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
风笑天《社会研究⽅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第⼀篇社会研究基础☆☆第⼀章导论第⼀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社会研究及其意义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种以经验的⽅式,对社会世界中⼈们的⾏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法体系包括:⽅法论;研究⽅式;具体⽅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特征社会研究作为⼀种特定的科学研究类型,具有以下三个⽅⾯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然的;研究⽅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的社会⾏为,以及与⼈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的⾏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法达到⾃然科学那样⾼的正确程度。
b)研究的⼲扰性:对⼈们的社会⾏为进⾏研究,这种⾏为本⾝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为;研究者(⼈)会对被研究对象(⼈)产⽣⼲扰,所得经验是被⼲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既是⼀种⽣物个体,同时⼜是⼀种社会个体。
因此⼈们的⾏为不仅受⽣理和⼼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还受到所⽣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然科学相同的各种⾃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也是其研究对象的⼀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
研究者也是⼈,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论。
风笑天教授编写的《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书的精简划重点,为考研生提供一份全面而精练的复习笔记。
一、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按照一定程序和规范进行的科学活动,用以获取、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相关信息的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操作性等。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1.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历史分析等手段,对社会科学理论进行研究。
在考研复习中,理论研究方法的重点在于准确理解和应用各种理论。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实际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获得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考研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流程社会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问题的提出与设定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设定是社会研究中的第一步。
考研生在准备笔记时,需要重点关注所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并为每个问题进行准确而简明的设定。
2.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研究设计是指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实证调查、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
考研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
3.数据整理与分析数据整理与分析是社会研究的核心环节。
考研生需要熟悉和掌握常用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例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统计分析等。
4.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的提出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的提出是社会研究中的最终目标。
考研生在复习笔记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和阐述。
四、问题定义与研究假设的构建问题定义是社会研究的基石,研究假设则是对问题进行解答的初步预期。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 所以,”科学环“所具有旳社会研究 过程实际上阐明科学研究是一种周而复始 旳过程,但是这个”始“已经不是原来旳” 始“,而是问题研究旳新旳起点。
有关科学环
• 入口一:研究首先从观察事实、统计 事实入手,经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 旳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 后在他们理论旳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 知事物旳假设,再经过观察新旳事实以检 验这种预测。
• 入口二:研究者首先从理论出发,由 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造成观察,然后 由观察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 反对或提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旳理论。
华莱士还从另外两种角度对“科学环”进 行了分析:
1、左与右:科学环旳左边二分之一意味着从观 察和对观察旳了解中进行归纳和理论建构;而科 学环旳右边二分之一则意味着从理论出发,经 过演绎,应用理论于观察,进行理论检验。
• 一般来说,判断理论优劣旳原则有三条, 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旳情况下:
(1)解释范围越广泛旳理论越是好旳理 论;
(2)解释越精确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3)构造越简洁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不论多种理论在详细含义和层次上怎样不 同,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旳要素构成旳。 这些基本要素涉及:概念、变量、命题和 假设。
• 理论指导研究旳方向 • 理论提供研究旳解释
四、经验研究旳理论功能
• 经验研究所起旳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 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明理论。 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旳角色。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旳过程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旳观察。这种 观察既能够是定量旳,也能够是定性旳。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目录
•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旳关系 •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四章
⑴研究所收集的资料是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信息。
➢ 个人⇒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收入、对某些现象的看法等。 ➢ 家庭⇒家庭的规模、结构、总收入、人均收入等。
⑵把这些个体的信息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样 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
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的区别
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通常是描述性的 目的在于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
供政策建议 课题来源常常是各级政府机构
.
第三节 研究方式
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实地研究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
.
第四节 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
.
练习:请指出下列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4. 护理人员对于改变护理制度有着强烈的影响力。相反,决策权 却掌握在管理阶层以及医生阶层手中。 答案:护理群体→群体
5. 尽管200万农民中,有66.7万是女性,但在美国历史上,女人 总被视为农夫的老婆,而不是农夫。 答案:农夫→个体
.
第四节 分析单位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错误
.
二、纵向研究/历时研究
2.同期群研究/世代研究
也称世代研究或人口特征组研究,是指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
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但他们必须都属于同一个同龄人群体 例:课本 “老三届”研究;“八十年代生人”研究
.
二、纵向研究/历时研究
3.同组研究/追踪研究/小样本多次访问法
.
练 习:
设计一项研究,表明研究者陷入了区位谬 误。然后修订该研究,并避免区位谬误。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1.方法论2.趋势研究3.重测信度4.准实验5.内容分析6.结构观察7.解释性报告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如何使研究问题的选择明确化?2.社会测量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的主要区别何在?并请举例说明。
3.简述实地研究这种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4.简述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含义及关系。
三、综合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某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
这些学生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中。
其中重点学校有30所,一般小学有240所,较差的小学有30所。
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请设计一种适合本研究需要的两阶段抽样方案,并指出每一阶段的抽样框、抽样单位、所使用的具体抽样方法,以及每阶段抽取的样本量。
2.为证实某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为3000元的结论,抽取64名村民调查,知其人均收入为2850元,标准差为560元。
问在置信水平95%条件下是否证实此结论。
3.结合你所熟悉的一项具体的研究实例(可以是你自己做过的,也可以是别人做过的)来说明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基本程序或者说主要阶段。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方法论答: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它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
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但方法论并非统一的。
方法论是与一定的哲学观点和学科理论相联系的。
不同的理论学派有不同的方法论。
如:实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解释客观的“社会事实”,并用精确的数量分析来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规律。
而人文主义学派否认社会规律的存在,它们主张用阐释或理解等主观方法来说明具体的社会历史事件。
马克思主义学派则强调要以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并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3.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这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5.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为什么社会研究中常见的理论知识某种“中层理论”,甚至只是陈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
2.如何衡量几种不同理论的优劣?例举事例说明。
3.理论的结构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理论对研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理论的这些作用。
5.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功能是什么?结合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其中的一个功能。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1.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2.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什么是研究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如何正确的表述下列参考文献?
(1)两位作者合著的一本著作。
(2)一本翻译的著作。
(3)在一本合编的著作中的一篇论文。
1。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A.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主题指的是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
社会研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有关社会的。
意味着社会研究的对象必须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必须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B.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所谓经验性,指的是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
即社会研究只针对那些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感兴趣。
C.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对于一个问题能否科学地进行探讨,首先依赖于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A.人的特殊性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B.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现象是一种与自然现象有着根本性质差别的想象。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社会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在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
因此,社会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
就要困难得多。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一:方法论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教学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能够: -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掌握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常见的研究方法;- 学会如何设计、实施和分析一个社会科学研究; -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社会研究方法概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义与特点•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社会研究的本质要素2.2 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的定义和分类•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处理2.3 访谈法•访谈法的定义和种类•访谈的准备工作和技巧•访谈记录和数据分析2.4 观察法•观察法的定义和种类•观察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2.5 综合应用方法•总体设计的构思•数据整合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的呈现和报告三、教学方法3.1 学生中心的教学法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案例、小组讨论等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3.2 课堂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每个主题都配备案例和练习,以应用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3 技术性介入教学法学生将接受在线教学,完第五章应用高级研究方法的练习。
同时,学生还将接触到进一步的知识,例如SPSS(研究所使用的统计软件)的统计、跨文化研究、民意调查和呈现结果。
四、教学时长本课程安排为16个学时,包括讲授和实践,每周2个学时。
五、教学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评、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考核,并将综合评价的结果纳入终评成绩的计算。
教师会在课程结束前向学生反馈测评归档以及教学进程和评价结果。
六、参考教材•Alan Bryman,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William D. Crano,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Evaluatinga World of Information, Wiley, 2015.•Earl Babbi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3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3.七、教学辅助工具•SPSS•Limesurvey•Moodle以上是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教学设计,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通过实践和案例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四章
答案:农夫→个体
第四节 分析单位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错误
1. 区群/区位谬误
定义
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 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教材)。 以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个体层次(李沛良)。 以较大的分析单位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较小的分析单位(包智明)。
二、纵向研究/历时研究
1.趋势研究
定义:指对同一总体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例:历次人口普查。
对于美国总统选举,连续多次的民意测验。
研究特点:对某一总体的趋势研究,就相当于利用对这一总体进行 若干次横向研究的结果来分析和探寻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研究。
注意:多次研究必须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
1、探索性研究——初次接触、初步了解、 初步印象 2、描述性研究——现象分布、趋势特征、 整体照片 3、解释性研究——因果联系、内在规律、 理解解释
第一节 研究目的
一、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通常用于满足三类目的:
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对某事物更加深入了解的欲望 探讨对某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可行性 发展后续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方法
4. 社区
乡村、城市、街道、集镇等。
5. 社会产品(社会人为事实)
书籍、图片、歌曲、建筑物、服饰,以及婚礼、约会等。
练习:请指出下列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1. 女人看电视的时间比男人长,因为女人在家庭之外的工作的时间比 男人短。黑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白人平均多45分钟。 答案: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个体 2. 1960年,在美国130个居民人数超过10万的城市中,有126个 城市拥有至少两家美国医院协会认可的短期非私立综合医院。 答案:一定规模的美国城市(社区) 3. 这篇论文考察了不同工作角色的名称和结构。1985年,通过对加 州文职体系的3713个工作名称的分析,我们探讨了某些工作怎样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1)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A.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主题指的是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
社会研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有关社会的。
意味着社会研究的对象必须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必须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B.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所谓经验性,指的是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
即社会研究只针对那些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感兴趣。
C.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对于一个问题能否科学地进行探讨,首先依赖于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A.人的特殊性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B.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现象是一种与自然现象有着根本性质差别的想象。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社会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在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
因此,社会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
就要困难得多。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一:方法论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十章
四、参与观察法的应用
(1)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 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 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 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第五节 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一、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
(1)适合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 态度和行为。
(2)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 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
(3)由于参与观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参与观 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 来”的过程。
第四节 无结构访谈法
一、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 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反,
并不依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 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 由的交谈。 根据访谈的性质可分为: 正式访谈: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谈话。 非正式访谈: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 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 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又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二、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角色
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一般都会在介绍实 地研究和参与观察时,提及研究者的角色问 题。总的来看,有关研究者现场角色的各种 观点可归结成三大类:“四种角色说”、“ 三种角色说”以及“两种角色说”。
涉入程度
(1)田野角色是一个连续体,根据研究者与成员间的距离程度。
Junker的四种角色:1.1完全的观察者,例如藏身在单面镜之后的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九章
二、内容分析的程序
与调查研究相似。包括:总体的范围、 样本抽样、编码方法、分析方式等等。 有两个重要环节: 1. 抽样 2. 编码
抽样
主要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和多阶段随机抽样。 分为三个阶段: – 1.名称的抽样:抽若干个报纸、抽若干种杂志、若干 个电视台。多采用分层抽样。 分层标准:地域分布、受众程度、编辑方向、重要 性或规模、播发时间。 – 2.期号的抽样:抽取若干期刊报纸的期号、电视台的 时间段、若干栏目。 – 3.内容抽样:所抽中的期号、时段或栏目中抽取所分 析的内容。
内容分析的例子:
例1:歌词中的求爱方式。 美国社会学家凯里从60年代的流行歌曲中抽出一个 样本,同社会学家霍顿10年前所进行的一项早期研 究进行比较。 1966年夏两个月中发表在四种杂志上的歌曲同 1955年夏季两个月中同样四种杂志上所选样本达到 一致。此外包括电视歌曲中的前30首及旧金山广播 电台播出的前30首,共计227首。 包括布鲁斯、摇滚乐、西部乡村歌曲及其他类型的 歌曲。
拓展:文献综述
一、概念
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 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经过归纳整理、分析辨别, 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 展进行系统、全面的评述和评论
列参考明: 作者,著作名,出处,期数、卷数,日期,页码数 当一份材料的信息被引证时,它就必须被详细地说明。可以参考的说 明样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即是在本页底部作脚注。例如,对某一研究 有如下的叙述性评论: 杨格和波斯特1982年对学生的研究与1977年由全国教育进步评价研究会所 得出的结果一致。 本页的底部就可以利用脚注注明: 杨格和波斯特“学生对学科教师、班级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学校学科和 教学,84,第5期(1984) P.409。 为了叙述的方便,如果一篇文章有3个或更多的作者,那第一作者 的姓可以列出,其后只加等人,而不是将所有姓名列出。介乎于这两 者之间的做法是,第一次引用参考材料时将所有姓名列出,此后再次 引用到该材料时,只要用“等等”即可,这是一种出于简短的目的而 采取的做法。在脚注中,则通常应包括所有作者的姓名。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目的
探索性研究
对象规模 抽样方法 研究方式 分析方法 主要目的 基本特征 小样本 非概率抽样 观察、无结构访问 主观、定性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设计简单、形式自由
描述性研究
大样本 概率抽样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 定量的、描述统计 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 内容广泛、规模很大
解释性研究
中样本 概率或非概率抽样 调查、实验 相关与因果分析 建构理论和检验理论 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第五节 时间维度
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基本逻辑
第六节 具体方案
研究的具体方案包括:
⒈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⒉说明研究的内容; ⒊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⒋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⒌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⒍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调查员培训等; ⒎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 ⒏说明研究经费的预算和使用计划。
分析单位⇒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
调查对象⇒收集资料时直接询问的对象。
• 家庭为分析单位时,户主是调查对象。
第四节 分析单位
二、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1. 个人
大学生、中学生、工人、农民、女人、男人、老人、儿童等。
2. 群体
家庭、班级、团伙、邻里等。
3. 组织
工厂、学校、公司、机关、医院、军队等。
在社会研究中局限于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做法。 任何分析单位都具有各种属性和特征,简化论是只偏重于其中某一类特征, 忽略了其他特征。 例1.在解释人的行为时,心理学家只考虑心理特征(如动机、性格),经济 学家只考虑经济特征(如经济地位、经济利益),社会学家只考虑社会特征 (如角色、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单盲实验与双盲实验
此分类是按照实验对象和实验者对于实验刺激是否知情划分的。
单盲实验
就是不让实验对象 一方知道自己正在接 受实验,而由实验者 实施实验刺激和实验 检测。
双盲实验
就是不让实验对象 和实验人员知道正在 进行的实验,而由第 三方实施实验刺激和 试验检测。
第三节 基本实验设计
一、经典实验设计
经典试验设计也称为古典试验设计,是最 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试验设计。由于 经典设计中包含了试验设计的全部要素: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 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故在有的书中称 它为“双组前后测模式”。
实验组对照组模式,是最标准最理想的设计
实验组 对照组
前测
y1 y3
刺激 x
后测
y2 y4
第八章 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实验的程序与类 基本实验设 实地实验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第一节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一、实验及其基本要素
1.实验的几种定义
(1):社会学百科全书对实验的定义:由研究者对一个变量的操 纵和 对结果的有控制的观察和测量所构成的任何研究。
70年代所进行的一项有关传统人向现代人 转变的研究,可以说是实地实验的一个很好 的例子。
二、群体间的冲突
对于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群体间冲突问题,许多研究 者都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哪些因素会引起冲突,而又 有哪些因素可以减少这种冲突呢?一位名叫谢尔夫的研 究者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第五节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按照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注意
总结:实验调查的一般程序
建 立 实 验 假 设
一、重大事件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实验设计都需要进行前测和后测 ,并且常常是对实验对象在实验刺激前后的 态度、观念、价值和行为进行测量,而前测 和后测之间又往往会相隔相当长一段时间, 短则一周、半月,长则半年、一年,因此, 出现在前、后测结果上的差异除了实验刺激 所造成的影响外,还有可能受到发生在这一 段时间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些条件,引入被看做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即引入X;接着再 对引入X以后Y的情况进行测量,并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 如果前后两次的情况发生变化,则可以初步认为X是导致Y变化的原因 ,即有X Y。
这可以说就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逻辑 。
三、实验的特点与意义
(1)严格的因果推断逻辑。 (2)人工化的研究背景。 (3)受到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等方面
现场实验 就是在自然、现实条件下控制某些因素
进行实验,实验者只能部分的控制实验环境的 变化。
标准实验与非标准实验
此划分是按照实验要素或程序的不同而分的。
标准实验 :实验要素齐全,实验程序完整的实验。
非标准实验,也称准实验 : 是指实验要素基本具备但不够 齐全、实验程序基本符合但不 够完整的实验。
(2):一些社会研究者对实验的理解:实验是一种在有控制的条 件下可重复的观察;其中一个或更多的独立变量受到控制,以使 建立起来的假设或者假说所确定的因果关系有可能在不同情景中 受到检验。
(3):本书对实验的实验的定义: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 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的方法。
E=( y2-y1 ) - ( y4-y3 )
二、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
索罗门三组设计:关注除了前测的影响外,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还会产生某种“交互作 用效应”,即二者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 种外加的影响。
索罗门四组设计
第四节 实地实验
一、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等人在20世纪
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 称为“前检测”; 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 称为“后检测”。
目的是:
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 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 变量在给予实验刺激前 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 实验刺激(自变量)对 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
这对要素即是指实验对象。
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 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首先,由实验的特定目标、特定逻辑、特定方式所决定 ,实验对象的选择通常不是像调查研究那样从某一总体 中随机抽取,而大多是采取下列资源参加、征募参加、 强制参加三种方式。
其次,由于实验需要进行前测和后测,而且前后两次测 量的对象都必须是同一群人。所以,如果有的实验对象 在完成前测以后就自己主动退出实验,后者在后测开始 时,有的实验对象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找到,这都将给实 验结果蒙上一层阴影。
实验调查的目标和要素
实验调查目标: 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调查要素:(三对基本要素)
自变量与因变量 前检测与后检测 实验组与对照组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故也称 原因变量,常用x表示。
因变量则称做结果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 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常用y表示。
实验研究的方式在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面,优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
但它的这一主要优点却是以其在必备条件、 操作程序、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各种限制为代 价的。
检测 与评
价
需进行 控制
通过对前检测和后检测的对 比对实验效果做出评价 对实验对象后检测
通过实验刺激改变实验对象 所处的社会环境
对实验对象前检测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 ,又称作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 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
实验调查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前检与后检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前后 两次相同的测量,即检测。
四、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试验中的前测和后测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它们的形式、内容完全一样。这是实验方 法的基本逻辑所要求的。然而,也正是由于 实验方法的这一特点,容易产生初试—复试 的影响问题。
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实验对象作为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可能产生出 一些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而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例如“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是变量.
注意
一般用“ ”表示“引起”或“导致”。 用符号表示即是 x y.
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 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酒后开车会造成交 通事故”,这些说法都是用一种因果关系把两个 变量联系起来。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 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 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 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三、对自变量的操纵
当研究者能够决定他的实验对象将经历什么,或将接受 什么处理和安排时,我们就说他能操纵自变量。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常常体现在如何恰当地“制造出 ”这个自变量上。但是许多对社会研究者来说十分感兴 趣的变量通常都不能被操纵,因此,我们往往无法用实 验来研究这种关系,与实验相反,调查正好合适这种研 究。
二、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
实验对象的发育指的是在实验的前测和后测 之间,实验对象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 成熟及其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实验结 果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些特定的实验 中,这种影响还会相当大。
三、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实验对象发育的影响也可以看成是进行前测 与金星后测时实验对象的不同(发生改变) 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除了实验对象的不 同外,进行前测和后测时所具有的环境也常 常是不同的。即使用的是一份同样的问卷, 在同样的地点,由同样的研究人员参与,有 时也会造成前后两次测量在某些方面、某些 细节、某些条件上出先差别,从而给实验对 象带来不同的影响。
的限制很大。
除实验逻辑外,进行实验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 件
(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 (2)自变量必须能够很好的被“孤立”。 (3)自变量(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 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
(4)试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 (5)必须具有高度的控制条件和能力。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一、实验研究的程序
二、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根据实验研究的分析逻辑的要求,我们必须 有两组各方面都一样的对象。在实际研究中 ,研究者为了创造出两组相同的对象,往往 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
匹配
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 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 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 到控制组的方法。
3.分析上述两篇实验研究中,实验对象是如何选取的,又是如 何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
4.举例说明为什么要采取“双盲实验”的方法。(p192-193) 5.结合你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谈谈实验研究方式所受到的限
制。
6.将实验研究方式的基本逻辑与调查研究方式的基本逻辑进行 对比,并分析二者在社会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p199)
对照组是各方面与实验组 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 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人心 A 人心 B
二、实验的逻辑
1:实验研究的基本逻辑
如果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命题得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或 者我们根据经验试试和主观判断,推测现象X是造成现象Y的原因 ,即:X Y。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首先观察Y的变化情况。 即先测量在没有受到X的影响之前,Y的请况如何;然后,通过操纵某
基本概念
实验
实验组
控制组
前测
后测
实验刺激
匹配
随机指派
双盲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
准实验设计
经典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效应
思考与实践
1.将各种准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设计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 的差别及其意义。(p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