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祭妹文)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祭妹文文言文翻译
祭妹文文言文翻译《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祭妹文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祭妹文原文清代: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范文1:作为学生,我们学习祭祀文化,了解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祭妹文是中国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祭奠已故的姐妹,表达兄弟之间的情感,尤其在北方地区非常普遍。
祭妹文原文是“天可汗,地可汗,阿爷可汗,阿娘可汗,长安城里人都是俺的家人。
俺姐姐骑着马,拿了弓箭来护送俺。
俺姐姐死了,俺责无旁贷。
俺要把俺的人头送来。
天可汗,地可汗,俺把俺的人头送来。
”这是一种虔诚的感慨和表达,表达了兄妹之间的深情,也表达了死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托付。
祭妹文的翻译是:“上天和下地,我的祖先,我的父亲和母亲,长安城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亲人。
我的姐姐曾经骑马,拿弓箭保护我。
我的姐姐去世了,我应该为此负责。
我想把我的人头献上来。
上天和下地,我要献上我的人头。
”从用词分析来看,祭妹文的原文采用了古代汉语,采用了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更好地表达了死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托付之情。
而翻译则较为通俗易懂,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可以看出,祭妹文的翻译和原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都有一定的文化含义。
范文2:祭妹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祭妹文原文及翻译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
祭妹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祭祀仪式,祭奠已故的姐妹,表达兄弟之间的情感。
祭妹文的原文是“天可汗,地可汗,阿爷可汗,阿娘可汗,长安城里人都是俺的家人。
俺姐姐骑骏马,拿了弓箭来护送俺。
俺姐姐死了,俺责无旁贷。
俺要把俺的人头送来。
天可汗,地可汗,俺把俺的人头送来。
” 翻译为:“上天和下地,我的祖先,我的父亲和母亲,长安城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亲人。
我的姐姐骑着骏马,拿弓箭保护我。
我的姐姐去世了,我应该为此负责。
我想把我的人头献上来。
上天和下地,我要献上我的人头。
”从用词分析来看,祭妹文的原文采用了古代汉语,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表达出对姐姐的怀念之情。
而翻译则较为通俗易懂,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祭妹文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兄妹之情,昭示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中考文言文《祭妹文》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祭妹文》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祭妹文》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祭妹文作者:袁枚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在上元县的羊山安葬了三妹素文,写文章祭奠说: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唉!你生在浙江杭州却葬在这里,远离咱们的故乡七百里,当年那时候即使是奇特的梦幻,难道能梦到这里是你安葬的地方吗?呜呼!妆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你因为有坚守贞节的想法,遇人不合,导致了婚姻上的孤独不遇。
虽说是命运在作弄,实际上是老天爷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的,不能说不是我的过错。
我从小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的经书,你和我并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的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去实行。
唉!假使你不懂儒家的经文,也许不一定象这样苦守贞节。
妆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妆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幻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我逮蟋蟀,你在一旁动胳膊助力;冬天虫子僵死了,(你和我)一同到它的穴边(凭吊)。
今天我收殓营葬你,而往事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
我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髻,披着细绢单褂进来,温习《诗经·缁衣》那一首诗。
恰好老师开门进来,听见两个童子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不觉笑了,连声赞叹。
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你在墓地,应当清楚地记得吧。
我二十岁左右去广西,你拉着(我的)衣服伤心大哭。
过了三年,我中了进士回家,你从东厢房扶着书桌走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直笑,记不得话从哪里说起,大概说些长安中进士以后,家信报知的早晚罢了。
总的说来,这些琐事虽然是陈迹了,可我一天没死,就一天忘不了。
往事填满心胸,想起来就悲凄地哭不出声来,(它们)象形象那样清楚,可是走近追寻便消逝了。
悔恨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详细记录下来。
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即使岁月倒转,儿童时代还能再来,也没有能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况的人了。
祭妹文文言文翻译
祭妹文文言文翻译导读:祭妹文原文清代: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祭妹文》——袁枚 (清)全译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祭妹文》——袁枚(清)全译文【译文】乾隆三十二年冬天,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以文章来奠祭说:唉呀!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
当时你虽然得梦幻想,岂知这里竟是你埋骨所在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失意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安排;然而牵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
我幼年时跟从老师授习经书,你同我并肩而坐,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竟然亲身实践。
唉!假使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张开双臂出现在捉虫的地方;寒冬蟋蟀死了,同到埋葬蟋蟀的地方。
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安葬你,而当年的种种情景,犹历历在目。
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双髻(将头发挽束在两耳上方),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缁衣》(《诗经·郑风》中的名篇)一章。
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赞叹。
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
你在墓地,一定还清楚记得。
我成年后(二十岁后)去广东,你拉着我的衣裳悲伤痛哭。
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大眼睛打量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
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
往事堆积在我心胸,想起来心头悲伤得透不过气。
它们像影子一样清晰可数,然而想把往日的情景回忆得再具体、形象些,它们却转尔消逝了。
我后悔当时没有把孩提时期的情状,一条条详尽罗列记存下来。
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时光可以倒流回去,孩提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因不堪丈夫凌辱)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章氏),依仗你的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关于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如下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
《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妆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妆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妆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幻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妆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矢)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剌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遗。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汝又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及至棉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祭妹文》——袁枚 (清)全译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祭妹文》——袁枚(清)全译文【译文】乾隆三十二年冬天,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以文章来奠祭说:唉呀!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
当时你虽然得梦幻想,岂知这里竟是你埋骨所在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失意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安排;然而牵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
我幼年时跟从老师授习经书,你同我并肩而坐,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竟然亲身实践。
唉!假使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张开双臂出现在捉虫的地方;寒冬蟋蟀死了,同到埋葬蟋蟀的地方。
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安葬你,而当年的种种情景,犹历历在目。
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双髻(将头发挽束在两耳上方),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缁衣》(《诗经·郑风》中的名篇)一章。
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赞叹。
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
你在墓地,一定还清楚记得。
我成年后(二十岁后)去广东,你拉着我的衣裳悲伤痛哭。
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大眼睛打量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
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
往事堆积在我心胸,想起来心头悲伤得透不过气。
它们像影子一样清晰可数,然而想把往日的情景回忆得再具体、形象些,它们却转尔消逝了。
我后悔当时没有把孩提时期的情状,一条条详尽罗列记存下来。
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时光可以倒流回去,孩提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因不堪丈夫凌辱)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章氏),依仗你的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
祭妹文原文翻译
祭妹文原文翻译祭妹文原文翻译清代散文家袁牧所著的《祭妹文》应该怎么去翻译赏析才能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祭妹文原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祭妹文原文〔清〕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作文】祭妹文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棉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矢)汝办治。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祭妹文原文是什么(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赏析《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为悼念早逝的妹妹袁机而作的一篇祭文。
文章以袁枚对妹妹的深情回忆和哀思为主线,通过对妹妹生前生活点滴的描写,展现了袁枚对妹妹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原文:余幼从先君子侧,读书识字,即好为诗。
吾母见之,喜曰:“此儿必成诗人。
”吾妹机亦好诗,吾父见之,曰:“此女必成诗人。
”吾母与吾妹皆尝曰:“吾二人当共学诗,必传之子孙。
”余曰:“然。
”吾妹年十六,适钱塘沈氏,生一子,名振藻。
吾妹性婉顺,事舅姑甚孝,事丈夫甚敬。
吾妹自归沈氏,家事皆其操持,吾母得以安闲。
吾妹归沈氏后,余每岁必一至钱塘,与吾妹相见。
吾妹每见余至,必设酒食款待,必与余谈诗论文。
吾妹诗才敏捷,余每与吾妹论诗,必有所得。
余自以为诗才不及吾妹,吾妹每以此自谦。
余曰:“吾妹之诗,必传于后世。
”吾妹笑曰:“吾二人之诗,必传于后世。
”吾妹年二十九,一病不起,余闻之,奔至钱塘。
吾妹已逝矣。
吾母与吾妹,相继而逝。
余痛哭失声,不能自禁。
吾妹之丧,余亲自料理。
吾妹之葬,余亲自送之。
吾妹之墓,余亲自拜之。
吾妹之魂,余亲自祭之。
译文:妹妹十六岁嫁给了钱塘的沈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沈振藻。
妹妹性格温柔和顺,对公婆非常孝顺,对丈夫非常尊敬。
妹妹嫁到沈家后,家里的琐事都由她操持,母亲得以安享晚年。
妹妹嫁到沈家后,我每年都会去钱塘与她相见。
妹妹每次见到我,都会设宴款待,必定与我谈诗论文。
妹妹的诗才敏捷,我每次与她讨论诗歌,都能有所收获。
我自认为诗才不如妹妹,妹妹却总是以此自谦。
我说:“妹妹的诗,将来一定能传于后世。
”妹妹笑着说:“我们两人的诗,将来一定能传于后世。
”妹妹二十九岁时,因病去世,我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钱塘。
妹妹已经去世了。
母亲和妹妹相继去世,我痛哭失声,无法自控。
妹妹的丧事,我亲自料理。
妹妹的葬礼,我亲自送行。
妹妹的墓地,我亲自祭拜。
妹妹的魂魄,我亲自祭奠。
赏析:《祭妹文》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袁枚对妹妹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祭妹文_文言文翻译
嗚呼!吾妹兮,遽化云烟,吾心碎矣。
忆昔日,妹随吾长,共度春秋,情谊深似海,恩义重如山。
今妹已逝,吾痛彻心扉,特以文祭之,以寄吾哀思。
妹也,生于吾乡,幼承庭训,聪慧过人,才情横溢。
吾常与妹游于庭前,听风吟月,谈古论今,妹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常使吾心折服。
及长,妹入学宫,勤学苦练,成绩斐然,吾甚欣慰。
妹之聪明,非吾所能及,然妹常谦逊,不以己之才而骄人,是以吾尤爱之。
妹性慈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家中之事,无论大小,妹皆能妥善处理。
吾父常言:“吾家有妹,如获至宝。
”妹亦敬重兄长,吾常与妹论及家事,妹言:“兄长为家之柱,吾当竭尽全力,以助兄长。
”妹之贤淑,使吾家和睦,吾心感激不尽。
妹与吾,情同手足,吾妹之爱,吾亦以诚相待。
妹善解人意,每吾有难,妹必挺身而出,助吾渡过难关。
吾妹之情,如春日之阳光,温暖吾心;如夏夜之微风,拂去吾忧。
妹之关爱,使吾茁壮成长,感激涕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吾妹不幸染疾,吾心忧如焚。
吾陪妹就医,日夜守护,望妹早日康复。
然天意弄人,妹竟撒手人寰,吾痛不欲生。
妹之离世,如晴天霹雳,使吾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妹也,汝已化为一缕轻烟,随风而去。
汝之音容笑貌,犹在吾心。
吾虽不能与汝相见,然吾心永远陪伴汝。
愿汝在另一个世界,无病无痛,快乐无忧。
妹也,汝之离去,使吾痛不欲生。
然吾知,汝在天之灵,定会保佑吾一家。
吾将化悲痛为力量,奋发向前,以告慰汝在天之灵。
吾愿吾妹,永享极乐,吾妹安息!嗚呼!妹也,吾祭汝于此,愿汝在天之灵,得享清福。
吾妹,吾永怀汝也!【文言文翻译】哀哉!吾妹也,忽然化为云烟,吾心碎矣。
忆往昔,妹随吾成长,共度春秋,情谊深如海,恩义重如山。
今妹已逝,吾痛彻心扉,特以文祭之,以寄托吾哀思。
妹也,生于吾乡,幼承庭训,聪慧过人,才情横溢。
吾常与妹游于庭前,听风吟月,谈古论今,妹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常使吾心折服。
及长,妹入学宫,勤学苦练,成绩斐然,吾甚欣慰。
妹之聪明,非吾所能及,然妹常谦逊,不以己之才而骄人,是以吾尤爱之。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关于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如下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袁枚《祭妹文》原文、译文及赏析
袁枚《祭妹文》原文、译文及赏析《祭妹文》导读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袁枚的妹妹,名袁机,字素文,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生.她容貌出众,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袁素文又“幼好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因此很会作诗.在袁机未满一周岁时,其父曾仗义救助亡友衡阳县令高清的妻儿,为高清平反了其生前一起因库亏而入狱的冤案.高清的胞弟高八为此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若系男儿,就与袁机婚配,以示报答袁家大恩.不久高八生了个儿子,于是送来金锁作为聘礼,这场指腹婚事就这样正式确定下来.可是当双方成年后,男方却只字不提嫁娶之事,直到1742年(乾隆七年)袁素文23岁时,高八突然捎来书信说,因为儿子有病不宜结婚,希望解除婚约.由于袁素文自幼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一闻婚早定,万死誓相随”,所以听到男方要解除婚约,就手持金锁哭泣不止,终日绝食.不久高八病死,高清的儿子高继祖特来说明真相,原来高八之子高绎祖并非有病,而是“有禽兽行”,并且屡教不改,其父怕以怨报德,才托言儿子有病解约.可是袁素文为了固守旧礼教的“一念之贞”,竟不顾日后痛苦,仍坚持嫁给高八之子,一时被誉为所谓“贞妇”.25岁时,才貌双全的袁机嫁到了如皋高家.婚后,袁机孝敬婆母,深得婆母喜爱.高绎祖,个头矮小,驼背斜眼,长相十分丑陋,而且品行极为恶劣.他性情暴戾,行为轻佻,整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他看到书卷就发怒,把袁机的诗稿烧毁,不准妻子读书和做针线,袁机从此不再敢作诗,也不敢缝纫.他为了外出嫖妓,卖尽家产后又向袁机逼索嫁妆,不答应就拳打脚踢,有时还用火烧灼袁机,婆婆前来救护,他连母亲一起殴打,甚至把他母亲的牙齿都打下来了.就这样的虐待,袁机还是一一忍受下来,在高家委曲求全,恪守妇道.后来,高绎祖聚赌输了很多钱,竟要卖掉袁机抵债.她被逼无奈,逃到尼姑庵,看到无路可走了,才请人通知了娘家.袁父接到书信,心痛欲裂,当即赶到如皋告到官府,判决离婚后,他把袁机和她的女儿阿印领回了杭州老家.那年袁机29岁,结婚才不过四年.袁机回到娘家以后,一方面悉心侍奉父母兄长,另一方面还惦念着婆母,经常寄赠衣食问安.三年后袁枚定居南京随园,袁机也随着全家一起迁徙.由于婚姻极不美满,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她除了读书作诗自我安慰外,终日都闷闷不乐,生了病也不愿求医,终于在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病死,年仅39岁.《祭妹文》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q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pǐ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cī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jù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liàn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qì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jiān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啧啧zé),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chēng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yīng,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yī婗ní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shùn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yì,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chài,同“瘥”),犹尚殗殜yèdié,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chuò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qiǎng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míng,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zhūnxī,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xí,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zu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祭妹文》译文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祭妹文》赏析《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袁机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紧接着“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时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接下来,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这原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后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昨是今非,让作者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当年有妹送兄行,后来唯独兄送妹归,令作者十分伤痛.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往日种种琐事,历历如在作者眼前.“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也不再重来了.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感情深厚.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袁机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袁机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十分凄切哀伤.“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袁枚将整篇文章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妹同度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祭妹文》后记袁机墓,位于南京市东郊阳山碑材风景区内.袁机去世后,葬于何处颇让袁枚费尽思量,按古礼,女子嫁出就不再是娘家人,故不能葬在袁家墓地;可安葬到高家,不但袁枚不同意,可能死去的袁机也不愿回去.后来,袁枚想起了自己曾写过《洪武大石碑歌》的阳山,就把妹妹葬到了阳山(羊山).堂弟袁树作《哭素文三姊(有序)》,诗曰:“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无家枉说曾招婿,有影终年只傍亲.荡子已亡方掩涕,慈姑犹在更伤神.灵前剩有痴顽女,也着麻衣学谢人.高堂垂白泪双流,弱女伶仃未解忧.教养竟交孀姊替,晨昏添与阿兄愁.频搜奁箧收遗稿,略剩珠玑见远谋.更恸生无佳偶配,死犹孤冢各千秋”.离婚后,袁机作诗三十余首,死后由袁枚编辑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入《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袁机的诗在意境中蕴含着哲理,表现出她的思维和文字才能.袁机虽然离婚,她身子走出高家,心却没有完全离开.她惦记婆母,有时托人给婆婆带去食品衣物,写《寄姑》表示感念婆母的心情: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对于丈夫多少有一点恨意,如在《感怀》中所说:“回首夕阳芳草路,那堪重忆恨悠悠.”但还是把他当作丈夫看待.袁机和高绎祖生有两个女儿,其中哑女阿印早夭,另一个女儿由袁枚抚养,长大后出嫁金陵章氏.《清史稿》记载:“高氏子躁戾佻荡,游狭邪,倾其奁具;不足,抶之,且灼以火.姑救,则殴母折齿.既,欲鬻机以偿博负.”随园是袁枚隐居江宁(现在的江苏南京)时所筑的私家园林.康熙年间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也是曹雪芹幼年的故居.雍正五年,曹家被抄,这座园林便转手成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的府邸,更名“隋园”.说来蹊跷,这隋赫德任职不久也被抄了家.直到乾隆年间,袁枚辗转购得此园,改“隋”为“随”,并自号“随园老人”,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留名千古.所以“随园”不仅是袁枚归隐之处,也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祭妹文》感叹满怀着希望、信心、才情的袁机,到头来还是被命运所抛弃,虽然袁机笃守从一而终,在《如皋县志》、《杭州府志》里被立了传,连《清史稿》也把她写入《列女传》,真是“青史留名”了,而她本人的生活竟是那样悲惨.血泪换来的节烈之名,实在太残酷了,如果重来一次她还会这样选择吗?后袁机因病亡故,葬于何处颇让袁枚费尽思量.按古礼女子嫁出就不再是娘家人,故不能葬在袁家墓地,可安葬到高家,不但袁枚不同意,可能死去的袁机也不愿回去.后袁枚想起了自己曾写过《洪武大石碑歌》的阳山,自此一代才女与青山做伴,常使后人多唉叹.袁机这位贤淑的才女,由于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所以导致了这场催人下泪的婚姻悲剧.她从“淑女”到“贤妇”,结果却差一点成了被卖掉的“弃妇”,并因此过早离开人世.袁枚作为她的兄长,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在《祭妹文》中说:“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正是一种既沉痛又委婉的控诉. 袁机留在人间的,除了一个悲婉的故事,还有就是一本著作《素文女子遗稿》.本文参考资料:《随园诗话》卷十、《素文女子遗稿》、《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清史稿》。
袁枚《祭妹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袁枚《祭妹文》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祭妹文[清] 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②,而奠以文曰:呜呼!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
当时虽觭梦幻想③,宁如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④,致孤危托落⑤,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⑥,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⑦。
呜呼!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⑧。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⑨。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⑩,温《缁衣》一章(11)。
适先生奓户入(12),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13),此七月望日事也(14)。
汝在九原(15),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16),汝掎裳悲恸(17)。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18),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知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19),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20)。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21),罗缕纪存(22),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23),堂上阿奶(24),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䀢汝办治(25)。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26);汝嫂非不婉嫕(27),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予之先予而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28),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29),犹尚殗殜(30),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31),聊资一欢。
呜呼!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32),远吊扬州(33),汝又虑戚吾心(34),阻人走报。
乃至绵惙已极(35),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2)
《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2)《祭妹文》原文及对照翻译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汝又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及至棉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你病了,我确信大夫说“不要紧”的话,远去扬州吊唁(别人)。
你又怕我伤心,阻止别人去通知我。
等到病情危急,母亲问希望哥哥回来吗?(你)强支撑着答应说“想”。
我已在头一天梦到你来诀别,心里知道不吉利,(就)飞快地坐船过江。
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而你在辰时已经断气了。
(你的)四肢还是温暖的,一只眼还没闲上,原来还在忍着死痛等待我啊。
哎,伤心哪!早知道和你永别,那么我哪里肯远离出游,即使外出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讲给你听,和你一起商量呢。
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以外,是不会有见面的日子了。
我又知哪天才死,能够见到你,况且死后有灵无灵,见着见不着,又终于是搞不清楚的。
那么我怀着这无边的遗憾,天哪,人哪,竟然遗憾到底了!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其旁葬汝女阿印。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经替你安排她出嫁了;你的一生事迹,我已经作了传;只有你的墓穴我还没安排。
祭妹文翻译
祭妹文翻译
我逮蟋蟀,你在一旁动胳膊助力;冬天虫子僵死了,(你和我)一同到它的穴边(凭吊)。
今天我收殓营葬你,而往事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
我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髻,披着细绢单褂进来,温习《诗经·缁衣》那一首诗。
恰好老师开门进来,听见两个童子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不觉笑了,连声赞叹。
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你在墓地,应当清楚地记得吧。
我二十岁左右去广西,你拉着(我的)衣服伤心大哭。
过了三年,我中了进士回家,你从东厢房扶着书桌走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直笑,记不得话从哪里说起,大概说些长安中进士以后,家信报知的早晚罢了。
总的说来,这些琐事虽然是陈迹了,可我一天没死,就一天忘不了。
往事填满心胸,想起来就悲凄地哭不出声来,(它们)象形象那样清楚,可是走近追寻便消逝了。
悔恨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详细记录下来。
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即使岁月倒转,儿童时代还能再来,也没有能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况的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
袁枚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袁枚《祭妹文》节选)
译文: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远呀。
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离奇的梦,作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
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
唉!要是你不懂
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挥动双臂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
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
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
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
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
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
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