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下册古诗文总结
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古诗文浪淘沙(其七)【刘禹锡】八月涛(tāo)声吼地来,头高数丈(zhàng)触山回。
须臾(yú)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鹿柴(zhài)【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fǎn)景入深林,复照青苔(tái)上。
暮(mù)江吟①【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sè)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
注释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题①西林②壁【宋】苏轼(sh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③(yuán)身在此山中。
注释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③〔缘〕因为。
雪梅①【宋】卢钺(lú yuè)梅雪争春未肯降②(xiáng),骚(sāo)人③阁④笔费评章⑤。
梅须逊⑥(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shū)梅一段香。
注释①《雪梅》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降〕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同“搁”,放下。
这里读gē。
⑤〔评章〕评议。
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⑥〔逊〕不及;比不上。
嫦娥(cháng é)【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出塞①(sài)【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zhēng)人未还(huán)。
但使②龙城③飞将④在,不教⑤胡马⑥度阴山⑦。
注释①《出塞》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但使〕只要。
③〔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④〔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⑤〔教〕令,使。
⑥〔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
【期末复习7】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诗意和主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和主题”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只偶尔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晖射进幽暗的深林,又照在青苔上。
2.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夕阳西下,余晖斜照在江面上,金光闪闪,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
诗意: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后两句诗蕴含的哲理:看问题要客观、全面。
如果主观、片面地看问题,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主题:《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练习: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中有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雪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香晖园小学 四(6)班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诗人放下手中的笔,因为他们难以写出文章来评议它们的高下。
从梅花和雪花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5.《嫦娥》[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意:装饰着云母的屏风上,投下深深的烛影。
天上的银河渐渐淡去,晨星低垂。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吃了能够飞升的灵药。
现在只能夜夜幽居,只有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那一颗孤独的心。
诗意:明月还是秦汉时期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期的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 痛、最决绝的一句。
诗意: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笑话我,从 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了什么修辞?
“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夸张的手 法,写战士们征战沙场,少有人回, 表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深化了古 诗的主题。
诗句解析
出塞
题解:乐府旧题。 唐代诗人写边塞生 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诗句解析
边关、关塞。
人没回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 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 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诗句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叫, 不让。
指越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 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 过阴山。
课外链接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 将领。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 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得一手 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 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
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 《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诗句解析
全诗朗读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诗句解析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思】怀念。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 下,失败自杀。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 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王戎不取道旁李1、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道理: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判断,不盲目跟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课外拓展一、古文《司马光砸缸》1、原文:光/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翻译: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3、告诉我们的道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品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善于变换角度,智慧自救或救人。
二、孔融让梨1、原文: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2、翻译: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①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②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③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④天阶:露天的石阶。
⑤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杂兴(xìng):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②耘田: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童孙:小孩子。
⑥未解:不懂得,不会。
⑦供:担任,担负。
⑧傍:靠近。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3.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
③除却:除了。
④取次:随便、仓促。
⑤缘:因为,为了。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虽常在花丛中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4.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①疏:指稀疏。
②卷帘人:掀开帷帘、叫我起床的人,一般理解为诗人身边的侍女。
③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④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⑤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你哪里知道?你哪里知道?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5.寿阳曲·渔村夕照〔元〕马致远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文129首以及翻译
一上1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5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6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8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古文及名言积累翻译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一学习园地二日积月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译: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译: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译: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第九课 古诗三首鹿柴zhài【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第一二句: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第三四句: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但】只【返景】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第一二句: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第三四句: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残阳】晚霞【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第十三课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ào女①,名曰yuē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②而不返,故③为精卫,常衔xián 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④于东海。
注释:①【少女】小女儿 ②【溺】溺水,淹没 ③【故】因此 ④【堙】填满 译文:学习园地四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第一二句: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第三四句: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2019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语文四年级上册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译文: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2、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浪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地下发出的。
浪头高达数丈,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顷刻间,浪涛便入海而去,在岸边卷起像雪堆一样的沙堆。
3、【词句段运用】【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画面:上课铃响了之后,教室里立刻停止了喧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4、第一单元日积月累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在深邃幽静的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只有夕阳的金光透过密密的丛林,又照在了青苔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歌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
诗的第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幽静。
第2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陆九渊释义:学习最怕没有疑问,有疑问学习就能有进步。
2、第二单元日积月累(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释义:喜欢向别人请教问题,学识就会渊博精深;自以为是,不虚心向别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释义: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确地辨别,要切实地履行。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释义:即便是聪明有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202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全册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汇总
202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全册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汇总1鹿柴【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古诗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古文及名言积累翻译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一学习园地二日积月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译: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译: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译: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鹿柴zh ài【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翻译第一二句: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第三四句: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但】只第九课 古诗三首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翻译第一二句: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第三四句: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残阳】晚霞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翻译第一二句: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第三四句: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雪梅【宋】卢钺yu è梅雪争春未肯降xi án ɡ,骚s āo人阁ɡē笔费评章。
梅须逊x ùn雪三分白,翻译第一二句: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第三四句: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降】服输第十三课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 ào女①,名曰yu ē女娃。
部编四上语文 9.《古诗三首》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2、诗中哪些景物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答:诗中残阳、露、月说明了时间 的变化。
3、从“可怜”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 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 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 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 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 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似:好像。 真珠:即珍珠。
露似真珠月似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⑥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 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 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的可
思考
1、把第一句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 “铺”改为“照”,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 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 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 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 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 安闲的感觉。
9.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汇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汇总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词义:①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
②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③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④铺: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
文中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⑤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⑥可怜:可爱。
⑦真珠:这里指珍珠。
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叫人多么喜爱呀!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中心思想:这首诗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对傍晚江畔秋色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cè)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词义: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③壁:墙④岭:山脉。
⑤峰:高而尖的山头。
⑥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⑦缘:因为。
译文: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所见到的景象各不相同。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中心思想:这首诗诗人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
雪梅[宋]卢(lú)钺(yuè)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ɡ),骚(sāo)人阁(ɡē)笔/费评章。
梅须(xū)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shū)梅/一段香。
词义:①降:服输。
②骚人:诗人。
③阁:同“搁”,放下。
这里读ɡē。
④评章:评议。
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⑤逊:不及,比不上。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具有早春的特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国为很难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缕清香。
中心思想:这首诗巧借梅雪争春来表明梅花和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0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0首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1.鹿柴:地名。
柴,一作“寨”。
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
【简析】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
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
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
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
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
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
《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
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2、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1. 原文及翻译-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样子都不一样。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之中啊。
2. 解析与赏析- 这诗可有意思啦。
你看苏轼多聪明,他去看庐山,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就像我们看一个东西,有时候正面看是一个样,侧面看又是另一个样。
他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简单几个字就把庐山那种多变的形态写出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看事情可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哦。
要是只从自己所在的角度看,就像他在庐山里看庐山,根本搞不清庐山到底啥样,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就像一个小老师,偷偷地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太片面啦。
1. 原文及翻译- 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很浑浊,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待客有足够的鸡肉和猪肉。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没有路可走的时候,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了,村民们的穿戴很简朴,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们的门。
2. 解析与赏析- 陆游写这诗啊,就像是在给我们讲他去山西村游玩的故事。
他一开头就说“莫笑农家腊酒浑”,这多亲切啊,就像他在跟我们说“哎,你可别嫌人家农村腊月的酒不好喝,人家可是很热情的”。
然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可太有名啦。
你想啊,在山里走着走着,好像前面没路了,心里正着急呢,突然就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子。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走投无路了,但是只要坚持一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转机。
后面他又写了村里春社的热闹和村民们古朴的样子,最后还说以后还要再来玩呢。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原文、全诗简单意思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原文、全诗简单意思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题西林壁》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精心整理了《题西林壁》古诗的原文、全诗简单意思翻译、词语注释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词语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2.题:书写,题写。
3.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4.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5.侧:侧面。
6.各不同:各不相同。
7.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8.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9.缘:因为;由于。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创作背景】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鉴赏】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
四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附译文、词语解释)
重点诗篇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重点词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题写。
横看:从正面看。
侧:从侧面看。
各不同:不相同。
识:认识;清楚。
(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赏析:苏轼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瑰丽的山水使他写下了这首诗,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全面,如果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重点词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是名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 21《古诗三首》
参考答案: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书守边 关,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表达了 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参考答案: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 也莫要取笑啊,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 (表现出将士们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 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出塞.(sài) 秦.时明月(qín) 人未还.( hu) 但.使(dà) 不教.胡马(jiào)鬼.雄(xióán)n
2.填一n填。
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_长__征___莫__笑_,古来征战几人回?
__生__当__作__人__杰____,死亦为鬼雄。
《出塞》描写哪里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1.冷月照 边关
边关、关塞。
人没回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思考:上面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 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 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可是这里的战
思考:这两句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情 感?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 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 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 过阴山。言外之意就是说:由于朝廷用 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 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板书设计
明月 边关
出 塞
以边关特有景色,抒发 平息战争的愿望。
中英雄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及译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及译文1、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2、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4、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6、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
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译文注释1. 《登鹳雀楼》译文:登上鹳雀楼注释:这是一首古代诗歌,描写了作者登上了鹳雀楼,欣赏美丽的风景。
2. 《咏鹅》译文:赞美鹅注释:这首诗歌写了鹅的特点和品质,以及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 《小池》译文:小池塘注释: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景象,以及池塘里生活的一些动植物。
4. 《静夜思》译文:安静的夜晚注释: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5. 《悯农》译文:同情农民注释:这首诗歌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辛酸与艰辛,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之情。
6. 《春晓》译文:春天的早晨注释: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以及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
7. 《夜泊牛渚怀古》译文:夜晚停泊在牛渚,怀念古代之情注释:这首诗歌以夜晚停泊在牛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的怀念之情。
8. 《绝句》译文:四行诗注释:这首诗歌是一首由四行组成的短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9. 《登鹳雀楼》译文:登上鹳雀楼注释:这首诗歌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对历史和过去的思考。
10. 《夏天的早晨》译文:夏天清晨注释:这首诗歌描绘了夏天清晨的美景和自然界的活动,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
11. 《闻雷》译文:听到雷声注释:这首诗歌描述了作者在雷声中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12. 《儿时》译文:童年时光注释:这首诗歌回忆了作者的童年时光和童年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思念。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这些诗词通过简洁而美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考和对自然、历史以及童年的回忆的追忆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意思:空旷的山林里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在说话。
夕阳返照的光射入深林,又洒落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意思: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意思: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冲
意思: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不学习不能成功,不请教别人不能掌握这个知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意思: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叫人多喜爱呀!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所见到的景象各不相同。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雪梅【宋】卢鉞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具有早春的特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因为很难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缕清香。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意思: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烛影,银河在静静的消失,晨星沉没在曙光里。
嫦娥想必悔恨偷吃下了长生不老药,如今只有碧海青天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如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离家万里外出征的战士,还没能回来。
要是有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进攻。
凉州词【唐】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坐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端起盛满葡萄酒的夜光杯刚要喝耳边就响起琵琶声,催促将士们举杯畅饮。
如果我喝醉了,倒在战场上,你不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活着的时候,应当做杰出的人,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思:黄云漫天太阳光昏暗朦胧,北风扬雪大雁南飞在高空。
不必担心远方没有知心朋友,走遍天下,哪个不知道您呢?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意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精卫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尝:曾经。
诸:众多游:嬉戏玩耍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争相地跑过去。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