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ccb2eb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9.png)
2.重要概念——蕃坊 “蕃坊”是古代外国商民在华的聚集区和居留地,主要为照顾侨民的生活 风俗习惯和商业上的便利而设,主要分布在沿海重要外贸口岸,如广州、 泉州等地。蕃坊的发展,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趋衰落,近代 则被租界取代。唐代是蕃坊的创始时期,总体上,唐政府对蕃坊拥有完整 的主权,在具体事务方面,侨民在自己的首领蕃长领导下,在蕃坊内有一 定的自治权。 想一想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蕃坊就是近代中国的租界。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 古代蕃坊与近代租界的性质截然不同。近代租界的存在严重侵犯了 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
1.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 哲学理论体系。 (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 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3)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 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 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1.历史概念——榷场 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 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 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境的作用。 想一想 榷场贸易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推动边境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安定了边疆秩序,促进了民族 交融。
5.重要概念——八思巴字 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即后 来所称的八思巴字,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 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想一想 简述元朝推行八思巴文字的历史意义。 提示 加强了思想控制,统一了文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88dc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2.png)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这种局面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具体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理解不深。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
3.学生在方法方面,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论述能力。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一份关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练习题,内容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元朝统一中国的论述文章,要求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文章结构要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3.教师推荐一本关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800字左右。读后感要体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3.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辽宋夏金各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并立局面,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一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
![第一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6623b791524de518974b7d68.png)
北 ①军事上,收兵权,编禁军,枢密院,更戍法,两半法 ②行政上,文官知州,通判监督
宋 ③财政上,赋税只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 朝 族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元朝的行省制度特点: 流动的中央政府,腹里省,边疆设省,犬牙交错。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与元朝统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 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 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 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 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 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 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 代莫不有变。 —— 严复
• 2.元代:中央以 中书省为 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 山西、山东等地,其长官行 使宰相职权,权力很大。 (“一府二院”中书省,枢 密院,宣政院)
思考: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宋朝 的二府三司的分权有何区别?
二府三司:并以事任为中心 三省六部:以程序分工为主的运作方式。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 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 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的高度。
邓广铭
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 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 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 命、能源革命。
内
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藤
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湖 南
金融革命: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业革命:街市取代坊市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社会:流动化、商业化、平民化、世俗化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ea45245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1.png)
2.中央 (1)解除领兵大将的兵权。 (2)三省之外政、军、财三权分立,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专掌 军事,设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3)分割兵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权(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三 衙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综合上述中央和地方的措施又有什么特点?(或者体现什么治国思想?) (1)重文轻武,抬高文官地位,抑制武将权力。 (2)重内轻外 (3)机构庞杂重叠,效率低下。 (4)机构多官员多开支多,消弱国力。 (三)结果 1.积极方面:有效预防内乱,巩固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 家繁荣。 2.消极方面: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消弱边关军事
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品种,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中国古代出口三大货物:茶叶、丝绸、瓷器)
(二)矿冶业--在北宋占重要地位 1.煤大量开采 2.东京居民生活普遍用煤 3.金属冶炼使用煤 (三)印刷业 北宋毕昇(湖北黄冈人)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带动造纸业。 概括该时期手工业特色:(技术先进、世界领先)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古代大多朝代实行重农抑商国策) (一)商业(市场、货币、国内交易、对外贸易、设机构) 1.市场:(1)基层市场多(2)宋与辽夏金边境设榷场官方交易。 (3)民间贸易活跃。 2.货币 (1)北宋开始使用纸币: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元朝全国范围内使用纸币。
《周礼考工记》礼的思想:左祖右庙、前朝后市、经纬分明、官衙居中百 姓居偏体现权威、城墙寓意不可逾越等。 (3)北京六朝古都:燕、辽、金、元、明、清。 四.经济重心南移 (一)时间:唐中期以后 (二)表现 1.北宋户口南多北少定型 2.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元朝 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开运河,开辟海上航线, 方便南方赋税财产运抵北方。 (三)影响 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2.政治中心南移 3.带动文化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南北分卷制 度,南宋时江浙一带人才集中区。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_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_讲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5d655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c.png)
强兵:希望逐渐恢复“兵农合一” 的征兵制
3.评价 1)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 增加了大笔收入。 2)消极:强兵效果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统治集 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考点二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朝 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2.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度。 3.民族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 贸易活跃。 二、西夏 1.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2.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 谓的官称。
3.评价 1)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 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宋与辽
宋与西夏
战 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屡战屡败
和 签订“澶渊之盟”,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 送给西夏“岁赐”
经济 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盛;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思想文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传统科技取得重要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得到实
化
际应用并向海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篇
考点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1)加强控制地方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收精兵,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27bf45b8eff9aef8951e0643.png)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北宋概况1.建立者:赵匡胤2.存在时间:960-1127(亡于金)3.都城:东京(又称汴梁、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北宋的政治制度1.中央行政体制(1)“二府”: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政,只有调兵权,最高长官为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崇文抑武)(2)三司:盐铁、户部(不是六部中的户部)、度支,负责财政,最高长官为三司使(又称“计相”)(3)禁军管理机构“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分割枢密院军权,拥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4)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2.地方行政体制(1)三级管理:路—府、州、军、监——县(2)路设“四监司”: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统管地方财政)、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3.监察制度(1)中央:台谏(知谏院、御史中丞)(2)地方: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4.治国方针:崇文抑武(1)罢免宿将兵权(削实权——“杯酒释兵权”)(2)文官任枢密院长官(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3)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5.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原因: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的历史教训)(1)削实权: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2)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但造成“强干弱枝”“内实外虚”局面)(3)制钱谷:将铸币权收归中央(4)文官任知州(5)设通判监察地方6.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二府三司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加强皇权(2)设置“参知政事”进一步牵制宰相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的统治危机——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1)边防危机:辽宋皇帝与兄弟相称,给辽“岁币”;西夏向宋称臣,给西夏“岁赐”(2)财政危机:三冗两积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2.目的:富国强兵3.措施(1)经济(富国):青苗法: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打击大地主);市易法: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打击大商人)——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但遭到强烈抵制(2)军事(强兵):保甲法:并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但没有达到强兵的目的)。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881bcb61a8114431b90dd896.png)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整合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27ddeb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3.png)
3.不同民族之间的民间交往频繁:多个民族政权的对立并未阻止各民族的 民间交往。两宋时期,在边界地区设立的榷场是民间交往的主要场所。 4.大一统的趋势逐渐形成: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民族交融逐渐加强,各民 族的差别逐渐缩小,为元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对应训练2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 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粟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辽界”“宋境”“籴粮”“出官仓粟”可知这是官府设 置专门为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贸易的榷场,属于榷场贸易,故选C项;材 料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A项;榷场由官府设置,虽有民间参与,但不属于 民间贸易,排除B项;材料属于民族间的贸易,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D项。
3.经济关系的非特权化趋势: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和魏晋时期的士族都控 制着大量依附人口。到两宋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特权地主被庶族地 主取代,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非特权地主成为地主阶层的 主体。 4.儒学思想的世俗化趋势:两汉时期的儒学是士人的特权,宋朝儒学开始向 基层渗透,儒学士人投身儒学的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儒学对平民的 影响越来越大。 5.文学艺术的平民化趋势: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两宋时期文学艺术平民化、 世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深刻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世俗文化逐渐 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可以说一部儒学发展史折射出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孔子的 “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 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其主张不能适应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社会需要,未被统治者采纳。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69da4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a.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结合实地考察、文物鉴赏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能力。
3.情感教育:强调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线索,以时间轴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2)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适量的选择题、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辽宋夏金史》等相关书籍,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辽宋夏金时期文物鉴赏”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展示辽宋夏金时期的文物图片或实物,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4.小组合作:
分组布置以下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合作完成: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于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https://img.taocdn.com/s3/m/949c2a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7b.png)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五代、辽、宋、夏、金[复习目标]1.掌握北宋建立后的形势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正确评价这些措施对结束藩镇割据和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掌握从五代十国到宋金对峙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的原因和表现,系统认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同时,总结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3.分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结局等提高分析、认识能力。
4.掌握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史实,全面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正确评价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开发所起的作用。
5.能再现两宋时期的科技、文化、史学及艺术成就,了解学校、书院等教育发展的史实,认识这些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要点梳理]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276年南宋灭亡共3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各封建王朝。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朱温于907年建立后梁,此后在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与此同时,在南方和北方,先后并立的有10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在此期间,北方的契丹建立辽。
960年北宋建立后,在20多年中,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相对统一。
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鼎立。
女真兴起后,先后灭辽和北宋,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的时期。
我国又一次处于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面,各民族政权先后并立,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宋代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与各少数民族关系中,虽不时处于屈辱状态,但汉族仍保持了这一时期主体民族的地位。
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7张)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040350e1581b6bd97e19ead7.png)
辽、夏、金、元
边疆地区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元重 农政策:《农桑辑要》、《农书》, 棉花种植到南方。
元棉织业发展。景德镇成为制瓷中 心,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杭州 是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是北 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修建京杭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
知识脉络
二、宋元社会变革
性质: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一次改革。失败原因:改革措施有 些操之过急,改革用人不当,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 的,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评价: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 除了财政赤字,力的阻挠,不 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推行改革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2.宋太宗继续采取崇文抑武的方针,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知识脉络
一、宋太祖改革
二、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1.公元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国,定都上京,史称辽国或契丹。政治上:实行 胡汉分治,设南北面官。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公元1125年,亡于金国。
2.公元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建国,定都兴庆(宁夏银川),宋人称之为“西夏” 。政治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中央:二府三司;地方:知州、通 判、转运使司、四监司、 汉礼蕃仪 中央:勃极烈制,地方:猛安谋克
第三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三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f1df15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5.png)
澶 渊 之 盟
岁赐
庆 历 和 议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空前庞大的军队
冗
募兵政策
兵
政府机构重叠
冗
官僚子弟入仕过滥
官
养兵养官成为负担
冗
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费
天下六分之物,五 分养兵
积 国家财政入不
贫
敷出
积 军力不振,战
弱
争败多胜少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市易法:在大城市收购滞销货物待 机出售,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
增收,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收,稳定物价
富国 保甲法:编制乡村民户,农闲时军 强兵 训,平时夜间轮差巡逻,维持治安
加强对农民控制 节省募兵、养兵费用
实际:
中央:为推行新法,提拔了一大批投机取巧者,政坛风气大为败坏
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将新法由建议变为强制且程度进一步加重
宋初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藩镇割据、君弱臣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管理
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收归人
设“四监司“监控各州 事权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 收归财
财政
权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 军 守内虚外
实行“更戍法”
收归兵 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收权
宋初君主专制的加强 分散机构权力——中央管理
机构重叠,分权制约 强枝弱干,守内虚外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变
城市的人口结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 城市的人口文化结构:商品经济的活跃,营造出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酝酿
化 出全新的市民文化。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经济发展
元 朝 运 河 取 直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f3b8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1.png)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难点: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王安石变法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①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④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利:①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②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弊:①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②"三冗”,,积贫(内),, 积弱(外)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1)背景:①"三冗两积”,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庆历新政”失败。
(2)主要内容: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 影响①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②消极: A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B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弓|起激烈争议。
C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1)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2)元朝的民族关系难点:无突出难点一、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二、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9a720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a.png)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体系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 年-1368 年)一、重大史实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
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2、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1) 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制约,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监察:设立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地方逐渐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①二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掌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②三司: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③三衙: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权,相互制约。
●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
(3) 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加强监督。
④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4) 影响:积极影响: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分类 发展概况 经济 发展 农业 多熟制、经济作物、边疆开发、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手工 宋名窑、元青花、煤燃料、黄道婆、印刷、造纸、造船; 商业 基层市场、榷场、纸币;城市集镇;坊市瓦解;漕运海运; 制度政策 人身束缚松弛:户籍、赋役和优抚救助发展; 政治 阶级矛盾 市民阶层、门第淡化;农民V 地主;民族矛盾(四等人); 内外政局 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边疆管辖;陆、海丝绸之路交往; 制度政策 宋二府三司三衙、台谏、禁军;知州通判、转运司、路州(府)县制; 元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文化 思想教育 程朱理学;书院、乡约族规家训;科举南北分卷; 文史艺术 宋词、元曲和话本;书画个性;少数民族文字; 科学技术 火药、活字印刷、罗盘针;沈括、郭守敬、王祯;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财政困难。
第5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第5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7e2b0e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4.png)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空定位】【知识结构】【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960-1368年)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具体可分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专制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段时期爆发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考情考向分析】(1)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宋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方面,如科举制的完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对宋代理学发展的考查也有涉及。
(2)命题趋势: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进步发展时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预计试题命制仍会关注社会热点,如改善营商环境、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等。
【备考策略】(1)应抓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认识宋元时期制度创新对后世的影响,重点掌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与影响,深层认识宋元时期儒学的转型,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2)抓住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如二府三司、转运使,宋代“商业革命”、程朱理学、发明本心、行省制等。
(3)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需要通过理学家的言论,了解理学的主要内容,认识理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本质;了解理学对后世的影响,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宋代理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通过阅读《东京梦华录》、赏析《清明上河图》等文学绘画作品,了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结构面貌带来的影响,认识文学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基础知识排查】考点1 北宋建立及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专题04+交流与进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
![专题04+交流与进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f9f41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2.png)
专题四沟通与进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内容导航01 阶段特征02 学问整合03 易错概念04 重难深化05 专题训练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连续进展,是中华文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心和地方的关系从分化地方事权到强化行省权力。
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加强;门第观念进一步淡化经济商业进展从互市贸易到市镇富强,市民阶层兴起,门第观念淡化;农耕经济连续进展,商品经济高度富强,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商税收入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海外贸易富强,消灭很多大港口。
政府鼓舞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思想文化思想教化从儒学复兴到程朱理学,文学艺术从宋词元曲到书法绘画。
儒学吸取佛教、道教的思想,确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科技创造制造消灭高峰民族关系辽宋夏金从局部割据到南北对峙,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斗又有和议,但“和”是主流。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沟通频繁。
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政治制度1.北宋:强化中心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1)中心:二府三司制。
(2)地方:派文官出任知州,增设通判,彼此制约;地方行政机构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3)军事制度: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实行募兵政策。
(4)监察制度: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台谏合一。
2.辽夏金: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西夏制度基本仿照北宋;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猛安谋克”制。
3.元朝(1)中心: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3)监察制度:监察机构严密法律与教化1.法律:宋朝编纂《宋刑统》《天圣令》;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 美誉,2008年7月,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首府银川进行传 递,给银川人民留下了永久的美好回忆。银川在古代称为 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 ( ) A.西夏 B.辽 C.吐蕃 D.金
4.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 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 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 历史背景的 ( )
• “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 坏,惟金不变不坏。”所以以大金名之。也有一 种说法是完颜部出处是按出虎水,按出虎的汉文 的意思是金,等于用族源的发源地做了一个国号 。
女
会宁
金 真
金的建立 1、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2、时间:12世纪初期 3、定都:会宁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1.一位“天女”驾青牛顺潢水而下,一位“神人”乘白 马从土河而来,青牛与白马在木叶山相遇……于是,草 原上又多了一个民族并建立了辽王朝,这个民族是 B( ) A.吐蕃 B.契丹 C.党项 D.女真
2.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 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 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C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西夏武士复原图
西夏武士复原图
西夏文字
辽
(916年 契丹 阿保机 上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 元昊 兴庆)
宋夏和议
澶渊之盟
北宋
(960—1127年)
金的兴起
• 《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 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 楫,浮马而渡。”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
岳家军
(1103-1142)北宋抗金名将
这是岳飞手迹:还我河山。 表达了岳飞对金兵南下入 侵的极大愤慨和一定要收 复中原的决心。
满江红· 怒发冲冠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天阙!
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年)
辽代契丹女贵族的正面复原头像。(在内蒙古吐 尔基山辽墓中出土的约1000年前的契丹贵族人骨的颅像 电脑三维复原)
5.右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 岳飞主要是因为( B )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C.他被秦桧陷害,含冤去世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11.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 军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答应 每年送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1)材料一中的“议和”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澶渊之盟;1005年。 (2)据材料一,北宋政府议和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用经济损失来换取统治的苟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材料二 宋代古诗说:“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 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请回答:
(3)据材料二,指出宋辽议和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是什么? 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民族间的文 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12、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民族政权并立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 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 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不是 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1、契丹的兴起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 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契 丹 人 饮 马 图
占领幽云十六州
10世纪 阿保机 建立契丹国 定都上京
看图说话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北 宋 的 建 立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
材料一 辽兵虽号称20万人,但孤军深入, 粮饷不继,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其余诸城 皆在宋军手中。
材料二 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首次遇敌即射杀辽军大将,迫使辽军打败。
如果你是宋真宗,你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 历史上结果如何?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 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 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秦桧
仆 本 丧 心 有 贤 妻 何 至 若 此 ?
绍兴和议 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会宁
中都 (燕京)
大散关 淮水
政权 名称
辽( 契 丹)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宋关系(重 大事件)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政权 建立民族 名称 辽( 契丹 ) 北宋 西夏 契丹
建立时间
建立者 辽太祖 阿保机
都城
与宋关系(重大事件) 战:澶州之战 和议:澶渊之盟
10世纪初
上京
汉族 党项族
960年 11世纪前 期 12世纪初 期
宋太祖 东京(今开封) 赵匡胤 元昊 金太祖 阿骨打 兴庆 会宁,后迁到 燕京(中都) 战 和议
金
女真族
和议:宋金议和
南宋
汉族
1127年
战:岳飞抗金(收复 宋高宗 临安(今杭州) 建康,郾城大捷) 赵构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 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 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 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 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和统一。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临安 南 宋 南宋的建立 1、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2、时间:1127 3、定都:临安
传说,岳飞出世 时,有一只大鸟从岳 家屋顶飞过,还叫了 几声。岳飞的父亲感 到几分惊讶,满怀希 望地给刚出生的婴儿 取名为「飞」,字 「鹏举」,寄望他将 来像大鹏鸟一样展翅 高飞,前程万里。
1141年,宋高宗指使秦 桧以“莫须有”(或许 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 杀害于风波亭。
精 忠 报 国
岳飞
1.你是如何评价岳飞 抗金?
2. 岳飞是民族英雄吗?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
妇 虽 长 舌 非 老 贼 不 到 今 朝 !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人 自 宋 后 少 名 桧 ,
秦桧妻 王氏
我 到 坟 前 悔 姓 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