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精选3篇(一)【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能够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塑料棒、小块纸、丝绸布、漆皮细铁丝。
2. 课件、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师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脱掉毛衣的时候会看到火花或感到电的刺痛呢?Step 2:呈现实验现象通过图片、课件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用塑料棒摩擦丝绸布,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Step 3:实施实验将塑料棒用丝绸布进行摩擦,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同时,可以反复摩擦,观察起电现象是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Step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Step 5: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形式的摩擦起电实验,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探索。
Step 6: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对摩擦起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而且在实施实验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观察、探索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时表现得较为肤浅,不能准确地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学生的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实施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和引导,深入分析摩擦起电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2)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引言: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教师们常常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摩擦起电实验是一个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科学实验,能够引发他们对电力与能量转换的兴趣。
本文将以摩擦起电为主题,探讨如何设计大班科学教案,并提供一些实施指导。
一、实验背景:1.摩擦起电是指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现象,即物体由于摩擦而带电。
2.静电是一种储存在物体表面的电荷,其特点是不流动。
3.摩擦起电是一种对电力与能量转换进行直观演示的实验,能够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好奇与探索。
二、实验目的:1.了解静电的概念与性质;2.观察并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3.探索影响摩擦起电的因素;4.培养幼儿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三、实施步骤:1.引入: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和静电有关的图片或小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根有静电的塑料梳子靠近纸屑时纸屑被吸引的现象。
2.实验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如塑料梳子、羊毛布、纸屑等。
3.实验操作:(1)首先,请幼儿握住梳子的一端,用梳子的另一端梳动头发或把梳子搓热。
(2)然后,请幼儿将梳子的另一端小心地靠近纸屑,并观察纸屑的变化。
(3)记录观察结果。
4.实验讨论:(1)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例如,梳子靠近纸屑时,纸屑会被吸引,发生了什么?(2)帮助幼儿总结摩擦起电时物体产生静电带电的原因,即摩擦会使物体失去或获取电子,产生正、负电荷。
5.展示其他影响摩擦起电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设计和观察其他物体间的摩擦起电实验。
例如,比较观察羊毛布与金属勺、塑料梳子与塑料杯等物体之间的摩擦起电现象。
6.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总结,概括摩擦起电的规律,例如摩擦起电时两物体之间摩擦越大,静电效应越明显。
四、拓展活动:1.与生活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如穿脱衣服时摩擦产生的静电,或在摩擦塑料袋后触摸金属物体时的电击感。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 摩擦起电原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塑料梳子、毛绒玩具、气球等物品。
2. 湿布、纸张等。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向幼儿展示塑料梳子和毛绒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特点。
1.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塑料梳子和毛绒玩具摩擦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吗?”2. 实验演示:2.1 教师将塑料梳子和毛绒玩具摩擦在一起,观察它们的现象。
2.2 教师解释摩擦起电的现象,并展示摩擦起电的原理。
3. 幼儿操作:3.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塑料梳子、毛绒玩具、气球等物品。
3.2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操作。
4. 观察和讨论:4.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你们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了吗?它是如何发生的?”4.2 幼儿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2 教师强调摩擦起电的危险性,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的物品进行实验。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延伸:6.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摩擦起电的拓展实验,如使用湿布、纸张等物品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摩擦起电现象。
6.2 教师引导幼儿探讨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七、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并家长协助拍摄实验照片或视频。
八、教学评价:8.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来进行评价。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物感兴趣。
2.大胆的进行实验操作,并与同伴轮流进行。
3.感知塑料小棒、吸管、木棒、气球摩擦后,对纸屑、泡沫、小纸条的作用。
活动准备
塑料小棒,吸管,木头铅笔,碎纸屑,泡沫雪,小纸条、气球、风向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一个神奇的小魔术,先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
教师拿起塑料棒,在头发中进行摩擦。
2.师: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老师的魔法就要开始啦!
摩擦后的塑料棒靠近纸屑,纸屑自主吸附在塑料棒上。
3.师:我来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看看会不会变出一样的魔法。
(没人成功)
4.师:魔法没有出现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人知道?
(小朋友:老师,我看到你把棒塑料棒,放在头发上蹭一蹭了。
)
请这个发言的小朋友上来尝试,尝试成功。
二、分组进行实验。
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桌子上提供的物品,自己用小棒摩擦身体的各个部位,看有没有神奇的魔法出现。
2.老师进组巡视,个别指导。
小朋友们自行选择实验的物品进行摩擦,去吸附纸屑、泡沫屑、小纸条。
三、实验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魔法成功了吗?成功的小朋友请告诉我你用的是什么棒?
(小朋友:塑料棒、吸管、气球成功了。
)
师:这个现象叫做摩擦起电,是这个电吸引纸屑、小纸条、泡沫屑吸附在塑
料棒、吸管和气球上,这个电还能推着风向仪轻轻地转动起来。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试一试,把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很小很小的水流,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每组放2个小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里放碎纸屑。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实验:用橡皮棒摩擦沙发、塑料杯等物体,观察是否起电,并测量电荷大小
3.静电的应用:如静电手、静电贴等
教学步骤:
教师引入摩擦起电的概念和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后会产生电荷。
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进行实验示范:用橡皮棒摩擦沙发或塑料杯,然后用电荷计测量是否起电,观察电荷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电荷大小。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讨摩擦起电的应用,如静电手的原理、静电贴的使用等。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能
否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是否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演示、小组合作实验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是否能给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的选择和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地检验和验证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是否有明确的引导和总结。
根据上述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6篇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6篇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1活动目标:1.对摩擦起电感爱好,了解关于静电的简约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觉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胜利和欢乐。
活动预备: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假设干。
活动过程:一、老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争论。
1.老师:老师的盒子里有很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假如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2.幼儿沟通猜想,老师归纳幼儿的看法。
二、老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老师:刚才小伙伴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究竟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2.争论沟通:你发觉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3.老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预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③假如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老师引导幼儿沟通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老师:小伙伴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沟通: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幼儿思索争论〔相互争论〕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简单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觉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仔细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爱好。
活动预备: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试验法、观测法。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伙伴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假如我们不径直用手拿,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活动PPT图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活动PPT图片一、活动背景在孩子们日常的探索和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球在水里能够滑得更快,毛衣摩擦身体后电闪闪的,等等。
这些现象都可以引导孩子们产生探究、发现和思考的欲望,从而引入科学知识,萌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将通过“摩擦起电”这一主题展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验感受摩擦带来的积极效果,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热情。
二、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摩擦带来的电起效果2.了解摩擦带来电效果的背景原理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4.培养孩子们动手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三、学习内容摩擦起电的实验四、学习过程1. 激发兴趣引导孩子们谈论一些日常中可能遇到的现象,例如穿毛衣时的电荷效果、皮球在草地上的滚动、雨靴与石板路的摩擦声等等。
了解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关注和好奇心。
2. 实验准备1.空心球或气球2.绸布或塑料薄膜3.毛线或头发3. 实验展示1.轻轻磨擦绸布或塑料薄膜,观察有无电荷起效果。
2.用毛线或头发轻轻搓揉球或气球,观察有无电荷起效果。
3.将球或气球放在绸布或塑料薄膜上,再用毛线或头发搓揉球或气球,观察有无电荷起效果。
4. 讨论总结1.引导孩子们回顾实验过程,了解摩擦带来电效果的背景原理。
2.让孩子们谈论日常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所得感受,加深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
五、家庭作业1.观察家中一些日常物品,看看能否发现摩擦带来电效果的现象。
2.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现象,并用手绘或拍照的形式展示出来。
六、延伸活动1.继续探究静电的知识,例如通过摩擦带来的电如何储存、如何利用。
2.了解静电的安全知识,例如电击的危害、避免电击的方法等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通过亲身实验感受到了摩擦带来的电效果,并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
活动中也引导孩子们谈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释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探索活动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探索活动小结1. 活动背景《摩擦起电》是幼儿园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宝宝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产生静电的原因,并了解静电的特点。
在探索过程中,宝宝们能够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来获得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科学素养,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 活动实施2.1 教学目标•学习物体摩擦起电的原理,探究摩擦起电的特点。
•学习观察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
•提高宝宝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验精神和科学素质。
2.2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气球、头发、塑料质地衣服、玻璃棒、小静电仪等。
•实验环境:活动室或实验室,要求教室干燥,尽量避免潮气、静电等影响实验的因素。
2.3 教学步骤2.3.1 知识引入首先,老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物体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才能让气球粘在头发上呢?这是什么原理引起的呢?等等。
2.3.2 实验探究拿出几个气球,让宝宝们用头发去摩擦气球,看气球和头发之间会发生什么。
可以引导宝宝们思考为什么这样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呢?接下来,将气球搁置一段时间,教师再次让宝宝用头发摩擦气球,看是否会有发生相似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宝宝们思考气球静置后,为什么摩擦气球时,气球依旧会“吸附”头发呢?这和摩擦、气球、头发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让宝宝们用玻璃棒去摩擦塑料质地的衣服,观察衣服和玻璃棒之间的反应。
也可以让宝宝们用小静电仪去检测摩擦后的衣服和玻璃棒会不会产生静电。
通过这个实验,宝宝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一些物体摩擦时,会带上电荷的原理。
2.3.3 评价和总结最后,可以回顾今天的探究活动,再次强化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知识或启示,并激发宝宝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宝宝们学习了一些物体产生静电的原理、特点和实验方法,并体验了一下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认识不同物质摩擦后能产生静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摩擦起电的过程。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小纸屑若干。
·气球若干。
·塑料尺子若干。
·毛皮(如兔毛)和塑料尺子。
·演示用的投影仪和幻灯片。
·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室宽敞明亮,桌椅排列适合小组活动。
·准备好实验操作台,方便孩子们进行操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讲述小明用塑料尺子摩擦头发后吸引小纸屑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展示幻灯片,介绍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
2. 观察实验:·实验一:用塑料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多次,然后尝试吸引小纸屑。
·教师演示并解释操作步骤。
·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二:用塑料尺子在毛皮上摩擦多次,然后尝试吸引小纸屑。
·教师演示并解释操作步骤。
·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3. 讨论交流:·组织孩子们讨论实验结果,为什么塑料尺子能吸引小纸屑?·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
4. 拓展延伸:·提问孩子们:除了塑料尺子和毛皮,还有哪些物质摩擦后可以产生静电?·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尝试更多摩擦起电的实验,并记录结果。
5. 总结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摩擦起电的科学原理。
·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在实验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活动目标:1.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如何安全地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活动准备:·小纸屑或吸管碎末·气球·毛皮(如兔毛)·塑料尺子·丝绸·演示用的投影仪和幻灯片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摩擦起电的小实验视频,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吗?”引导孩子们思考摩擦起电的原理。
二、准备材料(5分钟)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并解释每个材料的作用。
2. 提醒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三、进行实验(10分钟)1. 摩擦起电实验一:教师演示如何用塑料尺子在毛皮上摩擦后吸引小纸屑。
·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尺子与小纸屑之间的变化。
2. 摩擦起电实验二:教师演示如何用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小纸屑。
·孩子们再次观察并描述气球与小纸屑之间的变化。
3. 摩擦起电实验三:分组进行,每组孩子选择一种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讨论分享(10分钟)1. 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2. 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并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使用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更多关于摩擦起电的图片和知识。
2. 提问孩子们:“除了塑料尺子和气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摩擦起电?”3.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摩擦起电实验。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摩擦起电》的科学实验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还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孩子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实验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1.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掌握摩擦起电过程中带电物质的特点;
3.通过亲自实验,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 教学资源
1.扎实平滑的直板木棒、绒布、毛线;
2.手电筒;
3.干净的桌子。
3. 教学步骤
3.1 导入环节
•利用手电筒,演示如何制造电力,并简要介绍电的概念;
3.2 实践环节
1.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利用示意图进行图解;
2.教师让幼儿们分组,每组给出一根直板木棒和一块绒布,让幼儿们在绒布上摩擦木棍10次以上;
3.同组幼儿将摩擦的木棍轻轻放在干净桌子上,再将毛线移到木棍附近,观察毛线与木棍之间是否有吸附珠珠的情形;
4.让各小组交换木棍并重复实验,比较发现,木棍摩擦后只有少量的珠珠被吸附。
3.3 总结环节
1.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们认识到现象的本质;
2.教师让幼儿们总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让孩子们在自然界发现类似的知识;
3.家庭作业中,让幼儿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摩擦起电的现象,比如用橡皮擦擦拼音卡片的现象等。
4. 反思及改进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摩擦起电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增加更多的补充材料,如画面、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幼儿们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上再次强调和加深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中,科学活动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摩擦起电”这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一、活动目标首先,让我们明确这次活动的目标。
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一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记录,发展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塑料梳子、塑料尺子、气球、碎纸屑、毛巾等。
2、两个相同大小的透明塑料盒,分别贴上“带电”和“不带电”的标签。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把梳子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们纷纷猜测,然后老师进行尝试,发现梳子不能吸起纸屑。
2、引发好奇心老师接着说:“但是,老师有办法让这把梳子变得有魔力,能够吸起纸屑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齐声回答:“想!”3、实验操作老师拿出一块毛巾,将梳子在毛巾上快速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
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纸屑被梳子吸了起来。
孩子们惊讶地叫了起来:“哇,真的吸起来了!”老师趁机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梳子能吸起纸屑吗?”引导孩子们思考。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塑料尺子在毛巾上摩擦,去尝试吸纸屑,观察现象。
接着,给每个孩子一个气球,让他们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摩擦,然后去靠近碎纸屑,看看气球是否能吸起纸屑。
4、观察与记录在孩子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格里。
表格上分别列出“物体名称”“是否摩擦”“能否吸起纸屑”等栏目。
5、讨论与总结孩子们完成实验后,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哪些物体经过摩擦可以吸起纸屑,哪些不能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2、能正确记录自己实验结果。
3、感知现实生活中的静电。
活动准备1、一盆小纸屑、塑料尺,化纤布每人一份。
2、木筷子、铁质勺子、塑料笔杆、橡胶棒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
3、活动前带领幼儿玩大型游戏,体验静电反应。
活动过程一、实验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纸屑,他们想和尺子做朋友,想想看怎样才能让小纸屑粘到尺子上面呢?幼儿:可以用胶水粘住,透明胶……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以用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粘住,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不用胶水,只需要塑料尺和化纤布,小纸屑呀就能够吸到尺子上。
(师操作实验,摩擦尺子后吸纸屑,纸屑被吸到尺子上。
)师:为什么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后会把小纸屑吸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实验结果:因为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后会产生一种电,我们把这种停留在尺子上的电叫静电。
二、验证不同材质的物品是否都能产生静电师: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也想和小纸屑做朋友,我们一起来预测下,是不是每样东西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与小纸屑做朋友,我们把猜测的结果填到记录单上,你觉得可以产生静电的打√,不行的打×。
幼儿填写预测结果。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和大家交流下他的预测结果。
(幼儿交流答案。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的预测结果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预测的答案呢?幼儿:做实验。
按照记录表顺序做实验。
师:小实验做完了,我们知道了木筷子和橡胶棒摩擦后都不容易产生静电,铁质勺子、塑料笔、塑料木梳摩擦后都容易产生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1.掌握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实验方法;2.观察、描述和解释摩擦起电的现象;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摩擦起电的概念;2.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3.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解释。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学习内容,引出问题:“如果你在冬天脱掉毛衣,你会发现你身上会出现很多的静电,这是为什么呢?”通过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摩擦起电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摩擦起电的概念,即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的现象。
2.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首先选择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然后将它们用力擦拭,再将它们分别靠近皮毛或头发,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3.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解释教师向学生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解释,呈现一些实际例子,如冬天脱衣服后会产生静电等,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第三步: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第四步:总结归纳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交流讨论。
第五步:拓展延伸教师设计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如电荷的种类、电场等。
4. 课堂设施黑板、教案、实验器材。
5. 教学反思在摩擦起电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ppt、黑板等工具的使用也能更好的提高了效率,让学生更加理解了摩擦起电的本质。
而在实验环节,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前对于实验方法的讲解还需要更加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对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
在总结讨论环节,也需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于课题的兴趣,让课堂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学习摩擦起电原理,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
3.能够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丝绸布、玻璃杯、鹅毛、实验台2.实验道具:塑料棒、玻璃棒、小铁片3.课件:有关电的基本概念和摩擦起电实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具体详见教师工作手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应该先让孩子们了解电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等等。
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电的神奇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验部分第一步:玻璃棒与丝绸布的摩擦起电1.把玻璃棒用一块丝绸布擦拭10次,接着用玻璃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玻璃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玻璃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丝绸布用手搓成团状,再把团状的丝绸布放到小铁片下方,与玻璃棒摩擦。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
5.可以通过观察以上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了解到摩擦起电的原理。
第二步:塑料棒与鹅毛的摩擦起电1.把塑料棒用一个鹅毛擦拭10次,接着用塑料棒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被吸附住了。
2.把塑料棒放在离小铁片一定距离的地方,小铁片还是会被吸附。
3.把塑料棒换成另一个不完全相同的塑料棒,尝试将其擦拭数遍,再靠近小铁片。
会发现小铁片不会受到吸附。
4.把鹅毛和塑料棒同时靠近小铁片下方,再与小铁片摩擦。
鹅毛受到塑料棒摩擦电荷的激励,即摩擦起电。
3. 结论部分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理是:物体表面的电电子通过摩擦跃迁到摩擦物表面形成电荷形成摩擦电。
2.摩擦起电和小电灯泡的实验,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电的应用场景,帮助孩子们建立电的概念。
4. 反思总结通过对本次科学实验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小班幼儿园还是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视觉、听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尝试把抽象、缥缈的概念化简,以生动、形象、鲜活的内容来教授科学知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导语】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为⼤家准备了幼⼉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摩擦起电》教案1 活动⽬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的发现并表达⾃⼰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纸屑,塑料勺⼦,⼩⽑⼱⼈⼿⼀份。
2.塑料⽔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记录单⼈⼿⼀份。
3.蝴蝶、花若⼲。
活动过程: (⼀)教师出⽰⼩纸⽚,引导幼⼉讨论。
1.教师:⽼师的盒⼦⾥有许多的⼩纸屑,这⾥还有⼀把⼩勺⼦和⼀块布,如果我把勺⼦在布上摩⼀摩,再把勺⼦靠近⼩纸屑,你觉得会发⽣什么事情? 2.幼⼉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的意见。
(⼆)教师引导幼⼉分组进⾏尝试。
1.教师:刚才⼩朋友猜想了⼀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试,看看到底会发⽣样的事情?(幼⼉第⼀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师这⾥还准备了⼏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布摩擦后也能吸⽓⼩纸屑? A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B猜⼀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C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就打叉 4.幼⼉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交流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朋友⽤哪些材料吸起⼩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幼⼉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结: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体的哪些地⽅摩擦后也会产⽣静电?《摩擦起电》教案2 设计背景: 天⽓⼲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们进⾏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惊呼:“哇!有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纸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体育器材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一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纸二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来感知和区分纸的不同特征与不同用途。
2、乐意在集体中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大胆地表达。
3、培养探索的兴趣和对周围事物关注的情感。
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纸若干(道林纸、皱纹纸、瓦楞纸、牛皮纸等)各种纸制品;2、滴水瓶、铅笔、抹布等操作材料;3、小鸡、小猫、小鸭图片;4、幼儿对纸已经有一定了解。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带电的现象并认识到电的存在。
2.学习用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
3.通过实验体验摩擦带电的有趣过程,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外面湿度较大时,会导致摩擦起电的效果不佳,建议选在晴天或者室内进行实验。
2.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绸巾、纸巾、毛巾等物品。
3.准备两个小球和一根塑料擀面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用电笔或玻璃杯摩擦头发,产生静电并指导学生用手去感受,并激起学生对电的好奇心。
2.探究摩擦带电的现象,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感觉到摩擦起电,引导学生认识电的存在。
(二)实验环节1.让学生分成小组,并准备好各种不同材质的绸巾、纸巾、毛巾等物品。
2.对某一种物品进行摩擦,产生静电。
指导学生用另一种物品去接触,看看是否会发生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对每一种物品都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不同材质的物品摩擦产生带电的不同效果,促使学生探究静电带电的原因。
(三)巩固讲解1.学生体验摩擦带电的现象后,教师向学生讲解静电带电的原理——摩擦时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而这些电子会滞留在物体表面,导致物体带电现象。
2.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带电原理,并向学生介绍静电带电的危害,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避免接触带电物体。
四、教学评价1.实验记录:学生进行实验时能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以及观察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并体验摩擦带电的好玩过程。
2.思考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有发现、探究的意识,能够主动思考摩擦带电的现象和原理,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
3.反思:在实验总结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在生活中避免接触带电物体,同时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为。
有趣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第一部分:引入摩擦起电是儿童科学实验中非常有趣且易于理解的一个概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通过物体间的摩擦产生电荷,并观察到电荷的运动。
这个教案旨在引导大班儿童进行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目标1. 学习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和记录摩擦起电实验的结果。
3. 形成关于摩擦起电的简单概念。
第三部分:准备材料1. 不同材质的物体:塑料杯、玻璃棒、橡皮、铁钉等。
2. 丝绸布、毛巾等材质的布料。
3. 毛发、纸带等。
4. 一块塑料板或木板作为实验台面。
第四部分:实验步骤1. 实验一:丝绸布和塑料杯a. 将塑料杯放在塑料板上,并用手握住杯子底部,然后用丝绸布快速擦拭杯子的侧面。
b. 请孩子们观察杯子是否有任何变化,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c. 让孩子们用手接触杯子的侧面并观察是否有任何变化,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实验二:玻璃棒和毛巾a. 将玻璃棒放在塑料板上,然后用干燥的毛巾快速擦拭玻璃棒的一侧。
b. 孩子们观察玻璃棒是否有任何变化,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c. 让孩子们用手接触玻璃棒的一侧并观察是否有任何变化,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实验三:橡皮和铁钉a. 将橡皮放在塑料板上,然后用干燥的手握住橡皮快速擦拭铁钉的一侧。
b. 孩子们观察铁钉是否有任何变化,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c. 让孩子们用手接触铁钉的一侧并观察是否有任何变化,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实验四:摩擦起电的原因a. 通过以上实验的观察结果,引导孩子们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提问孩子们是否注意到实验前后物体是否带有电荷,以及摩擦是否导致电荷的迁移。
b. 解释电荷是由物体上的原子或分子中的带电粒子组成的,并且摩擦会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导致物体带电。
第五部分:总结与延伸1. 总结摩擦起电实验的结果,并验证孩子们对摩擦起电的理解。
2. 提问孩子们摩擦起电可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产生影响,并展开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的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有趣的摩擦起电设计背景:天气干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子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子惊呼:“哇!有电。
好麻!”但是孩子们都说不清“电”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自己会被电到?为什么夏天不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秋天和冬天却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这样的摩擦起电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时常地出现,孩子们也产生了各种的疑问,所以针对这一客观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我想引领孩子们去思考、探究,发展孩子的科学的探索能力,感受奇妙地自然现象。
以下是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探索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请幼儿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与教师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纸片“小蛇”,教师与幼儿分别用塑料牙刷吸引纸片“小蛇”。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与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叫醒“小蛇”?2、教师揭示:因为老师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使塑料牙刷上带上了静电,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老师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请幼儿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一会儿,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出示材料,引发幼儿猜测,并尝试实验操作。
1、向幼儿出示材料盒,请幼儿观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导幼儿猜测: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会儿是否会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1)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2)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3)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4)用摩擦过的签字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5)用摩擦过的水彩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6)用摩擦过的木质铅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7)用摩擦过的橡皮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3、向幼儿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记录下猜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物体能不能吸起小东西(能√ ,不能×)实验结果(三)展示幼儿的实验报告单,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1、摩擦过的塑料牙刷能够吸引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2、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够吸引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3、摩擦过的圆珠笔杆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4、摩擦过的签字笔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5、摩擦过的水彩笔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6、摩擦过的木质铅笔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7、摩擦过的橡皮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教师小结:塑料牙刷、梳子、圆珠笔等这些物品能够吸引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是因为这些塑料物品经过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会使这些小的物品吸在这些塑料制品上,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木质铅笔不是塑料制品,摩擦后不会产生静电,所以不能够吸引小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
(四)引导幼儿谈一谈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危害我们穿的化纤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会通过摩擦产生静电,静电使这些物品沾上一层灰尘,使用不久后它们失去了原来好看的颜色了。
在煤矿里,摩擦起电放出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也许会“啪的一个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电了一下。
”(五)活动延伸1、对照幼儿用书,利用气球和光碟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有趣现象。
2、在科学角设置“有趣的静电”探索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探索避免静电产生的方法。
第一次活动分析:对于“摩擦起电”这节课,我把它设计成了一节科学小实验。
我认为孩子们应该是在“做中学”,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识别一些经摩擦能产生静电的材料、还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自己的猜想,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快乐。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是以小游戏“叫醒小蛇”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让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自己不能叫醒“小蛇”?一旦孩子产生疑问,他们的探索的热情就会被激发。
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但问题却在这时出现了:孩子们用摩擦后的塑料牙刷吸引泡沫的时候,泡沫并没有跟随着塑料牙刷,难道静电对于泡沫没有吸引?不应该呀!我在用手揉搓泡沫的时候,泡沫与我的手产生了静电,泡沫会吸附在我的手上呀。
针对这一问题,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并组织孩子们进行第二次的科学探究活动。
以下是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请幼儿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与教师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纸片“小蛇”,教师与幼儿分别用塑料牙刷吸引纸片“小蛇”。
2、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与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叫醒“小蛇”?2、教师揭示:因为老师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使塑料牙刷上带上了静电,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老师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请幼儿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一会儿,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出示材料,引发幼儿猜测,并尝试实验操作。
1、向幼儿出示材料盒,请幼儿观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导幼儿猜测: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会儿是否会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1)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2)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3)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泡沫、羽毛;(4)用摩擦过的签字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5)用摩擦过的水彩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6)用摩擦过的木质铅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7)用摩擦过的橡皮靠近纸屑、泡沫、羽毛;(8)用摩擦过的手靠近纸屑、泡沫、羽毛。
3、向幼儿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记录下猜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物体能不能吸起小东西(能√ ,不能×)实验结果(三)展示幼儿的实验报告单,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1、摩擦过的塑料牙刷能够吸引纸屑、羽毛;3、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够吸引纸屑、羽毛;3、摩擦过的圆珠笔杆能够吸引小纸屑、羽毛;4、摩擦过的签字笔能够吸引小纸屑、羽毛;5、摩擦过的水彩笔能够吸引小纸屑、羽毛;6、摩擦过的木质铅笔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7、摩擦过的橡皮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8、用摩擦过的手能够吸引泡沫。
教师小结:塑料牙刷、梳子、圆珠笔等这些物品能够吸引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是因为这些塑料物品经过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会使这些小的物品吸在这些塑料制品上,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但不是所有的轻小的物体都会受塑料制品上的静电的影响,比如泡沫制品会受皮肤上产生的静电的吸引,却不受塑料物品的影响。
木质铅笔、橡皮摩擦后不会产生静电,所以不能够吸引小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
(四)引导幼儿谈一谈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危害我们穿的化纤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会通过摩擦产生静电,静电使这些物品沾上一层灰尘,使用不久后它们失去了原来好看的颜色了。
在煤矿里,摩擦起电放出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也许会“啪的一个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电了一下。
”(六)活动延伸1、对照幼儿用书,利用气球和光碟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有趣现象。
2、在科学角设置“有趣的静电”探索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探索避免静电产生的方法。
第二次活动分析:第一次的活动让孩子们产生了一个概念:只有塑料物品才会产生静电。
这当然是错误的概念。
我们生活的周围会产生静电的物品很多,一两节课孩子们是没有办法了解的全面的。
而且“静电”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不仅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第二次的活动中加入了我们的手——“皮肤”经过摩擦后产生静电吸引住了泡沫,孩子会明白原来会产生静电的不是塑料物品的“专利”,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物品也会。
整个活动过程既是一个小实验,也是一个游戏。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游戏的过程,这对于我的活动的进展是很有帮助。
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记录下实验结果,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当孩子们发现通过摩擦塑料牙刷,使塑料牙刷上产生静电从而能叫醒“小蛇”,孩子的再次尝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给孩子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正是高涨的时候,对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跃跃欲试。
孩子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塑料牙刷、塑料梳子、圆珠笔、签字笔、水彩笔、木质铅笔等摩擦后会不会产生静电?因为孩子们认识的字有限,会写的就更少了,所以我鼓励孩子们将猜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到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中,我还加入了让孩子“谈谈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危害”这一环节。
更进一步地引导孩子把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
当然,这样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并不是一天两天就结束了,而是持续地进行着的,孩子们的猜想会越来越多并基本了解了“摩擦起电”这一现象。
有的孩子会提出晚上脱毛衣会听到很小的“噼啪”的声音,有金光闪烁,头发会竖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资料的搜集与讨论,大家知道原来是毛衣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
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的问题,记录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趣。
围绕记录,我们又会展开交流与讨论,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