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7.下列物体一定带正电的是 ( C )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B.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B.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负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 D.与带负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 小物体
�
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不同. 的本领不同. ②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 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就容易失去电子, 失去电子 它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 子, 得到电子带 电子带负 得到电子带负电.
6.有甲,乙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 有甲, 的轻质小球,如图所示. 的轻质小球,如图所示.让乙球靠 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 两球互相排斥的是 ( D ) 甲球带正电,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甲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甲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5,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 ) A.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A.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B.与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后的验电器 B.与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后的验电器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接触的物体 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接触的物体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乙相互排斥, 6,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 且乙带负电,则甲带_______ 乙带______ _______, ______. 吸,且乙带负电,则甲带_______,乙带______.
2. A,B,C,D 4个通草球, A, 4个通草球 个通草球, A吸引B,A排斥C,C吸引D. 吸引B 排斥C 吸引D 如果B 如果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 AC 排斥,则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 排斥,则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 B ,一定带负电的是 _____ . 无法确定是否带电的是_____. 无法确定是否带电的是_____. D
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结果是什么?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问:什幺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结果是什幺?】答:摩擦起电方式: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本质,就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了;摩擦起电的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问:物体可看作质点的前提?】答:(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其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出物体运动,这时物体就可看作一个质点。
(2)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运动等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3)同学们还应注意,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物体能否被看做成一个质点,还要看具体的环境。
【电势能的大小如何计算?】回答:电势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求解,1是根据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对应关系(绝对值相等),2是借助能量守恒来用其他能量变化来求解。
动能定理分析的是动能,一遍不用来求解电势能。
【问:在我们向太空发射卫星时,为什幺轨道半径r越大,线速度v的值却越小?】答:的确,火箭的推力在做功,不过做的功都转化为势能了,不仅如此,动能也有一部分转过去了;就犹如我们向高空扔一颗石子,石子的速率当然也会随着高度的变大而逐渐变小。
【问:有什幺方法帮我提高答题速度?】答:做题速度的提高需要在平时锻炼。
在这里给你分享一个好方法:建议你做作业时给自己限定时间,在。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原理
1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又叫摩擦静电,是久负盛名的一种物理现象。
这种现
象是指在某种物体经历摩擦力时,表面上会出现正负电荷,形成电场,并可再放电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理与大多数物体的电性有关,这些物体在施加摩擦
力时会从表面溢出一小部分电子,形成正负电荷,从而在物体之间产
生电场。
比如说,当蓝宝石表面施加摩擦力时,它会释放出一小部分
电子,而玻璃的表面却会吸收电子,两者摩擦之后会出现正负电荷,
也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了。
尽管摩擦起电成为了一种了解物质本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也
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举个例子,作用于塑料收纳盒上的“拉绳”就可
以生成大量的静电,从而把表面的灰尘带走。
此外,电压可以很容易
的在螺旋槽中调节,比如常用在电冰箱和空调上,也被广泛应用于电
池和电源线中。
总之,摩擦起电原理是物质特性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具有
理论意义,而且应用也很广泛,现在很多事物都是靠它来工作的。
摩擦起电条件
摩擦起电条件摩擦起电是指在物体之间进行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静电现象。
在特定的条件下,摩擦可以导致电荷的转移,从而产生电荷的积累和电势差的形成。
本文将从摩擦起电的原理、条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的原理是基于电荷的转移现象。
当两个物体进行摩擦时,会产生接触和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之间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通常来说,电子在原子中是固定在原子核周围的,但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物体带上了正负电荷。
二、摩擦起电的条件摩擦起电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物体之间存在足够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摩擦起电的效果越明显。
2.物体之间存在足够的摩擦力。
摩擦力越大,摩擦起电的效果越显著。
3.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快,摩擦起电的效果越明显。
三、摩擦起电的应用摩擦起电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摩擦起电机:摩擦起电机是一种将摩擦起电现象应用于发电的设备。
通过摩擦起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电给各种设备和电器。
2.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静电力将颜料均匀喷涂在物体表面的技术。
在喷涂过程中,通过静电起电将颜料带上电荷,然后利用静电力使颜料均匀附着在物体表面。
3.防静电处理: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半导体制造和粉尘环境下的工作场所,静电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因此,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如使用导电材料、接地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小静电。
四、摩擦起电与其他电现象的区别摩擦起电与其他电现象,如电感、电容和电流等有一些区别。
摩擦起电是一种静电现象,指的是物体之间由于电子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累和电势差的现象。
而电感是指导体中电流变化时产生的自感现象,电容是指物体带电时所具有的储存电荷的能力,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静电现象,通过摩擦作用引起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在特定的条件下,摩擦起电可以应用于发电、喷涂和防静电处理等领域。
摩擦起电__两种电荷
补充习题
1、两个物体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这说明: A 、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可能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 D、两个物体都不 答案:C 带电 2、用细线悬挂的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则: A 、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B、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 C、它们之间 只有一个带电 D、它们可能都不带电 答案:B 3、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 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 A 、一定不带电 B、不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不 带电或带负电 答案:D 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 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带正电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 不带电 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 或“不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验电器 1、作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4、使用:将被检验物体接触金属球,如金属箔张开说明 物体带电,张开角度越大,说明物体带的电荷越多。
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简称电荷 6、电荷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较大 的单位,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 量大 约是几十库仑)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中和指电荷完全抵消而不是电荷消失)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检验
第四章 电 路
第一节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 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补充:摩擦起电的危害和应用) 3、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一是摩擦起电,二是接触带电
摩擦起电效应
摩擦起电效应答案:摩擦起电效应,也就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上电荷。
摩擦起电的步骤,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得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发生转移,摩擦起电后两物体必带等量异性电。
例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则相反。
注意:摩擦起电适用于所有物体(导体、绝缘体皆可)。
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扩展:1.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摩擦起电的原因(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3.摩擦起电的原理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现象的原理。
具体来说,当两种不同材料(例如橡胶和羊毛)进行摩擦时,会发生以下过程:
1.电子转移:摩擦过程中,两种材料的表面接触并互相摩擦,
摩擦力会使得材料表面的电子发生移动。
例如,如果材料A
比材料B对电子的亲和力更强,那么摩擦过程中,材料B的
表面将失去一些电子,而材料A的表面将获得这部分电子。
2.电子分离:由于两种材料之间的电子转移,两种材料中形成
了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离。
材料A获得了电子,成为带负电
荷的材料,而材料B失去了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材料。
3.静电吸引: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材料之间会发生静电吸引,因为不同电荷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性质。
这种静电吸引力会导致两个材料被牵引在一起,直到它们的电荷达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摩擦起电只在两种不同电子亲和力的材料之间才会发生。
如果两种材料的电子亲和力相差不大,则不会产生明显的摩擦起电现象。
此外,在干燥环境中,由于空气中的湿度会导致电荷的散失,摩擦起电的效果也较弱。
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在复印机的静电复印过程中,通过摩擦起电可以将图像转移到复印纸上。
此外,摩擦起电还可以用于静电除尘、电子秤、电子打印机等领域。
总
体来说,摩擦起电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电子转移和分离所导致的静电效应。
摩擦起电的概念
摩擦起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摩擦起电的定义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之间通过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当两种材料相互接触并发生摩擦时,电荷会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导致两种材料带有相反的电荷。
其中,失去电子的材料带正电荷,获得电子的材料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过程摩擦起电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接触阶段: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会相互接触,形成接触点。
2.拆离阶段:当两种材料分离时,接触点会发生位移,从而导致材料表面电荷重新分布。
3.电荷转移:在拆离阶段,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导致两种材料带有相反的电荷。
摩擦起电的重要性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实际应用:摩擦起电现象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设备中,如静电喷涂、静电粉末涂层、静电除尘等。
这些应用利用了带电粒子的吸引和排斥特性,实现了粉末涂层和除尘的效果。
2.科学研究:摩擦起电现象是研究静电学的重要基础。
通过研究摩擦起电现象,可以深入了解电荷传递、电荷分布以及静电力等相关现象,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电荷行为和静电力的重要实验现象。
3.静电防护: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对于静电防护至关重要。
静电带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因此在一些特定场合,如化工厂、石油化工、医药生产等领域,静电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4.教育意义:摩擦起电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电荷转移和静电现象。
它也是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静电学原理和应用。
摩擦起电的应用摩擦起电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静电喷涂:静电喷涂利用摩擦起电现象,通过给喷涂颗粒带上相反电荷,使其在喷涂过程中被引力吸附在被喷涂物体上。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喷涂效率和涂层质量。
2.静电粉末涂层:静电粉末涂层是一种环保的涂层方法,它利用摩擦起电现象将粉末带电,然后通过静电吸附在被涂物体上。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高质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建筑等领域。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重点难点一、摩擦起电是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两物体上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大量实验表明,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荷,丝绸上带等量的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而毛皮上带等量的正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不同的。
前者反映了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五、物体带电的区别:1、摩擦起电:两物体上带的是等量异种电荷;2、接触起电: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3、感应起电:如果将带电体靠近导体,但不接触,会发现导体两端带有异种电荷。
能力训练1、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塑料小球,当它们相互靠近时,已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则当甲靠近丙时()A、两球一定吸引B、两球一定排斥C、没有相互作用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2、甲乙丙三个通草球,若它们俩俩相互吸引,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B、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C、两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3、现有A、B、C、D四个小通草球,分别用细线吊着,已知A排斥B,B吸引C,C吸引D,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则A和D靠近时,它们将()A、一定排斥B、一定吸引C、可能排斥也可能吸引D、无法相互作用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接触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由张开变为完全合拢,则验电器()A、原来带负电B、原来带正电C、接触后带正电D、接触后带负电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这说明金属箔()A、先带少量负电,后带大量正电B、先带少量正电,后带大量正电C、先带少量负电,后带大量负电D、先带正电,后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定义
摩擦起电的定义
摩擦起电是指物体表面摩擦的结果使得物体之间产生静电的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可以归因
于以下两个方面:物体表面上的电荷不均匀分布,以及摩擦过程中物体表面间的摩擦电阻。
具体来说,物体表面上的电荷不均匀分布是指由于物体表面的摩擦,电荷会迁移,从物体
表面有过摩擦的地方转移到“新”表面,导致原来表面上的电荷减少,而“新”表面电荷
增加。
摩擦过程中,摩擦电阻作用使得“新”表面的电荷容易被吸引,而“旧”表面的电
荷容易被排斥,从而使物体表面出现偏电,也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产生。
此外,摩擦起电也会导致空气中起雾滴,产生火花现象。
这是因为物体拉动空气中的水分子,水分子聚集成小气泡,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归于各自,形成火花现象。
摩擦起电也被应用于电子设备。
由于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表面产生静电,因此它可以用来
生产电力以及驱动相关的电子设备,比如摩擦充电器、发电衣、抢线穿墙,等等。
总而言之,摩擦起电是一种由于物体表面摩擦从而产生电荷非均匀分布以及摩擦电阻作用
使得物体表面产生偏电而产生的现象,它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尤其是在电子设备中。
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
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引言:物体起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电学研究的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起电的现象,比如我们梳头发时,会感觉头发被梳子带电。
那么,究竟有哪些方式可以使物体起电呢?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方式。
一、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最常见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之一。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由于两物体表面的电子互相作用,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的电子在摩擦过程中发生转移,导致两物体带电。
例如,在梳头发的过程中,梳子和头发之间的摩擦会使头发带正电,而梳子带负电。
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另一种常见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
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中性物体的电子会受到带电物体的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
如果带电物体与中性物体接触,电子会从带电物体转移到中性物体上,使中性物体带电。
这种现象称为感应起电。
例如,当我们用手触摸金属物体时,由于人体带有电荷,会使金属物体带电。
三、电离起电电离起电是通过加热或照射光线等方式使物体起电的一种方式。
当物体受到高温或光线照射时,原子或分子会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使物体带电。
例如,当我们用打火机点燃火柴时,火柴头部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高温和光线,使火柴头部带电。
结论:通过摩擦、感应和电离这三种方式,我们可以使物体起电。
摩擦起电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物体表面的电子转移使物体带电。
感应起电是通过带电物体的电场力使中性物体带电。
电离起电是通过加热或照射光线使物体带电。
这些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电学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1] Richard P. Feynman, Robert B. Leighton, Matthew Sands.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Addison-Wesley. 1963. [2] Tipler, Paul A.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lectricity, Magnetism, Light, and Elementary Modern Physics. W. H. Freeman. 2014.[3] Serway, Raymond A., Jewett, John W.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Cengage Learning. 2013.[4] Halliday, David, Resnick, Robert, Walker, Jearl.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Wiley. 2013.。
电的发展(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一、现象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原理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三、为什么摩擦起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摩擦起电的物体带上电之后,用它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该小物体因为在带电体的电场中,本身也因为感应而带上了电荷,且与带电体靠近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从而被带电体吸引过去。
(2)类似于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在靠近磁铁后别磁化,本身也带上磁性。
四、摩擦后的电去哪里了?想一下摩擦后的丝绸和玻璃棒带电后,过一段时间就吸引不了轻小物体了,因为电已经消失了,实际上是通过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导走了。
摩擦后的金属棒也是带电的,如果直接用手拿,电就顺着手导走了。
试验中,常看见把摩擦后的金属棒用绝缘绳悬挂起来。
最终也会消失在空气中。
五、为什么同种物体摩擦也会带电?同种物体摩擦会带同种电,实际上被摩擦的不止这两个物体,还有物体上的杂质、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等。
六、一些人为规定1、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只有直流电才有方向.早期发现电流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并依此进行理论研究。
以后发现了导线中只有电子才可流动,电子带的是负电,理应把方向改过才对,那样许许多多规定都要重建。
电流方向的不符合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计算.所以并没更改,在电解液中,两种流动都有。
3、电量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基本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简称库。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伦是一个很大的单位,试想一下,两个1库伦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根据库伦定律:(),相互作用力为9000N。
一个电子带电量:1e=1.602 176 565 (35)×10^-19C。
摩擦起电
-
-
+
+
-
-
胡丹
pb02203230
引言:
不同物质相摩擦产生等量异种电荷, 这显 然满足电子得失理论.
那么同种物质相摩擦会产生什么电荷呢?
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相摩擦会使摩擦表面 带上同种电荷,这是否表明再此过程电荷不守 恒呢?或者是否表明有电荷在此过程中消失呢?
引言 实验现象的描述 摩擦起电的机理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结论
摩擦起电的两种机理
1 接触起电:
“摩擦起电是由于接触造成的,摩擦只是增加了接 触点的作用”-----伏打,1779.
哈玻(Harper)关于摩擦起电,他认为离子的转移在 固体起电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他将电介质分为两类: 一类就是玻璃、熔融石英、MgO等对电子有较强 吸引的亲电子.另一类便是与此相反的疏电子. 摩 擦起电的过程就是亲疏电子性的电介质相接触 ,而 摩擦过程只是增加了两介质接触面.在摩擦的过程 亲电子介质从疏电子介质获得电子而带负电,疏电 子介质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 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污染
+++ +++ +++
+++++++++ ---------
起 产摩 电 热擦
摩擦脱离
为了检验该理论可以设计以下实验: 因为若主要起电原因是污染物与介质的接触性
起电,故该种起电的电量应该与污染程度成正比. 摩擦的电量也会因污染的上界而存在一个饱和
接触电势差使得电子由逸出功小的一方向大的一方移动最 终形成偶电层.
知识拓展: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摩擦起电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摩擦过程中伴随着物质间的接触和分离、温度升高、分子的破裂、热分解、压电和热电效应等,它们都对起电产生影响。
即使同种物质,以不同的方向摩擦时,也会出现带电现象。
现在对摩擦起电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清楚的问题。
固体的带电机理可用双电层和接触电势差来说明。
两种物质接触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会发生电子转移。
当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其间距离小于×10-10m)时,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层电荷,称作双电层。
双电层间的电势差叫做接触电势差。
当双电层间的接触电势差达到一定值后,电子的转移达到平衡。
接触电势差跟物质性质和表面状况有很大关系,固体的接触电势差为10-3~10-1V,最大为1V左右。
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绝缘物(电介质)、绝缘物与绝缘物的界面上都会出现双电层。
由于存在双电层,两个紧密接触的物体分开时,就可能带电。
摩擦可使物体间紧密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电荷量;摩擦还使温度升高,促进电子的转移。
影响固体带电的因素很多,两种物质摩擦时,哪个带正电,哪个带负电,首先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科学家们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列出了物质的带电序列表,表中每一列的两种物质摩擦时,上面的物质带正电,下面的物质带负电。
上下两种物质相隔越远,越容易起电。
摩擦起电还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周围温度、湿度、气压都影响电荷量,有时还影响带电的符号。
物体间的力学因素,例如摩擦的速度、摩擦的长度、压力的大小也对所带电荷量有影响。
材料的带电序列。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是一种静电现象,它是通过两种不同材料的摩擦产生的。
当两种物质摩擦时,原子间的电子会发生重新分配,其中一个物质会失去电子,而另一个物质则会获得电子。
结果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和一个带负电的物体。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证明。
例如,我们可以用橡胶擦拭一根尼龙绳,然后将绳子悬挂起来。
当将带负电的橡胶靠近绳子时,它会被吸引并向绳子靠拢。
这是因为带正电的绳子和带负电的橡胶会产生电荷间的吸引力。
摩擦起电的原理可以从微观角度来解释。
在物质的原子中,有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
当两种物质摩擦时,原子之间的外层电子会被摩擦力拉开,使得一个物体的电子被另一个物体吸引。
当摩擦停止时,物体上的电子重新分布,形成了正负电荷的分离。
摩擦起电在许多方面都有实际应用。
例如,在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静电墨盒,就是利用摩擦起电现象来吸附墨水并将其喷射到纸上的。
此外,摩擦起电还可以用于制造静电除尘器、静电吸尘器等清洁设备。
总的来说,摩擦起电是一种通过摩擦现象产生的静电现象。
它是由于两种物质之间的电子重新分布导致物体带电的现象。
这一原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摩擦起电
2、用毛皮与橡胶棒相摩 擦,再靠近轻小的物体。
1、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个物体就 带了“电”,或者说是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就是摩擦起电。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 电。
3、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 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 电荷叫做负电荷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 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D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 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D )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 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 飞开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原子核 (+) 原子(电中性)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
1、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 负电 电子正电
2、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 正电
电子-
负电
5、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 电荷,而是电荷在物体 间发生了转移。
1、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个物体就带了“电”,或者 说是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 擦起电现象。 3、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在物体 间发生了转移。
干燥的冬季,晚上熄灯后脱衣服 有时候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同 时还会看到冒“火星”;薄膜塑料 袋有时候很难弄开、保鲜袋会吸附 在碗上……
15.1电荷 摩擦起电
5.1 电荷知识点: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五、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当堂训练:1、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2导体是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绝缘体是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屏箔就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_____4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璧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5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6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7将塑料包扎绳撕裂成细丝状,用手捋几下,细丝就会向四周散开,这是因为()A.细丝很轻,受空气浮力作用所以向四周漂浮起来B.用手捋细丝,细丝变形了,所以向四周散开了C.用手摩擦细丝,使它们带上同种电荷从而相互排斥,所以向四周散开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合理的是()A.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B.塑料、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C.铁、冰、玻璃是晶体D.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9下列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A.铜B.石墨C.橡胶D.硅10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11擦后带的电荷,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下列各种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D.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12绸子在玻璃棒上摩擦,使玻璃棒上带了电。
电的发展(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一、现象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原理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三、为什么摩擦起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摩擦起电的物体带上电之后,用它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该小物体因为在带电体的电场中,本身也因为感应而带上了电荷,且与带电体靠近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从而被带电体吸引过去。
(2)类似于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在靠近磁铁后别磁化,本身也带上磁性。
四、摩擦后的电去哪里了?想一下摩擦后的丝绸和玻璃棒带电后,过一段时间就吸引不了轻小物体了,因为电已经消失了,实际上是通过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导走了。
摩擦后的金属棒也是带电的,如果直接用手拿,电就顺着手导走了。
试验中,常看见把摩擦后的金属棒用绝缘绳悬挂起来。
最终也会消失在空气中。
五、为什么同种物体摩擦也会带电?同种物体摩擦会带同种电,实际上被摩擦的不止这两个物体,还有物体上的杂质、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等。
六、一些人为规定1、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只有直流电才有方向.早期发现电流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并依此进行理论研究。
以后发现了导线中只有电子才可流动,电子带的是负电,理应把方向改过才对,那样许许多多规定都要重建。
电流方向的不符合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计算.所以并没更改,在电解液中,两种流动都有。
3、电量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基本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简称库。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伦是一个很大的单位,试想一下,两个1库伦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根据库伦定律:(),相互作用力为9000N。
一个电子带电量:1e=1.602 176 565 (35)×10^-19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实验
思考
分离实验
1 实验正式开始了,你看到老师准备了什么呢?
2 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动作、神 情、语言呢?
3 做完这个实验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实验准备: 1. 每份材料包括:一根塑料勺子、一双筷子、盐巴若干、胡椒粉若干; 2. 让同学清理好桌面,准备好做实验的空间; 3. 让同学们提前准备抹布,以备实验以后搞卫生。
小作者的行文比较不错。先写了失败的经历,把实验写得一波三 折,同时设下悬念。之后又通过妈妈的口来解开悬念,这样写,比 起单独说理,从形式上来说要活泼自由,更加能吸引读者,同时也 让文章充满了生活趣味。文章的结尾,既表达了自己从实验中产生 的愿望,深化了主题,又写了自己在实验中的糗事,让读者哈哈一 笑的同时也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并让文章更有情趣。
我来拟个好题目: 1. 一个有趣的实验(吸引读者好奇心,这个实验如何有趣?) 2. 神奇的摩擦起电(揭示实验原理,让人想一睹为快。)
你也来一显身手,拟一个好题目吧!
写好实验中的发现
善于观察,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妙笔才会生花。对 事物观察得越细致,对事物的描写就越生动形象。相信分离实 验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兴趣,为大家的习作提供了素材。具体 到本次习作,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观察实验的目的性和敏捷性。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直接 影响到观察的敏捷性。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分清层次、 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从而使观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次实验,
神奇的摩擦起电
点评:和上一篇文章相比,这篇文章行文更加洗练,特别
是开头结尾都简明扼要,同时前后呼应,使文章圆合。文 章是借由“我”和妈妈的对话来串联起来的,这样做,能 让事件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中逐步推进,给读者一种“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让情节更加集中并吸引读者。 小作者对实验过程的描写仔细而生动,比如对实验准备的 描写准确而又详细,而对塑料勺向下移后吸住盐巴的画面 ,那“啪啪”的声音,就是非经过认真观察很难写出来的 细节。
实验步骤: 1. 把盐巴与胡椒粉混在一起,用筷子搅拌均匀; 2. 用塑料勺子在衣服上摩擦; 3. 将勺子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 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原理: 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带有静电,能够吸附重量小的物品,例如说胡椒
粉、盐巴。胡椒粉比盐巴更早被静电吸附,是因为它的密度比盐巴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段,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实验开始了,我把胡椒粉和盐巴混在一起,再用筷子 搅拌均匀,然后用塑料勺子在毛巾上使劲地搓。过了一会 儿,我把它放在胡椒粉和盐巴的上面,我看到胡椒粉跳到 了勺子上,盐巴也被吸到了勺子上。
这一个段落不是那么细致和生动,你能给它优化一下吗?
我们一起看看修改后的片段: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盛在小盘子里的胡椒粉和盐巴混 在一起,再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搅拌均匀,然后用塑料勺子 在毛巾上使劲地搓。搓了一会儿,就把它放在搅拌均匀的 胡椒粉和盐巴上面。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胡椒粉像跳 舞一样纷纷跳到了勺子上。我又把勺子往下移动,盐巴也 被吸到了勺子上。
小结
修改后的片段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更详细的描写, 用上了“小心翼翼”这样的成语来形容当时“我”的小心与认 真,用“胡椒粉像跳舞一样纷纷跳到了勺子上”这样有趣 的比喻来介绍看到的实验现象。这样一来,不仅介绍更 加全面了,而且整个段落都更加饶有趣味了。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使人觉得十分亲切。
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 有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的奥秘。 (《神奇的摩擦起电》)
——结尾谈实验收获,点明文章中心。
老师最后讲解道:“其实原理很简单,胡椒粉的重 量比盐巴轻,所以胡椒粉最先被静电黏附在汤勺上。” (《分离实验》)
请大家回忆一下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实验,把这次实验记录 下来,写一篇作文,注意认真观察,特别是对实验过程的描写 要详细具体。
我会举例: 1. 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2. 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碎纸屑。
同学们,以上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用摩擦的 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你也来举个例子吧。
我们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实验前后实验材料是否发生变化上, 如胡椒和盐巴有没有被吸到勺子上。
2. 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比如,盐巴什么时候被吸 到了勺子上,胡椒粉又是怎么被吸到勺子上去的。我们可 以对整个实验经过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总 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用心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发现。
3. 分析联系,掌握规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要多思考:这 件事的真正起因是什么?真正的结果是什么?起因和结果 是不是有联系?只有多思考分析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 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预购更多精彩图书 请登录开心图书专营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描写实验氛围的好句
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胡椒粉 居然全跑到塑料勺子上面了,而盐巴呢,像一群听话 的孩子,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弄不清状况的同学们开 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拟人手法使用得贴切又恰 当,把调味料受静电作用后的反应描写得灵活生动, 可爱活泼。实验现象十分清晰。)
描写实验氛围的好句
——结尾通过老师的话语交代实验的原理,揭开 了大家心中的疑团,实验描写很完整。
描写实验氛围的好词
紧张气氛:扣人心弦 心潮澎湃 忐忑不安 热闹气氛:议论纷纷 兴高采烈 闹哄哄 安静气氛:鸦雀无声 静悄悄 肃静
描写实验氛围的好句
实验前同学们的反应:顿时,班级里“炸开了锅”, 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干什么呀?”有的说: “也许是做实验吧!”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同学们好奇的 目光都集中到了讲台上。(使用夸张手法突出课堂氛 围,再以同学们的反应作为铺垫领起开头,使整个场 面都活起来,又使文章发展自然流畅。)
实验后同学们的感受: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的实验啊!勺子不仅能吸起调味料,还会按顺序来 吸,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三个感叹句连用,增强 句子的气势,充分表达出“我”对此的惊奇和叹服 心境,从侧面反映出实验的趣味性。)
盐巴、胡椒粉和静电
点评:这是一篇很好的实验作文,小作者的描写很有层次。文章
先写了实验的过程,然后通过和妈妈的对话揭示了实验背后的科学 原理,层次分明,过渡顺畅自然。在写实验过程的时候,小作者观 察非常仔细,特别是对实验成功时胡椒粉和盐巴动静的拟人描写, 充满了动感,让人如见其状。
你能让混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自己分离吗?怎么 样,跟我一起来试试吧!(《盐巴和胡椒粉的分离》)
——提问式开头,自然引出下文对实验的描写。
“啊,胡椒粉和盐巴分开了。”三(2)班传来一阵欢 呼声。他们正在进行一个实验。(《有趣的实验》)
——先闻其声式开头,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巧妙引出 下文。
记得妈妈在厨房做菜时,有时候不小心把胡椒粉与 盐巴混在一起,总要抱怨这个佐料要重新买了。没想到 今天老师带我们做的实验,恰好可以解决妈妈的苦恼。 (《分离实验好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