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诗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的诗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

2、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吗?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古诗呢?为什么?”通过和学生的对话来导入课堂,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些了解和想象。

2、自学与探究(15分钟)学生自学《古诗三首》的诗文内容以及诗句,读、听课本中的古诗。

3、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讨论古诗中的意境,画出自己理解的意境,互相交流。

4、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鼓励小组之间的互动。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进行齐读,由学生们进行古诗诵读。

6、课堂小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结,表扬优秀学生。

四、课堂延伸将古诗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现代生活中的诗意。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登鹳雀楼》2.《咏鹅》3.《静夜思》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古诗的朗读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让学生进行齐读,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诵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朗读指导:表现 出项羽宁死不屈的高 贵气节。
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 苟且偷生。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 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 呼喊——
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在记忆中, 融在血液里,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饮酒作乐 杀敌豪情
美酒 琵琶 醉卧 几人回
为国而战 视死如归
第3课时
板块一 猜测作者,激情入题
看资料,猜作者。
李 清

她,是一位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
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誉为“千
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多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 什么?
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边关遭受外族侵扰长 达九百多年!时光穿越近千年,不变的是什么? 战争
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朗读这一句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为什么没有回来? 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诗词朗诵 朗读《凉州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凉州词
[唐]王翰
pí pá
cu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zu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词解读
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
(今甘肃武威)一带。
凉州词
[唐]王翰
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 能够发光。诗中指极精致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讲解1. 诗句原文及逐句解读。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江景。

“一道残阳铺水中”,这个“铺”字用得特别妙。

就好像夕阳是一个温柔的工匠,把自己的余晖轻轻地、平平地铺展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呢,“瑟瑟”这里可不是说瑟瑟发抖哦,它在这儿是指碧绿色。

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被夕阳染成了红色,这种景色就像一幅天然的油画,一半冷色调,一半暖色调,对比可鲜明了。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可怜”在这里是可爱、令人怜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可爱呀,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弯弯的像一张弓。

诗人把露水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弓,特别形象。

你看那露水在草叶上,一颗颗圆润发亮,可不就像珍珠嘛;那弯弯的月牙,可不就像一张精致的小弓。

2. 主题与情感。

- 这首诗主要是描写了暮江的景色。

诗人白居易通过对傍晚时分江面和夜晚江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他就像一个发现宝藏的孩子,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用诗句记录下来,让我们也能感受到那时候江边的宁静与美丽。

3. 写作手法。

-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这样的比喻,让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诗里还巧妙地通过对不同时间(傍晚和夜晚)景色的描写,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就好像带着我们在江边从傍晚一直待到了夜晚,感受着景色的不断变化。

1. 诗句原文及逐句解读。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这两句诗可有意思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你从正面横着看庐山,它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呢,它又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说你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看到的样子都不一样。

这就像我们看一个魔方,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和颜色组合都有区别呢。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两句是诗的精华所在。

“不识庐山真面目”,就是说人们认不清庐山真正的样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文赏析
《浪淘沙》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以及河流中沙砾被浪涛冲刷、风卷的场景。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河中的沙砾,经历了浪淘风簸后,最终来到牵牛织女的家,展现了人生的坚韧与不屈。

《忆江南》是一首充满赞美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江南春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迷人之处。

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成为了描绘江南春色的经典之句。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寒冬时节,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寂静的景象。

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绘,展现出了冬天的肃杀与寂静。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有一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独立于世的精神风貌。

这三首诗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但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蕴,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示。

四年级《古 诗 三 首》

四年级《古 诗 三 首》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 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全诗赏析
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 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 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 (《诗经》中《无衣》篇也说,“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征战:打仗。
全诗译文
芳香的葡萄酒盛满了精美的酒杯, 正要痛饮时马上的琵琶声声相催。 如果我这倒在战场上您不要见笑, 自古以来出证的人有几个能返回?
全诗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 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 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的边塞 风光和战争生活。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 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促。这里指借乐助饮。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字词释疑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 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 胡马:批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常依托此地侵扰汉朝。
全诗译文
合作应当做人中豪杰, 死了也要成鬼中的英雄。 至今还思念项羽, 宁死也不肯逃回江东。
全诗赏析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诗意解释:
1.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意思是: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儿童天真烂漫的赞美之情。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的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边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吟 yín 残 cán 瑟 sè 露 lù 怜 lián
暮:傍晚。 吟:歌颂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歌朗读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暮 江 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的诗歌题材广泛,形 式多样,语言平易通 俗,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
作者介绍
白居易( 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 西渭南)人。中进士后任左拾遗,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任杭州、苏州刺 史和太子少傅等职。他目击当时日益腐朽的政治,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 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 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 等。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 822年(长庆二年)白居 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 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 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 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 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 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 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38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38张PPT)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 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 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 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 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 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 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qín
秦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zhēnɡ
huán
万 里 长 征征 人 未 还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pí pá
欲 饮 琵琵 琶 马 上 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xiànɡ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 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秦汉时 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荒凉 冷清 孤独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 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诗歌开头两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 人生态度?
诗的开头两句铿锵 有力,表明态度:不管 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 讲求气节,争做英雄。
3.诗歌后两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典故。借项羽自刎 乌江,不肯偷生的历史故事, 讽刺南宋王朝的逃跑主义, 暗含了要求抗金的主张。
4.能不能将颔联中的“不肯”换成 “不想”“不能”?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的意思是:只要镇守卢龙城的将军 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 山。我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平定边患的渴 望和保家卫国的壮志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

3.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能,“ 不 肯 ” 一 词 , 写 出 了 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 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 “人杰鬼雄”之名。
4.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 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凉州词
我会认
jiàng
xiàng
将项
结构分析
比一比
项 顶
结构分析
左右结构
催雄 词 醉项
独体字
鬼 “鬼”的第一笔是 亦
我会写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 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 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他的诗多 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 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 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毫纵的意兴。
诗句解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假如有李广将军来戍守边关, 一定不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那作者,为什么要呼唤这样一位飞将军呢?
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多么渴 望早日平息战争,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啊!君不见沙场征 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们都有同感啊!
段落大意

琵琶:弹拨乐器,源于波拉伯,汉代经西 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
诗句意思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 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 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 琶声马上传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有 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 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 活着回来的。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9 课古诗三首教案 及课后练习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9 课古诗三首教案 及课后练习

第三单元细心观察“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学会观察,你会察觉到四季的变化:花红柳绿的春,烈日炎炎的夏,硕果累累的秋,白雪皑皑的冬。

学会观察,你会找到自然的规律:青蛙叫,大雨到;大雁来,种小麦;星星稀,好天气。

学会观察,你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受伟岸和凝重,在大树的挺拔中获得自立和尊严,在小草的绿意中汲取执着和希望。

细心观察,让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知识。

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在古诗中领略了自然美景,体悟了人生哲理;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探索了爬山虎的秘密,了解了植物世界的奥妙;在法布尔的眼中看见了蟋蟀的住宅,不禁为伟大的建筑奇迹而感叹……这些都是细心观察的结果。

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相信我们一定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本单元课文旨在培养我们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贯穿其中的正是在观察中获得的对自然的感知、对人生的感悟。

习作让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也正扣合了这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在选材上,古今兼具,中外皆涉及。

它们都围绕“观察”这一核心,表现了善于观察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9古诗三首文本分析:《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描绘了两幅幽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前两句),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诗人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诗作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共有两首,本文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把雪、梅当作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钺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1. 原文及翻译-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样子都不一样。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之中啊。

2. 解析与赏析- 这诗可有意思啦。

你看苏轼多聪明,他去看庐山,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就像我们看一个东西,有时候正面看是一个样,侧面看又是另一个样。

他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简单几个字就把庐山那种多变的形态写出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看事情可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哦。

要是只从自己所在的角度看,就像他在庐山里看庐山,根本搞不清庐山到底啥样,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就像一个小老师,偷偷地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太片面啦。

1. 原文及翻译- 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很浑浊,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待客有足够的鸡肉和猪肉。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没有路可走的时候,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了,村民们的穿戴很简朴,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们的门。

2. 解析与赏析- 陆游写这诗啊,就像是在给我们讲他去山西村游玩的故事。

他一开头就说“莫笑农家腊酒浑”,这多亲切啊,就像他在跟我们说“哎,你可别嫌人家农村腊月的酒不好喝,人家可是很热情的”。

然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可太有名啦。

你想啊,在山里走着走着,好像前面没路了,心里正着急呢,突然就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子。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走投无路了,但是只要坚持一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转机。

后面他又写了村里春社的热闹和村民们古朴的样子,最后还说以后还要再来玩呢。

人教版 四年级上 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

人教版 四年级上 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

朗读感悟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堂小结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 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表达了诗 人 对秋夜及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写法探究
《暮江吟》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这首诗 属于 七言 绝句,诗中“ 可怜 ”的意思不仅有“可爱” 的意思,还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诗句“可怜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 法,将“ 露 ”和“ 月 ”比作“ 真珠 ”和“ 弓 ”。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 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 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 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 中留下的千古名句。
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字词梳理

暮 日暮 暮年 垂暮
字词梳理
yín
吟 吟诵 呻吟 吟咏
字词梳理
残阳: 铺: 瑟瑟: 可怜: 似: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 现的青绿色。 可爱,令人爱惜。
好像
真珠: 珍珠古诗翻译 Nhomakorabea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古诗翻译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 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 红的。
古诗翻译

4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4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一、《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析:-“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铺洒在江面上的景象。

“铺”字用得非常精妙,形象地表现出夕阳余晖的广阔和平缓,仿佛是轻轻地铺在水面上一样。

-“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被夕阳余晖映照得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瑟瑟”形容江水碧绿色的样子。

这句诗展现了江面在夕阳下色彩斑斓的画面。

-“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

诗人感叹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的可爱。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像弯弯的弓。

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夜晚的清新和宁静,露水的圆润和月亮的纤细形状跃然纸上。

这首诗通过对夕阳西下到夜晚江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则是高耸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

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庐山的千姿百态,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景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这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如果局限于局部或自身所处的环境,就难以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写,启发人们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不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三、《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梅雪争春未肯降”: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句诗把梅花和雪花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它们争奇斗艳的情景。

- “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放下笔,难以评判谁更胜一筹。

“骚人”指诗人,“阁笔”即放下笔。

(教学课件)9.《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教学课件)9.《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暮 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热 爱




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知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9.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 册
人文主题:连续观察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 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 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习作要求:进行连续观 察,学写观察日记。
看到这两幅图,你有怎样的感受?
知作者
第一课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 集》传世。
悟诗情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 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 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傍晚 江畔秋色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会诵读
惊叹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 道 / 残 阳 / 铺 水 中 , 平缓,轻柔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赞美 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结构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侧横————峰岭
远近看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 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 的真面目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似真珠
“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在诗中意为“可爱”,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结构梳理
暮江吟
暮江落日 色彩明丽 喜爱 赞美
露伴新月 和谐宁静
主旨概括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 美之情。
[]
题 西 林 壁 宋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傍晚时分,夕阳西沉,残阳将柔和的 余晖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 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可爱。
这里指 好像。 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岸边草木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而冉(rǎn)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 巧的弯弓。
课后作业
1. 背诵这三首古诗。 2. 收集一些赞颂梅花的古诗,同学之间
相互交流。
结构梳理
雪梅
梅雪争春 各有所长
对比 梅——逊雪三分白 各有所短 雪——输梅一段香
主旨概括
《雪梅》通过写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 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 之短。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堂练习 1.读一读,连一连。
mù sè sāo yuán xùn
骚暮逊 瑟 缘
2.课内阅读。 暮江吟
《题西林壁》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 的所见、所想,全诗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的景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
雪 梅
宋 卢 钺
走进作者
卢钺(yuè),南宋诗人,自号梅 坡,生卒年不详。
主要作品:《雪梅》两首。
古诗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果也会不同。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头俯视
明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因果倒装句
(我之所以)认不清
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
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
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这两句诗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了诗人 没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 明了原因,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后的体会。说 明了要想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 小的范围限制,摆脱主观成见的道理。
苏 轼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 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古诗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文解读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 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的倒 影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 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换 成“照”字好吗?为什么?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u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n缘身在此山中。
诗文解读
西林寺,在今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江西庐山脚下。
[宋] 苏轼
不能辨别、 横看成岭侧成峰, 面貌,诗中 认识。 远近高低各不同。 指庐山所呈
不识庐山真面目, 现的景象。
因为。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了梅花一段清香。
诗人将雪和梅进行对比,巧妙地写 出了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
雪花洁白无瑕却无清香, 梅花芬芳高雅却不够洁白。
也是“骚人阁笔 费评章”的原因。
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借雪梅的争春,巧妙地点明了雪和 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告诫我们人各有 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懂得互相学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不好。因为秋天的“残阳”已接近地平 线,光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 “铺”在江上一样。用“铺”形象地写出了 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如 果用“照”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现象?
由于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 江面上皱起细小的波纹。残阳斜射下,受 光照多的部分,呈现出一片“红色”;未 受到残阳照射的部分,就呈现出青绿色。 诗人抓住了傍晚江面上的这两种颜色的变 化,将江水的美丽展现了出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景
诗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 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 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 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
说说这两句诗给你什么启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启示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 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来观察分析事物。
结构梳理
横看——成岭
题 写景 侧看——成峰
变幻 莫测
西
远近高低——不同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明理 不识——真面目 寄意深远 只缘——此山中
哲奇 理景
主旨概括
梅雪争春未肯降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 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思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诗人将雪和梅都拟人化了,写雪和梅 为了“争春”而相持不下,谁都不肯服输。 描写新颖别致,生动有趣。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意:诗人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只好放下笔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lú yuè
[宋] 卢钺
xiánɡ sāo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xùn
shū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文解读
雪梅
[宋] 卢钺
服输。
诗人。 梅雪争春未肯降降,
同“搁”, 骚骚人人阁阁笔费评评章章。 评议。诗中
放下。
梅须逊逊雪三分白, 指评议梅与
不及,比不上。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的高下。
首诗格调清新,色彩明艳,表达了诗人 __对__大__自__然___的__热__爱_之情。
3.古诗积累。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我登上飞来峰顶那座高高的塔,听
说晨鸡初鸣时在塔上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远望的视野,只是因 为我在飞来峰的最高处。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9 古诗三首
[]
暮 江 吟
唐 白 居 易
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 山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叙事诗《琵琶行》 《长恨歌》等。
古诗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mù 暮江吟
[唐] 白居易s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_残__阳__铺__水__中___, 半江瑟瑟_半__江__红___。 __可__怜__九月初三夜, __露__似__真__珠__月__似__弓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唐__代诗人__白__居__易__。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 __露__珠__比作__珍__珠__;把___弯__月_比作____弯__弓。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