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精选3篇(一)【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能够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塑料棒、小块纸、丝绸布、漆皮细铁丝。

2. 课件、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师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脱掉毛衣的时候会看到火花或感到电的刺痛呢?Step 2:呈现实验现象通过图片、课件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用塑料棒摩擦丝绸布,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Step 3:实施实验将塑料棒用丝绸布进行摩擦,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同时,可以反复摩擦,观察起电现象是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Step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Step 5: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形式的摩擦起电实验,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探索。

Step 6: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对摩擦起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而且在实施实验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观察、探索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时表现得较为肤浅,不能准确地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学生的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实施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和引导,深入分析摩擦起电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教案名称: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或复习静电。

2.理解静电的成因及相关现象。

3.通过察看设计试验,探究摩擦带来的电荷移动。

教学重点:把握摩擦起电原理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试验加深对“摩擦电荷转移”的理解教学资源:白板、笔、试验器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让孩子们轮番用木棒搽充电箱体验搽沾带来的转化。

2. 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简要了解他们知道的摩擦电与摩擦电荷转移的常识。

二、探究1. 分成三组,每组一个试验模型。

为了制造摩擦的效果,我们需要用鼓槌和海绵,先让孩子们来一个摩擦,然后他们可以接着玩这个试验。

2. 鼓槌只贴着容器边缘摩擦,然后将其移开。

3. 让孩子们察看一下容器内的情况,是会有现象显现的,他们怎么看。

4. 幼儿可以在试验时尝试用纸质或塑料等不同材料摩擦,在察看转移情况时也可以通过Ampere计算机揭示当前试验箱的实时电量。

三、总结1. 对摩擦电荷的某些常见表现进行讲解,例如:吸引、推开、颤抖等。

2. 分组打开讨论,每构成员自行发挥,提炼出把握的重点。

3. 让孩子本身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教材和老师的表达之中。

四、拓展1. 在教室中安装一块板子,然后在板子上滑动托盘,看看能否产生电荷。

2. 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多而杂的摩擦试验,例如摩擦发动机、灯泡发光试验等,让他们了解摩擦电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反思:此次摩擦试验活动能够加深幼儿对静电的学问把握,通过手动操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学习喜好的培育,磨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述和综合运用本领,同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但需要注意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和测量,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十种现象的性质和本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静电学;•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遇到摩擦起电。

3. 教学准备•静电仪;•不同材料的物品。

4. 教学过程及课堂设计4.1 自我介绍老师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与学生互动。

4.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摩擦起电。

拿出一块玻璃板和一块丝绸布并将它们靠近并擦拭,然后将静电仪放在玻璃板附近,让学生观察仪器的读数。

4.3 讲解静电学的概念向学生简单讲解静电学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与另一物质相摩擦后,物体上所带电荷的现象。

4.4 摩擦起电实验将教师准备好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如塑料、橡胶、丝绸、棉布、金属等)分组,每组挑选一种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们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品带电,并观察其变化。

同时请学生把实验过程记录到自己的实验笔记里。

4.5 整理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学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讨论与汇报。

4.6 总结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如电灯亮起、柿子洗衣机脱水等等。

4.7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摩擦起电的应用实例,并结合今天学到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写一篇短文介绍其中一个应用实例。

5.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实验的方式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讲解了静电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摩擦起电,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原理。

此次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和探究精神,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和总结。

同时,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丰富了课堂内容。

总体上,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而教师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的培养方面,但在教学设计、实验方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幼儿园月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幼儿园月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一、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摩擦起电”的幼儿园主题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然而,在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一番反思,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在活动开展之前,我没有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准备,导致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比如,部分实验器材出现故障,影响了孩子们的实验体验。

下次在开展类似活动时,我需要提前对实验器材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活动过程过于紧张在活动中,我过于注重实验的严谨性,导致整个活动过程有些紧张,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体验。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活动反馈不足4.家长沟通不够在活动结束后,我没有及时与家长沟通,导致家长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够了解。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二、幼儿园月主题活动反思1.主题选择不够贴近生活在本次月主题活动中,我选择了“摩擦起电”这一主题,虽然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颇丰,但我觉得这个主题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些距离。

在今后的主题选择中,我会更加注重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2.活动形式单一在本次月主题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实验和讲解的形式,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游戏、表演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师引导不足在活动中,我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导致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评价方式单一在活动结束后,我对孩子们的成果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但没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等,让孩子们在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方法,有效地观察和获取数据;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兴趣、培养好奇心。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时间: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擦在衣服上的气球,梳子梳出头发上的静电等等,从而引出“摩擦起电”这个知识点。

2.探究过程(时间:25分钟)2.1布教法实验将两块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用细毛刷沾取培养皿内并在鼓上轻轻一晃,观察小香木屑是否有运动,并比较运动大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小香木屑受到的影响不同,可以引出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

2.2小球衣实验拿一个绸布和一个薄毛巾,分别对一个小球衣进行摩擦,观察小球衣被拉近或推开的情况,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另外一些不同的物体进行测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体摩擦后,会对其他物体产生不同的电荷作用力。

2.3摩擦实验老师出示金属地球仪和玻璃棒,并用手摩擦玻璃棒,让玻璃棒带电。

然后把玻璃棒靠近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粘糊糊物也就因静电作用,跑到手上了。

让学生自己尝试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2.4探讨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帮助学生发现摩擦电起荷的奥妙,并对电荷产生的规律产生更深的认识。

3.巩固与拓展(时间: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讲述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并分享实验中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反思1.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具,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摩擦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亲手进行实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3.分享反思和感悟,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探索活动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探索活动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探索活动小结1. 活动背景《摩擦起电》是幼儿园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宝宝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产生静电的原因,并了解静电的特点。

在探索过程中,宝宝们能够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来获得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科学素养,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 活动实施2.1 教学目标•学习物体摩擦起电的原理,探究摩擦起电的特点。

•学习观察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

•提高宝宝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验精神和科学素质。

2.2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气球、头发、塑料质地衣服、玻璃棒、小静电仪等。

•实验环境:活动室或实验室,要求教室干燥,尽量避免潮气、静电等影响实验的因素。

2.3 教学步骤2.3.1 知识引入首先,老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物体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才能让气球粘在头发上呢?这是什么原理引起的呢?等等。

2.3.2 实验探究拿出几个气球,让宝宝们用头发去摩擦气球,看气球和头发之间会发生什么。

可以引导宝宝们思考为什么这样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呢?接下来,将气球搁置一段时间,教师再次让宝宝用头发摩擦气球,看是否会有发生相似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宝宝们思考气球静置后,为什么摩擦气球时,气球依旧会“吸附”头发呢?这和摩擦、气球、头发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让宝宝们用玻璃棒去摩擦塑料质地的衣服,观察衣服和玻璃棒之间的反应。

也可以让宝宝们用小静电仪去检测摩擦后的衣服和玻璃棒会不会产生静电。

通过这个实验,宝宝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一些物体摩擦时,会带上电荷的原理。

2.3.3 评价和总结最后,可以回顾今天的探究活动,再次强化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知识或启示,并激发宝宝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宝宝们学习了一些物体产生静电的原理、特点和实验方法,并体验了一下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育目的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通过摩擦的方式发生的电荷转移现象。

2.掌握摩擦起电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3.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现象、归纳总结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难点:掌握摩擦起电的规律及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介绍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是由什么构成的。

2.探究(1)用塑料棒摩擦羊毛或毛巾,将它们靠近电晕计,观察电晕计的指示。

(2)用不同的物体摩擦羊毛或毛巾,观察电晕计的指示。

(3)用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环境下摩擦,观察电晕计的指示。

3.总结归纳1)物体可以通过摩擦方式发生电荷转移现象;2)摩擦起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规律是什么;3)科学实验的过程及探究性质。

4.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和实验,对摩擦电荷转移现象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剖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在引入实验时,老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实验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质。

但是在实验时,部分学生没有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在总结归纳时,老师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是过多地讲解了相关概念,没有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通过本次授课的反思,我认为对于科学实验的引入和规律归纳这两个教学环节,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精简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1.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掌握摩擦起电过程中带电物质的特点;
3.通过亲自实验,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 教学资源
1.扎实平滑的直板木棒、绒布、毛线;
2.手电筒;
3.干净的桌子。

3. 教学步骤
3.1 导入环节
•利用手电筒,演示如何制造电力,并简要介绍电的概念;
3.2 实践环节
1.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利用示意图进行图解;
2.教师让幼儿们分组,每组给出一根直板木棒和一块绒布,让幼儿们在绒布上摩擦木棍10次以上;
3.同组幼儿将摩擦的木棍轻轻放在干净桌子上,再将毛线移到木棍附近,观察毛线与木棍之间是否有吸附珠珠的情形;
4.让各小组交换木棍并重复实验,比较发现,木棍摩擦后只有少量的珠珠被吸附。

3.3 总结环节
1.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们认识到现象的本质;
2.教师让幼儿们总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让孩子们在自然界发现类似的知识;
3.家庭作业中,让幼儿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摩擦起电的现象,比如用橡皮擦擦拼音卡片的现象等。

4. 反思及改进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摩擦起电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增加更多的补充材料,如画面、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幼儿们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上再次强调和加深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1.掌握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实验方法;2.观察、描述和解释摩擦起电的现象;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摩擦起电的概念;2.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3.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解释。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学习内容,引出问题:“如果你在冬天脱掉毛衣,你会发现你身上会出现很多的静电,这是为什么呢?”通过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摩擦起电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摩擦起电的概念,即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的现象。

2.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首先选择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然后将它们用力擦拭,再将它们分别靠近皮毛或头发,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3.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解释教师向学生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解释,呈现一些实际例子,如冬天脱衣服后会产生静电等,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第三步: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第四步:总结归纳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交流讨论。

第五步:拓展延伸教师设计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如电荷的种类、电场等。

4. 课堂设施黑板、教案、实验器材。

5. 教学反思在摩擦起电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ppt、黑板等工具的使用也能更好的提高了效率,让学生更加理解了摩擦起电的本质。

而在实验环节,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前对于实验方法的讲解还需要更加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对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

在总结讨论环节,也需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于课题的兴趣,让课堂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在实验室,大班学生通过摩擦起电现象,发现有些物体会产生静电,认识到电的性质,更好理解天然界中的电磁性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电的性质,掌握摩擦起电现象;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力,理解和操作能力;
3、让学生对“电”有详细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1、材料:橡皮擦、空心球、手套、稻草、纱布等;
2、实验仪器:独立发电机、电极、電容器、继电器等;
四、教学实施
1、师说明:向学生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方法等;
2、实验操作:学生采取不同的材料,手持橡皮擦,让空心球
滚动在橡皮上,摩擦而产生静电;
3、检验结果:观察空心球是否摩擦出电荷,实验发现学生佩
戴纱布手套摩擦稻草时发出声音;
4、总结:教师总结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
生归纳有关电的性质;
五、教学反思
1、本次实验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电的性质,提升了学习兴趣。

2、本次活动让实践者锻炼了动手能力,加强了观察分析能力,
提高了实践能力。

3、本次实验活动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学生乐趣,拓宽学生视野。

4、本次活动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认识到电的性质。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公开课是一节大班(50人)科学课,教授的是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实验。

学生年龄在9至10岁之间,多数学生对科学知识较为感兴趣,但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理解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机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概念和实验。

下面是教学具体步骤:1.引入首先,教师通过询问,引导学生对电荷的认识,并介绍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现象。

•提问:什么是电荷?•回答:电荷是物质带有的电性属性。

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介绍:当我们把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磨擦、摩擦,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它们会受到吸引(或排斥)。

这是什么原理呢?就是摩擦表面上的分子被磨掉,进入空气中,形成不同的电荷,就是我们所说的静电。

2.理论讲解在引入之后,接下来是对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理论讲解,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抽象的概念;•画图或使用模拟器介绍分子的运动和电荷分离的过程。

3.实验演示在讲解后,需要通过实验演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3.1 实验器材准备1.高分子材料盘(也可使用玻璃板)2.充满电的塑料板、毛皮或硅橡胶3.2 实验操作1.将充满电的物品拿近盘子,观察有无现象。

2.将充满电的物品在盘子表面移动,观察有无变化。

4.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5.实验结果讲解教师组织学生讲解实验结果,并现场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在此次科学公开课中,我们参照了课程标准,采用了“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讲解”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科学,操作简单明了,使学生们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机理。

整堂课程,学生们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少数学生存在小打闹或讲话的情况,但只是个别现象,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本次公开课中的小问题,我们思考了以下解决方案:•增加互动环节:在引入和理论讲解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学习摩擦起电原理,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

3.能够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丝绸布、玻璃杯、鹅毛、实验台2.实验道具:塑料棒、玻璃棒、小铁片3.课件:有关电的基本概念和摩擦起电实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具体详见教师工作手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应该先让孩子们了解电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等等。

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电的神奇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验部分第一步:玻璃棒与丝绸布的摩擦起电1.把玻璃棒用一块丝绸布擦拭10次,接着用玻璃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玻璃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玻璃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丝绸布用手搓成团状,再把团状的丝绸布放到小铁片下方,与玻璃棒摩擦。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

5.可以通过观察以上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了解到摩擦起电的原理。

第二步:塑料棒与鹅毛的摩擦起电1.把塑料棒用一个鹅毛擦拭10次,接着用塑料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塑料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塑料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塑料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鹅毛和塑料棒同时靠近小铁片下方,再与小铁片摩擦。

鹅毛受到塑料棒摩擦电荷的激励,即摩擦起电。

3. 结论部分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是:物体表面的电电子通过摩擦跃迁到摩擦物表面形成电荷形成摩擦电。

2.摩擦起电和小电灯泡的实验,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电的应用场景,帮助孩子们建立电的概念。

4. 反思总结通过对本次科学实验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小班幼儿园还是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视觉、听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尝试把抽象、缥缈的概念化简,以生动、形象、鲜活的内容来教授科学知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认知静电现象,了解摩擦引起静电的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发现电荷转移的规律;3.扩展学生科学知识,开拓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旧毛衣、家养小猫、塑料碗等;2.实验测试电极和电压表;3.老师的课堂讲解PPT。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导学生了解静电学科1.老师出示静电学科资料,介绍其基本概念并指出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电蓄电池充电、门把手的电击等。

步骤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静电现象2.老师的PPT介绍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常见的物体阴、阳电荷的区别。

3.带领学生通过黏贴磁铁在不同物体上的表现(吸引还是排斥),学生可以自己感受到物体上阴、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老师介绍静电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测试用电极、电压表等。

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5.老师为学生演示首个实验操作流程:1.预备实验物品:气球与旧毛衣2.摩擦产生静电电荷3.用电极测量气球上的电荷4.记录测量结果6.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是通过操作观察怎样摩擦不同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静电电荷,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7.老师提问学生进行实验质疑和结果分析,深入了解摩擦实验后产生的问题和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1.为什么反复用气球和旧毛衣摩擦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2.如何解释“半湿润毛巾”实验中产生的电荷?3.怎样才能控制实验数据的准确性?8.结合实验结果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问题,形成更深刻的学习理解和实验技巧。

步骤五:实验总结和反思9.在实验总结和反思阶段,让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验可行性的讨论和质疑。

同时鼓励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和错误。

最后,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今日所学习的东西,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用,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继续学。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摩擦起电实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意想不到的科学之美。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共含9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二、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三、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四、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引言:本次科学活动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探究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将会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一、活动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金属勺、塑料梳子、布、塑料袋。

2.场地准备:教室或室外活动区域。

三、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冬天会有电火花?”2.讲解: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原因。

通过用布擦拭金属勺,然后将勺子靠近小纸屑或其他细碎的物体,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让幼儿亲自操作去感受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

3.观察和实验: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金属勺并观察,然后将布擦拭金属勺,再次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4.讨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为什么金属勺被擦后会有火花?”,鼓励幼儿回答并尝试解释。

5.延伸实验:可以让幼儿用梳子梳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片,观察是否会有火花。

6.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现象,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回顾和反思。

四、教师反思:通过这次科学活动,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同时,幼儿在团队合作和分享方面也有了很好的表现。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幼儿容易分心,没能完全专注于观察和实验。

在后续活动中,应该注意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引导和关注。

另外,通过延伸实验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和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观察和验证摩擦起电的现象。

3.能够利用摩擦起电制作简单的静电实验。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摩擦起电示例物体、可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的材料、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纸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梳头后发现头发有时会贴在梳子上。

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为什么,引出摩擦起电的话题。

2. 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说明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会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产生静电荷。

3. 实验演示教师拿出摩擦起电示例物体(如塑料棒),并准备一个小块纸。

教师先用布擦拭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变化情况。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自己的猜想。

4. 学生实验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可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的材料,如橡皮球、玻璃棒、塑料袋等。

每组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实验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是否产生静电荷,以及哪些材料会产生正电荷,哪些材料会产生负电荷。

6. 拓展与应用教师提醒学生,摩擦起电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电影胶片、复印机、打印机等都利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班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我一开始过于抽象地讲解了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原理,导致有些学生难以理解。

后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展示和实验演示,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摩擦起电的概念。

在实验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材料进行实验,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不过,在分组时,有些学生存在不合作的情况,我应对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提醒他们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第一篇:大班科学: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的办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试一试: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你们信吗?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玩一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三、幼儿实验,尝试用水彩笔取出小纸片。

我的办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朋友仔细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

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实验)你们刚刚实验成功了吗?谁来试试看?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四、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试一试。

刚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拿每样材料跟你的头发摩擦,看看那种物体能将纸屑吸起来,把你的验证结果告诉老师记录在第二次的表格上。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幼儿园月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幼儿园月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幼儿园月主题活动反思幼儿园主题活动《摩擦起电》课后反思《摩擦起电》是引导幼儿探究静电产生的一个活动。

活动主要内容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带领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摩擦起电的例子,使幼儿知道通过摩擦能使物体带电;第二部分幼儿探索摩擦能使物体带电,通过让幼儿探索操作,观察到物体摩擦后具有吸引物质的现象,体验这种带电现象。

一、谈话讨论,激发幼儿探索欲望我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地说有电,所以那小朋友的头发竖起来了,我继续追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现象呢?”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滑滑梯时头发会飞起来,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晚上脱毛衣会听到“嘶啦”的声音,早上穿毛衣头发竖起来了;思琪小朋友立刻说:“这是摩擦产生的电,我们看过绘本故事的。

”我表扬了孩子们,问他们愿意现在来试试吗?怎么试呢?孩子们立刻说摩擦就能产生电,“那请你们去找东西来摩擦摩擦试一试。

”我说完后孩子们立刻找材料试验去了。

通过本次交流与讨论,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

二、自由探索,寻找不同的材料探索孩子们对“摩擦起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室内找了各种材料摩擦自己的头发,也有孩子摩擦衣袖,还有的孩子找来两根树枝在摩擦,这时,小牛大声喊着:“快来看,我的头发被吸起来了。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原来他用泡沫板在摩擦着头发,头发吸在了泡沫板上,边上的幼儿都模仿着他,但头发短的孩子怎么摩擦都不能用泡沫板将头发吸起来。

这时我请孩子们集中讨论:你在探索中有什么发现?孩子们讨论的十分激烈,有的孩子说要干燥才能摩擦起电,有的说我摩擦了好长时间就是不能吸住东西,小朋友们在动手探索中发现塑料制品的东西摩擦比较能产生静电。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我鼓励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再到科学区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且提供了许多小纸片,孩子们高兴地去尝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反思
摩擦起电是教师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预设的一个
科学活动。

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
现--记录--分享与表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识别一对经摩擦能产生静
电的材料、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而且能够想出各种办法记录下实验结果,基本完成了预
定的目标。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贯彻做中学的
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互相交流,取
得的效果还不错:
一、小游戏--小纸片被吸起来了(用绸布快速地摩擦塑料小棒,小棒吸起了小纸片):首先通过这个游戏,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呢?孩
子们被游戏吸引住了,纷纷做出了不同的猜测:有的说
塑料小棒上有胶水;有的猜绸布是湿的但经过验证,这
些原因都不成立。

小来说:爸爸对我说过,因为布上带
电所以能吸小纸片。

虽然他说得不准确但已经有些接近
原理了。

当我总结小棒在布上来回摩擦就会产生静电、
小棒就能把小纸片吸上来时,孩子们已经对这个游戏跃
跃欲试了。

二、猜一猜--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吸起小纸片:经
过对游戏的尝试,孩子们对摩擦起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时,我提出新的问题帮助孩子们
进一步探索除了塑料小棒,什么东西用绸布摩擦之后也
可以吸起小纸片呢?孩子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铅笔、
尺子、橡皮、彩纸、积木、磁铁、玻璃、吸管等等。


鼓励孩子们将猜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到科学区验
证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高兴地去尝试了。

三、试一试--看看我的想法对不对:经过猜想验证,孩子们在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他们的记录中,有的方法很有创意。

像阳阳在记录塑料
尺子和绸布摩擦后能吸小纸片时,首先在记录纸上画个
长方形并标上1234等数字代表尺子,后面画个笑脸代表自己的猜想是对的,多有意思啊!
四、新发现--我穿衣服时找到了静电:活动并不是
一天两天就结束而是持续地进行着,孩子们的猜想越来
越多并基本了解了摩擦起电这一现象。

有的家长也很感
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

含含的爸爸周一早上提出了一
个新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他说,晚上脱毛衣会听到
嘶啦的声音,早上穿毛衣头发竖起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资料的搜集与讨论,大家知道原来是毛衣和头
发摩擦产生了静电。

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不断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记录的方法也越来越
多、越来越有趣。

围绕记录,我们又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怎样记录新发现--我可以画出来:孩子们探索
的范围越来越大、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记录的难度也
越来越大。

但记录的目的不变,就是让自己也让大家看
明白实验的结果。

我鼓励孩子们用各种方法记录,很多
孩子选择了绘画的方式。

粼粼在记录纸左侧画了一件毛衣、中间画了一个头发竖着的小孩、右侧画了两个钩并
解释说:因为我和牛牛都试过了、都成功了,所以画上
两个钩。

从孩子的记录与表达中不难看出,孩子已经有
了建立科学记录的意识,验证的活动可以深入地开展下去。

六、交流与讨论--我们的发现:最后,将孩子们的
猜想和实验验证的记录都展示到了主题墙上,孩子们可
以查看自己或同伴的记录,重温实验经历或找寻不一样
的实验方法,形成了互相学习的好氛围。

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在
以后的活动中注意改进:
1、没有及时为孩子们创设交流讨论的条件。

做中学科学活动强调科学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关系,要求儿童在
科学活动中用尽可能多的词语、尽可能准确的语句来表
达真实的探究过程,包括描述、假说、推理、证明、总
结和归纳。

虽然活动持续进行的时间比较长,但交流与
讨论活动本应该重视起来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因为
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互相
学习、共同提高但又不可能集中到一个环节完成。

其实,从最初的猜想就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主题墙鼓励孩子互相
交流、讨论。

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应一直重视交流与讨论。

因为,交流表达不仅能培养孩子倾听和尊重别人意
见的习惯以及合作的精神,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所探究
的问题;讨论则为同伴质疑提供了机会,使孩子们能得
出结论或发现新问题。

2、活动的尾声阶段,老师看到孩子们的记录,没有及时组织小组间进行分享活动并设计一张集体记录表。

如果每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记录表把自己所用的材料以及
实验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后将其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就同时为延续实验和验证活动打下了基础。

3、活动开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有的家长已经对活动表示出有兴趣,如含含的爸爸提出穿脱
毛衣有静电产生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这时,应充分
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能带动孩子们,而且家长
会更积极地帮孩子提供更加丰富的实验材料并和孩子一
起探索下去、共同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同时,也有利
于家长更理解老师预设这个活动的目的、理解孩子们积
极探索的原因,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