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解读
江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解读
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解读(一)地理1一、宇宙中的地球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
(1) 天体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①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 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 的宇宙环境。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经典例题]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 A 、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B 、卫星C 、吉林1号陨石D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解析】 天体是位于太空中的各种星体、气体和尘埃。
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但地球内 部的物质则不属于天体。
原来在宇宙空间,后来成为地球上的陨星,则也不属于天体范畴。
【答案】B2、 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经典例题]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一一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一一总星 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A .②⑥ D .③⑥ C .④⑥ D .②③⑤【解析】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 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总星系虽(宇宙)I 河外星莱1■苴它行星系-苴它恒星系「地月系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 能存在相互绕转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恒星和星云之间,恒星和恒星之间,行星与行 星之间不能构成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系统。
【答案】A4、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宇宙。
《江苏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 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精选课件ppt
20
反应 包括在经历基础上 (认同)表达感受、态度和 水平 价值判断;作相应
的反应等。
行为动词如认同、接 受、反对、欣赏、喜 欢、讨厌、感兴趣、 关心、重视、尊重、 爱护、珍惜、拥护、 帮助等。
精选课件ppt
21
领悟 包括具有相对稳定 形成、养成、树立、 (内化) 的态度;表现出持 建立、坚持、增强、
面
改进;尝试与已 计算、试验等。
有技能建立联系
等。
迁移水平
包括在新情境下 运用已有技能; 理解同一技能在 不同情境中的适 应性等。
联系、灵活运 用、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等。
精选课件ppt
19
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分类 (分级)
经历 (感受) 水平
内涵
动词举例
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 感受、体验、体会、尝试、 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感知、寻找、交流、参观、
水平 续的行为;具有个 领悟、追求等。 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精选课件ppt
22
如何把握教学要求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要求是: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精选课件ppt
23
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①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② 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③ 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④ 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
别、知道、了
或证据;举例; 解、指认、确
描述对象的基
定等。
本特征等。
精选课件ppt
16
包括把握内在逻辑 解释、说明、
知
关系;与已有知识 比较、理解、 建立联系;进行解 归纳、判断、
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年9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展开,从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球表层环境及其动态变化,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掌握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地理基本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基本知识包括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地球的人口与城市、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图阅读与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测量与实地实习等技能的学习。
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则关注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实地考察、情境模拟等。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等。
总结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江苏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 对高中解析共106页
高中解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选修部分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选修部分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基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宏观上探讨了城市和乡村的地理分布、城乡建设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等内容。
本模块主要由“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城乡分布”“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四部分内容组成。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乡建设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理解城乡变化发展的规律;面向学生普及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重要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城乡建设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评价能力,树立城乡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
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二、城乡分布
三、城乡规划
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以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为主题,重点阐述了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人类所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本模块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五部分内容。
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理解人、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五、环境管理。
江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年9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年9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一般高中地理课程原则教学规定江苏省教研室《江苏省一般高中地理课程原则教学规定》(如下简称《高中地理教学规定》)根据《一般高中地理课程原则(实验)》, 并结合江苏省一般高中地理教学旳实际, 进行编写, 共涉及三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旳教学规定。
《高中地理教学规定》由“原则”、“学习规定”以及“教学建议”三部分构成。
“原则”, 涉及了《一般高中地理课程原则(实验)》当中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和四个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及“环保”)旳原则。
“学习规定”, 重要是根据各项原则, 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旳三维目旳规定, 提出了学生学习有关内容所应达成旳规定。
“学习规定”运用行为动词来陈述知识目旳, 体现知识目旳中不同旳能级规定。
行为动词所批示旳知识目旳旳能级涉及:理解水平, 如“懂得”、“理解”、“识记”、“说出”、“结识”、“举例”、“描述”等;理解水平, 如“理解”、“阐明”、“分析”、“解释”、“比较”、“归纳”、“判断”、“领略”、“区别”等;运用水平, 如“运用”、“应用”、“设计”、“撰写”、“总结”、“解决”、“评价”等。
此外, 在学习规定中还运用了体现技能和体验性旳行为动词来表述地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旳目旳。
“教学建议”, 重要对如何实行教学规定, 实现课程目旳, 提出了具体旳教学建议。
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1”侧重于自然地理, 重点论述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旳基本及其对人类活动旳影响。
本模块涉及“宇宙中旳地球”“自然环境中旳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自然环境旳整体性和差别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旳影响”四部分内容。
本模块旨在协助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旳基本知识, 涉及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旳重要特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旳各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旳有机整体, 差别性是地理环境旳明显特性;结识在人地关系中, 人不只是被动旳依赖于自然环境, 还具有主观能动性, 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谋求人与自然环境旳协调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视野极具价值,因此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这是2017年发布的最新版本,将在2020-2021学年起执行。
本文将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深入理解该标准,以便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由总体要求、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要求、教材建设、课堂实践等部分组成,标准明确了地理教学的方针和要求,这表明地理教学应该重视过程式思维和创新能力,关注教学过程的渗透性和实施的质量。
首先,总体要求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强调经验性学习,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自主性的理解,提供开放式教学环境,实现主体性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明确了门类、类别、主题和细分内容,将以普通高中地理七大主题:自然与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环境营养、地理可持续发展、地图制图、地理定位及人类居住状况、市场经济地理等为核心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讲授,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再者,地理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明确的,有五个方面:即基本素养、实践素养、价值观素养、全球视野素养及跨学科连接性素养。
第一是基本素养,具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分级,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主;第二是实践素养,具体e实践和实践能力,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设计、执行和总结,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综合素养;第三是价值观素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合分析地理现象,探索其背后的价值取向;第四是全球视野素养,学生接受从国际视角看待地理现象的教育,培养对世界各地文化及共同性素养;最后是跨学科连接性素养,即学生从科学、技术、人文等多学科的视角了解地理现象,培养客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还明确了教材建设的明确要求,教材应兼顾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多样性,考虑社会发展、政策环境、学生特点等,要求本科教材必须紧贴标准,遵循定位、主题、细分实施的原则,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课堂实践要求,要求以实践学习为主,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主,重视学生探究、实践、实践分析、实践总结等参与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针对其中的具体标准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课程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较多“标准”是要求运用地理图表来说明有关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或规律的。
“运用图表”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种具体体现,包含着阅读地理图表和绘制地理图表两个层次的要求。
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目标要求,《教学要求》对“运用图表”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的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理图表描述、分析和运用有关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有的则是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地理图表来说明有关地理问题。
此外,“标准”中还有一些内容是要求运用案例或者有关资料来阐述有关地理问题的,而不同版本的教材选择的案例不尽相同,针对这一情况,《教学要求》也给予了具体说明。
案例教学并不是要教师拘泥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单纯就案例讲案例,而是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在分析其他案例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否则即使案例讲的再多,收效也不大。
地理1一、宇宙中的地球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2地理3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说明:教学中应结合实例,重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不作较高要求。
海洋地理一、海洋和海岸带二、海洋开发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四、海洋权益环境保护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四、环境污染与防治五、环境管理。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XX年9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年9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解读(三)
《江苏省一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求》解读(三)孙居福(高淳县永丰中学)13、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4、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15、绘制太阳直射点挪动轨迹表示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规律。
16、掌握日夜长短及中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17、认识四时的形成原由。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如图4- 4)(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期点(1 月初)和远日点( 7 月初)之分图 4-4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周期:(1)恒星年,公转 360°,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是真实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挪动一个周期,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是平时所用周期4、速度:(1) 位于近期点( 1 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2) 均匀角速度为每天约10(3) 均匀线速度为30 千 M/ 秒[经典例题 ] 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转至 A 点时大概是一月初C.地球从 A 点出发到 A 点所需的时间是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D .地球过A 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 B 点【解读】本题考察学生有关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
波及的知识有:①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②地球公转一周360 °,所需要的时间是365 日 6 时 9分10秒;③因为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日地距离随处球公转而变化,有近期点和远日点之分。
地球位于近期点时是一月初,远日点时是七月初;④地球公转线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近期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则相反。
对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同学解本题驾轻就熟。
【答案】 D●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1.观点: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当前是23° 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解读(一)
地理1
一、宇宙中的地球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
(1)天体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经典例题] 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B、卫星
C、吉林1号陨石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解析】天体是位于太空中的各种星体、气体和尘埃。
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但地球内部的物质则不属于天体。
原来在宇宙空间,后来成为地球上的陨星,则也不属于天体范畴。
【答案】B
2、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
[经典例题]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
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
A .②⑥ D .③⑥ C .④⑥ D .②③⑤
【解析】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恒星和星云之间,恒星和恒星之间,行星与行星之间不能构成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系统。
【答案】A
4、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宇宙。
普通性——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按九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
图1.4太阳系模式图
(2)九大行星分类:
[经典例题]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卫星数目比土星多
C.自身能发光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知识的理解能力,金星位于水星和地球之间,A 项说法错误;九大行星中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B项错误;行星不能自己发光,靠反射大阳光而发亮,C项错误;由于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其表面温度高于地球,D项正确。
【答案】D
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5、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2)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原始地球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
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
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由上述可知,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就不足为奇了。
6、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7、了解太阳大气层的分层。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8、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图1.13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
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吸收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2)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对高空大气的影响——极光
(4)对自然灾害影响——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5)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措施:加强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经典例题] 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解析】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在大约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电磁波对人造卫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捕获形成极光,但耀斑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向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向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向
爆发几分钟后不一定极光就变得格外绚丽。
【答案】A
9、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
你画出示意图。
当地球位于1E 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2E 易时,地球已自转360°,P 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
从1E 到2
E 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3E 时,地球已自转360。
59’,P 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
自1E 到3E 为一个太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