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的关系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https://img.taocdn.com/s3/m/dd270e2a580216fc700afdb2.png)
五代辽宋夏金元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后梁建立开始到元朝灭亡为共四百六十多年。
在此时期,欧洲仍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法国为封建割据局面;英国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
在亚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了衰亡;日本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在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在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北宋的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https://img.taocdn.com/s3/m/5b2f4a1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5.png)
辽宋夏金政权并立1、辽朝:(907——1125)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被金所灭。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此时已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史称西辽,成为当时中亚的强国,1218年被蒙古所灭。
2、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可以叫汴京或者汴梁,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的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1127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钦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3、南宋:(1127—1279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
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此后,金国几度南下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北宋、辽、西夏对峙图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才被攻占。
1279年,在崖山海战(广东省新会市大山)中陆秀夫背南宋末帝跳海,南宋覆灭。
4、金朝:(1115—1234)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5年,女真族(今称满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金朝疆域西与西夏、蒙古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后在南宋和蒙古夹击下覆亡。
5、西夏:(1038——1227)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1038年,党项的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即宁夏银川市,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等地。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ad5b4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4.png)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辽宋夏金元文化
![辽宋夏金元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0a019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9.png)
辽宋夏金元文化一、介绍辽宋夏金元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以及元朝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
这一时期跨越了10世纪至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历史背景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权频繁更迭,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乱不断。
在北宋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
然而,辽、金和元这几个外族政权的兴起和侵略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辽文化辽文化以辽朝为代表,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在辽朝统治下,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融合了契丹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独特文化形态。
辽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艺术、建筑等方面。
辽俄文、契丹字、金刚经卷和佛教壁画等都是辽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宋文化宋文化以北宋和南宋为代表。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活跃于文坛,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变法等。
南宋时期,由于金朝的侵略,中国失去了北方的统治地位,南方文化变得比较独立,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夏文化夏文化是以夏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夏朝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夏文化主要表现在党项文字、夏碑、夏歌等方面。
夏朝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六、金文化金文化是以金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金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服饰等方面。
金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宋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七、元文化元文化是以元朝为代表的文化形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元文化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元朝的统治推动了蒙古族、汉族、西域和回族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八、文化交流与融合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个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政权更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交相辉映,互相借鉴。
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形成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结语辽宋夏金元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8028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8.png)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881bcb61a8114431b90dd896.png)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5.2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
![5.2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d8c94dfe4733687e21aacc.png)
称金朝,都会宁,完颜阿骨打灭辽;
南攻宋,破东京,北宋“靖康之变”亡;
宋赵构,都临安,高宗东南小朝廷;
金统治,极残忍,南宋出了“岳家军”;
莫须有,金牌令,直捣黄龙化遗梦;
东淮水,西散关,绍兴和议天下分。
2.历史概念分析法:
[例1]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去正确认识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题目选项中所列内容基本上都是正确的。题目要求“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这需要结合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他们的活动中,最根本的是推动了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生产力角度看,就是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农业化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答案:C
4.历史人物评价法:
[例3]有人认为今天不宜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充分考虑到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正确的 ③把赞颂各民族将领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 ④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是全面的
A.①②③
辽、宋、西夏、金
![辽、宋、西夏、金](https://img.taocdn.com/s3/m/8a149d2d4b73f242336c5f6a.png)
契丹国
• 契丹,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 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 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 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 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 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 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 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 延续了93年。
第六课 辽、宋、 西夏、金的并立
主要有两个并立:辽(916年-1125 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21227)并立.和南宋(1127-11279), 金(1115—1234),西夏(1032-1227) 并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 北宋,同年南宋建立,辽在南宋建立 之前就灭亡了,所以辽,金是与南宋 不是并立的.
陈桥兵变
•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 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 (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 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 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桥兵变遗址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 辽,西夏和北宋是新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在 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就建立了,契丹是个古老的民族. 后周大将赵 匡胤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976年赵匡胤神秘驾 崩. 宋高宗继位后曾经两次对辽用兵,企图夺回幽州(北京)地区, 辽挫败了北宋的军事行动,从此两国战事一发不可收拾. 真正的大 决战发生在1004年,辽出动大军,挥师南下,直逼宋都城.许多大 臣主张逃跑,宰相寇准坚主抵抗,宋真宗在寇准建议下勉强亲征,结 果宋军将士大受鼓舞,辽军大败. 奇怪的是,虽然打败了辽军,但 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宋对辽称臣,每年还要送给辽大量财物.两 国基本维持了和平关系 西夏1038在北宋西北建国,这个好斗的民族 也和北宋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战争。最后结果和辽也差不多,宋对西夏 称臣,每年还要送给西夏大量财物.两国基本维持了和平关系. 落 后就要挨打!宋在初期的几任皇帝危机意识还是有的,他们主动出击, 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宋在中后期就越来越软弱,任人宰割, 终于在1127年亡国.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思维导图)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40b8260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5.png)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政治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建宋,定都东京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二府三司、三衙,扩大科举地方: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转运司,通判王安石变法富国:青苔法、寡役法等强兵:“兵农合一”,征兵制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通过和议维持边疆稳定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灭,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南宋偏安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南北面官制西夏1038年,元昊,党项族;仿宋制,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猛安谋克制元建立:1271年,忽必烈,蒙古族巩固统一地方:行省制边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澎湖巡检司)民族:四等人制交酒:修驿站,设驿道经济社会农业:一年两(三)熟的复种制:宋朝内地开始植棉,元朝南方普遍;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边僵农业进步手工业制瓷: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和釉里红采矿:北宋开采煤,东京居民已用煤作燃料商业及城市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在边境设榷场:出现纸币;海外贸易繁荣经济中心南移进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灭亡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影响:”苏湖熟,天下足”;南北分卷制度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文化儒学复兴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主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公的根本原则,称“天理”;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文学艺术文学:宋词、元曲,话本艺术:书法追求个性;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科技宋朝:毕昇活字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元期:郭守敬天文学和《授时历》;王祯《农书》文字辽(契舟小字,大字)、金(女真文),西夏(西夏文),元(八思巴文)。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思维导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b26b7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4.png)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如下: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1)政治上: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
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
③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
②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①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②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③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9792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c.png)
链接中考
2 、 (2021年山东东营)“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
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 了后周,建立了北宋,故选C;纸上谈兵反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 时学兵法,善于谈兵,在作战中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 败,排除A;草木皆兵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地点是安徽寿春,排除B;破釜 沉舟反映的是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 生还,地点在内黄,排除D。
考点4.1:元朝的统治
疆域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 上最大的,包括新疆、台湾、西藏、东北地区。
元朝 的统 治
地位
政治 制度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称“行省制度”。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还在沿用。
链接中考
2.(2021·山东)“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
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此史料认为辽、金民族政权能够长期与宋朝并存的理由 是 A.中原王朝的软弱 B.主动学习中原文化 C.游牧民族英勇善战 D.宋朝重文轻武
【答案】B 【详解】根据“……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归纳可知,材料认为辽、金政权之所以能够和宋 朝长期并立的原因在于“能用汉法”即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B正确;材料从内因角度分析辽金政权长久的 原因。AD属于外因。AD错误;游牧民族英勇善战与“能用汉法”的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B。
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和元朝的统治PPT课件 人教版
![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和元朝的统治PPT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873c47a1c7aa00b42acb84.png)
(3)蕃汉分治: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 汉人和契丹人 担任,统治汉人和渤海人,采用汉 制;北面官由 契丹人 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 民族,权力大于南面官。
2.宋辽的和战 (1)宋初:宋太宗为夺取幽云地区,在 高梁河 之 战失败,转入“守内虚外 ”(对外防御,主要防范 和镇压人民)的政策。 (2)澶渊之盟:1004 年,澶州之战,辽方提出议 和要求, 1005 年订立和议。内容: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 ”,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行省”、“宣政院辖地”等信息。
答案 C
考能特训
(3)影响 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 为我国的地方行政 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 到今天。 细节点拨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 理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 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易混易错 元朝时期的宣政院不是管理西藏的地 方机构,是管辖全国宗教与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 构,驻地在西藏,但不是地方机构。
(2)征伐战争 一类是对外战争:如向西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 向南达到印度河流域。一类是统一全国的战争: 1234年,蒙古灭金 ;后来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忽必烈 改国号为元。次 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1276年,攻破临安,灭 亡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辽阔的疆域
比较认识 澶渊之盟的订立是在宋辽军队势均力敌 的情况下签订的,宋金和议则是在宋军事上占优势 的情况下签订的。
3.西夏的建立 (1)党项是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
甘肃、陕西西北一带。1038 年,元昊 称帝,定都兴 庆,史称西夏。 (2)仿唐宋制度文化。
4.宋夏和战 1044 年议和。内容:北宋册封“夏国主”,给夏岁 币,重开边境贸易。 历史认识 辽、夏、金政权都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政 权,其对中国边疆的开发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https://img.taocdn.com/s3/m/960072f7856a561252d36f43.png)
后晋末年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横征暴 敛,残害人民,等他调职的时候,“百 姓忻然相贺曰:‘此人若去,可为眼中 拔钉子,何快哉!’”结果赵在礼又请 求留任一年,居然向宋州人民征收“拔 钉钱”,每户一千文,当年得钱百万, 据为私有。
3、残酷的刑法。 五代时的封建统治者,为了保证统治地位的
稳固,往往采取严酷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的反 抗,常用的有“族诛”,满门抄斩,甚至全 村抄斩,这必然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生产。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之所以比北方发达,主要 原因是:第一,唐代南方的经济是一直在向前发展 的,而且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还在继续发展。无 论是安史之乱,还是五代时军阀的混战,主要战场 都在北方,南方战乱的次数和规模,均远远低于北 方。南方也没有遭到契丹贵族的烧杀抢掠,因此, 南方受到的破坏很少。第二,十国中的西蜀、吴越、 南汉、南唐等政权,都能保持二三十年乃至四五十 年不打仗,这在当时北方是没有的。正是这种和平 的环境,维持了经济的发展。第三,由于北方战乱, 大量人口南迁,交流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增 加了南方的劳动人口,这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 条件。
在人力物力充足的条件下,显德六年 (959),周世宗开始了向契丹收复失地的 斗争。这次军事行动一开始就非常顺利, 很快就收复了宁州、莫州、瀛洲(均在河 北)三个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这三个 重要关口,形势对后周非常有利。但很不 幸,周世宗得了病,只好撤兵。周世宗一 病不起,不久死去。他的儿子柴宗训只有 七岁,即位当了皇帝。第二年,即960年, 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了兵变,夺取了政权, 建立了北宋,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就 此灭亡。
(一)、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被破坏:
五代政权所占据的地区,主要是在中国北 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早在唐朝末年, 这一地区就饱受战祸之苦。到了五代时期, 这里的战乱依然如故。在后周政权建立以 前,就这一地区总的趋势而言,是破坏多 而建设少。一些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 巩固封建统治,进行了一些经济恢复工作, 但这种恢复工作只是局部的和间断的,相 反,对中原地区经济的破坏却是大规模的 和经常发生的。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3278f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a.png)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简介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中国在古代历史上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朝代和王朝,其中辽宋夏金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辽宋夏金元,是指中国北方的四个大朝代,涵盖了从公元907年到1368年之间的时间段。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址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之一。
一、辽朝辽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历史时间跨度为公元907年至1125年,建都于辽阳。
辽朝是由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所建立,他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为了国家统一的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契丹族国家,它的疆域范围相当广阔,陆地面积为147.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还要更大。
辽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清平之治”为特色,纵横交错的官僚体系和集权的国家架构为贵族、军队、官僚和农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辽朝也有着很多显著的成就,包括向中国南方地区移民扩张经济、清代版权法的前身、令葛布文等重要文化艺术等,这些都为辽朝增加了历史价值。
二、宋朝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的历史时间跨度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建都于开封。
宋朝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的中央集权极其强大,民间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也极其繁荣。
在宋朝的南方,也出现了文学、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巨大发展,导致了一个叫做“文化大爆炸”的现象。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宋朝也有着很多显著的成就,包括发明刻书技术、造纸、制瓷、发明显微镜等,这些都为宋朝增加了历史价值。
三、西夏西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它的历史时间跨度为公元1038年至1227年,它的首都在兴灵(今天的宁夏银川)。
西夏的建立,是当时的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叛。
在西夏时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它拥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遗产,包括不同于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教育制度、节日文化、建筑艺术等。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西夏也有着很多显著的成就,包括如王曾词、药玉襄药老、刺绣、木刻佛像等,这些都为西夏增加了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https://img.taocdn.com/s3/m/e2d2b36ba45177232f60a2f9.png)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一)五代十国的更迭(907——960)一、政治1、概况: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民南迁3、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二、经济12、原因:●北方混战不已,南方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劳动力、技术与工具。
●统治者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
3、表现:兴修水利(吴越——捍海塘)●农业:增加耕地(圩田)经济作物(桑柘、茶树)丝织业——生产规模大(蜀绣、吴绫、越锦)●手工业:造纸业印刷业——很发达(成都、金陵)制茶业——很普遍(南唐建州茶)●商业:城市(杭州、扬州);贸易(楚国商业税)(二)两宋的兴衰(960——1276)一、北宋的统治(960——1127)1、建立:①时间:960年②地点:东京陈桥驿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④方式:军事政变武将夺权(陈桥兵变)⑤国号与年号:北宋(东京----开封);建隆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历史上隋代北周,一是权臣夺权;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三是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五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分析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有:国家分裂——消灭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武将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辽占据幽云地区——北伐未果,守内虚外2、局部统一: ①战略方针(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方政权力量薄弱,物产丰富)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②结果(宋太宗):两次征辽(高粱河战役),未收复幽云地区③统一原因:统一趋势加强,顺应潮流;后周世宗改革,奠定基础;战略方针正确3、强化中央集权①背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②目的:解决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专制皇权。
③措施:收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集中军权 设“三衙”——三分禁军统领权分兵权 设枢密院——调兵权与统帅权分开行更戍法——兵将分离 防止武将专权强禁军卫京师——“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参知政事(副相 )——分割行政权中央——分割相权 枢密使 ——分割军事权● 集中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文人知州地方通判(兼监察)牵制●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集中司法权——文官担任,死刑报中央复审严格考试程序(乡试、省试和殿试 ) ● 完善科举制度: 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 ) 减少考试科目(进士科) 扩大录取名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军队战力低下④特点: 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边防空虚,边患迭起⑤评价:A. B. 消极——形成“三冗”,积贫积弱的祸根4、危机和改革思考: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表现在那些方面?⑴历史背景:● 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 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形成“积贫”局面(官俸、军费、岁币)● 边疆民族矛盾:辽和西夏威胁,形成“积弱”局面(守内虚外、兵将分离、养兵政策)⑵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王安石)①主要内容:理财方面——富国(政府直接经商,保证农时,扩大税源)。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9a720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a.png)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体系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 年-1368 年)一、重大史实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
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2、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1) 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制约,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监察:设立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地方逐渐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①二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掌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②三司: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③三衙: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权,相互制约。
●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
(3) 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加强监督。
④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4) 影响:积极影响: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分类 发展概况 经济 发展 农业 多熟制、经济作物、边疆开发、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手工 宋名窑、元青花、煤燃料、黄道婆、印刷、造纸、造船; 商业 基层市场、榷场、纸币;城市集镇;坊市瓦解;漕运海运; 制度政策 人身束缚松弛:户籍、赋役和优抚救助发展; 政治 阶级矛盾 市民阶层、门第淡化;农民V 地主;民族矛盾(四等人); 内外政局 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边疆管辖;陆、海丝绸之路交往; 制度政策 宋二府三司三衙、台谏、禁军;知州通判、转运司、路州(府)县制; 元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文化 思想教育 程朱理学;书院、乡约族规家训;科举南北分卷; 文史艺术 宋词、元曲和话本;书画个性;少数民族文字; 科学技术 火药、活字印刷、罗盘针;沈括、郭守敬、王祯;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财政困难。
辽宋夏金元
![辽宋夏金元](https://img.taocdn.com/s3/m/b46ccc677fd5360cba1adbe1.png)
宋仁宗赵祯
庆历新政
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 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 改革的意见。庆历三年九月, 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 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 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 容。即所谓“庆历新政”。但 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 主的利益,引起强烈反对,仅 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 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破产。
南宋的建立
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女 真人俘虏,包括皇后,嫔妃等皇 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 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女真人俘 虏北上;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被宋钦 宗派在外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成 为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 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登 基,后迁都绍兴,最后定都临安, 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便 是后来的宋高宗。
殿试成为定制(天子门生)
科举制发展历程:
1、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 2、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4、宋代,殿试成为定制、糊名法;扩大录取。 7、明代,八股取士。 8、清末(1905),科举制度废除。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童生试
县试(知县主持,一年一次,考五场) 府试(知府主持,一年一次,考三场,考中为童生 院试(学政主持,三年两次,考两场,考中为秀才
庆历和议
(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 皇帝元昊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 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 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 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 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 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 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 “岁赐”;双方边境贸易等。庆 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 20多年。
女真的崛起于辽宋的衰落: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6966dc3eb52acfc789ebc9e5.png)
东方金字塔
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银川城区35公里。 陵区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 里。其规模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陵区随地势错落陈 列着西夏国9座帝陵和140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帝 陵因地势起伏,每座陵园都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 皆由阙台、角楼、神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 塔状灵台等部分构成。在所有陵园中,以南区的裕、 嘉二陵最大,俗“双陵”。 陵园由于当年受到蒙古 骑兵的严重破坏,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从现残存最主 要的地面建筑圆拱形灵台的高大突兀状,仍可想见当 时建筑之辉煌。据专家考证,灵台在未遭破坏前是一 座八角形楼阁式7层密檐塔。现存遗址多为圆锥形, 外国旅客称之为“东方金字塔”。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原籍涿州(今 河北涿县),生于洛阳(今属河南)夹马营。原属后周太祖郭威帐 下,历任东西班行首、滑州副指挥、开封府马直军使。后周世 宗即位,高平战役驰马冲营,扭转败局,为世宗赏识,升为禁 军殿前都虞侯。随世宗征南唐,积军功再拜为定国节度使兼殿 前都指挥使。恭帝宗训即位,于显德七年(960)正月,会弟匡 义、书记赵普发动“陈桥兵变”,联合石守信、慕容延钊等逼 恭帝禅位,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即位后,平 定昭义、淮南节度使叛乱。采纳赵普惩五代军人操纵朝政,更 代频繁之弊,“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全 面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宿 将最高军事指挥权,任用资历较浅的将领,降低其政治地位, 并进一步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使之归文官知州主管。采用精 选禁 军,“内外相维”以及轮戌更代等兵制改革,使“将不知兵” ,避免了将领专兵跋扈。
元昊(1003—1048年),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 银州(今陕西米脂)党项族拓跋部人。西夏的政治 家。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他的祖先在唐朝 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唐封为“夏绥银节度 使”,赐姓李。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元昊于 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 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 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 文创制西夏文字。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对北 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 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 恨元昊的歌谣。于1044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 取消帝号,实际在国内仍然称帝。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27301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7.png)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西夏、金朝的统治(一)辽的统治与制度1、兴起: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为辽。
2、制度:(1)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2)四时捺钵制: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为国家政治中心。
(3)特点:因俗而治,胡汉分治(4)作用: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辽的统治,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的发展。
3、宋辽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二)西夏1、建立: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一制二称:中央除汉式官称外,还有一套本民族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1、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2、制度:(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2)同时保持女真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①特点:兵农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与生产组织②意义:加强了女真族战斗力;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推动了金朝社会的封建化。
3、金朝盛衰: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日益衰落。
❖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谈谈你的认识?(拓展)1、特点:(1)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2)“蕃汉分治”、因俗而治2、原因:辽夏等统治的北方地区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3、评价: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二、元的统治(一)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建国:1206年,蒙古部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征战:先后灭西辽、西夏、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位,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3、元朝统一: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