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第十六讲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三、外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 (一)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 •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P34-36) • 2.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变化 • 从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开始兴起的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贫民, 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一起 构成了近代欧洲教育的双轨制。 • 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在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当教育由“私人”的占有变成公共的事业后,国家及 其政府才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国民教 育运动是教育由“私人”的事变成公共事业的重点转折点。
• 5.赫尔巴特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P121-122)
•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儿童进行外部 的领导,维持教学和教育的秩序,为给实施教学 与教育创造条件,赫尔巴特写道:“这种管理并 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创造 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 赫尔巴特认定儿童都有“盲目的种子”和“处处 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 4.学在官府(P18) • 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 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 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 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 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 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 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 5.“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 区别(P52-53) • 6.1922年学制(P77)
《中外教育管理史》
考前辅导
一、考试题型及要求
• 单项选择题(选择其中的正确选项。)
• 名词解释题(正确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内容, 包括定义、基本内容及简要评价。) •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的要点。) • 论述题(除了回答基本要点外,还要根据 提问展开论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二、中国教育管理史部分(一)中国古近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P9—10)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

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

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

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2.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P48—49)答案:“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

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

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

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3.民国元年教育宗旨(P65)4.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的特点(P27)5.1922年学制的新特点(P80—82)6.九品中正制(P29—30)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

它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

由于其品评中注重了对士人家世的考察,在门阀政治占据上风的历史条件下,它保证了门阀士族任官的资格和特权。

中外教育管理史__详细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__详细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1.夏学校的名称序、校;商宗、学。

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

2.学在官府的成因: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者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为其所占有,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无力供养,也不许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和“器”。

3.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

4.稷下学宫的学生手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老师;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则。

5.官学衰败私学兴起的原因: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诸侯的用士养士,使得社会上许多人改行从学,是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生源。

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治国安邦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各家各派纷纷创办学校授徒讲学,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6.先秦儒家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学制上设计了“家有孰、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蓝图,并提出了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视学上提倡帝王要亲自视学,并主张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懂得尊师重教;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儒家主张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管理上,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

中外教育管理史-简答(有答案)

中外教育管理史-简答(有答案)

五、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提出的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

答: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都提出许多颇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一时期的儒家著作《大学》、《中庸》、《学记》等对儒家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

这些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教政策思想。

《学记》明确概括了儒家的文教政策思想,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必由其学”的精神论断。

(2)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3)关于学制的构想。

《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构想了一个按行政建制设置学校的蓝图:“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并提出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

(4)关于视学制度。

《学记》中,高度重视实学对教育的重要导向作用,并对视学制度做了详尽的描述。

(5)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孔子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课程设置原则,并提出教育教学内容要与道德教育为核心,以《诗》、《书》、《礼》、《易》、《乐》、《春秋》等为教材。

儒家还提出了教学的常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原则方法。

(6)教师管理思想。

孔子提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要做到言传身教。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把是否尊师提高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的高度。

2、春秋战国,儒家私学是如何进行管理的?答:儒家在其具体的私学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主要表现如下:(1)招生原则。

儒家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对投师门下者,不论贵贱、贫富,不论地域、族类,来者不拒,都给予同样的教育。

(2)教学管理。

孔子根据“志于到,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课程设置原则,删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书作为教材,重视道德教育。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讲场质疑问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研讨、切磋,并注意记录、整理研讨成果。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夏商西周教育管理体制有何特点:学在官府是这时期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由我国奴隶社会特点决定.六艺: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肉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巨子:我国古代春秋战国墨家私学领袖的称谓。

下代巨子由上代指定。

门徒要绝对服从于巨子。

先秦儒家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等。

1文教政策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关于教育对象思想(有教无类)。

3关于学制的构想(九年制大学)。

4关于视学制度5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6教师管理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及历史必然性:最直接表现是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必然性:1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体要求。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

3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评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私学是如何进行管理的?:1招生原则(有教无类)2教学管理(启发诱导研讨)3经费管理(诸侯馈赠)墨家管理思想及管理特点:1文教政策思想(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2关于教育内容,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管理特点:1培养目标2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3教学管理4组织管理制度稷下学宫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在都城临淄门之下设立的一所高等学府。

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属官学性质,但讲学研讨由私人主持。

办学原则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原则。

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有全面详细规定。

《弟子职》是我国最早的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

1要求学生虚心求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有良好习惯3规定学习的规则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秦代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文教政策:1书同文2行同伦3设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汉代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

中外教育管理史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资料

六艺——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教育。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经——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教学教材。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次相授受——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壬子一癸丑学制——我国近代的一个教育制度,1912年7月,教育部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等重要问题,是资产阶级改造封建教育的一个重大胜利,也使新学制的创立有了灵魂和理论依据,1912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

宫廷学校——古代埃及的一种学校。

是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办的学校书吏学校——古代埃及的一种学校。

是以培养书吏为目的的学校骑士七艺——一种封建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即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人文主义——一种以“人性”的解放为中心的人性论的世界观,它肯定颂扬人的一切,在一切领域中都贯彻“抑神扬人”的原则。

实际上是贬低封建统治的权威,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双轨制——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

因为这两种教育的发展特点不同,更是因为两种教育各自为政,所以称之为双轨制导生制——18世纪90年代在英国和印度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它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在转教其他学生的方法新教育联合会——新教育联合会是应欧洲新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对促进各国新教育的发展的一个国际性教育组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

主要表现为管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还有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3、有教无类:是儒家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的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的复习资料

中国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商朝除继承已有的(庠)和(序)外,有创设了(瞽宗)和(学)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五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是督导性的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文化知识掌握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官员受理,教学所用之“书”“器”(教具)则为官师占有。

中外教育管理史答案

中外教育管理史答案

1.第1题早期中世纪教会学校主要有()、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A.文法学校B.修辞学校C.僧侣学校D.拉丁语学校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A.汉代的太常寺B.北齐的国子寺C.隋代的国子监D.唐代的国子监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育管理制度。

A.汉堡协定B.费里法令C.巴尔福教育法D.巴特勒法案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国家教育机制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向()的方向发展。

A.官僚化B.生活化、大众化C.神圣化D.贵族化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洛克的《教育漫话》以加强()为探讨目标。

A.儿童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绅士教育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9题中世纪宫廷学校是由()控制的教育机构。

A.教会B.教皇C.世俗封建主D.骑士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12题斯巴达教育是()教育制度的代表之一。

A.古希腊C.中世纪D.古印度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13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14题卢梭以小说体裁反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社会契约论B.忏悔录C.新爱洛绮丝D.爱弥儿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15题“齐之以礼”的管理核心是将读书与()相结合。

A.科举B.做官C.察举D.修身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16题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为此必须采取()、教育性教学和训育等三种教育手段。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1.夏学校的名称序、校;商宗、学.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2.学在官府的成因: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者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为其所占有,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无力供养,也不许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和“器”.3.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4.稷下学宫的学生手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老师;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则.5.官学衰败私学兴起的原因: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诸侯的用士养士,使得社会上许多人改行从学,是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生源.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治国安邦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各家各派纷纷创办学校授徒讲学,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6.先秦儒家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学制上设计了“家有孰、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蓝图,并提出了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视学上提倡帝王要亲自视学,并主张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懂得尊师重教;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儒家主张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管理上,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7.儒家私学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招生原则,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教学管理孔子根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原则设置课程,不仅重视书本知识,而且重视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启发诱导;经费管理主要来自诸侯的馈赠,所得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师生的生活开支,也常资助出使学生的父母或赡养去世学生的老人.墨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在政治上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薄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实现这一政治理想最重要的途径是教育,墨家主张积极主动的说教;教育内容,不仅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私学的管理:以培养“贤士”为目标;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对象,墨家授徒仍沿用手工技师的收徒方法.8.教学管理: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重视教以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9.组织管理制度: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严明.稷下学宫的管理特色: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10.教育体制:统治者对各家讲学的内容采取择善而从的原则,从不加以干涉和限制,各家在教学上仍保持着私学的传统按自家的管理制度管理学生,按自家的学法去讲学和进行学术研讨;办学原则: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的原则;学生管理: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但也有规矩,其弟子职是最早的学生守则.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1.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依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而采取的措施: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严格的视学制度;汉武帝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内在联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重选举以选贤才.兴学养士、推行教化和选用贤才是为了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得以落实,兴学养士、推行教化不仅可以培养推行儒家思想的各级官吏,而且可以使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选举贤才以儒生为标准,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会有效的促进儒家思想的贯彻和实施.3.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政策,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以儒术取士的管理意义: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官学有规模,私学较兴盛,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格局.5.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兼管,博士一直是太常的属官,太学博士的选任,以及太学生的选送、考试推荐任用都归太常管辖,此外皇帝也经常去往太学视察,或直接为太学征召博士,太常还通过审定地方选送的太学生和差距等环节,对地方官学和私学行使行政管理权.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中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地方官学郡国一学、县道邑一校、乡一庠、聚一序.6.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汉初统治者无暇兴学设教,而各级官僚机构又需要大批的人才,便大力网络民间隐逸人才,一批从事私人讲学的人才及其弟子因而得到仕进,从而大大激发了中小地主求学和私人讲学的积极性,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中央官学院在京师,而地方官学未得到普遍发展,无法满足读书人的要求,于是私学更加兴盛.7.地方官学的职能及管理特点:职能一是传播儒家经典,培养郡国属吏,同时为朝廷或太学输送优秀学生,二是推行地方教化.管理特点是学、校置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负责地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8.汉代私学的类型及其管理特点:类型由初级的蒙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蒙学有较合适的教材,乡孰主要教学孝经和论语,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巩固书馆的识字成果,同时为专经研习作准备,并让学童学会做人.高级程度的研习专经的私学采用“此相授受”的教学方法,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9.察举制度的含义: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10.策问与对策: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令被荐举者进行作答.答者是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是为对策.察举制度主要科目及其标准: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临时制定选士的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左11.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规定孝廉所举之人必须在40岁以上,而且对岁举的孝廉由朝廷进行考试,儒生考以儒家经典,要求必须遵守家法,文吏试以奏章律令,然后在端门进行复试.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1统一经学标准,西汉甘露三年,汉宣帝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后宣帝最后作出定论;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由班固撰成百虎观一书,从此经学有了统一的标准.2刊刻石经,由灵帝批准将经文刻于石碑之上,为学校和自学者提供了标准的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这样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12.察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如何理解其教育功能答:如何选拔见“察举制度主要科目及其标准”,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标准.在此规范了教育内容.13.汉代为加强对教育的宏观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具体内容见“察举之的含义及差距制度主要科目及标准”2规范经学内容见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教育及其管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出现了许多新事物,选士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教育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建立完备的官学制度作了准备.2.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专门学校和综合学校的设置;私学和家庭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只是汉代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地主豪强垄断政权,形成了实力强大的门阀氏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利,这就对选士制度进行改革.3.九品中正制实施的条件:一是中正官的品德和识鉴才能;二是品评人才是否有明确的标准.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贡献:刘劭它不仅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高度的论述了善于知人用人的重要意义,而且详细地阐述了人才的各种不同类型,提出了人才的标准,分析了各类人才的心理特点、征象及优缺点,还论述了在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守的守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才学的巅峰之作.4.九品中正制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该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挫伤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更加门庭冷落;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发展.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1两宋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1、兴文教,既是治国方针的一部分又是其文教政策的核心2、儒佛道三教并用.2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三次兴学都是为了振兴官学,可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为此每次改革都试图整顿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服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与科举选材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加强培养人才这一环节的作用,并且尤其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及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范作用.在改革科举方面,则努力探索如何才能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如何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高低,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如何才能使科举选拔人才与学校育才有机结合,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3理解“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内容:所谓“明体”就是领会圣贤之遗意,理解六经等儒家经典的道理,掌握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所谓“达用”就是在修身、治国、处世过程中,去实践这些精神、道理和内容.简单的说就是学以致用.4理解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整顿太学,实行“三舍法”,颁布太学令;严选学官,实行“教官试”.2、整顿地方官学3、明定教学内容,颁布三经新义为全国学校的教科书.4、增设专门学校5、改革科举制度.5识记“三舍法”和“积分制”:三舍法: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月一私试,岁一公试,参考簿记纪录的品行、学习成绩,合格者升入内舍.内舍学习两年,进行一次舍试,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教官试:地方官学的教师要通过考试决定录用与否.6宋代官学的管理较前代又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6、教学管理的发展.7书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宋代有那几所着名的书院书院的管理有什么特点书院是私学,宋代有“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六大书院.管理特点:1、管理体制是由山长负责,下设管干、斋长等职2、书院管理的制度化:制定了条规加强管理.如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3、书院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以五经为主,后朱熹的四书注集逐渐取缔五经;教学组织形式一般由名师拟题,聚集生徒“升堂讲说”,书院有时还礼聘院外名师来作专题讲座,书院教学以自学为主,考课是书院教学的重要制度,展礼是书院教学的重要形式;4图书与经费管理:图书来源有四一是皇帝赐书二是官绅捐赠三是自行购置四是自行刊刻.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田田租.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1、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的特点:尊孔崇儒,兴学设教;维护民族文化传统.2、辽金元时期官学的特点:在学校管理体制与行政体制上吸收汉民族的办学经验,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了以学习儒经为主的各种类型的学校;教学管理,从教学内容上,辽金元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除本民族的语言外,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所用教材也多是唐宋以来的经史,元代在教学管理体制上,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三舍法和积分法,实行分斋升学和考试积分制;教师管理方面辽代官学的教师主要由汉族知识分子充任,到了金代仍以汉人为主,同时契丹族、女真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已占有一席之地,汉代教师则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兼用.从任用方式上元朝中央官学的教师有超体直接任命的,有的是进士被委以教职,地方官学的教师的任用方式有多种样式,集贤院、礼部、儒学提举司、地方政府官员都有权选用教师,元代对教师有严格的纠察制度;学生管理方面入学资格与学额三代官学的入学资格是由严格的等级限制的,元代具有强迫教育的性质.学生的待遇和学规学生在学校期间享受政府拨给的钱粮,并向有一些特殊的待遇.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的内容:尊孔崇儒、推崇理学;网络人士、禁锢思想.2、明清文教政策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明清两代在文教政策上对知识分子采取又打又拉德、恩威并施、软硬兼施的政策,最终的目的是实行文化专制,禁锢读书人的头脑,遏制他们的反抗精神.明清的文教专政政策严重的摧残了知识分子的身心,钳制了他们的思想,因此在明清之际就遭到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猛烈抨击.他们在对封建制度和为之服务的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制度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实学教育思想,这一思想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影响多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对近代旧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和教育革新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3、明清科举制度严密的表现------是由严格的考试制度.4、八股文取士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学校完全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读书人中日沉溺于八股的套数之中,严重败坏了学风.5、科举制度的僵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6、明清教育行政机构和官员的名称:礼部,地方官学由中央任命提学官.7、国子监内部设置了哪些机构,其职能是如何划分的国子祭酒1人为国子监最高行政长官;国子司业一人为祭酒之副职;之下设有五厅四堂:五厅包括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和掌馔厅.五厅为管理机构,分别设有监丞、博士、典籍、典簿、和掌馔等职,负责监督、教学和服务.六厅指帅星、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和广业六堂,有初中高三级.六堂为教学单位.8、明清时期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的管理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对教师的道德、学问和言行的要求很高;对教师的考核既有和其他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之法,也有特殊的“学官考课法”,还有平时的考核.教师的薪俸分等.教育对象的范围放宽,对监生以优厚的待遇,有严厉的学规,课程安排得当,教学和考核制度严格严密,并要求监生历事,地方官学的生员入学有严格的考试.9、书院蜕变的主要表现:明初重官学、倡科举,书院受到冷落,嘉靖以后科举僵化,官学有名无实,书院又纷纷建立,明中期以后由于文化专制书院受到了一些影响,清初统治者对书院采取抑制的态度,但仍有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在坚持讲学.后清又采取加以提倡加强管理的措施,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所以书院大致分两类:一是继承宋代自由讲学的传统,倡导实学为宗的书院;二是官学化了的书院.10、明清私学的特点: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1、晚清的文教政策的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提出;张之洞发表劝学说,“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确立.2、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的演进过程:魏源的师夷长以制夷的主张就有了西学为用的思想,1861年冯桂芬在校办庐抗议中进一步发展了魏源的思想,其后无论是洋务派,还是早期的改良派,以至资产阶级维新派,对阐述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作为清政府文教的确立缘于张之洞的劝学篇.3、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他所说的“中学”也成旧学,即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核心是中国君主专制整体和封建伦理道德;他所说得西学包括西艺、西政,即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至于西方国家的政体以及与政体有关的思想理论,则不在它所说得西学之列.他认为“中学”和“西学”各有其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应该新旧兼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学中可以补我国之缺者和可以治我国之弊者,使其为我所用.4、中体西用对文教政策的影响:在“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指导下,清末的教育及其教育宗旨,仍有浓郁的封建性,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学习西方合法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5、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衔接的关系.6、洋务派创建新式学堂的类型及主要学堂名称: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技术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7、维新派创建新式学堂的种类:兴办职业教育并扩大到农桑学校,大力兴办新式中小学,发展普通教育,建立综合性的大学堂.陆续创办一些师范学堂.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8、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系统:直系为普通教育分三级七段,旁系为实业和师范教育.9、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10、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学部是我国近代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正式的、单独的、专门的建制;学务公所是省教育行政机构,提学史是省教育行政的最高长官,劝学所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视导制度的创设,设置了中央视学、省视学、县视学.11、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视导制度的创设可以及时地掌握各地的办学情形,并予以积极引导和严格规范.12、如何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和意义: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没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客居完全成了文化专制的工具,其历史的进步性与存在的合理性逐渐丧失,要求改革科举、废除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鸦片战争以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富国强兵的需要,所以许多人建立了许多新式学堂,许多人平时在新式学堂学习,而在科举考试是为了取得功名请假去参加考试,二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严重阻碍了新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废除宣告了封建的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为我国新教育的发展清除了一大障碍,这也标志着封建教育管理体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13、洋务派和维新派为近代学制的建立作了怎样的贡献洋务派勇于实践,率先在中国创建新式学堂,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又进一步促进了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并且撰文介绍西方的学校制度提出变更学制的意见;1898年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并且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代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1、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的时间是2、教育部建制的特点:重视成人教育;注重初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总长的地位、权限有所提高;开始建立近代教育行政视导制度,总之民国初年的教育不的建制,比清代末年的学部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不同于封建官制,拥有一定的教育立法权利,其设置也有近代倡导的组织法作为依据,因此,可以称作是近代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3、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军国民教育,实利注意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成为民国初年制定教育宗旨的理论依据基础.4、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内容: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共道德.5、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办学体制:民国初年,初步建立了普通学校分级管理制.6、教员职称的规定:民国初年,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资格、任命和待遇等,都逐步地做了法规规定.如民初小学教员有正教员副教员之分,正教员有由本科正教员和专科正教员之分.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年级各。

教育管理学:中外教育管理史:难点分析

教育管理学:中外教育管理史:难点分析
2、“自由教育〞是亚里斯多德对教育目的反思的结果。 是针对、批判“偏狭教育〞而言的。他反思,教育目的是 直接对生活有用,还是培养德行或增进知识?结论是:那 些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却无益于形成和运用德行的教育 是偏下的教育;那些主要为将来获得更多的付酬或未他人 而进行的教育是偏狭的教育,或是下贱、奴役的。因此他 提出了自由教育的观点。
外国古代教育治理史
七、柏拉图教育治理思想的形成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公元
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在纪念传奇英雄阿加德谟的花 园里开办了学园“阿加德米〞。柏拉图的代表作主要有 《理想国》《法律篇》。柏拉图的教育治理思想典型地表 达了教育直接为政治效劳的特征。柏拉图的教育治理思想 是柏拉图在继承和综合斯巴达、雅典、埃及等教育制度与 教育思想的根底上形成的。
外国古代教育治理史
十、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教育立法的思想。亚里斯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明
确提出国家教育立法思想的。⑵自由教育思想。〔和谐教 育思想〕自由教育:其目的在于人的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 完成,是与功利性相对立的。具体包含三方面的内涵:和 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他的自由教育思想,从此 引发了“一般教育〞和“通才教育〞的争论。⑶教育心理 化思想。亚里斯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 育阶段的具体措施。在道德教育上强调“中庸〞的美德。
外国古代教育治理史
四、印度佛教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和ZJ仪式:学习 12年合格者男的为“比丘〞,女的有“比丘尼〞。最著名 的有六所,以那兰陀为最。他建于公元425年。
五、从古代的文明古国最早的学校产生的史实出发,分 析学校产生的条件?
学校的产生在于生产力的开展、社会〔阶级的出现〕与 文化的开展、文字的产生以及文化的聚集地宫廷和寺庙的 开展紧密相关。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单选题1.夏朝教育内容的重点是()1-2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文学教育 D.艺术教育2.西周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六艺”,这儿的艺是指()1-5A.艺术 B.手艺 C.艺能 D.文艺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强说人”,要求主动施教的学派是()1-14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

其中天子的大学设立为中心的是【】1-3A.东序 B.成均 C.瞽宗 D.辟雍5.《大学》明确提出,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是“明明德”、“亲民”和【】1-10A.修己治人 B.格物致知 C.止于至善 D.修齐治平6.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时期的学派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7.苟子在稷下学宫因“最为老师”,曾多次被推为祭酒。

这儿的“祭酒”是指【】1-16A.祭祀时的主祭B.教师领袖 C.祭祀的操办者 D.行政官员8.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名称为【】1-3A.上庠B.頖宫 C.乡学 D.辟雍9.在教育对象方面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1-11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10.稷下学宫创办的时期是【】1-16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11.据历史记载,我国虞舜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名称是【】1-2A.庠 B.序 C.学 D.校12.“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而“学在官府”又主要表现为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和【】1-3A.官师合一 B.政教一体 C.学术官守 D.学校与官府合一13.孔子提出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和【】1-12A.游于艺 B.践于行 C.立于志 D.形于义14.据郭沫若、闻一多等先生考证,齐国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1-17 A.《弟子职》 B.《学记》 C.《士礼》 D.《仪礼》15.夏、商、西周时期学校在性质上【】1-3A.都是官学 B.都是私学 C.官私并举 D.官学为主,私学为辅16.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1-2A.庠 B.塾 C.学D.校17.西周时期既是乡民政官员之首,也是各级乡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并负有向乡民宣教之责的是【】1-3A.大司乐B.大司徒 C.乡大夫 D.乡师18.孔子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1-9A.六经教育 B.道德教育 C.六艺教育 D.技能教育19.在先秦诸子各教育派别中,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20.下面哪本书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1-11A.大学B.学记C.诗经D.论语21.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学生守则是【】A.弟子职 B.学记 C.白鹿洞书院学规 D.东林会约22.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B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23.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谁?( )A.荀子B.孟子C.老子D.韩非24.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C】A.五帝时期 B.虞舜时期C.夏朝 D.商朝25.“瞽宗”是哪一时期的学校名称【C】A.虞舜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6.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学校称【B】A.成均B.频宫 C.辟雍 D.校27.下面哪一项最为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D】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知识教育 D.“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28.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9.“有教无类”是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教育管理思想【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30.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学派是【B】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1.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是【C】A.《大学》 D.《学记》 C.《弟子职》 D.《劝学》32.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A】A.成均 B.序 C.学 D.校33.夏朝创立的我国最早的学校有【C】A.庠 B.学 C.校 D.成均34.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不包括的组成部分是【C】A.辟雍 B.东序 C.学校 D.瞽宗35.西周时期,国家为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而建立的制度包括【B】A.养士制度 B.选贤贡士制度 C.用士制度 D.察举制度36.关于墨家私学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以培养“兼士”或“贤士”为目标B.以“农与工肆之人”为主要教育对象C.不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D.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十分严明37.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学派是【】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道家38.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39.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三艺” B.“四艺”C.“六艺” D.“七艺”40.中国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D.《学记》二、判断题1.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国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1.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商朝除继承已有的(庠)和(序)外,有创设了(瞽宗)和(学)2.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五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3.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4.六经;儒家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5.有教无类:是儒家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6.稷下学宫:是齐国在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次相授受是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7.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8.西周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是督导性的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名词解释学在官府: 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

这一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是由奴隶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所决定的。

六艺:是西周时期主要的教育内容,具体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察举制:汉代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

察举制,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

左雄改制:左雄对察举制度的改革,通常称为“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

这次改革,使察举制由推荐发展为推荐与考试相结合,为选士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探索了新路。

“策问”、“对策”:所谓“策问”,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荐举者作答。

答者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是谓“对策”。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其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

“九品中正制”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是人的家世和才德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9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人物志》: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勋的一部人才学著作。

他即周公以来人才研究之大成,又多有独到建树,内容丰富,不仅从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论述善于知人用人的重要意义,而且详细地阐述了人才的多种不同类型,提出了人才的标准,分析了各类人才的心理特点,征象及优缺点,还论述了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守的原则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才学的巅峰之作。

束脩制:中国古代自孔子开始,学生初入学时都要带一些酒肉之类的东西拜见老师,仪式非常隆重,这种仪式叫做,“束脩之礼”,以示对老师的尊重。

从唐代开始,这种礼仪被朝廷明文规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即为束脩制。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创立的。

三舍即外舍、内舍、上舍。

学生初入学时,为外舍生,学习一年,月一私试,岁一公试,公试成绩列一二等者,参考薄籍记录的平时品行,学习成绩,合格者升入内舍。

中外教育简史(专插本书籍)16-17章

中外教育简史(专插本书籍)16-17章

第十六章现代外国教育(一)英国现代教育(1)1902年的《巴尔福教育法》:英国保守党政府首相巴而福指派教育委员会代理干事莫兰特对英国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一项议案,于1902年12月20日通过,1903年4月1日起生效。

(2)《费舍教育法》:一战结束后,在斗争中,英国统治者进一步了解到德国广泛实施国民教育卓有成效,从而考虑应对英国国民教育的不完善进行改革。

1918年,通过了以文教大臣费舍而命名的费舍教育法。

(3)《巴特勒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

主要内容:1、废除原先只负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加强中央对教育的集中领导。

2、废除以往中小学教育不连贯、相互重叠的学制,重新把教育划分为初等教育(5~11岁)、中等教育(11~18岁)和继续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

3、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的9年(5~14岁)延长为10年(5~15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实施11年(5~16岁)义务教育。

4、公立中学实行免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性向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

5、根据不同经费来源将学校分为郡立学校、民办的志愿学校和独立学校。

(郡立学校是地方教育当局设立的公立学校。

志愿学校是教会或民间团体设立的学校。

独立学校主要是指预备学校和公学。

)6、详细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如为学生提供免费医疗、午餐、必要时的食宿、奖学金、文化娱乐活动、幼儿学前教育和未满18岁的离校青年的非全日制教育等。

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二战期间,英国教育遭受到严重破坏。

为恢复教育,英国政府发表由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起草的题为《教育的改造》的白皮书,陈述了政府的教育改革建议。

在这些建议的探讨后,巴特勒于1943年年底向议会提交了一项法案,于1944年通过)(4)现代中学:中等教育机构仍有文法,技术,现代,综合中学等几种形式,数量最多的是综合中学。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ppt课件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ppt课件
第二节 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1859-1952
2013-09-19
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生平活动与著作
❖ 教育著作: ❖ 1897年《我的教育信条》 ❖ 1899年《学校和社会》 ❖ 1902年《儿童与课程》 ❖ 1915年《明日之学校》 ❖ 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 ❖ 1938年《经验与教育》
2013-09-19
1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2013-09-19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013-09-19
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儿童能力的主要特征: ❖ 一是“依赖性”,即依赖周围环境而生长; ❖ 二是“可塑性”,即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都不
2013-09-19
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儿童观
❖ 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儿童的 能力、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 儿童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本能发展的过程。 如果没有促使儿童本身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那 么儿童就不可能获得生长发展。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十六章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延伸第一节近代中等教育及管理欧美中等教育主要是从中世纪的职业教育即艺徒制和大学预科发展而来的。

艺徒制大约从13世纪开始。

这是有条件的男孩大约从14岁起,根据他今后将从事的行业学习行业的基本技艺,并同时学习宗教的和社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想成为骑士的接受骑士教育;志愿从事圣职工作的将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想成为演说家的就必须进文法学校学习。

这些教育是由各种组织如行会、教会等主办。

不过,在教育内容上,都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受到教会的控制。

在欧美中等教育中,文法学校是最典型的。

文法学校最初是从职业教育发展而来的,主要满足上层社会职业以及一般绅士、秘书对拉丁语和文学知识的需要。

同时,其中一部分学校也是为王室贵族子弟升入大学而办的学校。

因而文法学校毕业生一部分成为一般的官吏、医师、法官和教师等,一部分升入牛津和剑桥大学。

这些学校由于在内容上强调拉丁语及希腊语等古典语言的文法学习,因而被称为“文法学校”,于1387年定名。

文法学校主要由教会和传教士建立,是典型的贵族学校。

一般的老百姓是很难进入这些学校的。

因此,文法学校是近代双轨制学校中贵族一轨的主体部分。

在近代,由于贵族子弟的初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因而,文法学校往往实际上是贵族一轨教育的起点。

近代欧美各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从这种教育演变而来,如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法国的国立中学、德国的文实中学、俄国的古典中学等。

这些中学要求严格,质量较高,但古典色彩浓厚,比较保守。

文法学校历经改革,保留至今,大都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革命的产生,社会对工业、技术等各种实践知识和实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对教育就提出了挑战。

这是近代中等教育在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是在文法中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出现了实科中学,这种中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但水平和地位与文法学校相比都不高。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单选题1.夏朝教育内容的重点是()1-2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文学教育 D.艺术教育2.西周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六艺”,这儿的艺是指()1-5A.艺术 B.手艺 C.艺能 D.文艺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强说人”,要求主动施教的学派是()1-14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

其中天子的大学设立为中心的是【】1-3A.东序 B.成均 C.瞽宗 D.辟雍5.《大学》明确提出,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是“明明德”、“亲民”和【】1-10A.修己治人 B.格物致知 C.止于至善 D.修齐治平6.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时期的学派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7.苟子在稷下学宫因“最为老师”,曾多次被推为祭酒。

这儿的“祭酒”是指【】1-16A.祭祀时的主祭B.教师领袖 C.祭祀的操办者 D.行政官员8.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名称为【】1-3A.上庠B.頖宫 C.乡学 D.辟雍9.在教育对象方面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1-11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10.稷下学宫创办的时期是【】1-16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11.据历史记载,我国虞舜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名称是【】1-2A.庠 B.序 C.学 D.校12.“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而“学在官府”又主要表现为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和【】1-3A.官师合一 B.政教一体 C.学术官守 D.学校与官府合一13.孔子提出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和【】1-12A.游于艺 B.践于行 C.立于志 D.形于义14.据郭沫若、闻一多等先生考证,齐国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1-17 A.《弟子职》 B.《学记》 C.《士礼》 D.《仪礼》15.夏、商、西周时期学校在性质上【】1-3A.都是官学 B.都是私学 C.官私并举 D.官学为主,私学为辅16.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1-2A.庠 B.塾 C.学D.校17.西周时期既是乡民政官员之首,也是各级乡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并负有向乡民宣教之责的是【】1-3A.大司乐B.大司徒 C.乡大夫 D.乡师18.孔子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1-9A.六经教育 B.道德教育 C.六艺教育 D.技能教育19.在先秦诸子各教育派别中,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20.下面哪本书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1-11A.大学B.学记C.诗经D.论语21.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学生守则是【】A.弟子职 B.学记 C.白鹿洞书院学规 D.东林会约22.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B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23.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谁?( )A.荀子B.孟子C.老子D.韩非24.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C】A.五帝时期 B.虞舜时期C.夏朝 D.商朝25.“瞽宗”是哪一时期的学校名称【C】A.虞舜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6.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学校称【B】A.成均B.频宫 C.辟雍 D.校27.下面哪一项最为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D】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知识教育 D.“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28.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9.“有教无类”是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教育管理思想【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30.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学派是【B】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1.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是【C】A.《大学》 D.《学记》 C.《弟子职》 D.《劝学》32.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A】A.成均 B.序 C.学 D.校33.夏朝创立的我国最早的学校有【C】A.庠 B.学 C.校 D.成均34.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不包括的组成部分是【C】A.辟雍 B.东序 C.学校 D.瞽宗35.西周时期,国家为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而建立的制度包括【B】A.养士制度 B.选贤贡士制度 C.用士制度 D.察举制度36.关于墨家私学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以培养“兼士”或“贤士”为目标B.以“农与工肆之人”为主要教育对象C.不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D.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十分严明37.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学派是【】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道家38.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39.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三艺” B.“四艺”C.“六艺” D.“七艺”40.中国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D.《学记》二、判断题1.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要理论
卢梭把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儿童的自由成长 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 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 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 贤妻良母为宗旨;教育中,应该把儿童看做儿童, 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启发诱 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后果法进行教育等。 有人评价:“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 的大革命。”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 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 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 成为一个与自然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
三、主要理论
卢梭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它 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 教育协调配合 “这种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 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 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 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 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 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 教育。”
三、主要理论
(2)自然人理论 1 .自然人是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
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 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而用自己的 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 其他因素所控制。这也是这种教育方法的实 质。
三、主要理论
2. 不为金钱而工作的崇高的教师是进行社会教育培养 的主体。 3. 周围的事物对我们产生的经验,我们把这些传授给 学生。当然,除了他人的传授,日常生活中,儿童会 自己自觉阐释得到经验,这也是教育的很重要的部分.
这在开篇第一句就有所反映:“出自造物主之 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 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 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 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 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三、主要理论
卢梭在《爱弥尔》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问题,认为教 育应顺任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 上上之策。
第十六讲 卢梭的教育管理思想
个人简介 主要作品 主要理论 理论评价
一、个人简介
让-雅克·卢梭 (1712-1778)是法 国启蒙运动思想家。 他谴责封建专制, 反对暴力和不平等, 提倡“天赋人权”, 主张国家应以社会 契约为支柱,形成 民主政权。
二、代表作品
《爱弥儿》
《爱弥儿》是卢梭撰写的教育小说。书中 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尔和他未来的 妻子苏菲的教育。全书分为五卷,其主线 索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前四卷指出当 时男子教育的荒谬,提出自然主义的改革 方案;第五卷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设想。
三、主要理论
(1)回归自然理论
卢梭认为正是文明社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虚 伪、冷酷、不平等,并产生罪恶。因此,他美 化原始社会,赞扬人类的原始状态,强调抒写 个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他认为,只有这样,人 们才能心胸开阔,精神爽朗,忘却世俗的纷扰, 这就是他的“返回自然”的口号。
三、主要理论
回归自然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 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三、主要理论
(3)关于自然人
自然人只是一般的平常人,身心健康、 发达、全面的人。爱弥尔是一个有血 有肉活生生的自然人,他会漫步于乡 间小道,流连于湖光山色,吸吮天地 之英华,朝气蓬勃,质朴清新,健达 敏捷
四、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卢梭的自然教育 论是反对封建教 育并论证资产阶 级教育要求合理 性的核心观点, 具有历史的进步 性。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特别强调了儿童在 教育中的地位,继 承并发展了自文艺 复兴以来追求个性 解放的教育潮流, 对欧美近现代教育 管理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六讲结束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