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设计1: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⑵、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三、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四、教学方法双导学探五步教学法(配备课件学习)五、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图片“岳飞坐像”和《满江红》导入也可以用本课开头导引框:“契丹族”由来的传说导入2、出示学习目标:一、说出与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建立相关的民族、首领、都城、时间等内容。

二、了解陈桥兵变、澶渊之盟、郾城大捷等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战役。

三、了解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他们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他们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认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相互之间的和战促进了民族融合。

3、学生自学课本:(8—10分钟左右) 4、出示学习导航:⑴、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建立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交替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 辽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 西夏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金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新课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教师阐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如政权林立、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等。

2. 辽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辽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宋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 西夏基本情况教师介绍西夏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 金朝基本情况教师介绍金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战争、和亲、贸易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一、契丹的兴起1、契丹国(辽) 916年阿保机都:上京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 1038年元昊都:兴庆;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2、金 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 都:会宁五、辽和北宋的灭亡: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灭北宋。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一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知道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

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为熟悉,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三、设计思路: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以下三部分;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宋金关系篇——金与南宋的战和民族融合篇——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

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时期,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哪些特点?2.讲解辽的建立讲述辽的建立过程,强调辽朝的统治特点,如辽朝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南北院制度。

分析辽朝的疆域,让学生了解辽朝的统治范围。

3.讲解宋的建立讲述宋的建立过程,强调宋朝的统治特点,如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度等。

分析宋朝的疆域,让学生了解宋朝的统治范围。

4.讲解西夏的建立讲述西夏的建立过程,强调西夏的统治特点,如实行封建制度,发展经济等。

分析西夏的疆域,让学生了解西夏的统治范围。

5.讲解金的建立讲述金的建立过程,强调金的统治特点,如实行军事统治,发展女真文化等。

分析金的疆域,让学生了解金的统治范围。

6.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

7.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

8.课堂小结9.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

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

四、板书设计1.民族政权并立时代辽的建立及特点宋的建立及特点西夏的建立及特点金的建立及特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背景。

通过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掌握主要民族政权的历史背景、建立与发展过程;认识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资料等,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探讨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2. 主要民族政权的历史背景、建立与发展过程;3. 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各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2. 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历史》相关章节;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3. 资料:相关历史图片、图表、文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代背景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介绍主要民族政权的历史背景、建立与发展过程;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政权并立事件,进行分析,如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深入研究。

6.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特点和主要政权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民族政权之间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分析能力;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学生对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文化尊重的态度。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通过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概念。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图片和地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导入部分,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的章节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

第二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了解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1.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1.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详细讲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讲解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对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建立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我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教学目标:1. 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1. 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1. 通过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统一的必要性。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3. 典型历史事件选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和地图,生动形象地展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政权的特点和相互影响。

3. 选取典型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选取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以及观点的阐述。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以及各个政权的地理位置。

2. 历史文献和资料: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描述。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讲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深入研究其背景、经过和影响,下节课分享。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时期1.1 背景介绍:汉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北方草原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进入中原地区,建立了各自的政权。

1.2 教学内容:介绍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

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探讨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分组讨论,研究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与关系。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2.1 背景介绍:五胡十六国时期结束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朝包括刘宋、萧魏、萧梁、陈朝等政权,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

2.2 教学内容: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及其政治特点。

分析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

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佛教传播。

2.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制作时间轴,展示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3.1 背景介绍:南北朝时期结束后,隋朝统一中国,随后唐朝取代隋朝。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3.2 教学内容: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分析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探讨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第四章:五代十国时期4.1 背景介绍: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的朝代,而南方则出现十个割据政权。

4.2 教学内容: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政权更迭。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胡乱华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南北朝建立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分析五胡乱华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五胡乱华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南北朝建立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2.2 教学难点: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1.3 教学内容1.3.1 五胡乱华的背景及原因:西晋末年的腐败和内乱,导致八王之乱;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南迁,引发五胡乱华。

1.3.2 五胡乱华的过程:五胡十六国的建立与更迭,北方地区的战乱和民族矛盾。

1.3.3 南北朝的建立: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建立。

1.3.4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南北政权的交流与互动,民族政策的调整,文化、经济、制度的融合。

第二章:北魏的统一与改革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图片等资料,分析北魏统一北方的意义,评价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认识,了解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2.2.2 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民族融合的作用。

2.3 教学内容2.3.1 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北魏的建立,统一北方的过程及意义。

2.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3.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统一北方的巩固,民族融合的推进,文化的发展。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3.1 教学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意义。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3)理解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格局;(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异同;(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 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3. 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与互动;2.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3.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历史》;2. 相关的历史地图、图表;3. 互联网资源、历史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2)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异同;(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深入探讨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现象;(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2)强调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2)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3)理解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3)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之间复杂的关系;(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共处;(3)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时期?请大家谈谈对这些时期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问题,如战争、和平共处、民族政策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2)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5.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总结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历史知识测试:定期进行历史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掌握程度。

(完整wor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完整wor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片段。

提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知道萧峰是什么人吗?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提到过哪些政权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电视剧中曾出现过辽、西夏、大宋、大理等政权.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生活在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大约从10世纪初到1276年南宋灭亡,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伐并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政权吧!-、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展示唐朝疆域图和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提问:当时五代有哪些?在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主要有哪些政权对峙?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北宋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但是依然存在各种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填写宋、辽与西夏、金的建立各种政权建立的表格(二)民族大家庭1、契丹族(辽)图片展示契丹的兴起地图与青牛白马传说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通过这首诗,看出契丹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行营到处即为家,四时畋猎是生涯.(游牧和渔猎的生活)思考和分析: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隋唐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契丹地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契丹地区经济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慢慢强大起来。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2、党项族展示西夏地图与党项族人民图片。

讲述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党项首领,元昊,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少数民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一个民族的人么?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女真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啊?(游牧,狩猎)介绍女真族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设计6: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设计6: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首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的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三、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四、教学方法1.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

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

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

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六、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听说过“青牛白马”的故事吗?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9课,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

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简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分布和更迭;(2)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3)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差异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时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3)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教学难点:(1)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引导学生关注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让学生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分析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阐述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看法;(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理解。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人教版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乱华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北方的影响;掌握南北朝的建立背景及主要王朝更迭。

2. 教学重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的建立和主要王朝的更迭。

3. 教学难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冲突。

第二章:北魏与南朝的互动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掌握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 教学重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3. 教学难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细节。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1. 学习目标: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开拓1. 学习目标: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第五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六章:辽、宋、夏、金的并立与冲突1. 学习目标: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掌握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七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3. 分析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更迭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与歧视排斥。

3.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组织学生探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乱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

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各个民族的政权建立与发展过程,掌握主要民族政权的统治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弘扬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主要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统治特点。

2. 教学难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以及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各个主要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统治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学习材料。

2. 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3. 历史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期考试:通过学期末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1. 北魏与南朝的并立与互动2. 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统治4. 五代十国的民族政权并立5. 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魏与南朝的并立与互动,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统治,五代十国的民族政权并立,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1.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内容:五胡十六国的建立与更迭南北朝的分裂与对峙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历史变迁分析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南北朝时期的政权谈判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调整2.1 学习目标:掌握唐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2.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唐朝的民族政策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民族政权并立3.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3.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更迭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分析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格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斗争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演变4.1 学习目标:掌握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宋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宋朝的民族政策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4.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宋朝的民族政策第五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特点5.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元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5.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元朝的民族政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朝民族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明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变化6.1 学习目标:掌握明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明朝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3)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各个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教学工具;3. 角色扮演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 新课内容:讲解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和亲、战争、贸易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填写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线;2. 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举例说明和亲、战争、贸易等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古诗文诵读,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首诗: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记叙的是那段历史?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

(安史之乱)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后来虽然把安史之乱平定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

混战的结果是唐朝灭亡,藩镇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契丹的兴起与陈桥兵变
问题一:
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你知道“赵匡胤穿黄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阅读第一节《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学生阅读45页“导入框”和本目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做标注,然后讨论回答:
1、契丹族的政权怎样建立起来?(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政权建立情况怎么样?(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3、赵匡胤怎样称帝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4、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
教师过渡讲解: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辽宋夏的和战: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吗?这一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吗?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学生阅读46-47页内容《辽宋夏的和战》,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第2题: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

(B——北宋与辽)
3、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过渡讲解: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

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和南宋的对峙
问题三: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政权灭亡的?你知道这一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其杰出首领是谁?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

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

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
阅读第三节47-49页课文和50页“自由阅读卡”《金和南宋的对峙》,先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1-3题:然后根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讨论回答第4-8题;
1、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后期迁到中都)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3、南宋政权是怎样建立的?(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

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4、女真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生活在寒冷地区,擅长骑马射箭,勤劳勇敢。


5、岳飞墓前的跪像是谁?(秦桧)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因为他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人民十分痛恨他。

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爱戴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痛恨陷害功臣的罪人。


6、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正义而战,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7、宋金和议规定双方的分界线在哪里?(淮水到大散关)
8、宋金和议签定后,金迁都到哪里?(中都——今北京)
【学习探索】
1.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开发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请你制作并完成下列表格,以掌握这一史实。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为了维持边境和平,北宋每年都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其利弊各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北宋的皇帝,又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
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
二、填图题
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标出辽、北宋、西夏的疆域,并填出图中相应的地名。

【知识网络】
【资料下载】
北宋中期,面对土地兼并剧烈、军费开支庞大、阶级矛盾尖锐、外患骚扰严重等一系列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政治家提出了革出积弊的主张。

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新法。

王安石早年曾任知县、知州等职,比较了解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而且具有革新精神。

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富国强兵”,重在发展生产、开发财源、增强兵力。

他颁布了平均赋役的均输法、免役法,发展生产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还有政府控制市场、调节物价的市易法等。

在强兵方面,有给将领训练士兵权力的将兵法、寓兵于民的保甲法以及保马法、设置军器监等。

此外,还有改革科举、整顿学校等措施。

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到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共实行了十六年。

新法的推行,使农民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限制了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部分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变法,北宋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储备了大量物资,加强了国防力量,“积贫积弱”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

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豪强、富商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再加上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确曾出现过一些弊端,也受到不少地方官员的阻挠和破坏。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其子哲宗继位。

时哲宗年仅十岁,由其祖母高太后临朝听政,重用保守派人物司马光、文彦博等,原变法派人物相继遭贬,新法也大都被废除。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