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_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静电的力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精选3篇(一)【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能够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塑料棒、小块纸、丝绸布、漆皮细铁丝。
2. 课件、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师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脱掉毛衣的时候会看到火花或感到电的刺痛呢?Step 2:呈现实验现象通过图片、课件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用塑料棒摩擦丝绸布,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Step 3:实施实验将塑料棒用丝绸布进行摩擦,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同时,可以反复摩擦,观察起电现象是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Step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Step 5: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形式的摩擦起电实验,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探索。
Step 6: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对摩擦起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而且在实施实验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观察、探索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时表现得较为肤浅,不能准确地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学生的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实施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和引导,深入分析摩擦起电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教案名称: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或复习静电。
2.理解静电的成因及相关现象。
3.通过察看设计试验,探究摩擦带来的电荷移动。
教学重点:把握摩擦起电原理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试验加深对“摩擦电荷转移”的理解教学资源:白板、笔、试验器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让孩子们轮番用木棒搽充电箱体验搽沾带来的转化。
2. 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简要了解他们知道的摩擦电与摩擦电荷转移的常识。
二、探究1. 分成三组,每组一个试验模型。
为了制造摩擦的效果,我们需要用鼓槌和海绵,先让孩子们来一个摩擦,然后他们可以接着玩这个试验。
2. 鼓槌只贴着容器边缘摩擦,然后将其移开。
3. 让孩子们察看一下容器内的情况,是会有现象显现的,他们怎么看。
4. 幼儿可以在试验时尝试用纸质或塑料等不同材料摩擦,在察看转移情况时也可以通过Ampere计算机揭示当前试验箱的实时电量。
三、总结1. 对摩擦电荷的某些常见表现进行讲解,例如:吸引、推开、颤抖等。
2. 分组打开讨论,每构成员自行发挥,提炼出把握的重点。
3. 让孩子本身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教材和老师的表达之中。
四、拓展1. 在教室中安装一块板子,然后在板子上滑动托盘,看看能否产生电荷。
2. 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多而杂的摩擦试验,例如摩擦发动机、灯泡发光试验等,让他们了解摩擦电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反思:此次摩擦试验活动能够加深幼儿对静电的学问把握,通过手动操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学习喜好的培育,磨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述和综合运用本领,同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但需要注意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和测量,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十种现象的性质和本质。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2. 安全使用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一根毛皮,一根塑料尺。
2. 湿纸巾、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后会发生电。
2. 实验: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的性质变化。
3. 探索:幼儿分组进行探索,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结果。
4. 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幼儿讲解实验过程和发现。
5.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6.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纸、静电喷雾等。
7. 安全提示:教师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触摸摩擦起电的物体,以免发生触电。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摩擦起电。
9.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引导幼儿回收实验材料,结束课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述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和在生活中发现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摩擦起电及相关科学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摩擦起电现象。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害,避免使用有毒或易燃物质。
2. 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要确保幼儿远离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工具,遵循实验规程。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静电学;•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遇到摩擦起电。
3. 教学准备•静电仪;•不同材料的物品。
4. 教学过程及课堂设计4.1 自我介绍老师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与学生互动。
4.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摩擦起电。
拿出一块玻璃板和一块丝绸布并将它们靠近并擦拭,然后将静电仪放在玻璃板附近,让学生观察仪器的读数。
4.3 讲解静电学的概念向学生简单讲解静电学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与另一物质相摩擦后,物体上所带电荷的现象。
4.4 摩擦起电实验将教师准备好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如塑料、橡胶、丝绸、棉布、金属等)分组,每组挑选一种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们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品带电,并观察其变化。
同时请学生把实验过程记录到自己的实验笔记里。
4.5 整理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学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讨论与汇报。
4.6 总结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如电灯亮起、柿子洗衣机脱水等等。
4.7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摩擦起电的应用实例,并结合今天学到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写一篇短文介绍其中一个应用实例。
5.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实验的方式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讲解了静电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摩擦起电,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原理。
此次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和探究精神,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和总结。
同时,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丰富了课堂内容。
总体上,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而教师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的培养方面,但在教学设计、实验方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实验:用橡皮棒摩擦沙发、塑料杯等物体,观察是否起电,并测量电荷大小
3.静电的应用:如静电手、静电贴等
教学步骤:
教师引入摩擦起电的概念和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后会产生电荷。
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进行实验示范:用橡皮棒摩擦沙发或塑料杯,然后用电荷计测量是否起电,观察电荷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电荷大小。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讨摩擦起电的应用,如静电手的原理、静电贴的使用等。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能
否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是否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演示、小组合作实验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是否能给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的选择和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地检验和验证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是否有明确的引导和总结。
根据上述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方法,有效地观察和获取数据;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兴趣、培养好奇心。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时间: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擦在衣服上的气球,梳子梳出头发上的静电等等,从而引出“摩擦起电”这个知识点。
2.探究过程(时间:25分钟)2.1布教法实验将两块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用细毛刷沾取培养皿内并在鼓上轻轻一晃,观察小香木屑是否有运动,并比较运动大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小香木屑受到的影响不同,可以引出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
2.2小球衣实验拿一个绸布和一个薄毛巾,分别对一个小球衣进行摩擦,观察小球衣被拉近或推开的情况,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另外一些不同的物体进行测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体摩擦后,会对其他物体产生不同的电荷作用力。
2.3摩擦实验老师出示金属地球仪和玻璃棒,并用手摩擦玻璃棒,让玻璃棒带电。
然后把玻璃棒靠近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粘糊糊物也就因静电作用,跑到手上了。
让学生自己尝试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2.4探讨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帮助学生发现摩擦电起荷的奥妙,并对电荷产生的规律产生更深的认识。
3.巩固与拓展(时间: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讲述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并分享实验中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反思1.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具,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摩擦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亲手进行实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3.分享反思和感悟,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幼儿园学前_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静电的力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活动名称:《摩擦起电:静电的力量》年龄段:大班领域:科学领域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的力量和有趣。
2.能大胆提问,猜测、推理、动手实验并尝试反思。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区角中玩摩擦起电,尝试各种材料井记录自己的发现。
2.物质准备:易拉罐、星星玩具、静电球等。
活动过程:一、分享交流已有经验——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发现1.分享:区角里的这些材料都能吸起来吗,说说你们的发现。
2.小结:气球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让气球吸起一些小的轻的东西,真有趣。
二、游戏体验拓展经验——两次游戏感受并运用静电的力量【游戏一】易拉罐跟着滚——感受静电的力量。
1.提问:摩擦产生的静电能吸起轻的小的东西,那么吸易拉罐会怎样?2.猜测:每位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
3.实验:仔细看,有新发现的来调整你的想法。
4.反思交流提问: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和你们猜想的一样吗?小结:易拉罐比起纸片要大一些重一些,但是当把易拉罐躺下来,它能跟着气球滚动,看来摩擦产生的静电真是有力量。
【游戏二】小星星动起来——运用静电的力量1.提问:小星星停在吸管上,如果请静电来帮忙,能不能不碰到小星星,小星星自己动起来呢?2.猜测:气球放在小星星的什么位置,小星星会怎么动?3.实验:摩擦气球,反复尝试,让小星星动起来。
仔细观察小星星是怎么动的。
4.反思交流:提问:气球放在小星星什么位置,小星星是怎么动的?和猜想的一样吗?小结:摩擦产生的静电真的很有力量,气球放的位置不一样,小星星动的样子也不一样,有的时候跟着气球旋转,有的时候跟着气球上下移动,真有趣!三、打开视野留疑延伸——了解运用静电的发明体会静电的神奇。
【拓展视野】运用静电的小发明静电球。
静电不但有趣,而且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科学家运用静电还有很多发明如静电空气净化等,静电的世界太神奇了!【延伸任务】任务:有的时候静电也会给人类带来麻,比如有时候握手会产生静电,找一找预防静电的小方法。
学前班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少儿园大班教学设计《摩擦起电》含反省活动目标:1.让少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勇敢猜想和仔细考证的科学研究过程。
3.激发少儿对科学的兴趣。
4.愿意勇敢试试,并与伙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伙伴、老师互动,喜爱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想。
教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方法能够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发问:假如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达成方才的任务吗?2.请个别少儿上来试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本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能够吸起小纸片,这类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试试用不一样资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资料,少儿逐个认识。
2.介绍记录表,指引少儿猜想并记录。
3.少儿实验并记录。
4.指引少儿叙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省: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察看、研究、猜想、考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经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勇敢猜想和仔细考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
可是,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方,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没有对孩子的回答赐予一定。
在此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指引孩子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少儿间的沟通。
幼儿园学前摩擦起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材分析《摩擦起电》这节活动选自大班上册的一节活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其中有“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教育目标中指出,大班幼儿应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因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如在玩滑梯时,手触碰到滑梯,幼儿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被“电”了一下,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吸起来了等,孩子们对这些都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
因而,“摩擦起电”这一活动,正是从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出发,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的。
通过创设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这些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
这个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符合新《纲要》中关于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方法能力等角度预设了以下活动目标:1.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 大胆猜想、认真验证,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摩擦起电小实验。
3.感知现实生活中的静电,对摩擦起电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活动难点:大胆猜想、认真验证,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摩擦起电小实验为了达成活动目标,突破活动难重点,活动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
在活动一开始,我以魔术导入,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如何用塑料管让易拉罐动起来,但是塑料管却不能碰到易拉罐。
孩子们对这一问题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绞尽脑汁地大胆猜想,并进行尝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现象。
2.掌握摩擦起电的条件和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包括羊毛布、塑料杯等。
教材包括图片和小动画视频。
2.幼儿准备:幼儿园大班学生。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摩擦起电。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吗?举个例子来说说。
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摩擦就是两样东西互相摩擦的过程,比如我们用手摩擦头发、用脚摩擦地面等。
那么,你们知道摩擦有时候会有什么特殊的现象吗?学生:(回答)教师:对,就是摩擦会产生静电!你们有没有见过和静电有关的现象呢?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新知(20分钟)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动画视频,了解一下静电的概念和特点。
请大家认真观看。
(播放小动画视频)教师:通过视频,我们知道静电就是物体上的电荷不平衡。
那么,什么样的条件下物体才会起电呢?学生:(回答)教师:对!干燥的天气、物质的种类等都会影响物体起电。
现在,我拿来一块羊毛布,请你们摩擦一下手,然后用手碰一碰别人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用羊毛布摩擦手,再互相碰一碰)教师:看到了吗?摩擦之后,你们的手会感觉到一些不舒服,这就是产生了静电。
摩擦是一种很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
3.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我们刚才了解了摩擦起电的一些原理,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用不同的物品能不能起电。
(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个塑料杯,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教师:首先,你们摩擦一下塑料杯,然后将塑料杯放在水龙头出水的位置上。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操作)教师:你们看到了吗?水流被塑料杯吸引过去了,这是因为塑料杯起了静电的作用。
现在,你们可以尝试用羊毛布、塑料袋、塑料球等不同的物品来进行摩擦实验,看效果是否一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静电的力量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的力量【设计思路】活动来源于低结构摩擦起电的探索活动,从静电现象的发现到静电力量的体验,再转换到运用静电的发明,最后再次回到低结构中,高低结构的转换中凸显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
通过两次探索活动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预测猜想、试验发现、分享交流的完整过程,打破已有经验感受静电的力量,以及思维的调整和指向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和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的力量和有趣。
2. 能大胆提问、猜测、动手实验,尝试让易拉罐动起来的各种方法。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在区角中玩过摩擦起电,尝试使用过多种材料(纸片、树叶等),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2.物质准备:易拉罐、气球、PVC管、塑料玩具、静电球等。
【活动过程】一、分享交流已有的经验1.分享:区角的这些材料摩擦后都能被吸起来吗?说说你们的发现。
2.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经验。
3.小结:气球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让气球吸起一些小的、轻的东西,真有趣。
二、感受并运用静电的力量[游戏]易拉罐跟着走1.观察:我们发现摩擦产生的静电能吸起小的、轻的东西,这个易拉罐和以前吸起的东西相比有什么不同?2.提问:摩擦产生的静电能吸起轻的、小的东西,如果吸躺下来的易拉罐会怎么样?3.猜测:每位幼儿用投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
4.幼儿进行实验。
5.表达交流:说说你们的发现,和原来的猜想一样吗?6.再次尝试实验:如果用不同的工具,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分享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让易拉罐动起来的?和你猜想的方法一样吗?你把摩擦后的工具放在什么位置,才让易拉罐动起来?7.小结:(个别幼儿演示)摩擦产生的静电真的很有力量。
三、了解运用静电的发明,体验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1.拓展视眼“静电除尘”:静电不但好玩,而且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方便。
出示静电除尘掸子,它能快速清洁洒出来的面粉。
2. 拓展经验:静电很神奇,不但有趣,而且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四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幼⼉园⼤班摩擦起电教案 活动⽬标: 1、引导幼⼉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培养幼⼉对事物的好奇⼼,敢于探索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边”,产⽣在⽣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对幼⼉动⼿能⼒和思考能⼒进⼀步锻炼与提⾼。
活动准备: 吸管、⽓球、尺⼦、梳⼦、塑料盒、碎纸⽚ ⼀、变魔术(出⽰尺⼦,碎纸⽚) 教师⽰范:我有⼀⽀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
念咒语:磨⼀磨,擦⼀擦,变变变!——吸起碎纸⽚ 提问:刚刚⽼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了什么动作呢? ⼆、教师引导幼⼉分组进⾏尝试。
1、教师:刚才⼩朋友猜想了⼀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试,看看到底会发⽣样的事情?(幼⼉第⼀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 3、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吗?那裤⼦上呢?(幼⼉第⼆次操作) 4、多种材料的尝试:除了尺⼦外还有什么磨磨也会吸住碎纸⽚? (幼⼉第三次操作) 三、引导幼⼉交流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朋友⽤哪些材料吸起⼩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吸管和⽓球后可以吸起⼩纸屑? 活动⼩结: 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球、吸管和布摩擦后产⽣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因此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静电。
【篇⼆】幼⼉园⼤班摩擦起电教案 活动⽬标: 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每组放2个⼩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放碎纸屑。
每组放有与幼⼉⼈数相同的有机玻璃垫板(⽤积⽊垫起来⼀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在实验室,大班学生通过摩擦起电现象,发现有些物体会产生静电,认识到电的性质,更好理解天然界中的电磁性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电的性质,掌握摩擦起电现象;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力,理解和操作能力;
3、让学生对“电”有详细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1、材料:橡皮擦、空心球、手套、稻草、纱布等;
2、实验仪器:独立发电机、电极、電容器、继电器等;
四、教学实施
1、师说明:向学生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方法等;
2、实验操作:学生采取不同的材料,手持橡皮擦,让空心球
滚动在橡皮上,摩擦而产生静电;
3、检验结果:观察空心球是否摩擦出电荷,实验发现学生佩
戴纱布手套摩擦稻草时发出声音;
4、总结:教师总结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
生归纳有关电的性质;
五、教学反思
1、本次实验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电的性质,提升了学习兴趣。
2、本次活动让实践者锻炼了动手能力,加强了观察分析能力,
提高了实践能力。
3、本次实验活动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学生乐趣,拓宽学生视野。
4、本次活动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认识到电的性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学习摩擦起电原理,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
3.能够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丝绸布、玻璃杯、鹅毛、实验台2.实验道具:塑料棒、玻璃棒、小铁片3.课件:有关电的基本概念和摩擦起电实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具体详见教师工作手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应该先让孩子们了解电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等等。
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电的神奇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验部分第一步:玻璃棒与丝绸布的摩擦起电1.把玻璃棒用一块丝绸布擦拭10次,接着用玻璃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玻璃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玻璃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丝绸布用手搓成团状,再把团状的丝绸布放到小铁片下方,与玻璃棒摩擦。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
5.可以通过观察以上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了解到摩擦起电的原理。
第二步:塑料棒与鹅毛的摩擦起电1.把塑料棒用一个鹅毛擦拭10次,接着用塑料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塑料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塑料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塑料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鹅毛和塑料棒同时靠近小铁片下方,再与小铁片摩擦。
鹅毛受到塑料棒摩擦电荷的激励,即摩擦起电。
3. 结论部分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是:物体表面的电电子通过摩擦跃迁到摩擦物表面形成电荷形成摩擦电。
2.摩擦起电和小电灯泡的实验,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电的应用场景,帮助孩子们建立电的概念。
4. 反思总结通过对本次科学实验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小班幼儿园还是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视觉、听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尝试把抽象、缥缈的概念化简,以生动、形象、鲜活的内容来教授科学知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认知静电现象,了解摩擦引起静电的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发现电荷转移的规律;3.扩展学生科学知识,开拓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旧毛衣、家养小猫、塑料碗等;2.实验测试电极和电压表;3.老师的课堂讲解PPT。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导学生了解静电学科1.老师出示静电学科资料,介绍其基本概念并指出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电蓄电池充电、门把手的电击等。
步骤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静电现象2.老师的PPT介绍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常见的物体阴、阳电荷的区别。
3.带领学生通过黏贴磁铁在不同物体上的表现(吸引还是排斥),学生可以自己感受到物体上阴、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老师介绍静电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测试用电极、电压表等。
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5.老师为学生演示首个实验操作流程:1.预备实验物品:气球与旧毛衣2.摩擦产生静电电荷3.用电极测量气球上的电荷4.记录测量结果6.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是通过操作观察怎样摩擦不同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静电电荷,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7.老师提问学生进行实验质疑和结果分析,深入了解摩擦实验后产生的问题和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1.为什么反复用气球和旧毛衣摩擦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2.如何解释“半湿润毛巾”实验中产生的电荷?3.怎样才能控制实验数据的准确性?8.结合实验结果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问题,形成更深刻的学习理解和实验技巧。
步骤五:实验总结和反思9.在实验总结和反思阶段,让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验可行性的讨论和质疑。
同时鼓励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和错误。
最后,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今日所学习的东西,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用,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继续学。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摩擦起电实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意想不到的科学之美。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引言:本次科学活动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探究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将会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一、活动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金属勺、塑料梳子、布、塑料袋。
2.场地准备:教室或室外活动区域。
三、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冬天会有电火花?”2.讲解: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原因。
通过用布擦拭金属勺,然后将勺子靠近小纸屑或其他细碎的物体,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让幼儿亲自操作去感受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
3.观察和实验: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金属勺并观察,然后将布擦拭金属勺,再次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4.讨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为什么金属勺被擦后会有火花?”,鼓励幼儿回答并尝试解释。
5.延伸实验:可以让幼儿用梳子梳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片,观察是否会有火花。
6.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现象,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回顾和反思。
四、教师反思:通过这次科学活动,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同时,幼儿在团队合作和分享方面也有了很好的表现。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幼儿容易分心,没能完全专注于观察和实验。
在后续活动中,应该注意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引导和关注。
另外,通过延伸实验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神奇的力》,具体内容为“摩擦起电”。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通过实践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探索物体带电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物体摩擦后可以带上电荷。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物体带电的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发现摩擦起电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带上电荷,然后让气球接近墙壁,观察气球是否会吸附在墙壁上。
(2)幼儿操作:分组进行实践,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壁上?(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得出摩擦起电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观察玻璃棒是否能够吸引碎纸屑。
(2)让幼儿用塑料梳子摩擦气球,观察气球是否能够吸附在墙壁上。
(2)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摩擦起电2. 副物体带电的奥秘3. 板书内容:(1)摩擦起电现象(2)物体带电原理(3)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通过摩擦起电。
2. 答案:例如,梳子、衣服、纸张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让幼儿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思考:除了摩擦,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物体带电?(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幼儿熟悉的物体进行演示,如气球、梳子等。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神奇的力》,详细内容为“摩擦起电”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摩擦起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概念,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自来纸、电子秤、小灯泡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自来纸、电子秤、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壁上?”2.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3. 实验操作:(1)让幼儿分组进行摩擦起电实验,用气球、玻璃棒、丝绸等物品进行摩擦,观察摩擦后的现象。
(2)让幼儿用电子秤称量摩擦后的气球和玻璃棒,观察重量变化。
(3)将摩擦后的气球靠近小灯泡,观察是否能使小灯泡发光。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摩擦起电2. 内容:(1)摩擦起电概念(2)摩擦起电原理(3)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晚上洗澡后,用毛巾擦拭身体,毛巾和皮肤摩擦后,毛巾会吸附在身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1设计背景:天气干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子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子惊呼:“哇!有电。
好麻!”但是孩子们都说不清“电”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自己会被电到?为什么夏天不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秋天和冬天却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这样的摩擦起电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时常地出现,孩子们也产生了各种的疑问,所以针对这一客观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我想引领孩子们去思考、探究,发展孩子的科学的探索能力,感受奇妙地自然现象。
以下是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探索: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请幼儿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与教师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纸片“小蛇”,教师与幼儿分别用塑料牙刷吸引纸片“小蛇”。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与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叫醒“小蛇”?2、教师揭示:因为老师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使塑料牙刷上带上了静电,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老师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请幼儿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一会儿,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出示材料,引发幼儿猜测,并尝试实验操作。
1、向幼儿出示材料盒,请幼儿观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导幼儿猜测: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会儿是否会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1)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2)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3)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4)用摩擦过的签字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5)用摩擦过的水彩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6)用摩擦过的木质铅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7)用摩擦过的橡皮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摩擦起电:静电的力量》
年龄段:大班
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的力量和有趣。
2.能大胆提问,猜测、推理、动手实验并尝试反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区角中玩摩擦起电,尝试各种材料井记录自己的发现。
2.物质准备:易拉罐、星星玩具、静电球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已有经验——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发现
1.分享:区角里的这些材料都能吸起来吗,说说你们的发现。
2.小结:气球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让气球吸起一些小的轻的东西,真有趣。
二、游戏体验拓展经验——两次游戏感受并运用静电的力量
【游戏一】易拉罐跟着滚——感受静电的力量。
1.提问:摩擦产生的静电能吸起轻的小的东西,那么吸易拉罐会怎样?
2.猜测:每位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
3.实验:仔细看,有新发现的来调整你的想法。
4.反思交流
提问: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和你们猜想的一样吗?
小结:易拉罐比起纸片要大一些重一些,但是当把易拉罐躺下来,它能跟着气球滚动,看来摩擦产生的静电真是有力量。
【游戏二】小星星动起来——运用静电的力量
1.提问:小星星停在吸管上,如果请静电来帮忙,能不能不碰到小星星,小星星自己动起来呢?
2.猜测:气球放在小星星的什么位置,小星星会怎么动?
3.实验:摩擦气球,反复尝试,让小星星动起来。
仔细观察小星星是怎么动的。
4.反思交流:
提问:气球放在小星星什么位置,小星星是怎么动的?和猜想的一样吗?
小结:摩擦产生的静电真的很有力量,气球放的位置不一样,小星星动的样子也不一样,有的时候跟着气球旋转,有的时候跟着气球上下移动,真有趣!
三、打开视野留疑延伸——了解运用静电的发明体会静电的神奇。
【拓展视野】运用静电的小发明静电球。
静电不但有趣,而且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科学家运用静电还有很多发明如静电空气净化等,静电的世界太神奇了!
【延伸任务】
任务:有的时候静电也会给人类带来麻,比如有时候握手会产生
静电,找一找预防静电的小方法。
【学情分析】
从大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好奇心强,科学活动深受孩子们喜欢。
本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是静电,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静电的现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主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
既让幼儿获得有关静电的一些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用书》大班上学期主题五《什么联络你我他》。
静电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静电的现象,让大班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主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
既让幼儿获得有关静电的一些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本节活动来源于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摩擦起电的探素活动,孩子们通过玩中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并大胆的猜想认真验证自己的发现,
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的力量和趣味性。
从静电现象的发现到静电力量的体验,孩子们能大胆提问,猜测、推理、动手实验并尝试反思。
再转换到运用静电的发明,最后再次回到低结构中,高低结构的转换中凸显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
通过两次探素游戏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预测猜想,试验发现,反思交流的完整过程,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玩科学过程中,打破已有经验,感受静电的力量,以及思维的挑战和乐趣,不断激发幼儿探究兴题和探究精神。
【课后反思】
以省编教材大班(上)科学领域活动《摩擦起电》为参考, 静电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静电的现象,让大班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本节活动来源于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摩擦起电的探素活动,活动开始先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发现,抛出一个问题“区角里的这些材料都能吸起来吗,说说你们的发现。
”孩子们积极分享,教师小结气球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让气球吸起一些小的轻的东西,真有趣。
这一环节完整的帮助幼儿交流学习相关经验,起到了铺垫作用。
孩子们通过玩中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并通过实验大胆的猜想认真验证自己的发现,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的力量和趣味性。
这一环节通过游戏“易拉罐跟着滚”和“小星星动起来”两次游戏感受并运用静电的力量,从静电现象的发现到静电力量的体验,孩子们能大胆提问,猜测、推理、动手实验并尝试反思。
最后再次回到低结构中,高低结构的转换
中凸显了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
通过两次探素游戏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预测猜想,试验发现,反思交流的完整过程,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玩科学过程中,打破已有经验,感受静电的力量,以及思维的挑战和乐趣,不断激发幼儿探究兴题和探究精神。
活动最后再转换到运用静电的发明,运用静电球、静电空气净化器等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活动有一个完美提升。
总之整个活动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在愉快的轻松地氛围中参与活动,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我感到科学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