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教学设计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
2023摩擦起电教案六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1、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2、活动准备: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3、活动过程: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
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摩擦起电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幼儿园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开始认真学习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可爱、好奇心强,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个具体的教学背景下,我们将开展一个科学实验:摩擦起电的教学活动。
这个活动将着重让孩子们学习摩擦起电的知识,并让他们亲身进行DIY实验,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表现现象;2.能自己动手DIY制作实验工具,学习摩擦起电的方法;3.能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点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先让孩子们了解电,电的表现形式和电的危害等现象,让孩子对电产生兴趣,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接下来所学的知识。
2.引导问题让孩子观察实验现象,引导问题让孩子自己发现并思考:•如果两个东西互相摩擦后,一定会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我们继续摩擦,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3.实验制作让孩子们DIY制作象棒、小纸片等实验工具,使用这些实验工具观察拖动小纸片的现象。
4.实验过程设计第一步:取出一张小纸片,让孩子们抓住象棒,用象棒弯曲小纸片,并将产生的电击在卡表上。
第二步:轻轻拖动手指,观察卡表的数据会不会变化。
第三步:再度弯曲纸片,然后用小纸片触碰手5.实验探究实验前,在教师引导下,让孩子们做出预测,然后自己去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孩子们自己的发现,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6.教学反思此次摩擦起电的教学活动,我认为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具有耐心,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不要急于讲解和告知。
2.由于是小学,手脏衣服也容易弄脏,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手套和胶带等物资。
3.教学过程应该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环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通过经过详细设定的这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合作和分享。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介绍。
2. 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3.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简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毛皮、玻璃棒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摩擦起电的现象。
2. 讲解: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并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 绘画: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实验过程和感受。
五、作业:1.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尝试摩擦起电的实验,并记录下来。
2. 明天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记录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实验的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实验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在课堂上与幼儿讨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加深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3. 对于作业的分享,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增进家园合作。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展览或者进行其他相关的科学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3. 通过阅读相关的儿童科普书籍,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加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3. 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的介绍和准备。
2. 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2. 安全使用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一根毛皮,一根塑料尺。
2. 湿纸巾、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后会发生电。
2. 实验: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的性质变化。
3. 探索:幼儿分组进行探索,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结果。
4. 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幼儿讲解实验过程和发现。
5.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6.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纸、静电喷雾等。
7. 安全提示:教师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触摸摩擦起电的物体,以免发生触电。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摩擦起电。
9.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引导幼儿回收实验材料,结束课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述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和在生活中发现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摩擦起电及相关科学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摩擦起电现象。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害,避免使用有毒或易燃物质。
2. 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要确保幼儿远离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工具,遵循实验规程。
《摩擦起电》的科学教案
《摩擦起电》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原理。
2.教学难点:电荷的移动与电场力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布、纸屑、玻璃棒、丝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摩擦起电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新课讲解(1)讲解摩擦起电现象: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使物体带电。
(2)讲解电荷:电荷是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3)讲解电荷的移动: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3.实验演示(1)演示摩擦起电现象: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气球会吸附在黑板上;将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尺子会吸引纸屑。
(2)演示电荷的移动:将玻璃棒用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会被吸引过去。
4.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摩擦起电的原因。
(2)讨论电荷的移动与电场力的作用。
5.巩固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起电现象。
(2)让学生解释电荷的移动与电场力的关系。
6.课堂小结(2)强调电荷的移动与电场力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1.复习摩擦起电的原理及现象。
2.观察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延伸1.介绍静电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2.探讨静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静电防护、静电灾害等。
八、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静电实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邀请专家进行静电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九、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摩擦起电原理及现象的掌握程度。
摩擦起电中班科学教案
摩擦起电中班科学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什么是摩擦起电,以及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
并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摩擦起电的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2.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现象。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如何在实验中验证摩擦起电现象的存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摩擦起电。
二、核心内容(35分钟)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和机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并解释为什么会发生摩擦起电。
通过视频演示,并搭配教师提醒,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实验验证摩擦起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2.1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棒-一张小纸片-一张塑料纸2.2实验步骤:2.2.1将玻璃棒擦净,用布擦干,确保表面干燥。
2.2.2将小纸片放在桌子上,并将玻璃棒用手摩擦10-20次。
2.2.3将玻璃棒带近小纸片(距离不超过1厘米),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
2.3实验结果:小纸片由于受到摩擦起电的作用被吸附在了玻璃棒上。
三、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概括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以及摩擦起电的应用等方面。
四、作业(5分钟)让学生在回家后,整理今天的所学,对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材料查询,更进一步的了解相关产品的结构和原理,以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和机制。
2.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的现象。
3.摩擦起电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实验和理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但在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实验材料选用偏少,教学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今后可以将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提前告知,更好地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渗透性。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摩擦起电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学会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一根塑料棒。
2. 教学PPT。
3. 实验操作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验操作台上的气球和塑料棒,引导幼儿思考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2. 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起电的原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摩擦起电的过程。
3.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气球和塑料棒相互摩擦,观察气球是否会产生静电。
4.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和塑料棒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总结: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增强亲子互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布置一个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3. 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生活实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对于幼儿在课后作业中发现的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小班摩擦起电教案
小班摩擦起电教案【篇一:摩擦起电教学设计】大班科学教学设计——摩擦起电——喀什市第五幼儿园教师杨霞地址:新疆喀什市文化路153号第五幼儿园 qq:281790728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让幼儿识别一些摩擦能产生静电的材料,并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4、学习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1、准备水彩笔、铅笔、尺子、梳子、剪刀、塑料袋、气球、橡胶棒、有机玻璃棒、木棒、铁棒、丝绸、毛皮、碎纸片等实验材料。
2、记录卡若干。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些小纸片,怎样才能让小纸片粘到笔上呢?(幼儿讨论)2、师:现在不用这些东西,谁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把小纸片吸起来?二、幼儿操作,发现静电1、教师出示材料,让幼儿初步探索,发现静电。
2、幼儿操作,看是否能吸起小纸片?3、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尝试把笔放在毛皮上快速摩擦后,然后再去吸小纸片,看会发生什么现象?4、操作结束,分享交流师:你吸起小纸片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分享交流)为什么笔摩擦会把小纸片吸起来呢?(幼儿互相讨论回答)5、教师小结:因为笔和毛皮摩擦会产生一种电,这种电是静止停留在笔上,所以我们把这种电叫静电。
6、师:笔和毛皮摩擦能产生静电,那它还和什么摩擦,也能产生静电。
(幼儿回答,个别尝试用笔在衣服、裤子、头发、皮肤上摩擦)7、教师小结:笔在毛皮上、衣服上、裤子上、头发上等摩擦产生静电,生活中有什么东西通过摩擦也可以产生静电呢?(幼儿猜想:筷子、吸管、玻璃、气球、尺子等。
)三、幼儿操作,探索静电1、老师出示不同的材料,介绍记录卡的使用方法2、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让幼儿看记录卡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幼儿讨论)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铅笔、剪刀摩擦后不容易产生静电,而橡胶棒、玻璃棒、吸管、塑料袋、气球等摩擦后很容易产生静电。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发现并感受摩擦运动带来的光、热、声、电、动等现象。
3. 掌握常用摩擦电材料和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积累物理学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摩擦电现象及应用。
2. 了解静电的产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启发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摩擦电现象,学习知识。
2. 教学游戏法将学习过程转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介绍课程主题,并通过图片等引导幼儿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摩擦电现象。
比如:用毛巾摩擦橡皮擦,再用橡皮擦挤降落伞;用羊毛布摩擦塑料吸铁石,再用吸铁石挤砰!玩玩具车等。
3. 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组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了解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比如:站在羽绒衣上却不能流露所想要的,该怎么办?触摸静电,直流电和另一端连接调低的电子琴。
4. 讲解活动(10分钟)老师给幼儿普及学科知识,讲解摩擦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静电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比如:处理吸铁石静电,正确处理身体带来的静电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收集幼儿感受和体会。
并给幼儿家长贴有关知识的宣传画。
六、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运用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培养探求、发现、思考、实践的能力。
2. 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时间安排需要统筹,以免过于拖延学习进度。
(3)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学习更加有趣而且更有效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初中摩擦起电的教案
初中摩擦起电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 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的原理。
2. 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玻璃棒、丝绸、毛皮、气球、碎纸屑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起电。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电?”二、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15分钟)1.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的转移过程。
2.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摩擦起电的现象。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过程。
三、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15分钟)1. 讲解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摩擦起电的操作技巧。
四、摩擦起电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际意义。
2. 学生进行小发明活动,利用摩擦起电的原理制作简易的电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开展摩擦起电主题的科学活动,如制作摩擦起电的玩具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摩擦起电的探究实验,深入研究摩擦起电的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起电,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摩擦起电的过程,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到摩擦起电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毛皮、塑料尺、丝绸、铅笔、塑料片等。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安全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操作:a. 教师展示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正常状态。
b. 教师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c. 教师用丝绸摩擦气球,观察气球的另一变化。
d. 教师提问:为什么摩擦后气球会是这样呢?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的现象。
3. 探索与发现:a.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c. 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发现。
b.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哪些物体可以通过摩擦起电呢?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五、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幼儿不接触带电物体,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 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误伤幼儿。
3.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控,确保幼儿遵守实验规则。
4.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检查实验场地,确保没有遗留危险物品。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记录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分析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实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对于理解摩擦起电现象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摩擦起电的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
摩擦起电教案合集7篇
摩擦起电教案合集7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摩擦起电教案篇2活动目标: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电。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大块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一、搬运小纸屑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二、尝试与讨论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复摩擦几次,然后接近小纸屑。
探究摩擦起电现象的科学教案
探究摩擦起电现象的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性质。
3.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2.摩擦起电现象发生的条件。
3.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4.摩擦起电现象理论解释。
5.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教师出示相关摩擦起电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讨论摩擦起电现象的特点和性质。
2.授课内容2.1.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教师给出以下定义: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摩擦或接触后,材质内部的分子、电子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得材质的内部产生了电子不平衡构成静电荷,从而这种现象被称为摩擦起电现象。
2.2.摩擦起电现象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摩擦起电现象发生的条件一般为:至少含有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皮摩擦面的摩擦次数或双方接触时间和力的大小的变化。
2.3.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针对探究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材料:毛刷、布、塑料袋、铝箔球。
方法:a.取毛刷,反复刷布4-6次后,用布来擦拭金属小球,小球受到摩擦后即可被吸在毛刷上,指着毛刷上的小球可能会觉得疼痛。
b.取干净的塑料袋,搓揉5分钟左右,接着搓揉一块纸片,纸片就会被吸在塑料袋上。
c.用锡箔纸球(塞在塑料洞中,篮球大小),带着手套按在塑料化学棒上擦,即可产生静电,用球来吸引身边的杂物,如头发,纸片,灰尘等等。
2.4 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论解释教师逐步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静电学的理论知识。
我们知道物体中具有质量的粒子有两种,即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和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在微观上物体的电特性是由处于其中的电子和带电化的分子来决定的.摩擦能量发生时,材料表面的分子会被激发,同时产生电子的运动。
由于一个材料通常含有一定量的负电荷,另一个材料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正电荷,材料表面相互接触时,不同元素的原子开始重新排列,使电子重新分布。
摩擦起电教案8篇
摩擦起电教案摩擦起电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摩擦起电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
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二、帮猫妈妈钓鱼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
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三、结束环节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摩擦起电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九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手抄报或PPT,内容包括:
-摩擦起电的定义和实质。
-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实例及其应用或防治方法。
4.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摩擦起电现象在科技或工业中的应用,并尝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想法。
c.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质疑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b.设计电荷相互作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摩擦起电的原因教案
物理摩擦起电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2.培养学生运用摩擦起电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原因。
2.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摩擦起电的现象呢?比如,脱衣服时静电现象、梳头发时静电现象等。
(2)学生回答:有过,比如脱衣服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会竖起来等。
2.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1)实验演示:将一块塑料尺子和一块毛皮进行摩擦,观察尺子吸附在毛皮上。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后尺子会吸附在毛皮上呢?(3)学生回答:因为摩擦使尺子带电。
(4)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在摩擦过程中,两种不同物质间的电子会发生转移,使得一种物质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带负电。
3.电荷守恒定律(1)讲解电荷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2)举例说明:在摩擦过程中,虽然电子发生了转移,但整个系统的电荷总量并没有改变。
4.摩擦起电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摩擦起电有哪些实际应用呢?(2)学生回答: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3)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静电复印就是利用摩擦起电原理将图像复制到纸张上。
5.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明白了,摩擦起电是因为电子转移,电荷守恒定律保证了电荷总量的不变。
6.作业布置(1)让学生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因,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原因(1)教师演示实验:使用玻璃棒和丝绸进行摩擦,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摩擦后的玻璃棒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教学设计.
(2)如何防止静电的危害呢?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然后播放软件具体说明。
1、学生倾听、观察、体验。
(1)试着举例说明。如:干燥的冬季用手碰衣服有时会发生静电“打”人。
(2)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通过观察、倾听,体会静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
五、科技活动巩固应用
1、观察,跃跃欲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交流,对摩擦能使物体带电这一道理有初步认识。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教师介绍实验用品。
3、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4、引导学生说出科学道理,播放软件,引出课题。
2、观察倾听。
3、动手实际操作
用没有摩擦的塑料棒接近泡沫球和用教师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近泡沫球对比。
1、制作科技作品。
2、比赛:清理垃圾。
积极动手活动,评出优胜者。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意识以及时为社会服务的愿望。
六、总结回顾提出希望
1、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
2、你们的收获可真多!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应用它们为社会服务。
1、自由总结、相互补充。
2、接受希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1、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摩擦起电现象。(播放软件)
问:为什么把猫叫做“静电猫”呢?
2、问: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3、游戏应用
老师:我这有一些气球,我想把它们贴在墙上,你有什么办法吗?(暗示学生可用新知识来解决)
1观看软件,试说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2、回忆、汇报、共享。如:脱行毛衣时闪火星,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活动准备: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学设计(二):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
小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摩擦起电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3篇范文
小班科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摩擦起电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3篇范文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2.各种运水工具:有孔的塑料袋、小水壶、瓶子、杯子等;每组一个大盆一个水桶。
3.盛满水、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点。
1. 教师出示水盆,提问。
这是什么?(幼儿回答)2.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
这里有一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水里,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一个幼儿轻轻地将玩具放进水里,其他幼儿观察。
提问:你们能看见玩具吗?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教师启发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透明性。
)3.教师出示一盆有颜色的水,轻轻地将玩具放进去,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一盆水怎样?和我们平时见的水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看看玩具放在里面会怎样?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楚玩具呢?4. 教师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二、进行玩水游戏、感知水无味、会流动的特点。
1. 运水游戏,感知水会流动的。
请小朋友选用一个喜欢的运水工具,然后用它把水盆里的水盛进桶里。
2. 幼儿相互交流水的感受盆里的水都运到桶里了吗?你是怎么运的?你发现水会流动吗?3. 请你闻一闻桶里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路4. 教师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而且没有味道,还会流动呢。
三、户外游戏,看谁的水射的远。
请幼儿一人拿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当小水枪,挤一挤瓶子,看谁的水射得运。
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案2活动目标: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摩擦起电
——喀什市第五幼儿园教师杨霞地址:新疆喀什市文化路153号第五幼儿园 qq:28179072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让幼儿识别一些摩擦能产生静电的材料,并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
4、学习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1、准备水彩笔、铅笔、尺子、梳子、剪刀、塑料袋、气球、橡胶棒、有机玻璃棒、木棒、铁棒、丝绸、毛皮、碎纸片等实验材料。
2、记录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些小纸片,怎样才能让小纸片粘到笔上呢?(幼儿讨论)
2、师:现在不用这些东西,谁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把小纸片吸起来?
二、幼儿操作,发现静电
1、教师出示材料,让幼儿初步探索,发现静电。
2、幼儿操作,看是否能吸起小纸片?
3、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尝试把笔放在毛皮上快速摩擦后,然后再去吸小纸片,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4、操作结束,分享交流
师:你吸起小纸片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分享交流)为什么笔摩擦会把小纸片吸起来呢?(幼儿互相讨论回答)
5、教师小结:因为笔和毛皮摩擦会产生一种电,这种电是静止停留在笔上,所以我们把这种电叫静电。
6、师:笔和毛皮摩擦能产生静电,那它还和什么摩擦,也能产生静电。
(幼儿回答,个别尝试用笔在衣服、裤子、头发、皮肤上摩擦)
7、教师小结:笔在毛皮上、衣服上、裤子上、头发上等摩擦产生静电,生活中有什么东西通过摩擦也可以产生静电呢?(幼儿猜想:筷子、吸管、玻璃、气球、尺子等。
)
三、幼儿操作,探索静电
1、老师出示不同的材料,介绍记录卡的使用方法
2、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让幼儿看记录卡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幼儿讨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铅笔、剪刀摩擦后不容易产生静电,而橡胶棒、玻璃棒、吸管、塑料袋、气球等摩擦后很容易产生静电。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其实这些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有时在穿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啪的声音,如果在暗处还会看到火花;有时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飘起来,这些都是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可是,静电停留的时间很短,一会就消失了,生活中还有其他静电现象,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