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

2021年新发现的西周中期铜器遂公盨内底的98个字的铭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铭文开头讲“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仅这十来个字,就说到了中国古代地理的一桩大事,即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大禹治水的意义不只是战胜水灾,不只是把洪水疏导光就完事了,这个传说包含着一系列的整理疆土的伟业。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追溯到的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形成的起点,就是以大禹治水这件事为标志的。

大禹治水后,他所行经的地方,被称作“禹迹”。经过大禹治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没得到大禹治理的地方依然是野蛮世界,所以“禹迹”就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左传》)在“禹迹”的范围内又划分为九个州,于是“九州”又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九州”比“禹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演进,因为“九州”说出了一套地理分区体系、一个大范围的地理格局。从洪荒世界到“九州”的演进,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这场变革是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表述出来的。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文献中多有记载。在王朝历史时期,人们笃信大禹治水、分划九州是事实。到20世纪初,中国王朝体系崩溃,旧学沦落,新思潮涌现。在这个背景下,一批历史学家对中国早期的历史传说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指出传世文献记录的东西不都是那么可靠,于是纠正了不少对早期历史的误传。关于大禹治水这件事,传世文献的记载也受到怀疑,而确凿的证据只有东周时期的铜器铭文。所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谨慎的人只追溯到春秋战国,不敢讲得再早。现在,遂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

大禹治水是历史“传说”,但传说背后的时代特征与传说表述的观念应当是真实的。在大禹治水、分划九州的传说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对大范围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这些东西都是西周时期地理思想史上的重大成就。一些青铜器铭文证据显示,到了春秋时期,无论是东方的齐国还是远在西方的秦国,都存在这样的颂扬和认知方式。

我们一般把“统一中国”的功劳归于秦始皇,而说周代是一个分封割据的社会。但是在许多观念上,特别是在地理观念上,“一统”化或一体化的东西早已在周代大量出现了。除了“禹迹”这个仍带有原始痕迹的一体性地域概念外,周人还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也是一体,是更成熟的一体性地域概念,“九州”则是它的分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人眼中,禹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而禹所处的夏朝是一个有成就的历史时代。不管周人怎样夸张,都绝不会是无端的编造。我们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时,对于周人所传颂的事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这次发现的遂公盨铭文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地理思想史的内容。铭文中将大禹治水与“明德”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大禹治水已成为“德”的重要例证。“德”是周人着重宣扬的精神崇拜对象,是一切事物是否具有正统性的标准。大禹治水与“德”的联结,说明“禹迹”“九州”这些连带性观念,都具有了如“德”一般的崇高地位。这一思想发展,为后世确立以“九州”为代表的大一统地理观念,奠定了基础。这是一桩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思维魔方

“大禹治水”把洪荒世界演进到了文明的九州,在作者肯定与褒扬的语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大禹精神的崇敬与膜拜,同时懂得了大禹治水在历史、地理和政治上的长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