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东南亚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章《东南亚》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章《东南亚》教案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一、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几点: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论辩和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重点是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

难点是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本科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读、思、议: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7.2 东南亚 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下)

7.2 东南亚 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下)

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

3.富饶的物产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锡: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侨乡(广东、福建)二、友情提醒1.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不是唯一航线)的必经之地。

3.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马六甲海峡位于()A.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B.加里曼丹岛与爪哇岛之间C.苏门答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D.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2.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是()A.天然气、石油B.煤与铁 C.金、银、铜、锡D.石油与锡3.地形上呈“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态势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 B.马来群岛 C.中亚 D.德干高原4.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这里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5.中南半岛最主要的作物是A、茶叶 B.水稻 C.棉花 D.花生6.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亚齐省附近海面发生20世纪以来第5大地震,地震发生后触发杀伤力极大的巨型海啸,席卷印尼、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泰国、缅甸及非洲索马里等国家及地区,造成大规模破坏和人员伤亡。

资料二:英国地质专家麦圭尔教授说:“在几分钟之内,就苏门答腊岛而言,它已发生了移动。

”平面位置不仅有所移动,它们的高度也发生了变化。

7.2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7.2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同步练习册》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带作物生产基地【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课前预习导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和两大部分。

2.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与之间的“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位于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气候和气候。

5.主要的粮食作物: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有、、等。

6.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品(1)东南亚是世界上、、和的最大产地。

(2)分布: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7.中南半岛具有、的特点。

8.河流沿岸地区已成为东南亚人口、农业的重要地区。

9【典例互动讲练】知识点1、“十字路口”的位置【例1】(2011·山东济南)有关东南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洲五海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C.中纬度大陆西岸 D.地跨亚欧两大洲思路分析: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三洲五海”之地指中东;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俄罗斯、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

自主解答:B知识点2、热带气候与农业【例2】(2011·湖南张家界)小李的爸爸从东南亚采购了一船当地出产的货物回国,入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最有可能的是()A.棉布服装 B.羊毛小麦C.椰枣地毯 D.天然橡胶椰子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

东南亚是橡胶、棕油、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自主解答: D知识点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例3】(2011·山东烟台)下图是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下面对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山河南北纵列②山河东西横列③山环水绕④山河相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根据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地的气候()A.以热带气候为主B.以温带气候为主C.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D.以寒带气候为主(3)根据图中城市的分布,可以发现中南半岛的城市具有()A.大多沿河流分布的特点B.大多沿海岸分布的特点C.大多集中在南部平原分布的特点D.大多集中在北部山地分布的特点思路分析:本题组考查中南半岛山河分布、气候及城市分布特点。

03 7.2东南亚【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03  7.2东南亚【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东南亚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旅游的形式展开:选择交通工具,认识位置和范围;舌尖上的东南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诗词,分析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征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赏美景,分析中国人出境游首选东南亚的原因。

七年级学生正是爱玩的年纪,利用旅游情境,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简要归纳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特征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4. 结合实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重点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3.中南半岛地形、河流、城市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景观照片和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学习情境喜欢旅游的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东南亚,旅游之前还是要对这个地区先深入了解,做好出行前准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准备什么物品?品尝哪些美食?欣赏哪些美景?二、预习检查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三、学习任务一续表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过渡: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具体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5.东南亚的气候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曼谷和新加坡的气候资料图,请大家说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范围及其气候特点,完成表格:如果我们寒假去东南亚旅行,需要准备御寒衣物吗?为什么?6.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1)展示东南亚美食图片,请大家分析东南亚的主要食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介绍农作物的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为什么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5.独立完成表格,展示。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东南亚
印度洋(强调,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和对日本为什么这么重要。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优越的交通位置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利保障,马六甲是“东南亚”的咽喉。

读图:19页,描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完成学习行动题1、2
四、拓展延伸
练习册上“探索创新”,
了解多瑙河流经的主要城市和河流对城市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东南亚
一、位置十字路口的位置
纬度位置 10S--25N 热带
二、组成中南半岛十字路口:
亚洲
太平洋
大洋洲。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十字路口的位置:五百年前我国郑和下南洋、下西洋,到西亚、北非,东南亚为必经之路,增进了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

现在东南亚更是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

(板书)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放投影幻灯片)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请同学阅读教材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小字。

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答:日本资源贫乏,大量重要的自然资源需从国外进口,工业品出口,其中最大贸易对像就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从图中可看出,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入南海到日本,为最短航线,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板书)欧、非→东南亚马六甲海峡{最短航线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海上通道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放投影幻灯片)《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展示了热带雨林气候下一天中天气变化状况。

图中自左往右表示时间,从早晨5时到晚上19时,左右两个箭头表示日出、日落。

清晨天空晴朗,7-10时气温迅速升高,饱含水汽的空气受热上升;中午空气云量增多,从下午14-15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从傍晚16-18时,气温降低,雨过天晴。

赤道附近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几乎每天午后都下一阵急骤的雨,这种雨是空气强烈受热后,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称对流雨。

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可达2 000毫米。

(板书)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 000毫米)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农业: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水稻一年3熟(教师讲述)中南半岛并非如此。

(放投影幻灯片)《中南半岛一年中风向变化图》。

季风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

这两种季风交替控制地区称热带季风气候区。

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和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形成旱季;而6月到10月,中南半岛吹来自印度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湿热空气,降水丰富,降水量可达1 000-1 500毫米左右,称雨季。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

东南亚〔导入〕从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导入。

〔新授〕三、东南亚富饶的物产。

〔学生阅读〕课文--富饶的物产。

〔启发〕1、东南亚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哪些?〔归纳〕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马尼拉麻等。

〔启发〕2、东南亚在世界上著名的矿产有哪些?〔归纳〕石油和锡矿〔阅读〕东南亚的橡胶〔巩固〕a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b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c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d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是印度尼西亚。

〔课堂活动〕P39活动题1。

〔延伸〕东南亚的宗教特色:僧侣成群,寺庙广布,佛教盛行。

〔过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这就是东南亚的华人华侨。

〔新授〕四、海外华人华侨的最大聚居地。

1、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超过2000万人。

2、东南亚华人广布,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

华人华侨数量或比重:新加坡76%,马来西亚35%,泰国25%。

印度尼西亚500万,菲律宾200万,越南100万等。

3、华人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小结〕1、世界上最大的胶锡带。

2、海外华人华侨的最大聚居地。

〔练习〕1、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的天然橡胶、油棕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是世界上出产椰子、椰油最多的国家。

2、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是(),()的锡产量居世界首位。

3、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华侨聚居地,被华人华侨称之为(“”)。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的祖辈大多在我国的()、()两省。

附:板书设计:东南亚的物产与华人一、物产二、最大华人华侨聚居地1、热带经济作物1、华人与华侨2、矿产2、南洋的开发教学反思:。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7)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7)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
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5.农业生产: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
和焦麻产地,有‘世界油王’之称得为油棕。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
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
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6.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
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东南亚居民大多是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一定比重。

中国人旅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华人。

保留中国国籍的称华侨。

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点;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服饰、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世界山水的品质。
2、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重点
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难点
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教法
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
三、课堂小结
学生答:东南亚。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出具体的国家。
学生从图上找出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所连接的区域:亚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欧洲。
学生完成课本P28活动内容。
学生争论,最后分归为两派:可以,不能。
教师指导学生看亚洲气候分布图(P7,图6.9 ),判别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演示课本图7.25和7.26,分析比较两种气候的异同。)对于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能不能种椰子树这个问题,学生能自我认识清楚。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加深对东南亚地区所产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理解。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思考]:
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2东南亚 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2东南亚 教案




(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东南亚降水较多,这对该地区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板书)“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2.学生读图:“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找东南亚都有什么河流?
(2)这些河流的流向有没有共同特点?
(3)这些河流的上游的在什么地方?
(4)河流与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视频链接:东南亚华侨华人)
(小品表演)“老华侨”。 一个学生戴上黑边眼镜,穿上西装,手拿拐杖,扮演老华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在哪个国家,祖籍是哪里,回国来准备干什么等等。
(小结)华人、华侨对东南亚和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承转)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你觉得我们这个地方有哪些值得你去逛一逛的景点呢?它们为什么会吸引你?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备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过程与方法
角色扮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东南亚的位置
教学重点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具
教学地球仪
(5)找一找这些河流的沿岸都有哪些大城市?
3.学生小组讨论: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4.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巩固课堂知识。
(承转)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到东南亚,英语水平较差的人,会不会有语言障碍?
学生:略

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2014年2月 日 星期
五、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导入】
(情景导入)现在有一个出国旅游热词——“新马泰”。大家知道“新马泰”指的是那三个国家吗?(“花园城市”——新加坡;“世界油王”——马来西亚;“大象之帮”——泰国。)属于亚洲六大区域中的那个区域吗?
【教学过程】
1.(过渡)旅游吗,首先得知道这个地方在哪儿,然后再看看这里自然环境特点,去了应该带上哪些衣物,最后在做一点其他的后续工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必须要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热爱世界名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十字路口”位置及其重要性。
(2)热的特点。
三、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实施时间:
6.完成学案中5、6、7、8、9题。
7.学生回答……
8.给学生5分钟时间记忆教材P24图7.24。
9.完成当堂训练中的前8道选择题。
前五名写完的学生当堂批改按照考试分值加分,错题控制2道题以内,根据错题情况精讲部分选择题。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抛出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六、课后分类作业
地理学科无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中习题即可。
2.打开教材P24图7.24:
(1)找到“新马泰”所指的三个国家。
(2)东南亚共有几个国家?
3.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的1、2、3、4题。
(2)第三题PPT展示绘制的“十”字。
5.(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马泰”在东南亚的位置,以及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如何?大概的了解出去旅游之后可能会看到那些景观?准备那些衣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2021年整理)

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2021年整理)

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课题:东南亚
读(18—7)新加坡图,回答问题并填写下表:(l)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属________气候。

(2)新加坡西北部为著名的__________海峡,它既是________亚和________ __亚之间,又是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之间的海上、空中交通要冲。

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

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
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终年高温多雨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为热带雨林。

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东南亚4-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东南亚4-人教版

《东南亚》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东南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2.本课地位: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4.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法1.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和动口说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三、学法:1、学习探究: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探究2、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四、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播放录像:东南亚的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
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农业
水稻气候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