了有毒气体的浓度和扩散范围,使污染现场控制得当,处置及时,没有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进入2005年以来,江苏省境内先后突发了3起水污染事件,省环境应急监测部门迅速启动水环境应急监测车,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
根据水污染特征,分别启动了快速常规监测系统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
定量和定性分析出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原因,为迅速锁定肇事源、控制污染物继续侵入和控制污染范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郑州市将在未来五年投入200亿元建立环保污染应急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占全市污染负荷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和市(县)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逐步安装在线监测仪,并实现全市联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