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和起电原因
常见的织物起电规律
常见的织物起电规律一、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的现象。
在织物中,当两种不同的纤维相互摩擦时,如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由于它们对电子的亲和力不同,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使得一种纤维带上正电荷,而另一种纤维带上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电量与摩擦力度、时间、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指当一个物体靠近一个带电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使得该物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
在织物中,当带电的物体靠近未带电的织物时,织物上的电子会受到带电体的吸引,产生重新分布,使得织物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
感应起电的电量与带电体的电量、距离、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三、接触带电接触带电是指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接触过程中,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的现象。
在织物中,当两种不同的纤维相互接触时,如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相互摩擦,由于它们对电子的亲和力不同,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使得一种纤维带上正电荷,而另一种纤维带上负电荷。
接触带电的电量与接触力度、时间、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四、附着带电附着带电是指当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未带电的物体通过附着的方式获得部分电荷的现象。
在织物中,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织物接触时,织物上的电子会受到带电体的影响,产生重新分布,使得织物带上一定的电荷。
附着带电的电量与接触力度、时间、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五、静电感应静电感应是指当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使得中性物体产生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分布现象。
在织物中,当带电的物体靠近未带电的织物时,织物上的电子会受到带电体的吸引,产生重新分布,使得织物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
静电感应的条件包括带电体的电量、距离、材料性质等因素。
六、摩擦带电摩擦带电是指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的现象。
在织物中,当两种不同的纤维相互摩擦时,如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相互摩擦时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使得一种纤维带上正电荷而另一种纤维带上负电荷摩擦带电的条件包括摩擦力度时间材料性质等因素摩擦带电的电量与摩擦力度时间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原理
1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又叫摩擦静电,是久负盛名的一种物理现象。
这种现
象是指在某种物体经历摩擦力时,表面上会出现正负电荷,形成电场,并可再放电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理与大多数物体的电性有关,这些物体在施加摩擦
力时会从表面溢出一小部分电子,形成正负电荷,从而在物体之间产
生电场。
比如说,当蓝宝石表面施加摩擦力时,它会释放出一小部分
电子,而玻璃的表面却会吸收电子,两者摩擦之后会出现正负电荷,
也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了。
尽管摩擦起电成为了一种了解物质本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也
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举个例子,作用于塑料收纳盒上的“拉绳”就可
以生成大量的静电,从而把表面的灰尘带走。
此外,电压可以很容易
的在螺旋槽中调节,比如常用在电冰箱和空调上,也被广泛应用于电
池和电源线中。
总之,摩擦起电原理是物质特性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具有
理论意义,而且应用也很广泛,现在很多事物都是靠它来工作的。
摩擦起电条件
摩擦起电条件摩擦起电是指在物体之间进行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静电现象。
在特定的条件下,摩擦可以导致电荷的转移,从而产生电荷的积累和电势差的形成。
本文将从摩擦起电的原理、条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的原理是基于电荷的转移现象。
当两个物体进行摩擦时,会产生接触和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之间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通常来说,电子在原子中是固定在原子核周围的,但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物体带上了正负电荷。
二、摩擦起电的条件摩擦起电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物体之间存在足够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摩擦起电的效果越明显。
2.物体之间存在足够的摩擦力。
摩擦力越大,摩擦起电的效果越显著。
3.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快,摩擦起电的效果越明显。
三、摩擦起电的应用摩擦起电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摩擦起电机:摩擦起电机是一种将摩擦起电现象应用于发电的设备。
通过摩擦起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电给各种设备和电器。
2.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静电力将颜料均匀喷涂在物体表面的技术。
在喷涂过程中,通过静电起电将颜料带上电荷,然后利用静电力使颜料均匀附着在物体表面。
3.防静电处理: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半导体制造和粉尘环境下的工作场所,静电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因此,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如使用导电材料、接地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小静电。
四、摩擦起电与其他电现象的区别摩擦起电与其他电现象,如电感、电容和电流等有一些区别。
摩擦起电是一种静电现象,指的是物体之间由于电子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累和电势差的现象。
而电感是指导体中电流变化时产生的自感现象,电容是指物体带电时所具有的储存电荷的能力,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静电现象,通过摩擦作用引起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在特定的条件下,摩擦起电可以应用于发电、喷涂和防静电处理等领域。
摩擦起电实验报告
摩擦起电实验报告摩擦起电实验报告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摩擦现象,例如梳头发时,我们会发现梳子会吸附一些头发。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产生了静电,导致梳子和头发之间产生了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橡皮棒和头发的摩擦起电我们首先拿起一根橡皮棒,然后用力摩擦头发数次。
随着摩擦的进行,我们可以观察到头发逐渐被橡皮棒吸附。
这是因为橡皮棒和头发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使得头发带有了一定的电荷。
由于头发是绝缘体,电荷无法流动,因此头发被橡皮棒吸附。
实验二:塑料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塑料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实验。
我们用力摩擦塑料棒,并将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带电塑料棒靠近一片纸片。
令人惊讶的是,纸片被塑料棒吸附住了。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塑料棒带有了一定的电荷,而纸片是绝缘体,无法导电,因此纸片被塑料棒吸附住了。
实验三:金属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为了对比,我们进行了金属棒和纸片的摩擦起电实验。
同样是用力摩擦金属棒,并将带电金属棒靠近一片纸片。
然而,纸片却没有被金属棒吸附。
这是因为金属是导体,当金属棒带有静电时,电荷会迅速流失到地面,导致金属棒失去了带电性质。
因此,纸片无法被金属棒吸附。
实验四:摩擦起电的应用摩擦起电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有一些实际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复印机和打印机中的静电复印技术就是利用摩擦起电的原理。
在复印机中,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将墨粉粘附在带电的感光鼓上,然后将墨粉转移到纸张上,完成复印过程。
这种技术不仅高效,而且节省了墨粉的使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以通过摩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产生静电。
当物体带有静电时,会产生引力或排斥力,从而引发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应用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总结:通过这次摩擦起电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
摩擦起电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的第一节电荷守恒定律)★★○(1)摩擦起电现象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是起电一种方式,原来的物体中正电荷(质子)数目与负电荷(电子)的数目相等,故呈中性;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总的电荷量是不变的。
(2) 玻璃棒与丝稠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3)同种电荷想到排斥,异种电荷想到吸引。
(4)常见的错误:①不能认为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因为总的电荷量并没有改变,而是电子从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了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上去了;②不能认为玻璃棒与丝稠摩擦,只有玻璃棒带正电,因为玻璃棒和丝稠相比较而言,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了电子,故它带上了正电,这些电子由于跑到了丝稠身上,故同时丝稠就带上了等量的负电;③一个物体带电荷量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因为不可能失去或者得到半个电子。
下表中给出了摩擦起电时物体带电的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________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________。
(3)由表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
【答案】(1)负;(2)弱;(3)能。
【精细解读】(1)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下列关于物体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带电时一定有多余的电子B. 摩擦起电时,原来电中性的两个物体可能同时都带上了负电C. 电中性的物体内部一定没有电荷D.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因都是电荷的转移,并没有电荷的创生【答案】D【精细解读】物体带电时不一定有多余的电子,带可能少电子,比如带正电的物体就少电子,选项A 错误;摩擦起电时,原来电中性的两个物体不可能同时都带上了负电,因为一个物体得到了电子带负电,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不可能都得到电子,选项B错误;电中性的物体内部也有电荷,只不过没有多余的电荷,故选项C错误;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因都是电荷的转移,并没有电荷的创生,选项D正确。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现象的原理。
具体来说,当两种不同材料(例如橡胶和羊毛)进行摩擦时,会发生以下过程:
1.电子转移:摩擦过程中,两种材料的表面接触并互相摩擦,
摩擦力会使得材料表面的电子发生移动。
例如,如果材料A
比材料B对电子的亲和力更强,那么摩擦过程中,材料B的
表面将失去一些电子,而材料A的表面将获得这部分电子。
2.电子分离:由于两种材料之间的电子转移,两种材料中形成
了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离。
材料A获得了电子,成为带负电
荷的材料,而材料B失去了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材料。
3.静电吸引: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材料之间会发生静电吸引,因为不同电荷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性质。
这种静电吸引力会导致两个材料被牵引在一起,直到它们的电荷达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摩擦起电只在两种不同电子亲和力的材料之间才会发生。
如果两种材料的电子亲和力相差不大,则不会产生明显的摩擦起电现象。
此外,在干燥环境中,由于空气中的湿度会导致电荷的散失,摩擦起电的效果也较弱。
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在复印机的静电复印过程中,通过摩擦起电可以将图像转移到复印纸上。
此外,摩擦起电还可以用于静电除尘、电子秤、电子打印机等领域。
总
体来说,摩擦起电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电子转移和分离所导致的静电效应。
摩擦起电的概念
摩擦起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摩擦起电的定义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之间通过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当两种材料相互接触并发生摩擦时,电荷会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导致两种材料带有相反的电荷。
其中,失去电子的材料带正电荷,获得电子的材料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过程摩擦起电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接触阶段: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会相互接触,形成接触点。
2.拆离阶段:当两种材料分离时,接触点会发生位移,从而导致材料表面电荷重新分布。
3.电荷转移:在拆离阶段,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导致两种材料带有相反的电荷。
摩擦起电的重要性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实际应用:摩擦起电现象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设备中,如静电喷涂、静电粉末涂层、静电除尘等。
这些应用利用了带电粒子的吸引和排斥特性,实现了粉末涂层和除尘的效果。
2.科学研究:摩擦起电现象是研究静电学的重要基础。
通过研究摩擦起电现象,可以深入了解电荷传递、电荷分布以及静电力等相关现象,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电荷行为和静电力的重要实验现象。
3.静电防护: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对于静电防护至关重要。
静电带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因此在一些特定场合,如化工厂、石油化工、医药生产等领域,静电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4.教育意义:摩擦起电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电荷转移和静电现象。
它也是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静电学原理和应用。
摩擦起电的应用摩擦起电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静电喷涂:静电喷涂利用摩擦起电现象,通过给喷涂颗粒带上相反电荷,使其在喷涂过程中被引力吸附在被喷涂物体上。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喷涂效率和涂层质量。
2.静电粉末涂层:静电粉末涂层是一种环保的涂层方法,它利用摩擦起电现象将粉末带电,然后通过静电吸附在被涂物体上。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高质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建筑等领域。
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
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引言:物体起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电学研究的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起电的现象,比如我们梳头发时,会感觉头发被梳子带电。
那么,究竟有哪些方式可以使物体起电呢?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方式。
一、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最常见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之一。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由于两物体表面的电子互相作用,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的电子在摩擦过程中发生转移,导致两物体带电。
例如,在梳头发的过程中,梳子和头发之间的摩擦会使头发带正电,而梳子带负电。
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另一种常见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
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中性物体的电子会受到带电物体的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
如果带电物体与中性物体接触,电子会从带电物体转移到中性物体上,使中性物体带电。
这种现象称为感应起电。
例如,当我们用手触摸金属物体时,由于人体带有电荷,会使金属物体带电。
三、电离起电电离起电是通过加热或照射光线等方式使物体起电的一种方式。
当物体受到高温或光线照射时,原子或分子会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使物体带电。
例如,当我们用打火机点燃火柴时,火柴头部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高温和光线,使火柴头部带电。
结论:通过摩擦、感应和电离这三种方式,我们可以使物体起电。
摩擦起电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物体表面的电子转移使物体带电。
感应起电是通过带电物体的电场力使中性物体带电。
电离起电是通过加热或照射光线使物体带电。
这些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电学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1] Richard P. Feynman, Robert B. Leighton, Matthew Sands.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Addison-Wesley. 1963. [2] Tipler, Paul A.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lectricity, Magnetism, Light, and Elementary Modern Physics. W. H. Freeman. 2014.[3] Serway, Raymond A., Jewett, John W.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Cengage Learning. 2013.[4] Halliday, David, Resnick, Robert, Walker, Jearl.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Wiley. 2013.。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以上对物理中摩擦起电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物理中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讲解同学们对物理中导体和绝缘体知识还记得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电荷量(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量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的巩固学习,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物理验电器知识点讲解关于物理学中验电器知识的内容学习,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种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 [摩擦起电的原理]初中物理验电器知识点整理关于物理学中验电器知识的内容学习,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以上对验电器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知识是没问题的哦。
初中九年级物理摩擦起电的条件
摩擦起电的条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摩擦起电的原因:(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补充: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摩擦起电现象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
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如下图。
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摩擦起电原子原理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
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
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
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摩擦为什么会起电(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原理应用
摩擦起电的原理应用1. 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时,由于材料表面电子的重新分布,产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现象。
根据电荷转移的方向,可以分为摩擦带正电和摩擦带负电两种情况。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摩擦过程中导电材料中的自由电子被移动或转移到另一材料上,造成电荷的不平衡。
摩擦起电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 弱键断裂:摩擦过程中,材料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键的断裂,导致材料表面的电子重新分布。
- 电离过程:由于摩擦过程中两种材料之间的接触,可能导致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从而产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 电荷的积累:摩擦过程中,一种材料可能会吸附另一种材料上的电子,导致电荷的不平衡,进而产生静电荷。
2. 摩擦起电的应用2.1 静电实验摩擦起电的现象常被用于静电实验中,例如橡皮筋拉伸放松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橡皮筋来代表一种材料,将其拉伸后快速放松,观察橡皮筋上是否会产生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是否会产生静电放电。
2.2 静电助力摩擦起电的现象也可以应用于一些静电助力的实际场景中。
例如,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中,利用静电起电的特性,将墨水粘附在墨盘上,然后利用静电作用力将墨水传输到印版上,从而实现印刷。
2.3 防止静电危害在一些电子元器件生产、石油化工等行业中,摩擦起电的现象可能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静电危害。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增加导电层,通过接地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少摩擦起电的现象。
2.4 静电粉末喷涂静电粉末喷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涂装技术。
在该技术中,通过摩擦起电现象,将粉状涂料带电并吸附在被涂物体的表面上,然后利用静电吸引力使粉状涂料均匀附着在被涂物体上,最后通过固化工艺将其固定,形成均匀的涂层。
2.5 静电力测量摩擦起电现象也可以应用于静电力的测量。
例如,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利用摩擦起电现象可以测量微小的静电力,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产生静电的原理
产生静电的原理
产生静电的原理是:由于不同物质原子的接触产生电子的得失,使物质失去电平衡。
产生静电的方式通常有3种,即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1、接触起电
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有静电的物体时,由于电势高低的作用,电荷立即从高电势
处移动到低电势处,正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于是不带电的物体就带了电。
比如说,用手触摸带电的水管、电器、金属门把、电视荧屏甚至开关等,会感觉被“电”
一样,有麻麻痛痛的感觉。
2、摩擦起电
相互接触的2个不同物体发生摩擦,分离后使接触表面带电,就形成摩擦起电。
如用橡胶棒或塑胶制作的钢笔筒摩擦毛皮(或头皮),玻璃棒摩擦丝绸,就会产生静电;再用橡胶棒靠近,便能吸引纸屑、绒毛等。
3、感应起电
将不带电的物体如金属靠近(但不接触)带电体,则使不带电体带电,这个过程
叫做感应起电。
比如说雷电的发生过程中,各自带有大量正、负电荷的2 个云团,与大地之间会产生强大的电场并击穿大气分子,引起瞬间巨大而壮观的放电现象,即闪电,同时伴随雷声。
电的发展(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一、现象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原理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三、为什么摩擦起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摩擦起电的物体带上电之后,用它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该小物体因为在带电体的电场中,本身也因为感应而带上了电荷,且与带电体靠近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从而被带电体吸引过去。
(2)类似于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在靠近磁铁后别磁化,本身也带上磁性。
四、摩擦后的电去哪里了?想一下摩擦后的丝绸和玻璃棒带电后,过一段时间就吸引不了轻小物体了,因为电已经消失了,实际上是通过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导走了。
摩擦后的金属棒也是带电的,如果直接用手拿,电就顺着手导走了。
试验中,常看见把摩擦后的金属棒用绝缘绳悬挂起来。
最终也会消失在空气中。
五、为什么同种物体摩擦也会带电?同种物体摩擦会带同种电,实际上被摩擦的不止这两个物体,还有物体上的杂质、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等。
六、一些人为规定1、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只有直流电才有方向.早期发现电流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并依此进行理论研究。
以后发现了导线中只有电子才可流动,电子带的是负电,理应把方向改过才对,那样许许多多规定都要重建。
电流方向的不符合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计算.所以并没更改,在电解液中,两种流动都有。
3、电量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基本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简称库。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伦是一个很大的单位,试想一下,两个1库伦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根据库伦定律:(),相互作用力为9000N。
一个电子带电量:1e=1.602 176 565 (35)×10^-19C。
摩擦起电的方式?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方式?摩擦起电的原理?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问:摩擦起电的方式?摩擦起电的原理?】答:摩擦起电的概念: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的能力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摩擦起电的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都带上了电荷,带电性质相反,且电荷量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问:机车运动涉及功率的问题如何求解?】答:解题一定会用到这两个公式,f-f=ma;以及p=fv;如果题目涉及到恒定功率运行,可能会需要用到动能定理。
【问:动能定理如何计算功?】答:只有两种情况,分别是:①若各恒力同时作用一段位移,可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求总功;也可用总功等于各力所做功的代数和这个思路求。
②若各力不同时对物体做功,总功应为各阶段各力做功的代数和(注意正负性)。
动能定理是功能基本关系之一,也是重要的求解动能的方程;凡是涉及力所引起的位移而不涉及加速度的问题(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计算加速度a),应用动能定理分析讨论,往往要比牛顿第二定律简捷。
【问:多普勒效应是怎幺一回事?】答:多普勒效应一种现象,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源频率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
最常见的莫过于我们在车站听到的火车鸣笛声了。
具体而言:当观察者与波源在在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在增加;两者远离时,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减小。
【问:物理题中常用哪些数学知识?】答:耐心寻找规律、。
三种起电方式的原理
三种起电方式的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神奇的三种起电方式呀!摩擦起电,这就好比两个人走在路上,蹭来蹭去的,结果就擦出“火花”啦!你想想看,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就带正电了,丝绸就带负电了。
这不就像两个小伙伴玩耍,一个变得开开心心带正情绪,一个就有点小郁闷带负情绪了嘛。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呢,比如冬天脱毛衣的时候,噼里啪啦的,那就是静电在捣乱呀,这可都是摩擦起电的杰作呢!感应起电呢,就像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能把别人的心思都给吸引过来。
导体在电场中,靠近它的一端会感应出异种电荷,另一端感应出同种电荷。
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一个大明星站在那,旁边的人不自觉地就被他的气场影响了,有的变得和他一样光彩照人,有的则被反衬得有点暗淡啦。
这种起电方式在生活中也有体现哦,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金属制品莫名其妙地就带上电了,嘿嘿,那可能就是感应起电在作祟呢!还有接触起电,这就像是两个好朋友拥抱一下,然后就互相沾染了对方的特点。
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和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它们就会分享电荷啦。
你看,这多像我们和朋友相处呀,接触多了,彼此的习惯啊、性格啊都会有点互相影响呢。
比如说,一个带电的气球碰到一个不带电的墙壁,嘿,墙壁也带电啦!是不是很神奇呀?这三种起电方式呀,各有各的奇妙之处。
摩擦起电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冲突产生了奇妙的结果;感应起电如同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在发挥作用;接触起电则像亲密的交流带来的变化。
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展现着电的神奇魅力。
我们的世界因为电而变得丰富多彩,从小小的静电到大大的电网,电无处不在。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起电方式,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无趣呀!没有了静电让我们在冬天感受那小小的刺激,没有了感应起电让那些神奇的现象发生,没有了接触起电让物体之间有那样特别的电荷传递。
那该是多么无聊的事情啊!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神奇的起电方式,它们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惊喜呢!总之,这三种起电方式就是这么的神奇又有趣,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的探秘摩擦起电形成来自流的原因(补充内容二)
电学概念掌握系列
回顾: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 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A、验电器法: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是否张开。 B、带电体性质法: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观察物体是否吸引轻小物体来判别是否带电。 C、可利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AA B
B
②.干电池构造:干电池的碳棒是电源正极,锌筒
做的外壳是负极,碳棒与锌筒之间有化学药物。
③.功能:
干电池的正极能不断地聚集正电荷, 负极能不断地聚集负电荷。
④.电流方向:
在干电池的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
电 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返回
流
电源的种类
各种各样的电池
1.化学电池:
①.种类:
干电池(大号、5号、7号)、氧化银电池、
对外不显电性 ,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小结:
1.原子结构: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里面有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时束缚电子
本领弱的原子核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 的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 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3.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
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池的外部,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4.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正、负两极
分别有聚集正、负电荷的本领,化学电池供电时,是化学能
复 转化为电能,充电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电流的形成:
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所以,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问题:上面实验中出现的电流是短时间的,如何能
电
得到长时间的、持续的电流呢?
返回
流
三、电流的形成:
3.电源: ①.定义:
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 装置叫电源;
TOSHIBA
3.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是创造了电荷,
而是电子在物体之 间的转移。
(以验电器和带电体的接触为例)
二.中和现象: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相互接触,正负电荷
完全抵消,对外不显电性 ,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原
因
返回
三、电流的形成:
实验: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B,先使验
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 A、B连接起来,可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角度变小, B的金 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相同,说明 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时,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
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一、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结构:(核式结构)
质量 带电
带负电
物质 分子 原子
电子在原子核 的电力吸引作用 下(即原子核的 束缚作用)高速 绕核运转。
原子核 原子
电子
带正电
带正电 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带负电 质量较小
中性:通常原子核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2.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负电。
3.电荷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的构造及其作用: 有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等。
5.中和现象: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相互接触,正负电荷抵消,
习 5.中和与中性的区别:
返回
充电电池(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
②.能量: 干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
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发电机:
发电机供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小结:
1.物体的带电和摩擦起电: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简称物体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为什么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摩擦
失去电子 缺少电子
电子转移 电荷守恒
得到电子 多余电子
带正电+3
带负电-3
带等量异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的原因: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时: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原子核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叫正离子;
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原子核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叫负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