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平行研究及可比性问题(比较文学概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学中的‚愚者‛形象
“愚者‛形象
以荒诞、夸张手法揭示现实的本质(《堂吉 诃德》、《阿Q正传》、显克维奇《胜利者 巴泰克》、《炭笔素描》,辛格《傻瓜吉姆 佩尔》) 《阿Q与傻瓜吉姆佩尔》 《许三观与傻瓜吉姆佩尔》
平行研究案例
《红与黑》与《人生》之比较(于连与高加林形象比较) 1.同处于新旧社会动荡时代(于连生活在封建王朝复辟的十九世 纪上半期的法国); 2. 个人魅力(才能、志向、外表) 3. 性格:A. 不安分(于连崇拜拿破仑,高加林—个人英雄主义) B. 自尊、自卑、高傲相交杂 3. 爱情功能(叙事手段)《红与黑》——政治化;《人生》—— 社会化,社会矛盾; 4.爱情悲剧的成因:于连——阶级对立,等级制度;高加林—— 传统观念、城乡差距、个人追求的矛盾。 5.引发对人物命运的深思——社会变动时期个人的命运与出路。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三. 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形态 法国社会学家Gillse Deleuze将社会分为: 1.无符号、无沟通的蒙昧时代; 2.符号化阶段(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形式) 3.过分符号化阶段(语言系统的形成、规范的形成。) 4.解符号化阶段(符号系统‚零散化‛、分崩离析。解构主义、 存在主义、表征危机:语言是否能够战争具体表述人类复 杂多样、变化无穷的感受)。
(二)文化异质
这些不同文化起源时的核心观念,在其文学 著作中体现出来:荷马史诗、《旧约》诗篇、 ‚四大吠咜‛(梨俱吠咜、沙摩吠咜、耶柔 吠咜、阿闼吠咜)和《诗经》。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文化的同质使得各国之间才有比较的基础; 因文化异质,才有比较的必要。 文学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和象征,文化的异质 和同质也就决定了比较文学出现的必然和发 展的可能。
(二)文化异质
希腊文化对自然和秩序及其意义产生了明确的哲学概念。 Logos中心主义、二分模式、绝对精神(实体);苏格 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代表了这种理性的认识,希 腊文化的发展即以此为基础,成为后来西方文化构成的 重要因素。 (2H4R:Hellenism,Hebraism;Renaissance,Rationalism,Refor mation,Revolution ) 以色列《圣经》突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上帝主宰一 切。人生而有罪,只能卑微地匍匐在上帝面前,以求赎 罪。人一方面依赖上帝,一方面有推行上帝意旨的职责。 这些观念贯穿了犹太教、基督教教义,与希腊文化的某 些因素结合,构成了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基础。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问题
人生面临的共同问题,由此世界文学中出 现了某些共同的主题,表现了人性的普遍 性。
世界文学的基本主题
爱情 人性 命运 理智与情感(责任与 情感的矛盾) 成长 追寻与启悟 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 永恒 愿景与现实的冲突 苦难与记忆 伤逝 孤独 乡愁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磨 损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主要研究那些不存在影响关系和联系的不同国家 或民族的文学间在文学观念、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艺术 手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似和类同现象,探讨这种类似现象 存在的差异,分析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学现象背后 深层的历史、社会、文化、美学等方面的原因。
平行研究案例
《阿Q与唐吉诃德》 1、这两个形象都包含着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灵魂(人 类的共同经验和体验)(世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2、‚精神胜利法‛是他们性格和气质的核心;受时代 精神奴役; 3、悲剧性的喜剧性格和喜剧性的悲剧性格。喜剧性: 荒谬、可笑的行为;悲剧性:命运; 4、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典型人物? 作者所处的病态、畸形的社会,新生力量刚刚滋生; 人文主义的思想。
二、类型学研究
日尔蒙斯基: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具有共同性和规律性的思想,
是对各民族文学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前提。‛
在世界文学进程中,那些彼此之间并无直接接触的不同文 化圈、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以不同语言从事创作而产生的文学
现象,由于艺术意识、艺术思维、艺术品质上的相同而呈现出
共同的诗学特征。
“可比性‛问题
平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可比性问题,关系到研究 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优秀的平行研究个案,是要分析出一般的国别 文学研究中所看不出的问题,其研究结果,可以加 深对中外文学特质的认识。 要避免肤浅的比较、牵强的比较、无学术价值意 义的比较(为比较而比较)。X+Y模式
“可比性‛问题
钱锺书: ‚在某一意义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引合而相与比较的; 在另一意义上,每一事物都是个别而无可比拟的。 按照前者,希腊的马其顿(Macedon)可比英国的蒙墨斯 (Monmouth),因为两地都有一条河海(Shakespeare,Henry V.IV.ii)。但是,按照后者,同一河流里的每一个水波都自 别于其它水波(La Boetie:―Vers a Magurite de Carle‖)。
人类起源
古希腊:普罗米修斯发现泥土里有神的种子,按照神祇的形象拌 泥土造人。 《圣经》:And God said, Let us make man in our image, after our likeness: and let them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fowl of the air, and over the cattle, and over all the earth, and over every creeping thing that creepseth upon the earth. 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in the image of God he created him; male and female he created them. And God blessed them....( Genesis 1 : 27 – 28) 莎士比亚:‚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 And to me what is this quintessence of dust?‖) 中国: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 为人。‛
创世神话
西方希腊神话:混沌之神与夜女神生黑暗之 神;黑暗之神与夜女神生爱神,爱神神剑创 造万物。
中国:盘古开天地
中西创世神话
盘古“垂死化生”。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 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 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 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 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 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 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人类的同一性决定了各国(民族)文学间的可 比性。 创世神话 人类起源
中西创世神话
西方:《圣经· 旧约· 创世记》 In the beginning when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earth was a formless void and darkness covered the face of the deep, while a wind from God swept over the face of the waters. Then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And God saw that the light was good; and God separated the light from the darkness.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 and the darkness he called Night. And there was evening and there was morning, the first day.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a dome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s, and let it separate the waters from the waters."
(二)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异质
印度文化的核心观念为‚业报‚和‛灵魂转世‚, 视经验世界、实际人生为虚幻,如镜花水月,追求 对现世的超越,寄希望于未来。 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宇 宙秩序,认为人之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让之心、是非之心)存在于人心与天相通。所谓 ‚尽心、知性、知天‛。 自然:1.外在于人的全部自然;2.神学意义上的人格 化的绝对主宰;3.未经社会规范的生存状态(《边 城》、《爸爸爸》);4. 道德法则的终极依据。
四、从传播学角度来研究社会发展。 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麦克卢汉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 1980)的《理解媒介》
(二)文化异质
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人类共同经历了认识上的飞 跃。(德国哲学家Karl Jaspers称之为‚轴心时代‛。 美国社会学家Tacott Parsons称之为‚哲学之突 破‛。)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印度、巴比伦(以色列)、 希腊四大文明古国都表现出对构成人类环境的宇宙 本质和人类自身处境的新的认识和解释。由于认识 和解释的不同,产生了四种文化为代表的世界文化 源头。这就是在文化同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异质。
二、类型学研究
1.50、60年代中国文学与同时期的东欧(民主国家的) 文学 2.后新生代文学(个人化写作)与美国疲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3.新写实小说与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小说 4.90年代中国的‚颓废写作‛与19世纪末法国的‚颓废‛文 学(如贾平凹的《废都》、朱文《我爱美元》、卫 慧的《上海宝贝》)
二、类型学研究
日尔蒙斯基(В.М.Жирмунский [V. Zhirmunsky], 1891-1971)
历史-比较文学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 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文学事实相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 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间文学和文学的接触;相应地区 分为: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的类似和‚文学联系与影响‛,通常两 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第六讲
平行研究与‚可比性‛问题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文化同质与文化异质 (一)文化同质 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发现在 宏观上各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从人的价值观、行为动机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美国社会学家David Lisman:Isolated Group 1.传统引导社会;2.内在引导社会(自由资本主义, 个人主义、自我内在权威);3.―他人引导‛社会 (后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成为组织网络中的一员)
二、类型学研究
处于历史转折、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魏晋时代 (公元2—3世纪)、德国‚浪漫派时代‛ (1790— 1830)、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1890—1925), 都是哲学解放、思想活跃、文化繁荣时代,诗人和 哲学家都具有开一代风气的气势,都具有把生活艺 术化(魏晋风度)、艺术生活化的风度,在各自的 文化史上刻下个性鲜明的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