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北京)北宋初年统治者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的地位。

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B.戒奢从简C.崇文抑武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北宋统治者从宿将手中收回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地位等措施,反映出其崇文抑武的治国特点,C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扩大科举规模”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统治者戒奢从简的做法,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等不符,排除D 项。

故选C项。

2.(2023年北京)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③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④门第观念日趋淡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更为松弛,体现了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①正确,宋代贱民基层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体现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正确;宋代伴随着科举制的日益完善,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体现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并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中国古代外戚和宦官专权较为明显的朝代是东汉晚期、唐代晚期和明代晚期,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3年北京)在地方管理上,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行省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金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公元1004年 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 1004 南下深入宋境, 南下深入宋境,直抵黄河边的重镇 澶州(今河南濮阳)。 澶州(今河南濮阳)。
宋廷大为震恐, 宋廷大为震恐,许多朝臣提出迁都或南逃的 建议,宰相寇準却力主抵抗, 建议,宰相寇準却力主抵抗,并敦促宋真宗 亲临前线,以鼓舞士气。 亲临前线,以鼓舞士气。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这一格局的原因 有哪些? 有哪些?
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辽国的南下与宋的战与和。 1、辽国的南下与宋的战与和。 契丹国的建立。 (1)契丹国的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 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 为辽。 辽国的南下条件: (2)辽国的南下条件: a、加强政治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政策:辽朝在其 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的政策。 b、辽朝对“燕云十六州”的占有。 宋辽战争。 (3)宋辽战争。宋朝初年,为夺回燕云地区,宋 太宗两次北上攻辽,都告失败。此后,宋朝对辽 只能采取守势,辽朝却一再派兵南下。
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在南宋与金对峙时,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崛起。 蒙古汗国的建立。 1、蒙古汗国的建立。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 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 建立大蒙古国。 2、蒙古西征: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发 蒙古西征: 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 的蒙古大汗国。 思考: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 思考: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 程产生什么影响? 程产生什么影响? 蒙古改国号为元(1271年 3、蒙古改国号为元(1271年) 元朝的建立。 (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纳汉人建议, 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1271年定国号“大 元”1272年定都大都。 思考:北方少数民族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 思考:北方少数民族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 并迁都汉文化地区的朝代有哪些?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并迁都汉文化地区的宋建立与抗金战争 南宋建立。 (1)南宋建立。1127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 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 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2)南宋的抗金战争 岳飞抗金。 a、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南下的金军遭到各地宋军的抵 抗,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今属河南)会战,大获全 胜。无奈宋高宗执意求和,将岳飞等诸将用急诏召回朝 廷。 思考:岳飞率军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后, 思考:岳飞率军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后,宋高宗执意求 将岳飞召回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和,将岳飞召回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b、宋金议和。次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其后,南 宋金议和。 宋的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又两次续订和议,形成了宋金 长期对峙的局面。 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的互市贸易。 4、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的互市贸易。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各个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消亡过程。

2. 掌握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民族融合的认知和思考。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收集并阅读关于各个民族政权的史料,了解其建立、发展及消亡过程。

2.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 撰写报告:根据阅读和讨论,撰写一份关于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4. 分析问题:针对元朝统一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和成功的原因。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

2. 按时提交: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予评价。

3. 书写规范: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 积极思考: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2. 报告质量:根据报告内容、逻辑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3.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对其参与度进行评价。

4. 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课堂表现,对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作业后,将向学生提供反馈。

反馈将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提供改进建议。

学生将有机会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作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也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作业反馈,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和提高的机会。

作业设计是一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反馈。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PPT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PPT

在宋辽对峙期间,西北地区的党项族迅速 崛起,其首领元昊于1038年建立了大夏国, 史称西夏。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 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 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下》
西夏的崛起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德明死,子元昊袭位。元昊 即位后首先放弃唐、宋王朝赐与的李、赵二姓,改 本家族姓氏为嵬名氏,又自行创立开运、广运等年 号。下达秃发令,恢复本族旧俗,又创制西夏文字。
思考:从秦朝到元朝,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政治原因和思 想原因是什么?
• 政治原因: 自秦朝开始建立和不断完善的中央集 权制度,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少杰出的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 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思想原因: 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力,如董仲舒的 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在意识形态上产生 了积极作用;各个时期的民族融合,增强了民族 凝聚力,加深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 为统一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西夏
北宋
金的崛起
11世纪,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完颜部完成了部 落的统一。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仿照汉制,称帝建 国,国号大金。 (金太祖):“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 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 百,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 国。 -------《金史》
女真族 1115年 1125年
辽的兴起
辽国、即契丹也。……初,契丹之先,有一 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 遂为夫妇生八男子。……八子分为八部,……部 之长,号大人。常推一人为王,得建旗鼓。…… 〔耶律〕阿保机强并八部为一部,乃僭称皇帝。 自号天皇王,称年曰神册(916)。……晋高祖立, 求援于〔耶律〕德光,割幽、蓟十六州与之。 ——《东都事略》卷一二三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及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增强其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作业: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概念,包括宋、辽、金、西夏等政权的并存情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并整理课堂笔记,包括本课主要的历史事件、时间线及对元朝统一的影响等要点。

3. 探究性作业:学生需以小组形式探讨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并形成书面报告。

4. 互动讨论:学生需在课后参与线上或线下的历史讨论活动,就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对今天的影响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对相关历史背景有基本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笔记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准确反映课堂内容。

3. 探究性作业需小组分工明确,资料详实,分析深入,书面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及结论等部分。

4. 互动讨论需积极参与,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初步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2. 课堂笔记的评阅将根据笔记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条理性进行评价。

3. 探究性作业的评阅将重点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4. 互动讨论的参与情况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一份作业进行详细的评阅,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的预习作业和课堂笔记,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

3. 对于探究性作业和互动讨论中的优秀小组和个人,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4.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多民族政权并立及元朝统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加深对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历史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文献分析整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作业内容(一)阅读材料整理1. 学生需在课后收集与“多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如古代史书、文献摘录等,并整理成简要的摘要或笔记。

2. 针对元朝统一的历史事件,学生需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网络资源,了解元朝统一的过程、影响及意义,并形成文字概述。

(二)思考题与讨论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探讨元朝统一前后,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是如何实现的。

3.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取代表分享本组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与看法。

(三)作品制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时间轴或思维导图,要求清晰展示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系。

三、作业要求1. 阅读材料需真实可靠,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思考题与讨论部分需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据,逻辑清晰。

3. 作品制作需使用规范的格式和排版,确保信息准确、条理清晰。

4.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内容准确性、条理清晰度、逻辑性、创新性及规范性。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

3. 评价反馈: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性意见,鼓励创新思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给出改进意见。

2. 学生根据教师及同学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完善。

3. 教师定期汇总学生作业中的优秀案例,进行课堂展示,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案)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案)

历史上最悲壮的王朝灭亡战?!
一、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1、讲述北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宋建立后,做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北宋的危机?
4、宋的统一与汉唐不同,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控制的地域范围极大,而且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

展示地图
5、讲述辽朝的起源发展和与宋签订的和议
6、讲述西夏的起源发展和与宋签订的和议
7、展示材料,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8、展示范仲淹图片,讲述庆历新政
9、讲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展示靖康之变史料,讲述相关知识
3、展示岳飞图片,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岳家军
4、展示地图,讲述宋金之间的几个和议
5、展示图片,讲述蒙古的崛起
三、元朝的统一
1、展示图片,讲述元朝的建立
2、展示文天祥诗词,播放崖山海战视频,讲述南宋的灭亡
3、展示元朝的地图,讲述元朝的措施
4、展示表格,讲述四等人制
讲述: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5、通过回回的前身,讲述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成为元朝的时代特色。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和巩固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历史知识,包括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相互关系。

2. 通过对元朝统一过程的理解,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历史意识。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份简要的课堂笔记,记录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各个政权的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原因和意义。

4. 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关于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短文,字数不少于150字。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按时提交作业,逾期不予评价。

3. 作业应认真书写,条理清晰,符合规范。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内容是否涵盖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是否客观准确,讨论是否具有深度,短文是否真实反映了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分值:根据完成质量,作业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四个等级,未达标则需重新完成。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同学们在作业完成后,对作业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同学们可将作业中的疑惑或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老师,老师会给予解答。

3. 老师会定期收集同学们的作业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三、作业内容部分,我详细列举了本次作业中学生们需要完成的任务。

首先,他们需要完成一份简要的课堂笔记,记录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其次,他们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各个政权的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原因和意义。

最后,每位同学需要撰写一篇短文,讨论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在作业设计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包括各政权的建立、发展和消亡过程。

2. 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统一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3. 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完成以下问题:(1)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并简要介绍其建立者和主要活动。

(2)在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有哪些主要矛盾和冲突,它们是如何影响政权的更迭的?(3)分析元朝统一的原因和过程,理解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主题为“假如你是某个时期的将领,你会如何应对当时的局势,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3. 撰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理解和看法,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

2. 回答问题时,请使用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3. 小组讨论时,请积极参与,尊重每位成员的意见,达成共识。

4. 短文应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讨论的表现和短文的写作质量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基础分,小组互评则根据讨论的参与度和贡献进行评价。

3. 评价反馈:将作业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本次作业后,学生需向教师提交以下反馈材料:1. 个人反思:学生对自己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自己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短文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小组互评表:小组组长需根据组员的表现填写互评表,反馈给教师。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3. 强化历史时间线和重要人物的理解。

4. 培养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填空题: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系列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和元朝统一中国的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2. 选择题:设计一系列选择题,考察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和理解。

3. 简答题:学生需根据课本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小论文,要求他们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以及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讨论题:设计一个讨论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认真对待: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3. 参考课本:学生应参考课本及其他相关历史资料完成作业,但不得完全照抄他人成果。

4. 按时提交:作业应于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答案准确性:评估学生是否正确回答了所有问题,是否准确理解了历史事件和人物。

2. 逻辑分析: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如时间线分析、人物和事件关联等。

3. 讨论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题中的参与度,看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4. 书写质量:评估学生的作业书写是否清晰、整洁,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五、作业反馈1. 反馈时间:教师应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的一周内给予反馈。

2. 反馈内容:除了对答案和评分,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对于错误较多或完成质量不高的作业,教师还应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3. 学生反馈接收:学生应收到明确的作业反馈通知,并有权向教师提出任何关于反馈的问题或疑虑。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038年 1038年 李元昊
宋与西夏和议
西夏对宋“称臣” 西夏对宋“称臣”; 宋每年“ 万匹、 宋每年“赐”西夏绢15万匹、银 西夏绢 万匹 7万两、茶3万斤。 万两、 万斤。 万两 万斤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年
女 真
靖康之变
两路撤退; 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 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 去, 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 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 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 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 10万人等北返。 10万人等北返。 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 午之耻”。
民族 契丹 汉 党项 女真 汉 蒙古 蒙古
亡国时间 1125 ---金 ---金 1127 1227---蒙古 1227---蒙古 1234---蒙古 1234---蒙古 1279— 1279—蒙古
1368---明 1368---明
返回
契丹人的髡发
南北面官制度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 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 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 书省、行宫都总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 书省、行宫都总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 以主汉事。 以主汉事。
绍兴和议
重划宋、金两国的边界,东以淮水中流、西 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在今河南 省内),又重定陕西地界,宋失去商(今陕 西内)、秦(今甘肃内)两州约一半土地予 金。
宋奉表称臣于 宋奉称臣于金,金册宋主为皇 称臣于金,金册宋主为皇 帝。“世世孙孙,谨守臣节”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 使称贺。 宋岁贡银 万两、绢25万匹。 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贡银25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宋与西夏:基本维持着朝贡君臣体系,除了元昊称帝时期的宋夏战争。

1.1006年宋真宗时议和后:“朝贡之臣,每来如家。

马牛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不绝于道。

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0,范仲淹致元昊书中语2.元昊称帝,向宋朝要求:“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

”《宋史》卷485《夏国传》3.“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重订和约:规定元昊取消帝号,仍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北宋每年给西夏银2.7万两、绢13.5万匹、茶3万斤;重开保安军和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往来。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P31,福建人民出版社宋与辽:澶渊之盟后约为兄弟之国,基本没有战争,展现对等关系1.澶渊之盟前:"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92.澶渊之盟后:“(辽与宋)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卷42《论北朝政事大略》宋与金:战与和1.前期:“为今之计,莫若一切罢和议,专务自守之策……然后可议大举,振天声以讨之,以报不共戴天之仇,以血振古无所之耻。

”李纲:《梁溪集》卷58《十议上·议国是》2.后来求和:“今朝廷从卿所请,已降画一,令卿收复襄阳数郡。

惟是服者舍之,拒者伐之,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

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

”岳珂:《金佗粹编》卷一《高宗皇帝》3.“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3,P484,上海古籍,1992年女真:黑水舊俗無室廬,負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遷徙不常。

生女直(真)無書契,無約束,不可檢制。

—元:脱脱《金史》卷1。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准确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和更迭过程;2. 理解不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互动和影响;3. 掌握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将课堂上学到的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衰落和灭亡过程,以及各民族间的互动和影响。

2. 简答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简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b. 描述辽、宋、夏的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c. 阐述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讨论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笔记整理: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课堂内容,包括重要知识点和自己的理解。

2. 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字数不少于800字。

回答应包括问题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3.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讨论报告,报告应包括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电子版报告,报告中需注明每个成员的姓名。

4. 请学生在提交作业时附上作业完成情况的签名,包括简答题和讨论报告。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观点的合理性。

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最终分数,同时邀请小组间进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合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反馈意见。

对于回答问题和讨论报告中的问题,教师将给出详细的批改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缺点。

2.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兴趣。

3.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将与他们进行私下沟通,了解问题所在,并提供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及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元朝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作业内容(一)课前预习1. 学生需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概念及历史背景。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课堂作业1. 知识点梳理:学生需整理并记忆本课重点历史事件、人物及时间线。

2. 案例分析:选取元朝统一过程中的一两个关键战役或事件,分析其历史意义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多民族政权并立对元朝统一的影响,并形成小组观点报告。

(三)课后作业1. 撰写学习心得:学生需就本课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阐述对多民族政权并立及元朝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2. 制作时间线:以时间为轴,梳理元朝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形成时间线并上交。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作业内容要准确、完整,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 课堂作业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要积极参与,形成有深度的观点报告。

4. 课后作业需结合所学知识,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及课后心得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入分析。

3. 对于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展示,以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

2.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对于个别问题,将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加深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这一历史阶段的理解。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 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 村,村里1000多口人, 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 代。
1005年,宋真宗停战心切,决定以 金帛换取和平,同意每年向辽提供 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岁币”, 双方维持旧疆,并约为兄弟之国。 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深入 宋境,直抵黄河边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
——(宋)刘迎
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并 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 地区设置的互市贸易的市场。
管理、贸易商品、作用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 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 汗,建立大蒙古国.
2、蒙古西征 3、忽必烈1271年称帝建立元朝 4、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
5、1279年元灭南宋
政权 辽
女真族
金1115年
1125年
淮河
南宋
1127年
临安
1127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即帝位,延 续了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满江红》:靖康耻,犹 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 山河,朝天阙。
——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双方 达成和议:
杨家将
岳飞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金 辽 夏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1005
西夏
1038年/党项族/元昊
从 战 到 和
年 澶 渊 之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北宋
960年/汉族/赵匡胤
1127年,赵构,临安 南宋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西夏王陵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历史高教版23中国历史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学习,使学生掌握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加深对元朝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程,了解元朝之前的多民族政权分布及其特点,掌握元朝统一的历史背景。

2. 知识点梳理:学生需将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元朝之前的各政权名称、地理位置、统治者及统治特点等,以及元朝统一的历史过程及意义。

3.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记录重要知识点及教师讲解的难点,课后整理成完整的笔记。

4. 思考题解答:针对本课所提问题,如“元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等,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5. 作业报告撰写:撰写一篇关于“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对元朝统一的影响”的报告,包括分析、论证和总结等部分。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梳理需准确无误,逻辑清晰。

2. 课堂笔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 思考题解答需结合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4. 作业报告需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字数不少于800字。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其完成情况和质量。

2. 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多民族政权并立及元朝统一的历史知识,提升其分析、归纳及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阅读《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并就元朝统一过程中不同民族间的互动与融合进行简要分析。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体系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 年-1368 年)一、重大史实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

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2、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1) 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制约,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监察:设立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地方逐渐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①二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掌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②三司: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③三衙: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权,相互制约。

●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

(3) 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加强监督。

④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4) 影响:积极影响: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分类 发展概况 经济 发展 农业 多熟制、经济作物、边疆开发、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手工 宋名窑、元青花、煤燃料、黄道婆、印刷、造纸、造船; 商业 基层市场、榷场、纸币;城市集镇;坊市瓦解;漕运海运; 制度政策 人身束缚松弛:户籍、赋役和优抚救助发展; 政治 阶级矛盾 市民阶层、门第淡化;农民V 地主;民族矛盾(四等人); 内外政局 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边疆管辖;陆、海丝绸之路交往; 制度政策 宋二府三司三衙、台谏、禁军;知州通判、转运司、路州(府)县制; 元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文化 思想教育 程朱理学;书院、乡约族规家训;科举南北分卷; 文史艺术 宋词、元曲和话本;书画个性;少数民族文字; 科学技术 火药、活字印刷、罗盘针;沈括、郭守敬、王祯;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财政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宜川中学尚家良
[教学目标]
1.知道辽、西夏、金、南宋建立,以及蒙古崛起、元朝建立的情况;知道北宋与辽、西夏战与和的过程,归纳宋与辽和西夏议和的原因和意义;掌握南宋与金交战的史实,知道绍兴和议的原因;知道“榷场”的概况及其存在的意义。

2.通过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南宋、金、西夏形势图,了解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并对历史地图进行对比;初步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对澶渊之盟作出客观评价,理解长久和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学习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学会正确认识战争性质,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通过学习杨家将故事和岳飞抗金的内容,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历史人物的报效国家、坚持正义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

难点:多民族文化在碰撞中的交融。

说明:
宋太宗两次北上攻宋都告失败以后,宋对辽只能采取守势。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宋和好。

和约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宣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使得北方经济得以发展,强调理解长久和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故为本课重点。

通过学习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和各民族的战争,对民族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而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提问: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

燕云十六州被割弃,使得中原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

那么,辽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获得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被割弃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板书)
(1)契丹国的建立(916年)(板书)
问题探究一:通过了解辽政权的建立,谈谈你对辽的“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政策的理解。

提问:那么,北宋与辽的关系如何?
(2)澶渊之盟(1005年)(板书)
A.宋太宗北伐(板书)
提问:在宋辽战争中北宋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什么?
B.辽宋和议(1005年)(板书)
3.问题探究二:你对澶渊之盟这一史实如何评介?
(3)西夏与宋辽的和战(板书)
A.西夏的建立:(板书)
教师提问: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如何?
B.夏宋和议(板书)
C.夏辽和议(板书)
提问: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与两宋的关系如何?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板书)
1.金的建立(1115年)(板书)
2.金灭辽(1125年) (板书)
3.金灭北宋(1127年) (板书)
问题探究三:北宋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南宋的建立(1127年)(板书)
2.宋金“绍兴和议”(板书)
3.“榷场”的设置(板书)
提问: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与南宋关系如何?
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板书)
1.大蒙古国的建立(1206年)(板书)
2.蒙古西征(板书)
提问:蒙古西征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元朝的建立(1271年)(板书)
问题探究四:辽在其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政策;阿骨打仿照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忽必烈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年号。

少数民族采取汉制的原因是什么?
1.元灭南宋(1279年)(板书)
A.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有那些新特点?
B.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有那些表现形式?
C.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D.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有什么影响?(教师小结)参考答案:
[资料附录]
材料一: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

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

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辽史·地理志》
材料二:“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

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

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辽史》
材料三: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四,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条注文
材料四:(金太祖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

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

金之色百,完颜部色尚白。

”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金史》
[板书设计]
契丹国的建立
澶渊之盟
西夏的建立
西夏与宋辽的和战
夏宋和议
夏辽和议
金的建立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的建立
宋金“绍兴和议”
榷场的设置
大蒙古国的建立
蒙古西征
元朝的建立
元灭南宋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方誓书说: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四,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条注文
材料二:对宋辽的盟约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订立盟约是宋王朝的屈辱,另一种认为订立盟约是宋王朝的“明智之举”。

问题:
1.综合上述材料,这种结束战争的方式称为什么?除此之外,在古代战争
中还有哪些结束战争的方式?
2.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都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3.为什么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解释与评价?
参考答案:
1.媾和。

战败国投降归附、灭国、远徙。

2.认为“盟约订立是宋王朝的屈辱”的理由:“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认为“盟约订立是宋王朝的明智之举”的理由: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掌握的史料不同: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等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解释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