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精选3篇(一)【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能够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塑料棒、小块纸、丝绸布、漆皮细铁丝。
2. 课件、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师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脱掉毛衣的时候会看到火花或感到电的刺痛呢?Step 2:呈现实验现象通过图片、课件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用塑料棒摩擦丝绸布,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Step 3:实施实验将塑料棒用丝绸布进行摩擦,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同时,可以反复摩擦,观察起电现象是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Step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Step 5: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形式的摩擦起电实验,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探索。
Step 6: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对摩擦起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而且在实施实验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观察、探索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时表现得较为肤浅,不能准确地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学生的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实施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和引导,深入分析摩擦起电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5篇
【导语】⽤摩擦的⽅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种物体带正电,另⼀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幼⼉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活动⽬标 1、知识:通过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摩擦起电。
2、技能:通过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使⽤记录的⽅法。
3、情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探究探究,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来的⼩纸屑就越多。
经验准备: 1、能⼒:幼⼉知道⽤完材料后要收好。
2、认知:幼⼉已经认识尺⼦、吸管、⼩⽊棒、勺⼦。
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把尺⼦、⼀根吸管、⼀根⼩⽊棒、⼀个勺⼦、⼀盒纸屑、⼀个操作盘、三块画板、PPT。
2、学具准备:三盒不同材质的纸屑,四个空盒⼦、三⼗个操作盘、三⼗把尺⼦、便利贴。
3、场地准备:⼩⼀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师:⼩朋友们⼤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师,⼩朋友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我们班的⼩朋友真有礼貌! 3、师:今天除了客⼈⽼师来到了我们班,还有⼀位客⼈也来了,⼩朋友们看⼀看他是谁。
(出⽰装有纸屑的盘⼦。
) ⼆、基本部分。
1、幼⼉⾃由探索,把⼩纸屑放回盒⼦⾥。
(1)师:纸屑宝宝迷路了,想要我们班的⼩朋友帮他回到绿⾊的房⼦⾥,⼩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我们班的⼩朋友可真热⼼!在帮助纸屑宝宝的时候⼩朋友们也要注意,不要把纸屑宝宝落在地上。
现在请⼩朋友们到桌⼦旁⽤⼩尺⼦帮助纸屑宝宝回到他绿⾊的家⾥。
(3)幼⼉站在桌⼦旁⾃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是⽤什么⽅法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
(4)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朋友都想出了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法。
现在有哪位⼩朋友想给⼤家分享⼀下你的⽅法? (5)教师提问两到三个⼩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间的摩擦现象。
2.能够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3.能够简单运用摩擦起电的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二、教学准备:1.班级实验器材:塑料笔杆、气球、羊毛布、金属钥匙等。
2.教具:投影仪、幼儿科普绘本资料、课件视频等。
3.个人物品:绳子、磁铁、木板等。
三、教学过程:A. 热身活动(10分钟)1.进入教室后,向幼儿展示一个充气的气球,并让他们猜想如何让气球贴在身上,引导幼儿通过摩擦产生的静电来进行解答。
B. 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通过视频、科普绘本资料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探究,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对摩擦起电的原理进行简单阐述。
通过拉伸气球、用气球摩擦头发等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摩擦过程中的电荷转移和静电引力。
C. 实验探究(30分钟)1.首先通过“静电吸铁”实验,教授幼儿如何利用摩擦起电原理制造静电并吸附铁屑。
引导幼儿通过试验推理出摩擦起电的重要性和实际用途。
2.然后利用金属钥匙、羊毛布等通过较大的摩擦力制造的摩擦起电,向幼儿讲解静电的强弱和存留时间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知识点。
D. 课堂反思(10分钟)1.教师依次询问学生对本节课授课情况、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操作,以体现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
四、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主动性强,积极参与实验,理解和兴趣都得到了提高,并且能够在课后通过观察、实验起手等方式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1.教师语言表述适合幼儿,场景生动,幼儿理解起来易于 && 掌握。
2.针对幼儿天生缺乏耐心、容易分心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互动提问、小游戏等方式使幼儿保持专注。
3.教学过于强调幼儿对实验器材的操作,没有很好的贴合幼儿实质性的认知。
今后教学中可加入更多的可视化示范、科学游戏等模式,让幼儿探究科学知识内容,并进行自己的实践操作。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1、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2、活动准备: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3、活动过程: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
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摩擦起电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科目:科学年级:中班教材:无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摩擦起电实验器材:塑料棒、棉布、小纸片、头发。
2. 实验记录表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导入前,请先与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拓展活动课程内容,如静电球、带电气球等。
2. 引导学生描述这些现象: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物体之间发生摩擦时,有时候会有电火花的现象呢?这是怎么回事呢?Step 2:展示和实验(15分钟)1. 展示物品:塑料棒、棉布、小纸片、头发。
2. 向学生解释:塑料棒和棉布分别代表两种材料,你们可以用棉布摩擦塑料棒,然后把塑料棒接近小纸片或头发,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3. 让学生用棉布摩擦塑料棒,然后尝试用塑料棒靠近头发或小纸片,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Step 3: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观察和记录完实验现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察结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之后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3. 解释:摩擦时,物体表面的分子会发生移动,使得物体带有电荷,当带电物体靠近没有电荷的物体时,会发生电荷转移,造成摩擦起电的现象。
Step 4: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尝试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起电实验。
2. 提问:你们能找到其他两种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吗?你们觉得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发生呢?为什么?Step 5:结语(5分钟)1. 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鼓励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兴趣。
3. 回顾实验,复习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1. 科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因此本节课重点放在实验和观察上。
2. 在实验环节,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摘要:本教案以“摩擦起电”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摩擦实验,探究摩擦引起静电现象的原理,并引导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并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塑料棒、橡皮球、丝绸布、羊毛布等。
2. 实验环境:安全、整洁、通风的实验室。
3. 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确保教学秩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塑料并使其带电等。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会带电?2. 实验操作:(1) 实验一:塑料棒带电实验。
- 实验目的:观察塑料棒摩擦后带电的现象。
- 实验步骤:用丝绸布擦拭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小纸片或橡皮球等物体,观察现象。
- 实验结果:塑料棒带电时可以吸引小纸片或橡皮球等。
- 实验分析:通过擦拭,丝绸布和塑料棒发生了摩擦,产生了静电现象,使塑料棒带电。
(2) 实验二:羊毛布带电实验。
- 实验目的:观察羊毛布摩擦后带电的现象。
- 实验步骤:用羊毛布擦拭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小纸片或橡皮球等物体,观察现象。
- 实验结果:羊毛布带电时可以吸引小纸片或橡皮球等。
- 实验分析:通过擦拭,羊毛布和塑料棒发生了摩擦,产生了静电现象,使塑料棒带电。
3. 活动探究: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探索摩擦起电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 设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擦拭方式对起电效果的影响。
- 实施实验: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和不同擦拭方式对起电效果的影响。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起电的应用场景,并讨论其原理和实际意义。
- 静电喷涂:简要介绍静电喷涂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摩擦起电的例子及教案
摩擦起电的例子及教案。
为了更好地说明摩擦起电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展示和探讨。
下面是几个摩擦起电的例子及其教学教案。
一、金属球的摩擦起电金属球是一个很好的用来展示摩擦起电现象的工具。
通过摩擦球体和绸子或羊毛,可以让学生观察到金属球的带电现象。
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份教案,供参考。
教学目标:1、观察金属球的摩擦起电现象。
2、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
3、深化学生对静电的认识和了解。
教具材料:绸子或羊毛、金属球(如钢球或铜球)。
教学过程:1、将金属球悬挂在桌子上,用羊毛或绸子擦拭球体,观察球体变化。
2、让学生深入思考:球体是如何带电的?为什么会带电?3、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当羊毛或绸子与金属球接触擦拭时,金属球表面的电子会因为外部环境与另一种物质的接触而被转移,留下的属性更强的正电子留在球上,导致电荷不平衡,即积累了带正电的荷电。
4、请学生进一步观察,当另一物体接触球体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发现:球体在接触过程中,会将一部分荷电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两者最终带电的数量不变。
5、通过总结讲解,让学生深化对摩擦起电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静电学观念的掌握。
二、木头被磨成粉末的摩擦起电木材的摩擦起电现象也是经典的例子之一,它的表现形式是把木头磨成细粉后,再用羊毛或绸子擦拭,就会发现木粉会产生类似带电的现象,跳跃和吸附效应很突出。
以下是木头被磨成粉末的摩擦起电的教案,供参考。
教学目标:1、观察木头磨成细粉后的摩擦起电现象。
2、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
3、深化学生对静电的认识和了解。
教具材料:木板、羊毛或绸子、塑料袋。
教学过程:1、将木板磨成细粉末,放在塑料袋里。
2、用羊毛或绸子擦拭塑料袋中的木粉,观察木粉的变化。
3、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当羊毛或绸子与木粉末擦拭时,产生摩擦力,促使木粉末分散并且摩擦产生荷电,正电子留在木材颗粒上,导致木粒带正电。
4、请学生进一步观察,当羽毛等物品靠近袋子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发现:袋子的内侧木材颗粒会吸附在羽毛等物品上,如同电子转移进达正离子的原理,演示物品带负电,将背靠的木材粒“锁定”在自己的表面,导致物品带电,粒子无法自由转移。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摩擦起电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学会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一根塑料棒。
2. 教学PPT。
3. 实验操作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验操作台上的气球和塑料棒,引导幼儿思考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2. 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起电的原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摩擦起电的过程。
3.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气球和塑料棒相互摩擦,观察气球是否会产生静电。
4.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和塑料棒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总结: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增强亲子互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布置一个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3. 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生活实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对于幼儿在课后作业中发现的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发现并感受摩擦运动带来的光、热、声、电、动等现象。
3. 掌握常用摩擦电材料和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积累物理学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摩擦电现象及应用。
2. 了解静电的产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启发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摩擦电现象,学习知识。
2. 教学游戏法将学习过程转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介绍课程主题,并通过图片等引导幼儿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摩擦电现象。
比如:用毛巾摩擦橡皮擦,再用橡皮擦挤降落伞;用羊毛布摩擦塑料吸铁石,再用吸铁石挤砰!玩玩具车等。
3. 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组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了解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比如:站在羽绒衣上却不能流露所想要的,该怎么办?触摸静电,直流电和另一端连接调低的电子琴。
4. 讲解活动(10分钟)老师给幼儿普及学科知识,讲解摩擦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静电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比如:处理吸铁石静电,正确处理身体带来的静电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收集幼儿感受和体会。
并给幼儿家长贴有关知识的宣传画。
六、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运用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培养探求、发现、思考、实践的能力。
2. 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时间安排需要统筹,以免过于拖延学习进度。
(3)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学习更加有趣而且更有效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篇一: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师考核课教案评价与反思:【篇二: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活动对象:中班活动领域:科学活动目标:1、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摩擦起电小实验3、对摩擦起电现象感兴趣活动准备:塑料尺、梳子、塑料吸管、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各4个;碎纸屑若干;记录表(大表1个,小表8个。
)活动过程:1、教师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兴趣看!这是一个塑料尺子,这里还有一些纸片,老师要把这纸片吸起来。
(偷偷的用尺子在呢绒布(毛衣)上擦一擦),用尺子吸纸片。
师:老师的小魔术变完了,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纸片被吸了起来。
)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2、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尺子和小纸片,我们一起试一试。
(1)分发尺子、碎纸屑。
做小魔术的时候,看到纸片掉到地上要马上捡起来。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哟,别灰心,老师可是一个有名的魔术师,让我来教你们吧!(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边说边做:尺子毛巾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那大家一起念动咒语变身小魔术师吧。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之前你们的尺子没有吸上小纸片,而尺子和毛巾摩擦之后就会将小纸片吸起来呢?师:原来当尺子和毛巾反复摩擦后形成了静电,尺子就把纸片吸了起来。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师:小朋友们记住了吗?尺子和毛巾摩擦之后产生了什么呀?静电师:这种现象叫什么啊?摩擦起电3、出示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会起静电出示其他材料,猜测哪些材料会起静电,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还有一些材料也想和小纸片做好朋友,他们也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吸起小纸片。
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梳子、塑料吸管、木质铅笔、不锈钢筷子、橡皮小朋友们猜一猜哪些材料可以吸起小纸片呢?4、分组实验,探究哪些材料能吸起纸片,产生摩擦起电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物体摩擦起电的概念;2.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3.能够初步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1.“小松鼠动手玩”教具盒子;2.磨擦棒、羊毛球、塑料球等实验材料;3.计时器、小黑板等教学用具。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塑料棒摩擦在头发上,你发现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可以试着摩擦一下自己的头发,看看是否有静电现象发生。
2. 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关于摩擦起电的概念,创设多种场景,比如橡胶拖鞋与地面摩擦、玻璃棒摩擦丝绸等等,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3. 实验探究(3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磨擦棒和羊毛球,问学生谁知道如何产生静电?引导学生摩擦两种材料,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枚塑料球,让学生先握住塑料球,然后用磨擦棒在球的表面擦一下,再将磨擦棒拿开,球上出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老师将羊毛球和磨擦棒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观察发现。
4.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规律探究(1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用磨擦棒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摩擦,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实验结果和规律,帮助学生巩固对“摩擦起电”的概念和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并初步探究了摩擦起电的规律。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时间安排紧张,需要更好地平衡时间和内容;实验中需要老师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并注重实验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理解科学知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摩擦可以引起静电现象。
2.掌握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
3.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玻璃棒、丝质布、塑料勺、羊毛。
2.实验器材:玻璃棒、丝质布、塑料勺、羊毛。
3.PPT课件:摩擦起电实验过程图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观察实验:教师用玻璃棒摩擦丝质布,然后将丝质布靠近小纸片看到纸片被吸引。
教师解释这是静电吸引作用,引出摩擦起电概念。
2. 实验操作1.小组合作实验:分发玻璃棒和丝质布,让学生体验摩擦起电过程,观察相关现象。
2.组织讨论:请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摩擦起电的规律。
3. 实验拓展1.实验比较: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物体进行摩擦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带电后的现象,并进行比较分析。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如何减少静电产生等问题。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摩擦起电知识。
五、教学反思1.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问题引导: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3.资源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六、延伸拓展1.可与静电粘贴、静电风铃等实验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认知。
2.可以制作科普小册子,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摩擦起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尺、绸布、气球、泡沫板、小纸片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谈谈对摩擦起电的了解,引发幼儿兴趣。
2.展示PPT,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二)实验探究1.实验一:塑料尺与绸布摩擦a.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把塑料尺和一块绸布。
b.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塑料尺与绸布摩擦,观察塑料尺是否吸引小纸片。
c.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2.实验二:气球与头发摩擦a.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个气球。
b.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气球与头发摩擦,观察气球是否吸引小纸片。
c.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3.实验三:泡沫板与绸布摩擦a.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块泡沫板和一块绸布。
b.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泡沫板与绸布摩擦,观察泡沫板是否吸引小纸片。
c.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四)拓展活动1.邀请幼儿谈谈在生活中遇到的摩擦起电现象,如:衣服静电、梳子静电等。
2.组织幼儿进行“摩擦起电小实验”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利用摩擦起电现象完成有趣的实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辅导,确保幼儿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学习摩擦起电原理,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
3.能够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丝绸布、玻璃杯、鹅毛、实验台2.实验道具:塑料棒、玻璃棒、小铁片3.课件:有关电的基本概念和摩擦起电实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具体详见教师工作手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应该先让孩子们了解电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等等。
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电的神奇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验部分第一步:玻璃棒与丝绸布的摩擦起电1.把玻璃棒用一块丝绸布擦拭10次,接着用玻璃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玻璃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玻璃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丝绸布用手搓成团状,再把团状的丝绸布放到小铁片下方,与玻璃棒摩擦。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
5.可以通过观察以上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了解到摩擦起电的原理。
第二步:塑料棒与鹅毛的摩擦起电1.把塑料棒用一个鹅毛擦拭10次,接着用塑料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塑料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塑料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塑料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鹅毛和塑料棒同时靠近小铁片下方,再与小铁片摩擦。
鹅毛受到塑料棒摩擦电荷的激励,即摩擦起电。
3. 结论部分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是:物体表面的电电子通过摩擦跃迁到摩擦物表面形成电荷形成摩擦电。
2.摩擦起电和小电灯泡的实验,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电的应用场景,帮助孩子们建立电的概念。
4. 反思总结通过对本次科学实验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小班幼儿园还是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视觉、听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尝试把抽象、缥缈的概念化简,以生动、形象、鲜活的内容来教授科学知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手抄报或PPT,内容包括:
-摩擦起电的定义和实质。
-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实例及其应用或防治方法。
4.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摩擦起电现象在科技或工业中的应用,并尝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想法。
c.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质疑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b.设计电荷相互作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导语】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为⼤家准备了幼⼉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摩擦起电》教案1 活动⽬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的发现并表达⾃⼰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纸屑,塑料勺⼦,⼩⽑⼱⼈⼿⼀份。
2.塑料⽔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记录单⼈⼿⼀份。
3.蝴蝶、花若⼲。
活动过程: (⼀)教师出⽰⼩纸⽚,引导幼⼉讨论。
1.教师:⽼师的盒⼦⾥有许多的⼩纸屑,这⾥还有⼀把⼩勺⼦和⼀块布,如果我把勺⼦在布上摩⼀摩,再把勺⼦靠近⼩纸屑,你觉得会发⽣什么事情? 2.幼⼉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的意见。
(⼆)教师引导幼⼉分组进⾏尝试。
1.教师:刚才⼩朋友猜想了⼀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试,看看到底会发⽣样的事情?(幼⼉第⼀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师这⾥还准备了⼏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布摩擦后也能吸⽓⼩纸屑? A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B猜⼀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C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就打叉 4.幼⼉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交流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朋友⽤哪些材料吸起⼩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幼⼉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结: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体的哪些地⽅摩擦后也会产⽣静电?《摩擦起电》教案2 设计背景: 天⽓⼲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们进⾏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惊呼:“哇!有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引言:本次科学活动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探究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将会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一、活动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金属勺、塑料梳子、布、塑料袋。
2.场地准备:教室或室外活动区域。
三、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冬天会有电火花?”2.讲解: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原因。
通过用布擦拭金属勺,然后将勺子靠近小纸屑或其他细碎的物体,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让幼儿亲自操作去感受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
3.观察和实验: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金属勺并观察,然后将布擦拭金属勺,再次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4.讨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为什么金属勺被擦后会有火花?”,鼓励幼儿回答并尝试解释。
5.延伸实验:可以让幼儿用梳子梳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片,观察是否会有火花。
6.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现象,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回顾和反思。
四、教师反思:通过这次科学活动,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同时,幼儿在团队合作和分享方面也有了很好的表现。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幼儿容易分心,没能完全专注于观察和实验。
在后续活动中,应该注意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引导和关注。
另外,通过延伸实验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1.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掌握摩擦起电过程中带电物质的特点;
3.通过亲自实验,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 教学资源
1.扎实平滑的直板木棒、绒布、毛线;
2.手电筒;
3.干净的桌子。
3. 教学步骤
3.1 导入环节
•利用手电筒,演示如何制造电力,并简要介绍电的概念;
3.2 实践环节
1.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利用示意图进行图解;
2.教师让幼儿们分组,每组给出一根直板木棒和一块绒布,让幼儿们在绒布上摩擦木棍10次以上;
3.同组幼儿将摩擦的木棍轻轻放在干净桌子上,再将毛线移到木棍附近,观察毛线与木棍之间是否有吸附珠珠的情形;
4.让各小组交换木棍并重复实验,比较发现,木棍摩擦后只有少量的珠珠被吸附。
3.3 总结环节
1.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们认识到现象的本质;
2.教师让幼儿们总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让孩子们在自然界发现类似的知识;
3.家庭作业中,让幼儿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摩擦起电的现象,比如用橡皮擦擦拼音卡片的现象等。
4. 反思及改进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摩擦起电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增加更多的补充材料,如画面、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幼儿们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上再次强调和加深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探索。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笔每人一支,碎纸屑,双色纸,泡沫渣,毛线头、小石头、树叶等材料分组准备好。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
——师:
二、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1、分发尺子,每人一把,分发碎纸屑,每组一包。
教师出示尺子,碎纸屑,让幼儿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用尺子把碎纸屑吸起来,幼儿分组活动,要注意及时提醒幼儿千万不要把碎纸屑掉在地上,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呦!别灰心!你们知道吗?老师可是一个有名的魔术师,现在就让我这个大师来给你们变这个魔术吧!
3、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边做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
4、幼儿再次分组做实验,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情况。
让实验成功的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并及时表扬。
5、再由失败的幼儿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点名其他幼儿帮助他完成实验并说一下为什么会失败。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这样才是聪明宝宝,并对上前来帮助完成实验的幼儿提出表扬,强调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三、第二次分发活动材料(大块厚卡纸,泡沫渣,细羽绒,毛线头,小石子)。
1、幼儿分组活动,看看摩擦过的尺子除了吸起纸屑,是不是还可以吸起其它东西,教师巡回指导。
2、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摩擦后的尺子都可以吸起什么东西?又有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3、和幼儿共同小结,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毛线头,泡沫渣、细羽毛等东西,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四、组织比赛看看哪个小朋友可以用尺子吸起更多的东西。
找几名幼儿上前,通过摩擦起电的方法吸起纸屑,最后教师评判结果,提问获胜的幼儿是怎样做的,从而引导幼儿得出摩擦速度快一点,时间长一点,吸起的东西也会多一点。
对获胜的幼儿予以奖励,勉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摩擦起电,那今天回家试试看你的家里面还有那些东西可以被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