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专题

合集下载

电的发展(一)摩擦起电

电的发展(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一、现象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原理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三、为什么摩擦起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摩擦起电的物体带上电之后,用它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该小物体因为在带电体的电场中,本身也因为感应而带上了电荷,且与带电体靠近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从而被带电体吸引过去。

(2)类似于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在靠近磁铁后别磁化,本身也带上磁性。

四、摩擦后的电去哪里了?想一下摩擦后的丝绸和玻璃棒带电后,过一段时间就吸引不了轻小物体了,因为电已经消失了,实际上是通过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导走了。

摩擦后的金属棒也是带电的,如果直接用手拿,电就顺着手导走了。

试验中,常看见把摩擦后的金属棒用绝缘绳悬挂起来。

最终也会消失在空气中。

五、为什么同种物体摩擦也会带电?同种物体摩擦会带同种电,实际上被摩擦的不止这两个物体,还有物体上的杂质、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等。

六、一些人为规定1、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只有直流电才有方向.早期发现电流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并依此进行理论研究。

以后发现了导线中只有电子才可流动,电子带的是负电,理应把方向改过才对,那样许许多多规定都要重建。

电流方向的不符合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计算.所以并没更改,在电解液中,两种流动都有。

3、电量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基本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简称库。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伦是一个很大的单位,试想一下,两个1库伦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根据库伦定律:(),相互作用力为9000N。

一个电子带电量:1e=1.602 176 565 (35)×10^-19C。

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一)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一)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一)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发现甲小球被排斥,乙小球被吸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小球带正电B.乙小球带负电C.甲小球不带电D.乙小球可能不带电2.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能自由平衡,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靠近轻质棒M的A 端,A端被吸引,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造成橡胶棒L失去电子B.摩擦造成毛皮失去电子C.轻质棒M一定带负电D.轻质棒M一定带正电3.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C.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负电荷4.如图所示,用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小纸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梳子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B.梳子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C.梳子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D.梳子与纸片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5.如图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一定的角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都带负电荷B.此过程中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移走玻璃棒,两金属箔片马上闭合6.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一端时,橡胶棒排斥吸管。

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没摩擦前橡胶棒内部没有电荷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C.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D.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正电7.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

摩擦起电练习题

摩擦起电练习题

一、填空题1、(2015•)如图所示,把带负电荷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时,发现轻质小球被推开,说明轻质小球带电荷,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的;家里的电风扇的扇叶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带上了电荷,从而具有性质,所以出现上述现象.3、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6所示,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________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

在实验室中用到的________(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4、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吸引水流,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的原因。

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电。

6、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在物体间转移.7、现有:①花生油②铅笔芯③水银④塑料盒⑤铜钥匙5种物品,其中属于导体的是(填序号)9、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有A、B两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现用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电流方向从_____到 _____(选填“A”或“B”)。

10、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后,橡胶棒带(选填“正”、“负”)电,将毛皮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选填“吸引”、“排斥”)。

1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电荷.当甲乙两个通草球出现如图所示情形时,若甲带正电,则乙带电.12、验电器带电后,两个金属箔片开一定角度。

这是因为金属箔片上带的同种电荷相互,而使两个金属箔片开一定角度。

1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现象。

2.能够简单描述摩擦起电的原理。

3.掌握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橡皮球、毛毯、塑料勺子、羊毛、塑料杯等
2.教学环境:教室或操场
3.教师准备:熟悉摩擦起电的基本知识,了解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
1. 引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物体摩擦后可以产生电荷呢?
•引导学生看到摩擦起电的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
1.取出橡皮球、毛毯。

2.让学生用毛毯摩擦橡皮球,观察橡皮球摩擦后的变化。

3.再用毛毯摩擦另一种材料,如塑料勺子,观察变化。

4.让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不同材料摩擦后产生的电荷情况。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摩擦时物体上的电荷转移过程。

4.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摩擦起电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摩擦起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基
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节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探索欲望。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摩擦起电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摩擦起电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摩擦起电专题1.(2019昆明,10)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_电,验电器是利用了________的规律制作的。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________。

2.(2019武威,11)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__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负”),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2019辽阳,17)如图所示,干燥的秋天,脱下F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沐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的性质。

若手臂带负电,用手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则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填“手臂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手臂”)。

4.(2019绥化,14)如图所示,用丝线悬挂两个轻质绝缘小球。

已知甲球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则乙球带电情况是。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选填“质子”“电子”或“原子核”)发生转移。

5..(2019遂宁,14)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能随梳子飘起,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二者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将梳子粘上自来水后再梳,头发飘起的现象立刻消失,因为自来水是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能将头发和梳子所带电荷释放。

6.(2019鸡西,16)学校为方便学生参加中考,给每位学生发放统一的学习用品,包括:①涂卡备用铅笔芯、②金属圆规、③橡皮、④塑料尺,以上物品属于导体的是(填序号);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具有的性质。

7.(2019齐齐哈尔,18)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头发上多次梳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一些碎纸屑,这种现象叫做,塑料梳子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8.(2019山西,5)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

摩擦起电 典型例题

摩擦起电   典型例题

摩擦起电典型例题例1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 B.只有一球带电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选题角度:本题用于考查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解析:明确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且非相互吸引即相互排斥,而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与带正电的物体或带负电的物体都能相互吸引.本题易错点是不理解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认为物体分要相互吸引就一定带异种电荷.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带电体之间要么相互吸引,要么相互排斥,因此,如果三个小球都带电,其中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因此可否定A与C.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另两个不带电的小球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吸引.故应选D.例2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如果A球带大量的正电荷,B 球带少量的负电荷,当A、B两球接触后再分开,则().A.A、B两球都不带电B.A、B两球带等量的正电荷C.A、B两球带等量的负电荷 D.A球带正电荷,B球不带电选题角度:本题用于考查电荷中和现象的知识点.解析:当A、B两球接触后,电子从B球向A球转移,使得A球带的正电荷一部分被B球带的负电荷中和掉了,这时A球仍带正电荷,于是B球的负电荷继续转移到A球上,直到A、B两球缺少的电子相等为止,此时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正确答案是B.出现错选的原因是不理解物体带电的实质,不明确电中和现象可以是完全中和,使两个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也可以是部分中和,如题中情况,没有注意到只有两个球的大小、形状相同时,才会平分中和后余下的电荷.例3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已知丁球带正电,那么甲球的带电情况是().A.正电B.负电C.正电或不带电D.负电或不带电选题角度:本题用于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个带电体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知识点.解析: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一个带电体也能吸引一个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从丙吸引丁及丁球带正电可以知道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但从乙排斥丙可以知道丙球一定带电,所以丙球带负电,乙球也带负电;甲吸引乙,则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答案C.例4如图所示,用带了正电荷的绝缘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把绝缘棒拿开后,金属箔又合上.如果用绝缘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又张开,但拿开绝缘棒后,却发现金属箔不会再合上,这是为什么?选题角度:本题用于考查电荷的基本性质.解析:用带了正电荷的绝缘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绝缘棒上的正电荷把金属箔上的负电荷吸引到金属球上,这样金属箔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会张开.当把绝缘棒拿开后,金属球上过量的负电荷间相互排斥,而金属箔又因缺少电子而吸引电子,所以电子会从金属球上转移到金属箔上,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而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因此金属箔会合上.如果用带了正电荷的绝缘体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绝缘体上.把绝缘体拿走以后,也带走了金属箔上的部分电子,因此金属箔不会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现象,而会因缺少电子带正电荷而继续张开.习题精选选择题1.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用细线吊起的小通草球产生互相吸收的现象,则这个通草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以不带电D.一定不带电2.有一带正电的物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3.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排斥丁,则甲靠近丁时().A.互相排斥B.互相吸引C.不会吸引也不会排斥D.无法判断4.两相同验电器A、B都带有电荷,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大于B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如图甲所示.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ab把A和B的金属球连起来,可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渐减小,并到某一角度为止而B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渐减小到零后,又张开到与A相等,如图乙所示,则两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C.带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D.带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5.发生中和的条件是().A.两带电体互相接触B.两带电体必须带同种电荷C.两带电体必须带异种电荷D.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6.有四个带等量正电荷的验电器,它们金属箔的张角均为30°,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分别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请根据产生的现象判别,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哪个物体带电最多().A.甲使金属箔张角变大20°,甲最多B.乙使金属箔张角变小20°,乙最多C.丙使金属箔张角变为0°,丙最多D.丁使金属箔先闭合又张开10°,丁最多7.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由于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D.由于梳子的机械分离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8.下列所述各种现象中,与静电现象没有关系的是().A.与纯棉服装相比较,穿着的化纤服装更容易蒙上一层灰尘B.利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在光线的照射下能正常使用C.运油料的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地的铁链D.高大建筑物上装有避雷针9.正带电的物体和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金属球也带了正电,这是因为().A.带正电的物体上的正电荷跑到金属球上去了B.金属球上的正电荷跑到物体上了C.带正电的物体上的电子跑到金属球上了D.金属球上的电子跑到物体上了10.两个验电器,它们的金属箔都是张开的,现将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都变大B.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都变小C.一个张角变大,另一个张角变小D.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都变为零11.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和固体之间相互摩擦,才会摩擦起电B.把A物体和B物体摩擦,结果A物体带负电,B物体带正电,由此可以断定它们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一定是A的强C.分别用丝线吊起甲、乙两通草球,互相靠近时若互相吸引,则它们一定带有异种电荷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细线吊起的塑料小球,小球被排开,小球一定带负电答案:1.C2.C3.A4.C5.放在一起的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故选D.6.答案:设每个验电器的带电量为Q,由于丁使金属箔角度变化最大,故丁带电量最多,所以选D.7.B8.化纤衣服更易蒙上灰尘,是由于摩擦起电,带电的化纤衣服会吸引轻小灰尘的缘故.利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在光线的照射下能正常工作,是由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是静电.油罐车后面有条拖地的铁链,是为了把静电及时传走,高大的建筑物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把云层中的静电传到地下.故选B.9.由于正负电荷能够相互吸引,所以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电子就被吸引到了物体上,金属球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电.故选D.10.因为两个验电器所带的电荷总量是一定的.所以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两者金属箱的张角都变大是不可能的,故选A.11.因为两个验电器所带的电荷总量是一定的.所以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两者金属箱的张角都变大是不可能的,故选A.。

考点3.1摩擦起电与电荷-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3.1摩擦起电与电荷-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3.1 摩擦起电与电荷(解析版)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导体和绝缘体;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自然界中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其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原子及其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本质;4.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一、两种电荷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

基本电荷e=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摩擦起电的本质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摩擦起电10题

摩擦起电10题

摩擦起电 10 题 1.(2014•益阳)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使 A 带电,B 不带电,可以看到 A 的金属锡箔张开,B 的金属锡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 A 和 B 上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 A、B 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A. A 和 B 都 不 变)B. A 变 小 , B 张 开C. A 变 大 , B 不 变D. A 闭 合 , B 张 开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 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 (2)A 带电,B 不带电,连接的瞬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 解答:解:A 带电,B 不带电,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将 AB 连接起来,连接的瞬 间,A 上的电荷会传到 B 上,使 B 带上电,B 的金属箔张开,A 带的电减少,金 属箔片张角变小. 故选 B. 点评: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通过金属箔片的张角的大 小可以确定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答题:山东张洪霞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2.(2014•南通)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 擦 起 电 说 明 物 体 能 自 发 产 生 电 荷)B. 分 子 间 吸 引 力 和 排 斥 力 不 能 同 时 存 在C. 炭 笔 画 出 的 连 续 的 线 放 大 后 不 连 续 , 说 明 分 子 间 有 空 隙D. 宇 宙 是 有 层 次 的 天 体 结 构 系 统 , 是 有 起 源 的 、 膨 胀 的 和 演 化 的考点:摩擦起电;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不能创造电荷.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解答:解: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能使物体带电,但并不能创造电荷,故 A 错 误.B、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 B 错误; C、炭笔画出的线之间的空隙可以用肉眼看到,所以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 有间隙;故 C 错误; 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 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答题:刘治强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3.(2014•盐城)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 如图所示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若 相 互 吸 引 , 则 泡 沫 球 带 正 电B. 若 相 互 吸 引 , 则 泡 沫 球 不 带 电C. 若 相 互 排 斥 , 则 泡 沫 球 带 正 电D. 若 相 互 排 斥 , 则 泡 沫 球 不 带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 泡沫球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 若相互吸引, 则小球不带电, 选项 B 正确, 选项 A 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选项 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综合分析解答. 答题:llm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4. (2014•莆田)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 一定( )A. 带 正 电B. 带 负 电C. 带 同 种 电 荷D.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掌握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能顺利解题.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 斥. 解答:解: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 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验电器工作原理.属于基础性习题. 答题:pywl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5.(2014•大连)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轻质小球,二者互相排斥.则小 球的带电情况是(A. 不 带 电)B. 带 正 电C. 带 负 电D. 不 带 电 或 带 正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1)橡胶棒和小球靠近时,它们互相排斥,说明橡胶棒与小球带同 种电荷, (2)由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所以小球带负电荷. 故答案为:负.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及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题:卢远望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6.(2014•常州)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 棒( )B. 得 到 一 些 电 子A. 失 去 一 些 电 子C. 失 去 一 些 质 子D. 得 到 一 些 质 子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 正电. 解答: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由于电子带 负电,所以橡胶棒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答题:gwb46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7.(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A. 在 干 燥 的 天 气 里 脱 毛 衣 , 会 听 到 轻 微 的 噼 啪 声)B. 演 奏 二 胡 时 , 琴 弓 的 弓 毛 与 琴 弦 摩 擦 会 产 生 声 音C. 冬 天 感 到 手 冷 时 , 双 手 摩 擦 会 使 手 变 暖 和D. 把 钢 针 沿 磁 体 摩 擦 几 下 , 钢 针 就 能 吸 引 铁 屑考点:摩擦起电.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 起电. 解答:解:A、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放电时产生噼啪声, 符合题意; B、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属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属于 摩擦起电; C、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不属于摩擦起电; 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磁化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 故选 A. 点评: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 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等. 答题:llm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8.(2014•宿迁)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雾 霾 是 由 于 固 体 分 子 不 停 运 动 形 成 的)B. 固 体 和 液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 说 明 分 子 间 没 有 空 隙C. 用 丝 绸 摩 擦 玻 璃 杯 , 有 电 子 从 玻 璃 棒 上 转 移 到 丝 绸 上 , 玻 璃 棒 带 正 电 荷D. 地 球 等 行 星 围 绕 太 阳 转 动 , 太 阳 是 宇 宙 的 中 心考点:摩擦起电;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 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 的物质体. 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 中心. 解答:解:A、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 是可见的物质,不是分子,故 A 错误; B、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有分子间都有间隙,故 B 错误; C、丝绸与玻璃摩擦,玻璃中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故 C 正确; D、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 宇宙结构、 摩擦起电等内容, 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答题:bzlbx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9.(2014•大庆)有 A、B、C 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 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 AB 间吸引,BC 间排斥,AC 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B. B、 C 带 同 种 电 荷A. A、 B 带 异 种 电 荷C. A、 C 带 异 种 电 荷D. A、 B、 C 均 带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解答:解:A、B、C 三个轻小物体,BC 间排斥说明两个物体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AB 间吸引,说明 A 不带电或带与 B 不同的电荷; AC 间吸引,说明 A 不带电或带与 C 不同的电荷; 综上所述,BC 带同种电荷,A 不带电或带与 BC 不同的电荷,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 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答题:llm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10.(2014•龙岩)一个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金属箔片一 定( )B. 带 异 种 电 荷 C. 带 正 电A. 带 同 种 电 荷D.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掌握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能顺利解题.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解: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 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选:A.1.(2014•海门市二模)以下是小红对一些小实验或看到的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图 甲 中 , 头 发 越 梳 越 蓬 松 , 是 因 为 头 发 经 摩 擦 而 带 上 同 种 电 荷B. 图 乙 中 , 厨 房 墙 壁 上 的 吸 盘 式 挂 钩 挂 了 重 物 却 不 掉 下 来 , 挂 钩 受 平 衡 力 的 作 用C. 图 丙 中 , 压 路 机 的 碾 子 质 量 很 大 , 通 过 增 大 压 力 的 方 法 增 大 摩 擦D. 图 丁 中 下 孔 流 出 的 水 喷 得 较 远 , 表 明 液 体 压 强 随 深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大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平衡状态的判断;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我们的周围存在大气压强; (3)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4)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头发带上同 种电荷,头发和梳子带上异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越梳越蓬松;正确 B、厨房墙壁上的吸盘式挂钩挂了重物却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正确 C、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故错误; D、下孔流出的水喷得较远,这表明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大气压、改变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答题:1906529360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2.(2014•常熟市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 子 是 微 观 世 界 的 最 小 粒 子B. 固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说 明 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C. 摩 擦 起 电 的 实 质 是 电 子 的 转 移D. “ 谱 线 红 移 ” 说 明 星 系 在 远 离 我 们 而 去考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流和电路;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1)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 解答:解:A、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不是微观世界的最小粒子,故 A 错误;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B 正确;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 C 正确; D、“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以及“谱线红移”现象,全面掌握基 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答题:gwb46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3.(2014•徐州)东汉《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 象,这种吸引力是( )A. 分 子 间 引 力考点:摩擦起电.B. 电 荷 间 引 力C. 磁 极 间 引 力D.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解答:解: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象,这种吸引力是电荷间引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道基础题. 答题:llm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4.(2014•常州一模)2014 年 1 月 15 日,扬州江都有一老人,在穿衣服时引发液化气爆炸.消防员调查 发现,老人家里液化气管道老化,气体泄漏,结果被老人穿衣时瞬间产生的静电引爆.下列措施中,不能 有效去除静电的是( )A. 室 内 用 加 湿 器 加 湿B. 用 手 触 摸 金 属 门 窗C. 用 手 触 摸 木 制 衣 柜考点:静电现象.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要去除静电人要接触导体才能把电荷导走,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大地等D. 勤 洗 手 、 洗 澡解答:解:A、用加湿器加湿能使室内潮湿,能把静电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A 不符合题意; B、金属门窗是导体用手触摸金属门窗,电荷能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B 不符合题意; C、干木头是绝缘体用手触摸木制衣柜电荷不能导走,不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C 符合题意; D、水是导体,勤洗手、洗澡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 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答题:wdlf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5.(2014•毕节市)现有 A、B、C 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 带负电,A 和 B 相互吸引,C 和 A 相互排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一 定 带 正 电 , C 带 负 电B. B 可 能 不 带 电 , C 带 负 电C. B 可 能 带 正 电 , C 带 正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③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 A 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D. B 可 能 不 带 电 , C 带 正 电解答:解:已知 A 带负电,C 和 A 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 C 带负电; 又因为 A 和 B 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 B 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B 也可能不带电.所以 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异种电荷相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两个知识点要考虑周全,考虑不全是此题选错答案的原 因. 答题:llm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6.(2014•滨海县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 风 吹 过 尘 土 飞 扬 , 说 明 分 子 处 在 永 不 停 息 的 运 动 中B. 毛 皮 与 橡 胶 棒 摩 擦 后 能 够 吸 引 轻 小 物 体 是 摩 擦 创 造 了 电 荷C. 质 子 的 发 现 揭 示 了 原 子 是 有 结 构 的D. 固 体 与 液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 说 明 分 子 间 有 斥 力考点: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应用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1)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机械运动);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4)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A 错误; 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起电现象,是电荷的转移;故 B 错误;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有结构、是可以再分的;故 C 错误; D、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摩擦起电、原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 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答题:外星人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7.(2014•大港区一模)如图所示,手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 用餐巾纸摩擦过的饮料吸管,观察到橡胶棒排斥吸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吸 管 带 负 电B. 吸 管 带 正 电C. 吸 管 可 能 不 带 电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D. 吸 管 一 定 不 带 电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此棒一定带负电,由于棒与吸管排斥,说明棒与吸管带同种电荷,即吸 管也带负电. 故选 A. 点评:(1)记住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2)排斥的物体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答题:wdzyz001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8.(2014•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宇 宙 是 一 个 有 层 次 的 天 体 结 构 系 统 , 恒 星 是 绝 对 不 动 的B. 固 体 、 液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是 因 为 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C. 在 下 列 微 观 粒 子 中 , 空 间 尺 度 从 大 到 小 的 排 列 是 : 原 子 、 原 子 核 、 夸 克 、 质 子D. 摩 擦 起 电 的 实 质 是 电 子 从 一 个 物 体 转 移 到 另 一 个 物 体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摩擦起电. 专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解题: 微观粒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 宇宙浩瀚无边,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整个宇宙是在运动和变化的. 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没有电荷被创造. 解答: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但恒星也不是静止的,相对于其它参照物来说,也可 能是运动的,故 A 说法错误; 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B 说法错误; 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故 C 错误; D、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分子动理论、宇宙的组成、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答题:pydrx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9.(2014•江西)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 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A. 乙 带 负 电 、 丙 带 正 电B. 乙 带 正 电 、 丙 带 正 电C. 乙 带 负 电 、 丙 带 负 电 或 不 带 电D. 乙 带 正 电 、 丙 带 负 电 或 不 带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排斥的一定带同种电荷, 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根据上面的两个规律进行判断. 解答:解:∵甲带正电,甲、乙相互排斥, ∴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即乙一定带正电. ∵甲与丙相互吸引,而吸引的现象:一是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之间;二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由于已知甲一定带正电. ∴一是丙可能和甲带异种电荷,即带负电;二是丙可能不带电.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相互吸引的情况有两种,所以相互排斥的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相吸的物体可能 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答题:山东张洪霞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10.(2014•郴州)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 、 乙 两 球 一 定 带 异 种 电 荷B. 甲 、 乙 两 球 一 定 带 同 种 电 荷C. 乙 、 丙 两 球 一 定 带 异 种 电 荷D. 乙 、 丙 两 球 一 定 带 同 种 电 荷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带电情况:一个带正电, 一个带负电; 一个带正电, 一个不带电; 一个带负电, 一个不带电; 两个物体相互排斥, 则都带同种电荷. 由 此入手分析即可确定甲乙丙三者的带电情况. 解答:解: (1)甲球排斥乙球,则甲、乙带同种电荷,故 A 错误,B 正确; (2)乙球吸引丙球,丙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不带电,故 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在根据物体间的作用规律判定物体带电情况时,要注意两者相互吸引有两种可能: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考虑问题要全面. 答题:llm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下载错题重做重做训练关闭温馨提示:当日前三份训练得分率 70 以上可获赠 2 个优点,30 以上可获赠 1 个优点(单次训练少于 10 题及重复训练无优点赠送)1.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 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A. 一 定 带 了 正 电)B. 一 定 带 了 负 电C. 一 定 是 不 带 电D. 不 带 电 或 带 负 电 都 可 能考点: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分析:吸引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可能带 负电,可能不带电. 故选 D. 点评:排斥的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 电体. 答题:dongfeng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2. (2012•郴州)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 斥,则这个小球(A. 一 定 不 带 电)B. 一 定 带 负 电 C. 一 定 带 正 电D.考点: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专题:定性思想.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 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答题:dongfeng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3.三只轻纸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A. 三 球 都 带 电)B. 有 两 个 球 带 同 种 电 荷 , 第 三 个 球 不 带 电C. 只 有 一 个 球 带 电D. 有 两 个 球 带 异 种 电 荷 , 第 三 个 球 不 带 电考点: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 (1)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答:解:A、如果三个小球都带电,至少有两个是带同种电荷,当它们两个靠 近,会互相排斥,与题意不符; B、当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与题意不符; C、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其他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它们不会吸引, 与题意不符; D、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第三不带电,当带异种电荷的两个小球靠近时, 互相吸引;而带电小球分别与不带电小球靠近时,也能吸引不带电的小球,D 符 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该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属 于基础题. 答题:ddllnn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4.下列物体一定带正电的是()。

高中物理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 摩擦起电

高中物理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的第一节电荷守恒定律)★★○(1)摩擦起电现象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是起电一种方式,原来的物体中正电荷(质子)数目与负电荷(电子)的数目相等,故呈中性;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总的电荷量是不变的。

(2) 玻璃棒与丝稠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3)同种电荷想到排斥,异种电荷想到吸引。

(4)常见的错误:①不能认为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因为总的电荷量并没有改变,而是电子从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了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上去了;②不能认为玻璃棒与丝稠摩擦,只有玻璃棒带正电,因为玻璃棒和丝稠相比较而言,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了电子,故它带上了正电,这些电子由于跑到了丝稠身上,故同时丝稠就带上了等量的负电;③一个物体带电荷量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因为不可能失去或者得到半个电子。

下表中给出了摩擦起电时物体带电的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________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________。

(3)由表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

【答案】(1)负;(2)弱;(3)能。

【精细解读】(1)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下列关于物体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带电时一定有多余的电子B. 摩擦起电时,原来电中性的两个物体可能同时都带上了负电C. 电中性的物体内部一定没有电荷D.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因都是电荷的转移,并没有电荷的创生【答案】D【精细解读】物体带电时不一定有多余的电子,带可能少电子,比如带正电的物体就少电子,选项A 错误;摩擦起电时,原来电中性的两个物体不可能同时都带上了负电,因为一个物体得到了电子带负电,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不可能都得到电子,选项B错误;电中性的物体内部也有电荷,只不过没有多余的电荷,故选项C错误;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因都是电荷的转移,并没有电荷的创生,选项D正确。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发现并感受摩擦运动带来的光、热、声、电、动等现象。

3. 掌握常用摩擦电材料和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积累物理学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摩擦电现象及应用。

2. 了解静电的产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启发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摩擦电现象,学习知识。

2. 教学游戏法将学习过程转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介绍课程主题,并通过图片等引导幼儿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摩擦电现象。

比如:用毛巾摩擦橡皮擦,再用橡皮擦挤降落伞;用羊毛布摩擦塑料吸铁石,再用吸铁石挤砰!玩玩具车等。

3. 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组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了解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比如:站在羽绒衣上却不能流露所想要的,该怎么办?触摸静电,直流电和另一端连接调低的电子琴。

4. 讲解活动(10分钟)老师给幼儿普及学科知识,讲解摩擦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静电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比如:处理吸铁石静电,正确处理身体带来的静电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收集幼儿感受和体会。

并给幼儿家长贴有关知识的宣传画。

六、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运用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培养探求、发现、思考、实践的能力。

2. 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时间安排需要统筹,以免过于拖延学习进度。

(3)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学习更加有趣而且更有效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摩擦起电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摩擦起电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摩擦起电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A.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衣服容易“粘”在身上B.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C. 塑料吸盘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D. 两个铅柱地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2. 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甲、乙两束细丝后,分别在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做成如图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束中的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B. 甲、乙两束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C. 甲束细丝用丝绸捋过,乙束细丝用毛皮捋过D. 甲、乙两束细丝都用丝绸或都用毛皮捋过3.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B. 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C. 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D. 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4.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创造了电荷B.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C. 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D.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5. 如图所示,气球与头发摩擦起电,经检验气球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球得到了一些电子B. 气球失去了一些电子C. 头发得到了一些电子D. 头发和气球间没有电子转移6.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A. 橡胶棒上有电子转移到毛皮上B. 毛皮上有正电荷创生C. 可视为有电流从橡胶棒流向毛皮D. 以上答案都不对7.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使A带电,B不带电(如图甲所示).用金属杆把A和B 连接起来,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所示).则()A. 甲图中验电器A带的是负电荷B. 乙图中A带正电,B带负电C. 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D. 金属杆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A到B8. 关于摩擦起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C. 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D. 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吸引,那么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9.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 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 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 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10.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摩擦后丝绸带正电荷C. 金属箔带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D. 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时,瞬间的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11.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A.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B.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C.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D. 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12. 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 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 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年”是时间单位B.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 在原子、中子和原子核中,尺度最小的是中子D.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14.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 光年是长度单位D. 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D. 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B. 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一定带负电C.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D. 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 用电器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正常工作的电路中,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开关回到电源负极18. 生活中有很多“粘”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穿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静电B.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 吃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舌头,是因为液体发生了凝固D.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无斥力1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所有导体都是靠自由电子导电B.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上带有负电荷C. 有电流通过的小灯泡,其两端一定有电压D. 一根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一根铝导线的电阻小20. 关于静电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得到正电荷B. 不带电的物体同样具有电荷C.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D. 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伏电池和DVD光碟都是应用了磁性材料B. 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C. 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D. 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22.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B.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路灯总是一起亮,一起暗,它们的连接方式是串联B.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检查后再闭合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上的金属箔张开,验电器带了负电D. 多数干电池中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所以,废弃的干电池应该集中分类处理2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负电D. 木头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B. 摩擦过玻璃棒的丝绸带正电荷C. 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正电荷发生定向移动D. 根据R=,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26.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被吸引,这是由于带电物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图所示,若用带电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小球,验电器金属箔片会张开,这是因为______.27.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______电,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靠近玻璃棒,说明气球带______电或者______.28. 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非常节能减排,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__(填“用电器”或“电源”);刚擦完车玻璃的干毛巾很容易吸附灰尘,但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相互排斥,这说明干毛巾带______电.29. 夏日荷塘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______的缘故.30. 如图所示,我们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塑料绳的细丝带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______,活动中我们发现塑料绳的细丝会“炸”开来,说明了______.31.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由红,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屏幕上有______.32.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用玻璃棒靠近轻小物体,轻小物体被吸引,则轻小物体带______电或______.33. 夏天到了,许多人购置了水垫和水枕来防暑降温,水垫和水枕用水作致冷剂效果较好,是因为水的______ 较大;夏天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扇叶旋转时,与空气______ .34. 如图所示,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此时金属箔片______ 了电子(填“失去”或“得到”).35.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该小球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______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36.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用______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______ 的性质.37. 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 的性质,如果用摩擦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______ (同/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 在物质间转移.38.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______电,用这根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______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2.掌握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

3.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静电?2.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静电的物品(如塑料薄膜,玻璃棒,电子称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是如何产生的。

引导学生关注物品产生的现象和他们自己的体会,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2. 讲解部分 (15分钟)讲解静电的概念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静电、静电的基本特性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3. 实验环节 (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摩擦起电的实验器材(如丝绸布、毛巾等),并让学生自己摩擦实验器材,产生静电并观察实验现象。

3.4. 讨论环节 (15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体验,进一步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并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3.5. 巩固环节 (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出题,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通过评价解题方法及答案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反思对静电及摩擦起电的概念讲解和实验细节的安排均需再次加强,以提高学生算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可以开展与静电相关的更加复杂的实验。

5. 小结本次科学教育课程教学,通过通过实验与讲解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掌握摩擦起电的方法,并能引导学生,加深学习理解掌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教学前期需要更加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扎实掌握,后期教学中要多进行课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中考物理考点专题训练:专题06 两种电荷(含解析)

中考物理考点专题训练:专题06 两种电荷(含解析)

专题06 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子的转移)。

3、特点: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轻小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四、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五、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的半径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引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典型例题用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排斥,由此可判定()A.小球一定带负电B.小球一定带正电点C.小球一定不带电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排斥,由此可判定小球一定带负电。

故选A答案:A针对练习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液体都是导体B.非金属物质一定是绝缘体C.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D.导体导电都是靠电子针对练习2下列微粒中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是()A.电子B.原子核C.质子D.中子2、A解析: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摩擦起电的探索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常常通过实践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摩擦起电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易于引起幼儿兴趣的实验课题。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并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利用幼儿喜爱的卡通角色或玩具,引入摩擦起电的话题。

例如,可以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身上的皮肤摩擦玩具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过与幼儿互动,激发他们对摩擦起电的兴趣。

2. 实践探索a. 准备素材:- 一块小塑料膜- 毛巾或布料- 干燥并无油脂的头发- 小纸片b. 实施步骤:-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这些材料,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 随后,提出问题:“当我们用手摩擦这些材料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 让幼儿一起组织小实验,观察摩擦后是否会产生电荷,以及电荷的性质。

- 每个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比较观察结果。

3. 结果分享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通过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对比,让幼儿分析什么样的材料会产生更明显的电荷。

4. 反思让幼儿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你觉得为什么有些材料会起电?- 你们的实验结果是否和预期一样?- 你在这个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否有解决办法?五、延伸活动1. 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在一些塑料小玩具上附着电荷,然后观察玩具之间是否会发生互相吸附的现象。

2. 拓展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打印机、吹风机等设备都利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实践探索环节较为成功,幼儿们对实验充满了兴趣,并积极参与。

他们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到不同材料摩擦后产生的电荷现象,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然而,在引导幼儿反思环节,部分幼儿对问题的回答较为简单,没有深入思考。

摩擦起电简答专题

摩擦起电简答专题

摩擦起电简答专题复习1、正在运汽油的汽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链子一端与金属车皮相连,另一端拖在地上,试说明拖这一条铁链的作用。

答:当汽车开动的时候,汽油与油槽不断摩擦,会使汽油和油槽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由于汽车的轮胎是橡胶绝缘体,电荷不会传到地面,而是越积越多,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使汽油燃烧甚至爆炸.只有在车尾上装一根铁链,使油槽里的电荷通过铁链传到地面,才能避免事故,所以,在汽车上装有铁链拖在地上,是运输易燃物品的必要安全措施.2、有一天小丽用一把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几下后,她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当梳子离开时,头发丝之间像是充满敌意似的合不拢了。

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一下。

答:用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梳子与头发带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丝之间合不拢了。

3、小张将一把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后,把塑料尺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然后接触泡沫小球。

小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并请你解释他所看到现象。

答:塑料尺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时,尺子会吸引泡沫小球。

然后尺子接触泡沫小球时,尺子又会排斥泡沫小球。

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

接触后小球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物体由于带电(静电),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和有害两方面,请你就此举出两个例子(无论有利或有害都可以)。

答:静电除尘、静电喷涂……5、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时,会被带电体吸引过来,但接触后立即就离开了,请解释这个现象?答:因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通草球会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通草球也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通草球立即就离开.6、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

当他提起细线试图将两只气球靠近时,为什么会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此时小红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为什么气球又相互靠近了?答:气球与衣服摩擦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分)向气球吹气加快了气球的流速,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摩擦起电小实验(1)

摩擦起电小实验(1)

摩擦起电小实验(1)
器材:毛皮、橡胶棒、验电器
步骤: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现象:验电器金属箔张开
实验原理:
橡胶棒和毛皮摩擦,会使电荷发生转移,橡胶棒会带上电荷,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有一部分电荷,从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棒—→金属箔上,使得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摩擦起电小实验(2)
器材:毛皮、橡胶棒、碎纸屑(或泡沫塑料小球)
步骤: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
现象:橡胶棒上吸附很多碎纸屑(泡沫小球))
实验分析:橡胶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上带了电荷,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还可以用气球在毛皮上摩擦几下,同样也可吸附小纸屑哦。

有时我们衣服上会吸附很多灰尘,就是应为我们在穿衣服时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了电荷,所以会吸附灰尘!。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包含了,活动目标是充分体验摩擦带来的乐趣,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引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科学领域:大班《互不理睬的气球》活动目标:一: 充分体验摩擦带来的乐趣。

二: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引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三:进行探索和尝试,并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气球两个、细线。

活动过程:一: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后防漏气,用细线连在一起。

二:实验操作1、让幼儿手提细线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互相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把两只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进行充分摩擦,然后提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三、科学原理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了同种电荷,所以就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五、活动延伸那老师还要教小朋友们变一个静电的魔术,大家想学吗?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堆小纸屑,和一根吸管。

他们想粘在一起做朋友小吸管能吸起小纸屑吗?(老师,边说边示范表示不能)。

那老师可以用魔术让它们粘在一起,想不想看魔术?那接下来老师开始表演魔术啦!老师开始念魔语磨磨磨,擦擦擦。

磨磨磨,擦擦擦。

魔法快点来!小朋友念魔语试试,小朋友们,刚才没有看清楚。

老师再表演一遍你们念魔语我来变魔术!(老师操作实验两次,吸管在头发上摩擦后吸起纸屑,纸屑被吸管吸起)师:为什么吸管摩擦后能吸起小纸屑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实验结果:因为吸管与小纸屑摩擦后会产生一种静电,这种现象我们叫摩擦起电。

小朋友们可以把这个魔术变给爸爸妈妈看哟!六、活动结束。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每组放2个小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里放碎纸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起电3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甲、乙、丙、丁四个轻小物体,已知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和丙互相排斥,丙和乙互相吸引,而乙和丁也互相排斥,则()A.甲、丙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丙带负电,乙带正电
C.乙、丙带正电,甲带负电D.丙或乙可能不带电
2.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
C.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D.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
3.小雪在生活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越梳越蓬松②电风扇转久了,扇叶上容易附着灰尘③穿着化纤衣服的人晚上脱衣服时,常会看到闪光并听到响声④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在这几种现象中,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具有吸引铁钴镍的特性
B.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C.陶瓷、自行车轮胎是绝缘体,自身可以带电
D.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实验室常用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它是所依据的原理是。

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从而轻小灰尘的缘故。

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

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A、失去了一些质子
B、得到了一些电子
C、失去了一些电子
D、创造了负电荷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带电。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种电荷。

9.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带电(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10.早在公元前500年,人们就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的转移;197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摩擦起电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甲、乙、丙、丁四个轻小物体,已知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和丙互相排斥,丙和乙互相吸引,而乙和丁也互相排斥,则()A.甲、丙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丙带负电,乙带正电
C.乙、丙带正电,甲带负电D.丙或乙可能不带电
【解答】解:已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已知丁带有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同的电荷,即丁带正电,
乙和丁也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带正电;
丙和乙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可知: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甲和丙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和乙都是带电体,所以丙不会不带电,一定是带负电,所以甲也带负电。

故选:B。

2.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
C.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D.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
【解答】解:
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是因为蜜蜂带负电,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正电。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小雪在生活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
越梳越蓬松②电风扇转久了,扇叶上容易附着灰尘③穿着化纤衣服的人晚上脱衣服时,常会看到闪光并听到响声④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在这几种现象中,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答】解:
①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因此头发变得蓬松;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②电风扇转久了,与空气摩擦而带电,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扇叶上容易附着灰尘;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③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④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利用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与摩擦起电无关;
综上所述,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①②③。

故选:A。

4.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具有吸引铁钴镍的特性
B.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C.陶瓷、自行车轮胎是绝缘体,自身可以带电
D.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解答】解:
A、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但不具有吸引铁钴镍的特性。

故A错误;
B、电路中有电源并且是通路状态才有电流产生。

故B错误;
C、陶瓷、自行车轮胎属于绝缘体,虽然不能导电,但可以带电(如通过摩擦使它带电).故C正确;
D、电流的方向不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实验室常用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验电器。

它是所依据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解: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

实验室中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常用仪器是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失去;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灰尘的缘故。

【解答】解: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故答案为:电荷;吸引。

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

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B
A、失去了一些质子
B、得到了一些电子
C、失去了一些电子
D、创造了负电荷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一定带电。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解答】解:(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上就有多余的电子,从而使橡胶棒带上负电;(2)毛皮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即一定带电;
(3)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故答案为:(1)B;(2)一定;(3)两。

9.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可能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一定带电(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1)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通草球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通草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

所以通草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

(2)若通草球被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通草球一定带负电。

故答案为:可能;一定。

10.早在公元前500年,人们就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197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同种/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解:(1)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故答案为:电子;同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